第一篇: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以上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在实践中,还有很多证据可以用来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如业务员经手的有业务员签字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合同,有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办理的一些事物,如为单位办理集团电话业务时,具有劳动者的签字又有单位的公章的协议书,劳动者的名片等等。
作为劳动者只要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那么用人单位就要承担《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以及补缴从入职之日起的各项社会保险。
第二篇: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内容分类】劳动关系 【分类细目】其他 【时 效 性】有效
【颁布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颁布日期】2005.05.25 【实施日期】2005.05.25 【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发 文 号】劳社部发〔2005〕12号 【主 题 词】劳动合同 通知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 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 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 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 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 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 人单位应当订立。
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 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四、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 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 主体责任。
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 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二○○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解读《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解读《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些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颁发了《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事实劳动关系一直是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中的“盲点”,有关规定不仅分散而且有矛盾。《通知》是劳动部门第一次对这个问题集中作出具体规定。与原来的规定和实际操作相比,新规定有下面明显的变化:
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向劳动者给付劳动报酬,而由劳动者提供职业性的劳动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源于民法中的雇佣关系,所以与民法中的承揽、承包、代理等关系,并不是很容易区分。劳动法对劳动者实行特别保护,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的责任要高于一般的民事关系,所以现实生活中有的用人单位往往以双方之间是承揽、承包、代理关系来推卸劳动法上的责任。本条针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确定了5个参考标准来认定劳动关系,同时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未形成职业性的从属关系或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用人单位业务必须的组成部分时,双方之间不形成劳动关系,所以对是否是事实劳动关系应根据其性质具体判定。
1事实劳动关系的主要凭证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在上述凭证中,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上述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5项证据中,虽然都具备单独成立的条件,但是有些情况下,“孤证”的效力要打些折扣,所以,劳动者应当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关证据,使其成为“证据链”相互印证,那么它的效力就大大增加了。
在上面的5项证据中,第一次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列为有效证据,这对劳动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比如你有了其他证据中的一项“孤证”,再加上同事的证言,那么就有力得多了。
本条的规定,还把“证据倒置”运用到证明事实劳动关系中。在民事纠纷的诉讼中举证责任一般是按照“谁主张,推举证”的原则,即由提出诉讼请求的一方,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主张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则法律不支持你的主张。但由于劳动争议是比较特殊的民事案件,它的举证责任规则不完全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劳动者是难以得到充分的证据的。因此,有关法律强制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换句话说,虽然是劳动者提出诉讼请求,但劳动者并不负有举证责任。而用人单位为了避免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则必须举出相反的证据来证明劳动者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这就是所谓的“举证责任倒置”。
第四篇: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四、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
裁。
第五篇:关于工伤认定中劳动关系确认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工伤认定中劳动关系确认有关事项的通知
厦劳社〔2008〕267号
各区人事劳动保障局: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关系是认定职工工伤的前提,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当前仍然有部分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当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为逃避工伤责任,又拒不履行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责任义务,侵犯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导致工伤职工不断频繁上访、越级上访,影响稳定。少数用人单位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核实调查处理时,拒不提供存在劳动关系证明,甚至销毁原始书面凭证,拒不配合,严重影响了工伤认定工作。为切实保障工伤职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权益,预防过激行为发生,严格依法行政,依据《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和部、省有关精神,现对职工个人申请工伤认定中的劳动关系确认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对职工个人申请工伤认定而未能提供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的,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补正劳动关系等证明材料;对职工个人无法补正劳动关系等证明材料的,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填写《协助确认劳动关系执法办案函》、并附《劳动关系证明》空白表一份,以转办信件形式移交给同级劳动监察机构,劳动监察机构再根据劳动监察管辖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属本机构管辖的,移交给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机构调
查处理。
二、劳动监察机构在接到《协助确认劳动关系执法办案函》后,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的规定,对申请人的劳动关系进行调查。对事实清楚、劳动关系明确的,应要求用人单位为与其具有劳动关系的工伤职工出具《劳动关系证明》。对事实不清、争议较大、根据劳动监察机构调查材料,仍无法确定劳动关系的,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书面告知工伤职工或申请人提请劳动仲裁机构就劳
动关系进行仲裁。
三、协助确认劳动关系的管辖以劳动监察机构对用人单位的管辖分工为准,工伤认定的管辖范围与劳动监察的管辖范围不一致或出现交叉的,应以劳动监察机构的管辖分工为准。无法明确管辖权或管辖不清的,由市劳动监察支队转办或指定管辖。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当就工伤职工的认定申请、劳动关系确认等有关情况加强与劳动监察机构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确保工作运转有序顺畅。
四、各区人事劳动保障局应当加强领导,建立工伤认定职能部门与劳动监察机构横向联系工作机制。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当将工作中发现的未参保企业、未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登记汇总,并定期将登记汇总的企业名单移送劳动监察机构进行监察。劳动监察机构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严格执法,对未参保企业、未与职
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加强监察,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严厉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