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附件:
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落实住建部《关于加强建筑市场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完善企业和人员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勘察设计质量安全,促进勘察设计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应当认识到,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企业和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诚信管理资源分散、工作尚未形成合力,诚信制度不完善,行业诚信基础薄弱等问题。加快推进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建立行业诚信管理制度、规范从业人员诚信信用行为、营造行业诚信环境,对防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勘察设计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和从业人员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惩奖有制度的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
(二)主要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推进我市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勘察设计企业、从业人员的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违约、违规、违法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在统一、规范的诚信标准下,基本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业诚信自律机制;勘察设计行业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勘察设计行业动态监管
尽快建立和完善动态监管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大行业动态核查的力度:
1、加强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动态监管。对勘察设计企业取得资质后是否继续符合资质标准,以及在本地区从事经营活动的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人员招标投标、合同履约、质量安全管理等市场行为实施动态监管。
2、加强注册执业人员资格动态监管。在核查企业资质时,对注册在该企业的人员一并进行核查。重点核查其注册和在岗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执业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不履行执业责任,超越执业范围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施工图审查机构和人员监管。重点核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取得资格认定后是否继续符合认定条件,是否严格执行审查程序,确保审查质量;是否存在低价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
4、加强入渝企业和人员监管。规范和完善外地入渝企业和注册人员的备案管理制度。及时公布备案企业和注册人员的相关信息。对在备案时提供虚假资料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备案,并作为不良行为记录向社会公布。同时,将不良行为通报其注册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核查、处理。
(二)建立完善行业基础数据库
建立和完善勘察设计行业内的企业、注册人员和工程项目基础数据库,健全数据采集、报送、发布制度,实现注册人员、企业和工程项目数据库之间的动态关联。最终要为监管部门对勘察设计企业、注册人员的市场准入和清出,提供全面、准确、动态的基础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
1、人员数据库。2011年6月前,建立和完善全市二级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数据库,实现与全国注册人员中央数据库对接。待条件成熟时,将勘察设计企业的主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纳入人员数据库管理。
2、企业数据库。制定统一的企业数据标准,2011年底前建立全市勘察设计行业内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和施工图审查机构数据库,实现全市企业数据库与注册人员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实时监控企业中的注册人员是否能够满足企业资质条件。
3、工程项目数据库。2012年底前,研究制定统一的工程项目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明确信息采集、数据上报的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招投标、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备案)、质量监督各主要环节,包括工程规模、工程造价、参建企业以及与项目有关的主要管理、技术人员等信息的全市勘察设计工程项目数据库。
(三)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在建立健全全市勘察设计行业注册人员、企业和工程项目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管理制度的实施,完善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人员诚信行为标准,健全诚信信息采集、公示制度,建立有效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1、加快完善诚信档案制度。抓紧制定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人
员行为认定标准。在开展资质、资格动态监管的基础上,及时将勘察设计企业市场行为和注册人员执业活动方面的良好行为信息和不良行为信息记入诚信档案。
2、加快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公示制度。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公示制度,规范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信息征集和公示方式及内容,依法采集及公示勘察设计企业、人员和项目诚信信息,并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信息平台。
通过建立面向社会的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向社会公布信誉良好的企业和注册人员,引导市场各方主体重视诚信记录,选择守法诚信的合作者;将发生不良行为较多的企业和注册人员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动态监管。
3、加快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互通,加大对违法失信勘察设计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和注册人员、施工图审查人员的信用惩戒。加大对依法诚信经营企业和注册人员的表彰宣传力度,可采取在有关管理事项中给予绿色通道服务等措施,发挥动态监管的激励作用。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人员,可以采用预警提示或约谈等措施,督促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予以处理。
4、建立行业诚信评价标准。建立勘察设计行业诚信评价制度,科学制定勘察设计企业和从业人员、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的诚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鼓励行业协会按照行业自律原则,组织和督促企业和从业人员参与诚信评价活动,以提高行业的社会公信度。
第二篇: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工信部联消费[2009]7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厅(局),农业(农牧、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商务主管部门,卫生厅(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行业协会: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部署和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为加快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对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行业组织和食品企业工作的指导,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职责,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监察部 农业部
商务部 卫生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履行承诺、承担社会责任是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的标志,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我国食品工业企业不断探索实践,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应当看到,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缺乏政府统一指导,推动机制形成滞后,企业积极性不高;诚信管理资源分散、工作尚未形成合力;企业诚信基础薄弱,诚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面对市场诱惑和利益驱动,违背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原则,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损害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诚信经营行为、营造行业诚信环境、完善诚信社会监督机制,对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强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惩奖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二)主要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
通过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工业企业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企业普遍建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依法经营的管理规章制度,违约、违规、违法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行业协会在统一、规范的诚信标准下,基本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业诚信自律机制;食品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健全企业诚信管理规章,建立诚信制度保障;加强企业诚实守信教育和宣传,营造诚信环境。
2、坚持企业责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加强企业自身诚信制度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增强行业诚信自律基础。
3、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实行政府推动,行业分类指导;注重消费者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全面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4、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发挥惩戒约束作用,警示和惩治失信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诚信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企业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信意识,逐步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
(二)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依据法律法规和诚信原则,制定企业诚信方针和目标,结合已有管理体系的实施,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并通过组织实施、自查自纠,改进完善,持续提升企业诚信能力和管理水平。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以确保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建立和实施诚信制度。主要包括:食用农产品原料及其他原辅料进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企业广告宣传、合同管理、标识管理制度,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及考核、关键岗位人员诚信信息等相关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
形成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包括企业诚信教育机制、企业失信因素识别机制、企业内部诚信信息采集机制、自查自纠改进机制和失信惩戒公示机制等。
(三)加快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设。建设公开、公正、科学的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立诚信信息征集披露制度,规范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方式及内容,依法采集及披露企业诚信信息。实现部门之间企业诚信信息共享,并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平台以及面向社会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披露系统,加快建设区域性、行业性诚信信息平台和企业诚信信息平台。
(四)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建立企业诚信评价制度,科学制定食品企业诚信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并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分行业评价标准。鼓励食品行业协会按照行业自律原则,组织和督促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诚信评价。评价应遵循企业自愿、社会参与、标准统一、公正公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原则,并逐步建立具有相应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评价体系。
(五)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培育诚信服务机构,指导诚信服务机构按标准开展企业诚信评价;鼓励诚信服务机构根据食品工业企业特点,对诚信信息进行深度开发,提供有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企业诚信服务;规范诚信服务机构管理,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
(六)开展诚信试点工作。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和行业分批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企业内部诚信制度、诚信体系规范和标准,健全诚信评价制度,在全行业推广应用,逐步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指导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依法实施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共享,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体系,检查企业诚信制度实施。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完善监管信息体系,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行政监督。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诚信宣传。
(二)严格依法行政。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法律体系,加快制订相关规章、标准。严格依法征集、披露和使用诚信信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依据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状况,依法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立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企业守法和诚信状况,实施企业分类监管,依法调整执法检查和监管重点。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要依法采取限期召回产品及其他行政处罚措施,并向社会公布;行业协会要利用诚信提示、警示等方式实行失信惩戒。
(三)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诚信信息管理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诚信信息建设平台网络化、诚信信息内容系统化、诚信信息使用社会化。不断提高诚信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在企业自律、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作用。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诚信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社会宣传等环节参考使用企业诚信相关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
(五)加强诚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知识培训,鼓励食品工业企业培养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才,加快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队伍,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倡导依法经营、履行责任、重合同、守信誉的诚信理念,推广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中好的做法,宣传和表彰诚实守信企业,营造“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三篇: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 2003 文档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履行承诺、承担社会责任是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的标志,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我国食品工业企业不断探索实践,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应当看到,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缺乏政府统一指导,推动机制形成滞后,企业积极性不高;诚信管理资源分散、工作尚未形成合力;企业诚信基础薄弱,诚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面对市场诱惑和利益驱动,违背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原则,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损害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诚信经营行为、营造行业诚信环境、完善诚信社会监督机制,对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强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惩奖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二)主要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
通过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工业企业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企业普遍建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依法经营的管理规章制度,违约、违规、违法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行业协会在统一、规范的诚信标准下,基本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业诚信自律机制;食品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健全企业诚信管理规章,建立诚信制度保障;加强企业诚实守信教育和宣传,营造诚信环境。
2、坚持企业责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加强企业自身诚信制度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增强行业诚信自律基础。
3、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实行政府推动,行业分类指导;注重消费者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全面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4、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发挥惩戒约束作用,警示和惩治失信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诚信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企业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信意识,逐步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
(二)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依据法律法规和诚信原则,制定企业诚信方针和目标,结合已有管理体系的实施,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并通过组织实施、自查自纠,改进完善,持续提升企业诚信能力和管理水平。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以确保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建立和实施诚信制度。主要包括:食用农产品原料及其他原辅料进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企业广告宣传、合同管理、标识管理制度,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及考核、关键岗位人员诚信信息等相关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
形成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包括企业诚信教育机制、企业失信因素识别机制、企业内部诚信信息采集机制、自查自纠改进机制和失信惩戒公示机制等。
(三)加快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设。建设公开、公正、科学的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立诚信信息征集披露制度,规范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方式及内容,依法采集及披露企业诚信信息。实现部门之间企业诚信信息共享,并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平台以及面向社会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披露系统,加快建设区域性、行业性诚信信息平台和企业诚信信息平台。
(四)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建立企业诚信评价制度,科学制定食品企业诚信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并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分行业评价标准。鼓励食品行业协会按照行业自律原则,组织和督促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诚信评价。评价应遵循企业自愿、社会参与、标准统一、公正公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原则,并逐步建立具有相应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评价体系。
(五)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培育诚信服务机构,指导诚信服务机构按标准开展企业诚信评价;鼓励诚信服务机构根据食品工业企业特点,对诚信信息进行深度开发,提供有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企业诚信服务;规范诚信服务机构管理,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
(六)开展诚信试点工作。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和行业分批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企业内部诚信制度、诚信体系规范和标准,健全诚信评价制度,在全行业推广应用,逐步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指导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依法实施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共享,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体系,检查企业诚信制度实施。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完善监管信息体系,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行政监督。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诚信宣传。
(二)严格依法行政。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法律体系,加快制订相关规章、标准。严格依法征集、披露和使用诚信信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依据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状况,依法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立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企业守法和诚信状况,实施企业分类监管,依法调整执法检查和监管重点。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要依法采取限期召回产品及其他行政处罚措施,并向社会公布;行业协会要利用诚信提示、警示等方式实行失信惩戒。
(三)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诚信信息管理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诚信信息建设平台网络化、诚信信息内容系统化、诚信信息使用社会化。不断提高诚信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在企业自律、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作用。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诚信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社会宣传等环节参考使用企业诚信相关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
(五)加强诚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知识培训,鼓励食品工业企业培养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才,加快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队伍,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倡导依法经营、履行责任、重合同、守信誉的诚信理念,推广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中好的做法,宣传和表彰诚实守信企业,营造“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四篇: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5〕33号
(《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已于2005年9月29日经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管理,规范勘察、设计市场,保证勘察、设计质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
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做
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
动实施监督管理。
市、区县(自治县、市)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资质管理
第五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其他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承接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标准、资质审批和承接工程业务的范围,按国务院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申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应当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资质申报表;
(二)营业执照;
(三)技术负责人聘任文件以及其他技术人员的劳动合同;
(四)技术人员的职称证、身份证;
(五)注册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晋升资质等级、增加其他勘察、设计资质或临时资质转正的,还应提供原资质证书正、副本和勘察、设计业绩证明等材料。
申请人应当对上述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接到申请之日起
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料。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的,核发资质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退回全部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依法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资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按有关规定转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告知
申请人。
第八条 禁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超越资质许可范围或以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禁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
业务。
第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实行监督检查,发现资
质条件达不到资质标准的,重新核定资质。
第三章资格管理
第十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应受聘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并经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后,方可以注册执业人员的名义,在执业资格范围内从事勘察、设
计活动。
注册执业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受聘于一个勘察、设计单位。
第十一条 在本市申请执业资格注册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向市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册申请表;
(二)执业资格证;
(三)劳动合同;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变更注册的,还应提供原注册执业专用章;注册期满继续注册的,还应提供注册期内工
作业绩情况和达到继续教育标准的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注册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收到申请之
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料。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的,核发注册证书、注册执业印章;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注册,退回全部材料并书面说明理
由。
依法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按有关规定转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告知申请
人。
第四章发包与承包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依法实行招标发包或者直接发包。
招标发包分为公开招标发包和邀请招标发包。
第十四条 下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应当实行招标发包: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
第十五条应当实行招标发包的下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应当实行公开招标发包:
(一)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
(二)市重点建设工程。
第十六条应当实行公开招标发包的下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可以
实行邀请招标发包:
(一)技术性、专业性较强,或者环境资源条件特殊的;
(二)建设条件受自然因素限制,若采用公开招标发包,将影响建设工程实施时机的。采用邀请招标发包的,应当保证有三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投标单位。
第十七条 下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可以直接发包:
(一)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
(二)应当招标发包,但单项勘察、设计合同估算价在五十万元以下,且项目总投资额
在三千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
(三)应当招标发包,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
1.采用特定专利技术或者专有技术的;
2.建筑艺术造型有特殊要求的;
3.涉及国家安全、秘密、应急、抢险救灾等建设工程的;
4.技术特别复杂或专业性特别强,符合条件的勘察、设计单位少于三家,不能形成有效竞
争的;
5.改建、扩建工程由其他单位承担设计,影响项目功能配套性的。
第十八条 应当招标发包申请直接发包,或者应当公开招标发包申请邀请招标发包的,应当
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和发包前,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材料:
(一)发包方式核准申请表或招标方式核准申请书;
(二)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及附件;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招标方式和发包方式核准申报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
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收到申请之日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全部材料。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核发
核准通知书;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准,退回全部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发包方应当在发出招标文件之前将招标文件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并在确定中标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招标情况书面报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中的专家成员应当由招
标人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库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交通、水利、发展改革等部门按有关
规定组建并予以公示。
第二十二条 发包方应当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发包给具有相应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依法应当实行招标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应当在有形建筑市场公开进行。第二十三条 承包方不得转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经发包方书面同意,可以将主体工程以外的勘察、设计业务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分包方不得再行分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承包方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分包方对分包范围内的勘察、设计质量负责,承包方负连带
责任。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收费应当符合国家的规定;国家没有规定的,由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同发包方协商确定。
第五章文件编制
第二十五条 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应当以下列规定为依据:
(一)项目审批文件;
(二)经批准的城市规划;
(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四)国家及本市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规定;
(五)经批准的上一阶段勘察、设计文件;
(六)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交通、水利等专业建设工程,还应当以批准的专业规划为依据。
编制勘察、设计文件应当准确、真实。
第二十六条 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的编制,一般按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进
行,地质情况、工程结构简单的,可以适当合并。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一般按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国家另
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设计文件中选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得选用国家和本市禁止或淘汰使用的产品。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家或供应商,但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工艺生产线等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鼓励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中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新型
材料和现代管理方法。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采用国际、国外标准,按国务院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本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地方标准和标准设计,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商交通、水利等主
管部门制定并发布。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重大市政公用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应当在其方案设计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会同市建设行政等有关部门依法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展。
第三十条 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以及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和技术复杂的小型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
开展施工图设计。
大、中型建设工程和技术复杂的小型建设工程的范围按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执行。
城镇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市政工程的初步设计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交通、水利等
专业工程的初步设计由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审批。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审批初步设计之前,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或
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评审。
第三十一条 申请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的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
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初步设计审批申报表;
(二)方案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及附图;
(三)工程勘察报告及其质量审查合格意见;
(四)初步设计文件;
(五)勘察、设计合同;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涉及高切坡、深开挖的项目,还应提交可行性评估报告。
第三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初步设计审批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
料。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含并联审
批时间)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退回全部材
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三条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设计,应当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委员
会评审。
第三十四条 申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专项审查的单位,应当向市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工程勘察报告;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依据、可行性论证及主要抗震措施;
(四)结构设计计算的主要结果;
(五)结构抗震薄弱部位的分析和相应措施;
(六)初步设计文件;
(七)设计时参照采用的国外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和震害资料及计算机程序;
应当进行模型抗震性能实验研究的,还应提供抗震实验研究报告。
第三十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专项审查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
料。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并将申请材料送交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合格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十日内核发核准通知书;评审委员会认为不合格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十日内作出不予核准的决
定,退回全部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城镇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按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审查合格报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
案。
交通、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经审查批准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确需修改的,应当由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或经其书面同意,由建设单位委托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重大修改后的勘察、设计文件应当按
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八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当按规定时间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季度和
报表,并对报表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九条 市外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来本市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到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
监督管理机构实施具体的技术管理职能。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未规
定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不依据经审查合格的勘察、设计文件进行设计并交付使用的,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
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造成损失的,还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选用国家和本市禁止、淘汰的技术或产品的;
(二)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未按规定备案的;
(三)伪造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
第四十四条建设单位伪造、涂改勘察、设计文件并交付使用的,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
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资格证书的处罚,由发证部门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决定。
第四十六条 依法作出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前,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四十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予以许可的;
(三)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许可决定,或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许可申请或不予许可的理由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五)徇私枉法、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
(六)其他违法行政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军事建设工程、抢险救灾及其它临时性建筑和农民自建两层以下住宅的建设工
程勘察、设计活动,不适用本条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设计管理,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WLAN勘察设计的指导意见321
WLAN工程网络勘察设计指导意见
一、WLAN设计勘察要求:
1、地市的规模原则上按照省公司统计的规模设计,如地市公司有增减要求,可以先按照地市公司的要求勘察,在每日勘察报告中,通过醒目的方式,汇报给省公司计划部,由计划部决定是否增减。
2、按照省公司的统一定位,覆盖目标为大学校园和集团客户等。需覆盖集团客户的楼宇主要为:商务酒店、办公楼、商务会所等。需覆盖大学校园的楼宇主要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图书馆、会堂等其他公共场所。
3、覆盖方式的选择
WLAN网络大体可以分为下面两种场景、4类覆盖方式。
(1)室内覆盖:单独建设方式、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
(2)室外覆盖:室外型AP覆盖方式、Mesh型网络覆盖方式。 已经建设完成GSM/TD/WLAN三网合一室内覆盖系统的,优先采用室内AP组网,共用室内分布系统;
对于没有室内分布系统的,若传输已经到位且室内允许布线,可以优先选择室内AP;
对于没有室内分布系统的,若传输已经到位但室内布线困难,可以优先选择独立型室外AP组网。
对于没有室内分布系统的,若传输布线困难,可以选择MESH AP组网。
二、技术要求:
1、信号覆盖电平
在设计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位臵,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80dBm,有特殊要求的重要热点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75dBm。
2、信噪比
在设计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位臵,用户终端无线网卡接收到的信噪比(SNR)大于20dB。
3、可接通率
在WLAN无线覆盖区内90%的位臵,99%的时间内无线网卡可以接入网络。
4、室内天线功率
根据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应小于17 dBm/载波。
5、系统吞吐量
在信号强度大于-70dBm的区域,在802.11b模式下,上行或下行单向吞吐量应达到不低于5Mbps;在802.11g模式下,上行或下行单向吞吐量应达到不低于20Mbps;在可选的802.11a模式下,上行或下行单向吞吐量应达到不低于20Mbps。
6、上网速率
对于覆盖区域,应满足潜在用户无线宽带上网的容量需求,保证每用户以不低于200Kbps的速度上网。
三、WLAN网络建设的建设方式
1、室内WLAN独立组网
该方式是根据WLAN的覆盖和容量需求直接在相应的位臵部署AP,提供WLAN无线覆盖,AP与AP之间通过交换机等设备采用有线方式连接。
按照国家标准,WLAN室内型AP发射功率低于100mW,覆盖范围也比较小,单个AP的覆盖半径一般不超过30米。覆盖距离的同时受到室内的陈设、房间分隔、办公设备干扰的影响,一般不能穿透一堵水泥墙进行覆盖,在不同的房间、楼层一般需要使用不同的AP进行覆盖。在同一房间里,利用房间墙壁等的隔离效果,部署多个AP提高网络容量。
单独部署AP建设方式的优点是AP的部署位臵比较灵活,WLAN网络容量较高;缺点是网络工程量大,投资较高,后期维护相对复杂。
2、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方式
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方式是WLAN和移动通信系统相结合的一种组网方式。在该方式下,WLAN 无线信号通过专用的合路器耦合入原有的2G/3G室内分布系统,WLAN/2G/3G系统之间共天线和馈线,同时为用户提供WLAN和移动网络接入无线信号。
WLAN与移动通信网络共用天馈系统的建网方式,适合与移动运营商结合,可以减少布设的电缆、天线等器件,节省总建网成本,同时避免了由于多次进行重复施工而缩短工期。但由于使用的AP较少,网络容量较低。由于WLAN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比2G/3G移动基站要差很多,频段不同导致线缆损耗和路径损耗都比2G大很多,如果WLAN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共用天馈系统,WLAN信号的引入就要尽可能地接天馈末端,同时为节省覆盖成本,一般需要配臵干放。
3、WLAN室外覆盖方式
对于室外各种不同场景下,原则上能接入传输资源的点都采用瘦AP,在无法接入传输资源的情况下采用MESH AP。
对室外瘦AP和MESH安装方式,根据传输条件和安装条件,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安装方式:
(1)室外AP安装在楼顶的方式。在楼顶安装是较为常见的室外AP安装方式,适合多层楼房和小高层楼房。如果楼宇较高,在楼顶安装AP及天线时,应注意保证天线有足够的下倾角,以此来保证较低层用户的覆盖。
(2)对于高层楼宇的AP安装方式,可选择在楼顶及中间楼层处安装2个AP各自分层覆盖,可以让低层和高层用户都得到有效的覆盖。
(3)对于小区内高层楼宇,垂直方向上可采用功分器使用2副天线分别覆盖中上、中低楼层。其中一根天线可安装在楼顶,另一根安装在中间楼层,比如楼梯间的外墙侧。因WLAN 2.4G可用频点只有3个,用户数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功分可降低区域范围内的频率干扰。
(4)AP可以安装在路灯杆上或者采用路灯杆式的美化天线。小区内可以利用楼宇间的路灯杆进行AP安装,这样能较好的解决高层楼宇的低层用户的WLAN信号覆盖问题。路灯杆式安装也可以运用美化伪装的方法,以减少对业主的影响。
四、WLAN MESH跳数限制
MESH组网时,无线回传不应超过3跳,否则会严重降低系统性能。
五、AP覆盖天线:统一采用定向天线,天线增益及水平和垂直波瓣角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选择;
六、电源供电方式:室内AP布放一般采用POE供电方式,在交流电提供比较方便的区域采用交流供电。室外AP布放一般采用交流供电方式。
七、分工界面:本次WLAN设计的分工界面至传输设备,传输设备至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局域网交换机设计及后面的AP设备等都属于本次WLAN设计范围。
八、室外AP设计图纸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GOOGLEARTH 中AP点位分布图、覆盖场景俯视AP点位分布图、局域网交换机位置示意图、抱杆和天线位置示意图、天线俯视仰视角、AP设备放置位置示意图、AP至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图、局域网交换机至传输设备路由图
九、室内AP设计图纸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局域网交换机位置图、AP设备放置位置图、AP至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局域网交换机至传输设备路由图
十、AP编号原则:AP-N-M,其中N为站点编号,M为AP的顺序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