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歌表演活动2
大班歌表演活动:盖房子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并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2.探索不同的房顶和烟囱的造型动作。
3.体验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已欣赏过《盖房子》这首歌。
2.带领幼儿到附近建筑工地,观看工人砌墙、抹水泥的劳动及其动作。活动过程:
一、在《表情歌》音乐伴奏下进教室。
二、根据《盖房子》歌词内容创编砌墙动作。
1.回忆观察盖房子时所见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砌墙的。确定从坐着开始或蹲着开始做动作。
2.探索“我的房子盖的高”和“房子盖的更加高”的动作位置。
3.教师唱歌曲1—2句,幼儿随乐做动作。
三、创编抹墙动作。
1.随音乐按两拍一下的做抹墙动作。
2.在掌握抹墙动作的基础上,做四面抹墙的动作,每面抹两下。
3.教师唱歌曲,幼儿做1—3句的动作。
四、创编房顶、烟囱造型。
1.幼儿表达自己的设想,教师予以小结,反馈,组织幼儿集体模仿各种房顶及烟囱造型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合拍的边唱边表演。
2.合作歌曲表演。
3.全体幼儿围成一大圆圈,集体盖一座大房子,先讨论好房顶造型,再请一人做烟囱,蹲在圆内,然后边唱边表演。
4.分组盖房子,按小组合作表演。讨论房顶造型,推选当烟囱的人选后,边唱边表演,感受合作的乐趣,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
第二篇:大班歌表演活动7(范文模版)
大班歌表演活动:阿凡提和小毛驴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的快乐。2.尝试演唱附点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混合的节奏型的歌曲。
3.感受乐曲欢快的节奏和诙谐的气氛,并尝试按歌词大意做表情、动作。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看阿凡提的动画片。
2.课件(歌曲:《阿凡提和小毛驴》)录音机、音乐磁带。3.大幅新疆背景图一幅(有阿凡提、小毛驴)。4.用报纸自制的高帽和小皮鞭(若干)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放飞的马》,幼儿做律动进入教室。2.观察背景图,引导幼儿说出图意,引起兴趣。3.练声:用C、D、F调向阿凡提和小毛驴问好。
二、过程部分
(一)幼儿欣赏歌曲
1.幼儿欣赏歌曲课件《阿凡提和小毛驴》。熟悉歌词并跟着歌曲打节奏,尝试拍附点四分、八分、十六分音混合的节奏。
2.幼儿讨论回答:歌曲里面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再次欣赏歌曲课件《阿凡提和小毛驴》,鼓励幼儿大胆的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模仿演唱歌曲。
4.幼儿分角色进行歌表演,请幼儿找个朋友和自己一起表演这首歌曲。(一个演阿凡提,一个演小毛驴。)
三、结尾部分
幼儿骑着“小毛驴”(律动)出教室。教师:“我们一起骑着“小毛驴”到外面给弟弟妹妹表演这个好玩歌曲吧!”
第三篇:大班音乐活动:歌表演——-凤阳花鼓教案
活动二
活动时间:2018/1/10 活动内容:演奏:凤阳花鼓 活动目标 感受凤阳花鼓的曲调风格,乐意用凤阳花鼓的演唱形式大胆表演。2 尝试创编歌词,探索为不同的人送去不同的祝福。活动准备 了解凤阳花的相关知识,熟悉衬词部分的旋律。2 教师用的凤阳花鼓一副、幼儿用的花鼓十八副。3 动作图谱。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① 提问:昨天我们欣赏了安徽凤阳特有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什么? ② 欣赏教师表演。
2、尝试创编衬词部分的动作。① 幼儿演唱衬词部分。② 看图谱创编动作。
③ 用双手模仿花鼓进行表演。
④ 幼儿手持花鼓表演并在最后一小节做自己喜欢的造型。
3、学习歌曲,充分感受凤阳花鼓的曲调风格。
① 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语速、难点的提取、韵味的把握等。② 通过替换歌词进一步感受凤阳花鼓的曲调风格。
“你们表演的真精彩,你们还想把自己的祝福送给谁呢?(爷爷、妈妈……)都说些什么呢?(身体好,工作顺利……)。
4、分组表演,进一步感受凤阳花鼓。① 幼儿分组尝试替换部分歌词。
“我们现在分小组玩个游戏,每组小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你们想去谁家表演,表演时唱些什么?
② 设置游戏情境,幼儿分组表演。
5、结束活动。
邀请客人老师或小朋友一同表演。
第四篇:大班音乐教案《泼水歌表演活动》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泼水歌表演活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根据歌曲情节创编“高兴”的动作,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分角色表演,体验和同伴交换角色进行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泼水歌表演活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分角色表演。
2、能根据歌曲情节创编“高兴”的动作。
3、体验和同伴交换角色进行游戏的乐趣。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歌曲《泼水歌》,能根据歌曲内容做“路过人”的动作。
2、根据歌曲情节每制作图谱(反面用不同颜色区分)。
3、道具:小水桶、小椅子一张。
4、场地准备:一个大圆。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谱复习歌曲《泼水歌》。
二、分清角色,体验分角色表演的乐趣。
1、分析歌曲的两个角色:泼水的人和路过的人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讲的是几个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哪两个小朋友呢?
这首歌中哪几句是这个泼水的小朋友唱的呢?
除了这一句,这些都是谁唱的?(指图谱)
最后一部分“噜啦啦”表示什么意思?高兴了大家就一起唱。(翻图谱)
2、分角色表演
a、分角色唱歌。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
b、教师边唱边做“泼水人”的动作。
c、两位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
d、幼儿自愿分角色面对面表演。
e、交换角色表演。
三、根据歌曲情节创编“高兴”的动作,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刚才我们唱“噜啦啦”的时候用拍手表示高兴的动作。想一想,高兴的时候还可以做哪些动作?
幼儿创编并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演。(其他幼儿跟着学一学)
四、音乐游戏《泼水歌》。
1、介绍游戏玩法
一人站圆中间,以椅子为家门口,手拿红桶扮演“泼水的人”,其他人围成圆圈,扮演路过的人,根据歌词做动作。
2、尝试游戏一遍。
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进行游戏。
3、讨论并采用“点兵点将”的方法,在第二句“噜啦啦”时交换角色。
4、游戏两遍,教师适当提醒。
5、提高要求,继续游戏。
引导幼儿唱“噜啦啦”时,将拍手的动作改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他幼儿向他学。
五、结束活动。
【自我反思】
1、确定设计思路
根据《泼水歌》的活泼欢快的特点,我们一开始把重点定位在表演和创编歌词两方面。但通过第一次试教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对原有歌曲太熟练了,而且对于角色表演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整个活动气氛显得有点平淡无味。
2、教材的分析和改编
经过几位教师的点拨和讨论,我们重新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透切的分析和理解。这是一首欢快的曲子,在活动中要时时体现这样的特点。于是我们重新调整设计思路:将“对不起……”这部分和“噜啦啦”互换顺序,正好紧扣主题思想——文明,小朋友道歉后,互相原谅,大家都很开心,从而引入创编“噜啦啦”高兴的动作,进而走向活动的高潮部分——分角色游戏。
3、教学策略分析
(1)借助图谱
虽然美术与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他们之间是一种同构关系。图谱可以帮助幼儿减轻记忆歌词的负担,本次活动最主要的是以不同颜色帮助幼儿区分角色,增强幼儿对歌曲情绪的理解,更为下一环节的表演、游戏起到辅助的作用。
(2)重点难点前置
把重点在创编“高兴”的动作,并一起学习,既解决了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后面游戏的挑战部分作了很好的经验铺垫,促进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提高了活动的成效性。
难点在分角色表演,以自愿尝试——交换角色这两种方式帮助幼儿巩固各角色的动作、表情、演唱部分,教师给予动作和语言提示,帮助幼儿了解其动作的含义。
(3)层层累加,环环相扣
在活动中,教学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从讨论角色分配——分角色演唱——分角色表演(自愿选择、交换角色)——创编动作——分角色游戏——体验创编的动作,让幼儿既接受挑战,又体验乐趣。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逐渐达到高潮,体现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
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丰富的表情,感受到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和教学设计的成功。
而我作为一位组织者,还有好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改进,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的突发提问?怎样有效评价孩子的回答?如何让孩子更易吸收我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正如冯晓霞教授说的:“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灰谐,风趣,活泼的歌曲,然而在歌曲中还渗透了礼貌方面的教育。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歌词和弱起节拍是重难点,所以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扩展阅读:泼水歌,是北京天使合唱团一首儿童歌曲。该团囊括了北京各少年合唱团的精英,是世界知名的儿童合唱团,被西方乐评家誉为东方的维也纳合唱团,以清澈优美的和声享誉国内外。
第五篇:记歌表演活动《小青蛙》有感
记歌表演活动《小青蛙》有感
非幼师科班出生的我,一直对艺术类的活动缺乏自信心,对音乐类活动的恐惧尤为突出。初次在全园会上知晓我们将要进行音乐类教学活动观摩时,我的内心如同揣了一只极力挣扎跳出火圈的小兔般,一直忧心不安。是啊!都说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这不,第一道难题便是如何选课。正当我们这群新手一筹莫展时,园里提供了“及时雨”一般的相关培训。经过初步培训与思考,我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对他们的初步认知,我选择了歌表演《小青蛙》作为此次和小家伙们的破冰之旅。
活动之中,我将角色、情境贯穿与整个活动中,从蝌蚪变青蛙这一科学常识入手,结合歌曲《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逐渐进入角色,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随后针对歌曲中歌词理解部分,我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大胆地表现相应歌词的动作,并请幼儿自己投票绝胜出喜爱的动作。同时,被选中动作的幼儿则有机会来当小老师引导幼儿学习相应歌词的动作。这种激励方式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幼儿对歌词及相应动作的理解。最后,我采用了分组表演的方式再次引导幼儿进行较为完整的模拟表演,借此进一步增强幼儿对此次活动的理解。活动结束部分,我请“青蛙们”集体跳入“荷塘”里向新朋友们展示自己学到的新本领。
活动最终在愉悦、自在的氛围中结束了。虽然整个活动的流程进行得较为顺利,但在整个活动中,我这个“青蛙妈妈”却很累。在老教师的指点和自我反思下,我认为,此此活动中,我个人感觉“累”的原因可以总结如下:
1.活动预设不够。初次接手这个班级,孩子和我正处在一个彼此熟悉与适应的阶段。活动前,对幼儿前期知识经验和音乐能力发展等方面的了解还应该更细致一些,一边能更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并回答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含义。此外,开场活动“小蝌蚪变青蛙”的场地预设也需要提高,以便更好地照顾后面的幼儿。
2.加强音乐知识学习。缜密的知识理论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拍表现相应的动作,以防教师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习错误的知识。
3.采用多种激励方式。以多种激励方式,鼓励动作、乐感发展较慢的幼儿
积极加入到活动中来。如,可以将池塘的荷叶奖励给学本领最快的青蛙;可以积极推荐动作新颖、有趣的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引导大家学一学这个新动作。
总之,成为一名幼教,我仍需要走一段很长的学习之路。毕竟,学无止境,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