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精神内涵解读
意涵解读
北京精神的表述语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北京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核心爱国
是北京城市精神最深刻、最显著的特征,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它体现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重奉献的时代精神,展现了北京时刻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精髓创新
即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它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近年来,北京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仍将以创新赢得机遇和未来。
特征包容
即宽容、容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漫长过程中,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
品质厚德
源自《周易·大壮》:“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北京也必将继续弘扬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3]
彰显爱国
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北京市民的参与精神,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
将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反映出首都的担当和责任,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必须强化的价值坐标,保证我们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时,将会把人们的爱国情感导入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
诠释创新
千百年来,北京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这座城市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诠释着一个城市的创新和进取精神。今天的北京,是全国最有创新优势、最具创新实力、最富创新潜质的活力之城。体现包容
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
一。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质。
参照联合国人居署提出的“包容性城市”概念,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体现为积极评价外来人口的贡献和影响、对困难群体给予保障性社会关怀、多元人才选择相对理性与包容,包容力与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地位稳步上升。
提倡厚德
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练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是厚德的主要内涵,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提倡的精神品格。
2011年11月17日“北京精神与北京青年特质”青年沙龙活动中,共青团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发布了践行落实北京精神的活动规划:
第一:厚德以行。厚德养人,厚德养团队。核心成员坚持不断学习,注意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学者为己,先让自己丰满起来。
第二:包容有信。包容有爱,包容有亲。不断开辟老百姓国学讲坛,让国学深入社区,让国学深入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提倡文化的包容,提倡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包容。
第三:创新与时。把握时间,把握时代,把与时俱进的国学网络电视台节目坚持不懈搞下去。
第四:爱国扎根。让国学走进校园,让国学走上课堂,让国学走进孩子、学生的心中,让国学落实在年轻一代人的行为实际中间。
第二篇:解读—北京精神
解读北京精神之“爱国”
中广网北京11月7日消息(记者李文蕊)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后,引起首都各界的普遍共鸣。国防大学公方彬教授畅谈了他对北京精神中“爱国”的理解。
公方彬说,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中国。所以,当我们将北京市的这一重大举措与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起来认识,更感到其意义之深远、价值之重大。又是因为意义和价值,决定着我们不仅要关注整个北京精神弘扬的是什么,由此感知这座伟大的城市的精神脉动,理解在这一精神的引领和支撑下北京将走向哪里,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北京精神中的每一个元素,通过解读和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弄清我们与北京精神的关系,我们将在哪些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
他说,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不管是五四运动高扬的爱国旗帜,还是卢沟桥那拉开中华民族抵抗外辱帷幕的枪声;不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掀起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还是北京奥运会上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都显现出这座城市特别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
正是北京积淀着深厚爱国情愫,激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并由此创造出一个个辉煌,而让我们在回顾中获得精神的洗礼,同时获得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撑。进一步说,由于北京精神不仅凝结着过去,同时昭示和引领的是未来,那么,当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首义,已经深刻地反映出首都的担当和责任,彰显出北京精神的高度与大义。
当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确立下来,必将给我们提供一个全球化时代必须强化的价值坐标。今天,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以及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惟有高扬起爱国的旗帜,以此奠基我们的价值坐标,指引我们的价值追求,才能保证真正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由此获得灵魂的归宿。
当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表现出来,注定把我们的爱国情感导入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因为,当我们真正确立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坐标后,必定据此去思考,自己该怎样去践行爱国之责任,矫正爱国之行为,有了主动的思考,一种由内而外的稳定而又持久的动力便产生出来。
或许有人认为,爱国神圣而伟大,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更多的机会代表国家和民族去彰显自己的爱国热情。其实,只要跳出表象,切入本质,便不难弄清,爱国主义原本就驻存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之中。既然爱国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对祖国的感情,那么我们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有益的行为,都是爱国的表现。就如掏粪工人时传祥,以一人脏换来万人洁而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受到党和国家的褒奖,这就是最好的爱国行为。同样,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份子投入到北京奥运会百万志愿者行动之中时,已经是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代的具体体现,同时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说,真正检验我们的是生活,大事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境界,而更多的小事同样可以显现一个人的品德和价值追求。我们在表达爱国之情、践行爱国之责过程中,应当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远处着眼,近处入手。当我们把内心的美好洋溢于脸上,反映于举手投足之间,让每一个来到北京的国内外人士都真切感受到,那么,一种感动由此产生,爱国情怀得以表达。
公方彬说,我也想把自己与北京精神进行定位。作为一名把自己的情感融于北京的军人,我为确立起清晰而极富号召力的北京精神而高兴,更为高扬的爱国旗帜而感动,我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北京精神。
中科院院士怀进鹏解读北京精神之创新
中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记者李文蕊)北京精神正式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共鸣。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代表北京科技教育工作者,对北京精神之一的——创新进行了解读。
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城市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和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
历史的北京,是创新融入血脉、化为基因的文明之城。
30年前,北京西郊,拥有几家民营企业、开设几所零星小店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悄然兴起。如今,“中关村”已无可置疑地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代名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一批批怀抱梦想的中关村人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中关村创新、创业、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对世界各地产生影响和辐射。
100年前,北京城内,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轰然倒塌,“五四”运动的一声怒吼打破了思想的桎梏。新思想、新文化、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从北京传遍中国大地。历览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从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到“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从明代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农政全书》,到当代华罗庚先生的解析数论、矩阵几何;从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历史景观,到科技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奥运盛会,一代代北京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们将创新精神传承光大,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积累了熠熠生辉的文化成果,使科技与文化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推动北京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诠释着一个城市的创新精神。
今天的北京,是最有创新优势、最具创新实力、最富创新潜质的活力之城。
北京是我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89所高等院校和300余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星罗棋布,8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2所国家工程实验室荟萃京师,全国半数以上的两院院士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北京拥有的中央企业总部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中国500强企业中96家总部选址北京,世界500强企业中41家在北京设立总部、187家设立分支机构。特别是,中关村的科技智力资源密集程度之高世所罕见。北京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形成了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和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创新优势,最有可能率先进入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科学发展新阶段。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新一轮世界性科技革命的挑战,以自主创新为引领,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是北京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未来的北京,是在创新引领中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在建设世界城市中实现创新引领的希望之城。
弘扬北京的创新精神,就应当推进科技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确保北京旺盛的竞争活力。
弘扬北京的创新精神,就应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统筹各类创新资源,鼓励各类创新政策先行先试,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创新体系趋于完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弘扬北京的创新精神,就应当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好国家和北京市各类人才政策,加强人才特区建设,以世界眼光使用好现有人才,着力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
弘扬北京的创新精神,就应当坚持首都文化创新战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推动文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更大程度激活文化生产力,在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实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著名学者于丹解读北京精神之——包容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记者李文蕊)北京精神昨日发布后,著名学者于丹对其中的“包容”进行了解读。她认为: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史记?儒林列传》称:“建首善自京师始”,包
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格。
包容是历史时空中凝炼而成的城市气质
从历史位置上看,北京处于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的交汇点上,又处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交错线上。自3000余年前建城、850多年前建都,北京一直处于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之中。自秦汉而始,北京就是中国北方的军事与商业重镇,自辽代以后,北京逐步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少数民族移民的持续增加促进了北京文化气质包容的特性。特别是元代建大都以后,北京成为国际交流的中心之一,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北京从原始包容走向自觉选择,进而提升到多元共生的都城文化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之后,近现代历史发展中日趋稳定的包容气质成为北京识别度最高的城市品格。
包容是自觉的市民理念与文化追求
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体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与关怀,对人类留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市民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北京的建设目标是最具文化魅力、最为和谐宜居的城市,只有吸纳借鉴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实现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本土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在碰撞中的融合。北京目前拥有作为新市民的外来务工人员八、九百万,居民与国内国际流动人口总数近1.7亿,居全国城市之首。具有多向性的包容使这个城市日趋呈现“和而不同”的人文状态,不断以化合反应、而非物理累积的方式生成新文明成果。
包容是制度建设倡导与维护的精神价值
包容品质的彰显还在于构建城市普遍秩序的制度导向与鼓励。从公民道德的宽容到城市气质的包容之间,制度起到了规范与提升的作用。城市化的进程中重要动力之一是公共生活秩序的建立,北京市正在进一步扩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的覆盖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既鼓励创新和竞争、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努力以制度化的方式将包容内化为基本社会价值理念,形成宽容的市民素养与包容的城市精神多层面呈现的格局。
包容是融入国际化标准的城市态度
联合国人居署2000年首次提出“包容性城市”概念,指城市中每个人不论财富、性别、年龄、种族或宗教信仰,均可利用城市所提供的机会参与生产性活动。参照这一标准来看,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体现为积极评价外来人口贡献和影响、对困难群体给予保障性社会关怀、多元人才选择相对理性与包容,“新市民”的概念从不同地域拓展到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移民。2008年的奥运会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以及脍炙人口的《北京欢迎你》亮相于国际,包容力与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地位稳步上升。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北京作为首善之都的包容气质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资源。从紫气腾聚的长城到肃穆庄严的天坛,从仪态万方的皇家宫苑到新颖独特的奥运场馆,包容的气质流淌在都市景观的每个细节之中,成为北京的表情;包容的精神使这座都市不仅坐拥物质的繁华,而且具备仁善宽广的博大气象。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解读北京精神之“厚德”
解读。中广网北京11月7日消息(记者李文蕊)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后,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对“厚德”进行了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说,北京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厚德”这个理念,最早见于我国传统经典著作“十三经”之首的《周易》。《易?坤?象》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与之对应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厚德”就是要用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性德行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这正是过去、当代和未来北京精神的品格。
“厚德”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特点。今天看来,“厚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日常道德修养,二是高远博大胸怀。
日常道德修养是北京人厚德精神的一个展现。俗话说“北京老礼儿多”。北京是五朝帝都,形成厚德风范:重仁爱、讲友善,重情义、讲互助,重礼仪、讲孝敬,重诚信、讲承诺,重奉献、讲公益,重群体、讲谦让,重开拓、讲拼搏,重自强、讲勤奋。重视日常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北京市民道德修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化人、容载万物的城市精神品格。
高远博大胸怀是北京人厚德精神的又一个展现。君子以厚德容载万物,要有高远博大的胸怀。过去北京以“北京湾”为地域载体,先承载蓟、燕都城的责任,又承载北方重镇的责任,继而承载北中国的责任,进而承载全中国的责任。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高远博大的胸怀,承载、吸引、融合、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今天的北京,以北京奥运会为例,成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才能的人,世界融合的文化平台。
君子以厚德容载万物,北京人一向以肩负使命感、责任感为大德。使命与责任,贵在高和远:
高,就是要高瞻远瞩,仰望天空。北京最早是燕国的都城,“燕”字甲骨文里就有,写作“ ”,为象形字,有向上、吉祥的意思。北京人喜欢这个“燕”字,因为它体现出北京精神。北京又称“燕京”,一直到现在。
远,就是要眼光远阔,俯瞰大地。北京在元、明、清,作为全中国政治中心,放眼茫茫西北草原,莽莽东北森林,茵茵中原绿野,巍巍西域昆仑,洋洋东面大海,所以北京人有望眼天下的气概。
北京人高远大度,修养大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中华民族复兴,为实现人类和平,北京人以厚德精神,承载着历史与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正如先哲所说:“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儒家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为《大学》的开篇和纲领,道家以“道德”为《道德经》的篇名和总纲,都重德、厚德。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炼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特别需要提倡“厚德”,德性德行,一以贯之,形成社会道德新风尚:念念厚德,事事厚德,时时厚德,处处厚德。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精神,风清气正,勤奋学习,严以律己,自强不息,使北京成为中华精神的首善之区。
第三篇:张春贤解读16字“新疆精神”内涵
张春贤解读16字“新疆精神”内涵
10月26日下午,参加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的各代表团分组讨论党代会报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参加昌吉州代表团的讨论,对报告中提出的“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16字“新疆精神”一一解读。
爱国爱疆。张春贤说,“爱国”是十七届六中全会阐释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在核心价值体系中,主要以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新疆是边疆地区,“爱国爱疆”首先是热爱国家,然后是热爱新疆和边疆。“这个新疆精神的第一条是站得很高的,贯彻中央‘国之魂’的价值观。”
团结奉献。张春贤说,“团结”,是在全疆征求意见时听到的最集中的反映,“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就有的新疆精神”。新中国建立以来,新疆鲜明的特点就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新疆追求团结,团结是新疆的生命线,哪个时期做得好,哪个时期就发展。而说到“奉献”,“我已经把新疆的所有县(市)都看完了,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各级基层干部,他们都有吃苦奉献精神,都能顾全大局”。
勤劳互助。张春贤说,邻里之间、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学习,“勤劳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民族特征,也是全世界共同的稳定基础”。
开放进取。“新疆不开放不行,不创新不行。”张春贤说,进取标志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时代精神和世界文明的结合。
张春贤说,这次的党代会报告始终贯彻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新疆的战略选择。一年多来,昌吉州积极贯彻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部署,在“三化”中走出了新路子、迈出新步伐。希望昌吉州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中,在“三化”进程中,进一步弘扬好“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倡导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树立新疆形象。昌吉州要贯彻落实好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树立思路,发挥主体作用,努力实现“三个率先”。
新疆精神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新疆精神是这样阐述的:要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新疆精神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集中反映,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新疆精神源自于对中华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源自于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源自于新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疆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新疆精神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使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诠释新时期的新疆精神
自治区社科联研究员戢广南是新疆精神的较早研究者之一,今年我区开展新疆精神大讨论后,他积极建言献策,对新疆精神提炼过程有着详细的了解,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具体了解新疆精神,在此,戢广南认为,新疆精神中的“爱疆”,应该特别讲一讲。
“新疆地大物博,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新疆人民开发新疆、建设新疆,适应并喜爱这块辽阔大地。不仅是新疆人,来疆工作的援疆干部、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普遍对新疆有着特别的好感,有着‘新疆情结’。于是就有了‘我走过许多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这样的歌词。这是大家的心声,也体现了新疆人的自豪感和建设好这里的信心。在爱国、爱疆的旗帜下,把不同人的心凝聚起来,也是凝聚新疆人民的一种旗帜,具有感召力量。”戢广南说。
党代表们认为,爱疆,不仅是要爱新疆,更是爱边疆,这更是一种超越地域界限的大爱,是爱国主义的更高境界。
戢广南进一步解读说,团结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新疆是多民族地区,要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稳定,就要增强各族人民大团结。团结才能和谐,团结就有力量。不团结,关系紧张,内耗不止,就会妨害事业,就容易被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就会危及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历史已一再证明,这是新疆各民族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解放以来,我区把民族团结作为关系全局的重要大事来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
而新加入的“奉献”一词,也始终贯穿在开发建设新疆的过程中。“奉献精神在我区有突出表现。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又一批干部、大学生、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复转军人等支边人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怀着一心一意改变边疆贫穷落后面貌、为各族人民办好事的信念,离开家乡和父老乡亲,离开比较优越的环境,从祖国各地奔赴边疆。他们热爱边疆、扎根边疆,与各族人民一道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为开发建设我区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献了青春献子孙’是许多支边人员的生动写照。”戢广南说。
让新疆精神弥漫在生活中
“对于新疆精神,我们要倡导、弘扬、发扬光大已经有的,培育新疆没有的。让新疆精神成为弥漫在我们生活中的空气,外地人到新疆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种精神。”自治区社科联研究员戢广南认为。
“新疆精神在简洁、凝练、生动的表述中,深刻反映现代文化的精神实质,应该成为‘新疆标签’。”自治区党代表、自治区党校副校长牟振江说。
戢广南认为,倡导新疆精神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我区各项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点,支撑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奋发图强;在目前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亟需用新疆精神凝聚人心,构建起各族人民群众的主流价值观;亟需用与时俱进的新疆精神引领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运用创新力创造力,实现两大历史任务。
倡导、弘扬新疆精神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全社会努力。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一般性的学习讨论中,要把相对抽象的精神落实到生活中、具体行动中去,要生动地诠释他,比如,年年评选新疆精神典型人物,要有载体,大家学有榜样,要通过动漫、图书等具体形式,传播到每一个群众的心里。
同时,16个字的新疆精神中,不是所有精神我们都是完全具有的。如勤劳,新疆人是有勤劳精神,但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也有部分人有小富即安、等靠要、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思想。对于这些人,是需要培育勤劳的精神的,要深刻领会张春贤同志强调的“两个努力”(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会改变)的哲学理念,苦干苦熬,艰苦奋斗,改变面貌,勇创奇迹。
当前,尤其要大力破除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怕担风险的旧观念,树立抢抓机遇、敢想敢干、敢于担当的新精神;大力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甘于人后的旧观念,树立争先进位、雷厉风行、敢为人先的新精神。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通过弘扬新疆精神活动,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工作状态不佳、惰性较重的问题,缺乏激情、安于平庸、不思进取、工作不扎实的问题等等。
新疆精神为什么从12字变为16字
一个地方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区域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疆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自治区社科联研究员戢广南介绍说,新疆精神是新疆人民所创造,主要体现在区域先进成员事迹上,并为多数人所认同的、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能够调动各族人民积极性的先进思想意识,它体现新疆人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新疆精神,是新疆人守望的坐标和新疆对外形象的写照。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新疆优秀传统的总结概括;二是时代精神的要求;三是新疆人民的精神愿望。
实际上,总结、提出新疆精神是我区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大讨论的基础上,自治区党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吸收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积极建言献策,在这次党代会上最终将新疆精神表述为“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16个字,在原有“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12字基础上做了充实完善和调整。
“以伟大精神创造辉煌业绩,同时不断丰富、升华伟大的精神,这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新疆精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时俱进的,这16个字的新疆精神是新时期的新疆精神,以后随着发展进步,还可能有新的内涵。”戢广南说。
党代表、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韩子勇也认为,“对新疆精神内涵描述的变化,也是变化、变革、创新的生动体现。新疆精神从发轫到实践再到如今的高度概括,其过程,就是一个集民心民智、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
戢广南说,新疆精神新加上去了“爱疆”、“团结”。“爱疆”,这是很有新疆特色的一个内容,既有新意,又非常符合新疆实际,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如果没有爱疆,就少了新疆特有的内容,爱疆反映了我区各族人民热爱新疆、扎根边疆的情感和行为。
“团结”,新中国建立以来,新疆鲜明的特点就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新疆追求团结,团结是新疆的生命线,哪个时期团结做得好,哪个时期就发展。而用“奉献”精神替代感恩,是因为感恩之后必然是奉献,而且奉献精神确实反映了新疆优秀传统,也是当前新疆长期需要的时代要求。
“现在的16个字更加完整、准确地表达了新疆精神的丰富内涵。”戢广南说。(据天山网)
第四篇:阳光少年十六字精神及内涵解读
阳光少年十六字精神及内涵解读
苏州高新区白马涧小学 晏建华
十六字精神:
谦恭有礼
纳己悦人
唯真唯善
向上向美
内涵解读: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是需要阳光的,同样他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健康形象去感染他人,让世界充满阳光。
1、“阳光”的内涵解读。
阳光是暖暖的,适宜的温度能驱散生理和心理的寒冷;阳光是亮亮的,给我们友谊和希望,是黑暗中的灯塔;阳光是无私的,只付出,不奢求回报;阳光是公平公正的,沐浴一切,不分贵贱。
阳光少年应形成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拥有精良的学业,灵敏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开阔的视野,更拥有良好的教养,高雅的情操,健康的体魄,美丽的心灵!
2、阳光少年精神的解读。
什么样的孩子能够拥有阳光人生?阳光少年应具备如下精神气质:
谦恭有礼 纳己悦人
待人谦虚,彬彬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优秀的品质。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有点自私化倾向,他们应该首先真正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优缺点,做到真正接纳自己。只有真正接纳自己,才会从心里接纳他人,愉悦的接受他人,与人愉快相处。阳光少年应保持微笑,微笑是阳光儿童最美的表情,也是阳光儿童开在别人心中最美的花。让微笑成为谦恭有礼,纳己悦人品质的外在标记。
唯真唯善 向上向美
求真、求善、向上、向美,是阳光少年的追求。真善美是阳光少年最可贵的品质。说真话,做善举,学习生活积极进取,使得自己更方面趋于完美,这是阳光少年的努力方向。阳光少年应该是好学善思的,是勤奋刻苦的,他们能够专心地投入学习之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不断地得到艺术的滋养,大众场合有露一手的自豪感。阳光少年还要有强健的体魄,阳光少年的心里更应充满阳光,他们的内心种植的是快乐的种子,乐观的种子,坚强的种子,因为有了这些种子,他们的人生才能充盈着欢笑和希望,而他们的阳光人生更可以感染他人,传递正能量!
第五篇:对北京精神内涵的整理
活动背景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为进一步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城市精神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北京精神”提炼培育工作。
含义解读
北京精神的表述语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北京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核心爱国
是北京城市精神最深刻、最显著的特征,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它体现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重奉献的时代精神,展现了北京时刻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精髓创新
即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它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近年来,北京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仍将以创新赢得机遇和未来。
特征包容
即宽容、容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漫长过程中,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找到发展的机会。
品质厚德
源自《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北京也必将继续弘扬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