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勤工俭学利弊之我见
勤工俭学利弊之我见
黎明完小 罗太生
四月的春风刮遍了神州大地,在各中小学掀起一股“勤工俭学”之风,这股风在各地刮得很强劲。但“勤工俭学”究竟是利大于弊,还弊大于利?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家长认为,搞这样的活动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导致孩子的成绩下降,而另一部分人看来,“勤工俭学”利大于弊,因为“勤工俭学”可以锻炼他们的孩子动力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赞成后一种观点。的确,如今的这一代孩子的生活过多地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很多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缺乏自我照顾的能力,更别说为父母分担家务,他们一旦离开父母的照顾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而这一切都因为他们缺少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勤工俭学这项活动就为他们锻炼自己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当然,并不是说勤工俭学就是学生生活自理,而是说,勤工俭学是一种比日常生活自理更高要求的一个行为,若你在勤工俭学中充分而出色地表现自己,我相信你不是一个连生活自理都不会的人,不是吗?因此,勤工俭学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把握好这个机会,你就能在这个舞台以及更广阔的生活大舞台上展现你的能力,证明你的实力。
至于“勤工俭学影响学习成绩”这一说法我更是不敢苟同。
现在国家普通推行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地多次表示我们需要的人才不是考高分的机器人,而是具有多种能力的综合性的实践性人才。众所周知,中国的学生在各种国际性的知识竞赛,如奥林匹克等大赛中,通常是大获全胜地囊括金银奖,但真正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化学奖”的人中又有几个是中国人呢?这样一个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很差,他们缺少动手的机会,缺少实践动手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必须按家长父母的要求,花尽量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花更大的精力复习功课,从而才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进入重点中学以及进入重点本科,就这样把孩子牢牢地束缚在分数上,被分数绑住了手脚,动手能力差,而勤工俭学则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去接触社会,接触课本以外的知识的机会,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利而无一害的,至于有的家长谈到时间的分配问题,其实正因为勤工俭学需要占去孩子的生活中一部分时间,这就要求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休息时间,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即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相同甚至更多的知识,这样岂不是很好?
而且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能够使他们意识到父母辛勤供养自己不容易,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勤工俭学,利大于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呢?
第二篇:勤工俭学利弊分析
勤工俭学利弊分析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到教学楼、学生宿舍
等更守工作岗位勤工俭学。为了更好的落实和执行这项工作,处领导安排对守卫更守工作岗位进行工作调研,以便充分的分析勤工俭学存在的利弊关系,以科学的管理手段来解决存在的弊病和问题,更好的实现勤工俭学的重要意义。通过一周的时间与宿舍的管理员、更守人员,教学楼的管理人员和更守人员进行工作走访,从中对更守岗位的工作要点和岗位职责及学生从事此岗位工作的利弊因素进行了解掌握。
勤工俭学作为学生资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学生经济
来源问题、锻炼动手能力以及培养自立精神,尽早适应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勤工俭学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丰富了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心身健康,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尤其部分贫困生虽然获得资助与关心,但因为自身经济条件而产生自卑心理,以及由此引发自我认识、自我评估等方面的思想问题。可以让他们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融入集体之中,使他们肯定和欣赏自己,从而解除思想上的负担,形成健全人格。
勤工俭学工作岗位的所在部门,可以通过对勤工俭学学生的岗位
职责和技能进行培训,使其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能力,有待于快速的掌握和提高,通过定期的工作考核或是工作能力考试,来巩固和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其对工作岗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可以正确的面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学生女宿舍的夜班更守工作,应考虑到女学生在夜间进行防火防盗的例行检查时,因女子胆量小会出现失职的情况。再有,如何避免学生夜间在更守岗位,出现谈恋爱而形成安乐窝的个例情况发生。
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利还是大于弊的,学生只要正确看待勤工俭学不断锻炼自己,提高社会阅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之我见
农村学校勤工俭学之我见
南阳市新野县王集镇石头小学校
撰稿人: 符会杰
2010年4月10日
农村学校勤工俭学之我见
勤工俭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是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功不可没,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中大有作为。但现阶段,勤工俭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工作近乎荒废。尽管农村的生活水平比不上城市,但农村学生的那种骄横奢侈,养尊处优的小皇帝生活却和城市学生差不多,他们鄙薄劳动,贪图享乐,拈轻怕重的观念和行为令人十分忧虑和担心。有的人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不搞不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还让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基础教育,我们不一定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才,但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的人,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感受艰辛,培养他们勤俭朴实的好习惯。一个合格的公民首先应该是劳动的人,只有能劳动,才会生存,只有会劳动,才能致富。鄙薄劳动,游手好闲就可能会成为社会的渣滓。有位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没用了,眼高手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上了几年学简直就成了一个书呆子。这样的感慨发人深思,让人警醒,它反映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作为学校教育者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勤工俭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现状来看,不少的学校依旧受各种考试评价的限制,认为只要学生拥有骄人的考绩,那就是一白遮百丑,自然教师有光、学校有名。于是拼命地夯实文化考试科目的教学,从而忽视诸如劳动技术的教育和勤工俭学的开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也有的学校领导认为有利可图就搞,“保本经营”就犯不着去折腾。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要为人民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新时代下,作为中小学校,勤工俭学要以创收为重点转变为以育人为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劳动来锻炼自己,感悟生活,认识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前有许多教师把勤工俭学狭隘地理解为就是赚钱,赚钱就是勤工俭学,缺乏正确的组织和引导,整日让学生交这个拿那个的,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使勤工俭学在社会上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记得笔者小时候上学时,每逢周末回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种地、收庄稼、栽树、去田里捉害虫等,做了很多农活。还经常挎上篮子,给牲口割草、拾柴禾、捡树叶。甚至有的女孩子从母亲那里学绣花、捺鞋底。那时觉得劳动是学习生活的调节,感觉特轻松,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身心。而现在的教育,整天把学生关在校园里,关在教室里,书本知识学得多,实践锻炼机会少。学生不仅不劳动,而且在思想上厌恶劳动,鄙视劳动。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思想离他们渐行渐远。这样懒惰成性、好逸恶劳、四体不勤的学生将来怎样为祖国做贡献?我们不敢保证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才,我们至少可以把学生培养成能劳动,爱劳动的人。他们既便不能成才,至少也会凭着自己的勤劳找一份事干,也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隐患。这样,教育就失去了以育人为目的的初衷。
二、因势利导,多角度,多渠道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搞好勤工俭学活动。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是不完全制学校,学校校舍简陋,资源匮乏,加上一些教师观念落后、狭隘。曲解了勤工俭学积极的教育意义,抓不住勤工俭学的有利契机,把可怜的一点点宝贵的教育资源也给白白浪费了。其实,学校教育资源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就是看你是不是能把勤工俭学找准位置,能不能用新时期的眼光给勤工俭学赋于新的内涵和生命。
作为农村中小学,我认为在勤工俭学方面有以下几点作法:一是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学校可以以少先大队为龙头开展诸如保护环境、废物回收、捡拾垃圾等活动,不但可以变废为宝,废物利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凭借学科教学传授勤工俭学技能。比如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选订好适合的《劳动技术》教材,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一些糖
蒜、盐蛋的腌制方法、松花蛋、各种面食的制作要领以及喂猪、养鸡等实用技术,然后将劳动的成果用于学生生活的改善和参加一些饲养业的实践;通过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校园,扮靓校园。三是上好劳动实践课,由老师组织学生走进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走上田间地头,走进校办实体企业,利用学生学到的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参于生产实践,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
例如前几年,我们学校许多学生乱丢纸屑,一时间校园纸屑乱飞,严重影响校园的校容校貌。尽管学校教师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反复教育警告,可收效不大。后来有人想出办法,提议开展回收废品、美化校园的活动,全校以班为单位拾废纸,每周上缴到学校,由学校教师组织评比,班上所得经费用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演出的开支。这个制度一出台,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争先恐后地抢拾废纸,有了废纸就存放在班上的纸篓子里,有的学生还提着袋子到学校垃圾堆上去拾,有的甚至还将校外的废纸收集起来交到班上,捡拾废纸的热情空前高涨。校园里干干净净,再也见不到一张废纸了。这个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大,但使学生养成了不乱丢东西,讲卫生的好习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同样因势利导,我们继续开展了给学校树木剪枝、整理草坪、栽植花草、帮助食堂清洗碗筷等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凡是学生力能所及的事都由学校引导、组织、实施,从中找到教育的契机,树立典型、推介表扬。通过这些活动,不但陶冶学生情操,调节身心,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奢侈安逸可耻。
三、拓展学校勤工俭学渠道,开辟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基地是勤工俭学的真正场所。教师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上好实践课,让实践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流汗,让学生疲惫,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与艰辛,让学生感悟有耕耘就有收获,让学生体验“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在劳动中探求事理。每所农村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开辟劳动实践基地。例如可以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荒山,种植果木、蔬菜;可以承包学
校周围的农田、茶园的采摘任务;可以组织学生参于一些校办企业的参观、实践等。
我校东边有一大片荒地,前年学校组织学生把这块地深翻了一遍,做为学校的勤工俭学实践基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然后教师利用每周的劳动实践课,带领学生在这片基地里播种、除草、浇水、施肥、收获,学生们乐此不疲,都干得热火朝天。望着他们一张张晒得红扑扑的笑脸,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的身影,我不由得又想起自己当年的读书生活,他们一定也有了自己的劳动心得吧。从此学校不但有了自己的蔬菜来源,而且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都变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了“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实现了育人、创收双效益。
总之,科学合理地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利于陶冶学生身心,还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弥补教育经费的相对不足。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把它作为辅助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紧紧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阳市新野县王集镇石头小学校
符会杰
2010-4-10
第四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辩证分析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证分析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大学生勤工俭学这个话题也逐渐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大学生勤工俭学有的是为了挣些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有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在我的身边同样也有很多的同学在勤工俭学,对于这一现象有些人认为这是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的,也有些人认为这是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的,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观点及理由,所以对于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辩证分析。
二、正面观点及理由
正面观点: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理由如下:第一,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助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尤其对于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父母作为农民供孩子上学读书很不容易,所以说勤工俭学是一个现实有效的减轻家庭负担的做法。第二,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我们都知道,作为学生的我们基本都是纯消费者,我们的消费资金都是来自于父母亲人,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仅能支付我们的基本生活,我们要想有额外的消费则需要我们自己去获得收入,当然这要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第三,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利于提高自身社会生存能力,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学习,甚至有很多人除了学习之外连一些基本生活技能都没有,而我们总有一天要脱离父母走入社会,大学期间打一些工勤工俭学对于提高我们的社会生存能力确实很有帮助。第四,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社会认知,都说社会是个大染缸,学校是个温室,对于长期在温室中成长的大学生来说,猛然来到社会中会极其不适应,那么大学期间的打工经历则有助于大学生提前接触一下不太复杂的社会,这样会使得大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许有人会说严峻的环境下人才会成长得更快,但我们逐步融入社会总是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第五,在自己完成学业的空闲时间尽早的接触到赚钱,能够体会到赚钱的困难父母的辛苦。当自己明白赚钱的辛苦才会学会勤俭节约。正因为看到社会的艰辛,才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其实这是一种最好的锻炼方式,比起读死书要好得多。
三、反面观点及理由 反面观点:大学生勤工俭学弊大于利。理由如下:第一,最主要也最明显的就是勤工俭学会占用学习时间,耽误学生的学习,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如何,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纵使是勤工俭学也难免会占用学习时间。第二,大学生勤工俭学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打工只能是短期工,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付出体力劳动,尤其是寒暑假工,多数是进入工厂进行流水线操作,纯体力活儿,而且接触不到太多外界生活,对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并不大。第三,大学生勤工俭学并不是一个好策略,也许可以一时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但长远来说,以学习的时间为代价来获取小额收入并不划算,现在你用打工的这些时间进行学习,将来你通过知识获取的报酬一定会比你打工所得到的报酬多得多。第四,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过早的以收入做为目标而过早的追逐于名利并不是一件好事,这对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严重不利。第五,侵犯权益的事时有发生。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的特点,欺骗大学生。甚至诱骗走上贩毒、犯罪之路的大有人在。许多大学生吃亏后都无法讨回公道。原劳动部1995年印发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其劳动不受法律保护。所以说全社会为大学生打工提供方便,是必须的,也是迫切的。第六,正因为我国明确规定,可以不和大学生打工签定劳动合同。有些不法商人利用这一漏洞,来获得免费劳动力,让辛辛苦苦工作许久的大学生得到很少的工资甚至没有工资。第七,大学生勤工俭学很少能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对实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有利方面不大,如果一个研究核能技术的大学生去洗碗,就算洗再久也不会对其将来产生多少的帮助。
四、我的观点及对大学生的建议
我认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根据上文中阐述的正反两方面观点的理由,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这些打工经历的锻炼机会很难从别的时间别的地点获取,而且勤工俭学的好处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得到,其则弊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还有一部分弊端是可以避免的。我支持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同时也要给大学生提出一些建议: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打工时间绝对不可以占用太多学习时间,尤其是上课时间,否则会得不偿失。其次,勤工俭学要有选择地进行筛选工作,要尽量选择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或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工作,而提升自己并不仅指个人工作能力,它还包括与人交际的能力,个人的品味、眼光、气质等方面。再者,我们在打工时一定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轻易收到高薪、条件优越等方面的诱惑,防止自己上当受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更要防止自己误入歧途,遗憾终生。最后,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勤工俭学的目的,不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从而扭曲自己的价值观。
五、我对辩证分析的认识和运用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的一种,是一种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主张的文章,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要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一般要求做到:论点鲜明而正确,论据典型而充实,论证严密而辨证。辩证分析首先要简单明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就像上文中观点部分内容,要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其次要有充分而有力的论据进行论证自己的观点,我们说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用实例来证明;最后要严密有条理的进行论证,我们论述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时,要好处与弊端对应着进行阐述,比如勤工俭学时能学到生存知识却也有可能误入歧途等。附:课程学习感受及意见建议
通过一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从或很少未接触道德话题,使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的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还使得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课程结束以后我也有一些建议要说,我希望教材中能出现更多贴合我们大学生生活的政策形势内容,循序渐进,使我们从自身出发去接触了解世界的政策发展形势。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教学利弊之我见
运用多媒体教学利弊之我见
桃江县灰山港镇中心校 苏乐良
时下,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多媒体教学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固然,多媒体课件声形并茂,无疑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益有重要作用,但使用过多过滥,却也有一定弊端,因此,得恰当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直观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将抽象的理论以图形、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较多的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这是多媒体突出的优点之一。
3、综合能力强,教学内容规范。多媒体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技术,使教学中的文字、图形、图片规范清晰,有利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节约资源。多媒体教学不受场地、人数限制,使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科研、教研等创造性工作上去。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传统教学方法。有些课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数学教学的部分内容并不需要用多媒体进行讲解。
2、教师上课跟着课件走,不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很容易助长教师的惰性。
3、课堂信息量过大,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了听课的效率。
4、影响师生之间情感互动。
5、课件“质”和“量”关系处理不好,许多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片面追求数量,什么内容都装入课件中,忽视了课件的高质量,使学生难以把握重点,不能达到有的放矢。
三、多媒体教学的改进策略
1、克服多媒体万能论观点。多媒体技术不论其功能多么完备,究其本质,它只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是否运用多媒体、选用何种媒体,或如何利用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地化解难点、疑点等,都必须从具体课程出发,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心理发展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并在对各种媒体进行比较、筛选的基础上,选出最佳的媒体。因此,当今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每个学科、每节课都要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2、要加强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完善,避免全体教师都去做课件。学校教师的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不但会产生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会给教师增加负担。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课件制作室,以计算机教师为主,各学科骨干教师为辅组成课件制作队伍,该制作室的主要作用为:制作校本课件、为本校教师提供各学科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如图片、动画、剪视等),具体指导和帮助教师制作课件等。
3、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围绕学生做文章,在写教案前必须先进行教学设计。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各学科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和应用水平已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技术素质和技术技能,即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教育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熟练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好处 湖南省桃江县第四高级中学 丁晓军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语文教师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疑、释难上,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上。如在教“背景”时,教师可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就比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快了好几倍。接送,教师可利用节省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描写一个人物形象,抓住人物在特定场题中最具有特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可以创设课堂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到声情并茂的录音,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教学过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岳阳楼记》时,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先投影岳阳楼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岳阳楼的磅礴气势,再在此基础上教师辅以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要求学生口头简述画面,背出描写岳阳楼的词句,并在画面背景下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学生在音与像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默读课文,充分感知文章的优美意境。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齐读文章中写景的三段课文。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可以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学生对文中描述的鲁提辖三拳痛打镇关西的场面仅有粗浅的感性认知,缺乏生动、形象的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电视剧《水浒传》的相关片段,把鲁提辖三拳痛打镇关西的情景呈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鲁提辖扶弱锄霸的言行,了解鲁提辖行侠仗义的英雄本色,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四、可以丰富作文素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想像的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学生可以简便、快捷地获取直观,感觉真切、自然,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有利于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教师将其运用于作文教学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其人、事、物能够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素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五、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自然学习效率就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读文入境,视听并举,手脑并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如在教“春”时,在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音乐的朗读录像,让学生跟着朗读或进行小声的跟读,移情入境,仔细品味,从而达到了当堂理解课文的目的。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能够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