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化学课堂“有效共识”的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于化学课堂“有效共识”的教学设计 作者:毛东海
来源:《化学教学》2012年第10期
第二篇:教学化学有效课堂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杨岗中学:杨勇智
怎样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化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呢?为了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减负增效的一系列措施,提高课堂效率成了首要问题。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备课教案有效——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实施方案要便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翻阅查看,教案要实用,要清楚体现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难、疑点,特别是重、难、疑点解析及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练习、作业设计。提倡写教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还有更为有效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达成了目标,有哪些学生没有达成,如何补救
我们很多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教了很多年了,不用备课,甚至书都不用看,就那么点东西,自己早就了如指掌、烂熟于心。所以根本就不去认真的备课,有时甚至是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随心所欲,反正知识没讲错就行,根本没有目标。这样的结果我们可想而知。备课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我们在备课时,要钻研大纲、通读并掌握教材、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等,制定出单元课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 标、重点和难点以及使用什么教具、做什么实验等,避免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更具体;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通过预习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知识,也可以通过阅读全文对新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二、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精讲”并不等于少讲,精选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难度适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两头。“精练”就是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使他们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注重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
例如在CO2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
(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三组物质:a.大理石和稀盐酸;b.大理石和稀硫酸;c.纯碱与稀盐酸。从以上三组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若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什么装置? 所需仪器有哪些作用?
(3)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向气体发生器中如何装药品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怎样制得的气体较纯净? 怎样去收集气体? 若使反应停止应怎样操作? 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我发给每组学生不同的仪器。学生组合出了十多种不同的制取CO2的实验装置。我让每组学生介绍装置的优缺点,并适当加以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做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高效课堂以有效的评价来衡量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接受、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因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实施。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肯定当先,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表达不同意见给予充分的信心和肯定,以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待异议要虚怀若谷,要善于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来实施课堂评价。在教师评价的同时与学生评价结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恰当地运用延缓性评价等评价方法。
在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同时,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定期组织同事间的交流互助,营造合作研究的氛围,同时把评价标准交给学生,听取学生对学科教学的感受和意见。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整合提高的效果。
五、教师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然而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就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跟踪评价的结果,可促进教学有效改进,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会给有效教学注入“催化剂”。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自己认真钻研教材,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灵活调整,永远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会逐渐构建起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这样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第三篇:关于化学有效教学及课堂反思
关于化学有效教学及课堂反思
有效教学:
高一化学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学生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要抓住高一,也就能抓住整个高中。
为了很好适应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目标,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取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为此,我们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有效教学的框架;学生要发挥自身学习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对教师有效教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有效性。下面就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作一简单探讨。
1.发挥教师“教”的有效性
(1)提高教师课前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前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进行有效备课。其中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等。教师在备课时,在确定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备教材,即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系,了解教材的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其次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设计课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有效教学要注重多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教师教学课题导入要注重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课题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较强的思维启发性作用。
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教育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以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2.发挥学生“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当然不能一成不变。在对教师“教”的有效性认识和策略有所理解的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探索学生“学”的有效途径,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例如: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基本任务,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教学,使得教学有效,具有效益性,通过有效教学,我们引导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授予学生学习的策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有效教学应该是我们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方向目标。
教学反思:
我深知课堂40分钟是教与学最重要的环节。一堂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也就是备课是否充分。这学期听了很多节课,从中获益很多。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努力提高并做到下面几点:
1、认真研读教材不可少,还要做好听课总结。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欠缺的是教学经验。针对这一点,我就应该多听老教师的课,课后认
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重点学习他们是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引领同学们思考,如何设置问题进行有效提问,从而来提高课堂效率。
2、深入了解学生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就像雕刻家在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进校那会,利用课堂和课间自习等时间多和同学们交流,不仅要了解同学们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该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清楚同学们会在什么地方出问题,易犯怎样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判断出同学们的学习障碍,这样在与学生们交流的时候才会让学生觉得老师说的对,才会信服老师,才会发自内心的去想学这门知识。
3、丰富教学形式,抓住课堂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同学们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要给学生时间思考、给学生时间讨论才更有利于教师抓住关键点,找到突破点,从而让教和学处于最优状态。
4、充分利用好课前课后的短暂近距离
在课前和课后或是自习辅导时间,走到同学们中间去,充分利用师生短暂的共处时间,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这样学生才会逐渐信任老师,才会和老师放心心交流,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进行更好的互动。
作为青年教师虽然自己现在问题很多,但是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想办法,多和别人交流,多学习,肯定会不断成长!
第四篇:化学有效课堂
浅析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广元民盟烛光中学 王述华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内40分钟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道是“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课堂教学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在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水平也是无止境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期待身处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书斋文献中、面对电脑或研究文本苦思冥想,成为“不熟悉课堂的教学论专家”。多年来,我扎根九年级化学教学,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优化课堂结构,秉承“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的从教理念,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具体教学为例,浅谈本人肤浅的认识。1.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谈到怎样教时,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时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播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我在化学教学中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对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能更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⑴、第一节课闪亮登场。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第一堂尤为重要。因此,我要精心设计,力求上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兴趣就会大增。我先向同学作了自我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用事先填充好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下方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我开始提问“气球内装的什么气体?”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是氢气,“那氢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我接着问。同学们面带难色,我不作答,而是故意卖关子说“我再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棒点灯'的魔术吧”。同学们一听是魔术,精神放松,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其后我讲到,如果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要学习好化学知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化学研究的对象,联系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和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告诉同学们学好化学的方法,激励他们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⑵、巧设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课前老师除了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掌握实验成功的关键,还要改进实验。初三化学刚开始的内容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我用两节课安排八个基本操作,由老师板书、示范后,学生分组抽签,布置四个操作题,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学生自己评出优胜小组,发给奖品,效果很好。如第一课时的四个学生操作比赛实验:(1)取少量碱式碳酸铜加入试管中(2)取一块石灰石加入试管中(3)向试管内倒入少量的盐酸(4)量取20ml的水。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后,显示出很强的动手能力,老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兴趣大增,同时化学又少了一个差生。
在教《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时,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改进,课本上是在铁丝上系一根火柴,待火柴快燃尽的时候伸进集气瓶,由于火柴燃烧时间有时长,有时又较短,伸入瓶中过早或过迟,都会导致实验失败,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出现这种情况更多。我将铁丝绕成螺旋形,最下端两环距离略近,将铁丝最下端在熔化的石蜡中浸一下,点燃铁丝下端的石蜡,伸入集气瓶即可将铁丝引燃。经过改进,实验效果更佳;学生做该实验时,人人成功。教学中老师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也提高了。⑶、教学方法多样化。初中化学原理和计算显得枯燥乏味,识记内容较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可以引起学生兴奋感和愉快感。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如以对抗赛为例:每单元结束或临近期末考试复习,为了避免简单的知识重复再现,我先把题目写在投影上,布置学生课后准备,课上进行组与组之间、男女之间进行比赛,看谁答得又快又准,老师在黑板上记下分数,优胜的一方获得奖品。在学习被困火灾区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救时,让学生模拟动作: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贴近地面跑到窗口呼救。这些形式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泼,学生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对元素符号、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等知识的识记可采用游戏法、击鼓传纸片等方法,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关键内容。
《酸碱盐》单元知识点多,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际问题时,却找不出相应的办法。为了突破这个难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保持住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我及时作了调整,抽出一课时,上了一堂复习课。我进行精心设计,尽量避免复习课上知识的简单重复再现,使学生容易产生令人乏味、枯燥的感觉。我先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一组代表一类物质,交代学生课前进行准备。然后将有关的知识、物质写在展示板上,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表演活动。例如:让指示剂石蕊围绕酸一组跑步,挥舞红色手帕,围绕碱一组跑步,挥舞蓝色手帕,但跑错了Fe(OH)3和Cu(OH)2两个地方,跑漏了Na2CO3一处,学生纠正、阐述道理后进行下一个游戏:酸牵手能相互反应的五类物质,提出问题、互评互答、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并书写化学方程式。总之,一节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率高,教学效果特别好。我还把本单元知识编成歌词,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比赛,寓教于乐,使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无限的荣光。
2.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景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识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取材,越贴近学生的日常行活经验,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8年的燃烧教学,我用北京奥运圣火为情境;2009年的二氧化碳教学我向学生传达了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主旨;2010年的化学材料教学,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自己上网搜集上海世博会中各展馆在应用材料上有什么具体特色,如何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平时我比较关注涉及化学的各种报道,如发现家中有煤气泄露,手机报警引起爆炸的新闻等,提出相关问题:如何检测河水的酸碱度、为什么铁桶不能盛放波尔多液等?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位学识渊博、能够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的教师,一定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在化学老师身上,应该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学气息,以及人文情怀,所以化学老师必须广泛涉取各种书籍,关注人文和社科等各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时传授给学生。这还包括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或信息,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以及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所教的学生都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又如在上“分子”一节时,教师进教室时把花露水洒在教室,然后问学生:“有什么味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香味。”“那为什么闻到香味呢?”学生有了疑问。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师因势利导,引出了分子的概念和分子的性质。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先播放一段意大利“死狗洞”的录像,学生觉得很有趣,教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讨论录像中的情景,然后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学法指导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课堂上演示,往往由于教室大而反应装置小,多数同学观察现象模糊,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有些实验具有装置复杂,反应中产生有毒物质,反应时间太长,不易控制等特点,一般不宜在课堂上演示或学生动手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借助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如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用金铂轰炸原子探究原子结构示意图实验、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等,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好的教育和教学意义。
在学习《空气》一课时,刚上课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气,要求同学们做一遍深呼吸的动作,然后引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大家吸入的空气。接着,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开始探究,相继提出了以下问题:1.空气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比较熟悉的,它无色无味,不容易察觉,那么,大家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存在呢?2.你知道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3.空气中除了同学们知道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外,还有其它气体,各种气体的比例经过科学家漫长的探究过程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我想让大家分组尝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
前后相邻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不久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有用木条在集气瓶中燃烧的,也有用一个倒扣在水槽中燃烧的蜡烛,通过水面上升的高度来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我充分肯定同学们难能可贵的探究意识并着手实验,结果得出氧气只占1/10,远远低于科学家的1/5,同学们积极思考,得出可能是未冷却到室温的结果,针对这种可能,同学们重新做了实验,发现结果相差无几。同学们面露难色,我及时给出提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什么状态?。同学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如何改进呢?一位同学提出用木棒,立即被否决了,我于是介绍了生成物是固体的可燃物——红磷,最后做了演示实验验证,交待学生某些细节上的问题还有待改进、完善,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亲自做一下实验。
4.提高教师魅力
好的语言能像和煦的春风吹散学生心中的阴云,打开学生的心扉。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抑扬顿挫,生动、幽默,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语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收知识。倘若像老和尚念经似的,一个调唱到底,叫学生怎不梦周公呢?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应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并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动、直观,引发深沉的思考或者激发生活的热情。另外,教师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再看看”、“再想想”、“再试试”、“最近有进步”、“不错”、“很棒呀”之类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的教态美是教师形象的集中体现。课堂上,巧妙运用眼神、适当借助手势、板书优美娴熟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审美素养。站姿和手势,一定要稳,不要给学生以晃动不安,上下翻飞的感觉。步态也要稳,不可快步走,要慢而优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不要向学生传递急燥的情绪。尤其是化学演示实验要动作准确、平稳,尽量不出差错。
教育需要“途径和方法”,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改变现状的灵丹妙药。时下,许多教育人士不约而同地学习杜郎口、洋思中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尽词汇赞美,什么“神话”、“奇迹”、“颠覆”,一时之间,这些学校成为课改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麦加”圣地。它像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吹荡着相对活跃的当下课堂改革。
坦白的说,我并不信奉固定的“模式”,但我坚信我会找到打开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第五篇: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
一以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为例
摘要: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教学诸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设计;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过程设计、评价设计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关键词:化学
教学设计
目标 过程 评价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教学诸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设计;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过程设计、评价设计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化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一、我去哪里——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克拉斯沃尔等人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两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化学反应速率》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这样的: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4.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水平,《化学反应速率》这课制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达式、单位,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对影响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
二、如何去那里——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次要进行学情分析,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本来是安排两课时完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以及影响速率的因素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将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过的内容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复习回顾知识,为新课学习提供应有的知识储备。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数学表达式、影响因素等。
所以这节课的重点主要放在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以及从微观上用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解释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的意义就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最终形成特定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
上述理论强调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建立在学习者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来完成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逻辑结构,将影响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理顺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学习者更好地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根据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的理念,倡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有意义知识的建构,《化学反应速率》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形成教学思路
1、精心预设情境——激起学习的兴趣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初步选定教学方法后,主要就是要在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基础和教学目标间,也就是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之间通过一个个情境设计逐步完成学生的知识、能力建构,这就是体现教室教学智慧的地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设计出一道既有情景、探究,又有递进、开放的问题是较为困难的,但这是努力的方向。
(1)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从学生自身经历或认识出发,巧用生活中的素材或适当的形象比喻,以体现问题的科学性;在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理论解释中,由于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比较抽象,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往纸盒里扔纸团,学生从这个游戏中体会到了有效碰撞的两个条件: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
(2)利用学生经验与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时,课本是通过碳酸氢钠和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以及双氧水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三个实验进行探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反应速率的。由于学生在高一已经知道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所以探究实验就变成了验证性实验。为了真正让学生体验的探究过程,笔者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学生做完碳酸氢钠和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后,让学生运用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来解决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反应的速率问题。问题解决:已知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8H2O+5O2↑,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双氧水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的猜想还可能是 的影响。
(2)若要证明你的猜想,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在这个问题中,学生根据浓度得出的结论与实验结论相反,起到激疑、激趣,让学生产生“愤悱”之感,激起学生急于探究的兴趣,从而大胆提出可能是催化剂的影响。这个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形成结论的探究过程。
2、预设生成——了解学生的思维
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了解学生,其实不然。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过程》一书提出:智慧的技能学习的内部条件由下列因素构成:(1)已经习得的构成新技能成分的先觉技能;(2)回忆已习得的技能并将它们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过程。外部条件起着这样的作用:(1)促使下位技能的回忆(2)告知学习者行为目标(3)以陈述、提问、或暗示的方法引导新的学习(4)提供一个与新习得技能相关的心理咨询,以供学习者练习。
在《化学反应速率》案例中,学生需要习得的新技能是:通过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来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构成这一新技能的先觉技能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核心内容,学生生活中有打篮球、跳高等生活体验。教师在让学生生成通过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来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这一技能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要分析上述先觉技能是否已经习得,进而初步预设学生的思维建构过程。
三、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概念的建构、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一课既要设计一些习题,来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也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小结、互评交流表现等手段来感受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整体观认为,只有各组成部分和谐地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能达到整体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盛群力,献华,编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埃德·拉宾诺威克兹.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学[M].杭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