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2012年总结
《初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2012年度研究工作总结
在2011年3月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课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各种策略,用新课改理念和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和探索。在先进地的教学理念、心理学理论下,结合丰富精彩教学案例以及众多教师的教学心得中寻找各类有效教学策略,与此同时,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研究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同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下:
一、现阶段研究工作总结:(1)、现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1.建立了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2.制定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多次组织实践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与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
4.进行相关有效教育资源的收集、整合与设计,主要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搜集大量有关知识,整合里面的精华部分,设计出有效教学案例;
5.实验教师及课题组成员统揽教材,共同研讨,认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尽可能地解决在研究中存在的困难; 6.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会议,及时总结整合经验、追究问题解决问题;
7.对实验教师和学生进行课题实施前的有关专题问卷调查与测试; 8.选取典型有效教学设计,进行尝试性教学,打造精品教学课堂,体现有效的教学策略,初步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模式;
9.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有关课题所需要的素材资源。
10.有效教学课堂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打磨出的精品课件、精品习题、优秀教案等成果被推荐到市里乃至省里进行评优评奖。(2)、现阶段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对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成果: 1.提出的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和教师可采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运用教学机智有效管理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和谐、流畅。生动;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形成有效教学氛围,采用的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实验教学、借助多媒体、丰富多样地学习方式和课外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情感激励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明显感觉学生乐于学习、喜欢化学课堂,教师自身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感受教学相长的氛围;与此同时,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更能更好更有效地实施有效教学,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发展得更好。2.在评价策略中,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心理得到正面鼓励,学习兴趣高涨;由同学、教师、家长三元角度地评价,让学生觉得新鲜同时也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
初步体现研究成果有:优秀的有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精品的测试卷和习题,众多教师的教学论文,展现学生发展变化的多元评价表、以及在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反应课堂效果照片等材料。
二、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在先前的初步成果中,继续完善、深化课题,在下一阶段,继续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研究态度完成研究。主要有如下的计划:
1.在有效的教学设计地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各种教学策略,面向学生形成具体的课堂,用摄影机录制,以录像课的形式展现成果。2.前期阶段中的成果进行汇总和分析,主要有:在前期有教师的教育心得,教育论文,多样化的评价表,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拍照方式留下研究资料。
3.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有效教学后,自身的发展和变化。
4.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变化趋势,与有效教学过程结合,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研究报告。
5.将前期工作中获得的课题研究成果,其中的各阶段实施的方法和过程,采用了何种有效策略以文体的形式具体描述,形成主体论文。
第二篇: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摘要
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人体艺术摄影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1616人体艺术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4〕。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5〕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优优人体艺术、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美女。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
(2)自主交往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哪里来的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2CO2,2C+O2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
案例3: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
(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高二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总结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总结
武晓婷
本学期高中化学备课组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已经结束了,现把本次活动总结
1、课前准备工作:
为了搞好本次活动,高中化学备课组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集体与个人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并集体讨论、交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为自己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打好了基础。
(2)各年级组同课头的两位教师协商,确定教学进度,共同讨论确定公开课课题,然后自己先备课,后全备课组于3月14日下午第三节课,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集体讨论,协商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活动的安排,为教师更好的组织课堂活动做准备。
(3)经共同研究讨论,最后确定各人的研究课题及上课时间,具体安排如下:武晓婷:乙醇的性质第八周周三上午第二节高二(1)班
朱娟敏:乙醇的性质第八周周四下午第二节高二(3)班王晓芬:乙 醛的性质第八周周四上午第一节高二(7)班
2、上课及课后讨论交流:
按照安排,高中化学备课组的教师在第八周周三、周四以及第九周周一进行了教研课,全组全体成员能积极参与听课,并于周五下午进行评课,总结。
在评课时,能从各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活动、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教师做的好的积极肯定,同时指出不足,探讨改进方法,对促进教师成长有积极意义。
3、本次教研活动课的优点及不足:
(1)本次教研活动的优点:
①教师重视,各任课教师能精心备课,既备知识,又备学生,特别是准备学生的活动、练习。
②学生参与热情高,与教师积极配合,课堂教学效果好。
③课后交流气氛活跃,能各抒己见,所提意见中肯,有实用性。
④授课教师能虚心接受意见,协商改进自己的教学。
⑤本次教研活动时间充足,各任课教师能提前准备,灵活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
(2)本次教研活动存在不足:
①教师备课前,集体讨论只能确定大的框架,无法兼顾上课的细节,主要是教师个人备课、教师准备材料。
②说课、评课不能当天及时进行,拖后进行,效果降低。
4、经教研组全体讨论、总结,推选王晓芬老师代表高中化学备课组进行全校交流课。高二化学备课组
2012-6-20
第四篇: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总结
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中卫二中 郭菁
转眼间,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进行一学年。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一学期我们以课堂教学的设计实验为核心,积极开展相关的教材研究,以创设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现将本学年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研究工作的情况及反思
(一)课题实施的情况
1、第一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完成研究方案和课题申报、进行课题的论证,课题动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第二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收集并阅读学习了《新课程理念》、《有效备课》、《有效教学》、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叶澜教授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余文森编著),了解有效教学理念、几种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策略等,观看“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实录,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认识,谈收获。教师之间还相互交流、研讨。这样多层次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了课题组实践老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2)加强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
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每周二教研活动时间,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教研组说课,把教学设计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建议,然后评课,把所上的教研课进行评议,随后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时我们注意到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个人分单元负责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的强项,主备的某单元或章节,并在组内先说课,分析自己 的备课思路,讲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再由全组共同探讨,使教案渐趋完善,并及时进行教学后的反馈交流,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集体教案形成后,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要求教师对集体教案进行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在特色教案的课堂实践中,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作
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
(3)骨干教师率先垂范
我组有3名市级骨干教师,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有质量,我们决定先由这些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究课,将各学科的有效教学行为设计运用到实际中,用具体的课例进行验证。骨干教师接到任务,都认真进行了准备,并在上课后结合所采用的行为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案例,所有观摩教师就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讨。骨干教师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同时,骨干教师有着随时解答其他教师疑难的任务。并结合课例进行深度解读,提炼策略,提高老师们的认识,指
导老师的教学实践。
(4)、积极开展“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
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教研组或课题组积极开展“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各备课组的都选定一个内容,先由一位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上课,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主备老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接着由这位老师根据修改的教案进行第二次上课,听完后再进行评课修改;最后这位老师第三次再上课,如此对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组员之间进行专门研讨,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5)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有效教学
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课题组以课堂以主阵地,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2010年9月学校组织每位骨干教师至少上一次观摩课,2010年10月学校又组织每位新调入教师必须上一次汇报课。课题组相机组织了课题组成员观摩了14位骨干教师的课例,观看了骨干教师的的艺术展示,又听了10位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课后听课老师都进行了交流,谈自己的听课体会,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很有收获,从而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由表及里,由面到点,把有效教学引向纵深。
(6)积极承办研讨交流活动。
2011年4月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种交流活动,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积极承办了中考研讨交流活动。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课题组成员高存霞、王鹏、许淑红、张卫红四位老师给全市政治历史老师上了四堂中考研讨课,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突出了交流互助,达到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7)同课异构,共同研究。
随着骨干教师的引领式研究的开始,课题组各成员也开展了研究与实践。每位教师都选定一节所要验证课型的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课题组会议上进行说课,阐述自己的设计,然后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提倡并要求组员之间进行“说辩”,在“说辩”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同课异构:不同教师在保证教学重点、难点等共性问题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教材理解、构想的不同,自己个性的不同,班级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备课,选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大家在比较中互相观摩、学习和借鉴。这种方式也迫使每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这必然会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其中王鹏和郭菁老师在学校举办的同课异构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备课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同课异构”活动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一种尝试。
(8)实施课堂回放: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对自己课堂上的教学实施可能并不能完全清楚认识,所以,课题组开创了“课堂回放”环节,将公开课进行录像,作为课后的教学研讨内容,进行“回头看”,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放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9)课题组组织活动创造机会,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求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和成功之举、教学设计、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等方面进行认真反思,形成教学反思文章。在此基础上,全体青年教师集中进行交流,大家踊跃发言,气氛活跃。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剖析透彻,言真意凿,摈弃了“假、大、空”的套话,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反思文章的参考价值。其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自主时间”是教师反映较多的两个问题,教师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措施、方案,介绍自己的成功做法。整个活动历
时半天,受益匪浅。(10)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我们制定了集体听课制度,教研组和备课组继续保持集体听课的传统做法,对开设公开课的老师进行第二天地跟踪看课,课后集体分析诊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对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再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倡做课教师进行研讨后的二次设计,逐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两个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总结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坚持围绕“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环节中,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制作一份有效的教学课件。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案例或论文.很多教师都形成了各自
独特的有效教学风格。
(11)问卷调查,及时改进并完善有效教学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和感受最深,为掌握有效教学的进展情况,我们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让老师和学生分别谈问题、提建议。同时课题组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及时反馈给课题小组,敦促小组成员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关注,激发做好本课题的信心和决心。课题小组成员可以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梳理整合,使教学效果优质化、高效化。
(二)阶段性成果
(1)、郭菁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4个(2)、论文及教学案例3个,多媒体教学课件8个
(3)、王会平老师、田娟老师、王鹏老师、高存霞、陈秀荣老师的教学设
计5 个
(4)、2010年9月骨干教师郭菁的观摩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骨干教师田娟的观摩课《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骨干教师王会平的观摩课《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些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2010年10月新调入教师陈秀荣的《丰富多样的情绪》,新调入教师刘向辉的《北伐战争》,这些年青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
采。
(6)2011年4月青年教师高存霞、王鹏、许淑红、张卫红四位老师给全市政治历史老师上了四堂中考研讨课,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7)2011年6月田娟老师辅导的学生在自治区举办的《党在我心中》小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高存霞和王鹏老师辅导的学生分别获三等奖。
(8)2011年6月,高存霞、刘向辉和王鹏老师在中卫市各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知识竞赛抢答赛中代表中卫市教育局参赛获得二等奖
(9)2011年10月王鹏和郭菁老师在学校举办的同课异构优质课比赛中获
得一等奖和二等奖,(10)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的深入,教师已经清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让他们的主体精神、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联系紧密,使得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转变观念,更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让自己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切都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1)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日益多样化,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和教学艺术的成熟与精湛。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实施课题研究的收效
1、在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学案导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运用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中,“自学”阶段学生依据“学案”所进行的整理、概括和初步尝试,“共学”阶段学生在教师点拨和“学案”引导下的质疑、讨论、探究、实践,“学案导学法”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是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使学生懂得了如何阅读教材和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再考虑对教材如何更
深地理解和把握。
3、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学案导学”和自主合作探究法的特点是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导读提纲逻辑性、系统性强,便于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提
取信息。
4、教学实践的效果:
(1)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自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他们的信心,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2)经过实践后,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想像力方面有一定差距的,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了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和信心,能力
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通过实践,被实验的班教学组织有序、教学效果提高。
(4)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管理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性有明显的提高。
(5)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升了教师对学案导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认
识与运用能力
三、困惑:
1、如何处理课题实验与课时及教学任务的关系。如果只实施一次两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要在保证课时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于是,诸如以上的教学实践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如何处理本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由于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无形中就会占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不能排除一些学生过度的关注于时事新闻本身,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正常的课程学习。
3、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行几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其中,形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成为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控制有序的课堂
秩序成为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和困惑。
4、教学方法如何选择的困惑。自学导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只适用于不难的部分教材和内容。学生知识有限、难理解的内容不宜采用这些方法,学生参与的能力有限。
5、如何处理课题实验与中考的关系。
6、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和学生的差异性,这两教学方法和有些教学环节无法达到优化,不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使课题的实验与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下一阶段的改进及提高
1、根据本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还要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研究。
2、从课前、课中、课后的管理等多方面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与实践,提高课
堂有效教学。
3、要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认真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要不断完善研究环节,确保研究任务的完成。
4、要积极学习各地学校的先进经验,认真查找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差距,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扎实推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5、要是及时收集和积累好各项研究资料和成果,完善课题档案,搞好后期
研究工作。
前一篇:影视教育2010七年级(1)班学生观后感
第五篇: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总结----浅议初中物理有效
浅议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亳州市蒙城县河沟中学
刘飞
近几年来,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已经提到了各个地区、各个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本人认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果,即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各种实践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兴趣、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注重这些教学要素,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
⑴ 教师经常会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⑵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⑶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绝对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⑷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
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思考
以下均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二 速度》为案例 ⑴ 教学前期的准备充分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前期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制定的教学方略,诸如:了解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的掌握情况、物理实验器具的准备、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把握、学生学习内容所要达到的知能目标等。一个教师只有对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到游刃有余,对主要教学行为和教学组织做到选择和编制合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案例分析:对于速度,初二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生活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它的公式、单位等。但是对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物理含义、它的定义方法和测量物体的速度大小等,学生还是知之甚少或模棱两可,因此本节课侧重于让学生弄清楚以上四点问题。为此我着手准备了街景----物体运动的视频和动物世界----猎豹追杀羚羊视频(学生很常见也很感兴趣)、红黄两个不同的纸锥(学生垂手可得的器材)。这种准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处处有物理。教学的侧重点在速度的物理含义和定义方法上以及速度的测量。通过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升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活动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 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略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实施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略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行为。教者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涉及到课堂秩序的管理、偶发的辅助教学行为和主要教学行为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对这三个方面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驾驭能力,否则的话也可能会前功尽弃,达不到应有的有效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案例分析:
引言导入
关于速度的课堂教学,我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播放街景、动物世界的运动视频,并让学生充分讨论,感受运动的物体在我们身边无所不在,同时认识到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通过这种引言策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这门功课感兴趣,才能乐学。因此,本人觉得每节课的引言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者的引言脱离生活实际或所列举事例言不达意或过于深奥等,这都不能最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热情,从而会影响主要的课堂教学效率。
实验探究
本节课的学生活动很多,主要有两个: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我特意折叠了两个红黄不同形状的纸锥,其中一个纸锥在竖直下落时还有一定的旋转,这从色彩和动感的角度会引起学生的好奇。这两个探究过程采取的方法不同:前者重在让学生注重观察物体运动的过程,体会到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通 2
过教者准备的纸锥下落视频的回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后者重在指导学生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测量的基本原理、物理量、工具,会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分析提高测量准确程度所采取的一些方法。总之,教者不能代做实验,不能单纯讲解实验探究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尝试,哪怕学生实验失败也不要紧。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起来,他们会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找到失败的原因,锻炼了自己实践的能力,提高了自己观察、分析、概括的科学素养。通过这种实验探究教学手段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气氛是活跃的,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
理论分析
“速度”是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给出具体定义的物理量,其定义方法的导入尤为重要,这对今后学生学习其它类似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这节课的理论分析过程成败与否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物理的学习。鉴于此本人首先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着手,进而设计出“小汽车3秒内运动了60米,飞机5秒内滑行了90米哪个运动快?”的问题,在时间与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让学生说出具体的比较方法。此时要抓住一些较好的同学的思想方法:如取1秒钟比较运动的路程或取1米比较运动的时间等,对于这些同学的思想方法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进而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在此基础上,教者就可水到渠成地导出“速度”的物理含义、定义、公式和单位等。通过这样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策略,学生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物理知识就能了然于心,真正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避免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接受物理的有关概念等。
秩序控制
每节课的课堂秩序调控得是否得当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就“速度”这节课而言,本人认为课堂秩序调控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速度的兴趣和参与实践、讨论的热情;两个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是否明确;实验器材(纸锥、刻度尺、钟表)的使用是否熟练;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流程是否清楚;教者能否根据实际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过程;教者抛出的问题是否能让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到;练习的针对性和广泛性等。总之,课堂教学必须在良好的秩序基础上才能开展,才能使学生有所收益,并达到效益的优化。
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要简洁明了、提纲挈领,用词要体现本节课的思想方法、重难点内容,通常还要让学生有一丝回味的空间。本人将“速度”的板书设计为四个方面:
二、速
度
1、认识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 ....
2、体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两种); ........
3、建构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公式、单位; ........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这种板式的设计,使学生铭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留一丝空间让学生去回忆课堂内容,去翻看书本等资料,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
练习训练
通常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要围绕着本节课的内容展开;选题新颖,具有 3
时代意识;对学生有知能、情操等练习的目的。通过一定题量的检测,了解学生的知能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内外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因篇幅的限制,“速度”的课堂训练材料,在此不再熬述。
四、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⑴ 把握学生心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进入初中的学生,其心理主要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等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将具有极大的帮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好新课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好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问题讨论、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有好动的机会和探究的空间。
⑵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物理学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实验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验题,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即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的能力。
⑶ 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物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物理中考所考的能力,离不开考生对知识的积累,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也就无法形成。因此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概括,使之系统化,将它编织成网,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本身就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因为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科学素养等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当然,课堂教学的策略是很多的,达到有效性的途径是多样的,鉴于笔者的经验与能力毕竟有限,上述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