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研究阶段性总结2
浅谈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总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布置大量的机械的性作业,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的发挥受到严重阻碍。那么在这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现在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应该是为了学习而设计教学,而不是为了教学而设计教学。学生需要的是给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活” 起来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创造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的“表演”有多么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的参与了教学,教师要突破“自我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二、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自己“藏”起来
教学中,设计一些巧妙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的做教学活动的主宰,要把自己“藏”起来,利用巧妙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自主寻找适当的学习方法,逐渐掌握解题思路,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多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数学学科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或对解决数学的问题,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正是充分展示这种个性的大好时机。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宽” 起来
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经历有疑和无疑,做到有疑者无疑,无疑者有疑,促进有疑和无疑的矛盾对立面不断转化,开启学生的智慧,给学生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老师设计的例题,根据这一理念,我注重了解题过程的思考与展示,鼓励学生对常规解法质疑,评价、拓宽思路,寻找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通过智力挑战题,放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看谁的解法多,谁的方法独特,谁的方法新颖,谁的方法简便、科学、合理。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评价、判断、展示思维过程,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评价判断能力,而且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暴露学生失败的过程——把错误“抖”出来
初中数学中容易混淆的地方多,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收集学生的解题错误,并把错误“抖”出来,开辟专题,让他们展开讨论,“错在哪”,“为什么会错”,“怎样才可避免这些错误”,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出现2³=6,-2²=4等等这些错误。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先让学生计算2³ 与2×3,-2²与(-2)²得结果,再比较讨论它们的区别,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加强实际生活的联系——让课堂“大”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更敏捷灵活,思维活跃了,他们就渴望展示。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例如在方程的内容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开始,展开方程的学习。在统计这一章吸烟的危害这个课题学习中,可以让课堂“大”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各种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从自己的生活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产生问题意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价值,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六、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让自己“富”起来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拥有一桶水。”因此我们要把握每一次学习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新自己,让自己“富”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从容应对,才不会辜负老师这一个称呼。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2012.7.10
第二篇:有效教学研究”培训总结
“有效教学研究”专题远程培训总结
本次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约40个课题,内容涵盖广,专家讲座精辟,对新形势下教师进一步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师德师风要求,更新工作理念,以及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都是一次很好的辅导活动,收效是积极的良好的。
本人作为一名将近退休的教师,积极认真地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在聆听专家讲座后,及时反省工作过程,及时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及时思索“失”的原因何在,深感专家的讲座有启发性、针对性,引领性。现简略小结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工作方向。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为先,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对此本人重视加强对学生学生进行六爱教育,即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学校、爱身边的人,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把养成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熏陶,以提升日常行为的正能量。
二、以严谨的师德师分投入工作,“育人先育己”,这是本人始终坚持的一条标准,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才能让学生看得见,有说服力,本人一向牢记自己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没有学生哪有我这个老师,老师是学生行为的引路人学习生的辅导者,生活中的伙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是职责所在,由于本人身体力行,得到了学生的信任。
三、文化得学习关注三个层次的学生。对优等生鼓励他继续努力,防止因骄傲情绪导致成绩下滑,对中等生帮助他找出差距,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并不断给他大气、加油,鞭策努力前行,力争向优靠拢,后进生必有原因,帮他找出原因,并与家长沟通,拉起家校帮扶网,同时,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其客服困难的信心,促使他们改变自己。
四、虚心向同行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本人属于一位老教师,深知一些老方法、老手段已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了。如信息化教学,困难很多,就请教同行中的内行人,教学得到了改进,学生也尝到了新鲜感,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另外,用同行人好的教法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尝到了学中的甜头。虽然通过培训活动,但本人也许是因为年龄关系或老工作方式的原因,工作理念不够新,工作方法不够活,工作效率不够高,这些需要下一步努力去探讨,去强化,去改进,在努力择取传统教法上增添现代教学手段,补齐自身“短板”,促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合格教师。
第三篇:双有效教学研究总结
“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2010——2011第一学期)
我校在2009年9月参与“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任务,经过三个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校在这过去的一学期中按照课题实验方案,不仅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而且积极有序地进了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加强学习总结,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1、加强理论学习
学校继续强化《有效教学》、《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经典解读》等课题研究资料的学习。学校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武安市“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集中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认识《有效教学》这本资料,要求教师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做到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知识,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学习了《有效教学》这本资料,并写出心得体会或读书笔记,学校将这些学习体会或读书笔记集结成册,积累了课题研究资料。
2、加强理论对实际的指导
全校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核心成员,积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的40分钟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抓好“三项工程”即抓好“纪律工程、效率工程、脱教工程”。学校组织部分课题组核心成员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论文,课题组将以上资料集结成册,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二、加强有效教学,发挥课题研究实践功能
1、加强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和期中教学常规总结
学校在期中考试后,对每个班的考试成绩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的比较,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的比较,与入学时的起始成绩的比较,与其他
学科考试成绩的比较等等。并在教师会上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自己半学期以来采取有效教学的得与失。学校还对半学期以来的教学常规进行总结,分析教师们在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下一阶段更加高效地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2、加强有效课堂教学
学校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挖掘人才。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人一节公开课,并及时讨论、反思。旨在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实践、反思、研究、提高的策略和措施。每位教师都精心准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有效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学校还采取不同形式的课题研究方式。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关于有效课堂研究,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就有效课堂研究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形成自己的经验体会;然后学校就有效课堂研究举行了研讨会,会上广大教师竞相发言,就有效课堂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形式活泼的讨论;不仅交流了经验,而且形成了共识,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献计献策,有效推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加强骨干示范,推进课题研究纵深发展
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任组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组织召开课题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课题研究的顺利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抓好一支课题研究骨干队伍,做好课题领头示范工作,首先从青年骨干教师抓起,着力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并对全校的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一起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校领导经常听取课题小组的汇报,及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出谋化策,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小组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帮助制定子课题,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教导处则重点指导骨干教师的备课和上
课,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分工明确,同时又密切协作,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紧密联系起来,将“有效教学”研究作为学校2010年寒假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现在,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始由骨干教师向全体教师辐射,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人人参与,个个实践的良好局面。
几个月来,我校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课题实验计划、召开了课题开题会,全体实验教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和实践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败,使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高的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我们正以百倍的信心,力争把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做好下阶段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篇:有效教学研究阶段性总结3
新课程背景下学会多维度备课
所谓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传统备课由于受传统教育和学科主义影响,始终坚持以教师、教材和传授为中心,侧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备课的精力主要放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上,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等了解得也甚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由教师的主观意志来决定,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特征与需要。编写出来的教案是“死教案”,是无视学生主体性需要的教案。一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四是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五是过分强调解题技巧与重复训练,忽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六是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备课?备课的“备”,可理解为“准备”、“预备”和“完备”;“备课”就可以理解成“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和“使课堂教学更完备”。在备课理念上,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在备课方式上,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在备课重心上,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在备课内容上,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
新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以下基术要求:一是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二是要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的理念;三是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四是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五是要体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新课程教师要树立新的备课观,解放思想,挑战传统,大胆创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
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度备课
一、备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怎样备好学生呢?
(一)备全体——实施全景式评价,制作全班学生学习背景分析表
(二)备问题——指导预习,发现问题。填写问题评价表
(三)备基础知识——温习关联性知识,评价预习作业
(四)备能力特征——提高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五)备情绪——激发兴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高涨状态
二、备课程
备课程,就是整合课程资源,把优化的课程资源合理地整合到教学设计中,通过合理整合,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备教学目标——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清楚学习目标
(二)备教学内容——创新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
(三)备意义——深刻挖掘内涵,生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意义
(四)备教具准备——丰富内涵,拓宽外延,提高效率
(五)备教材分析——深刻挖掘,引导思考
三、备情境
营造教学情境是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平台和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事先作好规划和设计。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张扬人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
(四)、备活动情境,提高学习乐趣
(五)、备媒体情境,提供现代学习的平台
(六)、备生活情境,创设现实教学情景
(七)、备环境情境,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景
四、备自己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是固定不变、无可争议的“圣人”、“圣贤”,是完美的象征。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认识过程,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以最佳的心态和形象投入到教学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一)、备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
(二)、备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
(三)、备弱点——认识自我,长善救失
(四)、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
(五)、备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备话语——润物细无声,沁人心脾
五、备设计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步骤呢?第一步,全方位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第二步,分析和研究课
程标准及教材。第三步,选择和创设教学情境。第四步,选择和创设教学策略。第五步,研究和评价教师自己。第六步,周密思考与系统设计。第七步,设计文本教案与课件。第八步,创建教学设计文件夹。
(一)、备理念——探寻依据,明确意图
(二)、备过程——重视经历,体验过程
(三)、备方法——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四)、备时间——合理安排,追求效益最大化
(五)、备拓展——多元设计,精心安排
(六)、备教案与课件——系统设计,精心撰写,事半功倍
六、创建教师文件夹
对传统教师而言,撰写教案和编制课件以后,就算是备课结束了。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则不然,还有两项重要的行动需要教师来实施:一是要全面而系统地整理教师文件夹;二是对备课过程与质量进行自我评价。
1、整理文件夹行动
文件夹是一种真正可信的自我评价方式,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学风格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见证。
2、备课自我评价行动
教师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在自己脑海中结合教学设想的情境全面而综合的预演一遍,这是上好课的“秘诀”。还要抽时间评价一下自己的备课过程及备课效果,看它能否体现目标性、开放性、合作性和创新性等原则。
2013.7.10
第五篇:有效教学研究范文
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赵丽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无效,教师们讲课很卖力,很辛苦,但同学们大都表现困倦,听不懂或根本就不想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教?生源基础差是客观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少一些抱怨,从教学的角度多想一些办法,我们不能使学生适合我们一以贯之的依照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听不懂教材上罗列的那些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变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为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是一则对症处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同意北师大李兴洲教授的观点,有效教学追求“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有效教学要有效果
一门课程有课程标准,一节课有教学目标,如果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一门课或一节课的结果是预期的,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这门课或这节课就是有效果的;如果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活动没有结果,我们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没有掌握,那么教学活动就是无效果的。
2.有效教学要有效益
教学有效果不一定有效益,效果是一个中性词,效果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无用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于职业学校,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选择适合学生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方法设计符 1
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用的,是好的,那么这门课或这节课才是有效益的;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内容选择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无关,与企业岗位要求无关,或者知识和技能是落后过时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即使有效果,但却没效益,这样的教学是做了无用功,教学是无效的。
3.有效教学要有效率
教学效率要考量两项指标,一是单位时间里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比率,二是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容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适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且在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足够多,我们就可以说教学效率是高的。反之,如果课程内容设定和方法的实施只适合少数学生,或者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量很少,即使有效果也有效益,但效率很低,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
有效果、有效益、高效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三效”,实现有效教学。
二、关于“三适”原则
台湾著名学者何福田先生近作——《三适连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原则,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意在解决“学习无效”这一病根,他认为“学习无效”这么个不起眼的“根”已经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发后至、令人浩叹!要摆脱“学习无效”的虚耗,我们家里原本就有很好的处方,只要煎煮合宜,学习立刻就能有效。所谓“很好的处方”就是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曾教导我们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要达成这一理想,其实践方式就必须是“因材施教”。何先生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衍生为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具体解决我们职 2
业学校存在是教学无效问题,是一记很好的中药。笔者对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有如下理解
1.教学“适性”丢不得
“适性”,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只要教育适应了学生的性向,人人皆可能有大或小的成就,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能弃而不教,正所谓教学“适性”丢不得。
学生选择了到我们职业学校来学习,没有去普通高中,说明学生有其特有的思想和个性,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却可能有很好的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选择性的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选择职业学校的同时也选择了所要学习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职业性”,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就放弃,也不要因为学生的纪律差就抛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性与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让学生爱学、学会、学好的目标,力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有所发展、人格有所完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如果教学不适性,教师即使再努力,也会徒劳无功,好比有病吃药,如果不对症下药,不仅浪费了药,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教学“适性”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2.教学“适量”比不得
适量,就是要界定不同学生合适的学习量。由于学生的性向不同,存在个性差异,学习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量少,学生吃不饱,是低效;量多,学生消化不良,会厌学,更无效。我们的教学往往对学生学习的量整齐划 3
一,不考虑学生的性向差异,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确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教学无效,很多同学不能及格是必然。教学“适量”比不得,我们要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量标准,跳一跳吃到桃子是教育的合理境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去体验进步、提高、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3.教学“适时”急不得
适时,是指教育要切合时机,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成熟度和学习预备度,切合时机的实施教育教学。不论是认知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只要各种成熟度(如抽象思考能力、肌肉发达能力、骨骼成熟程度等等)不足,学习就不会有效。学生学习成熟度达到标准,学习材料的安排也要有先后次序,循序渐进才能一路学好。近些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预备度普遍不足,面对现状,我们要牢记教学“适时”急不得,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预备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环环相扣,教学必然有效,三者不能连环兼顾,只要疏漏一环,便不能保证教学有效。
三、关于“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的载体,回答的是“课”的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即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学习而展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目标指向的知识与技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操作系统,回答的是“程”的目标,怎么教,怎么学,即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按目标的指向顺利实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组织,学生知道了教师为什么教,4
自己为什么学,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师生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要通过过程与方法习得与掌握,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为动力,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友善,同时受到鞭策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以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
四、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不契合或过难、过浅——不适性;容量过多或过少——不适量;一堂课开始,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只在课后小结时教师指出本节要点一、二、三等,或许有个别同学略有领悟,多数同学不知所然。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言堂或无章法,不能循序渐进——不适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有效呢,学生学无所得,教师付出的辛苦岂不白费了吗?
对于职业学校,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的学生学习预备度不足,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走出校门就即将走上职业岗位,成为一名职业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遵循“三适”原则,合理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既适性又适量,我们要追问让学生“学什么”,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套餐,让他们既能“学得会”又能“用得上”;过程与方法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更要追问要学生“怎样学 ”,要循序渐进,掌握教育的时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 5
学”,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机制学生不会主动去学,有了目标,产生动力,加上策略,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合理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职业素养,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但只要我们踏下心来,努力去做,并持之以恒,实现有效教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