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环境科学专业化学教课革新论
对环境科学专业化学教课革新论
一、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参照国内各级各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及多所院校的教学计划,考虑环境科学专业后续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类课程分设为现代化学基础及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现代化学基础分两个学期完成,理论课时共计136学时。课程的学科内容包括现代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通过对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理论、胶体和表面化学、环境科学相关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学生学习后能以化学的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以化学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环境科学及生活、社会实际的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创新的能力。
分析化学单独设课,其一,是因为分析化学素有“科学的眼睛”之称,是环境科学甚至其他任何与化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分析化学基础是非常重要而必需的。其二,分析化学的课程特色主要是“量”,与其他基础化学相比较,更强调“量”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系统学习这门课程可促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实验牢固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并掌握获得准确“量”的正确操作技术。这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研究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其三,分析化学也是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采用上述课程结构体系,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无谓重复,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课时。同时也使一些环境科学专业非常需要的化学知识如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等得到了加强。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与我们的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相配套的教材。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结合本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我们对选用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地删减和补充,采取了教材为主,补充讲义为辅的使用方式。目前
选用胡忠鲠主编的《现代化学基础》作为主教材。但其中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两部分教学内容则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编写补充讲义。元素化学部分侧重于讲授常见重要元素、重要污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学部分则系统地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对于有机合成则不作要求。通过上述调整后,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提高。考虑到现代环境监测方法中经常需要使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华东理工大学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编写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作为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包括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与我们的课程结构体系相吻合;二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编写注重应用,简化了某些公式的推导,加强了数据处理和仪器分析的内容,能满足环境科学专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国内一些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虽然在结构体系方面与化学专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教材编写者基本都是纯化学专业出身,缺乏对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背景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基本沿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只是在深度和难度上作些调整,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脱离生产实际,学生认识不到化学知识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前景与重要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一)夯实基础,注重“双基”扎实牢固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进而将其应用于认识解决本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化学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和应用。为达到此目的,我们有针对性地精选了近1500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编写成课后练习集,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结合专业,偏重应用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我们注重选用大量环境科学中的实例来作为知识应用的案例,培养学生用化学原理和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如表面化学、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化学动力学等章节的教学案例都选用了
大量环境科学中的例子。又如元素化学部分,重点讲述若干和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元素,P区元素主要讲了Al,Si,Pb,N,P,As,O,S等常见或与环境科学密切联系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过渡元素部分则着重介绍了Cd,Hg,Cr等污染元素,以及Fe,Mn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再如,有机化学部分讲到苯基型卤代烃的性质时,以多氯联苯、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例来讲,使教学内容变得结合实际、生动有趣。又如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实例也都选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来讲,如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的测定、COD的测定、总磷的测定等。上述课程结构、教材、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改革举措与实践,优化了环境科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结构,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好地完成了环境科学专业所需要的各种化学知识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促进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扎实牢固的化学基础。由于教学改革的效果显着,本项目被评选为玉溪师范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及云南省教学改革项目。
第二篇:环境科学专业外语教课思考
环境科学专业外语教课思考
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和时间安排不合理该课程课时安排不宜过多和过少,开课时间应合理。课时安排在40~50学时为宜,过多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劳,过少则不能完整讲授课程内容,亦不利于兴趣的培养。课程开设的时间宜在专业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一方面可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巩固已讲授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基础可促进对专业英语课程的理解。
2.授课与考核方式陈旧单一很多专业英语的课程讲授主要以英汉翻译为主,导致难以调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不好。部分老师认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无需使用多媒体设备,传统的板书仍是主要的授课方式,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程结束后,笔试分数在学生成绩中所占比重大,无法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全面综合提高。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
专任教师应与学生及时、全方位沟通,了解学生需求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大力强调课程的实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兴趣,变被动接收为主动获取。在优化教学内容方面,应选择学生兴趣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内容,相互渗透,学以致用。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特别应在专业知识讲授后补充专业英语的写作内容,至少应对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写法进行介绍,以为后期学位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应大力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在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设定时应在大一和大二期间适当设置部分双语教学课程,这样可使学生继续在高中英语水平基础上予以提高,亦可为专业英语学习作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式、互动式、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环境科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10分钟”的教学方法。即由随机抽取的学生将某一环境问题或现象发言7分钟,互动提问交流3分钟。
这一方面可以尽快带入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状态,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巩固专业词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当讲到全球变暖内容时,可让学生观看英文影片《后天》,然后组织分组讨论,这种集体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能让所有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每个同学都开口说,这样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应分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征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英文和专业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专业知识的讲授应遵循由简至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从环境问题入手,再逐步讲授原理与技术。在讲授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章节时可选择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选择合适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专业英语的讲授应涵盖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素材应不断丰实和更新,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与本校学生水平相当难度的教材,并适当根据学校专业和区域特点补充有关知识。同时,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前沿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知识面。除纸质书面教材外,应辅以多媒体教材,如录像、录音和图片等。教师应图文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可适时举办专题讲座。可将部分章节设置成专题讲座,改变传统的章节式教学模式。如在讲授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等章节时可结合国内外实际,将内容改为讲座形式,由专任教师或该领域的专家参与讲授和讨论,保证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专业英语教学是整个大学英语教育从应试教育向应用教育转变的过程,如果此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仍停留在简单的笔试考核方式上是不妥当的。笔者发现在考核中应合理调整笔试所占比重。加大学生在课前资料准备、课堂讨论与互动中表现所占的比例,使得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都能得以综合评价。
三、结语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是一门集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英语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课程,各高校应提高专任教师自身水平,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和专业、英语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激发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区域、地区、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规划和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以环境立法、环境统计、环境经济、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质量评价为主要业务范围。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进行区域、地区、城市和乡村总体环境宏观规划,环境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分析,资源供需平衡及预测分析,主要污染物质的宏观总量控制,从事种类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能力;
2、掌握环境保护法,具有环境执法的能力;
3、具有运用经济规律和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及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
4、掌握现代环境管理的基础理论,具备环境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5、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环境数据库的使用、设计和开发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在再生资源领域中从事生产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工程人才,培养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发研究和设计的高层次人才。
业务范围: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四大类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在四大类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设备。(4)具有鉴别、回收、处理、初加工、深加工四类传统材料再生资源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以及组织生产和控制质量的管理能力。(5)具有综合利用四大再生资源,开发研究新型固体废弃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初步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各类工矿企业、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控制、治理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以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其它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工程、规划、科学实验、设计及运行管理为主要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解决各种类型大气污染工程问题、水污染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2掌握主要的污染物监测技术,具有制定及实施环境监测方案,进行环境评价的能力;3、掌握固体废物处置及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解决固体废弃物及处理工程的科研及设计的基本能力;4、掌握噪声的基本测试方法及控制噪声污染的一般知识;5、能用环境系统分析的方法和经济观点综合研究分析环境质量变化规律,探讨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环境规划和管理。
第四篇: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实习报告
年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实习基本情况
实习目的:
1.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2.通过自己的独立工作和协作提高工作能力
3.熟悉和掌握水环境监测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4.通过实习,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以及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
实习时间:2010年3月1日——2010年5月2日
实习地点:
实习单位情况:
崇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着崇左市辖区几乎所有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科研等工作,业务涉及市境内有五条河流和42家国控重点污染企业。还开展了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污染源排污申报监测、竣工环保验收监测、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和科学研究监测等。坚持每月对全市河流的12个断面进行24个主要水质指标监测,收集监测数据总量达40000多个,为崇左市的环境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科学依据。2008年,该站国控重点源监测完成率名列全区第一,同时在全区14个地级市环境监测站中,该站是唯一一个能一次性准确无误报送重点源监测数据的监测站,受到自治区环保局的表扬。
二、实习内容:
1﹑理论知识学习
第一天,监测站的老师为我们有关环境监测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从中,我们了解到,环境保证的目的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一般而言,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程度;可比性表示环境条件,检测方法,资料,表示方法等可比性条件下所获得资料的一致程度。不仅要求个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代表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环节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和制约。因此不能将监测全过程进行简单的分解,将因果关系的相互影响进行简单的加或减来做质量保证工作,必须根据外部和内部条件,当前利益和长期效益的原则来确定某一监测工作的质量目标。所谓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也就是人力、财力、物力,检测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监测工作中强调的“全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贯穿于环境监测全过程,即布点采样﹑样品分析与预处理﹑数据处理﹑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等环节。
2、实践操作
2.1 悬浮物的测定
水质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u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物质。悬浮物的测定是水质监测的基础指标。
⑴ 步骤
①用扁咀无齿镊子夹取微孔滤膜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中,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个小时后取出臵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
②将恒重的微孔滤膜正确的放在已经臵于漏斗架上的漏斗里,加蒸馏水润湿,使滤膜紧贴漏斗壁。
③量取一定体积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再用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除去痕量水分。
④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
⑵ 注意事项
滤膜上截留过多的悬浮物可能夹带过多的水分,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遇此情况,可酌情少取试样。滤膜上悬浮物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影响测量精度。必要时,可增大试样体积。一般5~100mg悬浮物量做为量取试样体积的实用范围。
2.2pH值——玻璃电极法
天然水的pH值多在6~9范围内,这也是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中的pH控制范围,PH值是水化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检验项目之一。水体的pH值受水温的影响,测定时在确定温度下进行或者进行温度校正。通常采用玻璃电极法和比色法测定pH值。比色法
简便,但受色度,浊度,胶体物质,氧化剂,还原剂及盐度的干扰。玻璃电极法基本上不受以上因素的干扰,然而,pH在10以上时,产生的“钠差”,读数偏低,需选用特制的“低钠差”玻璃电极,或使用于水样的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⑴ 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或电池。在25摄氏度理想条件下,氢离子活度变化10倍,使电动势偏移59.6mV,根据电动势的变化测出pH值。
⑵ 仪器
各种型号的pH值计或离子活度计,玻璃电极,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磁力搅拌器,50ml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烧杯
⑶ 试剂
PH标准缓冲溶液,饱和氯化钾溶液
⑷ 步骤
①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准备,预热仪器。
② 将水样与标准溶液调到同一温度,记录测定温度,把仪器温度补偿旋纽调至该温度处。选用与水样pH值相差不超过2个pH单位的标准溶液校准仪器。从第一个标准溶液中取出两个电极,彻底冲洗,并用滤纸边缘轻轻吸干。再浸入第二个标准溶液中,其pH值约与前一个相差3个pH单位。如测定值与第二个标准溶液pH值之差大于0.1pH值时,就要检查仪器,电极或标准溶液是否有问题。当三者均无异常情况时方可测定水样。
③ 水样测定:先用蒸馏水仔细冲洗两个电极,再用水样冲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水样中,小心搅拌或摇动使其均匀,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
⑸ 注意事项
① 测定pH值时,玻璃电极的球泡必须全部浸入溶液中。
② 测定pH值时,为减少空气和水样中二氧化碳的溶入和挥发,在测水样之前,不应该提前打开水样瓶。
(3)实习表现
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举一反三。
工作中谦虚谨慎,认真听取指导老师教导,不懂的地方虚心向老师及同事请教,勤奋好学,塌实肯干,能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能够服从指挥,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三、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我们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毕业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中有很多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我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运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次实习给离我们一个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使得我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环境监测的应用实例。促使我们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要运用所学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统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合理实践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理论的严密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意识得到锻炼和提高;对相关环境监测设备的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认知并了解了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流程。
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到了很多。首先,我了解了环境专业的就业形势。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对环保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可是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型人才却很少,所以我们专业的就业前景是美好的。并且了解了环保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认识到我现在所学专业课程对我们将来工作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很多关于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我们的专业课是完全吻合的,也就是说,我们目前所学知识是非常实用的,在以后工作中会随时用到这些知识。
同时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目前全球面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环境监测正在为人类的明天把关,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等,环境的恶化正在威胁人类健康,环境质量好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环境专业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了解到该专业广阔的就业前景,意识到我们目前所学的课程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性。
最后,感谢学校老师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更感谢崇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给我提供此次的实习机会以及各位监测站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使我圆满完成此次的实习。
2010-5-4
第五篇:环境科学专业透析
环境科学专业透析
什么样的一门学科——综合研究“人类-环境”系统基本运动规律及其调控
环境科学主要以人类生存环境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环境的组成与变化规律;具体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是如何迁移转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体、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建立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污染防治体系? 环境信息系统开发,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调控,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等等所有关系人与环境的课题。学习者要有坚实的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学基础。
授课的内容——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较多
除了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要掌握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能。主要的专业课程有水环境化学、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环境系统分析、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规划管理方法学、环境信息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学等。学习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也会结合一些专业课程,如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等的内容,到野外或现场进行考察、实习。
毕业后干什么——主要是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
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
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和工业企业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
报考什么样的学校——设有这个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
国内现在共有36所高校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主要是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
相关专业找一找
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生态学、环境工程
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专业: 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
专家提醒
色盲、色弱及嗅觉和听觉不合格者不能报考。
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专业全新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