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为了深层次了解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方法, 在信阳市固始胡族一中近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充分利用工作之余时间针对所在学校学生和老师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调查汇报如下:
一.调查背景
化学课程一般是在初中三年级开课,它不像语文与数学一样,对广大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学子来说它还是一门比较生疏的学科。人们对新事物往往要经历一个从认识、熟悉再到接受的过程,那么对于化学也是不例外的。据我所了解,广大初学化学者对于化学的学习往往要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之前对于化学的学习是没有具体的有效方法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他们对于化学了解甚少,对于怎样学好化学自然是无从谈起了。然而经过这个过渡期以后,同学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方向可言了,此时他们已经渐渐掌握了学习化学的基本诀窍,已经具有了对化学的基本理解能力,自然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化学面临的问题,进而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分析和如何改进教学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调查对象
初三123名学生,20名化学教师。
四.调查方法
谈话法:通过与学习成绩不同的同学谈话了解他们化学学习情况;通过与化学教师交谈了解中学化学中的教学方法。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智力要求和社会性挑战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学科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把握。教师的良好教学技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有效教学是由一系列可获得的、可改进的和可发展的教学技能完成的。如果教师欲开展有效教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选择教学主题与恰当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对于化学的学习者而言,1
教师怎样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化学知识,而不是机械的去记忆,首先,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情境的创立。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师的授课技能非常娴熟,在一节课中,他们能够将一节课所要讲的前后知识点衔接起来,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们所传授的这些知识学生是否完全接受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判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关键因素。学生能否接受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立,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教学情境这种环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教学环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和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关系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功能和特点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化学教师在创设化学学习教学情景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初三化学中在教授“盐”这篇新课时,教师通过创设“松花蛋中的化学”这样的教学情境,只用了寥寥数语的描述,只通过几张生动有趣的图片,不但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物质分离的知识,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和实验意识的培养,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逻辑脉络,随后的教学活动就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的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索、讨论、合作。最后,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松花蛋整个一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将他们置于一个时刻学习化学的情景中,就能提高初学者对于化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表示他们觉得化学学习太困难,知识太零散,即
使很努力也总是学不好,这种现象在中学化学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内容常常是经过选择、简化、典型化和“平坡化“处理的,因而往往比以前人的认识过更简捷、更深刻、效率更高。但正因为经过简化处理,所以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发现的过程和方法的认识可能就存在不完备之处,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值机械记忆了有关结论,而没有学习到只是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和原理也没有完全理解。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化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对于化学的学习不仅要努力,而且要有正确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就要学会指导学生学习。一般学生学习化学主要是通过听课、记笔记、实验、观察、思考等方法来进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师适当的指导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方法,为众生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化学教师的理论授课内容不能立刻接受和掌握,倘若教师换一种教学方式,将理论借助实验的途径表达出来,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能显著提高。化学实验是影响中学生喜欢化学课程程度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上与利用丰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将知识融与实验中,实验内容的选题既围绕这教学主题,又不拘一格,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生活、生产、自然界的有关现象都可编拟成实验课题,让“试验本身多讲话”。同时,注重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讲“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理念落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有一种亲切感。如“蛋壳的性质实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试验等,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化,通过创设“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注意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引导学生选取绿色的原料、采用“原子经济性”的化学反应,是所获得的产物绿色化,降低化学反应的污染问题。注重实验呈现的人性化,创设人性化的实验探究情境,在试验的叙述中加进“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等拟人化的交流,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性的化学课程观。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早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然而在调查中,一些教师不能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他们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很好的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计算机视频技术或动画技术可以实现情境虚拟与仿真,从而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形成全方位的化学图像,给大脑一丰富的思维加工的素材,从而起到优化教学过程,降低学习知识难度,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应用到现代教学中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现行的教科书,不过是可供采用的教学材料之一,利用广泛的网络资源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运用多媒体课创设生动和丰富的情景素材,创设一种感知情景,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大了课堂的信息流量,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把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入化学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要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应用于学生的学,并且要不断开发多种有效的运用形式。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完善新型教学系统的构建,具备数字化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能力等,都是一个未来的化学教师应有的素质。
以上是我在实习期间的调查发现,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第二篇: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关键词】 化学教学;教学方法;实验;多
媒体;对比归纳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062―01
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立体的、直观的多种教学方法,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引出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及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验探究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新课改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其一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为了认识某物质,探究某种化学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查阅资料,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得出合理的结论和问题的答案。
在近几年考试中,实验探究试题频频出现,要求考生根据实验选择药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根据题目中的图示步骤,推断出除杂药品,目的是考查考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整体性,同时还注意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水平、正确表达等综合实验能力。这就要求考生要具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法恰好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广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无法完成的实验宜用多媒体。有些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无法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实验过程。对很多农村中学来说,没有能力来改善化学实验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因实验失误造成的后果: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在浓硫酸稀释时,水如果加入浓硫酸中,水会沸腾并飞溅伤人等。演示模拟实验,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了解。
2.解决抽象问题时宜用多媒体。如运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形象演示二氧化碳的气、液、固的三态变化,呈现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呈现生活中可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的画面,又链结了一个形象而富有情趣的动画片:在意大利有一个山洞,叫做“死狗洞”,画面展示一个人牵着一只狗走进这个山洞,走着走着狗躺倒了,跳跃出一个骷髅的动画头像。洞内升起一条红线,显示红线下方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通过动画图像、文字注释和优美声音展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自如突破教学难点。
3.讲解立体化学时宜用多媒体。在学习《原子的构成》一节时,由于主要内容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较为抽象,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很难建构物质的微粒观。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事先从网络上下载或自己制作FLASH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将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情况和原子核内部更小的微观结构(质子和中子)很好地展示给学生。
4.各章复习课和总复习宜用多媒体。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教师串讲起来也感到费时费力。这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所要复习的内容分类总结后制作一个课件,进行串讲,便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脉络。
5.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宜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知识的介绍光靠语言描述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通过观看录像、影片等形象直观手段,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比归纳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要使知识便于提取和应用,就要对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对比归纳法,研究变化,可掌握规律,加深理解。例如,学生对比归纳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更深刻地掌握金属的性质,加强记忆;比较归纳常见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泼性与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加深理解常见金属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在学习完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性质后,对比归纳二者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方法。
当然,教学方法远不止这几种,还有很多,只依赖于一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教学设备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编辑:张 昀
第三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计划书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计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从其规模、速度等许多量的规定性来看,的确是令人鼓舞的局面。而要进一步深层次思考教育的质量,我们不得不油然而生一种紧迫感,“高分低能”、“高分数、低质量”的浮肿现象令人担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普遍较差,个性泯灭,缺乏特长。《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要培养新世纪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迎接新革命技术的挑战,关键在于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主阵地在课堂。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人才是从课堂中走出来的。因此,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目的:针对中学生的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反映课堂教
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作出有意义的调
查报告。
意义:在教育改革的号召下,根据十五计划提出的稳定发
展原则,结合当地的实践课堂教育中的不足,探究适合当地形式的特有课堂教学方法,力在提高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目标:通过调查资料,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理念,结合当
地的教育发展形式,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三、活动主要流程:
1、准备阶段
4月29日---5月1日
修改和完善调查内容,采取以听课、问卷、咨询的调查形式,将四个成员分为两组(龚岳和吴青青、刘浪和黄文娟)、复印好调查问卷、申请系部证明
2、行动阶段
5月2号---5月20日
以岳阳地区十所有代表性中学为研究对象,在不影响
正常学习情况下做好调查工作、收集调查资料、资料要准确、有效、工整,统一材料纸。
3、整理阶段
5月21---5月24日
根据调查材料和课题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经反复核对后,上交系部
四、经费:
此活动中所消耗的经费暂由个人支出(包括车费和稿费等)。待活动完后,凭收据统计总支出。
五、活动负责人与参与者
带队老师:许怡学
学生成员:刘浪、龚岳、黄文娟、吴青青
2007年4月28日
第四篇:教育教学方法
南湾子学区中心校教育教学特色
以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相信教师是课程改革最大的财富,使评价和管理更能激发教师身上的热情与创造力;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观念,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改革备、教、改、考、辅各环节,制定落实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变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各科教学中得以具体落实。a.备课 首先引导教师改变对教案的认识,变“教案”为“学案”或“预案”;评价教案主要标准是看是否适用,怎么适用就怎么备,没有限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最大限度地再创造,备出风格与特色;鼓励多备指导学生学,少备教师如何讲;多备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处理的方法,少一些空洞的套话,多一些教学心得,少一些一厢情愿的板书设计,特别强调写教学后记或月记,以及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不作统一要求,同组在充分集体研究的情况下分工合作,电脑备课或书面均可(检查时同时看书上眉批、个人教学反思等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内容)。进行优秀教案交流评比活动,备课组备课交流会各一次。b.上课 三条基本标准: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评价课堂质量好坏关键看学生学得怎样,学生的收获大不大,教师的活动主要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诸如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板书设计等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完全根据自己教学实际决定。c.作业 要求尽量做到分层、限时,提倡布置动手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合作交流完成的作业、周期相对长一些作业。各年级各学科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统一的作业格式、评价标准,严格规范学生书写。以激励性、提示性评价短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各类作业。抽查全校各年级若干名学生全套作业,以了解作业份量、批改情况、完成时间、方式及订正情况,切实减轻学生负担。d.考试严肃考风、考纪,统一单元测试时间,规范期末阅卷流程。e.辅导 改变旧的思维方式,辅导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即要将培优辅差工作落实到课堂中,尤其要帮助困难生过关。
2010.6
第五篇:贫困地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前 言 1.1 目的
1998年全国高考化学科实验题的考查,反映出对学生实验能力、实验素质、实验意识的全方位考查,而我省考生解答严重失误(仅27题平均分为1.1分),我区考生在该题上失误情况更为严重,使我们感到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现阶段,我省、我区的实验教学工作改革缓慢,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怎样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尽量挖掘人的潜力而提高我区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我们此项调查的目的,为此,在我区3个县(其中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所高级中学对高三毕业班163名学生,24名高中教师及安顺师专98级新生9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问卷设计
为比较全面地了解贫困地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以便能探索出符合我区实际的改革思路,我们针对各校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完成情况、师生的实验意识、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情况等设计了三类问卷:
第一类:贫因地区的实验教学状况高中生问卷,共l5个选择题。第二类:教师的实验技能及素质情况问卷,共15个选择题。第三类:学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情况问卷,共10个选择题。
以上各类试题答案均不唯一,被调查对象独立完成,统一回收。为使学生和教师回答问题具有客观性,我们采用不记名答卷。
1.3 数据的统计整理
我们根据被调查对象对每个问题所选择的答案分类(如该小题有A、B、C、D 4个选项,按各选项人数统计)统计后与被调查的总人数比较,得出各项的百分率,用百分率来说明问题。第一类问卷我们共发放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第二、三类发放随卷各24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在下面的结果分析中,限于篇幅,我们仅对各类问卷中比较典型或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教学的状况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县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故设计的问题均按《贵州省中小学常用实验手册》三类实验要求考虑,所以起点较低。
问题1:你在高中阶段使用过下列仪器吗(题后数字为使用率)? A.托盘天平(93.1%)B.容量瓶(88.7%)C.铁架台(8 7.9%)D.酸、碱式滴定管(69%)E.分液漏斗(80.2%)F.烧杯(91.1%)G.干燥管(48%)H.圆底烧瓶(81.5%)I.温度计(78.6%)以上这些仪器均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用到的仪器,而学生使用率最高的也仅达93.1%,最低为48%,说明在高中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没有使用过,也间接地反映了有些学生实验是没有做过的。
问题2:高中阶段你做过几次学生实验? A.0次(11.7%)B.1至5次(29.8%)C.6至10次(25%)D.11至15次(16.9%)E.16至20次(10.9%)按三类学校要求,学生实验应为11至15次,而被调查的学生仅16.9%的达到要求,10.9%的按二类学校也基本合乎要求,但约66.5%的没有达到,还有11.7%的学生没有做过实验,可见大多数学生约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只是纸上谈兵。
问题3: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是否按教材全部进行? A.做一些简单的(25%)B.做大多数(52%)C.全部做(8.87%)D.基本没做(8.47%)按《手册》要求,三类学校高一应完成21个,高二应完成17个,高三应完成12个,而全部做的仅8.87%,基本没做为8.47%,说明教师演示实验的开出率同样存在问题。问题4:你知道怎样填写实验报告吗? A.知道(26.6%)B.不知道(20.2%)C.知道一点(28.2%)D.基本了解(30.6%)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填写知之甚少,显然更不会处理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这只能说明学生实验机会少和学校对实验工作的检查机制力度不够,学生虽然做了一些实验,但做实验的目的没有达到。
问题5:化学老师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自习课安排的内容是: A.完成课堂上做不完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15.3%)B.讲述高考实验题,以强化学生的实验知识(37.9%)C.指导学生做一些探索性实验,以弥补课堂教学实验不足(15.7%)D.补课,以应付高考(43.5%)在课外活动和自习课中,教师主要安排补课,对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实验探索和实验能力培养方面显得相对薄弱,这是普遍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知,一是学校由于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的不足,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开展不同程度地受到制约,二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实验意识教育,不能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形成一种顺其自然的现象,结果必然是实验水平低,实验技能差,更不具备应用实验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师的实验技能及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在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实验设备和条件的落后,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发挥自身的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和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弥补其不足,并对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对实验的认识作了相关的调查。
问题1:你会配制各种常用试剂、指示剂和标准溶液吗? A.会(65%)B.会一部分(35%)C.不知配方、没有配过(0)作为高中教师,按要求都必须会配制,且配方各种化学手册上都有,只要肯动手动脑,应该会配。但问卷结果却是不尽人意的。
问题2:高中化学实验的各种常规基本操作你都掌握了吗? A.已掌握(45%)B.部分掌握(55%)C.未掌握(0)虽然只有55%的老师部分掌握,但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化学教师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还都存在问题,怎样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问题3:在实验教学中对于不易成功或较复杂的实验,你采用的方法是: A.放弃(0)B.列出(画出)装置,讲解反应和操作原理.但不演示(30%)C.给学生讲清这个实验的难度,要求学生理解原理,但可不做(30%)D.动脑筋改进装置或参阅各种资料提供的方案,尽量给学生做(40%)目前,实验改革中,以上问题属于改革思路的范畴;但只给学生讲解原理和方法而不进行实验的探索改革,这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问题4:学校不具备一些实验条件,作为任课教师你的态度是 A.不具备条件就不做,在课堂上讲实验内容(25%)B.积极写报告,要求学校拨款解决(30%)C.自己动手和发动学生动手制作一些代用器材解决部分实验(45%)D.涉及到没有条件的实验就回避不讲(0)从该题的结果看出,教师的积极性是主要的,只要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能够解决一些实验问题的。
教师问卷结果告诉我们,教师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是具有工作热情的,基本上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潜力,并加强对教师的基本实验能力的继续教育和提高是当前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任。
2.3 学校实验室建设情况
上述两方面的问题,主要反映出人的潜力因素和学校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这就取决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相应的实验室管理措施,故该卷的问题主要涉及实验室硬件情况和管理情况。
问题1:学校有化学实验室吗? A.有,但药品、设备缺口较大(65%)B.有,且能满足实验需要(20%)C.没有(0)D.只有药品、仪器存放室,没有学生实验室(25%)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实验的开设问题仍是贫困地区实验教学中的主要薄弱环节。
问题2:对不能开设的学生实验,学校领导的态度是: A.条件限制不能开就不开,在课堂上讲实验就行(35%)B.不过问,只关心老师是否在课堂上讲了有关内容(15%)C.了解情况,但无力解决(25%)D.组织教师座谈会,集思广益,寻求解决办法(35%)学校经费问题制约了实验教学,但总体上来说还是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3:对化学实验室的器材、药品管理,分管的学校领导是否按期或定期检查? A.定期检查(20%)B.不定期检查(60%)C.不检查(10%)D.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才进行检查(25%)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加强对各种有限的器材和药品管理、检查是有效使用器材药品的得力措施,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也有利于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问题4:学校领导对教师在实验上的改进,采取的态度是: A.口头支持,但没有行动(15%)B.给予鼓励,并加以宣传、推广(55%)C.不过问(20%)D.支持教师进行实验革新,并拨少量经费支持(25%)对于实验的探索改进,是我们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验改革的重要组成,应给予重视。3 调查后的思考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实验教学工作因经济力量薄弱而发展滞缓是客观现实,也是在短期内不能尽快解决的问题。因此,尽量利用现有条件和努力创造条件解决实验问题是本文提出思考且正在努力从这些方面探索的思路。我们认为,根据实验情况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意识的教育和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先挖掘学生和教师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树立起实验教学的观念,才有利于改变实验教学发展滞缓的现状。
3.1 关于学生的实验意识教育
实验意识是对实验工作一种本质上全新的反映形式,是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活动,并且能够将实验工作在头脑中产生的概念、思想、计划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其行动更具有目的方向性和预见性的实验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而实验意识大致可分为“实验准备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实验知识的迁移应用意识和实验的创新意识”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意识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进行以上几方面的教育,在我们调查的结果中可看到,多数学生是曾经做过相当次数的实验,但这些实验做完后是否真正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作用,或者学生是否真正地对实验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从贵州省1998年高考27题的平均得分仅1.1分说明了我们实验教学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在我们抽查学生做实验的时候,经常看到学生一边看教材,一边做实验,实验中经常损坏仪器、浪费药品及不规范操作而导致许多实验做不成功等现象。在实验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创新方面,学生更一愁莫展,给出的实验知识迁移,信息方面的问题(如高考实验题、竞赛实验题等),有的学生连题都不能理解,更不可能完成。因此,在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使有限的器材、药品能充分发挥其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是一重要环节,使学生能真正认识到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珍惜实验机会,对要做的每个实验真正从理论上、装置的安装、操作上、结果的记录和处理上,每个实验要求掌握的目的、意义上进行实验前的精心准备,然后再做实验,这样实验效果就会好得多,学生每做完一次实验就会学习到许多相关的知识。当学生的这些意识形成后,教师可设计出一些知识迁移、应用、创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定的探索方案,通过这类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可以弥补实验条件和不足而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的。3.2教师的继续教育
通过调查发现,我区一些高中教师在高校毕业后任教至今,因实验条件所限而开展的演示、学生实验不多,故原来所掌握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知识已不适应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教师本身的素质建设。(1)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目的是使教师在传授知识韵同时,注意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和随时校正自己的教法,因人、因材施教,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追求立足于一较高视点,以化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意识。
(2)开展教研活动,重教重研,以研促教教研工作是对教育规律、教法改革、教学效果的检查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对教法、学法进行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校正和创·造,而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重教轻研,科研意识、教学目标意识、成果意识淡薄,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总结教学成果,不善于研究学生心理,对于教材中比较复杂的实验、难度较大的实验、缺乏某些器材的实验不进行探索改进,更无从谈起对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意识的培养。
(3)挖掘教师潜力,努力改进,创新实验
提倡教师们在教学的同时,结合实际努力改进实验或自制教学实验仪器,弥补教学中的实验不足。同时,应积极为教师们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激励我区教师能在尽量克服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尽力为改进实验教学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