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奢侈无度,包包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奢侈无度,包包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最近跟男友分手了,找点有意思的事情来安慰下我自己,哎~还是我只有心爱的包包一直在陪伴着我。
有一句话说:每一个女人出门都应该带上两样东西:其一是温柔,其二是包包,包包给女人的安全感比男人可靠多了,就像是女人身上的一个时尚LOGO,有了它,女人们永远不怕被潮流落下,对于这样的好朋友,我一直以来觉得花再多的银子都是值得的。
我每次看见心仪的包包都两眼放光,不管家里的包包是否已经多得塞不下了。逛街的时候,前男友有意让我远离卖包的区域,而我自己也理智得提醒自己不要向那个方向走„„但每次买包的时候,我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让他哑口无言。其实想起来有时他人还真的蛮不错的,算了算了,过去就过去了!
一直以来,我算是对COACH情有独钟,身为COACH控的我今天就给JMS介绍下我手中败得的几款包包吧~~
KAWASHIMA。有“中国MCM”之美称的时尚女包品牌KAWASHIMA“卡娃狮玛”2013夏季包包颜色鲜艳,大胆、超炫、灵性的色彩搭配,触动心灵,体现活力与个性。独特的色彩运用更给包包带来不可忽略的艺术美感,亮眼之余又不浮夸,高调却不炫耀,应付各种场合,均能得心应手!不同款式的包包,分别涵盖了日韩时尚元素与欧美经典元素。配合紧身上衣和色调亮丽的鞋子,让我的成熟魅力在酷夏中别具情调。
CHARM。厚实的精致链缀、如奶油般柔滑的皮革和可拆开使用的零钱包。我上班的时候喜欢带着心爱的它出门。
MADISON。麦迪逊系列很实用,既复古又时尚。喝下午茶的时候是它陪伴着我,配上鲜艳高跟鞋和红唇,立刻鲜活起来,还怕优秀的男人看不上?
POPPY。系列色彩鲜艳,款式新颖,带著耀眼的闪片和可爱的贴花,逛街时我就变身成热裤长靴,斜跨该系列的包包,性感的藐视,哇,酷!
男朋友走了,还有心爱的包包陪着我,心情也就不那么郁闷了,爱死你们啦!
JMS也把你们的好朋友展现出来,交流一下吧。
第二篇:包包是女人最私密的朋友,包包是女人的最爱。(模版)
包包是女人最私密的朋友,包包是女人的最爱。
时尚包包,不仅是传统上的装物品提东西的工具了,现代已经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一个好的时尚女包包能彰显女人的个性与气质,提升女人的品位与地位。
有“中国MCM”之美称的时尚女包品牌“卡娃狮玛”(Kawashima)2013秋冬包包全面涵盖了当今最时尚女包、时尚包包、女士包包、漂亮包包、女包品牌、流行包包、时尚奢侈皮包等众多流行元素。
又到了浪漫的秋冬季,漂亮的时尚包包又层出不穷地出现在女人们的视野中,在这个“天凉好个秋冬”的季节,妳们换新的包包了吗?
卡娃狮玛“Kawashima”2013新一季秋冬包包已经高调面世,爱美的姐妹们行动起来吧,请妳们一起走进时尚女包品牌“Kawashima”连锁专卖店看看。
“Kawashima”时尚女包潮人必备,不同的身材搭配不同的包包,展现都市轻熟女人优雅气质!
第三篇:朋友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朋友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心里不痛快时总想找知心朋友谈谈,倾吐内心的一切苦衷。
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这样可防止或减少由于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还能有效地预防精神性、心理性疾病的发生。
然而,目前人们调节情绪的方式大多是采取抑制、转移等方法进行调节。但心理卫生学家不主张人们无限制地抑制自己的情绪,此时,如能把心里的积怨对自己朋友诉说,将会对自己的心态有所改观。事实也是如此,人们都愿意把自己心中的苦闷、忧虑、悲伤以至愤懑告诉知心朋友。甚至包括夫妻之间发生的不愉快和烦恼,也愿意向知心朋友诉说,而且,朋友恰恰是解决这些令人头痛问题的能手。在这方面他们很像一些内行的心理医生,不仅会帮助你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且能帮你卸下精神包袱。
第四篇:画廊是女人最好的职业
画廊是女人最好的职业
为何要娶一个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
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有古典与时尚结合的美。她们喜欢艺术、享受艺术带来的高雅情趣。她们是积极向上的,慎思敏行,勤奋好学,快乐自己,成就事业,备受尊重。所以喜欢艺术,并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子,一定是高雅且优雅的,是智慧的,快乐的。
从事经营艺术品的女人,一定是懂投资有文化底蕴且懂生活情调的女人。喜欢闲时品酌咖啡或功夫茶,与高品质朋友聊天。尤其喜欢在一个有阳光的假日午后选择看一场电影,或旋进一间咖啡厅,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叫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伴着浪漫的爵士乐;或去某个幽静的茶馆,冲泡一壶上好的茶,听古琴独语;或沿着水滨小径漫步,闻着花香,尽情享受一个惬意的午后。
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典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和感受美好生活的心灵。内心默默守着一份宁静,享受宁静带来的温馨与精神世界的满足。每年都有至少一次自由计划并付诸实施的远行。享受动静之间的物语对话和体验。有人受不了她们这样精致的品质,但她自己知道,未来一定更精致。
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一定有着优雅的气质,超凡脱俗,但她却能在他人的欣赏眼光中淡然处之,因为她知道这个行业的魅力一定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升华。自尊敬人,坚持进步,是这个行业的灵魂。在这个行业迸发强劲的正能量,给人知识,给人方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如何熏陶孩子,从此改变的是连同自己在内的整个家族的命运。
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有敏锐的洞察力,能看清艺术品投资的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在经济和精神上是独立的,不依附于任何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实现时间自由,事业自由,财富自由,靠自己就能让人生豪迈的踏上红地毯登上富丽堂皇的成功舞台,并能把这种优雅的生活理念带给身边的朋友,让自己的光和热温暖身边每一个人,引领大家走进欣赏艺术的高雅享受,这是喜欢艺术品经营的女人的追求和送给别人的幸福。
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她们的行动会告诉你,静心读书是一种品质,慢享生活是一种状态。静心思考,优雅应对。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真正是娴静时若娇花照水,行动处是弱柳扶风,所以有从事艺术品的女人的地方,一定是风景这边独好!
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内心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让人留恋忘返,从而不断的积累着常人难以获得的高品质友情和人脉。于是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个优雅的女神,自如地出入高端的社交场合,纵横捭阖、功成名遂。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更是柔静细腻的女人,让一个懂得品味生活品味艺术的男人怀着一份倾心与向往。当然,也只有同样有品味的知性男人,才能读懂喜欢艺术品的女人的浪漫与诗情。
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她们懂得品味艺术,品味生活、懂得爱情的分寸,所以,赢得了优秀的男人的倾慕与珍惜。男人如哲学,女人如诗歌。爱需要彼此心灵温暖的给予,每天一点点思恋,每天一点点温暖。喜欢艺术品的女人,她们大多安静聪慧隐忍,生活哲学依然慢慢渗透进她们的心灵世界。
娶一个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家族传承以书香为脉,且爱且珍惜;做一个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女人,每一天都是入行的契机!画廊是女人最好的职业
两年前,钱晓征宣布要开始写作的时候,周围的朋友都有点不以为然。你说她是不是没事找事干——一个早早就用画廊奠定了江湖地位的女人,又经营管理着南京最大的民营出版发行集团——做什么事不好,却非要去干别人都已经干不下去了的辛苦活。可她还一头劲,甚至走火入魔。
当钱晓征最终将这两年的文字汇总成厚厚两大本《画廊与画家》的时候,大家才都恍然大悟。二十位南京画家,老中青三代,以访谈的方式,全方位地亮相,这在南京画坛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件事情,文化记者没做,美术评论家没做,而被钱晓征以画廊主人的身份完成了。
2012年6月10日,“《画廊与画家》新书发布暨可一画廊主题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新书是钱晓征立足十几年经营画廊的实践,从艺术市场看当代艺术家群体的特殊视角,推介江苏当代优秀画家及作品的一本艺术收藏指导性图书。画展则是一次由可一画廊和现代快报共同发起的展览,以民间画廊和媒体的视角观看江苏画坛,对江苏画家群体做一次集体呈现和市场推广。
经营画廊15年
收藏品增值10至20倍
钱晓征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可一书店&可一画廊的女主人。书店画廊在湖南路存在15年了,几乎成了南京的一块文化地标。
当时私人开画廊是非常时髦和前卫的,很快,可一画廊就云集了南京地面上的知名画家,画家们时常在那个小阁楼上办展览、开派对。“当大家晃着酒杯,在香烟缭绕下三三两两或站或坐,在暖暖的射灯下看画,评论,人头攒动时,女主人便会靓丽登场,带着热情迷人的微笑,身着绝不一般的衣装,长发大波浪,高跟儿鞋,耳环、戒指、项链,挂满了一身。”在江苏省美术馆馆长、书法家孙晓云的记忆里,“大额头”的钱晓征让人一见难忘。
画廊每月一次的画展总是圈内津津乐道的话题,占据着媒体的大幅版面。开业后的第一个画展就是“新文人画十家联展”,江苏当时最有实力的十位画家齐齐亮相。那个年代策展人的概念还没有流行,但可一画廊这方面的意识很超前,比如将胡宁娜的仕女画展主题定为“丽人行”;吴湘云画花鸟,画展主题就是“花花世界”,参展女嘉宾身着花色衣裙;喻慧画石头,她的展览名则为“石花烂漫”,每位来宾可在石头上作画互赠;还有主题为“白色诱惑”的装置艺术展,嘉宾们身着白衣,在光影下流动,观众本身就是展览中的元素……
那时候还没有沙龙的概念,所以,可一画廊的这些沙龙,在南京艺术界有很大的影响。陈丹青刚回国时,可一画廊承办过他的《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等新书发布和签售活动,也组织过几次读书沙龙式的活动,可以说可一画廊是最早推广陈丹青和为陈丹青提供表达平台的机构之一,这是可一画廊的机遇。陈丹青在可一画廊的每次读书沙龙,都会来很多大学生,他们跟陈丹青面对面交流探讨,直至深夜不肯散去。
在钱晓征看来,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优秀的画家成熟,可一画廊正好赶上收获期。从1998年开始,可一画廊先后举办了近百个画展,在艺术界产生很大影响。可一画廊的特点,就是以沙龙的形式做画展,这些展览既注重作品的学术含量,也注重展览形式本身的创意。自创办以来,相继推出常进、徐乐乐、徐累等近百位画家的个展。当年可一画廊关注的画家,现在大多数已成为艺术领域里的扛鼎人物。
同时,可一画廊一直寻找和发现有个性的艺术家。如在2000年初举办的“从零开始 新动力中国画画展”,聚集了江苏中国画领域的八位“70后”画家,十年后,当年参展的画家都已经成为当今画坛的实力派画家,张见、雷苗、崔进、高茜等,已经成为当今画坛的实力派画家。比如张见,早在2000年初可一画廊就收藏了他研究生毕业展览的大部分作品,现在他已成为70后中国画的代表人物。
“我以为对于画廊而言,那个时代很难再有了。”钱晓征说,可一画廊聚集着当时一批优秀的画家群体,他们不仅自己画得好,看画的眼光也很敏锐,他们帮助可一画廊发现好画家、好作品。他们有太多的想法、策划和创意,而可一画廊是最好的实施者,将画家们的想法一一实现。
可一画廊创办十五年了,当年的收藏现在都价值不菲。那些年,钱晓征收藏了大量的喻继高、常进、范扬、周京新、徐乐乐等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画家们创作旺盛时期的代表作,经济收益也相当可观,基本的涨幅都在10倍-20倍,有的更高。比如,一幅徐乐乐的4尺整张的工笔画,当年买进来只有2万多元,两年后北京一个拍卖公司来征集作品,以底价5万元上拍,他们拿了作品已经到了机场,钱晓征又打电话说不愿意卖了,让他们拿了回来。现在这幅画的价值应该在200万元以上。还有陈丹青的《朝圣》,当年的价格仅为40多万,现在少说也在千万元以上。
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推广人和画廊经营者,钱晓征的体会是,做画廊不要太勤快,要“懒”。“在做画廊之初,有一个故事给我印象深刻,并极大地影响了我经营画廊的策略。故事说,昔日,有一对兄弟同做画廊,俩人做生意的态度却很不同,老大是个闲散随性的人,对钓鱼的兴趣远胜于做生意,所以常常是将收来的东西往那儿一扔就再也不管了;老二则是个勤快的人,从不让任何一件藏品稍有闲置,收来之后就捣鼓着出手。若干年以后,勤快的老二所有资产和开始的时候相差无几,而闲散的老大却成了收藏家,随手拿出一幅画,都是价值不菲的珍品。这个故事你权且当作笑话来听,但道出了经营画廊的某些真谛。”钱晓征说。
从画廊老板到“记者”
为南京画家书写历史
跟十年前相比,钱晓征的画廊近年来做得十分散漫和不经心:画展基本不开,活动基本不做,书店也开得不咸不淡。她有她的考量,书店和画廊是一块自留地,昔日的风光已是过眼云烟,在没有找到新的理想的经营模式前,她宁愿选择暂时的不作为。
但她并非又是闲散的——钱晓征并不是能够真正闲下来的人。2009年,她开始在《文化产业》杂志开设画家访谈专栏。十几年经营画廊的实践,让她有条件拿起笔,为画家这个特殊的群体书写历史。她要采访的画家,都是老朋友,以前她是画廊的老板,现在换了身份,她是“记者”,这是一种很错位的感觉,钱晓征很喜欢,她揣了录音笔,带着采访提纲,认真严谨得俨然新闻系刚毕业的大学生。
当钱晓征最终将所有的访谈汇总成厚厚两大本《画廊与画家》的时候,大家才都恍然大悟。二十位南京画家,老中青三代,以访谈的方式,全方位地整整齐齐地亮相,这在南京画坛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件事情,文化记者没做,美术评论家没做,而被钱晓征以杂志出版人兼画廊主人的身份完成了。这是一件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事情。
意料之中是对钱晓征而言。经营画廊多年,南京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的画家都成了可一画廊的朋友或座上宾。将愉快的生意变成美好的交情,这对钱晓征并非难事;但仅仅满足于你来我往浮光掠影式的字画生意,这不是钱晓征的追求。她需要并且努力追求与艺术家们在更高层次的交流和与画家们更紧密的联结。
早在十几年前,可一画廊活动最频繁时期,钱晓征就曾办过一本叫《可一》的小册子,选登一些画家的文章和艺术类的随笔,不定期地出版了,放在书店和画廊里,供读者免费取阅。在那个时候,钱晓征就隐隐感觉到一种遗憾,南京的画家与作家相比,始终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虽然也有文字珠玑的画家如朱新建和徐累,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南京的画家需要一个平台和渠道来阐述自己,表达自己——而他们各自闷头作画,也许连这个需要也不一定能意识得到。主编杂志正好给钱晓征提供了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也让她重新找到一条由画廊通往画家的特殊通道。她放下出版人的身份,以一个访谈记者的视角深入到画家的画室。
意料之外是指对画家们而言——多年的朋友,突然变成采访者和提问者,自然有一种陌生的兴奋感。翻阅《画廊与画家》时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几乎每一位画家,面对钱晓征的采访,都处于一种掏心掏肺和毫无保留的状态,似乎生怕辜负了她的盛情和美意——“啊,你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于是话匣子打开,从童年和家世说起,再谈及艺术启蒙的漫长,求学的艰难,画风的摸索,以及随之而来的失败,成功,成名和顿悟,洋洋洒洒,生动详实,那种挡不住的谈兴,就像一个孤独已久的人,突然遇到了知音,他缴械投降,不打自招。
“可一画廊创办十五年,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展览+收藏;第二阶段是出版+收藏;第三阶段是为画家群体立传,整体推广。展览+收藏,前面都介绍过了。第二阶段的出版+收藏,这一阶段,主要是沉下心来做
出版,并潜心研究艺术市场,研究我所面对的画家群体。第三阶段是为画家立传,我用两年时间对江苏二十位画家做了访谈,写出近40万字的《画廊与画家》,作为画廊经营者,我有自己特殊的视角,这个视角,就是画廊的视角。”钱晓征说,可一画廊下一个目标是,有整体策划、有规范推广、有资本运作,将江苏最优秀的画家们,推向全国。
要做生意,要挣钱
那是画廊之外的事
这本书取名为《画家与画廊》。画廊是以女儿毛可一的名字来命名的,以表达珍爱之情。所以,十五年来,钱晓征一直把可一画廊当作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意。当然,要做生意,要挣钱,那是画廊之外的事。
钱晓征讲述了这样一件趣事。几年前,一个南师大艺术系的研究生带着画家范扬的亲笔来找钱晓征。范扬是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还在南师大带研究生,对学生后辈提携很多。展开看,一张四尺长卷,内容是:“可一画廊晓征女士尊前足下:前次在我家,我介绍王志同学,今杨俭持条来见,杨俭乃我应届研究生,画挺不错,温润脱俗,可以造就,望晓征兄提携之。余不赘述,范扬拜上 12月3日”。整张书信写得错落潇洒,是范扬书法中的显性情之作。
杨俭说明来意:快毕业了需要钱,看钱晓征能不能帮忙卖画。但这是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情,一个新人想在短期内卖画,画廊是无能为力的。钱晓征没有直接回答,就换了个话题看看其他事情能否帮上忙。她说自己跟南京的拍卖公司很熟悉,如果想去工作可以帮忙引荐,并建议可以先在可一画廊做个毕业展览,听听南京艺术圈的评价,杨俭笑笑没有接话。一个小时后,他起身告辞并带走了那封信。
几天后,一个朋友打电话给她,说在一个藏家那里看见一封范扬写给钱晓征的信,绝对真迹。这位藏家奇怪:钱晓征有范扬一百多张画,却把写给她的信卖了,不解。听朋友这么说,钱晓征顿时大悟:原来,杨俭同学拿走那封信是去卖了!心里很是感慨。
钱晓征即刻嘱托朋友以高价购回信,又给杨俭打电话,让他马上把信送还,她想看他怎么解释这件事。半小时后,杨俭来了,手里拿着信。展开一看,居然就是上次的那封信。
这下轮到钱晓征尴尬了。听到钱晓征怀疑他卖了老师的信,杨俭说自己绝不会卖老师的信,虽然他很缺钱。这让钱晓征内疚不已。
第二天,钱晓征从朋友处拿到了范扬写给自己的另一封信。这封信是一年前写的。内容是:“晓征女士见字如晤,某某毕业论文拟以新文人画为题,现某生持条前来拜见,以期得到指点指正。余不赘述,此颂近祺。范扬拜上 四月五日”。也是一幅好字。
钱晓征想起来,是有一个女同学为毕业论文找过她,但是,她没有给钱晓征看范扬的信。当然,钱晓征依旧热情接待了她,也给她提供了新文人画有关的资料。
“范扬老师桃李满天下,看来,我要做好充分准备,继续收藏,也可能是收购范扬老师写给我的信。当然,这是我的荣幸。”钱晓征笑说。
商人、母亲、“生活家”
一个女人三台戏
有句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话得倒过来:一个女人,三台戏,在钱晓征这里用一下。
二十八岁那年,抛弃大学老师的身份下海,掘得第一桶金后,钱晓征和丈夫又创办了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现在,可一集团已经是国内民营出版业界的佼佼者。
这些年身为企业管理者,钱晓征把自己当做一个班主任甚至当做一个母亲,这个感觉让她喜欢工作。钱晓征的QQ里有一百多位公司员工,在QQ上他们可以随时跟她交流,可以谈工作也可以谈生活谈心情。一天,一个员工在QQ上说她要结婚了,她问:我可不可以从公司的宿舍出嫁?钱晓征回:当然可以,那里本来就是你的家。她再问:那你能做我们的证婚人么?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小丫头给她一个拥抱。一个常年外派的业务员在QQ上说完工作,突然蹦出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亲爱的钱总啊。钱晓征愣了楞,问:干嘛?他回:不干嘛,就是脱口而出。某天下午,一个连锁店经理拖着行李箱走进钱晓征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个馒头,风尘仆仆的,他在钱晓征办公桌前坐下,笑眯眯慢悠悠地啃着馒头,知道他性子慢,钱晓征就跟他说:先去宿舍休息吧,再去看看其他同事。他笑眯眯的没有走的意思,馒头啃完了,他不紧不慢站起来自言自语地说:“看见钱总,就觉得心里踏实了。”看他憨憨的笑眯眯的样子,钱晓征感觉着自己就是家长。
对于钱晓征来说,事业与家庭是她的支撑,少了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快乐。她会随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孩子,陪孩子到电视台录节目,陪孩子出去玩,陪孩子弹钢琴画画。在女儿小学六年期间,她为女儿整理出版了两本作品集,二十几万字,四百多幅图画作品,是女儿的成果,更凝聚了一个母亲日积月累的用心和付出。
“我认为画廊是女人最好的职业,优雅精致,修身怡情。我有其他企业,但是,我愿意传给女儿的只有书店和画廊,所以,我让女儿选择学习绘画。我喜欢画家这个职业,画家是很纯粹很快乐的群体,我喜欢也欣赏他们的生存状态,作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另一方面,可一画廊收藏了大量的艺术品,如果女儿不懂艺术,就不会珍惜我做了一辈子的事情。她要学会把这些画收藏好、保管好,并流传下去。”钱晓征说。
形容钱晓征是件难事。姑且拿朋友给她的称号来说吧,不正经的时候,朋友们爱叫她“扎麻花辫的村长”——她在仙林的家就像村委会的会堂和食堂,笑谈有鸿儒,举箸亦白丁;特别不正经的时候,他们则戏称她为“地母”——她随时都会挽上袖子,包好头巾,率领家人进入花园劳作一番,种玫瑰栽茶花,培土除草,挥汗如雨时,整个一个热气腾腾的农妇。还有一些别的词语可以描绘她,比如养生的女巫,比如钟爱霓裳的妖精——当人们拿一个具有神秘性而又捉摸不定的女性不知如何是好时,常常会以各种神巫级别的称号相赠。
加缪说,人最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钱晓征不仅活得最好,还活得最多。
画廊与画家
钱晓征的性格中,有惊人的热情和执著,同时有着惊人的冷静和镇定,别看她小小的“弱女子”身躯,却拥有巨大的能量和耐力。我一直认为相对于女性,自己大抵是属于认真、坚强这一类型的,但是面对晓征,却有相形见绌、自愧不如的感觉。
——孙晓云 书法家
接受可一画廊钱晓征女士采访亦如聊天,轻松愉悦;观其文章亦如传记般自然天成,于平实中见华彩是也。
——高云 画家
致钱晓征:当玫瑰/是玫瑰的园丁/一朵玫瑰/就是无数的玫瑰/你盛开/世人阅读
——吴湘云 画家
可一画廊是艺术家优雅的情人。
——姚媛 画家
钱晓征尊重画家的独创性,也尊重市场规律,这是她的成功之道。同样,钱晓征与许多画家都是朋友,但是,人脉和友情不影响她的判断,她对画家的品质心里有谱,对作品的优劣握有自己的尺度,既不迷失于市场诱惑,又不忽视市场需求。
——李小山 艺术批评家
钱晓征写画家,最大的特点是不隔,她了解这个行业的细枝末节,知晓盛名之后的所有酸甜苦辣,她用白描手法,不动声色、朴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画家们在这个时代的状态,以致于每篇访谈最后都变成了量身订制的画家小传。
——作家雷淑容
只就行文看,整部书篇篇文字中显然都带上了晓征个人创作的用心。没有多年的历练和执笔时的全神倾注,这些文字做不到如此专业。
——南大中文系教授、文学批评家吴俊
行走南京,阅读这一方文化胜景,《画廊与画家》可以是一部深度指南了。
——书评人王晓映
□现代快报记者 陈曦
站名题字:魏宇平,男,1917年生于贵州印江县,2010年3月3日逝世于重庆,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诗词学会会长。
第五篇: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书,给我们智慧,让我们聪明;是书,让我们懂得道理,教我们做人。路边的小花有了雨水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有了书的熏陶,我们才能无所不晓。只有与书做伴,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满情趣。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明辨是非,行为举止文明得体。世界着名文学家高尔基就曾借着月光读书,在楼顶读书,在老板的皮鞭下读书。对读书的痴迷,终于把他造就为世界文学巨匠。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沟通交流的良师益友,是智慧源泉的常青之水,是点燃知识火把的那盒火柴,是走出困惑的那盏明灯。可见: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读书本身是一种习惯;读书过程中,要爱护书籍,不能在书籍上乱写乱画。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好朋友。鲁迅先生爱惜书,他手脏时从不翻书,书也放得整整齐齐。
也请同学们都要做到喜欢读书、爱护书籍,保护好班级内、学校走廊里那些书籍,不要伤害书籍,因为“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