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持艺术白岩松
简介白岩松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979年就读于海拉尔第二中学;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9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1993年初(3月份)经崔永元推荐 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后正式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 人至今。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
1997年开始,白岩松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还多次担任神舟飞船发射报道的主持人。他还参与策划并主持《焦点访谈》《中国之路》等节目。由于他亲自参与策划并负责大多数节目及撰稿,他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1968年8月20日,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从小,白岩松就迷上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天空,总是那样幽蓝,就像一面由许多蓝宝石镶嵌成的湖,美得让人神往;草地上的白云,远看像银色的蒲公英,近看又像一只只顽皮的小白猫;家门前的两株苍松,似乎想要攀上天空,拜访那面嵌满宝石的湖。
2003年新闻频道创建,他开始主持《中国周刊》(后更名为《新闻周刊》)。2007年白岩松主持了《焦点访谈》连载节目“岩松看香港”,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2008年白岩松和敬一丹主持了《感动中国2008》。2009年白岩松参与主持转播国庆60周年庆典。2009年华语主持群星会获年度终身成就奖。
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引出自己的希望与思索。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岩松的优势,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白岩松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表面上,他的语言更华丽,更有诗情画意,但藏在一副眼镜后的小而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思想更深邃,更沉稳。2000年,他在悉尼奥运会的直播,他的即兴直播,甚至丝毫不逊于体育频道主持人。朴实无华、一身正气,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这就是白岩松。
白岩松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名人,他敢于说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深受观众的喜爱。每十年出一本书,在白岩松过去的二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里他已经出了两本书。无论是《痛并快乐着》还是《幸福了吗》都让我们看到了白岩松对生命的思考,看到了他人生中的经历,给予我们启迪。
第二篇:白岩松的主持技巧
浅析白岩松的提问技巧——
以《新闻周刊》为例
白岩松的提问技巧
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主持经验的主持人,白岩松一直是教科书级的主持人,他的风格一直很有特点。
善用反问、设问,修辞技巧丰富
在语言的设置上,常常使用反问、设问的修辞,善于利用被采访者的话语进行反问。我们看白岩松的节目,经常会听到他这样说:“难道这样就可以把„„当做„„?我想这并不能„„,我们的老百姓需要的是„„”,这样的语言习惯也成为了白岩松的个人标签,反问设问的设置,容易把观众带入到节目当做,随着主持人一起思考,一起去评价,同时也是对问题的强调,让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011年7月针对高铁事故播出的《新闻周刊》里,白岩松有如下点评: 怎么说呢?今天我们都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铁路7月23号的事故段落,可以说今天恢复了通车。但是恢复的仅仅是通车,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接连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铁路事故,让我们对铁路的信心和信任恢复起来那可就大大需要时间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昨天(7月24日)晚上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帮他统计了一下,他向所有的记者和在场的人员提出这种反问,你们相信吗?一共提出了不少于三次。他的回答是我相信。是,我相信他必须得说“我相信”。但是你要问我呢?我的答案是,一个多月之前我愿意相信,但是现在我不敢信,不能信,我就简单地信了,对铁路纠错也不一定很好,要想真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他善于利用别人和被访问者的发言说话进行发问,并且沿着这一思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发问。从他们自己的话语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除了需要留心他人的言行外,还需要把这些言行进行分析综合,找出有用的材料,围绕这一中心进行有计划的访问,让被访问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自己已设好的问题中。
含蓄发问,绵里藏针,直击要害
白岩松也有很亲和的一面,或者说他一直保持一种自信的微笑,这样的微笑也是他主持样态一个外在表现。新闻节目有时会让人觉得无聊、刻薄、呆板,很多观众往往会才看一会就换台。可是白岩松会让自己的微笑结合话语,对一些事件进行嘲讽,这种方式不是直接的责问,却依旧让人思考。
比如在2009年6月13日《新闻周刊》---”沦陷的高考”这期节目中,我们可以看见,白岩松并没有如我们猜测的,可能会非常的激愤,新闻记者报道了很多关于高考的新闻,有交通疏导,孩子吃到家长下跪,走后门等等,当时地方台有一个主持人做了一期高考天问的节目,在网上广为流传,慷慨激昂,让许多网友跟着一起咒骂制度、体制、官员。后来白岩松在央视新闻里评论高考时,轻描淡写,却更加让人信服,他认为高考在现阶段依旧是最为公平的制度,他让很多孩子有了改变自己的机会,尤其是在人口13亿的中国;同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事件是冰冷的,报道却可以是温暖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搭建一个让所有机会更加公平的平台,的确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不要让孩子背负太多。
他善于运用比喻暗示想要问的内容,这样即可以避免直接问对方一些对方认为很直接的话更加的亲切,深动,也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两人达成共识,在外界看来,好像与采访所需材料并无多大关系。然而,恰恰在这时能够获得被采访者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纯粹个人的观点看法,而且这些看法也是最大限度的真实。
视角独特,思辨色彩强烈
我们来看看2006年9月23日播出的《新闻周刊》中的一段评论: 在本周SKⅡ化妆品是一个热点,先是有不合格成分被查出,最后演变为SKⅡ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直至将来一切符合规定。按理说这一切进行的很正常,处理和出台政策很迅速,其中有一个细节有点耐人寻味,在SKⅡ被查出有违禁成分之后,几位曾经为SKⅡ做过形象代言的女明星们纷纷跳到前台,宣布将继续使用SKⅡ。这样的举动很像是拿了人家钱财要替人消灾。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反正因SKⅡ形象代言挣了广告费,这次人家出事了我一定得仗义呀。但是如果仅仅是个人行为,你用砒霜做化妆品都没人管,但是SKⅡ已经被证明有问题,这几位明星仍然是挺身而出,就不再是个人行为了,而是对公众的误导。这样的举动是否违反公德之心?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2006关于SKⅡ的确有太多的评论,按照常理主持人会在节目中对这一事件本身做一些相关评论,白岩松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SKⅡ的质量问题上,而是从明星形象代言的角度出发,引出个人行为与公众行为这两个关注点让人思索。白岩松语言视角的独特还不只这些,在引出节目内容上,他的语言设计的也是丝丝入扣,入手处新颖别致。比如,2012年9月1日播出的《新闻周刊》的开场白和他的评论:
提到奥林匹克,大家会想到竞争激烈的奥运会。不过,今天我们要关注另一个奥林匹克,它不是体育比赛,但同样、甚至更加竞争激烈。它的全名叫“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这边伦敦残奥会开幕,但在北京,奥数却似乎要闭幕了。本周,北京教委叫停所有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而且从即日到10月31日,全市所有涉及奥数的培训也先暂停。政令一出,即被称为“史上最严厉驱逐奥数培训措施”。奥数可能真被停了,但小升初时,学生家长还会拼什么呢?奥数走了,问题就真能解决了吗?《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停了奥数,然后呢”? 奥数是一个“进口”的产品。1956年由大数学家华罗庚从前苏联带回中国,目的很单纯,普及数学科学。但是几经波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奥数突然变了味,一方面变成商机,另一方面也非常关键,那就是成为各种升学的“敲门砖”。这样一来,原本单纯的奥数复杂化了,中间也屡屡经历被叫停或责难的境地,但总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直至近来彻底被当成小升初入学时作恶的元凶,终于到本周遭受严刑。但是,奥数委屈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叫停奥数背后的理由应当充分,为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减负,营造更公平的小升初环境。但是,真的叫停了,最担忧的竟不是以此为商机的培训机构,而是那些面临小升初的家长们。他们会疑惑地询问,以前吧,有个奥数还知道自己该干嘛,现在叫停了,让孩子学什么?去拼什么?拼爹?还是拼艺术,拼外语,或拼其它什么培训?因为名校就这么几所,总得有个敲门砖或卡尺吧?这一次叫停奥数后会带来什么? 有人说得好,奥数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万恶的。奥数在某个特别阶段,扮演了升学敲门砖的角色,也是一种让奥数无可奈何的尴尬。之后,奥数能回到单纯的与数学有关的快乐中去吗?但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本次叫停与升学有关的奥数培训,同时还宣布,市教委将重点推进小升初入学办法改革,目前已开始着手研究更为完善的入学政策。好,今年已马上开学,明年的小升初可以因此更公平吗?可以把相关改革更早出台,让公众议论、考量一番吗? 白岩松在节目中的开场白往往出人意料,因为他最初说的和节目的重点往往不是一回事,但却丝毫没有赘余之感。就像这期节目,这些都是要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一条一条理清楚了,白岩松就能够用这样一条线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白岩松曾说:“采访或是访谈中,我们的提问你无法删掉。”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要能做到“我的提问,你无法删掉。”确实是一件不易之事。这也足见提问技巧的重要。本文以《新闻周刊》为例,总结出白岩松提问技巧主要有以下特点:善用反问、设问,修辞技巧丰富;含蓄发问,绵里藏针,直击要害;视角独特,思辨色彩强烈。提问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着访谈的效果。
第三篇:白岩松的演讲艺术
白岩松的演讲艺术
班级:13东策划
姓名:吴雯莘
学号:2013801107
联系方式:***
“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引出自己的希望与思索。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他睿智又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表面上,他的语言更华丽,更有诗情画意,但藏在一副眼镜后的小而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思想更深邃,更沉稳。”这,就是白岩松。
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蒙古族,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主持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白岩松在演讲中对整个演讲的把握,对场面的驾驭,他在细节上表现出来的机智、敏捷、幽默、睿智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他的名人效应、他的感召力是如此强烈,让人们感到非常激动,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他的演讲、他的回答,总能触动人心底最敏感的那根弦;他的自信总能给人以力量、安慰;他总能讲出大家的心声,带给人希望。
一、青春万岁,关爱青年
白岩松作为一名著名主持人,同时也是非常成功的演讲者。不管是做新闻播报还是做校园励志演讲,不同的内容,一样的精彩。
就白岩松在重庆大学的演讲《青春、信仰与幸福》而言,白岩松从大学校园的焦虑,现实的挑战和内心该如何去面对讲到幸福。他以中国的现实来举例,包括现今的80、90后构成的社会的打工结构,拆迁问题等等。他强调“没有一个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他说:
“第一句话,全社会一定要关爱年轻人,但不是用溺爱的方式。第二句话,没有一代青春是容易的,你们的痛苦在我看来是带着羡慕的同情,因为没有一代青春系容易的,相比之下,你们青春的不容易,其实已经是进步中的不容易。第三句话,如果青春那么顺当,没有任何的奋斗和挣扎,没有那么多的痛苦、眼泪以及理想甚至破灭,青春还能叫青春吗?如果青春不是为了让将来回忆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跌宕起伏的色彩的话,回忆有什么意义?如果青春没有经历过绝望和希望的交织的话,青春在人生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话适用于我们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思考,我们的青春该如何安放?没有跌宕的青春有什么意义吗?没有一个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青春理想奋斗,为自己的奋斗买单。
二、语言风趣,观点新颖
白岩松在重庆大学的演讲可谓是字字珠玑,同时又是精彩万分。他说:“我曾经拥有了一次成为富二代的机会,但是我爸爸没有珍惜。”这句话一出,逗乐了在场的七八百位学生。白岩松说:“有人说我夫人怎么怎么样,我说那是,人家买的原始股,认识我的时候,是我最悲惨的时候。”在劝诫同学们多珍惜集体生活时,他针对享受二人世界的同学说:“哥们,一辈子,你会不烦吗?”与同学们拉近距离,用简单的亲切的称谓,自称“白大哥”,称同学们是“哥们”,这样的对话,充满了幽默与亲近之态。
白岩松在幽默风趣之外,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他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一个严肃的话题,这样能够更好的启发人。
他讲道:“每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现在堵住80后、90后年轻人通往‘幸福之路’的主要有‘三座大山’,这个说法是我‘发明’的,我称之为当代青春的‘新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是以‘蜗居’为标志的住房和物质压力。现在的社会把年轻人的成功直接跟物质的成功画上了等号,房子,车子,折子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第二座大山是以‘蚁族’为代表的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还要不要有理想,还要不要去浪漫,还要不要趁着年轻时流浪一下,为自己的目标去奔波和闯荡。‘蚁族’像是一个无形的绳索,套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第三座大山就是以‘暗算’为标志的人际关系,职场争斗,让现在的年轻人压力更大。‘新三座大山’的压力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现实和功利,不那么理想了,不那么青春浪漫了。”
白岩松“新三座大山”的说法,新颖独到,又精准的概括了阻碍学生们幸福的现实原因,为学子们指明道路。更为难得的是,白岩松运用了“蜗居”“蚁族”“暗算”等网络红词,不仅为大学生们理解熟悉,同时也更真实确切的反映了社会现实。
三、表情平静语速平缓
白岩松始终以一种淡定的姿态,平静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演讲。他的语速保持平缓,但不是说他没有演讲的激情。他的热情是透过他的幽默风趣表现的。而与其他名人的演讲时的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表情有显著不同的,是白岩松时常以严肃的表情,淡淡的语调讲述着一场又一场关于青春,关于理想,关于梦想的演讲,偶尔的微笑是他细小的情绪体现。然而他的严肃,他的轻锁眉头并不妨碍他演讲的精彩,反而使他成为了独特的风景。
白岩松的演讲具有强烈的感召力,熟练运用修辞手法。一句简单的“幸福了吗?”,问出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白岩松在清华大学为学子们作题为“幸福”的主题演讲时,一开场就紧扣演讲主题。“你们这代人幸福吗?”这种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白岩松善于举例来丰富自己的演讲内容,“我问他,你大几呢来实习?他说我大一。我说你大一就实习了?他说我觉得早实习,可以早了解这个工作。我说不管你找了多大的官,从明天开始,我这个栏目不接受你,请你回学校做一个大一的学生。不上课,去实习了,而且有很多事情我只有建议权,做好你大一大二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大一的时候,结交更多的朋友,舒缓高考带来的压力。”
白岩松是睿智的,他看待青春是理智的,看待理想是清醒的,看待家国大事更是明智的。从白岩松的演讲中,我们可以收获的是对待生活,对待青春的态度。白岩松用朴实又精辟的语言表述了自己的看法,不讲空洞的大道理,从实际,从例证出发,劝诫青年学生为理想梦想合理地奋斗,同时又不能虚度青春。白岩松的成功,也可从他演讲的淡然之态,熟练的演讲技巧以及他的经历中可见一斑。
第四篇:白岩松为什么不主持阅兵
白岩松为什么不主持阅兵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白岩松为什么不主持阅兵》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国庆 60 周年阅兵庆典临近,庆典主持人的人选已经出炉。今年直播现场解说的主持人是《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和康辉,为什么主持的不是白岩松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白岩松不主持阅兵的原因,...随着国庆 60 周年阅兵庆典临近,庆典主持人的人选已经出炉。今年直播现场解说的主持人是《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和康辉,为什么主持的不是白岩松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白岩松不主持阅兵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白岩松不主持阅兵的原因
不会不主持的,只是个人观点与国家整体思路有不同见解而已。他只是个工人,学者,评论家,可惜不是谋略家,政治家。
白岩松不主持阅兵的经过
随着国庆 60 周年阅兵庆典临近,庆典主持人的人选已经出炉。昨天,央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人士透露,今年直播现场解说的主持人是《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和康辉,他们将用念旁白的方式帮助观众看懂画面。央视国庆阅兵直播间总主持人是白岩松和欧阳夏丹。此外,贺红梅、王士林被暂定为城楼上的领导进行解说。
央视主持元老赵忠祥曾经 6 次担任国庆阅兵庆典的主持人。他透露,从1960 年第一次直播国庆阅兵庆典以来,历次国庆阅兵庆典主持人都出自央
视《新闻联播》主播队伍。沈力、赵忠祥、邢质斌、罗京和即将登上主持席的李瑞英、康辉,都是《新闻联播》的主播。
“《新闻联播》的主播一向被称为国脸、国嘴,而国庆阅兵庆典直播的播出风格和《新闻联播》有相似之处,因此《新闻联播》的主播会很合适。”赵忠祥说。
据了解,庆典当天,中央电视台将在现场分机位拍摄,然后将内容通过大屏幕进行播放。首都国庆 60 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艺术总监、导演组负责人陈蔚称,现场主持暂定由央视的贺红梅、王士林担任,他们将为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进行解说。据悉,目前解说词已由游行指挥部拟好,交由主持人练习。
两个月前熟悉解说词镜头经过严密编程
有多年阅兵解说经验的赵忠祥说,这些主持人准确地说应该是播音员,现场直播期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主持人就是说解说词,用念旁白的方式让观众看明白庆典的全过程。”
赵忠祥说,在那个紧张的环境中,即使是事先演练了很多遍,亲临现场的时候还是会心虚、紧张。为了保证直播毫无差错地进行,主持人会在每次演练时到场,仔细观看阅兵庆典的每个环节,做到对每个步骤都心中有数。“主持人都会设定自己的暗语,记录在解说词上,这样画面切换的时候,该谁解说,解说什么都能跟上。”赵忠祥在解说期间,曾经根据方阵的不同类别注释了一些符号,如镰刀、麦穗,当镜头切换到工人方阵时,他立刻找到画着镰刀的解说词。
两个月前熟悉解说词
阅兵庆典上的镜头切换到某个特定人物身上时,主持人该说什么解说词都是事先设置好的,每个字也是事先预置好的,主持人不能临时发挥,赵忠祥说,“国庆庆典对于主持人来说就是个政治使命,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解说词在直播前两个多月发给主持人,每个词都是经过层层审查和推敲,但是这些解说词还可能根据阅兵庆典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直到国庆直播当天,解说词才会完全确定。”
镜头经过严密编程
除了解说词被事先设置外,连直播镜头也都进行了严密的编程。据悉,央视为历次直播国庆阅兵庆典和焰火晚会都制定了详细的直播应急方案。
“大场面的流程自然不用说,什么时间播什么都是事先完全按秒来排好的。”赵忠祥解释道,“包括群众的特写都是设定好的。每个机位每个时段对准的是什么场景,在事先都做了详细的部署。”赵忠祥表示,虽然直播过程非常紧张,但很有序,即使遇到突发情况,也有着完善的应急预案,比如会立即启用备用画面。
第五篇:浅谈白岩松新闻主持语言修辞策略
浅谈白岩松新闻主持语言修辞策略
摘要:修辞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并将其适度融入到语言表达中,解决“我将怎样说”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白岩松富有逻辑性和言近旨远性的新闻评论语言的研究,突出了白岩松新闻主持语言的严谨性与生活化特性,其次探究白岩松灵活地运用“活化”以及各种修辞格,使观众知晓其意并理解新闻的深度。
关键词:白岩松 新闻主持语言 修辞策略
新闻评论是一类较严肃,庄重不容出错的栏目类型。它对主持人的文化修养、反应能力、知识面以及对天下事的关注度等方面要求是极高的,这就使得主持人必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白岩松作为中国主持人界的标志性人物,被称为媒体的良心;他凝重而坚毅的神态,堪称电视屏幕上的中国表情。独具匠心的修辞,一针见血的评论,深刻而不呆板的主持,富有逻辑性和言近旨远性的语言表达,都是白岩松的标签。
一、白岩松新闻主持语言的修辞特色
(一)表达富有逻辑性且敏锐精辟
1.选词犀利精辟,语言表达严谨
白岩松作为新闻门类的主持人,选词基调一贯是磅礴大气,说理清晰,这样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透彻,表达出富有逻辑性的话语,显示出新闻的深度,带来语言审美的愉悦,这一特色在白岩松新闻主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008年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参加火炬珠峰传递登顶活动后,从拉萨返回途经成都,她主动请缨参加抗震的报道。白岩松在与她的连线报道中由衷赞叹道:“谢谢泉灵,刚刚完成火炬接力,又进入生命的接力!”“生命”、“接力”,言外之意,即不是一个人在接力,而是亿万人;不仅是火炬的接力,也是生命的接力。白岩松的这句话充分显示了他语言犀利的特色,同时又不失严谨深邃,使观众感受到他的责任心以及人文关怀,为灾区同胞带去最深的祝福。
2.语言敏锐深刻,表达情理相融
白岩松在选词方面不仅讲究词语的大气与犀利,同时注意语言表达时的情理相融,他的语言剖析到位,深刻入骨,使得他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时,能准确抓住核心。
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当被寄予厚望的射击运动员赵颖慧冲金未果时,白岩松这样说:“人们记住失利的赵颖慧似乎比记住得铜牌的高静更容易,但这并不公平„„她(赵颖慧)输了,但也有权利得到安慰。”白岩松敏锐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他对失利者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普通观众为她感到惋惜,“她输了但也有权利得到安慰”这句话,不仅安慰和鼓励运动员本人,也抚慰了观众失落的心。
(二)表达言近旨远且富有生活气息
1.选词言近旨远,表达生动流畅
在选词方面白岩松能够很好地做到随机应变,当遇到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时,他往往选择看似平淡无奇的词,表达时也无过多修饰,却能“一鸣惊人”。
在一次《东方时空·面对面》节目谈论有关幸福的话题时,他不假思索地道出自己的理解:“幸福其实就是像水一样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幸福就像冬天里温馨的阳光,就像一杯好茶,亲人的笑脸,夜半时分下班回家,万家灯火中那盏为你点亮的灯。”白岩松的这段话,将幸福寄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事物:水、阳光、奶茶、笑脸、为你点亮的灯,就在这些平凡而不平淡的事物中悟出幸福的真谛。白岩松的这段描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观众更懂得幸福的定义,深化了观众的理解。
2.语言通俗易懂,表述贴近生活
白岩松的语言往往选取通俗易懂的词,从身边事谈起,使得表达亲切自然,简洁生动。不管是关于国家政治性话题,还是关系百姓生活的细节,白岩松总能找到一个与百姓相结合或是百姓熟悉的评论视角,表述得贴近生活。
对百姓关心的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白岩松说:“讨论房价过高的问题,不是做论文,归根到底是让百姓有房子住,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者有房子住。我特别希望市政府集体采购经济适用房,然后以廉租房的形式返还给普通百姓,这样就不会有很多开着宝马的人去排经济适用房的号。第二,赶紧给大量中国的民间资本寻找投资方向,让投资在中国越来越健全。”白岩松的这些话都是百姓的心声,通过节目说出来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表达得生动且贴近百姓生活。
二、白岩松新闻主持语言的修辞策略
(一)口头表达的“活化”修辞
通过对白岩松大量新闻主持和评论资料的分析,在他的口头表达中,语音的“活化”修辞占了重要地位,较多体现在语调、节奏和停顿的“活化”,以此传达丰富的信息。
《焦点访谈》曾播出了14集理论专题片《中国之路》,主持人白岩松在第四期《海纳百川》的结束语中,满怀激情地说:海风吹来,龙的传人当然不会弱不禁风。中国引进资金,也在引进竞争;引进朋友,也在引进对手。当古老的大门终于对外开启的时候,它的含义,绝不仅仅是对门外的人说了一声:“欢迎你”;更重要的是要对门外的世界说一声:“我来了”。
如此激昂,令人振奋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展现了白岩松的激情,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语调中带有白岩松的情意,同时这种情意也深深地感染了观众,使节目所要表达的信息与观众的心意融会起来,那就是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白岩松从容不迫地对语意进行层层推进,留给听众理解品味的余地,观众对他的主持语言特色有了更深认识。
(二)修辞手段的多元性
新闻评论是一个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电视节目,需要在节目中借助不同的修辞方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修辞是语言中深层次的东西,能否灵活运用,运用地好坏直接反映一个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和文化修养。
在对亚运会的解说中他说:这个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是由一滴水引发的。他将“水”借代为开幕式的源头,正是因为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只有水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追求体育之美,预示着这不仅是一场运动会,同时也是一场展现自我生命活力的舞台。这看似没有联系却如此恰到好处的修辞,实则体现了运动的真谛:生命在于运动。在这里他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不仅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增强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使语言富有变化又不失幽默感。
白岩松对于修辞的运用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还经常运用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更为其主持的节目涂上了一抹鲜明的个性色彩。经过他修辞处理过的语言传达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带有美感和诗意的美好期望。
新闻主持语言不仅要求“说得对”,还讲究通过修辞的方式“说得好”。作为中国主持界的一面旗帜,白岩松的新闻主持语言,浸润和包含着多种修辞手法,其修辞手法丰富多样,且注意说话时的语调和节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言修辞特色。白岩松新闻主持语言表达讲究修辞,既符合节目需要,有很强的传播力,又符合新时代主持语言的要求,具有积极的引导力。白岩松在其节目中修辞的准确运用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如何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更是任重而道远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应天常:《节目主持人语用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3]吴志文,陈嘉琪:《“白岩松风格”透视》,2010年第7期。
[4]邹煜,马力,夏中南主编:《追寻新闻的深度白岩松与<新闻周刊>》,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