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

时间:2019-05-12 03:4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

第一篇: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

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助人为乐

六(12)班

【背景】

作家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而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却忽略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爱心缺乏现象在我国儿童中相当普遍,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多么的不和谐。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应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孩子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孩子“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所以,今天,通气湾小学围绕“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的教育主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邹越教授的演讲录像《让生命充满爱》来培养学生的爱心。

【案例】

2010年9月28日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我校组织学生在卫星接收室观看邹越教授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教育片。学校师生一共130余人一起观看,场面十分壮大,孩子们也十分期待。进入接收室的时候老师给学生每人一张观后有感卡,布置任务,看完之后将你的感受写下来。想到什么写什么,让学生带着任务认真观看。邹教授从“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四个角度,将“爱”字诠释得淋漓尽致。邹越教授提出怎样用“心”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怎样付诸行动,才能做到真正地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感受父母、老师的辛苦,学会感恩。

奥林匹克赛场上的小黑人,拖着伤腿挣扎到了终点;繁华城市的年轻老师放弃自己优越的条件,扎根在平穷山区的小学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靠捡破烂供养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

面对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师生都止不住泪流满面;面对每一句肺腑的话语,师生震撼不已。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聆听,又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好好学习,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为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观看完教育片,同学们纷纷写出了观后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自己要爱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感恩自己的老师,表示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回去之后要对父母和老师说:“你们辛苦了,我爱你”。还有的同学说:“今天回去一定要亲自给父母洗一次手,洗一次脚”。还有的同学说:“自己是中国人,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都会肃立”。在观后感中同学们写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是多么幸运啊,被爱包围着,我要好好珍惜这份爱,决不辜负这些爱,今后一定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好好学习,做好我自己能做的事,认真对待每一天!”“通过观看“让世界充满爱”,知道了什么是爱,知道了怎样表达爱,更加能理解老师和父母的关爱,要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抚育了我们;要感谢老师,是他们为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心血。”“身为华厦的炎黄子孙,我更应该学会爱、懂得爱、体会爱,让整个世界都能充满爱。”“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老师及身边的朋友,我们还要有一颗热心肠,热于助人为乐,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爱永恒的传递下去。”

观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决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立志将感动化作为行动,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用充满感激的心,去热爱我们的学校、尊敬我们的老师,孝敬我们的父母,回报我们的社会。

【反思】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让学生心底流淌出感恩的情感——感谢祖国、感谢老师、感谢父母;爱他人、爱自己,把爱贯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贯穿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的教育工作也才是成功的。要知道“爱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源泉”。

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助人为乐

三(9)班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课余聘请老红军和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创业的艰辛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崇敬英雄,自觉地向英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从小培养爱的情感,可使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充满爱的氛围,增强亲情、友情,增强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平时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让学生做件让父母高兴的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帮助差生补课、让学生亲手为老师端上一杯热茶。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诚,而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

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及时开展例如上述。“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中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从小胸怀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时让学生阅读张衡、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书籍画册,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感受心灵、时刻对比,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勉励和启示,平时要教育学生特别注意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让学生在逐步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大目标中不断设立相应的阶段性小目标,让他们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不断克服许多外在困难,不断战胜自私、骄傲、懦弱等内在“障碍”,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内涵”。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应如何去做。教育学生只有真正实现了远大理想,才能更多、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瓦特从茶壶盖上受到启示发明的蒸汽机。张衡因翻遍了无数的书籍才探索出救国救民的真谛。告知学生:远大的目标,伟大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只有从小事物做起,从自己感兴趣的那点事做起,你注重了持之以恒,你下决心去踏踏实实的做了,那么你一定能成功。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人类的希望,现在的儿童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只有从小注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助人为乐三(5)班

乐于助人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一种良好的品质表现,成为人们推崇的行为规范。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此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无助、失落的心情,这时的一声安慰、一双热情的手,或者微不足道的同情话都会令人感动。这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一次忙,更是温暖了一颗心,复苏了一份希望。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从小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可生活中有些人, 却在碰到麻烦事时公然“悄悄走开”。为什么呢? 可能是那些人认为这是最好的一种“处世哲理”。但若你遇到麻烦事, 别人悄悄地走开, 你又有何感想呢? 你肯定说现在人人都自私, 不易团结。若此下去 ,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就消失了吗? 可见,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是很重要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将不再会看到别人得不到帮助时焦急的脸庞,雷锋就是乐于助人的楷模。小学时的雷锋,乐于帮助人,在学校是人所共知的。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小桥,一群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上学去不敢过桥,雷锋就一个个地把他们背过桥去。同班有个同学患了重病不能上学,他就组织队员前去慰问,还经常到她家里给她补课。同学小朱上课不专心,作业做得马虎,字写得歪歪扭扭。雷锋为了帮助他,放学后,情愿自己多绕点路,也陪着他一同回家,给他讲要努力学习的道理,教给他写字方法。雷锋就是这样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如果每一个人都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助人的话,就如一根金线将所有人的每一颗心连起来,这便是世上最美、最珍贵的一条项链了。

乐于助人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巴金说过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乐于助人,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通常心地善良、与人为善、经常帮助别人的人,自己心中也总存欣慰、愉悦的感觉。乐于助人的孩子时刻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从而形成热情豁达、活泼开朗的性格品质。时代要求祖国的花朵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所以,从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也是必要的。这样,才可以挑大梁,负重任。

乐于助人更是和谐社会的一首诗。《雷锋之歌》的节奏敲击着我们成长的步伐。我们形成了一种理性的信念:“助人为乐”是人类文明绽放出的灿烂花朵,“助人为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教师应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才会迈得更稳、走得更快。我们应该

把“乐于助人”四个大字庄严地写进自己人生的答卷。

培养学生从小乐于帮助他人的美德,对他们今后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呢?

1、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随时随地去关心身边的人,随时随刻去关心自己的家人。即使一次真诚问候,一次打扫卫生,一次雪中送炭,一次指点迷津,也都是实实在在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2、阅读一些鼓励助人为乐的书籍

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关注培养孩子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行为。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故事类书籍,让他们随时阅读,并从故事中懂得助人为乐,做个爱学习、爱同学的好学生,进一步懂得做人的道理。

3.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学生在校园里或是邻里之间做点有益的事情,比如关心同学,孝敬父母,教更小的弟弟妹妹们做游戏,或者向不幸的孩子献爱心,这些都可以培养大多数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

4.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有些教师非常注重创造和谐班级的氛围,经常鼓励学生的爱心行为,他们的学生就乐于助人,更富有同情心,更能为别人着想。同学之间互相感染,互相熏陶,感受着班级里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的种种温情,从而培养了他们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5.表扬学生乐于助人的行为

在学生完成志愿服务工作之后,或是帮助别人之后,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谈论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从中学到了些什么,并对他们的出色表现在班上公开表扬,起到榜样作用。

总之,乐于助人的品德要从小学生抓起,天真无邪的孩子是可塑的,他们的世界观和年龄正一道成长和成熟。因此,我们应通过系统的经常性的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形成善良品德,养成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这样,学生快乐、教师快乐,社会也会和谐地发展。

第二篇:德育研究课题

德育研究课题

一、德育研究课题的确定:结合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确定本学期学校德育研究课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各班根据学校课题,结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确定本班子课题,写出研究方案,并在班级常规工作中落实,期末写出课题研究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善,身心健康发展,每一位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

(2)教师发展目标:培养一支思想文化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即关心学生又能对学生自主参与问题给予指导纠正的教师骨干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以德养性,阳光育人,活动育人,营造自主,诚信,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为重点,处理好社会需要、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学校、教师的所有行为都要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意识服务。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国内外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总结,根据学校、本班学生实际,大胆实践,借鉴理论,从事实出发进行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管理方法:成立以德育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每月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定期进行论文、活动的评比。

2、研究方法: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活动渗透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行为,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性质将其分类,概括特点。

(2)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意识培养等问题的理论和经验。

(3)经验总结法:主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体会和经验。(4)个案研究法:追踪研究自主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挖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5)活动渗透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6)实践检验法:在实践中总结处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

五、学校研究实践过程

1、营造自主管理的校园氛围。开学初,利用校会、班会、广播、橱窗、板报等形式,宣传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产生初步的自主意识。

2、建立健全“学生自主管理体制”。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参与中建立责任意识,养成自主观念。为此,我想将逐步建立班级值周班长制度、学生纪律仲裁委员会、学生纪律督察委员会、班级文明公约监督委员会、班级及班主任量化考核学生检查委员会等机构,让学生亲身参与学校、班级、学生管理。

3、自主意识的活动养成。说教是空洞的,学生不易接受,也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采取活动渗透的方法符合学生智力、生理特点,学生乐于参加。所以在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活动养成的内容是不能缺少的,本学期,拟开展以下活动:

(1)全校师生大讨论:什么是自主意识?自主和责任有何关系?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每人撰写一篇论文。

(2)主题班会:本次班会学校、老师不参与主题的制定、程序的规划。而是由学生根据他们关心的问题自定主题,自己组织进行,班主任只能作为特约嘉宾参加。

(3)实践阵地:

1、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意识、自主管理水平,检验德育效果,我校将在教学楼中设立两块学生自主阅读角,由学校图书馆拿出部分图书、学生自己捐献部分图书,供学生课下阅读。学校不参与管理,由学生自己管理、建设。

2、在各楼层楼道中布置学生才艺展示栏,供学生自主展示个人作品。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总结经验,及时纪录,在学期末形成自己的经验材料,撰写出个人论文,编辑成学校论文集。学校课题研究小组综合各个子课题的论文,形成学校课题研究成果。

第三篇: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子课题《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价值

1、研究的现状

班主任队伍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柱,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因此,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成为各学校德育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管理实效》、《班级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等。但是对于建立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推行班主任职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2、研究的价值(目的、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日趋深化的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更新已刻不容缓,班主任是担任学校基础教育的主导力量,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转变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课题研究目的是“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逐步使班主任队伍的培训课程化,帮助班主任转变观念,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工作实效。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具有良好师德素养和较高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相关概念解读(如社团、校园文化)

班主任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班主任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德育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德育教育水平。此外,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校德育管理,密切联系班主任班级管理实际,将德育管理规范化、班主任工作具体化,从而使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制定和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

要实现班主任工作规范化,全面落实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必须建立规章制度,并依照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此,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流程》、《班级量化管理评价细则》、《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有待于研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强化了班主任岗位责任意识,配合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各项工作按照学校要求有序地开展,使班主任工作更具规范性。

2、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化

在制定各项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将结合学校德育管理九年一贯制的实际,以及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的层次差异性,探索班主任校本培训新模式,加强班主任梯队培养,逐步形成适合学校德育发展实际的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开发适合班主任校本培训的课程。

3、抓实德育队伍建设

强化管理,突出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骨干与中坚的班主任队伍。互动交流、经验介绍、论坛等搭设班主任锻炼展示的平台;完善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办法,评选优秀,以点带面。二是全员管理的值勤教师队伍。每天有校级和级部值班队伍,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实行安全问责,评价激励,全员参与。三是全员育人的教师队伍。转变观念,突出育人目标:教孩子一天,关注孩子一生。以师生结对子活动、课堂三维评价等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强化学科德育主阵地。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①减小层次差异性,探索班主任校本培训新模式——德育课程化; ②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③通过课题研究,加强班主任德育管理水平和专业发展。

2、研究内容

探索班主任校本培训新模式——德育课程化;尝试在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精神,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建立健全学校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推行“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行动者开展研究”的思路。并拟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教育案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文献法加以辅助,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分析)

清河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每个年级4个班主任,各学段班主任工作重难点不同,而且第一学段班主任年龄偏大,第二、三学段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的层次差异性大。为更好促进不同层次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小学学段班主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德育管理能力,最终转化为学生思想发展和德育素质,平稳的过度到中学学段,有必要将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化、课程化,这样也会有效促进中学学段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使学校德育管理一体化提升成为可能。

第一学段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对自己的班级管理都有自己的一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第二学段学段有部分科研和德育骨干班主任,他们大多有科研经历,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整体推进,发动学校全体班主任,将努力学习、善于思考、工作成绩突出、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班主任吸纳进课题组。

七、预期成果及展现的方式

课题的预期成果主要有两种:课题成果报告,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教育论文、叙事、案例,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

①课题成果报告:“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报告;②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德育课程;③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结集;④打造一支较为成熟的专业化德育队伍。

八、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课题顾问:宋卫忠(县教育局普教科主任)、孙长军(县教育局普教科副主任)组长: 王东(学校德育主任)副组长: 课题主持人: 主要成员:

参与人员:清河学校小学部全体班主任

九、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级(2015年8月-2015年9月)

1、课题研究方向确定及论证

2、课题方案制定与修改完善

3、组建课题组

4、课题开题报告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级(2015年9月~2016年9月)

5、开展课题研究的系列活动

6、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总结、评估与反思

7、根据中期反思与总结调整方案,进一步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级(2016年9月~2017年9月)

8、搜集与整理课题实施的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初稿

9、约请专家书面评议,修改课题报告

10、修改定稿,组织鉴定、结题

十、经费及保障措施

县教育局普教科作为课题顾问,使课题具备了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和引领成为可能;学校德育主任为课题组组长,保证了课题开展在学校层面进行探究成为现实;部分课题成员是县骨干教师、县优秀班主任、教坛新星,使课题组具备了较强科研能力,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自筹经费。

第四篇: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课题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临海市江南小溪小学 黄匡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限制,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小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作文教学中要解放对他们的束缚,让他们自主观察、思维、表达,实现作文个性化。况且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多点开放,少点束缚。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吧!这样,学生的心情将会更愉悦,表达更生动,思维也会更活跃。《小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将知识、思想、观点、态度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意。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一直被教师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其结果,学生不愿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学生不愿用自己的语言,于是,学生的作文也就成了内容相近,写法相似的“拷贝文”,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我们的学生是有着生命的人,是有着社会意义的人,是有着发展潜力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怎么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写其所想,写其所乐呢?

2、创新教育的必然趋势

新的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创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尤其是作文个性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解放人的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向着每个人的自由﹑和谐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是21世纪创新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3﹑适应《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呈显出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新理念,特别强调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在实施中鼓励自主拟题,自由表达,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深化思维,升华情感﹑发展个性,从而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树人”﹑“立人”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如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作文个性化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自然界中每一片树叶都不同一样,处于成长中的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基因、家庭环境、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都各不相同。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各具特色,而不应该千文一面,或大同小异。倡导作文个性化的理念,就是要追求真实、自然、异彩纷呈。作文个性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发展学生健全个性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使其作文具备个性化特征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

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教学中,我利用“打电话”、“传口令”、“猜谜语”等游戏或开展说说“我的生日”、“我的名字”、“我家的喜事”等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说话、写话产生兴趣。同时,积极探究教学情境。如,新年快到了,让学生回忆过年的一幕幕——拿压岁钱、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舞龙舞狮„„然后产生一个个小课题,如: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你知道哪些春联?新年拿压岁钱、穿新衣有什么寓意?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调查探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调查过程和结果。另外,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在想象中快乐地作文。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没有直接联系的词语,如:“花园、医生、小狗、蛋糕”,学生靠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自编成故事。欣赏一段音乐,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要求边听边想象,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表达的灵感。

2、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及时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或只是只言片语,都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在学习园地、校园板报栏、学生作文集上,发表学生的一两篇作文,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儿童的作文大多是表述“儿童语言”,幼稚但又富有情趣。教师要常常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儿童的认知水平接纳、赏识我们的学生,不要随意挥动大笔,抹杀了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变成一群沉默的羔羊。

3、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童真、童言。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摄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组织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智力竞赛,问答比赛,辩论会,小记者采访活动,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只要学生玩得开心、玩得高兴,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多了。

自主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所谓“自主写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春秋时节,带领学生到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到山溪边野炊,到后山攀登、眺望家乡风光、放风筝„„学生走到广阔天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广袤天宇下的大千世界,极大地愉悦了身心,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许多新鲜美好的印象。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有血有肉,情真意切,个性凸现。

4、讲究趣味,让学生爱你没商量。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教育家皮亚杰如斯说。兴趣常常由新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只要给予孩子富有趣味性和新内容的图片、文字或语言材料,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他们便会放飞想象的翅膀,积极投入写作中去。首先,作文题目要在“趣”字上下工夫,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才会童心闪烁,文采飞扬,焕发生命的活力。教材的作文题目比较普通,我们可以更换题目,为学生设置有趣的习作练习,如:《十二生肖趣谈》、《我家的“皇帝”》、《我班的天王》《心中的星》等练习写人写事,有趣的话题自然引起学生探寻的欲望。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脑里装着道不尽说不完的奇思妙想。给孩子们一个话题,他们的思路就会向外扩展,以活跃灵动的想象,海阔天空的思想,创造出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空间。如:《外星人与我》、《20年后的电脑》、《太空之旅》,这样富有启发性与想象性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的习作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契合心灵满足需要的方式。还要提倡学生自主拟题,让学生做喜欢的游戏,做了写;看精彩的节目,看了写;让学生写诚实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小故事、科幻作文„„注意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挥洒自如地写,有创意地表达自我个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要调整学生心态,克服畏难心理,做到不怕写作文。

作文个性化教学,需要营造自由宽松的话语环境,换言之,作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度”,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心理场”。学生为什么不爱写作文?答案是限制太多:又是审题,又是选材。还要考虑立意、结构、语言甚至字数的要求,太累。要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去写。写什么、怎么写都让学生自由选择——先让学生有的可写,喜欢写。作文个性化教学要“重其情而不重其技.重其趣而不重其法”。不能,只从技能水平的高低去衡量学生作文的优劣.更要珍视学生完成作文写作过程中的童心童趣、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想象力和创造性。作文个性化教学要有一个 “先放后收再放”的过程。只有先 “放 ” 开。才能降低作文训练的“门槛”。才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放”是“收(提高)”的前提和必要阶段。

2、在学生不怕写的基础上,激发写作兴趣,养成写作的习惯。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个性化教学要倡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将作文训练与学生的各学科的学习及社会活动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要突破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束缚,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随笔、日记等,使作文训练多样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但不怕写,还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引导学生养成“每天写一点”的习惯尤其重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以量变求质变。

3、设法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有的写。

作文个性化教学主张学生的作文要能够写出他们的童心童趣、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表现出他们特有的天性、灵性和悟性。而做到这些需要有开阔的视野、细微的体察、飞扬的思想、深刻的见解、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这看似作文训练之外的东西,恰是解决好“写什么”的关键,所谓“功夫在诗外”说的就 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读书的延伸:也有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还有人说,写作始于放胆(写放胆文),行于模仿,终于创造。这些说法,揭示的是读与写的关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永远是写作的必要条件。读书不仅为写作提供了营养,也提供了写作的机缘与动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放眼世界,关 注人生,投身社会,体味生活,这样才能使巧妇有充足的为炊之米。

4、注意启发作文思路让学生写得好。

淡化形式不是不要形式,有了开始的“放”,随后还是要“收”。所谓“收”,就是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规范与能力的提升,就是在解决了学生“不怕写”、“喜欢写”、“有的写”之后 还要教学生“写得好”。总之,要的就是一个“深度”,有了这个“深度”,就有了个性。

5、改变作文指导方式,尽量实现个别化辅导。作文的个别化辅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批,即当面个别指导。实践证明,这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最佳方式之一。二是要改变作文评语的面孔,使之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杜绝作文评语过于严肃、呆板、一般化和缺少针对性等现象。

6、改变作文评价方式。

强化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作文个性化教学还要改变作文的评价机制。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和校正,其目的是让学生得 到更多的正面评价,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此外,提供多种多样的发表机会。也是一种评价而且是更具激励作用的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动性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写作热情。

2、合作性原则:习作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个性的张扬,还体现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

3、创新性原则: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广泛性原则:以课堂、校园向家庭、社区、社会延伸,注重与自然、生活、社会的融合。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3—5年级的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程序

1、准备立项阶段

召开课题论证会议,请有关专家指导,保证立项的前瞻性、科学性、方向性,制订初步实施方案,落实分工,加强培训,剖析现状,提出要求,建立实验框架体系。

2、实验研究阶段

根据实验框架及设计体系,进行分面分段实验,解决实验中可能碰到有问题,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采取定期讨论制度,利用学习时间,不断巩固“实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阶段实验目标及操作方法,规范课题研究。

3、总结展示阶段

根据实验的研究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完成报告,汇总相关教案、论文、照片、标本,进行成果展示。届时,请专家来我校鉴定,兄弟学校教科研分管领导光临指导,以利于不断提高和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总结

3、有关论文

4、相关教案

5、学生习作

九、课题研究的阶段任务及人员安排。

1、本研究周期为一年(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拟定为四个阶段进行(1)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11月—12月)学习掌握相关理论,做好研究建档工作。(2)初步探索阶段(2008年1月—2008年4月)全面展开研究,分别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收集研究的数据和各种材料。

(3)创新升华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0月)总结主题式作文教学的基本运作规律和模式。(4)总结验收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究成果,进行结题鉴定,为下一轮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2、人员分工 课题顾问:李世营 课题指导:李华

组长:黄匡匡 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工作。

小组成员:黄晶晶 李华 马仙香 汪晓华 周佩珍 李世营

十、参考文献: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

2、吉春亚:“人”“文”合璧,作文教学的要义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112期

3、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 宇宙出版社 2002年3月

年7

第五篇: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1-07-05 10:36:16 作者:匿名 来源:百灵庙第一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是孩子获取更多精神营养的主渠道之一,于是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目前全国各小学正逐步开展课外阅读,国内很多教育强省加强了课外阅读的研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正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各校研究的趋向。但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外阅读的随意性较大: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最喜欢看的是一些通俗的读物,如漫画、卡通、小说等,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着关心甚少,对科普知识方面的读物缺乏兴趣。

2、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只注重过程而不注意方法,只注重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单一的积累并不能提高其对知识的吸收处理,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谈不到学以致用。

3、课外阅读存在很大的功利性。我校学生以农牧区孩子为主,学生在家庭中缺少阅读的条件,绝大数学生的阅读是随意的,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调查发现,能够坚持天天看课外读物的学生不多,即使是这部分学生,日常的阅读也大多是以读各类作文选为主。仅仅以语文课本作为阅读内容的学生大有人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当前有许多老师也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可是却缺乏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要求与指导,从而使得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质效很低。这就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加重,语文学习能力却提不高。怎样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意义在于解决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方法、热情低、收效甚微的问题,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去吸引学生,探索指导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应于小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路,切实减轻语文学习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为指导学生去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鼓励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当好引路人,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汲取各方面的营养的同时,寻求一种实现自悟、自得的课外阅读方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实践性研究,教师们一方面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了课外阅读管理与指导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不断学习、总结和交流,提升了理论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以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为主线,在课外阅读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1、如何矫正学生不良阅读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如何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4、如何既大力加大课外阅读力度,又避免过重负担。

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这方面是研究的重点。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手段

1、研究对象

2008年9月入学的六年制二(1)班、二(5)班为实验班,对照班为同年级其他班学生,生源和师资素质相当。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策略为行动研究方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有步骤的落实课题研究的各项计划,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活动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反映课题研究的效率与效益。

在研究的前期,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核心成员搜集尽可能多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关的教学论着、论文及其相关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界定课题、设计课题、论证课题。

在研究的中期,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每位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根据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及自身个性,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并把自己的实践过程按一定格式编写成案例,为课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详实有力的第一手资料。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观察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只有把课内外的阅读与自然和社会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2)参与法。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开设的课外阅读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等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3)渗透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能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为阅读教学开创一个新的天地。(4)实证研究法:通过调查分析课外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即从元认知角度来研究课外阅读,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计划,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5)评比激励法。搞评比奖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评比“书香家庭”“书香儿童”,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在研究的后期,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鼓励广大研究成员,针对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这三种方法在三个阶段各有侧重、交叉渗透。

3、研究手段

(1)推荐读物。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指导读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和综合评论。

(5)辅导读书笔记。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6)家校同步开展研究: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

六、课题的进程规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09年12月--2012年11月)。课题总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09.12-2010.5)

1、调查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不良现象。

2、搜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文献、相关资料。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0.6-2012.8)

1、建立课题科研组,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矫正不良阅读行为。(1)宣传开展阅读活动的意义,提高家长、学生、教师的阅读认识和参与度、支持度。(2)筹措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师生提供阅读环境。

(3)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4)调查课外阅读的行为习惯,汇总学生阅读现状的报告。

3、探索阅读指导方法,为阅读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1)根据阅读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灵活掌握: 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品味性的精读。

(2)根据阅读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圈点勾画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制作卡片

(3)根据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意识。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进行阅读的交流、讨论。

(1)组织教师认真参与,以“读书节”为载体,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

(2)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3)开设“班级读书会”,课外阅读指导课,撰写优秀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4)建立教师读书活动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开展师生共读,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

5、完成活动设计集、论文集。

6、回顾、反思,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9-2012.11)

1、整理课题资料,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及课题研究的方法等,完成课题研究报

告;

2、推广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成员: 责任人:杨和平主持人:张煊

成 员: 张智、王群、徐海东、侯跃、雷慧涛“课外阅读”课题组

2010年6月

下载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阶段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曹庄小学张天卫 两年来,我校课题组在县小学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关爱指导下,依据实验计划,从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养成......

    德育课题研究课题案例[优秀范文5篇]

    德育课题研究课题案例 滕伟燕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马茹馨,去年我担任了她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发现她总是低着头,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她缄默无语。......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研究》 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2013年2月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两年多来,在市县电教馆领导的指导下,通过我......

    小学生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 无锡市洛社新开河实验学校 张岚岚 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生活节奏......

    小学生德育案例

    小学生德育案例 陈绪兵 对于小学生,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德育重于智育。如果一个人道德沦丧,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只会做危害社会的事,所以自从教以来,我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很重视......

    小学生德育制度

    木山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制度 1、德育工作要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小学德育纲要》。 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政策法规,在学生......

    小学生德育课题2018学年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你们的健康成长是父母和学校的共同愿望。我们希望你们在学校里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你们今后的良好发展,我们从小......

    小学生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生德育工作总结德育工作作者:佚名德育之窗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90更新时间:2011/10/8一、加强领导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德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学校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