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说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建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它从一个小小的简陋的电台发展成如今中国最重要、最具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综合传媒机构之一。它的前身就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选址、施工、组装发射台。授命同志们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将发射电台台址选定在延安西北40里的王皮湾村。由于材料稀缺,大家集思广益使用煤气代替汽油、使用大木杆子代替铁塔传送无线波,才有了它的建成。
1940年12月30日,还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之称的它开始了这条行程的第一步——首次播音。播音室的设备十分简陋,十几平方米的窑洞,白茬木桌上只有一个话筒,门帘都用毛毡来顶替。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它所播报的消息却整整影响了大半个中国。1949年3月25日,电台迁入北平,更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9月25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更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0月1日,这个举国欢腾的日子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合作了实况转播,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转播。这是人民广播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全国性的实况转播,新中国建立的喜讯通过电波传向全中国、全世界。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直至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是目前中国唯一覆盖全国的广播电台,在中国拥有7亿多听众,是世界上拥有国内听众最多的广播电台,现办有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中华之声、神州之声、华夏之声双语频率、华夏之声普通话频率、民族之声、文艺之声、老年只剩、藏语广播、娱乐广播等13套无线广播节目,全天累计播音时间260小时。它以一个纵观中国前后的姿态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第二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89.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87.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93.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104.4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106.5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广播 103.4
105.4
98.5
101.9
97.4
96.9
99.2
91.7
95.1
89.7
90.6
87.9
93.4
100.7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农村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民生广播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鄱阳湖之声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MY FM96.9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成功992 南昌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南昌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频率南昌人民广播电台财富之声 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心怡906 南昌人民广播电台丽人之声 青山湖之声-魅力934 江西旅游广播-游友之声
第三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6:00—6:30 国防时空 6:30—7:00新闻和报纸摘要(时政新闻)7:00—9:00《新闻纵横(追问新闻)》: 男女主持人对播
新闻纵横第一个小时节目主要分为几个板块:问焦点、问新政、问市场、问真相、问争议、问流行等。每天早上的新闻纵横都会由一条较为重要的、比较容易吸引听众的新闻作为当天节目的片头,拿上周星期二节目为例,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则消息就是当天新闻纵横的片头,只是把这个话题抛出来,并不是放在第一则新闻里解读。随后节目正式开始、按照问焦点、问新政、问市场、问真相、问争议、问流行的顺序开始,两个小时的节目,通过记者深度采访的录音报道,也就是重点解读的新闻,这部分的新闻条数大概在6、7条左右,每条记者录音时间大概在7-8分钟左右。另外,在每一个小板块之间,也就是问焦点、问新政、问市场这些小板块之间,男女主持人会对播一些简短的国际国内新闻,时间大概是4-5分钟左右,这样加起来,每个小板块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板块与板块之间是广告的开口。
第二个小时的新闻纵横主要是分为:追焦点、追环球、追案情等板块进行的。和第一个小时节目不同的是多了天气以及路况的预告,其余的节目设置和第一个小时相同。
上午8:00—晚上19:00《此时此刻》: 新闻编辑播报
每个整点有一个名叫《此时此刻》的小板块,相当于是整点新闻,是由新闻编辑直接进入直播间播报国际国内新闻,有时遇到比较有意思的新闻会和主持人调侃几句,每档的时间大概是5、6分钟左右。
《用声音记录中国》:
每个整点是《此时此刻》,每个半点是《用声音记录中国》的小板块,类似现在我们搞的《寻找成都声音》这个活动,只不过这个是一个简短的人物专访,时长在5分钟左右。
9:00—12:00《央广新闻》: 男女主持人对播
首先在节目开始会有一个中国之声全天重点关注,这个重点关注会在每一个板块中播出,有可能是重播,如果新闻事件有最新的动向,也有可能是对新闻最新发展的一个跟进报道。
《央广新闻》同样也是一档男女主持人对播的节目,节目时长3个小时。节目中两位主持人每半小时做一次节目预告,节目时长3个小时,也就是6次节目预告,每次节目预告的内容被分为以下几个小板块:第一时间、第一背景、第一现场、第一人物、第一发布、第一真相、第一评论等。
和之前《新闻纵横》不一样的是,之前主要采用的都是记者的录音报道,而在《央广新闻》中,都是采用的连线记者或是连线新闻编辑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做出解读或是评论。另外,第一评论是每一个小时一次,连线评论员对某个新闻事件做出评论。
12:00—13:00《全球华语广播网》: 男女主持人对播
这个节目主要是分为观天下和看中国两大板块,首先是国际新闻再是国内新闻。节目中的新闻事件都是首先通过记者录音报道了解新闻事件,然后再连线相关专家学者对此作出评论,每条新闻事件解读的时间大概是7、8分钟。
节目最后十分钟是一些趣闻,和现在我们频道《听则有新》节目最后10分钟的体育、科技、汽车板块有相同之处。
13:00—16:30《央广新闻》: 男女主持人对播
与上午的《央广新闻》节目的设置相同,节目时长3小时30分钟,每半个小时一次节目预告,同样被分为:第一现场、第一人物、第一真相等板块。同样采用连线记者或是连线新闻编辑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做出解读或是评论。第一评论同样是每一个小时一次,连线评论员对某个新闻事件做出评论。
16:30—18:30《央广新闻晚高峰》: 男女主持人对播
节目同样是每半个小时一次节目预告,每次预告被分为报道者、关注者、投诉者、倾听者、质疑者、观察者、对话者等小板块。
《晚高峰》节目中,虽说节目中的新闻事件也采取了通过记者的录音报道来了解新闻事实的方式,但是记者连线的次数和之前的节目相比有大幅度的减少。《晚高峰》更突出了两位主持人的魅力,以两位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为主,对新闻事实做出适当的调侃或评论。
在新闻的选择上,《晚高峰》会选择一些偏向于一些轻松的新闻穿插其中,在每天4点20到4点40之间,都会涉及到音乐和电影方面的新闻,两位主持人在说娱乐新闻的同时,都会垫上与新闻主人公相关的歌曲,听起来感觉相当轻松。
18:30—19:00《全国新闻联播》
19:00—20:00《央广新闻》 主持人、一位评论员
晚上的《央广新闻》前半小时同样以记者录音报道为主,后半段有一位评论员做客直播间,与主持人一起来解读新闻事件。还开通了微电台、短信平台、微博等互动方式,来搜集一些观点。
20:00—20:30《小喇叭》
21:00—23:50《央广夜新闻》 主持人、两位评论员
主要是由主持人和做客直播间的两位评论员一起来评说新闻,之前19:00—20:00《央广新闻》节目中搜集的一些网友观点就在这个节目中得到体现。虽说晚上这档节目时长比较长,但是这档节目的听众参与度很高,实时了解听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再加上两位评论员的点评从而形成多方观点碰撞,所以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第四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精彩串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精彩串词
以成熟的心境品位细节,以个性的思考梳理人生,让新闻作为认识生活的标本,中国之声,神州夜航。
静静的夜晚,星星落满天空,照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让心理起锚,拨除生命的迷雾,寻找生活的真谛。真诚、沟通、解读、感悟。神州夜航——心海航帆。
夜是一首诗篇,浪漫而又安详;心是一片海洋,温柔却有力量;用孤独的心灵寻找孤独的港湾 神州夜航——心海航帆。忙碌的奔跑和追求,不如放慢脚
步细细品位;讲述生命过程的精彩,领略心灵成长的滋味。神州夜航——心海航帆。紧张忙碌的生活,让你鲁莽、困惑;复杂忙碌的人际关系,让你愁眉不展了吗?疲惫的心灵,需要营养和动力,学习生存技巧,发现生活智慧,心灵加油站。
在冬季里守望春天,在春天里守望爱情;在寂寞里守望温暖,在温暖着守望友情,在夜空里守望电波,在电波里守望真情。神州夜航——夜空守望者。
夜空守望着黎明,正如灵魂守望着梦想;冰雪守望着阳光,正如生命守望着希望。神州夜航——夜空守望者。
谁曾迎面走来,谁已离你而去,谁人留恋冬天,谁把春天拥抱,谁在守望田野,谁正穿越街道,谁倾听,谁诉说。神州夜航——夜空守望者。
冷,像无根的浮萍,期待温情的港湾;暖,像亲人的礼物,贴近寂寞的心灵。真诚、沟通、关注。神州夜航——冷暖人间。
用真诚倾听百味人生,用关爱点亮如水夜空。神州夜航——冷暖人间。
轻轻的声音,穿过茫茫夜空;轻轻的真情,温暖寂寞的寒冷;轻轻的关注,让今夜多些沟通;轻轻的理解,让今夜多些宽容。神州夜航——冷暖人间。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向左还是向右;生活,就是一个选择接着一个选择,神州夜航——人生即选择。
当喧嚣归于宁静,当浮躁归于平和,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心灵,在别人经历的选择中,找寻你的人生轨迹。听向菲讲故事,做好你的人生选择题。神州夜航——人生即选择。
日复一日的忙碌和奔波,是否让你忽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不期而至的挫折和失败,是否让你的心有些冷却,激情不在;其实真诚和爱就在身边,风雨过后阳光依旧灿烂。相伴生命旅程,分享爱与感动。其实真诚和爱就在你的身边,神州夜航——情感世界。
生活,犹如一杯浓咖啡,我们品尝了它的苦涩,也体味了它的香淳;苦恼太多,也许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幸福太少,也许是我们还没有细细品位。神州夜航——情感世界。
像一朵纯朴的小花,唤醒你心中久违的春天;像一条涓涓的溪流,融化你冰封已久的心河。神州夜航——情感世界。
往事有眼泪,有欢笑,有等待,有失落,有痛苦,也有收获;它是珍藏在每个人生命中的独特风景,把这些拨动你心弦的故事用文字纪录下来,在每个月末的最后一期情感世界栏目中,我们将会把这些来自你心灵的倾诉做成专辑,让航友们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痛苦,解读你的困惑,梳理你的思绪。心与心弦,期待着你的来稿。
生活需要的是历练,更多的是需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第五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及启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及启示
体制机制创新是广电媒体发展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中共十七大以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以“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的战略思路,推进新一轮改革,实现总体战略转型,即发展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两手抓,传统媒体的升级改造与发展新媒体并行推进,走多媒体综合集成之路,实现广播的“可听、可视、可读”,把中央电台建成一流的现化化国家传媒机构。2008年,中央电台实施“管理效益年”,整体推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构建事业产业协调发展新体系,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体制机制创新的背景、思路和着力点
(一)改革背景和思路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已成为制约整个传媒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中央电台以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
重点的新一轮改革,既是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央电台几乎囊括了当今大众传媒的所有业态,正步入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型、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型、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从单一广告经营向多元媒体经营转型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并根据战略目标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技术变革中,现有业务形态必须持续提高运营效率,新的业务形态需要建立与之适应的运营方式,各种公司化运营形式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普遍采用。目前,中央电台沿用的传统媒体管理体制,在管理思路、管理手段、管理力量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新业态不相适应,新产业与旧体制、小班子与大摊子、高科技与低效能的矛盾及内部动力机制缺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央电台此轮改革呈全面性、整体性、实质性特点,其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管理体制从事业单位到事业、企业法人双重身份转变,并通过资产分离实现事业、产业双向运行;二是传播形态从以广播为主进一步向多媒体融合形态转变;三是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由分散向集中平台转
变。
(二)改革着力点
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围绕人才、技术、制度与组织等主导因素,创新管理方式,实施战略管理、整合管理、制度管理、绩效管理、知识管理、动态管理、成本和质量管理、流程管理及进行资本运作和管理等,实现管理的新突破,达到科学整合、配置和营销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价
值的最大化。
创新管理体制:以功能性质定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在强化主业的龙头与核心作用基础上,按照资源的不同属性和类别,实行不同的配置方式,分类管理,鼓励探索创新,逐步建立适应多种业务形态拓展、多种运营模式并行、科学规范灵活高效的现代媒体扁平化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争取政策支持,推进市场化运作,实现多元化和开放式的产业经营。
转变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机制建设在事业产业发展中的牵引、激活和支持作用,着眼于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的剥离与制衡的制度创新,着眼于事业与产业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制度创新,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权责机制优化、内容创新、资源整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根据事业产业属性,建立不同的干部、人事、分配、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成本管理。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强大的品牌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构建由广播、网络、电视、报刊、音像、手机广播电视等多种介质的多媒体体系,对内打造节目内容集
成平台,对外开展资本、广告和节目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的合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深化五项改革:新闻机制改革,经营体制改革,人事、分配、财务等管理制度改革,制播分离改革,媒体融合改革,从而增强舆论引导力、品牌竞争力、文化创新力和持续发展力。
二、体制机制创新的进展和成效
2008年是中央电台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第一年,以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实施
全面改革,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调整组织机构,建立事业产业协调发展、互为支撑的科学管理体制
中央电台原设有中心(室)、频率单位22个,直属机构7个。调整后的内设机构总体数量与改革前相当,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直属部门职能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确,核心职能得到强化。如新成立了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营管理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节目版权资源管理处等,管办实现了分离,经营得到了强化,责权利融为一体,为科学决策、产业发展、解决管理和服务
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以及推进资源整合提供了体制保障。
(二)改革人事、分配、考核制度,建立规范的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管理制度。在借鉴当今传媒领域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先后制发了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及机构调整、中层干部管理、干部交流制度、绩效工资管理、待岗人员管理、职工退休管理、专
业技术首席岗位管理等10多个文件,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证。
实施干部交流。通过干部轮岗、调任、提拔、提前退出领导岗位等多种方式,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结构。从2008年7月1日改革实施到11月底,全台共交流调整领导干部170人次。其中,平级交流调整63人次,提拔使用94人次,提前退出领导岗位9人次,中心级主要领导90%以上
实行了轮岗,激发了中层管理团队的工作活力。
改革分配制度。将绩效工资分为管理、业务、经营、其他四大序列,强化绩效考核的力度,体现按劳分配、按岗取酬原则。改革后,全台人均月工资平均增幅31%,其中,频率单位人均绩
效工资月增幅达71.2%,体现了向一线岗位倾斜的政策。
(三)创新现代新闻传播流程,增强舆论影响力
建立全天候快速反应的新闻传播机制。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和完善“全台统一指挥、人员统一调度、设备统一保障、24小时播出的新闻应急机制,积极推进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机制改革,建立部委发言人合作机制、建立权威的社会特约观察员团队,加强新闻的深度解读,全方位增强新闻传播力。2007年12月实现全天24小时播出的中国之声,在2008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实施整体运作,采用“正在进行时”的报道模式,强化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解读,发挥了广播的传播优势。在大范围、突发性灾害面前,当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难以有效覆盖时,广播成为唯一有效及时直达受灾群众的媒体。胡锦涛总书记专门作出批示,为抗震救灾前线17万部队官兵每人配发一台收音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多次肯定广播在各种媒体争芳斗艳中不可替代,中央电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中首次提出“应急广播体系”,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纳入国家相关应急体系建
设的总体规划,这是对新时期广播作用的高度重视。
实施机构改革,形成内部新闻生产流水线。2008年8月,中央电台对中国之声频率的内部机构进行了规划调整,按新闻规律和频率运行流程设置部门,确定编制,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壁垒;加强策划,突出快字当头、策划为先、大进大出的采编思想;强化采访、编辑力量,由频率领导、策划部和各部门领导组成指挥中心,统筹指挥,形成一条完整的新闻制播链条。推出“板块+轮盘”的节目编排,以标准化的流程全面提升新闻品质。以简洁、迅捷、实时直播的风格,每半小时滚动播出《央广新闻》,打造广播新闻品牌,在系统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专门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业内同行和广大听众给予广泛好评,广告市场亦给予价值认同。中国之声频率改版后短短的一个月,在全国各地的收听率和市场份额迅速上扬,在四分之一的城市位列前茅。
(四)建立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市场主体
推进可经营性事业部分转制和企业的改制重组,打造产业开发平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为核心的统一经营平台。2008年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完成了经营平台的搭建工作和产业开发的基础设计,其下设北京央广网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央广智库广告有限公司、中广之星文化有限公司、中广数字电视公司、央广视讯公司等,以传统广播、网络新媒体、多元产业为支柱,以开发内容原创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资本运营能力为重点,逐步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实现广告收入、节目销售收入及新媒体、新产业开发并举的赢利模式。构建整合营销系统,保持广告稳步增长。央广传媒以明确的市场目标、务实的价值引导、规范的业绩考核,促成频率单位间的联动策划,实现整合营销。2008全台经营创收超额完成预定指标,总体增长36%。其中,中国之声重大事件营销取得成功,广告创收1.4亿元,实现历史
新突破。
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本运营。数字付费电视家庭健康频道,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共同经营,规模扩大,用户数量稳定。正在积极申请开办数字付费电视新频道。手机电视与中国移动合作,具备规模创收潜质。
加快新媒体开发,实现增量发展。对中国广播网进行企业化改制,实现公司化运营,北京央
广网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网络新媒体资源,运用高新技术形成文化创造力。推进资源整合,建设内容产业聚合平台。发挥内容产业优势进行集成创新,促进传统广播向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2008年,中央电台初步完成了“中国广播新闻共享平台”、“多媒体新闻采编系统”、“计算机业务平台整合”、“中央台记者站采编传系统(三期)”等项目建设。全国新闻共享平台奥运期间投入使用,目前在该系统注册的地方电台已达90余家。同时,积极推进“中央电台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建设,对已有的音频资料库、老磁带转储和新闻共享平台项目进行整合,为实现媒资内容
产业化奠定基础。
建立对外合作机制,实现规模发展。2008年,借北京奥运会的重大契机,发起全国奥运广播联盟。中央电台首次作为持权转播商给全国电台提供音频信号,与全国100多家电台联合直播,实现资源共享,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借此东风,2008年12月,中央电台成功举办广播发展论坛,与全国45家电台就成立中国广播联盟达成共识。2009年1月1日,中国广播联盟在京成立,开启了全国广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中国广播联盟将在新闻宣传、媒体经营、大型活动、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同时,中央电台还依托全球华语广播协调网,与海外华语广播机构联合,2009年推出“全球华语广播盛典”,打造全球华人文化
交流的广阔平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对推动中央电台迈向现代国际传媒打下基础。
(五)探索制播分离模式,提升文化发展力
制播分离是制播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最佳切入点。制播分离改革以品牌为基础,组建节目公司,通过市场交换机制,以契约或合作方式整合社会资源(资本)共办节目、共创品牌,使资
源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2008年,中央电台在研究国内外制播分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在音乐之声频率推进制播分离改革。音乐之声频率作为播出机构,负责频率的规划、节目的终审和安全播出,节目制作和经营委托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组建的北京央广智库广告有限公司运作。该频率的制播分离改革,以品牌资源为重点开展多元经营,面向地方拓展节目销售市场,构建节目交易平台,打破了长期以来“自产自播”、“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生产体制。音乐之声频率制播分离改革探索为中央电台创新节目生产流程和产业经营改革迈向新台阶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将推进文艺之声频率、都市之声频率及新开办的老年之声频率等非时政类文艺、娱乐、服务类节目的制播
分离及新运营模式改革试验,不断培育中央电台新的增长点。
三、体制机制创新的启示
2008年中央电台体制机制创新实践给人们带来以下启示:
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是激活媒体创新力的关键所在。体制是主导媒体运营机制、市场化程度和产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技术、观念和市场环境下,传统媒体正在向多媒体和复合媒体的形态转变,媒体融合已成为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的基点。传统的行政力量赋予媒体的垄断基础正被消解,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阶段性传媒体制的积极能量已释放殆尽。谁先认识和理解媒体融合的本质,并按其要求完成自身体制、流程和形态的再造,谁就将赢得未来竞争发展的生存权和主动权。媒体自身无法改变大的体制环境,但成功的媒体之所以能保持持续发展,无不是在宏观体制的基础上推进微观体制改革创新。传统媒体要冲出困境,必须实行战略转型,建立完整的全媒体组合,从体制创新入手,按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靠技术引领进步、再造流程,按内在传
播规律制造媒介产品。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目的在于促进媒体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复合性增长。创新的出发点不是以新的体制替代现有体制, 而是要切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中国社会政治制度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在保证党和政府对媒体控制权的同时,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传媒体制模式。由于体制创新现阶段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媒体不仅要继续解放思想,敢闯敢试,还需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结合中国国情和制度背景及自身实际进行改革。应当说,文化的意识形态及文化安全问题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但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实现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占据了国际文化产品的高位势的同时,又没有失去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这些国家靠的是一种既保持稳定又实现高速增长的合理性系统。我们要借鉴其中的有益
成份,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稳定、持续、全面发展。
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和推动媒体事业产业发展相一致。体制机制创新要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整体战略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即与内容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开放发展等同步规划,将新媒体建设与产业环境完善、制度创新并举,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只有将对新的业务形态与运营方式的探索与体制机制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少走弯路,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四是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综合改革,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选好、抓好一个突破口,以突破口为引领,稳健有效地推进。目前,在广电运营机构,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创造性劳动未能获得应有激励的问题。这样的价值取向使从业者倾向于选择没有风险、收益又不低的非创造性劳动岗位。业内体制机制改革也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紧迫感有余、改革动力不足”的情况,这其中既有观念问题,也有合理性的改革首先会指向改革者的权限和既得利益问题。中央电台本轮改革尽管难度很大,但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努力协调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度设计紧紧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解决发展动力这个目标,使积极的创新行为得到激励机
制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