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制定的因素包括:义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对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执政党执政理念和政府价值取向的转变;国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政策;影响因素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学者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概念。但它受到政府重视,并上升到政策层面,则是近年来的事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是在本世纪初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形势下,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旨在缩小义务教育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同一区域校际差距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的总称。
一、政策背景
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8.6%,小学升学率达到94.9%①。21世纪的头五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战略要点是巩固和扩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坚持把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使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虽然当时尚未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但伴随着“三农”问题的突出,农村教育开始得到大力重视。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教育的区域差距也引起国家注意,《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支持力度,促进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协调发展。
到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然而,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校际差距依然存在,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义务教育政策的重心开始转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内容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第一个全面阐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政府文件。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教育部再次印发专门文件——《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2][1]
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提出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均衡发展的内涵就是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让广大适龄儿童接受更加公平的义务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重视硬件建设,缩小硬件差距,也要重视软件提高,即完善学校制度、改善师资配置、推进素质教育。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重点
1.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首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政策规定国家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特别对改善农村教师状况提出了许多办法,如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加大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建立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积极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等。
其次,要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帮助这些地区解决现实问题。省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职责,合理安排各项资金。要完善义务教育对口支援制度,鼓励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建立稳定的帮扶机制。
此外,要加大对特殊群体适龄儿童的关注力度。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迁入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特殊教育,不断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2.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各地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积极稳妥推进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适度。要加强区域内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要根据城镇化趋势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
3.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建立保障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县级行政区域内要率先实现均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努力推进区域与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要建立教育资源向困
难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促进区域内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
其次,要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督导制度。国家和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研究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期对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督促纠正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
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1.义务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所向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大规模“普九”任务在2005年基本完成,随后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标志着义务教育完成了巩固普及成果的阶段,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而现实中,义务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大、同一区域校际差距大的问题十分严重,到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时刻。以下截取2005年分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注: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5年)
2.执政党执政理念与政府价值取向的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党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执政理念,政府也从单纯重视发展经济向提供公共服务与发展经济并重转变。义务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基础的公共事业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均
衡发展义务教育,提供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才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要求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因而社会对义务教育公平最为关注。在基本实现“普九”与义务教育免费后,“上好学”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社会要求最强烈的民生问题,国家只有努力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4.国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公平正义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教育公平更为受到重视,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世界各国对教育均衡化的关注主要放在对处境不利地区和人群的特别扶持上, 要满足所有人最基本的学习需要, 包括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 同等的受教育条件, 同等的发展可能等等。近年来, 大多数国家在教育改革中提出多样化概念,它更强调根据学生的兴趣、天赋、个人条件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以此来谋求教育的均衡发展。
5.学者们一以继之的关注与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是关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讨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便开始关注教育均衡化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同一区域内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以及校际间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通过法律的途径确保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通过制定政策调整和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提供本地区公民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结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因此,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最低层次是要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中间层次是要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最高层次是要人人达到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近期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区域内(重点在县域内)减少校际差距起步,进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差距;从长远看,理清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其实不难,难的是能够选取合适的对策措施。
注释:
①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
参考文献:
[1]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教发[2001]33号
[2]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7〕14号.[7][6][5][4][3]
[3] 叶玉华.教育均衡化的国际比较与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3(11):35-36.[4] 毛伟宾.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理论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3.[5] 朱家存.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其矫正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16.[6] 肖远军.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28.[7] 张力.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制度的本质要求[J].中国农村教育,2010(2):8.
第二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答
1、什么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2、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区域间、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的基本均衡,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的要求,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一种必然选择。对于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期望,推动义务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取得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均衡的标准是什么?
均衡的标准包括: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学生均可就近入学;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5、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投入,加大政策力度,平衡教育资源,平衡师生数量。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目标?
国家提出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优资教育资源更多的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砀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2015年3月30日
第三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1
xx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牌楼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东宝区牌楼镇,服务范围为本镇的五村一社区(牌楼村、城山村、长兴村、江湾村、杨冲村、东门社区)。学校占地13219.3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校级干部3人(均为中共党员,全部参加过教育干部培训)中层干部4人.专任教师学历均已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25人。现有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一幢,食堂、餐厅、澡堂等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优化师资力量明显加强提高,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校园绿化美化,功能室设备齐全,班班通的使用使教育教学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优化;教师全部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在岗位中练兵,在岗位中成长,先后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区镇级优秀教师。教师全部大专学历以上,本科学历13 人,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获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东宝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2009年创区级最佳文明单位。2010年获市级平安校园,市级放心食堂,2011年获省优秀家长学校。
(一)普及程度:
1、近三年来我校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毕业生合格率为100%,优秀率居全区领先水平。
2、我校所有毕业生均对口升学到牌楼中学,对口升学率为100%。
(二)师资水平:
(1)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级干部2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2)2011学年全校在职教职工44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取得大专学历36人,本科1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党支部、总务处、教导处、安全室、德育室、教科室、工会、少先队等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健全、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13219.35平方米,生均 31.1平方米,建筑面积 3368平方米,生均7.92平方米。
(2)学校图书馆中共有13000 余册,生均30册。
(3)学校有办公用机41台,12个教学班均配备了“班班通”设备,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打造风筝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文化底蕴,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基石。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孩子们均衡发展的最基本保证。我们将风筝文化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的品牌,我们把风筝文化作为对全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之“博爱教育”的切入点,使风筝情与学生梦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达成完美的吻合,我们作了较新的尝试。
我们在开展风筝放飞系列活动的同时大力挖掘风筝文化内涵,画风筝、做风筝、放风筝,学校活动因风筝而多彩;写风筝、谈风筝、品风筝,校园文化因风筝而丰富。建风筝文化走廊、做风筝电子博物馆、提炼班训、校训等等,校园文化建设在“风筝文化”的引领下,教师、学生因风筝而更灵动,学校也因风筝而更有品位。
“风筝文化” 的构建,带给学生的是自信与拼搏;带给教师的是团结与奉献;学校领悟的是创新与发展。去年的9月17日,在全市的科普日宣传展中,我校的风筝文化应邀参加与展览。今年4月3日市电视台到我校开展的“孝园亲子”活动中展示的风筝文化在荆门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我们在风筝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再深入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班级,以书香班级、卫生班级、文明班级、文艺班级、温馨班级等形式积极倡导优秀文化的形成。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教育,我校才形成了教风正,学风浓的学习氛围。可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夯实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基石。
(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1、政府不断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我校预算内教育拨款为1310409元,比上年增长14.3%;2010年我校预算内教育拨款为1700075元,比上年增长24.9%;2011年我校预算内教育拨款为1846905元,比上年增长41.4%,均高于全区同期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2009年学校公用经费平均每生347元,比上年增长18.8%;2010年生均公用经费425元,比上年增长22.5%;2011年生均公用经费577元,比上年增长35.8%,每年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逐年增长。
为了解决教师在校的住宿条件,在全区的教师周转房建设规划中,我校已被纳入2013年教师周转房建设计划,计划新建教师住房420平方米,总投资56.4万元。
2、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校园周边环境。把学校建设发展与镇集镇发展相统一,把校园环境改造升级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做到校园环境美化,校园周边不断优化。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
3、我们极力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投资61万多元购买了教学设备或仪器,这些仪器和设备,不仅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目前,我校的12个教学班都有“班班通”设备,并将学校局域网、互联网与本校资源库互联互通。我们还加强对教师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培训,班班通设备的投入使用,改变了教师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来学生听的现象,通过利用这一系列的媒体资源,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更轻松活泼。体、音、美及科学仪器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我校小学科的教学现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及教学内容的规范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舆论宣传,打造正面育人基地。加强广播室建设,保持课余时间有音乐,加大宣传橱窗、版报的使用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三)精细化学校内部管理,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管理。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村组居委会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
2、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刘平亲任组长,确定工会主席王作平为安全工作分管副校级领导,周雄兵为安全室主任,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学生安全公约》。和家长都签有安全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聘请法制副校长和镇中心卫生院同志进行法律法规、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教职工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刀具、火种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学期开始即和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明晓安全职责,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6)、落实值班巡夜制度,值日领导、值日教师校内安全巡查、学生入学放学时校门口2名男教师值班维纪、24小时巡防专班巡夜值岗、陪寝辅导老师全程辅助学生就寝。
(7)、较远学生校车接送制度,我们专门与学安公司协商,由他们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校车服务。学校通过与学安公司签订责任状,来明确彼此的责任;学安公司和学校分别与乘车学生的家长签订责任状,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安全的监管作用;同时学安公司也与校车驾驶员签订了责任状,以确保司机做到按章行驶。为了加强对学生在校车上的管理,学校每次都有两名教师在车上,负责清点学生人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学校已成功创建成市级平安校园。
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级、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少先大队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2011年我校成功创建区级最佳文明单位。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5.12大地震、玉树地震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献一份爱心,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发动全校师生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面对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三是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校纪校规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以少先队为阵地,以“五爱”为内容,开展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齐头并进。五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我们积极深入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建立健全家访机制,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并积极对家长所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并把整改情况及时反馈与家长。为提高家长们家庭教育的水平,我们定期开展了家长学校集中授课,这些措施提高了家长们的育人水平,把学生的均衡发展的时空扩展到了学生家中。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
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控制流生取消重复教育现象,禁止择校生,收齐适龄生,培养合格生。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重视语文、数学,突出艺体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辅、改、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严格考勤坐班制度,教师实行签到签退制,坐班查堂制,保障教学时间的投入。
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第一节后的阳光大课间,课外活动的个性特长书法、军乐、舞蹈、音乐等特长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
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推行新课改教案,开展网上备课,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上好一节示范课、评好一节公开课、讲好一节观摩课、写好一课好教案、学好一本理论书、做好一篇好论文。严抓平时,细抓定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我们实行教研工作常态化管理,每周二、四定为教研活动日,周二语文教研活动,周四数学教研活动,开展听课议课评课,集体备课,观看教研光盘,网络教研、白板使用培训系列的教研活动。同时我校在全镇积极开展新课程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
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励教师能过进修、自学、培训、岗练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坚持“三为主”,做到基础实、思维活、兴趣浓、密度高,既注重“双基”又培养能力。我们坚持教师基本功训练不放松,实行每周听一节好课,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论文,参加一个课题,完成一本校本教研手册的“五个一”工程。
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真正做到“两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实行评价制度的改革创新,不以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而是全方位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师生的各方面素质及成绩,在评价中,我们广泛开展社会家长评教、学生评教、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积极申报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办公室、宿舍、食堂安装空调电扇)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住宿学生能吃得饱、睡得香、留得住,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第四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
眉县育才学校2014-2015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秉承孔子教育思想,弘扬现代教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崇尚儒雅、倡扬仁爱”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内涵发展,大力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持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干劲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新局面。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眉县育才学校是一所集中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新型寄宿制民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6亩。教职工45人,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316人。学校确立“崇尚儒雅、倡扬仁爱”的特色办学目标,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名师工程、德育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学校设施齐全、规模宏大、环境优美。
二、近年来工作简要回顾
(一)、打造名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校全力打造名师工程,使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读书学习,勤奋进取蔚然成风,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旋律。在2011年开展的“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上,不少青年教师取得了好成绩。其中3名教师荣获一等奖;2名教师荣获二等奖;2名教师荣获三等奖。
(二)、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师生素质
学校全力打造“优雅校园、儒雅教师、文雅学生”,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不断提高,普遍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老师们以爱执教,无爱不教,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支持。在教师层面,不断
提高教师的文明素质和师德水平,目前我校已形成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在学生层面,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创一流、办特色、育人才的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基,以学生快乐为源,通过开展爱国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教育为重,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拓展的原则,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生态,使教师、学生与学校获得同步发展。教学中以课改为契机,立足科研兴校,以培养名师为龙头,积极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堂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会学习,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不断提升,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群众口碑,眉县育才学校成为眉县学子向往的好学校。
(四)、特色文化,努力创造优雅环境
近年来,为使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探索“崇尚儒雅、倡扬仁爱”的特色办学新路,我校相继确立了以“厚德”作为校魂,在德育上实施“做现代君子”育人特色,培育儒雅教师、文雅学生;在教学上构建了“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倡导“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建设“优雅校园”为目标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这些举措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构建特色学校发展体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凝炼出了“厚德 博学 求实 创新”的校训,孕育出了“亲仁 尚礼 团结 勤奋”的优良校风。
校园内的二栋建筑楼,均符合标准。校园内的名人画像、《论语》书简雕塑,篆刻着恕字的文化石。十余米长的宣传栏、教学楼内的电 2
子屏等等,这一切都彰显着儒雅之气。同时学校还投入资金几十万元不断对校园进行净化、美化、绿化,在篮球场等地安装了休息长椅、将修德楼后面建了中草药种植基地,环境育人做到无声胜有声。设备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门类齐全的图书阅览室、新颖实用的心理咨询室、别具匠新的走廊文化、宽敞明亮的食堂、舒适干净的宿舍。一处处、一幕幕彰显着环境育人的魅力,展示了我校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遇加强。
(二)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家长在农村,学生家长农活忙。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属于留守儿童,家校之间需要进一步沟通。
四、今后打算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是加大校本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二是搞好任课教师的业务学习工作;三是在教师中开展“青蓝结对”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帮助。
在家校沟通上,充分利用家校通信息平台、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等方式进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育才学校拥有着一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一批有朝气、有活力的教职工队伍。近年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并没有沉溺于昨天所取得的成绩中,因为育才人明白,昨天的荣誉只能作为明天的回忆,而美好的明天要靠今天的努力去争取,育才学校正以她独特的风貌和姿态而昂首向前,育才这个名字将与她服务社会的行动共存、与关爱和支持育才的颗颗红心同在。育才将以自己的豪情与社会期盼握手,在未来的天空放飞我们新的梦想。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1
关于省政府规划我县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
评估认定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
一、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的政策背景 教育具有时代性。在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今年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督[2012]3号),省政府随之下发了相应的考评通知和考评办法。3月30日和8月2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专门召开两次推进会,专题部署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规划我县在2014年接受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同时,省政府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大督办事项。对领导不重视,不能按期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省政府分管领导将约谈有关县市区政府的主要领导,并通报全省。8月15日,荆门市召开专题推进会,明确要求我县在2013年接受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
二、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评估内容和方法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应在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后进行。主要内容和方法如下: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的评估。主要包含学校规模和班额、学校用地面积、体育活动场所、条件装备和图书、教师配臵等5个大类15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其评估按照县级自测、市州复核、省级审核的程序进行。
2、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均衡配臵教育资源的情况。以生均占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作为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其评估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负责,统一测算均衡系数。
3、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的评估。以县为单位,评价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实际效果。工作评价设定发展规划及保障、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关爱等5个A级指标,12 1
个B级指标,28个C级评估标准。其评估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组织督导评估组现场督导实施。
同时,设臵5个刚性指标,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1)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当年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2)县(市、区)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未达到省财政厅核定的标准的(鄂财办发[2011]24号);
(3)未采取积极措施,按校舍安全工程规划消除D级危房,仍使用D级危房的;
(4)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未完成,城乡办学条件未能达到基本均衡的;
(5)尚未建立和实施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的。
4、公众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其调查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委托政府统计部门或其它机构进行。
三、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条件不达标,与省评估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是接受省级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门槛条件”。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县多数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规模和班额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硬伤”。一是城区中小学规模较大,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实验小学、京山小学、实验中学、绀弩中学等城区中小学班额均在50人以上。其中实验小学班均达61人,属于超大班额。班额大导致学校的生均用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只有5.84㎡和6.38㎡,与省定11.4㎡/生和6.54㎡/生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多数农村中小学缺少功能室,教学设备严重缺乏。由于多数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过少,学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对校舍、教学设备进行及时的修缮和更新,导致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缺乏,音乐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无法建立,学生生均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均不达标。三是D级危房重建任务十分艰巨。消除D级危房是省评估方案中的5个刚性指标之一,在对县政府的工作评价中占有重要权重。由于资金紧缺,我县D级危房的重建任务仍困难重重。全县现有D级危房19582平方米,应新建22046平方米,需资金2644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有D级危
房10036平方米,应新建8946平方米,需资金1072万元。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2、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县(市、区)财政教育支出比例达到省财政厅鄂财办发[2011]24号文件标准,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5个刚性指标之一,这方面我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历史欠账较多。2000年,我县作为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之一,率先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与全省其他县市相比,试点三年至少向教育少投入1亿元,造成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二是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政策没有得到落实。2010年京山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相关部门针对教育检查审计时的收费、罚款要全部上交财政专户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的发展,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等相关政策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3、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校际间师资水平差异明显。由于受农村教师补充、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尚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出现严重不足,教师学科结构极不合理,严重影响我县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成功。仅以杨集中学为例,38名在岗教师中,语文教师10人,数学教师8人,外语教师6人,其他文字学科14人,信息技术、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科学、通用技术等科目无专任教师,教师配备不足导致杨集中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未开设,体育、音乐、美术的课时开设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也不高。
4、办学行为不规范。一是违背“就近免试入学”规定,择校现象严重。由于校际间差距明显,部分家长追求优质教育将孩子送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导致条件较好的学校人满为患,不堪重负;而条件较差的学校门庭冷落,难以为继,严重影响了我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今年秋季实验小学一年级招收新生418人,而新市四小只招到了20人;实验中学七年级招收新生434人,而新市二中只招到了64人。二是违规办班现象严重。实验中学、绀弩中学等城区初中违规办重点班,分快慢班;社会机构或社会人员非法举办各类培训班、寒暑假补习班的情况较为严重。
四、提请县委、县政府解决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县申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工作主要有
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
1、关于尽快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县工作有序开展的问题。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均衡发展是未来十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职责,发挥主导作用。建议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人社、编制、财政、规划、发改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和困难,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有效推进。
2、关于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的问题。一是依法落实“三个增长”,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且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二是确保城市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以及从土地出让金中计提教育资金等政策得到落实,并按规定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三是加大危房改造力度,筹措资金,完成年内危房改造任务。
3、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师资配臵均衡的问题。一是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城乡之间定期轮岗交流,确保师资均衡配臵。二是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在评先表模、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三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安居房建设,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
4、关于严格执行生源分配制度,加快整合教育资源的问题。一是建议通过行政手段均衡生源分配,强化公办小学划片招生、就近通知入学制度和公办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探索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的60%按比例直接下达所辖初中,用高中招生杠杆解决初中择校问题,逐步缓解大规模、大班额现象。二是建议将新市四小作为京山小学分校,由京山小学负责管理;新市二中作为京山经济开发区或温泉新区学校,由县教育局直管。加大新市四小、新市二中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建设力度,或将城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有教育局进行直接管理,对人、财、物等核心资源进行整合,加快推进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