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彪给毛主席信
“毛主席:
“5月20日,我找了周总理,谈了谈有关党内团结和相当于政治局①以上人员的安全问题。为了总理考虑和请示主席,现将我谈话的大意报告主席,请主席考虑并盼主席能找总理谈一谈,由总理采取落实的办法。我的意见如下:
“经过五年来的文化大革命,而这个大革命是非常必要的和正确的,我们是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现在是要巩固胜利,……我想了以下办法,不知妥否,盼主席酌量:
“第一,实行四不一要的做法。一是在暂定十年之内,对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大军区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经过批陈整风以后,现任中央和中央局人员基本上应当说是可靠的),实行不逮捕、不关押、不杀、不撤职等四不,如果他们某个成员有错误,可经过党内思想批判来解决,他们有病,可找人代替工作,如果病故则提升其他人接替,至于久病要求退休者则按退休干部处理。一要就是遇特殊情况要执行主席面授机宜指示。
“第二,将以上规定传达到北京以至其他必要城市担任卫戍部队的每一士兵,要他们根据这个规定,任何时候不执行除主席以外的任何首长有关对中央或相当于中央政治局以上人员的提人、关人、杀人等乱令,如果他们借口是执行命令而执行乱令,则其本人应接受法律的严厉制裁,无论逃至何处,均应归案严办,而决不可托辞是执行命令而推卸自己的责任。
“第三,为保证首都安全,首都附近的三个人造山建议由华东、东北、山东各派一个独立营来担任固守。“第四,建议三十八军调离华北,这个部队虽然是很好的部队,但放在首都附近不甚适宜,宜调往别处,换一个原二野、三野或一野的军来接替他们的任务为宜。
“我的以上想法,是看了这次批陈整风会议文件,有的同志在担心着安全问题,他们的心情是忧虑的,因而是值得重视和深思的。我想,为了防止万一发生事故起见,所以想到以上做法,但这些方法必然是不完备或甚至是不正确的,特报告主席,请主席考虑交总理遵办。
“关于第一条和第二条,甚至可以召集首都所有担任警卫部队的干部开会宣布,由他们口头上或文字上传达到每个士兵,并且每隔两三个月重复向士兵传达一次,十年不懈。十年后再看情况,基本上也应当根据这个精神办理。首都以外的部队可传达到师团以上干部。
“这些内容对外都应严格保密,尽可能免除副作用的发生。我很想和主席谈谈,如主席什么时候有时间,请约我一谈。此致 敬礼”②
第二篇:毛主席怀念林彪的七绝
毛主席怀念林彪的七绝
七 绝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971年9月后
这首诗是林彪死后,毛主席写的,大概意思是说:群山万壑,象起伏的波涛奔腾而赴荆门(群山万壑也向林彪元帅朝拜吗?此荆门应取“荆”为荆楚,代表湖北,即林彪的家乡?)林彪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吧?可是作为闻名天下的林彪却已经不在了,另人感叹。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大漠,黄昏,孤坟,这些都让人觉得凄凉,作为名动天下的大元帅,最后竟是这样的凄凉。林彪元帅之死,对毛主席的触动是很大的。随即写下这首无限怀念之诗。毛主席对部下写诗纪念就2次,一次是罗荣桓元帅(林彪的搭档),一次就是林彪元帅。毛主席在罗荣桓逝世后写的诗句里有“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问可问谁”。可是他对林彪在书房里写诗纪念,无法公开。我想如果林彪是正常死亡的话,毛主席应该用比罗荣桓更高的评价的诗给林彪吧,更用不着在书房里偷偷的怀念。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写昭君之美,在于既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具凄楚艾怨之情。而昭君之怨,则是对命运的无奈的怨艾——锁在深宫人不识;向往像寻常女子那样生活,就只能代替皇家骨肉远嫁异邦;思念故土却欲归不能„„。当你来到昭君台前凭吊时,便会被这千头万绪的深深的艾怨所包围,满心凄楚抑郁难平。
这首诗毛主席只改了两个字,可是公认毛主席改过的比原来有气魄。可是毛主席对后面几句没做修改,而是舍弃,莫非毛主席欲言又止?有人说毛主席的这首诗的确是改了杜甫的,这首诗可能是毛主席花费时间最少的,可是并不影响诗的意义。所以说毛主席改后的这首诗是中国最有气势的诗句之一。
70年代,中国政坛扑朔迷离,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忠奸不分,真假难辨;又是谁说的“林彪自绝于人民”的呢?期待后人能还原历史,给蒙冤者一清白。。
第三篇:毛主席在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的日子里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期末论文
毛主席在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的日子里
摘要:自1970年庐山会议开始毛主席、林彪因是否设国家主席分歧激化到“九一三”事件发生这一阶段,毛主席通过一系列的批示、谈话、南巡考察等方式为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团结和社会稳定,从中的分析我也得到了许多启示:对干部的选拔,必须定期考核,尤其是在政治品质方面要严格把关;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崇拜,避免个人专断;高层领导人更是要在平时注重自身修养的锻炼和提升。本文较完整地阐述了庐山会议至九一三事件期间毛主席粉碎林彪政变阴谋的努力,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不同看法,较为系统。
关键词:庐山会议毛主席林彪分歧“九一三”事件启示
正文:
九大以后,林彪、江青一伙加快了篡夺党权的步伐。毛主席对此有所察觉,他强调:我们讲的胜利,就是要保证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去争取胜利。然而林彪、江青一伙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其夺权活动。在1970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关于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问题,林彪等人不顾之前毛主席所提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于4月11日正式提出要设国家主席,并建议由毛主席担任。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但毛主席很快察觉了其中的奥秘,在第二天即作出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
在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又强调要把这次全会开成一个团结的会、胜利的会,不要开成一个分裂的会、失败的会。但开幕式上,林彪大讲毛主席的“天才”,并再次提出要设国家主席的建议。这一讲话完全没有毛主席的商议和审查。接着,吴法宪带头提出要学习林彪的讲话。24日的分组会议上,陈伯达、叶群、邱会作等人在各组“含着眼泪”深情地宣讲称“天才”的材料,会后,陈伯达的发言还印成简报分发。在这种局势下,8月2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停止讨论林彪的讲话,收回简报,责令陈伯达作检讨。会后,又通过谈话,要求林彪、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向中央作检讨。林彪反革命集团所制造的混乱局面得以扭转,转向批判陈伯达的所谓“天才论”。8月31日,毛主席写了《我的一点意见》。针对之前的谬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不要上他们的当。此文矛头直指陈伯达,而且反映问题尖锐深刻,指出了陈的思想理论错误和两面派作风,但除此外,并未涉及他人,更没有涉及林彪,甚至在文中说:“我同林彪交换过意见,我们俩人一致认为„„”《我的一点意见》的发表和一系列措施的采取,使参加全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 1
央委员了解了真相,一致地站在了毛主席的一边,会议也开始转向“批陈整风”,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得以按照原计划继续进行。
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林彪反革命集团已有所警觉和戒备,在每一次危亡时刻,都能及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党内不良风气扭转到正轨上来,通过谈话、意见、批陈等方式,一次次地告诫林彪等人,企图挽救并拉回正轨,对林彪也主要采取的是保护措施,仍当成是自己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来看待,他的打击从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接班人的锤炼和磨砺。但是很可惜,林彪反革命集团对于失败和教训并未能够冷静地思考分析,他们更多地是不甘心,甚至开始了阴谋策划武装政变的计划。
1971年2月,北京正在进行批陈整风运动,而林彪、林立果、叶群到达苏州,进行“武装起义”具体的密谋和部署。3月23日,于新野起草了反革命阴谋暗杀计划即《“571”工程纪要》,取“武装起义”的谐音,于此正式实施“武装政变”和阴谋暗杀计划。在这一段时间内,毛主席所作的一系列批示再次给以林彪一伙以沉重的打击,主要有:其一,1971年1月8日,毛主席批示济南军区政治部《关于学习贯彻毛主席“军队要谨慎”指示的情况报告》:“军队和地方多年没有进行反骄破满,没有从这方面的错误思想整风,现在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时机了。”这一批示断了林彪调动军队的念想。其二,3月15日,毛主席在审阅《无产阶级专政胜利万岁》一稿中,删去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后面的毛主席思想并列一词,要求大家吸取庐山会议的教训;其三,1971年3月30日,毛主席在林彪集团成员写的检讨上批示:“此件留待军委办事组各同志一阅。上了陈伯达的贼船„„经过各种批判会议,到3月19日才讲出几句真话,真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上述三个批示,在名义上仍是继续批判陈伯达,但实际上是批林彪集团的主要成员黄永胜、吴法宪、叶群、邱会作、李作鹏等五人,打中了林彪集团的要害,但仍是期望能把林彪保护下来,维护“九大”规定的接班人地位。
此后,毛主席于1971年8月14日外出南巡两月。先后经过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杭州、上海等地,在此过程中,先后找有关省的党政军负责人作了不少谈话,陆续得知有关叶群、林立果等人的一些可疑情况。9月8日午夜,毛主席刚吃完夜餐,突然下令将停在杭州机场附近的专列立即转移,9月10日下午3时,又要求不让林彪死党陈励耘等人送行的情况下立即调车回来返程。10日近晚,毛主席专列到达上海,停在虹桥机场附近的吴家花园处。11日接见了许世友、王国维后,下令离开上海直奔北京。途中路过南京、济南、天津等一路不停,直至9月12日下午4时到达丰台车站时下令停车,与吴德、吴忠等人进行了长时间谈话。黄昏时分,下令列车进入北京站,安然回到了中南海。
毛主席安然回到北京,刺杀计划破产,林彪只得改而北叛,在13日凌晨1时50分,和林立果、叶群等乘机飞往苏联的伊尔库茨克。很快越过中国国境,进入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上空。周恩来立即赶到中南海请示毛主席,毛主席在接到汪东兴关于是否要派歼击机拦截的汇报后,说:“林彪还是我们党中央的副主席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要阻拦,让他飞吧。”但是,林彪所乘飞机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坠落在温度尔汗荒原上,机毁人亡,最终逃不过历史的惩罚。
文革期间,为了树立和维护林彪副统帅的地位,全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这个一直被称为毛主席“最亲密战友”,作为毛主席接班人写入党章的林彪,竟然叛逃出国,落得个折戟沉沙,死无完尸。这一消息对于已经年过古稀的毛主席来说,打击是巨大且致命的。但在其身体抱恙的同时,他仍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继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社会恐慌和**,为善后处置做了大量的工作。
9月18日,毛主席批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通知内容主要是陈述“九一三”事件的基本过程和最终结果,将其定性为林彪叛党叛国、自取灭亡,并强调这是林彪阴谋的总暴露和总破产。10月6日,毛主席批示将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传达范围扩大到地方基层党支部书记、副书记。11月14日,中共发出关于印发反革命政变纲领《“571工程”纪要》的通知。12月11日,毛主席批发《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要求在党内组织传达和讨论这一通知,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批林运动。
从林彪正式出逃到其坠机身亡,毛主席在这一时期的斗争策略更加丰富,睿智。首先是飞机出逃没有派机追击。从“呀”“吧”这两个语气词来推测,毛主席当时可能仍然只是把林彪当成了一个迷途的同志,是种信任错付的痛心和郁闷,同时敏锐的政治感觉让他意识到,在无任何凭证的条件下,林彪飞机外逃,贸然打落,只会引起政治恐慌和社会混乱,只能按兵不动,再做打算。其次在传达林彪叛党叛国这一通知时,毛主席连同周恩来,采取的是逐级传达的手法,从中央到地方基层最后传达到人民群众,通过这种手法,将社会震动和恐慌降低到最低点。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批林运动,更深入地粉碎打击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团,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失败。
综上所述,毛主席凭借自身丰富的斗争经验和高超的斗争手段,成功粉碎了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为维护我国政权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主席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的这段日子,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干部的选拔,必须定期考核,尤其是在政治品质方面要严格
把关。李百奇在他的论文中谈对毛林关系演变所得的启示是首先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政治品质不好的人,坚决不能重用。他阐述了林彪在战争年代就有品质问题,但毛主席坚持起用。我认为这一说法有点牵强,是不全面的。林彪在战争年代领导了数次战役的胜利,为我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存在的可能是个人品质的不完善,但不能说是政治品质不好,不能否认他在前期是一颗红心向革命的。他的变化是在建国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得到了极大的权力,进而希望篡夺国家的最高权力这一过程中转变的,期间位置是越爬越高且毫无管束。正是由于对高层领导人定期考核这种制度的缺乏,才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其次,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崇拜,避免个人专断。在文革时期,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发展到了顶峰,从全文来看,毛主席的批示总是能及时扭转局面,这固然离不开他的个人智慧和正确判断,但同样包含了个人崇拜的效应,一个人的一言一行能影响到整个国家,更多的是弊端,是对民主制度的践踏,对法律条文的罔顾,文革就是典型。所以必须实行集体领导,避免个人专断。关于这方面,我认为美国确实做的很到位,三权分立制度下,任何一方都不能坐大,遇到争执行问题,必然是在反复的商议中才得以施行。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只是要强调我国实行集体领导的重要性,正如邓小平强调的,要力主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反对在党内形成人身依附关系。
最后,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十分注意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努力抵制不良诱惑,这是每个党员永葆革命青春和清白的必由之路。林彪由人到鬼既是他自身修养有待完善,过于追逐权欲,也是他缺乏科学的执政理念所导致的。相比之下,虽然毛主席发动文革是一败笔,但他在自己的晚年敢于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思,总体上是执政为民的,仍旧赢得了后世人民的尊重和拥护。
参考文献:
1、《晚年毛主席 1953~1976》 陈明显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年8月第四次印刷
2、《毛主席与中国铁路》 中共文献出版社
3、《毛主席在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的日子里》汪东兴
4、李百奇《毛泽东与林彪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启示》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第13卷 第3期 1999年
第四篇:给毛主席的一封信1
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敬爱的毛主席:
您好!
首先,我代表全中国人民向您说声由衷的感谢,是您救了整个中国啊!主席,虽然您每天日理万机,到处打敌人,为人民谋幸福,但是也不忘关心民众。1948年春夏之交,您在花山村,为了不影响群众吃饭,您让群众到门口的花椒树下碾米,那会对您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您还将自己珍藏的茶叶交给炊事员,给民众沏茶。您还帮助民众推碾子。您这样博大的胸怀,值得我们全中国人敬佩。
您心中永远想的是民众,抗美援朝时期,您失去了您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您为了不让自己的悲痛“感染”到其他人,强忍着自己的眼泪不掉下来,后来警卫员告诉您遗体安葬的事情,您还是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这样,您让我们看到了伟人的胸怀。
还有您感恩恩师的行为也让我十分感动。有一次,您特意邀请您的恩师徐特立来北京一见。一转眼,几天过去了。徐特立要回去了,您见徐老身穿还是这么俭朴,就脱下自己的大衣给徐老穿上,徐老激动地热泪盈眶,您牵着徐老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主席,您感恩恩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主席,您永远都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好主席!
此致
敬礼!
林佳能
2011.2.28
第五篇:1959年毛主席最后一次国庆阅兵也是林彪唯一一次任阅兵首长(推荐)
1959年毛主席最后一次国庆阅兵,也是林彪唯一一次任阅兵
首长
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逢十大阅”。本次阅兵共有35个方(梯)队,其中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6个空中梯队,受阅人员共11018人。受阅武器装备,有100毫米自行火炮、122毫米榴弹炮、122毫米加农炮、130毫米加农炮、152毫米榴弹炮、152毫米加农榴弹炮、152毫米自行火炮、100毫米高射炮等共144门,中型坦克、重型坦克99辆,还有雷达探照灯和155架轰炸机、歼击机等。阅兵式历时58分钟。首都群众70余万人参加典礼和游行,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庆典礼活动中人数最多的一次。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国庆阅兵。此次由彭德怀负责筹划准备,却由林彪检阅部队,这是林彪惟一一次任阅兵首长。杨勇上将任阅兵总指挥,也是他惟一的一次。10时整,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国庆典礼开始!”受阅官兵身着在“五五”式服装基础又加以改进的新式服装,显得更加威武精神。陆、海、空三军部队,以雄壮的阵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空军飞行梯队由1个轰炸机师、4个歼击机师和高级航空兵学校抽调组建而成。本次阅兵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方队。其中我国自行制造的“五九式”主战坦克和“红旗牌”检阅车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