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甘良才 好范文原创投稿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湖北省兴山县外国语小学 甘良才(443700)
《分数乘法》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在教学
中,老师引导学生操作,直观感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先通过知识迁移,进行必要的铺垫。比如对整数乘法的复习,思考“4个3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复习旧知,并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充分利用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还要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充分尝试、感悟、体验、思辨、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计算方法。
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自由提问,尽量加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使数学情境更生动,还要多给学生创造对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概括出分数乘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困难,但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其认真审题、注意运算顺序、观察数字特点,、选择简便方法等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間的横向联系。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
通过教学及单元检测后的分析,本单元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今后教学要引起重视:
1、少数学生做题时不认真看题,将题目做错了。
2、做题时不读题,只看数字就列算式。
3、最后结果不化成最简分数。
4、学过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题目只要稍微转一下弯就做不到了。
第二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所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计算,分数乘法切记约分,计算的正确率有待提高,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2、简便方便:乘法分配律有的学生不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3、注意单位“1”的找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4、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注意是连乘的还是求两个量的,学生易混。
5、倒数的概念教学,它将成为下一单元的教学起点,所以必须落实好。
应用题教学注意:
1、教学中结合实际例子,结合文字式题,结合实际生活,结合线段图。
2、注意对比。例如:
红纸30张,黄纸比红纸多1/2张,黄纸有多少张?
红纸30张,黄纸比红纸多1/2,黄纸有多少张?
第三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分数乘法是在前面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1.明晰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数乘整数,另一种是分数乘分数。在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分数乘整数;二是整数乘分数。虽然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却不相同。学生非常容易在此处出现意义上的模糊。例如:2/3×4表示4个2/3是多少,而4×2/3表示4的2/3是多少。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出错较少,能够清晰的表示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在计算中先约分,再计算,会使计算变得简便。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还是有个别同学把整数和分子约分计算,还有的出现先计算,再约分,容易出现约分后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
2.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学生容易出现小数与分母约分后得整数的现象。
3.在简便方法计算时,学生容易出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错误。特别是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道是应该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
再教设计:
1.强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整数必须要与分母约分。
2.强化练习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避免学生在此题目上出错。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课上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提高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设情境,质疑猜想。
师:你能说说你现在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生: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吗?会不会让计算也变得简便呢?出示课题,画上一个“?”通过创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猜测。验证完合理性后,在例题教学中,我决定现由学生个体尝试,碰到困难,可求助于学习小组,然后再到小组交流,进而过渡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始终紧扣重点“简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展开,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也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进一步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在我设计的练习题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如选择,判断,填空等,加深对新授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总之,本堂课将立足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锻炼空间和舞台。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例2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在例1理解和掌握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教学内容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特殊,而用线段图可以比较清楚的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会看线段图入手,逐步学会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的句子,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同时为后面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重点抓住了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关系,即知道了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问题,还着重讲解解题的两种方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
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辅助,然后根据线段图找到解题方法,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自己动手探究的过程。但因为自己没有放手给学生,导致这个过程还是教师讲多,学生练少。
2、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让学生画图时间过长,练习过程给的时间太少,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在这一方面,以后要多加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分数乘法(二)》其实是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第一课时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我调整了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学后教,课堂上学生讨论明白了:谁是单位“1”,单位“1”已知的,用乘法计算(虽然这部分知识目前没有涉及),我认为适当渗透有利今后的教学。
学生的理解也各有千秋,这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有的学生用分数加法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能够从整数和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从编者意图可以看出:用图形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重要的,于是在计算前充分感知涂图形的过程,为后面计算打下基础。有了几节课的铺垫,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多大的错误,说明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很多学生对约分还是做得比较好。
但在一位学生的作业中,清楚看到这个学生没有把约分后的分母做分母,依然是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经过辅导,学生明白了道理,同时反应课堂上还存在了优生抢了课堂的风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11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引发计算需求,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迁移、类推、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根据这一思路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意义、二自主探究,明白算理、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外。本节课,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重视创设情境,理解意义。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本课我创设了同学为迎接国庆节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和乘法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 10×3的结果。
2、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导入新课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3/10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3/10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3、尝试计算。自主探究新知,理解算理。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自主探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例1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4、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多样性,激励性,生活性。在本环节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特别是两个常见的改错题引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计算方法,已达到算法的自主优化。
存在不足:
1、涂色表示3个3/10米处,由于学生速度慢费时较多;在学生探究3/10×3的算理时的引导还不够简约有效,使本课有前松后紧之弊。
2、对学生约分的格式和规范方面的要求不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真的是件憾事,细细反思起来,总有需要改进的东西。今后,我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练乘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在分数与整数相乘中课分成学生理解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分数则引导学生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所以教学起来要注重每一堂要教的是什么?怎样教?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好处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好处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比较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明白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比较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个性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资料。在帮忙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忙。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适宜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忙。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状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反思这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树立学生自信心,尤其爱护后进生,培养学生口算心算、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并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加强。
2、课前对学生学习效果估计不足,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上课时复习的时候应该安排一些整数乘法简便运算的题目,帮助学生回忆简便运算,为本课的简便运算打好基础。
4、例题6中本来只有前面2道题,但是备课时拔高了难度,多加了2道较难的简便运算题目,在前面复习时没让学生回忆、做做类似的整数乘法混合运算题,所以学生做题效果不理想。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我认为,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上,只有做到了让教为学服务,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还要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还重视将操作过程、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相辅相成,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折纸表示3/41/4及其结果,这样不仅解释了符号语言的意义,也直观形象地展示了3/41/4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折纸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分数乘法(二)中我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需求,首先向孩子们提出并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例如在引入中: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用斜线涂出它的 1/2,然后对其再对折第二次,用红色涂出斜线部分的1/2,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能够直观得从图中看出网格部分所占几分之几,但是学生很难列出乘法算式。(14的比较多)。说明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两次做为单位1的量。两次折纸中有两个单位1,比如第一次的1份占整个图形的1/2,此时的单位1是1,但是网格部分却占斜线部分的1/2,此时的单位1是1/2,也就是说网格部分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4,这其间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在此说明,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掌握还不牢固。又例如在验证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理解。
其次,本课我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分子位1分数相乘)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折纸、化小数、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折纸的验证方法,有个别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允许他们用小数的方法来验证,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与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因此在出现不能转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相乘时,这些学生就只能听同学发言,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了。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还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
把握好教材是基础,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最大的收获。
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习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丢失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强化学科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资料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资料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和计算方法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实现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课前复习设计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好处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旧知再小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学1/5×3,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3个1/5相加的和,也就是求1/5+1/5+1/5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1+1+1/5,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3个1连加就是3×1,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个性是1/5×3与3×1/5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之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3/7×2,然后进行群众交流,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
透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好处的多种解释,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则显得重要。如:教科书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必须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好处。
三、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就应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能够解释为3个5,也能够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本册教材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透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能够是1/5×3也能够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好处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上数学课时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但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状况,并不理想。从学生第一次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所以我应出示比较练习,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从而养成优化方法的习惯。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学好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
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
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如:在计算我班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49÷7×2(2)49× 。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49的2/7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习,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
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我们班参加烹饪组的有多少人、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分数乘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二)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本册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又如:教材第5页: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
教学时,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要有意引导“求淘气有多少苹果,就是求6的1/2是多少?”再通过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每个苹果都平均分成2份,淘气是6个1/2,也就是6×1/2或1/2×6,从而用6×1/2或1/2×6两种列式方法解决了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理解,从而拓宽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求6的1/2是多少?可以用6×1/2解决也可以用1/2×6解决。
二、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法中隐藏的数学意义。
书写顺序中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情境描述中隐藏的数学意义!因此,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上面所讲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又如:刚才所举的例子: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当学生用6×1/2或1/2×6解决了问题后,一定要有意让学生明白:本题情境可以理解为求6的1/2是多少?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避开具体的情境下,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如:1/5×3(3×1/5)表示的意义可以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求1/5的3倍是多少?或者把3缩小到原来的1/5实际上就是求3的1/5是多少?等。
又如:求3的1/5是多少?列式解答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
关于分数乘法的以上解释,并不是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数学概念,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解释,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是非常有益的。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单元中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类实际问题比基本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稍复杂,题目所求的数量不是已知的分率所对应的数量,而是与这个分率有关的另一个数量,所以它是基本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找出解题的数量关系式。
下面就谈谈我就本课教学之后的一些想法:
(一)精心设计复习题
从观察线段图入手,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再让他们通过比较,选出有用的条件自己编题、解答。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线段图的能力,同时,通过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编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化,也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一种满足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分析自己的算式,说出题目中的单位“1”和算式所运用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也为后面学习例1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注意语言表述形式的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句和数量关系
“学校花坛里有84棵花,其中1/6是月季花,月季花有多少棵?”这一类问题由于可以直接利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进行列式,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形如“一种毛衣,原价56元,现在的价钱降低了2/7。降低了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就其表述形式而言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的练习中我加强了语言的转换练习,让学生用“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句式来表述“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实际用水量比计划节约1/9、实际产量增加2/7、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少1/4”这一些句子,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各个分数的意义,对于单位“1”的理解愈加到位,对分率与分率的对应量理解到位。从课的实施来看,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三)注意操作,通过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感悟数量关系
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答,我觉得理解已知条件中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关键句),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式应该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怎样突出这一关键点,我想安排一节补充课时,让学生根据关键句画图,通过物的操作活动透彻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写出多个数量关系我认为很有必要。这也是整个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解答的奠基工程,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练习,我想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大有裨益。
(四)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交流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训练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例题与复习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接着再自己尝试解答。学生解答的时候,感觉做起来很得心应手,三下两下就做好了,而且有些学生用75+75×4/5做,也有一些用75×(1+4/5)做。此时,我先让同桌间相互交流想法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一下学生,发现他们都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有些同桌做的方法一样,俩人都争着要先讲;有些用的方法不一样,俩人就一起在研究、比较。在初步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反馈。
由于刚才练习过,学生说起来还算流畅,如分析75×表示的是什么?后面为什么还要用75+75×4/5,运用的是哪个数量关系?第二种解法中1+4/5又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1+4/5,最后为什么要用乘法来算时,学生基本能答到点上。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答应用题,不仅要会解答,更要会分析。
当然,虽然在教学中考虑得比较全面,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形式比较单一
课上除了老师问学生答之外,小组合作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相互交流说想法、同桌讨论等,几次一来,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单调无味。因此,在平时,除了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采取学生与教师合作或学生与电脑合作等,让学生在丰富的合作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才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表出自己的观点
2、与生活的联系太少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本节课,学习的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的感觉只是在一味地做题目,而不是在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此时,如果出示和学生生活学习相联系的题目,如:我们班有54人,其中男生占了,女生有多少人?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有所提高。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地生活实际入手,抽象得出数学知识,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不论在教学活动的哪个环节,都注意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3
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三、采取应对措施:
练习课中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结合复习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打基础。
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4
最近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章,目前学习的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法则,还有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还有小数乘分数。
在最近的学习中,存在些许问题。
一是计算练习不够。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计算。一个数乘分数的教学中,对于算理没有突出,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记住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每天的计算量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法则遗忘较快,特别是在后期学习小数乘以分数时,学生转化成分数乘分数以后,不会计算了。
二是重要的概念方法没有强调。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很多学生不能完整流畅的说出这句话,数学语言缺乏。在以后的教学中,像这样的重点语句一定让学生一字一句的抄写下来,熟记。
三是没有重视板书和格式。教师上新课时,一定要事先设计好板书,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重要格式,需要学生模仿的,这些内容一定要突出。注重课堂辅导,重点照顾那些有学习障碍的后进生,争取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
第四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
一、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
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二、本课的教学注意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不足之处有:
1、由于把课文读的太多,课文的复述没有完成。应该直接跳到补天的过程之上,再让学生去感悟女娲的品质。可在前面书读得有点多,后面显得有点紧张。
2、我压制了学生的一些质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3、课堂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大,每个环节连接的不够紧密。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也不够丰富,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反思这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课堂上驾御能力不强、很多地方处理的不够灵活、教师的评价语很不到位。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学习和加强的地方。课结束了,但是思考并没有结束。通过这节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多开公开课锻炼自己。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学好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
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如:在计算我班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
(1)49divide;7×2
(2)49×。
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49的2/7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习,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我们班参加烹饪组的有多少人、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
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到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息息相关。学生在接触到两种结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的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具体谈谈是如何突破难点,有效的将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统一起来的。
首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结构往往比较简单,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掌握比较好,班上有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但少部分同学面对应用题这种形式,具有胆怯心理,所以我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入手,在新课的复习引入的环节让全班学生完成相应的文字题,学生容易入境,然后放开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对应用题的探究,并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共同交流,共同得出单位“1”,以及分数所表示的是“倍数关系”,并且结合线段图的方式,引导这个分数所对应的量,通过比、画、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和分数乘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一样,另配合相应的练习,帮助学困生较好地掌握该类型。
其次,在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种结构问题时,我选择的方法是通过判断句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中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句子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个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或少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所指的“一个数”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个数”,如果在这样一个短句中出些两个“一个数”就会重复啰嗦,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找到单位“1”,从而这种结构和第一种结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再通过画线段及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分析对应量及所求量的关系,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此种类型,从反馈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判断单位“1”不容易混淆,这种讲解的方法的效果比较好。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练习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集体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分数乘法教学是六年级下期的一个教学内容之一,其实整数乘法对于同学们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的问题了,所以,在传授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让同学们做一做整数乘整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同学们通过自习的方式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在交流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与整数乘法的异同。可是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⑴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⑵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⑶在教学中要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分1/5吨=()千克
分数的教学对于本册来说,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要在实际的练习中加以理解和应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教学的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由于五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课前已经有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由于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先复习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进一步使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而且是用一个数乘几分之几,为后面顺利列算式求1/2的1/2及1/4的1/2作知识和方法的储备。
2、引导学生通过用算式表示图形,再用图形表示算式,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在第一个情境中,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就是剪去1/2的1/2,第三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就是求1/4的1/2,结合线段图理解到1/2的1/2就是1/4,1/4的1/2就是1/8,列出算式就是1/2×1/2=1/4,1/4×1/2=1/8。在折一折中,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三、采取应对措施:
练习课中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结合复习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打基础。
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大家都知道,六年级的数学课,老师们都不愿意教,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知识的综合,特别是本册教材,有很多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即使会方法,以前的知识如果学不好,成绩也很难提高。从开学到现在,每上完一节数学课,我和胡老师、薛老师都要进行交流反思。要讲《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了,我们三个在交流着教学方法。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一改过去先讲课本例题的做法,自己编了一道跟学生生活相关的题目。所以例题的选择、练习的设计都和生活实际相关,这样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2、教学中先复习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铺垫后进入新课。例题教学时充分的相信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中定点找准单位“1”,理解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与单位“1”的关系。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达,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完成了任务。总的来说,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多了。
教学中的不足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线段图的画法有错误:
第一; 已知条件没有标清或问题没有标出;
第二;不知道该画几条线段;
为此,在练习中我让学生自己画图那然后大家一起评,找出画的不合理的地方一起改,加深印象。本节课中,多数学生都会列算式,画图吃力,看来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需要多做题吧。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呈现了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颐和园图片。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北京颐和园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其中昆明湖占地219公顷,万寿山占地面积仅是颐和园的1/4。借助问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的学习。这节课主要解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时,从游览世界文化遗产的话题引入文字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信息提出与本节学习有关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本节课是在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首先设计三道找单位“1”的复习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辅垫。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简单分数应用题的经验,因此在理解题意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解答试做,做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讨论,讨论完成请学生上台展示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展示时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围绕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并充分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理清题中数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解法对比及课后小结,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我作了充分的考虑,也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但在教学中还是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学生明白但表述不清楚,个别学生表述单位“1”加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时,发现还很有点模糊。因此,我觉得今后在常态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教师给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述说解题思路帮助分析问题。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教者在本节课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应用“单位“1”的量×分率=比较量“这个数量关系,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来判断是分数乘法还是除法应用题。教材为此也安排了例2这个例题:
例2:长江流域约有120种矿产资源,可供开发的占。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种数约占全国的30。3756
(1)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
(2)全国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
其中第(1)题是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第(2)题是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两题的比较,去找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为此,我在教学中的流程也很简明:先学生自己两道题,然后再讨论两道题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教师总结。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然而,我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要发现两道题的区别和联系并不容易,课后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是什么阻碍了学生知识的形成呢?我在课后经过分析,认为是教材编排的这个例题对于本课的知识目标形成的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是例题中包含的其他东西太多干扰了学生对两题的对比。
首先,两道题中包含了3个量即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和全国的矿产资源。这三个量中有两个量都是单位“1”,虽然这并没有超出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但是却使问题复杂化了,对于本课的教学目的起到了一个干扰作用。
其次,本例中的第(1)题中的单位“1”的量是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是已知量。而第(2)题中的单位“1”的量是全国的矿产资源,是未知量。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分别是: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资源和全国的矿产资源×30=长江流域的矿产资3756源。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和单位“1”的量都不一样,也不利于学生比较。这也造成本节课目标达成的难度增加。
最后,例题中文字较多,特别是几个量的文字叙述较多,这也给部分学生,特别是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增添了麻烦,他们也许要为弄清题意费上一阵时间。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材在编写这个例题也许太过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对本课的目标达成难度增大。这个例题是不合适的。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区别比较的例题:
例2:(1)果园里有60果桃树,李树是桃树的,李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60果李树,李树是桃树的,李树有多少棵?
这样的设计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好处:
1、单位“1”不变,都是桃树。
2、数量关系都是一样:桃树×=李树。既然单位“1”不变,数量关系都一样,为什么却一个是乘法,一个是除法呢?学生再通过565656比较,很容易就发现第1题的单位“1”是已知量,求比较量,当然用乘法。第2题的单位“1”是未知量,求单位“1”,当然是用比较量除以分率,是用除法。
通过这样的例题设计,我认为简明扼要,利于学生认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更好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为后面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矗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个数量的两部分整体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其解答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关心生活,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解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与单位“1”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铺垫
1、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谁是单位“1”?
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
2、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①谁和谁,谁是单位“1”?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学习例4:(出示一幅丹顶鹤图片,引出例4)
(1)、出示例4。说一说从例4中你知道些什么发?
(2)、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一生在黑板上画)
(3)、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4)、现在能求出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吗?试一试。(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5)、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的?
(6)、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练习: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的5/8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只列式不计算,先学生独立解答,再由学生在全班交流)
2、学习例5: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根据一个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可以知道这个人健康状况,关于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情况,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资料,(电脑出示):人的心脏
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的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从题中你知道些什么?说一说。
(3)、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吗?小组合作,试一试。(根据学生的情况请一生上台板演)
(4)、指着你的线段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会做吗?试一试。
(6)、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怎样想的。
(7)、有没有其它解法?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
(8)、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运动员心脏跳动的次数随体质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人的心跳每分钟约75次,而运动员的心跳每分钟比一般人慢1/5,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约多少次?
(1)你能求出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集体订正: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其他解法?
2、想想填填
(1)一块布长12米,用去—,还剩多少米?题中把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它的(),要求剩下多少米,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2)我校五年级有学生196人,六年级学生人数比五年级少,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题中是把()看作单位“1”,六年级的人数是五年级的,求六年级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谈话:同学们,第十四届亚运会已经在韩国顺利闭幕,在本届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150枚金牌,关于本届亚运会我国和其他国家奖牌情况,请看下面
的资料:
(1)中国金牌150枚。中国银牌数比金牌数少11/25,铜牌数占金牌数的37/75。中国的银牌和铜牌各有多少枚?
(2)韩国银牌数比中国银牌数少4枚。
韩国金牌数比银牌数多1/5,韩国铜牌数比金牌数少1/8。韩国的金牌、银牌、铜牌各有多少枚?
(3)日本金牌数比韩国金牌数少13/24,铜牌数比韩国铜牌数少1/7。日本的金、银、铜牌各有多少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看哪一组算的又对又快。我们将给金、银、铜牌的三个小组颁奖。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前,组内教师对怎样来上这节课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本节课的基本目标:不仅仅要体现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更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基于上面的基本目标,
在设计教学时,确定了:“淡化分类,强化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
1、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在简单的复习铺垫后,马上进入新课。例题教学时充分的相信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达,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的开放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设计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根据资料得到显性和隐性的信息,然后借助线段图表示这些信息,接着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最后再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张扬,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突出在“应用“中学应用题,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一种理念,而应是我们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设计中,通过解决“心跳问题”、“奖牌数问题”等,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在“奖牌数问题”这组练习题中,不仅有刚学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还有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交叉练习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加深了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4、教师的收获和有待改进的问题。
收获一: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淡化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张扬,而且通过课堂上师生间平等的“学”与“导”活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互动、融洽、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同时也使课堂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收获二: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班上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教学中我总是担心差生掌握不了新知,因此在重点的地方,包的多,强太多、重太多的三多现象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两知,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和谐。与此同时,还能使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我们的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有待改进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也暴露出教师在课前的预设不够,面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不能灵活机智地进行处理等问题。
问题一:在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的比较上,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的时,教师不能及时地根据课堂的教学实际,改变教学策略,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手段,帮助学生弄清这个问题。
问题二:教师在刚上课时的情绪有点紧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使整个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够兴奋。教师也认识到了这个情况后,但就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单元中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类实际问题比基本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稍复杂,题目所求的数量不是已知的分率所对应的数量,而是与这个分率有关的另一个数量,所以它是基本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找出解题的数量关系式。
下面就谈谈我就本课教学之后的一些想法:
(一)精心设计复习题
从观察线段图入手,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再让他们通过比较,选出有用的`条件自己编题、解答。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线段图的能力,同时,通过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编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化,也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一种满足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分析自己的算式,说出题目中的单位“1”和算式所运用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也为后面学习例1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注意语言表述形式的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句和数量关系
“学校花坛里有84棵花,其中1/6是月季花,月季花有多少棵?”这一类问题由于可以直接利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进行列式,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形如“一种毛衣,原价56元,现在的价钱降低了2/7。降低了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就其表述形式而言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的练习中我加强了语言的转换练习,让学生用“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句式来表述“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实际用水量比计划节约1/9、实际产量增加2/7、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少1/4”这一些句子,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各个分数的意义,对于单位“1”的理解愈加到位,对分率与分率的对应量理解到位。从课的实施来看,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三)注意操作,通过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感悟数量关系
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答,我觉得理解已知条件中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关键句),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式应该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怎样突出这一关键点,我想安排一节补充课时,让学生根据关键句画图,通过物的操作活动透彻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写出多个数量关系我认为很有必要。这也是整个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解答的奠基工程,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练习,我想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大有裨益。
(四)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交流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训练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例题与复习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接着再自己尝试解答。学生解答的时候,感觉做起来很得心应手,三下两下就做好了,而且有些学生用75+75×4/5做,也有一些用75×(1+4/5)做。此时,我先让同桌间相互交流想法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一下学生,发现他们都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有些同桌做的方法一样,俩人都争着要先讲;有些用的方法不一样,俩人就一起在研究、比较。在初步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反馈。
由于刚才练习过,学生说起来还算流畅,如分析75×表示的是什么?后面为什么还要用75+75×4/5,运用的是哪个数量关系?第二种解法中1+4/5又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1+4/5,最后为什么要用乘法来算时,学生基本能答到点上。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答应用题,不仅要会解答,更要会分析。
当然,虽然在教学中考虑得比较全面,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形式比较单一
课上除了老师问学生答之外,小组合作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相互交流说想法、同桌讨论等,几次一来,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单调无味。因此,在平时,除了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采取学生与教师合作或学生与电脑合作等,让学生在丰富的合作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才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表出自己的观点
2、与生活的联系太少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本节课,学习的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的感觉只是在一味地做题目,而不是在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此时,如果出示和学生生活学习相联系的题目,如:我们班有54人,其中男生占了,女生有多少人?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有所提高。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地生活实际入手,抽象得出数学知识,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不论在教学活动的哪个环节,都注意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3
由“搅乱”引起的反思。
今天象往常一样,在学生理解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之后,我想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去探究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时候。一些同学嚷嚷开了“老师我会!”“老师我知道!”,“是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理由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刚刚开了一个头,一些学生就会把后面的知识讲出来,结果一下子把老师事先设计的思路被学生给“搅乱”了。曾经我有过这样的烦恼和无奈:心理总是责备学生的“插嘴”,觉得这样以来使大多数学生缺少了自主探究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也使我的教学没了层次,讲课缺乏激情。
对此,我也冷静的思考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自己已经习惯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居高临下地将学生的思维牵进预设的圈内,而一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开了,教师就很难面对自己无法预测的学生众多的想法,缺乏教学的机智。更重要的方面,是教学理念上的差距。其实当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与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并且都是以极大的热情,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告诉老师与同学。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那么我们教师还有什么理由责备学生、压抑学生呢?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有思想,现有的知识起点也是比较高的,这样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老教师应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真正把自己主导下的课堂学习建设成为可供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整合学习资源,形成学习能力的促进平台。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4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而且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
分析教学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备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乘关系即可,只是这个相乘的关系要有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时我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予以检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进行单位互化,如:2/5时=( )分 1/5吨=( )千克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优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 )分1/5吨=( )千克
第五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分数乘法(一)》是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计算,进而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伊始,我直接出示“1个苹果图占整张纸的1/5,3个这样的图形就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的学生会通过具体图形语言来数一数;有的学生会直接用算式来计算。在黑板上,呈现所有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出之间的联系。紧接着,让学生回忆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来学习分数乘法意义,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在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计算结果。接着,学生在结合问题、图形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学生的计算过程虽能正确地写出来,但是在结果上会出现没约分化简。这可能跟自己,在帮助学生理解那两种约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比两种约分方法,我是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两种约分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也能说出来。我也做了一个小结:一种是在结果上约分;另一种是在过程上约分。但是,我却忘了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所以,从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仔细地想,自己常常鼓励学生方法多样性,却忽视优化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这节课是上周上的,杂事纷扰,一直没有闲暇来好好写写当时教这节课的感受。
这节课上下来,有两个重点需要把握,一个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这是解决分数乘分数所有的实际问题的前提,如果意义不理解,问题解决犹如空中楼阁。那教学的第一个板块就是意义的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分数乘整数的另外一个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我从这个意义入手,延伸到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也是需要用分数乘法的。
借助《庄子。天下》那句“一尺之锤,日取一半,万世不竭”入手,先回顾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再引申到当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时同样也是可以用分数乘法的,在出示分数乘分数的时候,同时出示具体的木棒截取的过程,让孩子在具体实物中理解,其实其中一个分数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而另外一个分数就是一种分法(或是按照孩子们的想法叫做截法),或是有些孩子理解到分数乘分数其实是分了两次。在这个环节,孩子们需要重点理解意义,同时也初步感受到分数乘分数可以用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
那接下来的环节就直捣黄龙了,深入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当然很多孩子已经知道方法就是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样,那下面的探索环节就是要弄清楚方法的原理。算理的理解还是需要借助直观模型,因为算理在学生头脑里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当然在探索之前,我们还是对意义进行了再次强调,还把两个乘数反一反,再说意义。紧接着出示书本例题,放手让孩子去画图,在一个长方形中涂出最后的结果。涂完之后,把不同的结果反馈到黑板上,孩子们分别说,说的过程中我进行一些重点追问,这些追问无非就是在关注每一次分法。全部说完之后,再次沟通各种方式。开始提炼这些图形与算式之间的共同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在明晰算理的内在原理,孩子们归纳发现,原来在图形中,被分了2次之后,这个总份数其实就是分母乘分母(也就是最终结果的分母),比较难理解的是在图形中怎么体现分子乘分子,经过一番激辩,孩子们渐渐明白两次取出份数之积就是最终答案的分子,在图形中就是先取了几份,再在这几份中取出几份,也就是说是几份中的几份,那最红取出的总份数就是把两次取出份数乘起来就好了。
最后强调先约分,而不是最终结果出来在约分,这样计算会更加简洁,不过从课后作业来看,如何约分还是需要细讲。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不仅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同上我还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
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且也让我懂得的教是为学服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三、采取应对措施:
练习课中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结合复习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打基础。
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这节整理复习课我对分数乘法知识进行一次梳理,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分数乘法知识体系,巩固对乘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用。
一、以合作交流为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内容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想、自做、自讲、自论。先是让学生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课上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互相讨论交流,发现自己有遗漏的知识点,在小组内自行补充,完善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同学们表现的积极主动,找到了各种整理方法,使知识的学习不流于形式。
二、课前布置同学们对易错题的整理,让孩子在课前寻找在本单元做错的题目,再找出共性的易错点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错误原因和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加深对错题的认识,避免下次犯类似的错误。在教学时由于时间有限,对于学生找的易错题没有完全交流到位,课前老师自己也应找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整理,这样能对学生整理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一个补充。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教学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年轻人有朝气但缺经验,老教师有经验但缺热情。虽然教了几次六年级对于很多内容的教法却一直没有定型也不能定型。
原来对于分数乘法只是从做法上进行教学师生都感觉很简单,一般第一单元测试基础差、思维差的同学也能考到90多分,所以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不只是乘,而把乘法这个单元一带而过,和分数除法一起学习,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道理,选择做法。但综合到一起学习,学生刚开始也是错误百出,只能机械地告诉学生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加上学生约分出现约分不彻底,成了一锅浆糊慢慢理。不过,这样好像也能比进度慢的老师成绩好一点,但对于基础特差的学生似乎有点残酷。
我决定在分数乘法这一单元让学生彻底明白道理,深入每位学生心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于是在学新课之前,我先对五年级的公因数、公倍数问题进行复习,发现这个难点依然值得深入复习,学生对互质数等基本概念都忘了,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更是错误百出。深入对约分环节打好基础,也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让学生应用中多说道理,同桌互为老师讲一讲道理,避免学生理解表面化,真正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分数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操作中自然理解更深入,学习更有兴趣。虽然多耗点时间,但这样学习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基础更扎实,后续学习更高效而有兴趣。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说着容易,但体现在教学的`每一步并不容易。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分数乘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二)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本册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又如:教材第5页: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
教学时,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要有意引导“求淘气有多少苹果,就是求6的1/2是多少?”再通过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每个苹果都平均分成2份,淘气是6个1/2,也就是6×1/2或1/2×6,从而用6×1/2或1/2×6两种列式方法解决了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理解,从而拓宽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求6的1/2是多少?可以用6×1/2解决也可以用1/2×6解决。
二、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法中隐藏的数学意义。
书写顺序中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情境描述中隐藏的数学意义!因此,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上面所讲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又如:刚才所举的例子: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当学生用6×1/2或1/2×6解决了问题后,一定要有意让学生明白:本题情境可以理解为求6的1/2是多少?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避开具体的情境下,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如:1/5×3(3×1/5)表示的意义可以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求1/5的3倍是多少?或者把3缩小到原来的1/5实际上就是求3的1/5是多少?等。
又如:求3的1/5是多少?列式解答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
关于分数乘法的以上解释,并不是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数学概念,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解释,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是非常有益的。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后的总体感受是:再简单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还是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静心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就算是 简单的计算,学生的错误也很多,不是题目抄错就是把分数加法算成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计算在通分。所以我觉得可以采用如下做法:
⑴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 ,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⑵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重点,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在教学中要重点对待,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⑶对于教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通过对比训练区分带单位的分数和不带单位的分数计算。如比30千克多3/4是多少和比30千克多3/4千克是多少。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的:
1、复习时我设计了找单位“1”和写数量相等关系式的练习,是为了学习新课做准备。
2、出示新课,让学生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
引到学生想:画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怎样画?
3、根据线段图,写关系式。
4、根据关系式列算式,并解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了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根据不同的关系式,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但是,在讲解算式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时,有一部分人对第二种算法中括号部分算的是什么,有点模糊,不能清楚地表述出来。在教学后,我真正感觉到,要让学生理解一个分率表示什么量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点,但因为单位1加几分之几这样的分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因此要更为重视与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本课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并反思教学过程,颇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深入地研究理解教材,把握其重难点,更深入地研究理解学生,考虑他们的学习方式,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成长的利弊,力求使教学设计得更有利于他们去体验、去理解,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的培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思维品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年级分数除法(三)的内容是用方程解决简单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教学时,由于我认为很简单,对学生分析不够,过于相信学生,用方程解答完成后,就让学生用别的方法解,同时要求画出线段图。学生虽能列出正确的算术式计算,但不能熟练画图。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画图能力的训练,经过一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画图的技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让知识真正地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得到理解、接受并掌握起来,教师就要认真地备学生,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这节课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计算法则。依据知识的迁移,我首先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后续教学铺垫。
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书上的例题是:6×5/9,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因此,我将题目改得稍复杂些,变成“6×17/18”,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这部分内容需要补充的必要性。同时有以下想法。
1、画线段图现在就应该加强。
学生画线段图的技能相对较弱。在学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加强了学生画线段图的练习。效果不错。同时为后面更加复杂的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2、加强对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的理解。
虽然学生能够结合线段图理解分数的含义。我觉得还是不够的 ,应该让学生多说,说一说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也可以用手“比划“的方法。充分说一说是把谁平均分成多少份,谁相当于其中的多少份。让学生对于单位1有充分的认识。
3、继续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多来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说一说求谁,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说的练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
4、抓住练习题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加强巩固。
练习四中第4题是存在两个单位1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在解决这个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图快。要让班里每一位同学都彻底明白这个问题中存在两个单位1.如何分步进行计算。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3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分数乘法”这个主题。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对于分数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在现实情境中体现和理解数学的理念。思维已经向抽象发展,需要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单元目标解读
根据第三学段提出的“计算和运用”目标和本单元的特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同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理解和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一)注意三个原则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内容计划用15课时。
第一部分:分数乘法(7课时)
1、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5课时)
1、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第三部分:倒数的认识(1课时)
1、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找出算式的特点。
2、特别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第四部分:整理和复习(2课时)
1、以知识整理措施形式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
2、安排练习。
四、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不仅分数除法是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单元后我的感受是:
1、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2、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
3、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还要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还重视将操作过程、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相辅相成,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折纸表示3/41/4及其结果,这样不仅解释了符号语言的意义,也直观形象地展示了3/41/4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折纸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分数乘法(二)中我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需求,首先向孩子们提出并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例如在引入中: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用斜线涂出它的 1/2,然后对其再对折第二次,用红色涂出斜线部分的1/2,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能够直观得从图中看出网格部分所占几分之几,但是学生很难列出乘法算式。(14的比较多)。说明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两次做为单位1的量。两次折纸中有两个单位1,比如第一次的1份占整个图形的1/2,此时的单位1是1,但是网格部分却占斜线部分的1/2,此时的单位1是1/2,也就是说网格部分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4,这其间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在此说明,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掌握还不牢固。又例如在验证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理解。
其次,本课我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分子位1分数相乘)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折纸、化小数、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折纸的验证方法,有个别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允许他们用小数的方法来验证,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与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因此在出现不能转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相乘时,这些学生就只能听同学发言,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了。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还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
把握好教材是基础,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最大的收获。
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习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丢失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强化学科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
《分数乘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授课反思如下: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就应该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这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和学生已有的水平,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合作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
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习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对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深,同时又产生了继续探索、验证两个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欲望。
二、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片等手段,让学生理解算理,再利用其计算法则进行大量练习,以实现“熟能生巧”。“新课程标准”指
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整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实现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顾及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我深信这比单纯掌握计算方法再熟练生巧更有意义。
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思考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知识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本课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
四、困惑之处
如何关注全体?本课第一阶段研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由于学生是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去发现规律的,所以全体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探究的过程。
而到第二阶段去验证交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中,除了用折纸法验证交流外,其余的环节几乎都被几名“优等生”“占领”,虽然教师多次这样引导:“谁能听懂他的意思?你能再解释一下吗?”,“用他的方法去试试看。”但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其中,成了“伴学者”。
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