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要常怀《五心》
领导干部要常怀《五心》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作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领头雁”,要忠实履行好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认清职责,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自我要求。具体讲,就是要常怀以下“五颗心”。
一、常怀“忧患”之心.常思为官之责
忧患之心是领导干部的为官境界、政治素养、工作姿态的一个综合反映。领导干部有了优患意识.才能保持一种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才能居安思危、常思已过.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相反.如果缺少忧患之心,就必然导致盲目乐观.思想麻痹,斗志消沉。常怀忧患之心.就是要强化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度的落实意识和无私的奉献意识.始终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始终服务于大局、服从于大局。当前就是要“忧”军事斗争准备这个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对于肩负的神圣使命一刻不能忘,当“和平官”的念头一刻不能有.指挥打仗的“弦”一刻不能松,做打得赢的工作一刻不能停.切实以临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只争朝夕的精抻,真正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到位。
二、常怀“恐慌”之心.常固立身之基
学海无涯.不学则罔;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随着社会不断创新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的急剧缩短.领导干部一定要
有种敢于正税自身差距的责任感,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紧迫感.一种迎头赶上的使命感.一种“学少一点不行”、“学晚一点不行”、“学浅一点不行”的恐慌感.始终确立“重新学习”、“超前学习”、“终身学习”等理念,带头学习,带领部队学习,善于积累.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履行好新使命.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常怀“恐慌”之心,正是为了去除以后的“恐慌”之心。
三、常怀“优政”之心.常想为官之本
领导干部常怀“优政”之心,就是要防止满足现状、居功自傲之患。当前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胡主席“三个下工夫、一个落到实处”的要求.推进部队建设义快又好的发展。因此,要以业为本,胸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肯于钻研,乐于奉献,恪尽职守。要以创优为本,确立工作的高标准.既讲态度、方法、作风.更讲水平、质量、效率,不图形式.不图虚名,努力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以创新为率.拿出创新的胆识.深入研究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和规律,在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科学创新等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解决部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闻题.力求以最优的工作质量来实现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四、常怀“揪心”之心.常葆公仆之色
常怀“揪心”之心.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常想一想基层官兵的需求.时刻把官兵健康成长、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官兵常怀揪心之感.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清欠或补偿.而是宗旨和党性要求使然.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把“揪心”之情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爱兵之举、为兵之行.这样才能把官兵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常怀“畏惧”之心.常律为官之纪
畏惧心是领导干部对法纪和监督的心理情感的反应.尤指一种对自己设有遵守法纪深感不安的情感体验。只有常怀畏惧之心,才能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常思贪欲之害.才能时刻有着“如芒在背”的清醒.从而自觉循规蹈矩:只有常怀畏惧之心.才能从那些“栽跟头”的人身上吸取深刻教训.保持警醒的头脑.在金钱面前防贪心,美色面前戒邪心权力面前破私心.自觉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切实把住原则.守住阵地。因此,领导干部要牢记做人的原则和做官的准则.常常反省自己.时时矫正自己的言行.不断从肓行上、习惯上、思想上、欲念上等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守自已的信仰、节制自己的欲望、平衡自己的心态、管住自己的交往.切实以自身良好形象带动广大官兵履行新使命。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常怀四心
做人要常怀四心
一、常怀敬畏之心。古人云:“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可见,人是需要敬畏之心的,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理念。做人须敬畏,做官更须敬畏。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在赞扬声中保持清醒,在奉承声中保持自警,在诱惑面前保持坚贞,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只有常敬畏之心,才会有如履薄冰之忧,才不敢有忘忘乎所以之举。记得孔子曾有“君子三畏”之说,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领导干部也要有三畏:敬畏规律,敬畏法律,敬畏纪律。
做到: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只有这样,才能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做到:慎权,慎欲,慎初,慎微,慎独,慎交。约束自己的言行,修身以廉,待人以诚,处事以公,治学以勤。不为权所惑,不为利所诱,不为色所迷,不为情所困。
二、常怀包容之心。“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流,故能就其深。做人应做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一是能容人。能容纳有意见差易、能力差易、性格差易和年轮差易的人,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之异,容人之长,容人超越自己。念人之劳,用人之长。二是能容事。能容天
下难容之事,有海纳百川之气度,壁立千仞之心境。三是能容物。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以情移,不以权贵。四是能容言。阿谀之语听着顺耳,但会蒙蔽视听;忠言诤语听着逆耳,却能纠偏利行。
三、常怀感恩之心。《诗经》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古人云:“唯贤者,能为报恩。”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
四、常怀尽责之心。“人之无责,犹桶之无箍,一扑即散矣”。责任心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为官之德。责任心是一种承诺、一种品行、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基石。常怀责任之心,则无懈怠之想,更不会以责大而推诿,也不会因责小而敷衍。常怀责任之心就不会斗志松懈、意志消沉。要知责、尽责、担责。
第三篇:干部下基层要常怀“五心”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五心”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真心帮扶创业致富。下基层干部要发扬苏区干部作风,自带被褥与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积极帮助所挂乡、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产业发展项目,推动脐橙、生猪、油茶、瓜菜等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开展“1+x”结对帮扶,扶持和规范合作社及各类协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积极为农民提供项目推介、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岗位信息、资金扶持、贷款帮助等服务,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用心开展环境整治。实施村镇整治建设规划,加强村镇整治,完善村镇功能,提高乡村规划管理水平,引导和鼓励农民集聚式建房、生态化居住。下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有机化、村庄清洁、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生态能源建设“五大工程”,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生态保护,努力使山更绿、水更清、家更美。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热心解决民生问题。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热心增进群众福祉,就要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花大力气解决群众居住、出行、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将解决民生问题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承诺公示并进行考评验收。落实好贫困户帮扶措施,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加快村组道路硬化、危桥改造步伐,提供快捷顺畅的出行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孤儿集中教育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惠民。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改善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尽心促进社会和谐。下基层干部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编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现代信息”网络。采取领导联系乡、单位联系村、干部联系户的方式,宣传政策、收集民情信息、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实现群众与干部双向全覆盖,确保每位干部都参与联系服务群众、每户群众都有干部结对联系服务,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构建县信息服务中心、乡便民服务中心、村群众工作站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为民服务网格化;通过发放连心册、记写民情日记、开展民情家访,实现联系服务群众信息化,促进民情民意的直接、快速和全面沟通,促成群众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规范培育群众社团、行业协会、社会中介、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组织,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同心协力做好群众工作。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倾心夯实基层组织。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就要围绕“强班子带队伍、帮民富促和谐、建阵地抓保障、建机制重长效”下功夫,深入开展争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硬化、美化、绿化、亮化、规范化达标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确保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坚持务实管用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推行“五日一体”、“创绩晋级”、党员义工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全新平台,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以及“党务掌上公开”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进程;创设“党
性教育馆”、“爱心银行”、“苏区作风陈列馆”等,弘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锤炼一支党性修养高、工作作风实、驾驭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
领导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
古今中外,知恩图报的思想世代流传,深入人心。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对感恩更是积淀深厚。受恩、知恩、感恩、报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是一个党员走向领导岗位,都会得到方方面面的关爱,离开党的教育、培养之恩,离开人民的哺育、关怀之恩,离开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帮助之恩,就难以成事、成才,甚而成功、成业,更难以成为领导干部。
感恩要尽责。感恩是一种爱、一种情,也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感恩是从美德和真情中滋生、滋长、生成、形成的,表现为一种爱戴、愿望和责任。领导干部知恩、感恩、报恩,第一位的就是铭记党和人民的恩情,这是立身之基,从政之道,做官之本。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党的教育、培养,人民的哺育、供养。知恩必报,就是要知党员之责,知为官从政之责。在这里,责任就是使命,责任就是奉献。尽责,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标尺,也是衡量党员干部党性原则和思想境界的试金石。领导干部要铭记党和人民的恩情,把知恩之情化为报恩之行,始终不忘党的宗旨,不辱使命,不忘肩负的重任,把职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把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
感恩要向善。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性格的表现。心存感恩是对他人的赞美与欣赏,是对自身心灵的陶冶,是打开心扉的交流,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学会感恩,不单是对善行的回馈,更是对善意的肯定和传递;拒绝感恩,会让人们逐渐对善举失去反应,对善良变得麻木,最终对友爱互助失去信心。在人际交往中,讲究操守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一颗感恩向善之心。感恩向善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向善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仁爱之心和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懂得感恩,回报社会,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有良知,讲善意,不忘本,懂感恩,这是立身做人的基本觉悟,也是高尚的人生境界的源头。无私的奉献,高尚的人格,都是来源于向善这种朴素的感情。人生在世,我们不能选择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不能选择一个聪明的头脑,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颗善良的心,那就是以友爱之心对待社会和他人。
感恩要增孝。常想感恩是一种爱的表达,它蕴涵着一份真诚,是一种对他人的感谢与尊重。这种美德,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孝”字。讲感恩,就要体现在一个“孝”字上。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予我们的这种毫无功利的挚爱,做儿女的用一生来回报都不为过。但什么是真孝?就是对父母要有感恩的感情、感恩的思想、感
恩的行动。就是说,尽孝要感恩,感恩是最大最根本的孝。特别是党政干部,身在领导岗位,更应该孝敬父母,为公民做出榜样,起到导向的作用。无孝德便无家德,无家德便无公德,一个领导干部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何谈关心他人,何谈为人民服务,何谈血染战袍、为国捐躯?一个缺道德的家庭就难以成为和睦的家庭,一个缺道德的社会就难以成为文明的社会,一个缺道德的国家就难以成为和谐的国家。对父母感恩,并非一定要给老人锦衣玉食,工作上多一些积极奋进,喜报频传,他们就能倍感荣耀;家庭里多一些和睦,少一些吵闹,父母就能安然舒心;生活中多一点关心体贴,嘘寒问暖,父母就能幸福安康,颐养天年。
感恩要敬众。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领导干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也许并不希求对等的回报,但承受奉献的人民群众却有责任对做出奉献的领导给予回报。这是道德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其实,社会越是回报个人的奉献,个人就越乐于奉献社会;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越多,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保障和幸福也就越多。这正是我们应当心存感恩、需要学会感恩的道理所在。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往往被人高看一眼,厚爱一筹,很受人尊重。越是如此,越要正确看待这种被尊重,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要学会对时代感恩,是伟大的时代为我们成为领导干部施展
全部的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要学会对群众感恩,群众对我们满怀殷切的期望,朴素地感动于我们所作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贡献,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宽容我们失误,鼓励我们不断地成熟;要学会对领导和同事们感恩,个人的成长进步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搭建的每一个表现的舞台,进步的阶梯,发展的机遇。个人对于社会就应该这样:有培育就应有报答,有受惠就应有付出,有支取就应有补偿。反之,只有索取没有回报,只有享受没有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可能平衡,就无法和谐。作为党政干部,不管是来自群众对我们的感恩,还是我们对群众的感恩,都应化作立业、敬业、创业的精神动力,达到兴业、振兴的目的。
第五篇: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要常怀“五心”
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要常怀“五心”
审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将其融入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审计机关建设的方方面面。刘家义审计长在总结全国审计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并具体阐述了其要义。深入领会和落实好这十二字精神,是当前审计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审计人员要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要常怀“五心”:
一、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做人的一个基本要素。大而言之,审计事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兴盛,审计队伍由弱到强,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小而言之,我们审计人能够在审计这个岗位上安心工作,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事业发展的平台。因此,要不忘根本,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就是要忠于党和国家的审计事业。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审计职责,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为己任,以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审计。心无旁骛地投入审计工作,认真负责地落实好每一项审计任务,把审计情况查实,把存在的问题查透,把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对策找准,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和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眼睛”;心如铁石地对待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和经济犯罪。《敕王必领长史令》有语曰:“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面对损害国家形象、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腐败现象和大案要案,审计人员要敢于“亮剑”,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一查到底,依法问责,依法移交,不隐瞒、不截留、不姑息、不纵容。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树立审计威信,为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作出自己的积极努力。
二、要常怀为民之心。强化民本审计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审计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把维护和发展民生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在审计安排上多征求和采纳群众意见,把社保、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扶贫、国土、国债、“三农”等民生项目资金作为审计重点,把群众反映的事项和问题纳入审计重点;审计中,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延伸审计力度,多向群众调查了解国家惠民政策和资金的落实和运行情况,向群众收集审计线索,查处和纠正与民争利、损害民利、侵蚀民利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民生政策落到实处、民生资金用出实效;要从体制制度机制上分析民生政策资金落实上存在的漏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运用各种可行手段督促审计整改,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复发生。要大力推行审计公开,把群众关注的审计情况向社会公开,让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
三、要常怀敬畏之心。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现代人的敬畏之心包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法则等。作为从事行政执法的审计人员,更重要的是敬畏法则,这个法则包括法律、法规和纪律。首先,要坚持依法审计,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开展审计,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审计,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不能越位、不越权,更不能滥用职权、知法犯法、执法违法。其次,要坚持廉洁审计。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律,始终在心中有一根廉政“高压线”和“生命线”,学会算违纪违法行为的政治、经济、家庭、名誉、健康“五笔账”,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和“八不准”审计纪律,不利用审计职权谋取私利,不发生在被审计单位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自觉防范审计风险,树立廉洁奉公的审计形象。
四、要常怀奋进之心。对审计事业充满热情,把所从事的审计工作不断推向高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是现代审计人应有的时代精神。首先,立志要有高目标。要抵制“庸懒散”、克服“骄娇暮”,以“挑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立志把所从事的每一项审计工作干好,干出成效、干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不能“脚踩一块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更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次,立业要有高素质。要按照“实、高、新、严、细”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时时学、处处学,向书本学、向同志学、向实践学,不断优化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争当审计“四手”型人才。第三,执行要有高手段。方法决定成败,审计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查处和解决重点问题,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要自觉适应审计资源整合的需要,做到多种审计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审计效率。大力推进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提高审计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第四,履责要出高效果。要通过扎实深入的工作,使自己主审的项目成为精品,审计结果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关注,更多的审计成果和进入党政决策圈,更好的审计建议成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的“金点子”,审计问题得到整改,严重违纪行为受到责任追究,经济损失得到挽回等等。
五、要常怀羞恶之心。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若少了羞恶之心,他对美丑的感知就会随之变得麻木不仁,其追求必然低俗鄙陋。审计人要常怀羞恶之心,坚持正确的荣辱观。要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屈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截留问题,不泄露审计秘密,保持客观公正的审计人格;要恪守社会公德,强化做人的良知,抵制歪风邪气,大胆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积极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行一善”等活动,为净化社会空气尽自己一份力量;要注重个人品德,积极投身审计文明建设,讲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用良好的个人形象来营造良好审计环境。(向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