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摩市级班会课有感
观摩市级班会课有感
4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舟山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市小学主题班会课的观摩活动,同时也聆听了同事们的精彩讲课,我受益匪浅,令我终身难忘。
早上听了四年级三堂主题班会课——“用心呵护我们的眼睛”“’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团结合作”。这三堂班会课最大的特点是好主题、好设计、好效果。首先这三堂课目标明确,第一堂课激发学生保护眼睛的情感和目标统一,第二堂课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护自救的办法,提高学生的防危意识,践实自我保护的一些技巧。第三堂课通过游戏感受团结的快乐,这些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三节班会课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精彩!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教师用真情打动了孩子的心聆听之后,让我对主题班会的设计有了这样一种意识:围绕主题,创新发挥,实效为主!相信此次活动,能对我们以后的主题班会活动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下午的活动是专家点评和讲座。专家的点评表到了三个意识:主题意识——内容要进口主题展开,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目标意识——一堂主题班会课一定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达成的结果就是目标小环节达成分目标,合起来达成最终目标。最后一个就是实效意识。主题班会的积极意义并不在短短的40分钟内,也不在于班集体中几个积极分子淋漓尽致的表现,而是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全体同学的参与过程、体验过程。有效的主题班会课,应该是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共同智慧的结晶,同学们所享受的是课前的设计准备工作、磋商过程。主题班会要注意“新”“奇”,在出其不意之中,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洗礼。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正如名曲,要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所以,班主任要捕捉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材料,找到支点,巧妙地撬动学生思想上的盲点,让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视,并自愿以行动去改进。活动的最后是由南海实验学校副校长做的讲座《班主任的教育情怀》,她告诉我们班主任要有高远的教育理想和深刻的思想,宽厚的人文情怀,专业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发展,深切的儿童情怀,执着的农业性教育观念,踏实的育人情怀,树立班主任角色意识的新观念。
本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以往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努力,成为优秀的小“主任”。
第二篇:主题班会课观摩
三原县北城中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关于开展主题班会课观摩活动的安排意见
为了进一步提高班会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正确引导班主任开好班会课,提高自身教育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经学校研究,在三个年级中开展主题班会课观摩活动,现将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组
长:郝 涛
成员:吴建龙
霍周峰
刘自强
程金林
张玺
二、活动的时间
本次观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第4周内进行。
三、班会主题
高一年级以习惯对人生的影响为主题,高二年级以诚信教育为主题,高三年级以吃苦精神为主题。
四、活动的形式
各年级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所观摩的班级,可采取专题讲座、主题报告、座谈、讨论、辩论、知识竞赛等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活动过后有回味的余地,乐于思索和实践。
五、活动的要求
1、观摩以年级为单位确定1-2人进行观摩。
2、进行观摩的班主任要精心准备,高质量的完成此项工作任务,同时打印班会课教案40份。
3、年级部要高度重视,做好审查工作,结束后将资料上交政教处。
4、各班主任请按年级部安排的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各年级部做好考勤。
政 教 处 2014年3月4日
第三篇:观摩有感
观《杜郎口中学整体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公开课有感
在我们教育界,杜郎口中学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早就耳闻其整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朵奇葩,但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我们有幸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下,于3月17日——3月18日在甘肃政法大学参加了“杜郎口中学整体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感觉真的是一种震撼。会期只有一天半,很短;触动却良多,颇深„„
研讨会上我们观摩了三节课,一节是徐立峰老师执教的八年级语文写作指导课《用心灵感受美丽——肖像描写》,一节是刘卫修老师执教的七年级数学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还有孙海军的班主任经验之谈。从中我感悟到了课堂的精髓:课堂是学堂,课堂即错堂,课堂需生成,课堂多激励。
一、课堂是学堂。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教不会学生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学才能得到提高。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主阵地,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才能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很多老师顾虑:学生学不会怎么办,学生学得慢怎么办„„因此,把课堂变成讲堂,自认为讲清楚了,学生就学会了;自认为讲给学生听,学生学得快。孰不知,此举正所谓“授人以鱼”,扶着孩子走路,学生反而越不会自己走路,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累。从这几节课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才能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语文课上,学生们读、观、议、写、评,学得津津有味;数学课上,学生们思、析、辩、练、测,学得井井有条。对我感触颇大的还有一句话:"借学生的口,借学生的手,让他们说出、写出老师想说想写的东西。杜郎口的英语课堂上对于听特别重视,他们配有专门的听力材料,并且课堂上还放英语歌曲,很有学习英语的氛围。而杜郎口就很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单词下了很多功夫,有大量的专项训练题目。反观教师,只是适时的组织、激励、点拨,整堂课上,教师是最不出镜的人,说得好的是学生,写得好的是学生,学得好的理所当然是学生。
二、课堂即错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纠错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的犯错过程中学会知识的,是在不断的纠错过程中学会学习的。因此,我们的课堂中,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错误暴露的越多越充分,纠正的越多越及时,学生的收获就越大。我们有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作业中的错误,轻则批评指正,重则讽刺挖苦,长此以往,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怕犯错,从而厌倦了学习。而在这两节课中,我们看到了老师是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的。语文课上,由于学生没有读过《儒林外史》,对孔乙己这个形象缺少了解,把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认为是对一个乞丐的肖像描写,但老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并加以赞赏。数学课上,学生对单项式的概念归纳不到位,教师没有越俎代庖,而是启发学生互相补充完善。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并不因回答错误而打消信心。
三、课堂需生成。现代社会,人们推崇原生态,信奉纯天然,因为源于自然,更值得信赖;也因为出于天然,便体现唯美。课堂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师生、生生、生本交流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原生态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纯天然的,教师的掌控越少,课堂的效果越好;反之,教师如果控制越多,课堂越显得程式化,按标准件的生产模式去管理,学生学得反而更差。我们很多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按部就班的执行课时教学计划,学生被动应付,虽然教师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这几节课,毫不显现人工雕琢的痕迹,导学设计简单明了,学生的学习路线清晰简洁,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自然状态,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写作课上有写老师肖像的,有写同学肖像的,有写自己肖像的;数学课上,有口答的,有板演的„„处处有意外,时时有惊喜,真正体现的课堂的原生态,比时下许多经过再三雕琢的精品课不知高明了几许。
四、课堂多激励。
教育的艺术从本质上说也许就是激励的艺术。学生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会遇到数不清的困难,我们教师扮演的角色并不只是帮他们清除障碍,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挑战自己,掌握方法,靠自己的力量去攻坚克难。多一点赏识,学生就多一些兴趣;多一点激励,学生就多一些自信。我们有个别教师,信奉“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一味从严要求,在课堂上从来不露笑脸,靠威严来迫使学生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可不曾想,这样做,培养了一群沉默的羔羊,厌学的学生。杜郎口中学要求老师上课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这几位教师都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到位。和蔼的面容告诉我们他们是学生的朋友,亲切的话语告诉我们他们是友善的师长。课堂中,徐老师鼓励学生的眼神、刘老师拍扶学生肩膀的动作、毫不吝啬的表扬话语,分明让我们感受到赏识的力量。
从一斑而窥全豹,这几节课让我们亲身体验了杜郎口整体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真正体现了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的高效课堂的特点;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惟“学”惟“生”;真正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真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用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实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杜郎口整体教学模式是使用导学案的,导学案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板演、有媒体、有活页,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和路线图,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所实践的学案式教学模式脱胎于杜郎口整体教学模式,他们对导学案的使用、对小组的使用、对黑板的使用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理念,对课堂的正确认识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真正把课堂改革进行到底。
这次兰州之行使我感触颇深,甚至还有几分震撼。我发现杜郎口中学之所以有如此精彩的课堂,应该归功于他们学校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甚至不讲解)。三个特点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课堂活动才有意义。预习课上老师明确预习目标,提出要求;做好预习指导;抽查好预习的效果;搜集好预习疑难。展示课则以问题为载体,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思维和提升能力。展示课上,会的不展示,出错率高的重点展示,一般是先把学案内容分块给小组研讨,然后组内讨论,再把答案及解析过程板书到黑板上供别组同学参阅,别组同学可以根据提示或者个人见解对该组的答案提出异议。这种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中下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优秀生在组内教别人也是在检查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表达能力,对其将来在社会上参与工作可以提前学会合作,学会如何竞争。但是展示课需注意三大误区:一是不筛选随心所欲的讲;二是仅口头展示,无笔头展示;三是注重题目的数量,不注重技巧、方法。
虽然杜郎口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但是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将杜郎口的成功经验适当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第四篇:观摩公开课有感
同课异构观摩有感
观看学习了课程的同课异构的教学剪辑使我收获颇多,我尤其喜欢山东郭尚民老师的课堂,他的课让我觉得很舒服,很轻松。声音温柔动听,满脸笑容。我想学生这是学生愿意并喜欢与学生交流的基础。在郭老师的课堂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精讲课文时讲到的通感,《荷塘月色》中有两句,历来被奉为近代文学应用通感的典范。在“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荷香为气味,只能以嗅觉感知,歌声为乐音,凭听觉方可获得。郭老师引导学生资助发现作者在描写时却打破常规,把“声”、“香”加以联系,时嗅觉与听觉沟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以对“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这种体验来品味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不由得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这样的理解:歌声从远处高楼上飘来,自然不能听得十分真切,只能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但却更具吸引力,使人不由自主地凝神倾听;荷香是淡淡地,不会浓郁扑鼻,只能时有时无,如丝如缕,然而愈是如此愈能唤起人内心微妙地情感,情不自禁地去捕捉这种令人喜悦地清香。于是,朱自清的“声”与“香”这两种作用于不同感官地知觉,由于在人的心理反应上存有相似点,得到了自然而然地沟通。郭老师通过诵读和精讲反复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使用的通感句子,调动学生长期积累起来的各个生活方面的经验,让他们去揣度、体会那难于直接描述的事物,达成一种更高层次的共鸣,让我们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闻其香、如聆其声的真切、深刻的艺术感受。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这样美的讲授,就像第三讲各位老师所说,我们不仅要进入文本,还要从文本中出来。除了好的一方面可以请学生谈谈你觉得不好的地方,毕竟作为高中生,他们对美也有一定的自己的认识。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认真思考这一点,并将这一点融入我的课堂。
第五篇:有感“班会课”
今天听了三节班会课,课后的交流中一些老师对班会课的开展形式上的话题,道出各自的看法,静静倾听老师们的建议,我也有自己的观点。
班会课与队会课的区别,我想除了正规的仪式、以教育者身份、管理体制、教育方式不同以外,教育的目的是相同,我觉得老师不要过于纠结什么是班会课?什么是队会课?虽然班会由班主任根据学校布置的任务或者根据近期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由班主任或师生共同主持,而队会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设计,由队干部自己主持,但是队会和班会的形式都是多种多样,不必拘于一种或两种形式,不管是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德育活动,我们的教育总是帮助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只要是美的品质,我们都可以把它们都融入到班队活动当中来。班会和队会的成功组织都离不开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在活动开始之前,指导者应当做必要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在活动结束后,还应当做及时必要的总结,指出活动的成功之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要指出活动的不足,点明它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有哪些改进措施等,便于班队活动在质量上不断提高,也使活动达到高潮。
班主任参与的程度到底要多少?我觉得班主任是否参与还应该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一般情况低年级以班主任主持为主、中年级可以辅导、而高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学生的主持为主。学生有能力自己主持班会的话,班主任还是旁边观看,适当的时候用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这样学生才有主动权,以老师为主的班会,学生的思维一般会围绕着老师的思想走。
展演环节是面向听课的老师还是同学?我想:还是看情况,假如汇报过程的展演一定是面向学生的,最后假如以全班参与的节目,假如多媒体没有多少画面,以面向老师为主的,我想也是尊重也没什么可争议的,假如多媒体播放很多值得学习的画面,当然面对多媒体还是必要的。总之方向的问题还是应该视本班会的实际情况而评论吧!
无论什么样的话题,都值得班主任的反思、也值得我们去探讨,鲤颖老师总结的好:“从小入手,话题虽大,定位要准;根据班级状况看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参与程度要看班会准备的前期、中期与后期的汇报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