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务教育均衡
宁陕县开展义务教育学校
结对帮扶活动促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为促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薄弱学校建设步伐,宁陕县教体局安排城区学校与偏远乡镇学校结对,从五处着力开展帮扶活动。
一、从学校管理上着力帮扶。帮助受援学校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指导日常管理工作;结对学校每学期互派1名管理人员到对方挂职交流学习;结对双方领导班子在每学期共同研究管理工作和交流管理经验1-2次。
二、从教育教学上着力帮扶。帮助和指导受援学校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教学工作常规,健全教学档案;指导受援学校定期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和指导受援学校建好实验室、功能部室、图书室,开好信息技术课,用好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受援学校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每年不少于1项课题立项;结对双方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相互交流优秀教案、教学课件和研训活动等。
三、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上着力帮扶。通过每学期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随班听课、评
课、上示范课、专题讲座和“结对子”等形式,对受援学校教师进行具体业务指导。
四、从校园文化建设上着力帮扶。帮助受援学校加强“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指导受援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促进双方学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五、从改善办学条件上着力帮扶。支援学校力所能及地向受援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在资金和物质方面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积极争取外援资金,改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
目前,县局确定的第一批7个支援学校和11个受援学校都已开始帮扶,针对受援学校各自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活动方案和学年“结对帮扶”计划,县教体局将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部署及发展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化教育均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舍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准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地位首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陕西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强调,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以县为主,分类指导,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建立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配置、校舍建设、条件装备等保障机制。
其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法定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6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平等享受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实义务教育的责任。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农村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第二篇:义务教育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
几年前在北京,每到义务教育入学季,找门路、拼关系、托人情,是家长们的“必修课”。从去年开始,“择校”这个词已很少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学”。“条子生”“共建生”等曾经关注度极高的热词,也逐渐降温,被“信息采集”“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名额分配”等新词所取代。
变化源于2014年初开始的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决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要通过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总体提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一般均衡逐步走向优质均衡,使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北京市教工委书记苟仲文说:“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择校、共建等焦点问题,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助长了教育腐败的蔓延,损害了教育的公正,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这些顽疾,等不起、拖不得,必须果断解决。”
就近入学:机会均等、过程透明,向特权说“不”
2014年7月,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孙先生得知孩子可以升入陈经纶中学读书,喜出望外,“我们孩子成绩一般,对于她上哪所学校全家人都心态平和,也没找过关系,没想孩子被随机派位到陈经纶中学,太棒了!”孙先生的喜悦得益于就近划片入学政策。
李女士的孩子去年幼升小,本希望去朝阳实验小学,为此托了不少关系,但由于就近入学政策的严格实施,李女士未能如愿。她的孩子被派位到白家庄小学,当得知白家庄小学可以对口直升优质中学80中时,李女士转忧为喜,“原以为是坏消息,没想到是喜事一桩。”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开始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向特权说“不”。为保证过程透明,首次正式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记录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并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为每个学生标定属性,每个孩子按照政策就近该去哪所学校,一目了然。不正常的流动如何产生、从哪个环节产生,都能够进行监控,有据可查。
同时,从2014年起,北京各区县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这就意味着,每个学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学位,都在监控当中,校领导不能再私招“借读生”了。
在严格落实下,2014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约为93%,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其他入学比例为6.3%。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76.82%,特长生入学比例为6.75%,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其他入学比例16.43%。2015年,力争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就近入学。
“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这两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的力度比较大,‘钱权交易’的择校现象越来越少,这从制度层面给予了教育公平保障。”
高位均衡:不仅要近,还要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要想让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就近入学政策,基础是实现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这就需要政府想办法,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从横、纵两个维度,努力实现“存量盘活,增量推进”。横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主要举措,包括学区联盟、大校年级组制、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制,积极扩展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纵向主要是打通学段,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改革。
今年2月,北京市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公布。打开“北京教育新地图”,与2014年版相比,2015年版的教育地图从平面变得更加立体——在2014年强调学区制、集团化、薄弱校与优质校联盟等横向布局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初中校与小学九年一贯、对口直升,让小学与中学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同口径对接的举措,在纵向上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途径。“这种新模式,从近期看,是为家长提供了中小学衔接的‘快车道’,从长期看,将会发挥优质高中引领作用,激活普通初中办学的内在活力,加快普通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获益。”线联平介绍。
同时,从2014年起,北京市还整合高校和社会力量等优质资源参与小学体育、美育教育,大面积推进高校建设附属中学、小学,帮助薄弱中小学形成特色,提升质量。
不久前,“北京市万寿寺中学”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王焱红老师说:“原来学校特色不够鲜明,现在由于有了北外资源的输入,学校不仅重新定位,与大学一道探索十二年一体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突出的特点,找到了方向。如今,学校里上上下下,老师和学生的精气神都与原来不一样了。”
“改革思路都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横向是促进教育资源高效治理与应用,纵向是尊重学生成长的连贯性,修补原有培养链条的阻断性。”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
达成共识: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择校热,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需要啃硬骨头。
北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60%的常住人口集中在占地不到10%的城六区,同时,不断激增的外来人口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仅2014年小学新生入学学位缺口就达6万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如何做大教育蛋糕、分好教育蛋糕,需要拿出大智慧、真举措。
取消共建、限制择校,推进名额分配、九年一贯对口直升„„2014年以来,北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而每一项改革措施的推出,都势必会触动一些固有的利益。为此,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促进公平是否会降低教育质量;改革政策是否出台太快、推进操之过急;对于外来人口的入学条件是否过于苛刻,令非京籍人口受到了排挤;“名额分配”是否让普通中学尖子生受益,对示范校的中上游学生不利,以及绝对的公平是否导致全面的平庸,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
“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这个关口无论怎样艰难也必须得过,否则改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苟仲文强调,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明确把谁的利益放在首位,找准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无论学校、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教育管理者、校长还是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也是改革各方利益主体的共识。因此,教育改革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从本校的利益、本区县的利益出发,也不是从校长和教师的利益出发。
经过改革与探索,如今在北京市,绝大多数的教育一线工作人员已然达成改革的共识。
一位示范高中的校长说:“通过优质高中指标分配拉动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是北京市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学校的生源结构与布局,但为了实现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的最终目标,就需要各学校,尤其是优质学校的配合和支持。”
一位小学老师说:“致力于学生的实际获得,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均衡,一定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分为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现象,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让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美其美
第三篇:义务教育均衡汇报材料
推进均衡发展
提升教育内涵
——陈集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职责,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着力从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的办学水平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持续发展。下面就本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校园面积42221平方米,建筑面积9318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262平方米,有10951平方米运动场地。全校现有38个教学班,1753名学生,教职工110名,其中专任教师97名。
二、达标情况
1、场地达标。我校生均占地面积24.0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32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6.25平方米,有3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
2、图书、仪器设备及功能室达标。学校有藏书室1个,藏书35400册,生均20.19册,阅览室1个,室内有报刊杂志24种;网络教室4个,室内有179台计算机,普通教室有多媒体19套,学生用机共计198台,生均计算机0.11台;音乐教室2个,有钢琴、电钢琴各1架;实验室2个,美术教室2个,舞蹈室1个,各功能室内器材设备齐全,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I类)》。
3、办学规模达标。我校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人,仅占学校生源的0.6%,1753名学生编班38个,平均班额46人。
教师配备达标。我校有专任教师97人,师生比1:18,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86人,占88.66%,有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9人,占9.3%。
5、安全保障达标。学校设立安保处,专人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学校有保安2名,配备钢叉、警棍等安保设备。灭火器、防护栏等安全设施齐全。学校食堂安全卫生,饭菜可口,有安全卫生饮用水。学校有205平方米的水冲厕所一间。
6、管理与质量达标。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学生就近免试入学,无择校生,均衡编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艺2+1”活动。腰鼓、武术操、书法等社团活动参与人数足,达到8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6%,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
三、办学特色
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均衡发展的道路上也创出了自己的特色。500人书法表演队、600人腰鼓队和800人武术操队为学生搭建彰显个性和才华的舞台;从学校、班级、教师和家庭4个层面推进“双语”阅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优化学法、教法,推行“5×5”新课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2014年获县局“学法优化合格校”称号。
第四篇:义务教育均衡自查报告
大沟林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根据湖北省、丹江口市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大沟林区从2009年年秋季已积极投入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乡镇的创建工作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意见》,经过林区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努力,已基本达到《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乡镇评估验收项目及指标要求》规定的标准。现将大沟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沟林区位于丹江口市最北端103公里处,东面、分别与河南省析川县的宋湾乡、滔河乡接攘、南面与蒿坪镇、习家店镇毗邻、西北面分别与郧县的白桑镇、谭山镇为邻。林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5265人。林区共有学校4所,其中九年制学校1所、村级小学2所,一所幼儿园,现有教职工总人数20人,在校学生146 人(男生81人、女生65人)。林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二、自查情况
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们林区2009年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乡镇”的创建工作确定为林区的大事之一。依据丹江口市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林区出台了《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大沟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全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加快了创建工作的实施步伐。此外,林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林区中心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义,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学校新的工作任务,并选派中心学校教师到下面村小学检查指导,促进了林区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指导,及时纠正各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有力地促进了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教育管理
林区根据市政府制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及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制订了林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林区主任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林区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近几年来,市教育局
和林区共投入185 万余元用于新建、维修校舍,添置内部设施,使我们林区各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布局调整
我们林区是一个山大人稀,群众居住分散的山区林业区域,生源本生不足,近年生源骤减日趋明显。为此,林区制订了《大沟林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现在已由2001年的12所学校并至现在的一所九年制学校和中湾、大沟两个教学点三所学校。使学校布局趋于合理,规模适中,有利于学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薄弱学科的加强,有利于现代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加快了九年制学校的项目建设步伐,推进了林区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办学条件
自2001年以来,林区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2006年“两基”迎国检以来,更是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建九年制学校学生宿舍楼、食堂、餐厅,操场跑道等,同时按照规定标准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2011年在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的关键时期,争取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为九年制学校建起了高标准的交流教师周转房,并为图书室添补了图书。
1、教学设施:林区学校共有舍建筑面积共计3735平方米,生均 25.6平方米,彻底消除土木结构校舍,无危房;寄宿制学校后勤设施达到标准,住宿生住房面积共计 280平方米,生均3.7平方米,住校生全部在校用餐并享受生活费的补助,设置合理,各校均
有围墙、大门、旗台、旗杆、花园,且布局合理规范,“三化”到位。
2、图书仪器设备:九年制学校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学校共有学生图书4000册,生均27册,共有教师用图书550册,师均20册,各校仪器配备均达到标准,其中九年制学校按一类配备。
3、体、音、美、卫及电教设备:九年制学校体、音、美、卫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设有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并实现了“班班通”,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
4、林区3所学校共有蔬菜基地 5亩,林区成校有劳动实习基地2处,均达到标准,九年制学校设有科技活动室。
(五)教师队伍
林区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女4人,共有学生146人,其中女 65人。
1、专任教师合格率:全乡 15名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9人,中师学历6人,岗位合格率为100%。
2、校长培训合格率:共有2名校长参加了岗位培训,均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100%。
此外,林区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教师队伍的年龄、学科、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六)普及程度
1、辍学率:近三年来,全乡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没有
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2、四类弱势群体入学率:三年来全林区四类弱势群体(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女童、留守儿童)已全部入学就读,入学率为100%。
3、完成率:三年来15周岁人口共有195 人,已完成小学学业的有 195 人,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
4、青壮年非盲率:2009—2011年来青壮年非盲率为99.8%;近三年来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100%。
此外,林区还建立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四类弱势群体入学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并层层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逐步建立了电子学籍档案体系,及时记载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加强对学生流动的监测。
(七)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林区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林区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1、毕业率:2009~2011学全区共有小学毕业学生 78人,成绩合格78 人,毕业率达到100%。初中学生108人,合格人数 108,毕业率达到100%。
3、犯罪率:近年来,各学校无一人犯罪,犯罪率为0。
4、课程开设:林区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
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信息技术等薄弱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此外,林区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一是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活动,二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林区各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义务教育延伸
林区学校相对分散,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基础差,家长意识不高等给我们学校学前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已彻底得到解决,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到100%。
四、自查结果
经我们林区的自查自评,对照相关文件及《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项目及指标要求》,我们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已基本达到要求,自查得分95.5分。
大沟林区中心学校
2012年3月12日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轮台县塔尔拉克乡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轮台县塔尔拉克乡中心小学 二〇一二年
3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轮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轮台县塔尔拉克乡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和“教育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构建和完善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办好各族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增强教育对轮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布局结构,坚持分类指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人民满意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满足每一位群众终身学习需求,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县,实现轮台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教育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前列,教育支撑轮台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能力全面增强。
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两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基本实现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学率达9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年提高到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年提高到13年。
公平教育惠及各族群众。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依法保障公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整合,不断缩小教育发展差距。切实解决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对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保护,促进教育公平。
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扩大学前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发挥教育对口支援和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族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水平。根据轮台县少数民族比例较高、语言环境较弱的实际,对“双语”教学进行“分片规划、分类指导”,抓好基础教学,从幼儿教育抓起,普及推广“双语”教学,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构建学前和中小学相互衔接、师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配套的“双语”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双语”教学步伐,到2015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
二、具体目标
(一)保障教育投入。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即:财政对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且逐年递增;财政拨付的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财政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且达到自治区规定的标准,提高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质量。
(二)优化教育资源。对全县学校布局进行整合,实现“县办中学,乡办小学”的目标。2012年,将原有各乡镇中学全部整合到县城,将原有各乡镇村小学全部整合到各乡镇。将目前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心学校,8所中心小学、5所小学和19个教学点整合为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6所小学、12所中心幼儿园和19个村级幼儿园。
(三)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一是夯实学前“双语”教育基础。从轮台县少数民族比例较高,语言环境较弱的实际出发,对“双语”教学进行“分片规划、分类指导”,抓好基础教学,从幼儿教育抓起,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学前两年教育普及率达100%,为“十二五”末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模式二”的全覆盖奠定基础。将县幼儿园和轮台镇“双语”幼儿园办成州级示范性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达到县级幼儿园的办园标准。二是提高和巩固“两基”教育成果。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达到全覆盖。三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含职业高中),初中毕业升学率率达到90%以上。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四是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职业中学的教育质量,力争进入州级重点职高行列。五是加强继续教育。五年内全面完成新一轮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和新一轮教师培训任务,确保每位教师累计接受业务培训240学时以上。六是保障残疾人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0%以上。
(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建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敬业奉献、敢于创新的专业教师队伍,重点解决边远乡村教师、初高中理科教师和“双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力争建成教师年龄呈梯形结构队伍。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一批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树立一批师德典型。提升教师学历层次,确保小学专任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达100%,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达100%;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确保40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均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主要任务
(一)学前“双语”教育。合理规划幼儿教育网点布局,稳步推进幼儿园建设,重点建设好轮台镇“双语”幼儿园,在各乡镇建设一所有规模、有档次、建筑富有儿童情趣的中心幼儿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作用。
(二)义务教育。在“两基”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向“高标准”普九义务教育发展,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在农村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保障机制。继续完善教育结构布局调整,面上收缩,点上做强。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和倾斜力度,推进全县初中和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村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深化新课程改革,着力实现教学方式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普通高中教育。优化高中教育布局,积极实施轮台县中学“优质高中建设工程”,积极开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着力提高中学的教学质量及竞争力,积极探索并建立与高中课程改革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四)职业教育。职业高中招生规模力争达到初中毕业生人数的40%,加强农产品加工需要的技术人才培训;加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居民科技水平,积极扩大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再就业培训规模,每年培训总数达到2000人次。创建自治区级示范性县级电大工作站;在现有在校生基础上,每年在校生增加100人以上,力争在校生达到1000人左右;拓宽视野,优化专业,结合我县实际,力争使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学生就业率达100%。
(五)继续教育。加强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实践基地和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培训水平。把轮台县电大发展成为开放性终身学习教育的基地和学习型社会的平台。积极鼓励少数民族教师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加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民族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民族中小学教师达到规定的汉语水平考试等级标准,达标率100%。
(六)对口支援工作。以河北省沧州市对口支援轮台县为契机,大力加强对教育事业各方面的投入。做好“百名”人才对口支教工作,每年邀请支援单位的学校管理人员、教学精英、财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教研人员、督导人员等人才来我县进行指导,轮台县每年选派3-5名校领导前往支援单位中小学校挂职学习,每年选派2-3名高中骨干教师前往支援学校跟班学习。
(七)学校管理。鼓励和支持学校办出特色,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重视师德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网络,落实安全工作职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八)德育教育。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做人教育,强化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九)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工程。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始终,使学校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
(十)坚持改革创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培养高质量、多样化的人才。不断扩大教育开放程度,充分利用区外、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各级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政府领导对教育发展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基础工程来抓,并纳入战略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建立党政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每一位党政领导都要定点联系一所学校,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切实为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以点带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在教育工作的法定职责,积极履行职责,大力支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和健全乡级党政领导教育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并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显著变化,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
(二)坚持依法治校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与程序办事,加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将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纳入法制轨道。完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强化督政督学职能,加大对教育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探索建立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明确各级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强化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制定、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方面的职能,依法保障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转变政府职能,把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推进校务公开,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保障教育资金的投入
继续坚持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实现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逐年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强化教育投入的监督、审计和管理。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落实轮台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建立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监测制度,通过对教育发展情况的规划目标的对比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加强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