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4年临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临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的回顾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也是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临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市政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的政府这一宗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超常规措施,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团结并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昂扬的斗志和创一流业绩的拼搏精神,在众多领域创造了历史较好水平,再次彰显了“临江现象”的独特魅力。2003年初,本届政府承诺要在任期内完成三件大事。如今,三件大事中的两件,即:220千伏一次变电工程、外国语学校一期工程在开工第一年即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老岭隧道工程的松岭隧道和老岭隧道也于去年12月底全部贯通,圆满完成了当年的施工任务。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运行快速平稳,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重点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兴起;在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基础上,去年我市对经济结构做了大胆而又卓有成效的调整,突现了民营经济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地位;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城市巷道、集中供热、城市环境等群众热切关注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和改造;春夏之交,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成功抗击“非典”,大大增进了与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加快临江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勇气。此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财政状况明显好转。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3.5亿元、13.9亿元和9.6亿元,分别增长6%、11.2%和12.9%;国、地税提前两个月完成税收任务,实现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19万元(不含出口退税),同比增长5.9%,一举扭转了往年“寅吃卯粮”的被动局面;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9.98亿元,同比增长9%;农业总产值完成5.37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8 亿元,增长7%;实现进出口额284万美元,引进域外资金1.28亿元。临江经济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100万元,增长10%;招商引资等项工作均完成年初确定的指标。2003年,我市积极通过科技创新、项目拉动和政策扶持来发展第二、三产业,将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13:51:36。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始终牢牢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突出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一是以占领国际国内市场为目标,强化内功为手段,抓好赛力特、镁业、翔豪、水电等重点企业提速增效,力争在世界产业大转移中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实力,树立自己的品牌。2003年骨干企业年产值增长18.4%,上缴税金增长11.7%,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在欧、美、亚、非等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拉动产业升级。投入技改资金8000万元,全面完成了微硅粉回收、雾化法镁粉、纳米级白炭黑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开发微硅粉、高纯硅添料等新产品14种,实现新产品产值9300万元,利税1210万元。三是突出项目申报,重视接续产业,努力增强发展后劲。紧紧抓住国家有关政策,积极申报了健今药业的GMp改造及新药产业化、镁合金压铸件、超微细二氧化硅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其中,健今药业申报的项目已被国家列入第一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这是我市工业技术改造在国家立项申报工作中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四是大力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为工业快速发展拓展空间。投资1.6亿元的220千伏一次变电工程于去年10月31日竣工投运,该项目的投运彻底解决了我市输变电能力差、电压等级低等制约临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在内河兴建和扩建了16座中小型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6万千瓦,对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全面建设新型技术工业园区,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保障。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2379万元,增长10%,两项资金占用额下降5.3%,财政对企业投入资金(含出口退税)3300多万元。全市黄金产量突破万两大关,实现了“黄金万两县”的目标。一年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资金运营趋于合理,为加速扩充经济总量,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龙头初具规模,农业经济开始向产业化经营过渡。农村工作突出“抓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发展思路,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中心,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着力加强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建设。一是“借世界名牌、创国际市场”,与澳大利亚澳士达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和发展了世界畜牧业著名品牌安格斯肉牛,并投资1300万元建设肉牛屠宰加工厂。厂房主体工程现已完工,今年10月份可投入运营。2003年11月又与澳大利亚澳士达牧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澳士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安格斯肉牛改良4100头。二是大力扶持临江康龙药业和宏大药业公司,并把它们塑造成为我市中草药发展的龙头企业。两公司投资共2960万元的GMp改造项目已接近尾声,投入运营后必将大大增强“兴产业、富农户”的牵头带动作用。三是与发展培育龙头企业相适应,在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加快了国家级高山红景天基地、黄芪种植基地、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和农特产品标准化生态综合示范区的建设。完成了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生态富民工程全面启动,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各项改革,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开发林地经济,发展了香菇培植等绿色生态产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中低产田改造和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机总动力已达4.72万千瓦。临江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
强势民企扩张迅速,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年初以来,我们通过资金支持、法律保护、重奖激励等方式,迅速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迅速扩张提供了方便条件。特别是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大会后,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去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300户,注册资金1.2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2300人。在克服了“非典”的负面影响后,全年民营经济产值达12亿元,增长12%;营业收入10亿元,增长21.7%;实缴税金41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59.46%,比上年增长14.3%。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民营经济终于实现了实质性突破,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确定我市枢纽地位,生态旅游业初露锋芒。今年,我市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来抓,聘请省内知名专家编制了《临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整合了区域内旅游景点。以苇沙河为入口和基地,积极与丹东、集安、长白等沿江城市沟通、洽谈,初步确定了临江作为丹东至长白山旅游线上的枢纽地位。规划和建设了苇沙河旅游码头、人工运河和苇沙河小三峡风景区、四道沟长川岛等一批旅游景点。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投入达600万元,为今后临江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营造山水园林城市,城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部署,突出经营城市理念,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了城乡建设步伐。在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政策支持,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3亿元,是建市以来最多的一年。总长3529米的老岭隧道项目,已完成隧洞掘进3460米,其中2775米的老岭隧道与685米的松岭隧道已贯通,现已完成投资额1.8亿元。总投资5亿元的沈长公路临江至八道沟沿江公路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可开工建设。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建乡村公路21条,总长101公里,名列白山市榜首。城区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房地产开发7.5万平方米。投入820万元对市区交通路、官殿街等42条巷路和人行道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总面积达8.3万平方米。通过巷路建设,显著改善了市区交通状况,大大缓解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对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美化,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投资50万元,完成了鸭绿江绿色生态文化长廊建设,为鸭绿江畔描绘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投资1200万元对城区部分陈旧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新增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临江标志性建筑——投资1500万元的江滨大桥已于去年9月份开工建设,预计今年竣工通车。鸭绿江界河防护工程现已完成三道沟左岸回水堤、望江至大栗子护岸等4处单项工程,总长达15公里,对防洪抗害、保护国土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容和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改善。投资5925万元,着重加快了花山、大栗子、苇沙河等城镇建设,增强了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通讯事业和信息网络建设发展迅猛,宽带网正逐步渗透到社会各阶层。2003年基本建设投入资金总额达4.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大力推进载体建设,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工作在加快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同时,2003年共争取和安排国家、省、市科技项目6项。科技进步对我市经济发展贡献率达55%;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合理调整了中小学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临江市一中投资400万元,扩建校园8850平方米,完成了初高中分离,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2267万元的外国语学校完成一期工程,已于去年9月1日如期开学;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03年高考共有556名考生进入投档线,升学率达90%,理科考生蔡丰、董欣同学的高考成绩名列白山市第一、第二名,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文化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卫生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装备水平,投资200万元建设的疾控中心综合楼已交付使用。非典防治工作取得成效。非典防治期间,为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市财政先后投入195万元购置了大量用于防治非典的医疗设备,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起了严密的预防控制系统,各乡镇(街)也倾注全力,严密监控外来人员。这些有力举措,得到了全市人民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我市有4位同志因在抗击非典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有两名一线医护人员在此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全市街道成立了17个社区,这些社区在维护社会治安、防治传染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加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25‰;广电事业迅速发展。投入资金210万元,完成了临江市区有线电视光缆工程、演播室改造和设备更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白山台发稿量连续5年保持领先位置,在省台发稿连续两年跨入全省县级台前5名行列。节目采编及播放质量明显提高。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通过开展“学、做、创”活动,使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鼓舞了人心,凝聚了斗志,激发了全市人民建设临江的热情。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2003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空前活跃,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由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白山市委、白山市政府、临江市委、临江市政府联合拍摄的7集电视连续剧《陈云在临江》,对弘扬“四保临江”精神,宣传临江对外开放形象具有重大意义。该剧于去年12月22日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现已进入紧张拍摄阶段。成功举办了朝鲜歌舞团来临江演出活动,为推动中朝民间文化交流、丰富我市人民文化生活开辟了先河。一年来,市政府在工作中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改善和规范了向人大和政协报告、通报的工作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协商在前的原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提高了政府决策水平。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共118件,办复率100%,满意率达97%。加大了依法治市力度,深入推进“四五”普法,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行政权力和行为,强化监察和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严格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大政府职能转换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项目439项,保留362项,取消不合理收费70项,暂缓执行7项,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改善。政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已建设完成,市政府政务公开大厅、国土资源大厅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更加方便群众办事。强化了市长公开电话功能,全年接收电话312起,办复率100%,满意率98%,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树立了政府公开、公正、为民办事的形象,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0元和5569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和4%。通过开展劳动力就业情况普查和贯彻“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方针,大力开辟就业渠道,开发城镇就业岗位3240个,新增就业人数254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人数1024人,劳务输出7130人,均超出计划任务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加强了社会保障工作力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强化了低保工作,对城市困难居民做到应保尽保,切实保障了城市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市享受低保待遇的共计19400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910万元。下拨救灾款总计63万元,保障了灾民的正常生活。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工资问题的有关规定,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1200万元,偿还了历年所欠的部分工程款和工资款。为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去年投入资金80多万元,对市区40栋住宅楼进行了防水、下水的改造和维修,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投资610万元,对苇沙河错草村居住条件差的4个社214户农民实施了2次搬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全年共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86件,同比下降15%,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狠抓安全生产,全年生产事故发生率下降33%,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严打”整治斗争为重点,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了新的胜利。
一年来,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为临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3年,我们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激发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临江的热情。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齐、抓机遇、求发展”的可喜局面。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临江林业局、大栗子铁矿、海关、供电等驻临中省直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临中省直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市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群众期待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和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设备亟待更新;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经济软环境还有待改善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4年工作目标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临江抢抓振兴老工业基地机遇,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的起步之年。今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部署,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全面实施“三开”战略,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进一步强化农村经济、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特色旅游、城市建设和社会稳定六项重点工作,突出接续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5%和4%。
要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开展“一推双带”和“三创两建”活动,加快小康村建设,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引导农民彻底打破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管理模式,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观念,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发展,用产业化的视野打造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目标。1.打造龙头企业。继续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发展思路,以吉林澳士达牧业有限公司和健今、宏大、康龙等药业公司为龙头,带动安格斯肉牛精品牧业基地和红景天、刺五加、黄芪等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建设。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尽快形成以市场带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龙型经济产业模式,促进农村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使我市丰富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2.积极扶持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依据我市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加快以山野菜、食用菌、林蛙为主的天然食品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优质无公害食品工程,并做好绿色产品的认证工作,打造真正符合绿色标准的品牌,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不可再生资源的约束下,减少农村人口,是实现农村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根本途径。要按照“走一人、富一户,走一批、富一村”的致富思路,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让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逐步完善农村劳务市场,坚决废止各种限制、阻挠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规定,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康村建设步伐。实施“合村并屯”计划,重点对经济落后,没有发展前景的村、屯进行合并,将人口向乡镇所在地和大村汇集,集中资金搞好中心村镇的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5.进一步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注重培育和发展农村技术协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强化经纪人队伍培训。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营销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跟踪服务,提高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6.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坚决遏制农民隐性负担上涨,杜绝强收、强征等侵犯农民权益的行为。7.涉农部门在完善已建设和申报项目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并积极争取国家给予农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谋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大空间。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创加快发展新优势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命脉,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点,也是破解临江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此,必须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牢牢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1.走企业协作配套之路,大力发展规模经济。要引导企业充分认识世界产业大转移的现实,抓住入世后国外大企业抢占国内市场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大胆地向大企业、大集团靠拢,进行企业协作,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迅速增强我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带动一批高就业项目,以“专、精、特、新”为发展方向,积极培育一批成长性好、有发展后劲的“小巨人”企业。2.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今后一个时期要在规模以上企业逐步推行和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并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工业的竞争模式、产品结构和组织方式,促进企业技术跨越式发展,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信息化的超前发展,促进整个工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建设临江工业企业综合信息门户站,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3.抓好重点企业的提速增效。巩固赛力特、水电、翔豪、镁业等骨干企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借助产品市场由平转畅的有利时机,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用高新技术来加快硅藻土、金属镁、工业硅等终端产品的研发,延长资源产业链,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加快临江铜矿启动步伐。4.抓好建成项目达产和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组织专门力量对建成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坚持政策性支持、银行信贷、市场融资相结合,努力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微硅粉、镁粉回收等技改项目,尽快形成产能和效益。作为我市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康龙药业、宏大药业和业柱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要加紧施工,力争在4月份全部投产达效。5.加强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勘察工作,着力规范六道沟、宝山硅藻土工业区建设,对我市硅藻土资源和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推进产业集聚,实行行业联合,统一管理,以一到两个品牌产品为龙头,以集团的方式,合力开发市场,避免内部无序竞争,提高整体市场竞争能力。要重点在二、三级硅藻土的开发上下功夫,进一步搞好硅藻土的精深加工,减少低级品的比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6.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水平。要围绕产品销售、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三个环节,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多渠道引进和吸纳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逐步建成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抢抓机遇,发展接续产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对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临江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务实求效的工作作风,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在加快发展过程中,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接续产业的重中之重,瞄准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势,立足我市基础产业和资源优势,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接续产业相结合,统筹兼顾,既要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又要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既要大力突出规模经济项目,又要兼顾有发展活力的小项目,科学确定主攻方向,滚动安排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对前期申报的超微细二氧化硅化工材料生产线项目以及近期筛选出的镁合金压铸件等6个项目,一定要盯紧跟住,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计划。通过项目建设来解决我市产业结构不优、产业规模不大、经济总量不足的问题。今后,凡是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又符合临江资源状况,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的,能够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项目都要积极组织申报,千方百计地抢上振兴老工业基地这班快车。要注重对政策的研究,吃深、吃透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讲,争取政策比争取资金更重要。因此,要根据临江资源状况和产业基础,看准机遇,努力把国家、省里的优惠政策争取回来。在项目申报上,继续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跟踪服务,解决项目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力争在短时间内新上一批能够支撑临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早日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同时,要搞好“工业园区”、“沿江环山旅游区”、“农特产品种植加工区”、“山野菜中药材种植加工区”等四个园区建设,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展规模经济打好基础
(四)全力培育强势民企,尽快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突破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放开政策,放开手脚,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实践中,要认真落实好我市制定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珍惜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的发展机遇,革新思想观念,认真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性障碍,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对民营经济开放。同时,要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和城乡富余劳动力从事民营经济创业,最大限度地激活民营资本,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以参股、控股、购买、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造,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一批资源型、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促其做强做大,扩大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运行机制,由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申报项目上,也要把民营企业提报的好项目列入重点,力争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重点项目计划。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出于公心,大胆地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积极为他们壮胆撑腰,多办实事,解决困难。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要达到20%,税收增幅要在15%以上,新增从业人员达到7000人,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民营经济推上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临江经济跨越式发展,解决发展资金难题的关键性措施来认识。以资源招商、项目招商为重点,紧紧抓住承接世界产业大转移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在全市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实行举市大招商,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的热潮。1.依靠政策和优质服务招商。要全面落实有关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招商迎商氛围,释放政策效应,大张旗鼓地奖励招商引资的有功人员,调动方方面面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以优质服务确保域外资金和企业引得进,留得住。2.利用优质项目招商。要根据我市资源和项目实际,积极组织一批资源优势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和公司来临江开发矿产、交通、城市公用设施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业等潜在的经济资源,借力加快发展。3.鼓励民营企业大胆地采取多种方式对外合资合作,集少成多,扩大外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4.突出抓好临江经济开发区建设,完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效应。5.强化责任制落实和考核。坚持定指标、定项目、定速度、定责任,把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定期督查调度和通报。
(六)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生态旅游业是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要依托长白山、鸭绿江丰富的生态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全面实施《临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原始生态、异国风情、休闲度假、冰雪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为龙头,高度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大力发掘渤海国时期文化遗产和宝山—六道沟古代冶铜遗址的旅游资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本着“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旅游业,加强交通、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今年,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黑松度假村和苇沙河小三峡风景区,争取开通集安至苇沙河水上旅游线和 “对朝一日游”。同时,要加强与丹东、集安、长白等沿江城市的联系,共同构筑沿江而上经临江至长白山的沿江生态大旅游区,力争早日把临江建成丹东至长白山旅游线上的重要枢纽。要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和旅行社建设,提高宾馆、餐饮业的旅游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塑造临江旅游形象,努力把临江打造成为四季分明、特色突出的旅游名城。密切结合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水平。积极开发房地产业、信息、金融、中介和法律等现代服务。加快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使之在服务于传统领域的同时,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进而形成互动。要拓展面向家庭和个人的社区服务,逐步完善现代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
(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平台 城市是承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主要的平台,只有下大力气搞好城市建设,才能为经济的腾飞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为临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1.加快城乡公路建设。要围绕“突出重点、完善骨架、向外延伸、全面升级”的目标加快公路建设步伐。2004年,我市公路建设要完成投资4.8亿元。突出抓好老岭隧道、临江至八道沟沿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老岭隧道建设要完成除隧道机电工程外的路基、桥涵建设,力争于2004年11月末竣工;沈长线临江至八道沟72公里的沿江公路要完成路基、桥涵工程;投资5770万元,建设六道沟至宝山等3条总里程为65公里的国债县乡公路工程;投资1268万元,建设总长度14.5公里的乡村油路(水泥路),使通油路(水泥路)的乡镇、行政村分别占到乡镇、行政村总数的60%和50%;力争年内打通苇沙河(错草)至八道江的沿江公路,实现临江人民盼望已久的通江达海之路的梦想。2.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为重点,把城市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带动我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市政府将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北环路实施改造;新建、维修建国街、通兴路等33条街路工程,改造江滨大街,解决市区交通不畅问题,争取早日实现“三纵四横+环城公路”的市区路网布局;以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为目标,高标准建设江滨大桥工程,争取年底前竣工通车;完成总投资2678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的口岸枢纽站的前期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鸭绿江界河堤防工程;把建设交通大厦纳入重要日程,尽快开工建设;逐年分片改造市区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质量;切实加强市容整治工作,实施城区灯光工程,抓好小区庭院美化、中低档楼房外型装饰等工程,特别是对沿街商幌、牌匾要统一标准,实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3.大力强化城市管理,提高经营城市水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经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把城市的资源和资产转变为活的城市资本。采取“以地生财,以城养城”的经营措施,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对土地使用权实行挂牌、招标、拍卖制度。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资、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建设,逐步建立城市建设多元化投资和企业化运作的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城市无形资产,通过公开拍卖经营权、冠名权、管理权等形式,盘活现有市政公用设施资产,使其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调动基层社区和广大市民管理城市的积极性。通过规范化管理,使城市建设和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争取进入省级卫生城市行列。4.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快城市绿化、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四大环保骨干工程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完成正阳路、临江大街等主要街路的树种更换、补植,完成临江至大栗子绿色生态文化长廊、鸭江路西段的绿化工作。继续实施集中供热四期并网工程,完善热网结构,扩大供热面积。加大污染防治和保护力度,强化对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严控新污染源的产生,切实抓好水源地的保护。
(八)深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扎实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以“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积极加快各项改革。通过合作、合资引入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股等形式,推进股权多元化,实现国有股减持,解决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和资产闲置浪费问题,最大限度地盘活国有资产。在企业要建立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2.进一步改革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方式。强化经营业绩的全面考核,建立健全经营者选拔、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3.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打破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的束缚,放开手脚“攀高结贵”,实行规模经营,加速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4.发展和完善地方金融产业,建立资本市场。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市镁业集团、翔豪实业公司、吉林风电公司的股票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循环。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改革,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5.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通过改革,解决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矛盾和问题。有关部门要合理分流人员,确保日常工作和机构改革两不误、两促进。同时,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停薪留职,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6.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按照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逐步撤销农村教学下伸点,调整村小,集中力量办好中心校。打破行业界限,对干部教育、行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行整合,完善成人教育体系。7.加大城市管理部门的改革力度,提高城市经营和管理水平。对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职能进行统一规范,实行综合整治,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开展“环境年”活动为契机,在全市开展“全民齐动员,开展环境年,户户树新风,家家变乐园”活动,进一步加大软环境整治力度,提高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意识,坚决治理“三乱”,纠正部门不正之风。通过市民评议行风活动,以末位淘汰制等硬措施,来营造我市最佳发展环境,使临江成为一个最适于投资、创业、兴业的城市。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坚决打击商业、金融等领域的各种欺诈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氛围,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九)以人为本,全面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今后,我们仍要把科技、文化、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临江市一中、外国语学校的示范性学校建设,完成外国语学校二期工程。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建设,扩大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深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积极推进社区和农村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全力协助《陈云在临江》电视剧的拍摄工作。继续抓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抓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建设。通过统筹规划,规范全市信息产业管理;通过整合资源,提高社会保障、外经贸、服务业等社会公众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和技能,使我市信息化水平早日与世界接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化品位,以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思想阵地。组建临江市文工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开展“四五”普法,加大依法治市力度,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注重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健全民主政治建设。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意见,推进民主科学决策;精心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充分发挥他们在政府联系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搞好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提高执政水平和透明度。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加强民族团结。
(十)切实关心群众利益,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1.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养老.
第二篇:2004年临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临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的回顾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也是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临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市政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的政府这一宗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超常规措施,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团结并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昂扬的斗志和创一流业绩的拼搏精神,在众多领域创造了历史较好水平,再次彰显了“临江现象”的独特魅力。2003年初,本届政府承诺要在任期内完成三件大事。如今,三件大事中的两件,即:220千伏一次变电工程、外国语学校一期工程在开工第一年即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老岭隧道工程的松岭隧道和老岭隧道也于去年12月底全部贯通,圆满完成了当年的施工任务。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运行快速平稳,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重点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兴起;在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基础上,去年我市对经济结构做了大胆而又卓有成效的调整,突现了民营经济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地位;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城市巷道、集中供热、城市环境等群众热切关注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和改造;春夏之交,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成功抗击“非典”,大大增进了与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加快临江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勇气。此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财政状况明显好转。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3.5亿元、13.9亿元和9.6亿元,分别增长6%、11.2%和12.9%;国、地税提前两个月完成税收任务,实现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19万元(不含出口退税),同比增长5.9%,一举扭转了往年“寅吃卯粮”的被动局面;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9.98亿元,同比增长9%;农业总产值完成5.37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8 亿元,增长7%;实现进出口额284万美元,引进域外资金1.28亿元。临江经济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100万元,增长10%;招商引资等项工作均完成年初确定的指标。2003年,我市积极通过科技创新、项目拉动和政策扶持来发展第二、三产业,将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13:51:36。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始终牢牢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突出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一是以占领国际国内市场为目标,强化内功为手段,抓好赛力特、镁业、翔豪、水电等重点企业提速增效,力争在世界产业大转移中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实力,树立自己的品牌。2003年骨干企业年产值增长18.4%,上缴税金增长11.7%,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在欧、美、亚、非等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拉动产业升级。投入技改资金8000万元,全面完成了微硅粉回收、雾化法镁粉、纳米级白炭黑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开发微硅粉、高纯硅添料等新产品14种,实现新产品产值9300万元,利税1210万元。三是突出项目申报,重视接续产业,努力增强发展后劲。紧紧抓住国家有关政策,积极申报了健今药业的GMp改造及新药产业化、镁合金压铸件、超微细二氧化硅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其中,健今药业申报的项目已被国家列入第一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这是我市工业技术改造在国家立项申报工作中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四是大力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为工业快速发展拓展空间。投资1.6亿元的220千伏一次变电工程于去年10月31日竣工投运,该项目的投运彻底解决了我市输变电能力差、电压等级低等制约临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在内河兴建和扩建了16座中小型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6万千瓦,对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全面建设新型技术工业园区,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保障。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2379万元,增长10%,两项资金占用额下降5.3%,财政对企业投入资金(含出口退税)3300多万元。全市黄金产量突破万两大关,实现了“黄金万两县”的目标。一年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资金运营趋于合理,为加速扩充经济总量,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龙头初具规模,农业经济开始向产业化经营过渡。农村工作突出“抓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发展思路,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中心,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着力加强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建设。一是“借世界名牌、创国际市场”,与澳大利亚澳士达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和发展了世界畜
中国共产党。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全市街道成立了17个社区,这些社区在维护社会治安、防治传染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加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25‰;广电事业迅速发展。投入资金210万元,完成了临江市区有线电视光缆工程、演播室改造和设备更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白山台发稿量连续5年保持领先位置,在省台发稿连续两年跨入全省县级台前5名行列。节目采编及播放质量明显提高。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通过开展“学、做、创”活动,使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鼓舞了人心,凝聚了斗志,激发了全市人民建设临江的热情。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2003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空前活跃,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由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白山市委、白山市政府、临江市委、临江市政府联合拍摄的7集电视连续剧《陈云在临江》,对弘扬“四保临江”精神,宣传临江对外开放形象具有重大意义。该剧于去年12月22日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现已进入紧张拍摄阶段。成功举办了朝鲜歌舞团来临江演出活动,为推动中朝民间文化交流、丰富我市人民文化生活开辟了先河。一年来,市政府在工作中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改善和规范了向人大和政协报告、通报的工作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协商在前的原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提高了政府决策水平。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共118件,办复率100%,满意率达97%。加大了依法治市力度,深入推进“四五”普法,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行政权力和行为,强化监察和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严格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大政府职能转换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项目439项,保留362项,取消不合理收费70项,暂缓执行7项,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改善。政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已建设完成,市政府政务公开大厅、国土资源大厅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更加方便群众办事。强化了市长公开电话功能,全年接收电话312起,办复率100%,满意率98%,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树立了政府公开、公正、为民办事的形象,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0元和5569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和4%。通过开展劳动力就业情况普查和贯彻“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方针,大力开辟就业渠道,开发城镇就业岗位3240个,新增就业人数254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人数1024人,劳务输出7130人,均超出计划任务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加强了社会保障工作力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强化了低保工作,对城市困难居民做到应保尽保,切实保障了城市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市享受低保待遇的共计19400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910万元。下拨救灾款总计63万元,保障了灾民的正常生活。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工资问题的有关规定,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1200万元,偿还了历年所欠的部分工程款和工资款。为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去年投入资金80多万元,对市区40栋住宅楼进行了防水、下水的改造和维修,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投资治理发愣功万元,对苇沙河错草村居住条件差的4个社214户农民实施了2次搬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全年共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86件,同比下降15%,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狠抓安全生产,全年生产事故发生率下降33%,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严打”整治斗争为重点,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同“FLG”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了新的胜利。
一年来,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为临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3年,我们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激发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临江的热情。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齐、抓机遇、求发展”的可喜局面。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临江林业局、大栗子铁矿、海关、供电等驻临中省直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临中省直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市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群众期待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和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设备亟待更新;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经济软环境还有待改善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4年工作目标
&nbs
场融资相结合,努力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微硅粉、镁粉回收等技改项目,尽快形成产能和效益。作为我市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康龙药业、宏大药业和业柱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要加紧施工,力争在4月份全部投产达效。5.加强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勘察工作,着力规范六道沟、宝山硅藻土工业区建设,对我市硅藻土资源和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推进产业集聚,实行行业联合,统一管理,以一到两个品牌产品为龙头,以集团的方式,合力开发市场,避免内部无序竞争,提高整体市场竞争能力。要重点在二、三级硅藻土的开发上下功夫,进一步搞好硅藻土的精深加工,减少低级品的比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6.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水平。要围绕产品销售、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三个环节,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多渠道引进和吸纳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逐步建成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抢抓机遇,发展接续产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对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临江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务实求效的工作作风,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在加快发展过程中,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接续产业的重中之重,瞄准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势,立足我市基础产业和资源优势,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接续产业相结合,统筹兼顾,既要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又要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既要大力突出规模经济项目,又要兼顾有发展活力的小项目,科学确定主攻方向,滚动安排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对前期申报的超微细二氧化硅化工材料生产线项目以及近期筛选出的镁合金压铸件等6个项目,一定要盯紧跟住,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计划。通过项目建设来解决我市产业结构不优、产业规模不大、经济总量不足的问题。今后,凡是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又符合临江资源状况,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的,能够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项目都要积极组织申报,千方百计地抢上振兴老工业基地这班快车。要注重对政策的研究,吃深、吃透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讲,争取政策比争取资金更重要。因此,要根据临江资源状况和产业基础,看准机遇,努力把国家、省里的优惠政策争取回来。在项目申报上,继续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跟踪服务,解决项目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力争在短时间内新上一批能够支撑临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早日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同时,要搞好“工业园区”、“沿江环山旅游区”、“农特产品种植加工区”、“山野菜中药材种植加工区”等四个园区建设,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展规模经济打好基础
(四)全力培育强势民企,尽快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突破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放开政策,放开手脚,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实践中,要认真落实好我市制定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珍惜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的发展机遇,革新思想观念,认真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性障碍,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对民营经济开放。同时,要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和城乡富余劳动力从事民营经济创业,最大限度地激活民营资本,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以参股、控股、购买、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造,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一批资源型、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促其做强做大,扩大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运行机制,由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申报项目上,也要把民营企业提报的好项目列入重点,力争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重点项目计划。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出于公心,大胆地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积极为他们壮胆撑腰,多办实事,解决困难。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要达到20%,税收增幅要在15%以上,新增从业人员达到7000人,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民营经济推上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临江经济跨越式发展,解决发展资金难题的关键性措施来认识。以资源招商、项目招商为重点,紧紧抓住承接世界产业大转移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在全市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实行举市大招商,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的热潮。1.依靠政策和优质服务招商。要全面落实有关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招商迎商氛围,释放政策效应,大张旗鼓地奖励招商引资的有功人员,调动方方面面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以优质服务确保域外资金和企业引得进,留得住。2.利用优质项目招商。要根据我市资源和项目实际,积极组织一批资源优势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和公司来临江开发矿产、交通、城市公用设施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业等潜在的经济资源,借力加快发展。3.鼓励民营企业大胆地采取多种方式对外合资合作,集少成多,扩大外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4.突出抓好临江经济开发区建设,完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效应。5.强化责任制落实和考核。坚持定指标、定项目、定速度、定责任,把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定期督查调度和通报。
(六)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生态旅游业是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要依托长白山、鸭绿江丰富的生态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全面实施《临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原始生态、异国风情、休闲度假、冰
雪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为龙头,高度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大力发掘渤海国时期文化遗产和宝山—六道沟古代冶铜遗址的旅游资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本着“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旅游业,加强交通、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今年,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黑松度假村和苇沙河小三峡风景区,争取开通集安至苇沙河水上旅游线和 “对朝一日游”。同时,要加强与丹东、集安、长白等沿江城市的联系,共同构筑沿江而上经临江至长白山的沿江生态大旅游区,力争早日把临江建成丹东至长白山旅游线上的重要枢纽。要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和旅行社建设,提高宾馆、餐饮业的旅游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塑造临江旅游形象,努力把临江打造成为四季分明、特色突出的旅游名城。密切结合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水平。积极开发房地产业、信息、金融、中介和法律等现代服务。加快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使之在服务于传统领域的同时,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进而形成互动。要拓展面向家庭和个人的社区服务,逐步完善现代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
(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平台 城市是承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主要的平台,只有下大力气搞好城市建设,才能为经济的腾飞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为临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1.加快城乡公路建设。要围绕“突出重点、完善骨架、向外延伸、全面升级”的目标加快公路建设步伐。2004年,我市公路建设要完成投资4.8亿元。突出抓好老岭隧道、临江至八道沟沿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老岭隧道建设要完成除隧道机电工程外的路基、桥涵建设,力争于2004年11月末竣工;沈长线临江至八道沟72公里的沿江公路要完成路基、桥涵工程;投资5770万元,建设六道沟至宝山等3条总里程为65公里的国债县乡公路工程;投资1268万元,建设总长度14.5公里的乡村油路(水泥路),使通油路(水泥路)的乡镇、行政村分别占到乡镇、行政村总数的60%和50%;力争年内打通苇沙河(错草)至八道江的沿江公路,实现临江人民盼望已久的通江达海之路的梦想。2.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为重点,把城市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带动我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市政府将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北环路实施改造;新建、维修建国街、通兴路等33条街路工程,改造江滨大街,解决市区交通不畅问题,争取早日实现“三纵四横+环城公路”的市区路网布局;以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为目标,高标准建设江滨大桥工程,争取年底前竣工通车;完成总投资2678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的口岸枢纽站的前期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鸭绿江界河堤防工程;把建设交通大厦纳入重要日程,尽快开工建设;逐年分片改造市区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质量;切实加强市容整治工作,实施城区灯光工程,抓好小区庭院美化、中低档楼房外型装饰等工程,特别是对沿街商幌、牌匾要统一标准,实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3.大力强化城市管理,提高经营城市水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经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把城市的资源和资产转变为活的城市资本。采取“以地生财,以城养城”的经营措施,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对土地使用权实行挂牌、招标、拍卖制度。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资、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建设,逐步建立城市建设多元化投资和企业化运作的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城市无形资产,通过公开拍卖经营权、冠名权、管理权等形式,盘活现有市政公用设施资产,使其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调动基层社区和广大市民管理城市的积极性。通过规范化管理,使城市建设和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争取进入省级卫生城市行列。4.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快城市绿化、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四大环保骨干工程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完成正阳路、临江大街等主要街路的树种更换、补植,完成临江至大栗子绿色生态文化长廊、鸭江路西段的绿化工作。继续实施集中供热四期并网工程,完善热网结构,扩大供热面积。加大污染防治和保护力度,强化对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严控新污染源的产生,切实抓好水源地的保护。
(八)深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扎实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以“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积极加快各项改革。通过合作、合资引入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股等形式,推进股权多元化,实现国有股减持,解决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和资产闲置浪费问题,最大限度地盘活国有资产。在企业要建立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2.进一步改革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方式。强化经营业绩的全面考核,建立健全经营者选拔、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3.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打破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的束缚,放开手脚“攀高结贵”,实行规模经营,加速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4.发展和完善地方金融产业,建立资本市场。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市镁业集团、翔豪实业公司、吉林风电公司的股票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循环。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改革,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5.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通过改革,解决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矛盾和问题。有关部门要合理分流人员,确保日常工作和机构改革两不误、两促进。同时,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停薪留职,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6.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按照相对
第三篇:临江市一中2017文学社工作计划
临江市一中2017文学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化,使同学喜闻乐见,吸引更多同学投身文学社活动,并尽可能发挥每位社员的才干,为同学文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加强计划与指导,使活动向规范化、经常化发展,让活动取得实效与长效,从而使文学社活动园地四季常青,花开不败,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二、工作计划:
1、继续完善文学社的规章制度,制定文学社工作计划,文学社章程、完善文学社组织结构
2、完成社刊《晓荷》第27、28、29、30期的征订编辑发行工作。提高刊物和稿件的质量,使《晓荷》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较有影响的刊物。
3、由专业教师做好社员通讯员的培训工作,在初一新生中招收部分优秀社员和通讯员并颁发证书
4、建立文学社社员挡案资料卡,包括学生详细资料,星级评定、作文发表登记等。
5、继续开展文学讲座,以扩大文学社成员的视野,提高文学修养。并将文学讲座作为另一形式的文学社成员大会。讲座邀请校外或校内的一些优秀老师与社员们进行交流,使社员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6、做好稿件的数据统计工作,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教务处提供正确详实的资料
7、学期末召开表彰大会,对学期中表现优秀的通讯员社员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
8、继续完善文学社网站建设,增设qq群,开通晓荷文苑博客空间,为文学社成员提供交流平台,多方位完善、展示文学社形象,提高文学社的影响力。
9、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沟通交流,与其他校文学社团体开展联谊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工作安排
一、社长:审议、处理社团各项规程,组织、领导社团活动,对各项工作及活动负责,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对文学社重大事项进行商讨决议 二,总编副总编:负责主持创作和校刊《晓荷》的组稿、审稿及登记整理稿件等,策划征文,组织创作讲座等。
三、特约编辑:协助总编副总编完成审稿、评稿等日常工作
四、社员通讯员:大力宣传文学社,定期向文学社推荐稿件负责日常收稿、联络通讯等工作。
临江市一中 2017年3月1日
第四篇:临江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
临江市国土资源局
强化责任、周密部署,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临江市国土资源局始终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取得了省厅和白山市局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去年以来,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省厅、白山市局的大力支持下,临江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1、成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在省厅、白山市局大力支持下,该局于2010年6月23日,成功组织实施了“临江市森工街道北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这次演练活动,选在了泥石流灾害频发的隐患点——临江市森工街道北山区域,针对性强、参加部门多、规模大,全市30个部门单位共300余人参加了正式演练,有关领导、专业人员及群众共400余人进行了观摩,在演练现场,滕厅长做了重要讲话,对临江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指导和部署。这次演练,进一步检验了该市应急抢险队伍的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对临江市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 1
取得实效。2010年7月,临江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超强降雨引发全市范围内泥石流、水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300余处,该市7个乡镇、6个街道的68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5万余人,5000余户居民房屋损坏,其中1600余户房屋倒塌,全市6000余公顷耕地因灾水毁,9人被洪魔夺走了生命,灾情之重历史罕见,遭受损失史无前有。在洪涝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中,由于灾前加强群测群防和灾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续的应急安置措施,全市各支抢险队伍共安全转移安置危险区域群众34000余人次,切实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障!临江严重的灾情,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深入灾区,排查险情,指导抢险救灾,为临江灾区人民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给予了大力的资金扶持和巨大的精神支持,通过不懈奋战,抗洪抢险取得了各阶段的胜利。
认真总结地质灾害“演练”和2010年特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实战”两方面经验,进一步落实好201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通过对2010年地质应急抢险演练中各项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和防灾避灾知识的普及,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这对于该市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去年特大地质灾害使该市地质灾害防护工程、防灾设施建设及应急抢险等工作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此,该局按照省、市的部署,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编制《2011年临江市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方案》、《临江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及《临江市国土资源局2011年汛期预防地质灾害值班方案》,并按方案要求:一是落实主汛期以局领导为责任人的24小时值班制度;二是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落实防灾责任人,并由防灾责任人填写落实签字后收回;三是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月报和速报制度,每月月末都认真填写地质灾害月报表,并及时将上报临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急办和白山市国土资源局。遇有重大地质灾害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
2、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及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该局于2006年编制完成了《2006——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于当年通过专家组评审,由临江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下一步,该局将针对实际情况,对防治规划进行修编;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于2008年,编制完成了《临江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应急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部署。
3、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动态巡查,设立地灾监测点,层层落实防灾责任人。进入汛期以来,进一步加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动态巡查。并在临江市四道沟镇、贾家营乡、桦树镇等地灾易发区设立了12个监测点,在已发生或易发生地灾的地段
设立了警示牌,警示过往群众和车辆。二是进入主汛期以来,加紧落实了“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责任人24小时巡查监测制度”,要求该局、中心所人员和街道、乡镇、村、社区群测群防员24小时开机,定期逐级报告地质灾害易发区动态监测情况,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在做出预警的同时,通知和协调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及时撤离,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4、加强“信息联动、数据共享”,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预防时效性。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信息联动。于2006年设置了与气象局直接互联的专用数据终端,经过几年来的完善和改进,更好地实现了数据共享。汛期,国土部门将第一时间得到全市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区降雨量、时间、范围等天气预报的准确数据,并与临江市气象局、电视台联合,及时准确地向广大群众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5、加强措施、狠抓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取得优秀成果。2009年我们积极响应省厅、白山市局关于开展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领导机构、加强财政专项经费管理、健全完美制度机制。通过不懈努力,使临江市成为吉林省首批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并受到国土资源部的表彰。
二○一一年七月四日
第五篇:临江市2007年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临江市2007年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为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演练目的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临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组织指挥水平和专业水平;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以及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二、演练内容
临江市2007年突发公共事件演练工作重点围绕煤矿及非煤矿山、环境污染、防火、防汛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开展综合实战演练。各乡镇(街)、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业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预案演练。
三、演练方式
1.市级综合实战演练工作分别由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林业局、市水电局和市卫生局牵头,制定具体演练工作方案(演练方案报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并且组织实战演习。
2.各地、各部门、相关重点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特点制定演练方案,可采用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全面演习等形式自行组织演练,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演练方案报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演练时间
演练时间由各地、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五、演练要求
各地、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把应急处置演练工作作为创建平安临江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抓实、抓到位。
一是要切实加强演练工作的组织领导。应急演练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务实重行,务求使应急演练贴近实战。
二是要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应急演练中涉及到政府各级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互通情况,形成合力,取得演练工作成效。
三是要在应急演练中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救援人员对应急预案程序的了解程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进行补充,使应急预案更具有应变性和实际操作性,确保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
四是要通过应急演练加强应急装备建设。结合应急演练工作的开展,要及时发现本部门应急工作程序和应急资源准备中的不足,根据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专业队伍建设需要,及时配备器材装备和应急物资,提升作战能力,以满足应急处置的实战需要。
五是要加大应急演练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演练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重点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应急演练要求与相关部门建立互动机制,利用各种媒体向周边群众宣传开展应急演练相关知识,提高应急演练的安全意识,保证演练正常有序的进行。六是每项应急演练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评估,并将总结报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年末,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将对此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