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合集)

时间:2019-05-12 05:4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第一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养成良好习惯,奠基美好人生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感

丰顺县汤坑镇第三小学 郑琳近期读了被誉为“用脚做学问”的人,教育专家,著名学者林格先生代表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收获颇丰。书中一开篇就提到:“教育要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习惯。它既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又是一切教育的终点。任何一种教育,都不能回避习惯,其培养的目标、成果,归根结底都与习惯紧密相关。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养成教育。”短短几句话就道出了教育的实质和内涵,此书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支起了明灯。

众所周知,任何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或所教的学生全面发展,出类拔萃,有良好的习惯。但有时候却差强人意,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不得法,遇到问题茫然无措,处理问题时容易出现矫枉过正,无法长期坚持正确引导等情况。林格先生认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凭借自己的意志努力,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显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造就的,更不是与生俱来的。然而,任何习惯又能成为“自然”。可见,习惯这东西就是一把双刃剑,好习惯能益终身,坏习惯则误一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呢?

我认为,首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能力,找准培养方法和方向。书中介绍的突破法,行为契约法,层次目标法,正、负强化法,体验法和家庭会议法等培养方略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要坚决摈弃所谓的“经验主义”。与此同时,时刻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为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只有

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能实现转化的目的。其次,加强自我修养,凡事率先垂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小孩子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第三,努力协调一致的教育策略和途径,营造良好习惯的社会氛围。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内部要一致,家庭内部要一致,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要一致。只有各种教育策略和途径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的功能,为社会营造良好习惯的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夫妻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儿子,他们对儿子宠爱到捧在掌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程度,不让他做任何事情,连用餐都是喂着吃。有一天,老两口要出远门,他们特意做了一个大烙饼套在儿子的颈部,叮嘱儿子这几天吃烙饼充饥。几天后,老两口办完事回来发现靠儿子嘴边的一小块烙饼被咬掉之外,其它的都完好无损,儿子却饿死了。由于老两口对儿子过分宠爱和教育的缺失,儿子连吃的本能都丧失了,故事的结局虽然可悲,但它还只是一个人的离去,一个家庭的破碎,比这个影响更深远还有一个在书中读到的关于诚信教育的问题。

《真正的高度》这个小故事里售票小姐所说的话其实折射了现实生活不少人的心态,贪图小便宜、窃取公共资源也大有人在,其实这是很危险的!能像孩子父亲一样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不说瞎话,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不仅是对个人形象的维护,也是对诚信精神内核的维护,更是一次非常好的身教行为。父亲的行为无疑是可敬的!其实我们小时候读的《诚实的孩子》一课里列宁主动承认打碎姑妈家的花瓶也是一个诚实诚信的例证。

书中还说了美国安然公司总裁肯尼的故事。当我读到年轻的肯尼用死驴作奖品搞幸运抽奖赚了898美元时,很自然地钦佩起他的经济

头脑;再读到肯尼后来成为安然公司总裁,我想以他的经济头脑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接着发现他的公司由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账务丑闻而轰然倒闭时我才如梦初醒。原来在现代社会,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追求公正、不偏不倚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肯尼从小男孩到公司总裁一路走来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追逐金钱,最后以道德失败告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正如书中所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人格支柱。一个人失去诚信,既伤害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发展不负责任;一个民族失去诚信,等于是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可喜的是,总书记在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治国理政重要结论,是建设诚信国家、诚信民族的最强音。我们有何理由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工作做起进而推动全民诚信乃至全方位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说坚持读一本好书是良好习惯之一的话,我将继续发扬这个良好习惯。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好内容未来得及细细咀嚼。以后力争把他山之“石”进行内化并学以致用,为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奠基美好人生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第二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记得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美德有两类——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学产生和发展,道德的美德由习惯而体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诚如著名教育专家林格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这几天,我细细品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详细解释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通过阐述养成教育的特点、关键期、方法、途径,并生动地以连续剧式的小故事串联起来,介绍了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和操作。读了这本书,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都让我受益良多。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养成教育,其实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却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非如此,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

书中介绍了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以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学习成绩;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两大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能够明显感受到学习成绩好、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一定是学习、生活习惯都好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聪明!”但是他们聪明却不优秀,甚至很糟糕!他们经常忘带作业;他们不讲卫生;他们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置若罔闻;他们懒惰、拖拉、毫无上进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一颗优良的种子却不能开出绚烂的花朵?答案很简单:习惯不好,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正是一些不良习惯,影响并导致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异,让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也因此而埋没。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诚信、遵守规则、责任、计划周密、有条理、合作、爱心、追求效率、学用结合、善于思考、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乐观自信、顽强毅力、追求成功等十四项好习惯。

培养习惯的方法中有提到这样的一条: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是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是实现转化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坚持这样去做:一是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二是训练必须严而又严。只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三是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这样学生才容易掌握要领;四是训练必须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想结合,只有把内部的意志力与外部的强制力结合起来,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保障。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学生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基,让我们谨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第三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著名青年学者林格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看后总体感觉: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书中许多经典语句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说:“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人格化高于技能化;孩子懂道理,经常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父母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给孩子影响更为深刻,因为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的影响,而不抽象的说教;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训子千便不如培养一个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而农村学校的学生许多不良习惯就是在家庭中在父母身上学到的,这些不良习惯对其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而怎样改掉这些坏毛病是老师头疼的问题,因为老师们知道,要想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还必须要改变其家长的不良习惯。读了这本书,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给了我许多教育上的启示。

再比如说“怎样矫正不良习惯”一节通过引用乌申斯基的话:“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告诉我们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我对改

变农村中小学生的不良习惯树立了信心,并通过实施体会到习惯的养成其实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帮助他们改正坏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我相信,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认真阅读,一定会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第四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范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受益匪浅。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我的有限的数学课堂中,我要培养孩子们以下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孩子们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一年级的知识没有多少,只要上课注意听了,他们就会学会。从以前的幼儿园到一年级,这个过渡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好动,不听课,说话,这是常有的事情,课堂上,常常利用简短的儿歌,或者利用榜样的力量等,引起他们的注意,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其次,要培养他们乐于提问,用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积极的鼓励孩子们提问,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想,教给孩子们方法,使他们善于提问。利用主题图,或者引导孩子们多观察题,让他们从中发现什么,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再次,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作业是一件令他们陌生而又烦恼的事情。在这个阶段,如何形成良好作业习惯是关键,对今后的继续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我觉得可以从学习用品的准备,认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规范书写,及时完成作业、订正错题这几方面进行培养。对学生而言,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必要的。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切不能“前紧后松”,有些学生的坏习惯一时很难得以矫正,即使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也要相信学生的坏习惯一定能得到矫正。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帮助学生,看了该书,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育人理念,如“破窗效应”等,而且又一次让我好好的审视自己,督促自己不断翻阅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并将所学好的方法运用到我的教育方法上。

第五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不知从何时起,父母们、老师们提起教育来往往与孩子的分数挂钩,与孩子的智商挂钩,“德、智、体、美、劳”中只剩下了一个“智”字,于是高分你能者出现了,有地无德者出现了,于是我国留学于国外地人高才生会因为嫉妒去开枪行凶。我们国内的大学毕业生考公务员身体不合格竟会持刀伤人……是心理素质问题么?是性格问题吗?我认为答案很简单,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忽略了道德习惯的培养。而道德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我从书上看到有些人嘲笑英国人吝啬,事例是有个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吃苹果,连苹果核都吃掉了,事后一问那个英国人才知道原来公共汽车上没有果皮箱,人家吃完苹果没处丢核,只好吃下去,我很敬佩这个人,因为他从小受到这样的教养;不能随地乱丢东西,他就一直那样做,即使条件不充足他也不会改变习惯。还有些书刊上介绍美国的学生经常带着糖果,下课后会说笑间吃几块糖,但都很自然地把糖纸放到口袋中或书包里,从没有人扔到地上。而我们这些号称“文明三古国”里的中国人呢?我亲眼见过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站在车站等车时吃些糖果,随手将纸扔到地上,她们身边就有垃圾筒;也曾亲眼见过一些孩子打骂长辈,他的父母就站在一边无动于衷。这样的人即使他上最好的学校得最高的分数他也不会成功,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习惯。基本的道德习惯包括什么呢?它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言行一致、关心同情他人、热爱劳动、有责任心、吃苦耐劳、勤俭朴素、不浪费、文明礼貌等等。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而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作为基础,做事不会礼仪,那不管他是什么性格,做出事情来都会很不合适。中国自古以来是以讲道德著称的,经历了“五四”新旧文化交替,经历了1949年不同社会体制的变换,经历了“大年浩劫”对一切古旧文化的否定,使得很多人茫然,失去了方向,而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又太注重物质文明,使得精神文明被忽略了,道德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如今,看到关鸿羽所著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把德育放到了首位,而且用了极大的篇幅来描述道德习惯的培养,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培养道德习惯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重视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

认认真真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著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完后不由得感到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非这本书有多重,而是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让我深深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美德有两类——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育产生和发展,道德的美德由习惯而来。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真知灼见: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正如书的封面上的一行小字——“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 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小事决定成功,如若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想必要培养一个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有一位诺贝尔获奖者被人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可见幼儿园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幼儿教师是一个人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教育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本书我们知道了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自然的。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为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锐的,而且孩子往往具有“向师性”,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书中也提到了教师须达到的几点要求,在此写下以提醒自己:

1、以德育德

2、以才培才(以学促学)

3、以趣激趣

4、以情动情

5、以意炼意

6、以性养性

7、以行导行 读过此书,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每个孩子来到幼儿园时都是一张白纸,教师在纸上落下的每一笔都很重要,它关系到纸上将来会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抑或是胡乱涂鸦的废纸,为了使幼儿离开幼儿园时都会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教师就应慎重地落下每一笔,所以在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良好的修养,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模范作用,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上是我读过此书的一些个人感受。

学习陶行知先生一心为农民群众,一心振兴农村教育的思想,这与当前深入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它要求我们在履行一个人民教师职责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提高自已的师德修养,严谨治学,认真教书育人,为农村、为农民实现小康作出不懈努力。

一、树立正确的师德修养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高自已的师德修养。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几年来的教书生涯中,在师德修养方面,我一直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农村教师必须树立的师德观。我觉得,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体现在教师的育人方而。也就是说,教师要围绕“教学生如何做人”为中心,注重为人师表,重视言传身教。在教育学生时,注重教会农村孩子如何做人,学会关心人,学会生活,促进他们的德行现代化,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竞争与合作精神,艰苦创业与自尊自强精神。

二、坚持做到“人师”与“经师”合一

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将教师概括为“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人师即为人之师,教人为人之道。而只有真才实学之师才能成为授人之道的“经师”。现在的乡村学校中,有极少数老师存在治学不严的问题。倡导严谨的学风,是教师应有的一种治学态度。真正的学者应是用心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在工作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使学生努力做一个有德之人、有为之人、诚信之人。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中,我感到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很难,难在教师自己的人生观层次要比较高,特别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好学生做一个有用之才,教师的职任更重,压力更大。

三、严谨治学不断强化自身师德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而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作论文,搞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等。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我觉得,一个优秀乡村教师,只有不断地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有渊博的学识,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传道授业。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提高师德修养,强化自身师德素质,有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的过程。我觉得,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这是师德建设最基本的层次,是师德修养的低层次,也是每一位称职教师必须达到的境界。而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合作创新是师德建设的高层次。在目前,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要根据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做到“与时俱进”,营造好学上进、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风气和氛围,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一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深信,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倘使个个乡村教师的心都经过了农民甘苦化,我深信他们必定能够叫中国个个乡村变为天堂,变做乐园。”在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终将变成现实。

下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精选)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周吉平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书中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抓好学习习惯培养去年因为生孩子,所以接了初一年级13和14班,现在接手快一年了,觉得好习惯的培养,从小抓起最容易。于是我就在学校图书室寻找关......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闲暇之余,认真拜读了林格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让我受益良多。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出一个教育专家的教育智慧,那细致入微的点点......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周吉平《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书中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我们教育的内涵越来越深厚,外延越来越广泛了,教育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韩春秀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6期 最近,我听了一个关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讲座,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报告,时而让你......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 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