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我们教育的内涵越来越深厚,外延越来越广泛了,教育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够不被落伍。
我喜欢的教育家是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还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之功,它贵在坚持,重在重复。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有时,为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我看到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几乎都要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我深有体会的是在去年一年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同学们的借书热情非常高涨,人比较多,所以一开始我们的借书和阅读课的秩序比较乱,后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明确了借书还书的时间,制作了代书板,精心打造了图书室文化,不断地提醒同学们遵守纪律,每次上阅读课之前我们都会强调孩子们无声阅读,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都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进了图书室后,都安安静静的选书,安安静静的读书,轻拿轻放,非常自觉。有同学没有找到自己要看的那本书的时候,他会举手示意,然后轻轻地走过来说:“老师,我想看《神探福尔摩斯》,但我没有找到。”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每天清晨老师们在操场上晨练,活动筋骨,保障健康,养成习惯,多好。还有,早晨,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高兴地说:“老师好!”老师们微笑着说:“同学们好!”成为一种习惯,多么融洽和谐。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师生互动,精彩纷呈,老师与同学共同体会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这也成为一种习惯,这是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课间操上,同学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身着统一的服装,喊着响亮的口号,一排排呼啸而过,或者做着整齐划一的广播操,再或者跳着充满活力的健身操,尽显青春风采,这些成为习惯,我们的校园会多么精彩。当同学们养成认真预习、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提问的习惯、乐于研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总结的习惯等等的时候,我们想不拿第一都难。当我们看到地上有一个垃圾躺在那儿,不把它扔进垃圾箱就浑身不自在的时候,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的景象!的确,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如果我能有幸成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会继续努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到底,让孩子成人成才。最后,我竞聘的职位是政治教学,请领导们相信我,支持我,聘任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想离开教学一线太久,我觉得我还年轻,而这是我为之奋斗毕生的事业,我怎
能轻易放弃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机会呢?如果领导们信得过我,我一定破釜沉舟,不负重托,争取做到最好。
第二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常我们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喜乐与悲哀。所以,细节决不可忽视。
《细节决定成败》引发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通常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深地知道: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踏入校门,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好每件小事,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影响。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教书育人,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我们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知道“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
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成绩好,一切缺点就可以迁就,可以值得原谅。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想法绝不应该存在。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不是鸿鹄之志,缺乏的是具体会飞的燕雀。空有鸿鹄之志而不会飞的鸟,始终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深知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细节决定成败》告诉我这些工作必须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敦促我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辅导员及广大教师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辉煌,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中对细节的用心。“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我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把遵纪、敬业、爱岗当成自己的使命,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韩春秀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6期
最近,我听了一个关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讲座,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报告,时而让你热泪盈眶,时而让你开怀大笑。现在将我的体会表述出来,或许可以领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帮你找到培养优秀孩子的秘诀与真谛。
讲座中有几句话印象特别深,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家庭教育;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教育教学。”
“我们太重视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分数怎么样,实际上一个人的习惯怎么样可能更重要。”“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先圣孔子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现在的老师普遍都认为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说的并不是孩子的智力,而是孩子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自杀的和具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也在频繁出现!这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好的选择是从培养习惯做起,而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蝴蝶在它破茧而出之前,很痛苦,一次一次地去撕挤那个出口,却一次一次地失败……这个时候有个好心人发现了:“哎呀,它这么痛苦,一直在挤在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呀,搞得头破血流,干脆我拿剪刀剪开得了。于是,好心人帮蝴蝶剪开了一个大的出口,蝴蝶出来了。”
结果发现,这样出来的蝴蝶却永远不会飞了。为什么呢?专家们发现,刚化蛹而成的雏蝶撕挤那个小茧口是在练习。为了让它的翅膀更有力量,它必须自己挤来挤去,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自己的双翅。这样,当它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的翅膀才能振翅飞翔。
所以,我们不能总是一味地呵护孩子,关键时候,我们要有_二点狠心,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让孩子懂得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样,孩子的体验会越多,感受越深。
因为孩子的责任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我们学校在大扫除的时候,都是高年级学生帮低年级学生搞卫生,这样做并不利于低年级孩子的成长。
我们教师有责任让低年级的学生知道,搞好本班卫生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没有谁可以帮你们。只有让孩子去体验责任才能体验成长。
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热情,有责任心,会关心别人,不怕困难,不怕委屈。在班里,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我都尽量让他们去做。同事们都说:懒老师就有勤劳的学生。我很高兴地看到,我的孩子们很乐于劳动,乐于奉献。
习惯是可以养成的,是可以培养的,这点大家都知道。有许多父母曾向我抱怨说,我的孩子不可救药了,都说了他800遍,他还是改不掉坏毛病。我回答说,如果你说他8000遍,他更改不掉。
为什么这样说呢?孩子养成一种坏习惯一定是有某种原因的,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帮助和引导而不是训斥。
大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孩子在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首先来自家庭的教育,其次就是学校的教育。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较多的孩子,家长不应把责任推给学校,学校也不能把责任推给学生——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言传身教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榜样,孩子的好习惯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培养。
第四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关老师谈家教”“关教授教育漫谈”等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欢迎。
○孩子提十条要求,最多只能满足七条。
○光有爱心不行,爱心还要加上狠劲,才能持之以恒。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能管孩子一辈子。
○一个没有受过批评、挫折和委屈的孩子很难成人。
○塑造孩子易,改造孩子难。
○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
○不要使用语言的刀子,不要向孩子人格开炮。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重点论述:关键期不能错过
关鸿羽非常推崇叶圣陶“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观点。他认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能管孩子一辈子。这个习惯什么时候培养?关键期很重要。他说了三个小故事来阐述——
★奥地利的科学家拿小猫做实验,把所有的小猫眼睛缝上,四五天后再手术分开。他们发现,小猫眼睛瞎了。原来,小猫的视力发展期就是4—5天。
★印度狼孩卡马拉是狼带大的,所有的生活习惯都同狼一样。后来对他进行培训,2年学会站,6年才学会走路。17岁死的时候的智力与两三岁的孩子相同。
★有一个日本士兵,二战时,迷失在大森林里。他在森林里转了28年,最后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人们发现他后,对他进行的教育就不如狼孩那么难,1年多后还结婚了。关鸿羽强调,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基本上都是在小学和小学以前。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最主要的是小学和幼儿园,初中可以弥补一下,高中基本上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因此,关鸿羽提醒以下年龄段的孩子必须引起父母重视——
两岁半到3岁,是培养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3到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到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的概念关键期。小学一两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时候。初二和高二是逻辑发展的关键期。整个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初中,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支你一招:如何把习惯培养坚持下去?
关鸿羽曾经考察过20多个国家,经过对比,他认为,中国孩子的习惯普遍存在着“六小”问题,即:小霸王——任性独霸,在家里大人得听孩子的。小懒虫——懒得不得了。美国孩子一天平均在家劳动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我们中国只有0.2小时。小馋猫——吃东西跟着电视上的广告走。小强牛——孩子为什么这么倔?原因就是太娇惯。小磨蹭——磨磨蹭蹭。小马虎——马马虎虎。
造成中国孩子“六小”问题较普遍的原因,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停留在“口头上说得多,只有认知而没有行为习惯”有关,这样的教育其弊端就是知行脱节。那么,如何做到知行一致?如何把习惯培养坚持下去呢?关鸿羽认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言传身教最具有教育作用。他给家长们支了四招:
一、持之以恒。
二、训练要严而又严。
三、重视第一次。
四、训练要检查,要有纪律的制约。有的家长要求特别多,提完了就不管了。而正确的方法是:要求不必太多,但要求之后就要落实、检查。
“另类”观点:好孩子不都是夸出来的关鸿羽不赞成一味夸奖孩子。他认为,教育孩子应多赏识、多表扬,但是过多的、过分的无缘无故的表扬,不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甚至还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骄傲自满——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没有任何的问题;不适应社会——孩子最终总是要走向社会,而真正工作时不可能总是表扬你;心理承受能力低——不能批评,一批评就生闷气,甚至离家出走、自杀。
关鸿羽的观点是,建立孩子的是非观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正确对待和反思自己的问题。孩子成长如果离开了批评、挫折,将很难成人。然而,批评要有,但要少用,慎用,用时还要讲究艺术。
究竟该怎样批评孩子才有效呢?——家长首先要明确批评孩子的目的,明白批评孩子不是为了自己撒气,不然的话,自己的气是撒了,但是孩子却没有教育好。其次态度上要严肃、真诚,不能粗暴。其三要一分为二,不能全盘否定。其四,选择好批评的场合、地点,掌握好批评的时间。尤其吃饭和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吃饭时批评孩子容易生病,睡觉时批评孩子休息不好,神经也容易衰弱。另外,批评的时机也很重要,人在心情平静的时候,更容易接受意见。如果同样的错误批评了孩子两三次都不改,可能批评十次也不会有用了。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换一种方式。最后要注意的是:不要逼孩子当时表态,要允许孩子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有的孩子你跟他谈了五次话,他都没有变化,可是,过了两三个月,他突然明白了。所以,要给孩子反思的时间。
第一是激趣式。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我们需要严格训练,但是能带点儿兴趣的最好。有些孩子睡觉把鞋一拖,第二天找了半天才找到。家长问我怎么办,我说孩子多大了?他说一年级。我说你跟他做游戏,你在你们家的床边画几个鞋印,睡觉前比赛看看谁把鞋最快的放到鞋印里,就是在游戏中训练。
再讲一个分解式。我们强调的是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我们现在家长对孩子要求很多,但是指导不够。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你要说文明话,怎么说文明话?什么场合下说?不讲。老师在学校拉屎呢,结果孩子跟老师说老师好,就是不知道什么场合上说。有的孩子说“谢谢”的声调都不对,这都需要具体指导。
第三是制约式。所谓制约式我们强调的是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里的制约就是家规。我们古代很多家规都非常好,现在我们东方传统美德是不是应该发挥起来?所以我建议今天来的家长,你在家里定一个家规,一个家训,并不难!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家规、家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有制约作用。
第四是疏导式。我们强调的是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训练需要反复强化,但是要注意能疏导的尽量疏导。比如小孩爱唱歌,我通过唱歌来培养习惯。孩子爱下棋可以通过下棋来培养习惯,这是很自然的,孩子容易接受。有的小孩特别马虎,后来家长跟我说关老师怎么办呢?马马虎虎,丢三忘四,说了多少遍都不成!我问他,你的孩子最喜欢什么?他说最喜欢下棋。我说行,你找个人和他下棋,通过下棋来培养。他说我就会下,我说你就和孩子下棋,设一个埋伏,最后让孩子看看你设的埋伏是怎么回事。
第五是渐进式,就是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要严格要求,但是不要标准太高,太高了反而不成!所以我们教育强调一句话,叫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伸手能够到,这个标准太低。现在有的家长给孩子的标准特别高,孩子考90分都捱骂,孩子一努力考了95分,家长也不表扬,说你怎么考95分?为什么不考100分。孩子一努力真考100了,家长却说别看你考100分,不知道怎么考的呢!我在电视台讲这个问题,电视台的记者就跟我说她的爱人就是这样,孩子上高一考了98分,其实很不容易了,等着爸爸表扬他,他说98分?那两分呢?所以我提的标准就是六个字“低要求,小不走”。
第六,体验式,我们强调实践断链与强化体验相结合。
还有就是负强化法,就是批评和惩罚。一讲到批评,前一段有人提出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觉得这个不正确,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教育需要表扬、需要批评,甚至也需要惩罚,什么东西走极端就不好了。《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讲了一句话,他们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如果你老夸,从来不批评,孩子容易形成三个问题,第一,容易骄傲自满。现在骄傲自满的孩子居多,能做自我批评的孩子很少。有些人毕业之后不受欢迎,为什么?不是知识少,太狂了,看不起领导看不起同志,过了一段时间就混不下去了。第二个问题就是不适应社会,将来孩子总要走上社会,谁来表扬他?你们在座的家长每天都听到表扬吗?老指着表扬才干活是什么人?第三是心理承受能力低。现在的孩子听不得批评意见,一批评就暴跳如雷,一批评就出走自杀。不信到大学看看,大学里跳楼自杀的孩子没有经常挨批评的孩子,他们考不及格都不自杀,这样起码还可以再教育。所以我的观点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一个孩子没有一点儿批评,没有一点儿挫折,甚至没受过委屈都很难成才。我们家长特别害怕孩子受委屈,其实这是孩子必须要经过的。话说回来,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说关老师主张我们批评孩子,天天批评孩子,那就错了,我的意思是表扬为主,多表扬多鼓励,批评为辅,少用,慎用,当然不能不用。
第五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她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更是做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
记得09年我班学生进校时,她们刚刚初中毕业,很多学生在中考中都是失败者,这与她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在和她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处理个人事务,她们往往都是乱成一团,比如有的同学转户口,给我发短信咨询,内容就是“老师我是哪个派出所”,既没有个人署名,也没有情况介绍,很多同学打电话时也一样,只顾说自己的情况从不自报家门,经常让我听得一头雾水。还有一些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更不要提基本礼仪了,面对这些学生我很是头疼了一阵,但我坚持从小事做起,每学期培养一两个基本习惯,两年下来,我觉得颇具成效。
第一年我培养了几个小的习惯,首先无论电话短信要署名,否则我不予回答,慢慢的同学们不论找我或是找其它人办事都会先自报家门,说明情况。其次,注意不妨碍他人的习惯,有些同学迟到或自习课有事,出出进进总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严重影响教学环境,所以对于这些同学我往往会了解原因,让他们进教室但如果发出很大声音就要适当惩罚,久而久之学生习惯学习时间进教室轻声。记得期末考试我班总安排在阶梯教室,提前交卷的同学一起身,板凳就会发出格达一声,我说过一次后,现在每次考试在阶梯教室大家都会注意的。再次,培养基本的姿态,礼貌用语,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些在幼儿园不都学过吗,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判逆,再加上家长比较宽容,有些学生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对于这些同学我采取言传身教的办法,我班有几个学生刚来时沾染了一些社会习气,言行举止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在办公室里不仅和老师甚至和自己的家长也顶撞,家长居然也觉得很正常,还和我说,孩子还小,就是有点任性,有时我故意当着家长的面找一些班干部到办公室布置一些事情,看到同龄的孩子有礼有节,做事很有条理,家长觉得很惭愧,再也不说孩子还小之类的话,而是诚恳的谈到自己认识不足,方法不够,有了家长的支持我觉得要求起学生就容易多了,现在这几个孩子进步很大,无论来去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班上同学和家长也觉得她们变化很大。
第二年我们相互之间已经非常熟悉,我比较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这里又针对不同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对于成绩好,上进心强的学生制定专生本或专业考级等任务,对于一般同学,强调一专多能,突出一项专业课的学习,鼓励她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能完成力,找到自信。对于个别不想学的学生,则强调日常规范,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所有学生都要开学制定学习计划,中期检查进度,学期总结成果,开始时学生不太理解这些做法,认为只要做事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写这么多计划总结,可是随着坚持,大家发现这是对自己的一个很好的监督,现在大家都能写比较详细可行的计划书,总结起来也比较客观实际。我认为,这种习惯的培养对她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年我注重一些细节品行,我们的同学平常比较随意,有些细节总是不注意无疑中会给人不好的印象。有一次,我坐在办公室,我班一个学生到办公室找一位老师,她直接进到办公室看到我也象没看见一样,再她看来她是有事在身,但给人感觉就像目中无人,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也没有批评她,在班会课上我打了一个比方,假设自己到校办公室有事,校长也在,但我就不和他打招呼,同学都觉得这样做不妥,我才指出有些同学的细节行为也不妥,通过委婉的方式,大家对自身的行为有更积极主动的审视,效果很好。这里不得不提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很感动,我班有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偏激,和家长很难沟通,一度都想退学,上起课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过多次教育已经大有进步,但这学期冬天冷,早上经常迟到,一天早上我已经开始上课,她和一名学生迟到了,由于她是多次我有点生气,所以让她到办公室里写检讨,一会儿她回来告诉我写好了而且把办公室的水烧开了,下课我回到办公室看到保温杯里也注满了水,端起一喝温的,不禁为她的细心感动,也为她的变化高兴,要知道以前她是从来不在乎别人的,她的妈妈到学校来晕车都吐在办公室里,她在旁边都不知到杯水,现在已经能主动关心别人了,虽然在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好偷懒,但我觉得绝不能放弃。
虽然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认为只要开了头,就要帮助学生坚持下去,让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到知识,更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作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