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财政系统财政文化建设征文
贵州省财政系统财政文化建设征文
新时期做好乡镇财政工作的思考
盘县乐民镇财政所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近年来,乡镇财政的职能正发生重大转变,由过去注重向千家万户抓收入的“征管型”,向面向农村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服务型”转变;由过去负责农业税收征管的“单纯业务型”,向落实财政政策的“综合协调型”转变;由过去组织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以管理财政收支的“收支并重型”转变。面对乡镇财政职能的转变,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财政工作,也就成了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在此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矛盾
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思想上的矛盾。乡镇财政资金的有限性与支出无限性难以调和的矛盾;二是现实中的矛盾。乡镇财政资金的有限性与乡镇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无限性难以解决的矛盾;三是工作上的矛盾。乡镇全局工作所需资金的统筹考虑与方面工作所需资金的特别要求难以协调的矛盾;四是政策上的矛盾。乡镇财政资金的有限性与政策要求安排资金的不科学性难以兑现的矛盾;五是职能上的矛盾,乡镇财政管理对单位的约束、财政改革对单位利益的调整所造成的矛盾难以平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来源少,支出压力大。随着农业税的免征,支撑乡镇财政的主要财力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只能保“吃饭”,勉强维持运转。乡镇公共建设和公共服务财政仅依靠弱势的农村经济和微小增幅的工商税收和财政“两税”来维持,缺乏稳定的高收入来源。而支出责任却一层层向下转移,中央出台的一些增支政策要靠地方自行消化,使乡镇财政支出压力加大。落实到具体事务,乡镇财政所承担的大多是一些刚性强、欠账多、支出基数大、无法压缩的支出。如农村教育、民兵训练、优抚等,还有道路、危桥、医疗、文化及其它一些社会福利项目,也主要由乡镇配套组织实施,支出压力大。
(二)涉农补贴项目多,监管压力大。目前,国家涉农补贴有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家电下乡等30多项,但各项补贴资金的数据录入、上报、审核、发放和监督管理,都通过乡镇财政来完成。分户、存折挂失、实际种植面积等数据变化较大,乡镇财政监管压力大。
(三)支农资金游离于乡镇财政监督之外,绩效评价难以开展。目前,各级财政系统安排的支农项目资金,乡镇财政已经参与监督管理,但上级各部门安排的水利、道路、林
业、农业等“条块”支农项目资金,乡镇财政很难参与监管,往往是“看的见的管不着、管的着的看不见”,导致很多涉农项目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绩效评价难以开展。
二、做好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乡镇取消农业税后,工作任务相对于改革前来说业务量反而越来越大。目前乡镇财政正处于转型阶段,原有的一些职能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新增的涉农补贴审核发放、其他部门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等职能尚未全部纳入监管范围,亟需加强统一政策指导和协调。
㈠立足镇情抓财源建设
要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最根本的是生财问题。目前,全国各地对乡镇扶持、发展的财源建设项目,在税收分成上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各乡镇应因地制宜,开发项目,制定措施,发展经济,壮大乡镇财源,增强财政增收的后劲。
1、大力加强农业,稳定基础财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乡镇财政的基础财源。新时期,应以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突出发展创税农业。一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突出扶持发展优质水果花卉、无公害蔬菜、特种养殖业等经济作物;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产品基地化建设;
大力扶持、组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加工增值。
2、加快工业发展,壮大支柱财源。工业是地方财政的支柱,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财源建设的关键。财源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文章:一是引进来。具体是引进资金、项目和人才。抓好招商引资,搞好对上、对外联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企业;二是靠上去。根据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企业向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靠,搞好优势互补,带动企业发展。
㈡严格乡镇财政管理
1、严格财政法规管理
依法征收、加强征管。不断强化征管手段、完善措施、加强征管、堵塞漏洞,严格减免政策,打击偷逃欠税,确保应收尽收。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各方面抓收入的积极性,协调与国、地税部门的工作关系,抓好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使乡镇财力在经济发展中快速增长。依法支出、严格预算。严格按照部门预算(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要求,将乡镇财政预算内资金、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综合平衡。坚持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突出重点、确保运转,专款专用、严禁挪用的原则编制乡镇年度预算,并按规定的程序报乡镇人大会审议批准。本年度预算经大会审议批准后,严格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严禁超预算安排支出,严格控制各种不合理开支。
2、严格财政资金管理
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随着国家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上级财政对乡镇投入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多,为防止挤占、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一是将“按法律规章办事”作为抓专项资金管理的核心。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运转,既不越轨,也不变通。二是抓责任落实。各单位一把手要对本单位资金安全运行负全责,实行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负责、主管领导对一把手负责,层层落实专项资金安全运行的管理责任。三是抓前期工作。严格项目的筛选,加强项目方案的设计,加强项目储备。四是抓项目实施和项目监督管理。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规范、合理、安全,高标准、严要求搞好工程建设。五是抓竣工结算。建设类工程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后,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工作。六是抓档案管理。将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全部保留下来。
3、严格财务基础管理
严格乡镇部门财务管理。乡镇所有非垂直管理单位全部纳入预算;财政拨款、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全额、准确编入预算;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政府采购按照目录及相关文件要求,完整、规范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纳入财
政投资评审标准的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送财政部门进行结算。支出核算明细、合理规范,符合会计制度;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统一、真实、合法。规范村账乡代管工作。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遵循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与各村民委员会签订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协议。在维持村级各项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和债权债务权“五权”不变的情况下,将村级所有收入纳入村账乡代管核算;建立健全村民理财小组,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确保乡镇财政所业务力量。乡镇财政正处于转型期,业务量大,应配备6名左右的业务力量,为搞好乡镇财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㈢注重协调方法
乡镇财政正处在转型时期,很多职能和规章尚未完善,执行过程中需要探索、总结、提高。在此阶段,应特别注重协调方法。一是向上协调——注重汇报,取得信任和支持;二是横向协调——注重谦虚,取得理解和配合;三是向下协调——注重服务,取得拥护和支持。只有注重了协调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加强乡镇财政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严格执行上级财政政策,兢兢业业,廉洁勤政,强化内部监督,加强财政监管,才能做到财政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第二篇:财政征文
浅谈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摘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热门话题。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此项改革必将会对市县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必须与推进民主政治实行县域自治,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治理结构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压缩政府行政管理层级, 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 从而实现政府的功能性变革。从而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更充分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从而更大化地实现社会公平化。
关键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2009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在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2009年10月起,山东开始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这次改革不仅是财政管理层次的调整,更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前奏,是一次大规模的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其利弊得失,趋利避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1.县乡财政困难。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县(市)一级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资金调度困难,很多县(市)要依靠省财政的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县乡财政困难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注入了动力,通过减少财政和行政层级来降低行政成本、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共识。
2.市管县财政体制的弊端。我国目前实行的市管县体制是1982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市管县体制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管县的财政体制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已经不适应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首先是经济利益的矛盾。产生这个矛盾的主要根源是地级市的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属于“弱市强县” 型财政,加上有些地级市管辖的县数量多、人口多、面积大,市带县带不动,市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很难有大的倾斜、扶持和帮助,相反甚至要依靠县的贡献来投入市区建设,县域财富向地级市日趋集中,很多比较穷的地级市事实上成为县域经济的“抽水机”,出现了“市刮县”、“市挤县”的现象。其次是城乡关系的矛盾。市管县体制本质上是“重城市、轻县乡”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却抑制了县乡的发展。在这种体制下,地级市的工作重心一般都放在城区而不是县乡,市级财政侧重于市区的发展,县乡地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地级市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往往截留所辖县的资金,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三农问题积重难返。
3.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带动行政体制改革。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五级,即中央、省、地市、县和乡,而国外发达国家一般都采用三级行政管理体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过多造成我国行政成本过高、财政养人过多和行政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减少财政管理的层级,实行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管理体制,实现财政体制的扁平化。通过财政体制的扁平化来带动行政体制改革的扁平化,实行中央、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机构的精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
目前我国省直管县改革主要包括“强县扩权”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我国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到目前,全国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有22个地区实行了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
三、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正面效应
1.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省直管县后,相应减少了市级中间管理环节,可以有效地避免管理效率的递减,增强省级调控能力,加快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速度。省管县体现了强县扩权与留利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新理念,对于促进县和县以下经济的繁荣,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十分有利。
2.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管理层次多,办事效率低,权力下放不够。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行省管县实质上是对公共行政权力和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省管县后,一方面由于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增加,可以使县里集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市级管理层次,可以大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从而减轻农民负担。
3.强化了县域发展自主权,有利于富民强县,为城市化提供更多动力支持。省管县意味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增强。县级财政不仅在地方经济发展、计划项目、招商引资和财政税收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力,而且可以减少地级市对指标、资金、项目、财政提取和各种行政审批等中间环节的提成、截留或滞延。县财政行使权力加大,可以优化县级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县域经济更快发展。
4.有利于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省管县后,省财政按财政体制直接结算到县(市),既避免了市级集中县财力的“市刮县”问题,又可使县级财政困难直接反馈到省财政,使省财政及时解决县财政的困难。特别是贫穷落后地区在省管县后可能得到的支持会比原来要多一些。
5.资金在途时间缩短,周转速度加快。省管县后,省级财政借款能够及时、准确入库,减少了市级国库和财政管理的中间环节,资金在途时间缩短,周转速度加快。省财政借款由原来的至少3 天到户缩短为当天拨付当天到户,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由于资金的及时到位,使原本只能在月末27、28 日完成的工资拨付,现在月初的3、4 日就能到位,提前20 余天。
6.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城市化。省对县实行直接转移支付,既能保证县域发展所需的资金,而且每年可节省市本级对各县农业、社保、教科文等的配套资金。通过加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全面提升县级经济实力,依托县城对周围农村地区的直接辐射带动,加强县域内的城乡联系和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城市化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城市化。
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负面效应
1.行政管理与财政管理不同步。目前的地方行政构架是省管市、市管县。而财政实行省管县后,无形中从财政上越过了市级。即市级对县市没有了财政管理权。而作为与行政权匹配的财政权的架空,无疑会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权的实施。市级中心城市在统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如何实现行政管理权与财政管理权的协调一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可能扰乱走向成熟的省域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合理的等级层次结构是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省管县”体制由于在事权、财权等方面增强了县域发展的自主性,必将使县(市)的发展提速,并直接表现为规模扩大、功能优化、实力增强,进而提升在城镇等级体系中的地位。因此,“省管县”带来的县域扩张,将有可能扰乱发育过程中的城镇体系合理发展。
3.释放了县级行政动力,有可能造成县域开发的无序。“省管县”强化了县域发展的自主权,给予县域较之原来更为宽裕的发展空间。在目前全省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强劲势头下,各级各类城镇都充斥着“开发热”、“建设热”,对于扩权后的县域来说,建设的热潮更是空前的高涨,很有可能忽视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功能协调,产业、人口、环境与城镇开发间的容量协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时序和空间利用协调,形成开发“遍地开花”和“无序建设”的局面。
五、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1.要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慎重推进,不搞“一刀切”。因为我国区域面积比较大,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民族的国家,因此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有关条件,确定改革模式、步骤和进度。已经全面实行改革的地区,要密切跟踪改革进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正在进行试点的地区,要总结经验,加快推进。尚未开展试点的地区,除民族自治地区外,要尽快制定试点方案,积极推进改革。
2.要坚持科学规范、合理有序,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划分及财政分配关系。要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依法明确省、市(地)、县的职责权限,同时明确省、市(地)、县的收入支出范围。首先,省级财政要强化区域财力调节作用,实行省对县(市)的“五个直达”,即:资金直达、分配直达、指标直达、结算直达、报表直达;省级财政要在保证市县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加大对市县财政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调整和规范省、市、县之间的财权和事权关系,扩大县级管理权限,加大对财力薄弱县的支持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其次,市级财政在省县之间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继续承担对县级财政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职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所辖县(市)财政困难继续给予帮助。最后,县级财政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努力争取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支持,用足用好上级扶持的资金,用足用好改革赋予的各项政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行政效率,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壮大县域经济;县级财政要积极、主动配合省、市级财政做好有关改革工作,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意识,认真落实财政改革各项措施,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县级财政要建立起民主的决算预算机制,架构起县级公共财政体系,靠自身努力来积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3.要建立与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相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避免省级财政管理半径激增造成的“管理真空”问题。一是要实行省对县财政预算审查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县级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全面掌握县级财政基本情况,指导县财政管理与改革工作,促进县级财政科学、合理安排预算。二是要建立科学的省对县考核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县级财政运行情况和努力程度。三是要建立科学的省对县激励性财政机制,采取超收返还、以奖促增、以奖
代补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各地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内在动力。四是要加强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构建省级与市、县的财政信息化网络,强化财政管理的技术手段,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4.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妥善处理收支划分、基数划转、地方债务等问题。要清理地方政府的债务,一些应当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负担的公共事务,比如说,义务教育欠债,粮食大县欠债,应当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负责清理和偿还。要尽快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取消配套做法,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做好转移支付法律、法规的细化和完善工作,堵塞现有漏洞,使今后的转移支付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顺畅执行。
总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为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而进行的重大改革,也是一项涉及利益格局调整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稳健操作,密切关注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完善,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
参考文献:
[1] 贾康,阎坤。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中长期思考[J].管理世界,2005,(8)。
[2] 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财预[2009]78号文件)。
[3] 周天勇谈“省直管县”财政改革[EB/OL].人民网,2009-07-13。
第三篇:财政征文
论“用财有效”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出台各项优民惠民措施,广大农民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当今社会经济突飞猛进,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尝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甜蜜果实。
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广东的取得的经济成果有目共睹,当然,辉煌的背后还存在不少问题。广东最贫困的地区在粤西,粤西最穷的地方又当属雷州,在雷州一个基层乡镇财政所工作,目睹了发达地区与本地区的巨大差距,并有幸倾听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声。民众普遍反映“为何国家大量资金的补贴起不到实效,自己的彻身利益如何保障,当官为何为所欲为?”应得到的利益无法到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无法引起重视,农民百姓希望政府有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并不是政府不作为,也并没怀疑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可行性,而是我们应该思考、反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有些问题在其他地区可能存在普遍的共同点。本着“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规”的财政宗旨,推进“建设幸福广东”的步伐,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剖析事物真相,提出个人见解。
一、开辟新渠道,加强宣传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力度
如今,广大农民朋友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财政政策知之甚少,特别是偏远地区信息资源有限、宣传渠道偏窄,往往过期后信息才传到自己耳边,损失无法追回,又无人承担责任,只能自认倒霉。缺乏了解是权益得不到保障最根本原因,尚不知其为何物,谈何运
用?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推广宣传工作成为当务之急不容置疑,传播信息有多种途径,可以在直接自然村或村委会制作宣传栏、悬挂横幅或发放宣传单,也可以通过电台广播、电视传媒来发布,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让更多人知道。并要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耐心接受群众询问,尽职尽职、认认真真地解答,对符合条件者给予指导办理,工作不能只停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到行动中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带来方便。
二、加强基层单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全面提高道德、政治、业务素质水平
一些行政、企事业单位及村委的部分干部存在严重的思想作风问题,弄虚作假严重,故意虚报或隐瞒数据,以公谋私、损公肥己,手段耍尽,再加上上级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审核不严,打击力度不强,工作得过且过,造成不正之风泛滥,国家财产蒙受损失,财政资金落入私人口袋,一些优民惠民政策无法落到实处,老百姓利益无法得到体现。
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打击力度,杀一儆百,查到一件处理一件,绝不手软,提高法律的震慑力;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反面案材来警示众人,或通过宣扬积极榜样来激励上进,鼓励大家自我深造来提高综合素质,跟上时代步伐,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为建设和谐、幸福的社会大环境做贡献,争取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三、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强大拉动力,培育经济增值点
造就粤西地区的贫困原因具有多样性及历史性,但我们要正视困难,做到迎难而上、不屈不挠,找准突破口,努力建立一个和谐、法治、平等的经济平台,吸引资金投入。雷州经济搞不上来很大程度是因为规模型企业不进来、技术性产品没出去,财政部门联合市政府出台税收、财政补贴政策法规,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方针,还有的就是加强本地一些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培训,政府牵头组织培训班,或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减缓或化解农民风险,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众身怀一技之长,何愁没碗饭吃,更何愁经济跟不上?
四、规范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开支,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 个别单位开支明显不合理,招待费严重偏高,占用公款吃喝玩乐现象严重存在,浪费国家资源,忽略基础设施的建设,个别领导颤自未按规定来分配经费。为了把账报平,虚报支出项目,随便罗列名称,虚拟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业务,企图蒙混过关。建议制定文件,严格要求各单位做到每月财务明细化公开,把月末在财政结算中心核准的出纳月报表张贴,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审计、纪委、检察部门多管齐下,设置举报专线,并派专员处理此类举报,严抓、狠抓不法行为。利用财务审核来把关,对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拒绝会计核算,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举报,防止国家正当利益受损害,防止挪用公款或专款他用。
总之,政府官员认真倾听民众心声,决策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到管理
与服务的高效结合,认真解决群众困难,确保国家资金用之有效。
第四篇:财政系统征文参赛作品
财政系统征文参赛作品
长风万里国运兴,举国上下经济繁荣如日升!
爱岗敬业赤子情,财政的干部是精英。
春风化雨艳阳照,青冈县的财政工作传捷报。
金秋十月秋风爽,第四届财苑风采杯职工文艺汇演开了场。
我手拿竹板台上站,用目观瞧仔细看。
今天参加联欢的真不少,都是财政的干部和领导。
欢乐的气氛乾坤罩,神采奕奕人欢笑。
你看那党委班子成员真有派,个个穿着名牌的西服扎领带。
精神饱满热情高,团结和谐把青冈县财政事业的重担挑。
一般干部不一般,人人都把名牌穿。
女的穿千百惠、斯尔丽、哥弟、红袖、阿玛尼。
男的穿登喜路、七匹狼,劲霸、宝马、恒源祥。
个个是满面红光带微笑,展现了青冈县财政干部的新风貌。
我站在台上身搭弓,祝同志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咱们闲话少说起正言,听我把乡镇财政谈一谈。
中国财政有五级,乡镇财政是五脏俱全级别低。
为乡镇政府管财税,负责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话说那是零肆年,人员上划归县局,成立了乡镇分局大家园。
翻开了乡镇财政历史的新篇章,人人都是喜洋洋。
那真是水流千里归大海,漂泊的游子把家还。
聘所长、重分岗、人人都把那重担抢。
个个工作热情高,乡镇财政工作掀起了新高潮。
分局领导能力强,意识超前有眼光。
贯彻落实新概念,废寝忘食日夜忙。
政通人和谋发展,和谐的气氛史无前。
辛勤的汗水化雨露,十五朵花开春永驻。
工作环境变化大,网络办公现代化。
会计核算用电脑,省时省力效果好。
人人都会用微机,能打文件会制表。
业务培训经常搞,财政所人员业务素质大提高。
分局领导抓得严,规章制度建的全。
财务管理要规范,事事都要照章办。
作息时间要遵守,李广娟经常用视频把你瞅。
值班值宿必须在,确保资金安全,防止集体资产受损害。
日常工作紧有序,每笔业务细考虑。
业务处理要及时,日清月结不能迟。
资金管理非常严,库存不超500元。
发粮补、放低保,各种补贴真不少。
各项补贴“一折通”,工作干起来真轻松。
农民兄弟乐开怀,都夸党的惠民政策好。
财政监督管到位,确保财政资金合理使用不浪费。
培植财源创税收,该收的分文都不丢。
税收指标年年超,一年更比一年高。
耕耘付出有收获,财政工作结硕果。
创建文明站办所,所所乡镇是一流。
那真是队伍整齐风气正,优质服务创文明。
千言万语不用表,我们遇到了好领导。
工作是我们的火车头,生活中我们是朋友。
这正是:乡财乡用县监管,镇域经济大发展。
分局工作日月新,局面和谐亘古今。
灿阳普照前程路,烂漫花开果实足。
辉增业绩多璀璨,煌耀财政普新篇,普新篇。
第五篇:财政文化建设方案
杨芳林乡财政所财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财政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博,包括思想文化,职业道德文化工作环境文化和人生个修养文化等内容,是财政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源泉。为推动我我所财政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开展,根据县局转发《鄂财农村发〈2014〉5号》文件指导意见,结合我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今年是我所文化建设开局年,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部署,今年财政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实行大厅值班制,做到来电来访有人接待,环境卫生有人维护检查,改变庸、懒、散、浮的工作作风。明年开展争创优秀财政所、带动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上台阶,争做优秀乡镇财政干部、带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的“双争双带”活动,使我所达到“七个实现”,即:实现管理精细化、监督科学化、服务优质化、办公阵地化、工作效率化、队伍专业化、文化建设特色化。后年实现财政所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管理。通过两年的实践,着力提高我所干部队伍素质和管理绩效,努力实现学习型、规范型、服务型、创新型、担当型、廉洁型“六型”财政所。
二、参加对象
财政文化建设参加对象为全所干部职工。
三、工作措施
(一)财政所实行值班制,办公环境卫生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1、制定值班表,按值班表轮流值班,主任负责督办,值班人员具体负责。
2、如遇到当天值班员有特殊事情请假或外出,由主任另行安排。
3、值班员负责督办上班人员签到,记工作日志,如来电告知,请假记录、会议通知、大事记载。协助接待来客,指导来所办事群众办理相应业务。
4、值班人员提前打扫好一楼卫生,按事业单位作息时间负责开关门,下班检查门窗是否关严,关闭电源,检查公共区的水嘴是否关闭。
5、根据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出台值班员打扫卫生检查评比办法。依据卫生检查评比办法,将卫生评比结果上墙公示,颁发卫生流动红旗,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将记录纳入年终个人考核评分。
6、每日下午5.30将值班工作日志交第二天值班工作人员,并做好交接手续。
(二)开展“双争双带”活动。
1、把财政所开展“双争双带”活动纳入2015年工作计划,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双争双带”活动的重要意义。
2、成立杨芳林乡财政所开展“双争双带”活动领导小组,出台“双争双带”活动的实施方案。
3、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三)财政所全面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管理。通过两年的实践,构建和完善具有财政特色的乡镇财政所文化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依靠制度强力推行,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努力打造学习型、规范型、服务型、创新型、担当型、廉洁型“六型”财政所。
四 实施步骤
(一)财政所实行值班制,办公卫环境生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措施。(2014年7月至12)
(二)开展“双争双带”活动。(2015年)
1、宣传发动:2015年2月份。
2、出台上报方案:2015年3月份。
3、组织实施:2015年4月至12月份。
(三)财政所全面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管理。(2016年)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利用目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着力宣传财政文化建设对于展现财政人的精神风貌、增强凝聚力、提升执行力、推动财政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所干部职工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增强财政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统一到整体部署上来,认
真参与到财政文化建设中去,积极为财政文化建设出谋献策,在财政文化建设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身素质。
2、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成立杨芳林乡财政所财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引导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参与、推动财政文化建设。
3、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财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推进财政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注重将财政文化建设与财政各项工作,与县部署的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确保财政文化建设健康、稳步、有序开展,达到预期效果。
201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