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乡深处献余热(演讲稿)
湖乡深处献余热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程露,来自于天门粮食局,我今天的演讲的题目是《湖乡深处献余热》。
有一种执着,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乐趣; 有一种乐趣,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价值。
2010年2月,天门市粮食局离岗退养多年58岁的陈长发,得知单位要选派一名干部到九真镇龙背村挂职时,他主动请缨下乡任职。
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陈长发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中风瘫痪,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陈长发的选择似乎有点不尽人情。连他相濡以沫的老伴都坚决反对。
作为农民的儿子,陈长发说出了对乡亲们的一份朴素的挚爱:“龙背村是我的家乡,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很亲切。那里现在还很穷很落后,我要去发挥余热,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善解人意的老伴含着泪答应,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地平线,就不怕泥泞和坎坷!
去年7月下旬,龙背村后门口的张家湖汛情严重,陈长发带领乡亲们9天9夜坚守在200米生死攸关的大堤上。
有一天深夜两点,一处堤坝出现了筛子大的管涌。险情就是命令,张家湖水深3米多,必须要人潜到湖底摸清管涌 1的走向。当时风大浪急,人一旦失手就有被吸进管涌的生命危险。
村里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陈长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生命只有一次,你们没经验,就在堤上看着,我一把年纪了,让我下水吧!”
乡亲们都不答应。陈长发坚定地说:“我是党员,我是村里的当家人,我会水,我不下谁下!”
在与洪魔较劲的“生死时速”之中,村民们将一根5米长的竹竿撑到河底,陈长发深吸一口气,顺着竹竿一头扎入水中。一秒,两秒,三秒过去了。当陈长发摸清管涌位置,浮出水面的时候。那一刻,乡亲们感激的眼泪犹如喷涌的泉水,夺眶而出。
这时,家里传来一个不祥的音讯: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要求见他一面。望着滚滚的洪流,陈长发说:“我不能为了母亲一个人而放弃我的责任和我的乡亲们。”
当洪流退潮后,陈长发带着一身泥土一身疲惫赶回家的时候,母亲已经早早地咽了气。陈长发蹲在地上双手捂着脸嚎啕大哭起来。
他抚摸着母亲冰冷的脸庞,一遍遍地喃喃自语:母亲,对不住呀,对不住!我回来晚了,我对不住您!不是儿子不孝顺、不爱您,儿子有自己的事业要做;您平时不总是教育儿子,要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儿子我做到了,没有丢您的脸。母亲呀,我多想再和您说说话,而此时此刻,您怎能一动不动地躺着不理睬我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龙背村的土地可以动情,那么,这里的每一根草、每一棵树、每一株苗、每一滴露珠、每一声鸟鸣,都可见证陈长发带领乡亲们增收的坚韧毅力和无私情怀。
村民们记得,龙背村7组的土地二轮延包遗留问题十分突出,责任田一直难得分到户,是陈长发不知疲劳连轴转地穿梭于7组50多个农户家,拉家常、讲政策、摆道理、晓厉害,让数年的疙瘩迎刃而解;村民们记得,龙背村的中心泵机台超期服役,是陈长发筹积资金4万元将机台的全部设施进行了更新;村民们还记得,今年旱魔肆虐,秧栽不下去,是陈长发不顾年老体衰,忍受着烈阳的暴晒,蚊虫的叮咬,没日没夜地抽水抗旱,让汩汩清泉解了千亩秧田的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今,龙背村农民向往的农家乐土,不正被陈长发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吗?
是的,陈长发下乡挂职的事迹很简单,简单得“宛如平常一首歌”。但正是这一件件与惊天动地无缘的事迹,却汇聚成祖国建设的黄钟大吕,谱就成基层党建的恢宏篇章。
谢谢大家!
撰人:颜林平演讲者:程露
第二篇:情系三农献余热最新修改
情系三农献余热
XX县农业局第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非常感谢省委老干部局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是怀着学习的态度,与大家一起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情系三农献余热》。XX县农业局第一离退休干部支部是2010年县政府机构改革后组建的,现有党员30人,其中离休1人,正科级以上退休干部2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0人。近年来,党支部真心关爱老干部、老专家,鼓励支持他们离岗不离责、退休不褪色,打造了一支无私奉献、情系三农的战斗集体,为加快推进XX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美丽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中国老年报《红旗支部行》专栏刊发了我们的工作经验,并被襄阳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授予“全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称号;今年4月,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全省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称号,并被推荐为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沟通引导,让老干部、老专家成为服务“三农”的正能量 农业系统老干部常年在农村工作,对农业有专长,对农民有感情,退休以后仍有服务三农的热情。为此,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让老干部、老专家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余
热。一是建立沟通交流机制,让老干部、老专家建真言、献良策。每年年初,我们都组织老干部传达学习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高级农艺师、蔬菜专家XXX长期从事蔬菜技术推广工作,退下来后仍然关心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在我们的组织下,他针对当前老蔬菜基地逐年萎缩的严峻形势,向局党委提出了“巩固老基地,发展新基地,保住菜篮子”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蔬菜产业发展被列入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全年新发展蔬菜面积1.5万亩。二是加强保障服务,让老干部、老专家多接地气、多出好点子。我们每年组织老干部开展2次以上调研活动,让老干部安全、舒心的接地气、摸实情。老干部们自由组团、自由选题,每年都向局党委提交多份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三是创造条件,充分挖掘老专家的潜能。我们及时掌握老干部、老专家的动态,积极组织老专家参与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老专家XXX现在已76岁,在蚕豆品种选育上颇有造诣(yi),退休多年还在从事蚕豆研究。我们每年在县农科所安排10亩地供XXX做试验基地,如今他选育的1个蚕豆高产新品种已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评审。同时,我们还组 2
织老专家参与编印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高产栽培技术丛书10余册,成为农民朋友的“致富宝典”。
二、服务指导,让老干部、老专家成为农民增收的贴心人
为使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得到及时解决,我们积极组织老专家开展便民服务,让老干部、老专家成为农民的贴心人。一是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我们根据离退休老党员个人专业特长,按照“科技指导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原则,结合农民现实需求,将老专家按照专业分成粮油、蔬菜、林果、茶叶四个专家指导小组,并以《致全县农民朋友们的一封信》的方式告知农民朋友,24小时开通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热线。二是突出示范区、种植大户开展现场指导。我们每年都结合农业局农技推广需要,组织老专家到高产示范区、种植大户承包地进行现场指导。在冷集镇朝阳湖粮油高产示范区建设中,高级农艺师XXX、XXX等几位老专家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从播种到收获,全程现场实地指导,示范区实现了“三增”:单产增长20%,总产增加200万斤,农民增收150多万元,国家农业部、省厅领导和专家专程现场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是发挥技术特长,积极应对自然灾害。2011年7月,XX石花、冷集、五山三个镇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袭击,各种农作物受损面积很大。支部委
员、高级农艺师XXX第一时间带领多名老专家深入一线抗灾救灾,及时指导村民抗灾生产,改种杂粮、蔬菜1万多亩,防治水稻“两迁”病虫害14万亩,追施肥料16.7万亩,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今年入春以后,我县久旱少雨,进入夏季后气温连续走高,造成特别严重的春夏连旱和持续高温,全县受旱面积达20多万亩,对水稻生产影响极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立即组织老专家组成抗旱小组,为局党委提出了抗旱参谋意见6条,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和受灾农户家中,帮助和指导群众抗旱,累计服务蔬菜、水稻、杂粮面积达12.6万亩。
三、结对领扶,让老干部、老专家成为农业发展的引路人
我们把“发挥传帮带,培育新人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老干部、老专家大力实施“结对领扶”工程,让他们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引路人。做到三个“义务”。一是义务当教练,普及科技致富本领。我们号召和动员老专家们自觉投身到培养农村百名青年土专家、千个科技示范户活动中。多年来,老专家主动与青年农民攀科技亲、结致富对,采用村组集中培训,开展“点餐配菜式”、“互动式”教学,先后免费举办科技培训班120多场次,培训农民8500多人次,发放科技手册资料12000多本,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疑难问题1000多个,提供优质农产品销售
信息200多条。二是义务当帮工,扶持种养大户上台阶。通过支部搭桥,老专家们义务为大户当帮工,先后培植各类大户、科技示范户200多个,推动了30多种农副产品提档升级。五山镇秦家畈村民季广成承包茶园300多亩,因缺乏科学管理和制作技术,茶叶产量低、品质差。老茶叶专家XXX、XXX夫妇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手把手教制茶技术,教科学管理经验,季广成成长为五山镇有名的制茶高手,所制作的名优茶多次在省市获奖。在他的带动下,“玉皇剑”茶叶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湖北十大名茶和湖北著名商标。冷集镇上集村XXX流转1500多亩耕地,在高级农艺师XXX的指导下,产业种植年纯收入不断上升。2009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三是义务当伯乐,培育农技接班人。高级农艺师、林果专家XXX鑑与冷集镇胡湾村青年农民XXX等多位农民以师徒相称,精心传授果树定植嫁接、抹芽、修剪、防冻害等技术措施,现如今XXX等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高级农艺师XXX从土肥站站长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与新任站长XXX结成领扶对子。在他的悉心培养指导下,XXX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成为农业局土肥专业新的带头人。
近年来,我们老干部、老专家心系三农,做好传帮带,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好评,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效,首先得益于局党委对我们老干部、老专家的关心和爱护,待遇从优兑现、经费优先保障、交通提供方便、生活照顾周到,为老干部、老专家“能出来”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其次是支部真情服务,积极引导,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到“平时有人访,住院有人看,有困大家帮”,激发了老干部、老专家“想出来”发挥作用的热情。再者是老干部、老专家长期受党的教育,对农民、农村、农业怀有深厚的感谢,始终保持着“愿出来”发挥作用的强烈意愿。用我们林果专家、老党员XXX鑑的话说,身上这点农艺手艺是党培养出来的,虽然现在退休了,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只要身体还能行,农民用得着,我们就要搞下去!
第三篇:甘献余热的老园丁
甘献余热的老园丁
——万州区甘宁镇小学退休教师杨应江的先进事迹
杨应江老师,男,68岁,1942年出生,1959年6月参加教育工作,小学高级教师,2002年11月在甘宁镇第一小学退休,大专毕业。
杨老师退休前,在任教期间,曾被万县县委、政府、万县地区教育局、体委、卫生局评为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授予优秀教师称号,并给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93年在甘宁丱峰小学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三峡杯》作文赛,有三名学生获得三等奖,杨老师获“育才奖”。99年在甘宁一小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环保小卫士”征文赛,学生张娟获一等奖(全国获一等奖的中学生7名、小学生5名),12月11日,杨老师和学生张娟应邀,赴北京国家环保总局参加了颁奖会。
杨老师不骄不躁,把成绩荣誉当作过去,当作新的起点。他退休后,参加了万州区老年学学区(会员);被甘宁镇聘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甘宁镇天宫社区老协秘书;被甘宁一校聘为校外辅导员。2003至2007年,当选为甘宁镇天宫居委会委员,主管文书、宣传、会计、出纳、计划生育等工作。他服从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工作认真。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经常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退而不休,心系党的教育事业,关爱下一代,表现了一个甘献余热的老园丁的情怀,再次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表彰。
2004年元月,被甘宁镇党委、政府评为2003先进居干;2005年被凉风退教分会评为先进退休教师;200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感动人生老年人征文赛,参赛征文《我心中的母亲》获一等奖,11月8日应邀到北京人民
大会堂参加了颁奖会。2007年7月被甘宁中心校评为先进退休教师。2008年4月,参加万州区教委,教退协主办的“我为和谐教育作贡献”征文赛,参赛征文《我为教育作贡献,甘献余热写春秋》获二等奖。2009年9月,参加由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北京写作学会举办的庆祖国六十华诞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参赛作品《十六字令·祖国好》获一等奖;2009年,参加《创造与共享——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撰写的论文《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天宫社区老年人文体活动经验交流》,获优秀论文提名作者。11月10日——13日,应邀出席了由中国老年学学会,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市主办的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2007年秋,参加了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今年春,已获得中央电大的大专毕业证书。
学习实践,老有所为。杨老师退休后,仍然不会打麻将,仍然不会“炸金花、斗地主”。他没有放弃学习自修。他自费订阅《中国老年》《晚霞报》《文摘周报》《重庆晨报》等报刊。为了当好校外辅导员,还订过《中国儿童报》。他学习写作,曾多次获奖。他响应重庆市委、万州区委“唱、讲、读、传”的号召,编传的箴言,近10条被上级采用。为甘宁镇参加重庆市第三届农民文艺汇演,编写了演唱词。由于有三峡川剧团的指导、帮助,这次汇演甘宁镇得了二等奖。给《三峡都市报》《中国儿童报》投写稿件,有10多篇被采用登载。年近古稀的杨老师,终于圆了大学梦。
敬重同志,团结和谐。杨老师敬重领导、同志,虚心好学。对在职的老师,退休的老教师,团结和谐,友谊深厚。他虚心向老校长郎宇恭、易忠联、青年教师陈大梅、张籍等学弹电子琴;向程光田老师学书法;向陈德奎校长、李达素老师学习电脑。有时退休教师或青年教师,经济上遇到了
困难,他曾经多次借钱相助。老师和亲人的红白喜事(包括在职的),他都热情参加。他自修、习作、需打印材料,青龙完小的陈德奎、付斐然校长,李进、赵万渝主任,张籍、李达素、王会清、张璐、毛大艳、殷海河、李勇等老师,都热情帮助。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是个身心健康、知足常乐的老人。杨老师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身心健康,乐观开朗。他会走象棋(初级),曾参加凉风区教师运动会,打乒乓球获过第三名。他退休后,当上了居委会干部,组建了甘宁镇第一支有60多人参加的秧歌队,有50多人参加的腰鼓队。他老当益壮、身先士卒,当上了腰鼓队打大鼓的鼓手。他带领的腰鼓队,为庆祝重庆市直辖10周年,在凉风场的表演,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万州电视台,向全国观众进行了播放,多次为甘宁镇的庆典活动进行表演。他还带领腰鼓队到甘宁一小慰问师生,庆祝国际六一儿童节。他还会演唱几段京剧、川戏、黄梅戏的选段。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杨老师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心人。他履行关工委副主任的职责,慷慨解囊,给甘宁中学,甘宁二小,甘宁一小分别赠订《中国中学生》、《中国儿童报》、《中国少年报》。2003年春,杨老师捐款500元,帮助甘宁镇政府为甘宁一小所处的甘宁路安装路灯,同时还把上北京国家环保总局获得的奖品——宣传环保的录像带转赠给了甘宁广电站。他捐款150元为参加甘宁镇庆祝3.8国际妇女节的几十名演员购赠纪念品(毛巾)。2005年,永胜二组有一名贫困难产的妇女,急需送往万州抢救,他也捐款50元。2006年夏,由甘宁镇团委、关工委、妇联、移动公司,组织帮助“留守儿童:举行义捐活动,他捐了100元。2008、2010年,为汶川、玉树地
震灾区共捐现金200元。杨老师还给永胜村的五保人骆柏寿赠送新雨鞋,给滩口村的精神病人李XX送衣服、送鞋子。丱峰村修公路他也捐了款。他还经常把自费订阅的老年报刊,送给退休的老教师阅读。他曾多次受退休小组的委派,到万州医院慰问生病住院的何方金、谭顺国、、陈思周(在凉风)付洪祥,牟帮炬等退休教师。多次自费到万州帮助杜宗柏、谭顺国、程光富、骆永銮、向珍煜、毛继富、谭其良等老师或家属办老年人优待证。他曾到龙沙、万州城给退休教师分送职工医疗保险卡和甘宁镇中心校赠送的挂历。李公度、左年龄老师仙逝,杨老师接受了两位老人生前的遗托,以退休小组的名誉,为李、左老师写了悼词。在两位老教师的追悼会上,分别由退休小组长程光富老师和青龙完小校长陈德奎致了悼词。
有益活动,积极参与。杨老师心系党的教育事业,关心下一代的成长。2004年,协助甘宁一小少先队大队部,组织指导全校几百名少先队员,参加共青团中央、少工委、中国儿童报主办的“少先队历史知多少”竞赛活动,甘宁一小获优秀组织奖。他收集资料,编写了革命故事《甘宁红旗永朝晖》。故事真实地讲述了中共甘宁乡第一任地下党支部书记,万县甘宁乡中心小学校长,地下党员郎太楷在川东地区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英雄事迹到甘宁中学、甘宁一校等校讲演。杨老师在天宫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卫民,主任郎天海、郎天模的领导下,主持过天宫社区庆祝党的生日和“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庆祝文艺活动,还亲自参加演出。甘宁中心小学工会骆永胜主席、罗荣明主席和凉风退教协分会,分别在西山车站、青龙风景苑,领导主办庆老年节、讲、唱、读、传活动,他担任了文艺节目的主持人,还登台表演自编的节目。去年,甘宁小教退休组唱红歌,杨老师亲赴甘宁中
心小学,在文云鹏、陈德奎校长、李中良主任、张光继老师的热情帮助下,印制了革命歌曲歌单两百张。最近,为庆祝党的生日,杨老师豪情满怀,帮助天宫社区书写歌单,教唱红歌。2006年,万州区教委、三峡职院联合在三峡职院举办庆祝老年节大会,杨老师和喻成万老师表演了创作的相声。近几年来,杨老师积极协助甘宁镇政府、文化站,收集整理甘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宁地方民间文艺。如甘宁薅草锣鼓、劳动号子、古典婚礼等,并参加编排表演。他不计报酬,为甘宁镇政府、天宫居委会、永正等村,在公路边,岩石上,书写抗击非典、反对邪教、禁毒、计划生育、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等内容的巨幅标语50多条。在居委会工作时,经常及时把报社赠阅的几十份《新万州》送发给热心的读者。
杨老师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他仍在学习古代格律诗词、经典著作、书法、电子琴演奏、学唱京剧、川戏、打乒乓球。协助社区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为党和人民奉献晚霞夕阳的余热,谱写壮丽的春秋。
万州区甘宁小教退休组
2010年6月12日
第四篇:退职不退劲乐为工作献余热
退职不退劲乐为工作献余热
坡头镇人民政府 粟中秋
我叫粟中秋,今年53岁,现为坡头镇正科级干部。过去的一年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保稳定,讲和谐、促发展、倡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当好服务员。
我多年驻点黄泥湖村,该村位于坡头镇中心地带,基础薄弱,经济条件在我镇属中等偏下,全村群众想富快富的心情比较迫切,要求改变生存条件的愿望十分高涨,年初我和村支两委的同志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动员群众硬化组道,经济条件稍好的一、四、五三个组的群众自筹资金30多万元,自己动手,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完成3000米的组道硬化。八月份我又和村支两委同志商量,多次到县水电局申请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取得县水电局的大力支持,在08年解决150户饮用水的基础上,今年又解决了130多户的饮用水问题,使全村农户现基本上家家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老支部书记朱定寿的孙儿,在深圳打工期间,被人砍伤致残,生活不能处理,母亲在外10多年了无音讯,在家里能靠80多岁的爷爷、奶奶抱上抱下,生活陷入困境,我多次上门走访,并邀请党委书记及几个主要领导上门慰问,并帮助他申报解决了农村低保待遇,使他们心里多少有点宽慰。退伍军人朱云利身患尿毒症,治疗花费了10多万元,现卧床不起,得知情况后,近两年来我经常对他走访慰问,为他亲自打报告、写申请反映情况,09年终于解决了他的退伍军人双定补助和夫妇二人的低保
待遇。
二、改变工作方式,适应新情况,当好战斗员。
农村随着税费取消,党的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也来了个彻底转变,由过去的指挥型变为服务型,各方面必须身体力行。今年的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抚养费的收取,就体现了基层干部的战斗力。我们镇的任务从18万多增到56万,后又加了6万多,在这项工作中,我不倚老卖老,积极参与,几个月时间,和我同行们上门做工作,吃的是盒饭,顶冷言冷语,冒烈日炎炎,圆满完成了镇下达给我们的近20万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由于我曾经分管过多年的镇计划生育工作,09年安排我担任镇计生办的专职付会长,我经常到计育办为他们献计献策,主动承担起专职付会长的职责。在全县开展的“生育关怀”行动中,全镇募捐资金5450元,为独生子女家庭送出了温暖。全年的协会得到了县计生协会的好评,为全镇的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处于全县前列做出了贡献。
三、保稳定,当好信息员。
驻点村有个409团的退伍军人,曾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后方工作,属参战部队序列,过去曾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对越反击的待遇问题,可说是一个老上访户,按要求我做为包保责任人之一,就和他交朋友,经常通电话问寒问暖,并委托邻近的熟人提供信息,鼓励他勤劳致富,09年未参与过一次上访。去年12月,一组村民曾保华在常德卖甘蔗因车祸身亡,得知信息后我立即建议支部书记和治调主任赶往处理,由于信息掌握及时,处理得当,很顺利地化解了一次群体事件。(该村08年初曾出现过一次车祸死人群体闹事事件也是一组)老复员残
废军人付昌桂,曾在别人的邀集下参加过一次上访,我也是经常掌握他的动向,自己或委托人做工作,今年再没有上访过。在这方面我体会是平时到村里多走一走,多和群众接触,就容易掌握更多的信息,多和对象沟通,就能有效化解矛盾,保一方稳定。
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当好指导员。
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认真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措施。能有力的丰富广大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能有力推动经济发展,能有力的促进社会和谐,能有力的确保一方平安。活动开展后自己能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认真听课,仔细记录,畅写心得体会,自觉自学,积极指导驻点村按要求学习,按要求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
存在问题:
一、服务上重形式的多,沉下去的少,总认为群众心难理,话不爱听,手中无钱难办事,虽然跑得多,但做扎实事少。
二、建设新农村抱怨上面多,自己无举措,更无行动。
三、科学发展观学习欠深入。
明年驻点工作设想:
一、驻点村农户电网升级改造现以批,明年上半年完成。
二、筹资35万,完成1.5公里村道硬化,改变该村黄泥路、烂泥路的历史。
2010年元月24日
第五篇:上阵不离夫妻档 志愿活动献余热
上阵不离夫妻档 志愿活动献余热
张瑞珍,水部街道莲宅社区的一名党员志愿者,既是社区党员的先锋,也是社区全体志愿者的楷模。她退休不褪色,自觉自愿的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弘扬文明风尚、为创建文明城区而挥洒汗水,她与其丈夫陈锦水携手齐心、热情参与志愿服务的精神,更是让社区居民们称道。夫妻俩平日里就是各种志愿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倡导者,六一路上总能看见他们美丽的身影。鼓楼区“文明创建百日大会战”一开始,夫妻俩就主动请缨表态:“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一定要参加!”他们将语言化做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文明创建期间夫妻俩是天天行动,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微笑工作着,不言热不怕累,微笑劝导不文明行为。每天,夫妇两人准时到莲宅社区集合,她总是会左手提畚斗,右手拿扫把,而他则是手持夹子和塑料袋准时出现在自己负责的服务区域六一中路西侧,一边快速清扫路段保洁员来不及清扫的纸屑、烟蒂、薄膜袋和瓶罐等有碍视觉污染的垃圾,一边劝导路人保持车辆有序停放、制止不文明现象,并及时向社区反馈各小区周边环境出现的脏乱问题,为不耽误志愿服务工作,家中的冰箱坏了,都无暇去修理。周末夫妻带上小红帽到辖区内的网吧进行文明劝导,向网吧负责人宣传了市、区网吧管理有关政策法规,严把大门,杜绝未成年人网吧上网的现象发生。每日乐此不疲地为社区建设热情奉献余热,展现老年
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受到了过往行人和居民的啧啧称赞。每当有人夸奖时,夫妻俩总是很朴实地说:“出来参加活动,是锻炼自己的筋骨的好机会,我们赚了”。这对退休的党员夫妻九年如一日的在社区默默服务,志愿服务风雨无阻,坚持不懈。志愿活动重在奉献,贵在坚持。这份实现党的宗旨的精神执守,让人为之动容。根据鼓楼区委关于在全区推广“135”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的通知的要求,水部街道重点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离退休党员、社区服务志愿者发扬了团结一致、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将社区各项工作做细做好,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展现出共产党员的风采。
六一路上,志愿者服务队冒雨清理路面垃圾
六一路上,披着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在清理花圃的垃圾
网吧里,志愿者们进行文明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