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作文指导教案1、2单元
作文指导教案
作文题目我的课余生活
篇 次 1
课 时 2课时
习作要求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指导过程
说一说
1.学生自读习作要求,师生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分组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师巡视,相机指导:
①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去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②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想写的其他事:游戏娱乐活动(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老鹰捉小鸡”),个人爱好(小饲养、小种植、练钢琴等),家务劳动(洗衣服、打扫卫生、学做菜等)„„想一想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师提示: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刚学过的或以前学过的课文做范例。)
2.写时注意事项:①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②要把话写通顺;③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写一写
1.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2.各自修改。教师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3.找3篇左右的好习作指名朗读,听众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得好,值得在习作中借鉴,为什么?
4.再改自己的习作。建议同桌互读互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可与老师商讨。5.誊写作文。(因为是初次习作,教师要巡视指导格式、标点等问题。)
作文指导教案
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题目自拟)
篇次 2
课时2课时
习作要求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指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①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②用一件事来写;
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全班交流:
①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②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学生边听边思考: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漂亮的妈妈》《任性的表妹》《我的同桌》)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二篇:三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2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一、指导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讨论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书]
6、小结。[板书: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反思:
第三篇:三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2
三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概念及其起源。
2、师生共同朗读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嘴的抗议》,知道如何通过生动的朗读,传达出寓言所蕴涵的深刻寓意来。
3、热爱祖国文字,热爱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
师生共同朗读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嘴的抗议》,知道如何通过生动的朗读,传达出寓言所蕴涵的深刻寓意来。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守株待兔》《嘴的抗议》两则寓言PPT 教学过程:
一、寓言的概念: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寓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贮存着人类的智慧,传承着思想的火花,铢积寸累,伴随人类从蒙昧时代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受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读者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先秦诸子的寓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等,都已成为人们经常运用并有固定意义的成语,影响
相当深远。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它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某种教训,带有明显的劝喻或讽刺意义。
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在《伊凡·克雷洛夫寓言》一文中说:“寓言是理智的诗。”别林斯基说:“在这一切里面(指寓言),显然可以看出理性和实际才智占着优势,而理性和实际才智之所以带有诗意,是因为这些东西散发着机智的光辉,闪耀着戏谑和讥嘲的火焰的缘故。不用说,这一切自有其诗意,正像在关于不管什么样的真理(纵然是实际的)的直接的、形象化的传达中包含着诗意一样。”不难看到,寓言的产生及运用就是为了讽喻、劝诫,即把作者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启迪、领悟出的事理或哲理加以艺术化,从而达到印证其合理性,增强其说服力的目的,这是一种“把思想穿上衣裳,赋以血肉,而使之形象化”的创作,也就是将理性认识感性化、抽象概念形象化。寓言故事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文人墨客提炼自生活的一种文学艺术表达形式。从字面上讲就是寓事于物以言他。人们为了将独到的思想见解表达清楚,借用寓事于物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阅读之后通过思维置换来明白作者的用意。
二、寓言的起源:
寓言大抵是讽刺的,但也是歌颂的。寓言讽刺黑暗,就是歌颂光明;讽刺邪恶,就是歌颂善良;讽刺虚伪,就是歌颂真诚。所以,寓言不仅要深恶痛绝地抨击和揭露伪、恶、丑,而且要热情地赞扬和歌颂真、善、美。寓言作者应该大胆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创造出崭新的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寓言。
有人认为现在不需要寓言了,因为在专制统治时代,言论不自由,心里有话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必须转弯抹角,旁敲侧击,隐约其词,所以产生了寓言。现在是社会主义民主时代,讲话可以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必还要什么寓言。这是他们不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与作用的缘故。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也不是一下子可以完全实行的,人们的思想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锻炼。何况寓言还有着其它任何形式的文学代替不了的艺术特色。那么现在需要不需要寓言?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需要。不仅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只要生活里还有不合理的事情,寓言就会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也就需要寓言。只要人们需要更丰富多采的艺术欣赏,也就需要寓言。
三、朗读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原文: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折断了颈骨,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他从此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却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这则寓言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死守偶然经验的种田人形象。它的寓意在于:得到一个偶然的经验,便守住不放,是行不通的。朗读时,就要紧紧扣住这则寓言的形象和寓意特点,运用恰当的朗读技巧,通过对种田人偶然得兔—坐等野兔—荒了田地三方面情境的生动描述,来显露深刻的寓意。
第一自然段叙述故事的起因,朗读时可用一般叙述的语气来读,速度要平缓,声音要适中,但“忽然”两个字要做重音轻读处理,并在它们的后面稍作停顿,以强调情况的变化。“不知怎么的”一句,要拖长音节,以强调野兔撞死的偶然性。
第二自然段,写种田人偶然得兔的行动和心理。读种田人捡野兔的行动,声音可响亮些,速度要快疾,“急忙”要读得快而重些,以把种田人偶见野兔后急着拾兔的行动特点表现出来。“白捡”、“乐滋滋”则应读得慢些、轻些,以显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偶然的、没花气力的。种田人的心理活动,要用轻声读,语速可稍慢,语气可带上沾沾自喜的味道。要把种田人希望以后还有偶然机会拾兔的心态表达出来。
第三自然段,朗读时要带有一种十分得意的喜悦感,以为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形成反差。第四自然段,要把农夫心不在焉的情态表达出来,在“天黑”和“很不甘心”上设定重音,拉长字音,以突出农夫待兔的后果。最后一段,更要把农夫期待不劳而获的奢望变成失望的心理过程表达出来。
这样从整体上把握寓言故事来朗读,听者一般就可从朗读者对寓言故事的描速中步悟出其中寄托的深刻道理来。《嘴的抗议》
原文:
鼻子因为伤风堵住了,人只得用嘴来呼吸。嘴因此很不高兴,嘟囔着说:“我总是最倒霉,什么吃饭啦,喝水啦,都要用到我,成年累月一天到晚不给一点安
静,忙得我够呛。呼吸嘛,本来是鼻子的工作,现在也推到我头上来了,好像我是一匹该干到死的驴。”
“嘴兄„„”鼻子抱歉地说,“这实在出于不得已,请暂且帮一两天忙。” “住嘴!”嘴咆哮起来,“懒惰的东西,你以为我是傻瓜吗?我不会以实际行动来抗议吗?你等着吧!”
嘴巴紧紧闭住双唇,人顿时无法呼吸,就痛苦地憋死了。
要朗诵好这篇寓言,朗诵者就必须明确其中所寄寓的深刻道理:一个整体中中的各个部门相互间的协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危害别人就是危害自己。明确作品的寓意之后,朗诵时,要抓准和处理好一些关键词语。比如朗诵到作品第一段中间“呼吸嘛”这三个字时,可将语势突然提高,一直读完下面的一句话:“本来是鼻子的工作,现在也推到我头上来了,„„”重点突出“鼻子”和“我”这两个词。这样一来,就可表现出“嘴”的分工分家、泾渭分明的狭隘思想,表现出“嘴”不愿帮助鼻子,对鼻子的反感情绪。但是,前面的文字,仍然要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把情节一步步交代清楚,将“嘴”和“鼻子”的形象描绘生动,让听众在解颐的情趣中辨出弦外之音来。作品的最后一句话:“嘴巴紧紧闭住双唇,人顿时无法呼吸,就痛苦地憋死了。”朗诵者应明确这是故事的结局,是作品的关键所在。有了这样的结局,才对“嘴”的行为充满了讽刺意味。因此,朗诵者可以在“就痛苦地”之后来个稍微久一点的停顿,在听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放慢语速,慢慢道出“憋死了”这三个字,点清楚这句的内在语:“嘴也随之一起失去了生命”。这样表达,就生动而鲜明地道出了寓意,使听众悟出真谛。
第四篇:三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作文指导教案
作文题目:课余生活
习作要求: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
指导过程:
说一说
①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去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②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想写的其他事:游戏娱乐活动(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老鹰捉小鸡”),个人爱好(小饲养、小种植、练钢琴等),家务劳动(洗衣服、打扫卫生、学做菜等)……
想一想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师提示: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学过的或以前学过的课文做范例。)
2.写时注意事项:①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②要把话写通顺;③写完后,先自读一遍,检查是否有错别字、用词不当、语句表达不通顺等。
写一写
1.起草作文(二十分钟左右)。
2.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中心思想是否交代清楚。
3.老师面批后点评指导,学生再改自己的习作。
自命题作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题目自拟)
习作要求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指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①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②用一件事来写;
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师生一起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师生交流:
①教师应学生回答作评议和引导,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②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探讨优秀日记:《我的爸爸》,学生边听边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师生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师可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漂亮的妈妈》《任性的表妹》《我的同桌》)
2、动草起笔。(20分钟左右)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五篇:三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作文指导教案
作文题目 课 余 生 活
篇 次 1 课 时 2课时
习作要求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指导过程
说一说
1.学生自读习作要求,师生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分组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师巡视,相机指导:
①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去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②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想写的其他事:游戏娱乐活动(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老鹰捉小鸡”),个人爱好(小饲养、小种植、练钢琴等),家务劳动(洗衣服、打扫卫生、学做菜等)……
想一想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师提示: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刚学过的或以前学过的课文做范例。)
2.写时注意事项:①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②要把话写通顺;③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写一写
1.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2.各自修改。教师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3.找3篇左右的好习作指名朗读,听众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得好,值得在习作中借鉴,为什么?
4.再改自己的习作。建议同桌互读互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可与老师商讨。5.誊写作文。(因为是初次习作,教师要巡视指导格式、标点等问题。)
作文指导教案
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题目自拟)
篇 次 2
课 时 2课时
习作要求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指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①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②用一件事来写;
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全班交流:
①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②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学生边听边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漂亮的妈妈》《任性的表妹》《我的同桌》)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