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
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
山西省卫生厅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保证其公益性质,加强和规范其管理,提高其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乡镇卫生院的设置
每个乡镇设置1所卫生院,由政府举办、所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撤并乡镇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保留的分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所在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中心卫生院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交通条件等设置,原则上中心卫生院与一般卫生院的比例为1:2-3,县城所在地不设中心卫生院。
二、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功能
乡镇卫生院以维护农村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承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中心卫生院是一定辐射区域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除承担一般卫生院的功能,还承担对区域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
(一)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1.承担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建档指导、管理及服务。
2.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3.提供并组织实施辖区预防接种服务,落实国家免疫规划。
4.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情处理。
5.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健康指导。
6.开展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
7.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开展健康指导。
8.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
9.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10.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并协助处理。
11.做好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使用农村适宜医疗技术和中医药技术,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重症进行恰当的处理并转诊。承担乡村现场应急救护、转诊服务和康复服务。
2.一般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顺产能力,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应具备处理孕产妇难产的能力。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等处置,能开展阑尾、疝气等常见下腹部手术,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还应能开展部分上腹部手术。
3.健全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
4.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等政策,为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村
卫生室统一代购药品。
5.提供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医疗服务。
(三)承担公共卫生管理。
1.接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职业卫生,以及村级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培训、考核与监督。
2.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的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
3.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实行以“五统一”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负责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工作。
三、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
(一)业务科室。
1.中心卫生院。
(1)防保科、门诊部、住院部分开设置。
(2)防保科有独立免疫接种室、冷藏室、资料室、办公室(含疫情网络直报室)等。
(3)门诊部应独立设置急诊(抢救)室、内儿科诊室(或内科、儿科诊室分开设置)、外科诊室、妇产科及其检查室、中医诊室、换药处置室、注射室、留观室、传染病诊室与隔离留观室、中西医药房等;可设健康体检室、五官科诊室、口腔科诊室。
医技科室应独立设置化验室、心电与超声检查室、X光室及消毒供应室等。
(4)住院部的外科、内科、产科病室相对分开。手术室和产房应符合标准要求。
2.一般卫生院。
(1)防保科、门诊部、住院部应相对分开设置。
(2)防保科有独立的免疫接种室、冷藏室、资料室、办公室(含疫情网络直报室)等。
(3)门诊部应独立设置急诊(抢救)室、内(儿)科诊室、妇产科及其检查室、中医诊室、外科与换药处置室、注射室、留观室、传染病诊室、中西医药房等;可设健康体检室、传染病隔离留观室等。
医技科室应独立设置化验室、心电与超声检查室、X光室及消毒供应室。
(4)住院部的外科、内科、产科病室相对分开。手术室和产房应符合标准要求。
(二)管理工勤科室。
管理、工勤等科室设置根据其工作任务,本着精简、高效、必须的原则予以设置和核定。
四、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改革内容及步骤
(一)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
1.重新核定人员编制。以县为单位,按照《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的调整意见》(附件7),遵循以县为单位总量控制、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逐一进行核编,核定的编制作为乡镇卫生院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2.科学设置岗位。按照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总岗位的85%,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其它专业技术岗位。鼓励乡镇卫生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3.实行竞聘上岗。竞聘对象为2009年12月31日前进入乡镇卫生院的正式人员以及在岗的小集体和聘用人员。医生岗位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执业资格、护理岗位不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医技岗位不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得参与竞聘。
各县(市、区)要按照上述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竞聘上岗具体方案。
4.实行全员聘用。乡镇卫生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聘用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今后乡镇卫生院岗位空缺需
补充工作人员,必须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年度招聘计划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5.安置分流人员。按照《山西省乡镇卫生院分流人员安置办法》(附件8)执行。
(二)改革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
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按照《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附件9)执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并指导监督乡镇卫生院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依据。考核合格的,政府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不合格的,政府按照考核结果核减财政补助。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每周期为半年)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我省増补的非目录药品范围内选择使用药品,基本药物和増补的非目录药品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定价,以市为单位选择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基本药物和増补的非目录药品,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
(四)改革经费保障制度,完善运行补偿机制。
乡镇卫生院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按国家规定核定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转。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财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
具体补偿办法及规定,按照《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附件10)执行。本方案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从2010年4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
盘龙区双龙卫生院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盘龙区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公益性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乡镇卫生院的设置
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由所在县(市、区)卫生部门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在乡镇卫生院内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所在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职能
(一)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1.落实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服务。
2.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3.规范预防接种服务,执行国家免疫规划。
4.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
例,参与现场疫情处理。
5.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健康指导。
6.开展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
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
7.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开展健康指导。
8.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
9.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10.协助处理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1.接受县级卫生部门委托,对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饮水卫生、职业卫生,以及村级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培训、考核与监督。
12.县级及县级以上卫生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使用农村适宜医疗技术和中医药技术,规范诊治农村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的处理与转诊。承担乡村现场应急救护、转诊服务和康复服务。
2.临床科室重点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加强急诊急救等建设。
3.严格执行临床诊疗技术规范,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
4.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5.县级及县级以上卫生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医疗服务。
(三)其他职能。
1.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的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
2.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实行以“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负责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项工作。
三、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任务
(一)改革管理体制。
1.改革管理体制。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管理体制。
2.核定人员编制。按照《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执行。核定的编制仅是乡镇卫生院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3.实行全员聘用。乡镇卫生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聘期3年,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待遇、聘期等内容,合同文本完整规范。县级人社(人事)、卫生部门按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完成岗位设置、组织人员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今后乡镇卫生院岗位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要求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和人社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招聘计划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公开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等规范程序组织实施。新进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
4.安置分流人员。按照《云南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人员安置办法》执行。
(二)改革分配制度。
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按照《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执行,并认真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县级卫生部门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财政、人社(人事)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在县级卫生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考核合格的,政府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不合格的,政府按照考核合格确定的补助水平乘以考核得分比确定。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确定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使用范围。乡镇卫生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确需使用其他药品的,按规定在我省补充药品范围内选择使用,配备使用我省补充药品的采购金额占每月总采购金额比例≤30%。
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并统一定价、统一配送。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采购价。
(四)改革经费保障制度。
乡镇卫生院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转。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财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按不超过乡镇卫生院当年业务收入1%的比例计提医疗风险基金,专门用于支付乡镇卫生院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发生的支出或实际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
乡镇卫生院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
时,差额部分由当地政府在预算中予以足额安排。根据核定的收支预算额度,由同级财政采取按月预拨的方式拨付资金,并在对其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程度等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根据每年1次的考核结果予以结算。
乡镇卫生院收支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规范并公开县级国库支付中心办事程序,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切实加强监管,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盘龙区双龙卫生院
2011年9月
第三篇:安阳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
安阳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保证其公益性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乡镇卫生院的设置
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由所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在乡镇卫生院内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共卫生服务科室,负责本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职能
(一)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1、落实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服务。
2、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3、规范预防接种服务,执行国家免疫规划。
4、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颖似病例,参与现场疫情处理。
5、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进行价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健康指导。
6、开展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
7、对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检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开展健康指导。
8、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
9、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10、协助处理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1、接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职业卫生,以及村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培训、考核与监督。
12、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使用农村适宜医疗技术和中医药技术,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的处理与转诊。承担乡村现场应急救护、转诊服务和康复服务。
2、临床科室重点设置内科、外科、妇产妇、儿科、中医科等,加强急诊急救等建设。
3、健全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
4、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5、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医疗服务。
(三)其他职能
1、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
2、探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实行以“五统一、两独立”(对村卫生室的设备、人员、业务、药械、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村卫生室的法律责任独立、财务核算独立)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负责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项工作。
三、乡镇卫生辽的改革任务
(一)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
1、核定人员编制。按照《河南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试行)》(豫编办[2010]20号)执行。核定的编制是乡镇卫生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2、科学设置岗位。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同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总岗位的80,专业公共卫生人员配备应保证公共卫生任务的完成,原则上不低于总编制数的15%(最低不得少于5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掮、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
3、人员定岗竞聘。
(1)竞聘对象。具有相应岗位执业(从业)资格的在编工作人员。
(2)实施步骤。①报批设岗方案。乡镇卫生院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拟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设岗方案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核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②确定竞聘人员。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人社、编制等部门对乡镇卫生院
上报的竞聘人员,按规定逐人审核、确认。③组织竞聘上岗。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
(3)资格准入。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对具有执业(从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无相应空缺的岗位,可以高职低聘、转岗聘用。
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定岗竞聘具体实施办法。
4、实行全员聘用。乡镇卫生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待遇、聘期等内容,合同文本完整规范。
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完成岗位设置、组织人员定岗并签订聘用使用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今后乡镇卫生院岗位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必须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招聘计划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公开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等规范程序组织实施。新进人员必须具有在全日制中专及以上学历,一律实行聘用制。在编分流人员和非在编聘用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以报考,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采取适当加分的照顾政策。
5、安置未聘人员。按照《安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聘人员安置办法》执行。
(二)改革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
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按照《安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械绩效考核办法》执行。卫生、财政、人社部门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乡镇卫生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
(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乡镇卫生院使用药品范围包括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200种我市增补非目录药品,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和增补非目录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进行二次招标或竞争性谈判进一步规范药品价格。基本芗和增补非目录药品实行统一定价、统一配送。
(四)改革经费保障制度,完善运行补偿机制
乡镇卫生院经费保障制度按《安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执行。
第四篇:山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晋发[2009]13号2009年3月12日印发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2号)的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依照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思路推进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合理配置部门职能,整合完善经济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同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2.省政府机构设置原则上与国务院机构设置相衔接。从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性出发,该对口的尽量做到上下对口设置。
3.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我省发展煤炭经济、实施环境保护、促进安全生产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机构。
4.着力解决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突出问题,不断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二、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许可事项。
(二)理顺职责关系。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对等;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着力解决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三)明确和强化责任。
按照大部门管理体制的原则,在进行机构调整、职能整合的同时,尽可能实现职
能、权限的完整与统一。如明确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的责任,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担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等责任,明确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卫生厅、教育厅等部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
(四)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合理配置区域经济调节部门职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搞好区域经济调节。并理顺其与行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方面的作用。强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管理体制,推进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加强环境治理和对生态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清理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对现有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除规范保留的,其余一律撤销,任务交给职能部门承担。今后,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完善设立和撤销机制。凡工作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议事协调机构;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的,要严格按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由主办部门提出,经省编办审核,报省委、省政府决定。议事协调机构不单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
具体调整及设置情况如下:
1.组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经济委员会承担的工业管理方面职责、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信息产业局的职责整合划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再保留经济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产业局。
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中共山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其合署办公)、中小企业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为部门管理机构,由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将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及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能划入农业厅,中小企业局不再保留乡镇企业管理局的牌子。
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改由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
2.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人事厅的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不再保留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3.组建环境保护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将环境保护局的职责划入环境保护厅。不再保留环境保护局。
4.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建设厅指导城市客运以外的职责划入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再保留建设厅。
5.组建交通运输厅。将交通厅职责、建设厅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厅。不再保留交通厅。
6.组建煤炭工业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以煤炭工业局为基础,将煤炭工业局职责、经济委员会有关煤炭工业方面的职责,整合划入煤炭工业厅。不再保留煤炭工业局。
7.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卫生厅管理。明确卫生厅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
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仍为省政府直属机构,不再与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合署办公。
9.将法制办公室由部门管理机构改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将金融办公室、参事室调整为办公厅内设机构。
10.将人民防空办公室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改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11.将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更名为扶贫开发办公室,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农业厅管理;将畜牧兽医局调整为农业厅内设机构。
12.将外事办公室(挂侨务办公室牌子)更名为外事侨务办公室。
13.将广播电视局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局,将文化厅的电影管理职能划入广播电影电视局。
14.将机关事务管理局由副厅级调整为正厅级,仍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五)完善管理体制。
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的财政体制改革,扩大省财政直接对县的范围,同时对省直管县的体制进行积极试点。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垂直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权责关系,严格执法监管。
(六)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对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不突破中央核定的行政编制总额。同时,建立完善机构编制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三、省级政府机构设置
改革后省政府工作部门为41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为25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5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6个。
(一)省政府组成部门。
除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外,省政府组成部门如下: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山西省教育厅(中共山西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与其合署办公)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山西省公安厅
山西省国家安全厅
山西省监察厅(中共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与其合署办公,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
山西省民政厅
山西省司法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山西省水利厅
山西省农业厅(挂中共山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牌子)
山西省林业厅
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文化厅
山西省卫生厅
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山西省审计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二)省政府直属特设机构
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省政府直属机构
山西省地方税务局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挂山西省版权局牌子)
山西省体育局
山西省统计局
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山西省旅游局
山西省宗教事务局(挂山西省民族委员会牌子)
山西省文物局
山西省粮食局
山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四)部门管理机构
山西省物价局,由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山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中共山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其合署办公),由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由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山西省卫生厅管理;
山西省监狱管理局,由山西省司法厅管理;
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由山西省农业厅管理。
省政府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均为正厅级;部门管理机构为副厅级。
省政府组成部门称委、厅、办;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称委、局、办。委、厅、局、办内部一般只设处级机构。
四、组织实施
省政府机构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由省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扎实细致的工作,认真做好职责的衔接和工作协调,抓紧进行定职责、定机构和定编制的工作,扎实稳妥地推进省政府机构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确保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有关职能,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
第五篇:山西省行政村卫生室改革方案
山西省行政村卫生室改革方案
为贯彻《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在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农村居民提供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村卫生所的设置
每个行政村建设或确定一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并作为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建设遵循“县级政府负责、整合利用资源、多方筹资建设”的原则。标准化卫生室业务用房500人以下的村不低于40平方米,500人以上的村不低于60平方米,并至少做到诊断防保、治疗、药房三室分开,开展静脉输液业务应增设留观室,有条件的应单设预防保健室。医务人员应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执业资格,基本设备满足开展业务需求,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满足农民需要。
二、村卫生室的管理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一)行政管理。
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政府支持村卫生室的行政管理。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自承担法人责任。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村卫生室实行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等服务补助。
(二)人员管理。
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由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卫生院聘用、县卫生局注册备案。聘用人数根据业务需要确定,千人以下的行政村,设置1-2人,人口每增加500人,可增加1名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应聘用女性村医。乡镇卫生院负责为辖区乡村医生建立执业考核档案,并与乡村医生签订聘用协议,对违法执业、公共卫生任务不完成、群众不满意的乡村医生,可解除聘用协议,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注销执业资格。
(三)业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应采取工作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和管理指导。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要建立双向转诊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方便群众就医。乡镇卫生院要根据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协力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工作。
结合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村卫生室的服务项目、服务量、服务收费、药品使用、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补偿、农民健康档案等基础管理信息实行统一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四)药品管理。
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村卫生室代购或组织配送药品,并对村卫生室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其规范用药。村卫生室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选用药品,并在相关补偿政策保障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五)财产管理。
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在村卫生室投入建设的房屋和购买的设备属国有资产,由乡镇卫生院登记造册并在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下分账管理,村卫生室负责人办理领用手续;村医自建、政府补助建设的卫生室业务用房,房屋产权归村医所有。县卫生局委托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签订服务协议,除不可抗拒因素外,在规定服务期限内不得终止服务。
三、村卫生室的工作任务
村卫生室主要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承担辖区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具体任务有:
(一)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
(二)负责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协助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三)开展健康教育,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四)参与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更新,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的随访。
(五)协助做好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老年人保健,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村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
(六)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协助做好筹资和农民医药费用报销补偿情况公示等工作。
(七)使用适宜技术和国家基本药物,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急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
四、村卫生室的补偿
政府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给予补助。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行政村户籍人口核定3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不低于每村每月400元,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医的空白村每村每月不低于800元,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补齐;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财政部门按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每人每年4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省财政补助2元,市、县财政各补助不少于1元。具体补偿办法按照《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执行。
五、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和补助发放
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执行《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隶属乡镇卫生院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考核。考核要将日常表现与半年考核、业务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完成的数量、质量和效率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无异后逐级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考核过程的监督检查,并对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本方案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从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