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点思考
困境与抉择
——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点思考
曾永发
【摘要】书法教育不但是书法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是中国书法教育基础的基础,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通过书法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学习和生活的思想感情。但现在的中小书法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与抉择。
【关健词】书法教育困境抉择
书法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华文明绵延了六千年,靠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涌流不绝,靠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汉字书法艺术。而书法艺术的发展全赖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实践证明,书法教育不但是书法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是中国书法教育基础的基础,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通过书法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学习和生活的思想感情。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有着广泛的迁移作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身心健康、创造力、审美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各省市中小学书法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我们可喜地看到中小学生的写字水平有了普遍性的改善,并有一大批中小学的优秀书法人才脱颖而出,为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和我们从事书法教育工作的教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但我们也还应该在这种欣欣向荣的乐观局面下,清醒地意识到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其实并不令人满意,与其它艺术,如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目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今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着很多困境:
首先是没有一套有系统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的适应中小学生的书法教材。在常规开设的科目中,没有哪一个科目像书法这样没有完整,系统的统编教材。虽然没有一个科目的自学入门教材比得上书法教材那么“丰富多样”,但却没有一个科目的教材像书法那样叫人无法选择,要么是重复,要么是脱节,更有的教材是误入歧途。
剖析种种现象,无非是和书法教学缺乏衔接性,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中师、中专),甚至大学非书法专业的书法教育目标几乎都一律是实用,与其相统一书法教学内容,也无非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如何执笔运笔,如何写点画,如何处理结构和章法,如何选帖临帖等,正因为书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阶段性与连续性,所以造成了书法教材杂乱、无序可循、无限重复,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当今中小书法教育教学的薄弱。为什么国家教委不加强宏观统筹安排,组织编写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全国通用教材?
其次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级领导对书法教育重视不够。首先许多学校书法课开课不正常,有的虽在课程表上列有这门课,但实际却常常改上其他课程;有的干脆未开设此门课,反正升学考试与此没有任何牵涉。正因为各级升学考试均未将书法摆在一定的位置,上级招生部门也未把书法列为升学的参考条件,而学校由于对升学率的重视,再则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故而使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举步艰难。中小学书法教育虽不可强行列为升学之必然条件,但能不能作为参考条件呢?如能辅之以必要的监督和考查措施,譬如,我们将中小学书法要求列为几级,学生应达到几级为合格。合格为升学之参考条件。不合格,就考虑不予升学。这样一来,各级领导还会对书法课采取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吗?还有,对开设这门课的一些必要经费也没有保障,如教师示范用品、学生展览、参赛和奖励物资等,学校不出钱,许多活动无法开展。也有些学校开设书法课并愿意出一点点,也只不过是为了妆点门面,上级领导来视察了,有几幅字挂出去,既能显示校园文化高雅、健康,又能显示教学的成果。而实质上并不认为开设书法课对提高学生素质有何作用。
第三是书法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许许多多的书法教师对书法停留在写字的认识上,笔下功夫充其量只能做个写字匠而已,有的甚至达不到这个水平,哪里谈得上什么什么?科班出身的教师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几乎没有,还有一些
自已手头功夫挺不错的书法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只是引导学生形的把握、点线色墨的技巧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而对学生学习书法的智力周素。(观察和思维等)、非智力因素(兴趣、心态、情绪、毅力、信心等)却重视不够,教学中往往只强调了毅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内容,而观察、分析、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根本无法落到实处。书法教育的本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使美育内容始终在初级阶段徘徊,使大多数接受一些书法训练的人只能欣赏匀衡,对称的美,而对同是楷书的“二爨、“石门铭”、“龙门二十品。”等碑体不能接受、无法欣赏。这些教师的教学,充其量只能算是写字教学,培养“写字匠”而已,所以往往出现一些少儿能把某一种书体或某一家字体写得笔力老到,入规蹈矩,时可乱真,但当问及他们这种字体有何特点,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却是几乎不能回答的怪现象。所以书法教师的素质,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高低,无不与书法教育的现状息息相关。这样,在职的书法教师,如何培训?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书法教师培训不是没有,而是培训教师的师资也有问题,培训部门请的往往是一些书法家,而他们对卡书法教学中的原则,方法等几乎很少了解,讲的无非大都是些提高书法教师自身笔下功夫的个人经验而已,对书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几乎很少有帮助。为什么不打破“门第”观点,大胆地请那些在少儿书法教育上勤勤恳恳耕耘了几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上上课呢,尽管可能他们的手上功夫不如书法家,但是书法教师所需要的是到底如何教的问题?看似一个极简单的话题,但又有几人真正理解、真正教好?
第四全国各区中小学生书法展、书法比赛太多,但是标准缺失。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的书画展览和比赛很多,全国的、地方的等等很多打着展赛的旗号来骗取学生的参赛费,几乎百分百地获奖,谁优谁劣?评价标准严重缺失,这无疑对学生、对教师是一种误导。然而校外的书画班却乐此不疲,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可以从中获取部分经济利益。获奖的多少似乎成了评价他们优劣的标准,成了他们招生牟利的一句广告语。
总之,诸如此类种种问题,构成了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与危机,它甚至关系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兴衰与何去何从。这里,先撇开其外因,单就内因来重点谈谈书法教育如何发展?即如何从研究本质出发,纳入正常的艺术教育轨道,培养中上学生对书法的关心、了解、热爱和创造能力;如何按照艺术规得律教学规律完成对学生知识、技巧、能力的教育,比而达到培养书法爱好者与未来艺术家的最终目的?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应以素质培养为主,技能训练为辅。
这是一个书法教育的性质问题。中小学书法教育到底该立足于什么?如果立足于实用,教中小生这把字写得完美一点,那么,不如进行硬笔字教学更来得有实效,因为今天毛笔字的实用范围实在是太有限了。如果立足于培养书法家,那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面将会更窄,因为不可能很多人都成为书法家,社会也不需要培养太多的书法家。那为何还要大力发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呢?我认为,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书法教育是适合我国中小学生的美育方式之一。因为我国的书法艺术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美学上讲,或是从诸如其它技法,利用时间、教学形式等因素上来考虑,中小学书法教育立足于美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既然我们是立足于美育来进行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那么,教育内容的重点就应当是素质培养而不是技能训练,这里所谓的素质培养,主要是指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敏感和对书法艺术之美的创造热情。书法教育应该是从大局出发,培养中小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参与最后才是表现,而并非只注意拘泥一点一划的精确周到,反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的认识。虽然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最起码我们要使学生在我们的书法艺术教学中得到美的陶冶,学会认识书法美,知道书法艺术与单纯的写字是不能等同的,书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比写字更多的手段,而不应该仅仅是单一的写那样简单。
由此延伸出来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教学原则然就应当是: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让中小学生感觉到书法学习乐在其中;以欣赏为主,操作为辅;让中水小学生学会领略书法艺术之美,而不急于写出一手好字;以自由发挥为主,技法传授为辅;让中小学生充满自信,不生硬扼杀,束其手脚。
二、技能的训练(临摹)是培养中小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也是极其必须的,但只是手段,它的最终目的应是体验与创造书法艺术之美。那么这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到底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度”到底如何衡量?
我想应该有个开放式的择帖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培养中小学生对书法艺术美的体验及表现能力,在中小学生书法教育入门之前,我一律不急于给
学生范本,先让他们进行以下几种训练。
⑴对毛笔的体验训练。每个中小学生都喜欢拿起笔乱画,于是我也常教学生画几周线条(书法又是线条艺术)。首先严格要求执笔,做到指实掌虚,执笔要中一些。在画的同时要讲解简单的用笔,知道什么是藏锋、露锋、中锋、回锋等,并渐渐会用。通过一段时间画线条,对毛笔性能的掌握在手法上就更稳些。
⑵ 对线条美的体验训练。具体可出示不同长短、粗细、浓淡、枯湿的线条,或是对不同范帖线条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观察,再进行严格的维妙维肖的模仿训练。
⑶ 对用笔速度的控制训练。速度的差异,可给人带来轻盈、快捷和沉重、缓滞的不同感观,可通过对各种书体的每个具体笔画的比较,模仿,或教师的主范讲解,让学生体验到速度的差异与线条的力度、枯涩、苍润等质感的关系。
⑷ 对空间关系的体验训练。空间关系就是线与线之间进行不同的分割与组合所形成的块面大小,即“计白当黑”。它要求中小学生逐渐脱离因习惯而对汉字字形研制成的僵化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对书法的抽象空间意识。在接触一些简单汉字的书写后,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概括整个字形,帮助中小学生去认识、体验。
这些训练类似于学生的队行他列的训练”,让他们打破字的概念而进入到“体验”中去,待观赏他们训练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其笔性,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自己挑选字帖,使逐步进入完整的临帖过程,并且帖的选择,绝不局限于法度森严的唐楷等,只要适于学生书法美育培养就行。这样“集中教育,分散辅导,效果甚佳。
三、书法教育必须对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认识,并使之落到实处。
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只不过是对爱国主义的泛泛而谈。如何使它真正落到实处?首要的是应该正确认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较低的层次对他们进行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培养他们一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如认真的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毅力、注意力、心态、情绪、兴趣、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等,并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写字和修养的关系,让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素养和知识水平。
总之,当前整个中小学书法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在于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理
论研究,从而使之形成一种舆论上的“共振”,逐步使发展中小学书法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167个技法训练》人民大学出版社邱振中著
2、《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分析》中国书法网
3、《书法教程》石油大学出版社胡源 车四臣 成文明主编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义
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义、教学建议
颜文臣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只因我平时在书写方面比大家稍注重一点,脱离教学也有些年头了,也就没有什么好的教学经验,因此坐在这里发言交流,旨在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写字(书法)的渊源和书写技巧。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指正!
今天我要交流的主要有六大块:
一、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
三、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思路。
四、开展书法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书法是华夏炎黄子孙创造出来的、并为历代人民大众所喜爱的民族文化瑰宝,是中华国粹;是中国文化艺术峰巅上的一棵青松;是世界华人创造出来的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国方块文字经过不断完善和科学创新发展而形成的既源之于中国方块文字,又高于中国方块文字的、具有东方中国特色的抽象文化艺术;是凸显中国东方文化艺术传统特色精华的生龙活虎;中国书法它本身又同时具有力量之美和音乐、舞蹈之美,它具有融艺术性、实用性、抽象性、高雅性、共通性于一体的特点。鲁迅先生曾讲:“是文字为美观是华夏之独特。”而今这门独特的艺术已不仅为国人所喜爱,而且远播重洋,驰誉国外,比如日本、韩国,他们把中国书法的原理运用到自己的文字中,形成了以自己民族文字为素材的书法艺术。在朝鲜,越南,东南亚华人聚居地,新加坡等国家,书法 也很有影响。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领风骚,放射出奇异夺目的光彩。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这些都得益于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只有广大民众热爱书法、练习书法才能保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练习书法既能丰富世界文化,又能提高个人修养,也可能实现书法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代的商品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由于中国毛笔书法在当今的时代已经接近是纯艺术的东西,再加上中国书法在现代文化的条件下受到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人们对于中国书法这个东西已经是敬而远之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电脑、手机网络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因此,电脑、手机已经代替了手工操作,办公和写字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用笔写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用毛笔写字的人那就更是凤毛麟角。在教学中,多数语文老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够重视每周一课时的写字课,甚至把写字课上成了语文课。所以,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过去人们会说“字如其人”,字被看做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然而,现如今这第二张“脸”却日益被忽视。因此,中国书法在当今社会确实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去年8月,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也谈到: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 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广泛开展书法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此,国家教育部从今年开始确定了几个省市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试点教学,我们云南省是祖国西南方的唯一试点,所以,在座的各位教师,以及今天没有到场的所有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艺术教师背负着推广中国书法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提高认识,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要成为书法爱好者,从内心深处爱上这个艺术瑰宝,勤练书法,培养一颗持之以恒的心,终身学习,享受书法,为学生做出榜样、做出楷模。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这里要说两个方面。)1.开设书法课的要求
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在一至八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这里强调的是在语文课程中安排每周一课时的书法课,所以教学的主体就是语文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美术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应该这样理解,书法课每周最少一课时,最多不限。
2.书法教学的要求 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
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四至六年级起开设毛笔书法课,在进一步提升硬笔书写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学写规范的行楷字体,提高书写速度;重点学习毛笔书法,掌握基本的描摹技巧,根据教学内容强化书写质量和开展与书法有关的观摩、比赛活动。初中一二年级在规范写好毛笔和硬笔字的基础上,侧重书法艺术训练。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包括高中阶段),强化临摹名家书法,使学生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思路
本套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思路主要是:立足于民族文化,把书法练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打通书法与识字教学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书法,在实践中运用书法。(简单介绍《小学书法教材》的教学目录——可用实物投影)
四、开展书法教育教学的几点看法(这里想说八个方面)▲ 主要针对毛笔书法教学而言:
(一)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对大家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不陌生了。学生初学书法时,往往存在这样一些情况:有的认为无关紧要, 有的感到枯燥无味, 因而缺乏热情和兴趣。为使学生热爱书法,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一是介绍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列举古今学书法的典型事例,如“王羲之写字换白鹅”,“墨池”,“退笔冢”、“苏东坡书扇办案”等故事。三是开展“名帖欣赏”、“书法在生活中”等活动。从而,使原来感到学书法无用、无味的学生,转变了态度,爱上了书法。四是在学生书写时可以播放平静、舒缓、高雅的轻音乐或者民族乐曲,《高山流水》、《平湖秋月》、《鱼舟唱晚》等,让学生在悠扬、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凝神、沉静,由内到外,受到音乐美和书法美和谐的艺术感染。五是教学中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保持兴趣、增加信心。六是评价多元化。教学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最后教师讲评的评价方式。抓住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讲评,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做好养成教育。
1、写毛笔字既可以站着写,也可以坐着写。初学者可以坐着写,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胸舒-臂平-足安。头正,头不能歪歪斜斜,头稍向前倾,眼睛离纸要保持大概一尺的距离(约33厘米)。身直,上身要坐端正。胸舒:胸部与桌沿保持一拳的距离(约6厘米)。臂平: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在地面,以与肩等宽为宜。
(1)掌握正确的握毛笔姿势:手指的捏、勾、顶、靠。要求写字时全身心地投入。①举例:手指的捏、勾、顶、靠的手势图片(五指执笔法1张)。
(2)握硬笔的姿势: 右手执笔,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杆的下端,离笔尖约一寸左右(约3.3厘米),笔杆的上部斜靠在 食指的根部。笔杆与纸面约呈现45°角。硬笔书法(铅笔、中性笔、圆珠笔、钢笔)的教学会相对单一些,但我们要尽可能的把枯燥无味的书法课变为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课堂。
3、掌握几种毛笔书写方式:悬腕法(坐)、枕腕法(坐)、悬腕法(坐)、悬肘法(站)。②出示手势图片3张。
4、培养学生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习惯。
5、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不弄脏墙壁,不弄脏同学的衣物等。
(三)让学生学会欣赏身边的书法艺术。
生活中处处有书法,比如在一些生活用品、车辆、学习用具、广告、报刊、杂志、建筑物等物体上都会有书法艺术。③举例。(展示搜集的作品21张)。作为教师首先要养成欣赏身边书法的良好习惯,再要求学生从生活中留心书法艺术,培养学生随时随地欣赏书法的良好习惯。课上可以讲讲王羲之小时候酷爱书法,连走路、休息时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笔法,手指在身上不断比划,日子一久,衣服被手指划破的故事。
(四)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
书法不仅是线条艺术,它还是关于语言文字的艺术,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总是语言新颖、内容健康、文情并茂,字里行间流露着韵味、情调、意境等内涵。书法艺术是用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来共同表达思想境界的,日本的书法理论家伊福部隆彦在论述“汉字书法的美的本质”时说:“汉字书法的艺术特征,既具有由运笔而产生的点、线流动的造型美,同时又具有依据文字词句加以表达的象征性的概念美,两者之高度的协调产生书 6 法美。”可以说,在一切艺术门类中,只有文学艺术与中国书法的血缘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了。
基于这点,中小学书法教学从书写内容上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效率。这种整合的最佳切入点就是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内容。古诗词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积累古诗词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书法课上,语文教师选择书写内容时首先应该选择相应的古诗词。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书法教学而言,除了选择古诗词外,还应该选择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课文内容。使书法课与语文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书法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条件允许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书法教学。利用课件、录像、实物投影、光盘等现代教育技术用最少的时间、最简洁的语言、最清晰的演示、最直观的形象,使书法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许多专家在网络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系统、专业、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会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也能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实物投影还能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书写情况,由此可以进行对比、交流,通过相互点评,达到共同进步,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
(六)书法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在众多的东方艺术门类中,中国书法最集中、最精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的精神追求,书法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审美教育为根本目的的,但我们在实施书法艺术教育时不应忽视它的德育功能。由于书法艺术在我们传统文化中 的特殊地位及其自身特点,通过书法教育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书法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思想。中国书法艺术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中国数学家熊庆来的儿子熊秉明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内含丰富,博大精深,有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之称,它能以最简单的手段和形式来展示丰富的内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我们在欣赏书法时,不但能体会到线条以及线条组合中所形成的黑白空间的变化,而且还能够看到线条及线条所构成汉字势态的变化,进而通过这些变化体会出刚硬、挺拔、粗犷、俊秀、含蓄、文雅、凝重、浑厚、妩媚、精美等丰富内容,这是书法艺术形式上的审美。另外,从文字内容方面,还能看到丰富的感情色彩,领略中国书法的精髓: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怀在《文字论》里总结得好:“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自古以来,书法创作者往往都是以健康向上、言简意赅的诗歌、词句、楹联、名言警句作为书法创作的内容,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以及“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这些内容,富含哲理,健康向上,对人们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另外很多书法作品都饱含深刻的道理,充分体现为人处世的准则,人们的美好愿望,以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④举例子(天下为公、上善若水、锲而不舍等等18张)。当然,还可以根据书法与做人的很多相似之处,自然而然地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书法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
1、如根据横平竖直、端庄工整是写字基本要求的特点,教育学生行得正、站得直是做人的最起码准则。
2、根据字于细小之处见功夫。一点一捺都要清晰交代、不能含糊的特点,教育学生要学会从平凡之中见伟大。
3、从运笔只有均匀、沉着,才能写出饱满有力富于弹性线条的技巧中,教育学生感悟只有稳重做人、踏实做事方可取得成功的道理。
4、根据写字不能出格,出了格的字就显得过大,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教育学生一定要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否则“出格”就会惹麻烦甚至触犯法律。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竞赛活动。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书写基础以后,就应该开展多种方式的活动,如现场创作比赛活动,写字经验交流会,举办作品展览会等有关书法艺术的活动,以此来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每个学期至少应该开展一次活动。
(八)提高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
过去有老师会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是的,书法教学,不一定要求教师具备多好的书写技能,但在上课前,一定要练习练习并能熟练地书写将要讲解的汉字或者作品,为学生做好示范,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理论水平,教师要经常阅读名家书法作品,简要了解名家书法的特点,尤其是颜柳欧赵四大楷书家的楷书特点,边学边教。专家一再提醒:先让学生学习颜真卿的楷书,然后学习柳公权,接着学习欧阳询,最后重点学习赵孟頫楷书技巧。因为赵孟頫的楷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他的 作品能让我们直截了当地观察每个字的挥笔之势,这样便于我们临摹学习。所以,这套中小学书法教材中所用的毛笔字就是赵体楷书。
五、分享《赵孟頫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赵孟頫楷书的特点:
第一,他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第二、藏露结全。楷书的笔画书写一般要逆锋起笔,回锋收笔,将锋芒藏住,极重含蓄。赵体字敢讲逆入回锋,但是赵体字笔画的起笔之处更多的只注重取逆势,从空际逆入,并没有完全把锋芒藏住。收笔时有回锋的意思,但是也不刻意顿挫回锋,强求圆润。这种写法不但无损于含畜之美反而增添了一种生气和自然轻松感。
第三,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第四,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严谨,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
2、分享《赵孟頫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⑤课件分享92张)
六、分享铁燕英老师“点”画的教学设计
(内容见提纲中)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在今后书法教育工作中取得丰硕的成果。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第三篇: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优学教育上海杨浦区黄兴路学习中心
黄兴路1810号408室
021-55092089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教基二[20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现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
1.开设书法课的要求
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2.书法教学的要求
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
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优学教育上海杨浦区黄兴路学习中心
黄兴路1810号408室
021-55092089
三、为落实书法教育提供条件保障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书法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置等进行规划,稳妥推进书法教育。
2.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3.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安排教研人员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4.学校可根据需要,聘请当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文化艺术团体的书法专业人员根据中小学书法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书法。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学校全体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水平。
5.书法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和有条件开设书法课的地区,应争取在今年秋季开设书法课。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做好开课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6.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
有疑问咨询优学教育崔老师:QQ646488665(免费传授中小学书法技巧)
第四篇: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9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一个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共20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不同年龄阶段教育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国家从政策上体现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3.学校、教师认识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师资培训工作受到重视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
心理素质,是人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它是心理发展水平的总和,学生的求知和成才,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只有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在人格特质中,学生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开放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等均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起以下作用:一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它不是单纯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性,主动避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二是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指导其改变不良行为,消除困扰,适应环境。三是进行良好的行为训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增加心理营养、满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是进行具体的辅导,在辅导活动中,要遵循如下原则:心理辅导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遏止,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表面服从,是内心转化。
(2)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
现代教育起来越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个性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或民族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就意味着有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意味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所以,当代世界教育越来越注意促进人的精神解放、独立个性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从国内目前改革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希望教育、成功教育或是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爱的教育,都无不把侧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其主动精神和能动性的追求上。而心理辅导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尤其值得重视。因为辅导本身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为目标的,在辅导过程中,协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应付挫折、确立目标,恰当地表现自我、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所以,开发心理辅导这块领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的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调控,也影响着人格的发展,并且,客观的价值观念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心理辅导并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积极能动地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心理辅导采用心理换位法,与被辅导者的心灵沟通,从而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变得更加自觉深入。
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发展的这种促进作用,决定了它必将给个体人格发展带来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人格发展的水平。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需要,它成为个体积极摄取文化信息的动力源泉,必然推动人格发展,接收心理辅导所提供的正确信息;另一方面,人格的发展又使主体更自觉、主动地接受心理辅导。因此,人格发展总是与心理辅导的要求指向一致,并不断走向成熟与开放。
②心理健康教育能维持人格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个体的需求,沟通其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影响学生同伴的行为方式,求得最佳适应。自我意识障碍是导致人格异常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人的认识过于固执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对自己的人格缺乏自知力,行为无目的,自制力差,经常处于冲突焦虑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则绿化了这片人格的荒漠,使其消除这种心理障碍。
③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着人格发展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行着认识、评价和调控,不断地改变着自我对人格发展的态度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人格应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检验自己人格发展的合理性,如果不切实际,或出现个别偏差时,心理健康教育则会协助学生及时调整,从而使人格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人格发展的调控手段,施加的影响是积极的。但还要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这种影响是随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增大的。认知水平低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弱,心理健康教育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便逐渐增大。
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条件。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人的潜能资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包括四个方面:智慧、情感、创造和超越感。学校教育则侧重对学生智慧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亦即开发个体内所具备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动力。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个体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但学业失败会降低学生的自信。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将通过与被辅导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进而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创设如下助人情景。一是创设尝试情景,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其得以自我实现;二是创设选择情景,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使其投入地生活一次,从而确立自己的位置。一个小制作,一次角色转换,都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它是潜能中最富有活力的因素,因为对创造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人的创造欲望。因此,自主选择、成功体验能使内在的生命力和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2、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看,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不掌握他们的心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将难以塑造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德育工作是解决政治方向、思想方向、道德价值观念的问题和人的社会倾向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掘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其次,在德育,我们是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靠德育包打天下的。由于缺乏心理辅导的知识,使许多教师在认识方面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把学生所有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都归结为政治思想道德问题;二是认为解决学生的问题只有靠德育去完成。过高估计德育的功能,有时反而使德育陷入一种隔靴搔痒的尴尬地位。如视多动症儿童为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加强教育的同时给予行政管理惩罚,结果反而强化了原来的多动行为。实践证明,学生这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心理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精神的健全发展,单靠德育发挥作用是不够的。
由于德育在价值取向上是以国家为本位的,因此在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方面,较多地体现社会对个体的规范和要求,对如何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和发展个性,促进个体对社会的适应,如何协调学生的心理生活使之达到平衡,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精神注意不够。
而心理辅导的运用正好弥补上述的不足,它注重解决个人成长中出现的身心问题,注意在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开展有的放矢的谈活,更易被学生所欢迎和接受,近年来,有部分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自觉地吸收心理辅导的某些有益的思想和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运用心理辅导有关情绪治疗与行为改变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遵循心理辅导所强调的对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原则,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所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急于作判断,而是耐心引导学生去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些做法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增强了教师的信心。
3、从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生的社会化的关系看,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认识过程,使他们逐渐在不同程度上学会做人处事。
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等。社会学研究表明,有些人虽然成人,但还不具备在社会和集体中生活的能力,其实质就是人格上出了毛病,是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病态现象。精神和行为扰乱、反社会行为等就是这种病态现象的具体表现。可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实现其社会化,并顺利步入社会的基础。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原则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服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小学重点可以放在学习和自我方面,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
(1)小学低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小学中、高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3)初中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4)高中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从发展健康心理入手,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发展性
研究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不仅是分析总结他们的特点、人数的多少和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帮助,利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等手段积极地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素质,发展他们自己的才干,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提高。事实上,国内一些专家也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和锻炼,其着眼点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提出“预防胜于治疗”的说法。
心理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全面培育,它贯彻到学科教育、班级管理以及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同时,心理教育又是“熏陶”的教育,它对教师以及教育从业者的素质又相对较高的要求。生存压抑的教师群体很难在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中起到表率作用,而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一生的人格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时候,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一句话,对一件小事的处理就影响了某个孩子的一生。同时,心理教育又是关注学生“灵魂”的教育,高尚的情感如爱国主义、人道主义都根植于基本的情感品质中;而道德教育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以心理教育目标为基石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单独的“心理教育”是不成立的,它融合在学科教育、人生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以及美学教育中,这些部门教育中的人本价值和人文色彩是贯彻心理教育理念和达到心理教育目标的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有单独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师的角色存在,但不应该有单独的心理教育教师存在。因此,国家和教育部对心理教育的要求应该是对基层教师的要求,而不是对学生学业的要求;是对教育管理者的起码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发展性辅导
诚然,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带有明显的“个体独特性”,但更多的心理问题是与学生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换言之,大部分心理问题是在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发展性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如果我们过分地给予“关注”,或见“症”不见“人”,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严重化。这样一方面容易使我们对当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估计严重化,另一方面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但若仅仅停留在以“适应”为取向的“调适性辅导”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无论从对心理健康标准的重新认识,还是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对象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促进其成长和发展;辅导的对象是人,而不是问题。)发展性辅导都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强调发展性辅导,目的不仅在于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现时的生存,更在于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使他们的心理状态能不断得到适时调整,与其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相适应。社会适应标准与发展标准并不矛盾,我们注重的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
发展性辅导是在当今时代发展大背景下提出的,人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发展性辅导适应了当今学校教育的需要。学校教育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但在遗传素质、社会环境、教育机会均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如何促使个体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最有效的发展,使人的潜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完善,这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性辅导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逐步确立起来的。
发展性辅导的提出与整个心理科学的理论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从50年代开始,埃里克森、哈维格斯特等人提出的毕生发展观以及皮亚杰的智力结构发展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他们关注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为辅导方向的发展性辅导正是这些理论、思想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
发展性辅导基于这样一个信念:辅导为所有学生所有,辅导目标在于促进个人最大的发展,发展性辅导承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冲突,为协助学生成功地解决这些冲突,必须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习并达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使学生熟练运用已习得的经验、技巧去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发展性辅导虽然强调辅导的发展性与教育性,但也不忽视矫治性和预防性工作。平时学校向学生提供与解决本阶段发展任务有关的各种辅导,一旦学生出现问题,以发展为取向的辅导除了做好矫治工作外,同时还设法消除引发问题的各种因素及设法增进学生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性辅导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目标、矛盾和个别差异,开展相应的教育与辅导活动,从而使个体具备与阶段相适应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人一生每个阶段在各个方面都有其应达成的任务,因此发展性辅导计划的范围相当广泛,其中较为引人关注的内容包括:职业辅导、学业发展、沟通技巧、人际关系、作决定与解决问题、价值澄清、道德发展、情感教育、自我概念、生涯辅导、死亡教育、婚姻与家庭计划等等。对于我国中小学生而言,学业发展、作决定与解决问题、价值澄清、人际关系、自我概念、生涯辅导等最为重要。为此,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学校发展性辅导的基本框架可以是:学习辅导、人格辅导和生涯辅导。
学习辅导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上的潜能,并学会学习,发展其学习能力。人格辅导应该成为发展性辅导的重要课题。根据发展性辅导的基本观点,促进学生各领域的发展是发展性辅导的重心。传统的教育只关注学生智能的发展,忽视其它领域的发展。这样就导致学生对学校、学习、同学产生疏离感。这些负向态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自我概念。事实上,众多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已表明,人格发展与认知学习有密切的关联性,并且唯有认知与人格发展达成平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实施人格辅导对直接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减少学生对学校、学习的负向态度和培养学生对他人、自己和学校的正向态度,对增强其学习动机,提升其自我概念和改善其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人格辅导的内容可包括情绪发展、人际关系、自我意识、价值澄清、作决定与解决问题等五个主要方面。
总之,发展性辅导对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迅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他们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说来是属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加以纠正。就是尚未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也需要有正确的指导与教育,防止出现偏差,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也就有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根据他们的这种内在需要,从学习、生活,交往、择职、做人等等方面给予指导与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机会得到所需要的发展性的心理教育。
2、主动性
中小学生,尤其是少年儿童难以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什么心理问题,难以确定自身需要哪些心理指导与教育。从当前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情况来看,学生中主动向教育者寻求心理指导的是少数人,许多人对自己内在的心理冲突是讳莫如深而不愿启齿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坐等学生上门求教,而应主动地送到学生面前,送到学生的心灵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主动地面向学生提供发展健康心理的指导与教育。
3、整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应把它纳入学校整体运作机制之中。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或潜在的影响。正确的教育活动和良好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可以产生正效应。反之,则产生负效应。教师间相互矛盾、相互干扰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得 不到正确的、一致性的指导,甚至会扭曲学生的心理。因此,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应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在学校教育整体运作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教育者。
4、活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于使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素质。要达到内化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理解、体验。逐步产生心理定势,才能形成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凭讲解、灌输,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及其它各种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现自我,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内化为心理素质这一目的。
(五)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则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更有甚者,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心理健康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以及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的发展倾向,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轻轻松松学习。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并有机地融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体现在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训练中,反映在环境优化和潜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一味地追求学科化,只能是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治疗”和“指导”意识较强,选择心理障碍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肆意医学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有的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历一样来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不少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这种医学化的倾向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根据调查,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生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别为30%、20%、30%和20%左右。在另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压力事件的研究中,则发现有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其他方面的占30%。可见,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临床个案和调查统计,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不到学生总数的1%。这就是说,中小学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不能和医学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简单地混为一谈。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片面化的倾向。有人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依赖测验所得到的分数,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参加心理测验后由于分数较低,不仅受到同学的嘲笑,在自己内心也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把自己归为“异类”结果导致心理真的出现了问题。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教育者趋向于选择中学生,忽视了小学生和毕业班的学生。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而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没有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出现了教育对象上的片面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面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职业定向、升学考试及职业分析、兴趣的了解与测试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实际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上述三方面的教育同时进行。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重视调适性心理咨询、轻视发展性心理辅导,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宣传上的不力,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另一种表现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人把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殊不知,教师的情绪、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感,况且,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一般认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孩子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种种心理调节。因此,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五篇: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意识教育的开展情况,阐述了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意识,结合连云港市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海洋意识;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23702
引言
当前,面对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为了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成为海洋人近期的重要工作。宣传海洋生态文明,提高国人的海洋开发和保护意识从中小学生抓起非常必要。国家海洋局已启动海洋意识教育,全国建立多家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但在义务教育领域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完整的教育资源,包括系统的教材、专业的教师等。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相关探讨。国内外海洋意识教育开展情况
(1)海洋意识的概念及特征。何兆雄在《试论海洋意识》一文中提出“海洋意识指人类在与海洋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识”。杨成志著有《海洋意识初探》一书,认为“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所属海洋乃至世界海洋的认识以及对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的总称”。千炎平将海洋意识定义为人们对海洋与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的总体认识或反映[1]。据此,简单来说,海洋意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人类认识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意识教育得到了各国广泛普关注。各国政府普遍肯定了海洋教育对海洋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始实施海洋教育的具体步骤。韩国政府制定了韩国21世纪海洋战略规划,提出要在公民中开展持久的海洋观教育[2];日本发表了《关于推进海洋开发的重要课题》,在中小学中开设海洋教育课程[3];美国实施海洋补助政策,资助海洋教育活动,包括课程开设和学生计划;初、中级教育和教师培训;非正规教育等[4]。
(3)国内海洋意识教育的开展情况。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系列教材由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牵头组织编写,于2013年1月正式启动。山东省日照市在全市中小学正式启动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全国首批中小学海洋特色校年底诞生。2012年12月《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山东(青岛、日照)、上海、辽宁(锦州)、大连、福建(厦门、福州)、广东、浙江(舟山)等省市相继成立“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
3.1 适应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发展要求
江苏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位于横贯我国大陆东西的陇海铁路东端,海岸线全长208.6 km,临海及临海极限以内海域面积6677 km2,有全国八大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渔场,海洋资源极为丰富,盛产鱼、虾、盐等海产品,海洋经济占据连云港市经济的重要位置。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人才。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人才的培养,成为海洋经济强市的基础。目前,沿海大开发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海滨城市建设对海洋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与此不相适应的却是港城青少年对海洋的陌生、隔膜。据笔者对一所试验中学的随机调查显示:一个班57人,只有一半的学生知道中国的蓝色国土有300万km2;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江苏省第一大海岛是东西连岛;仅一人知道海州湾设立的两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是海州湾中国对虾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连云港市海州湾海湾生态和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通过海洋意识教育,特别是具有连云港乡土特征的海洋意识教育,能激发起青少年对海洋的热爱,投身海洋事业的热望和树立起扎根于家乡,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3.2 适应形成连云港市独特海洋文化的内在需要
连云港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山海景观奇特、海洋产业已具规模、海洋民俗文化和竞技文化丰富,具有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独特的优势。连云港要抓住优势,把海洋文化提升到主流文化的地位。长期的文化积淀,耕海牧渔的生活生产实践在港城人身上逐渐凝聚成一种豁达开朗、自信自强、勇于拼搏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正在不断注入港城的海洋文化内涵。这一切为开展连云港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要求:让每个港城的孩子都了解连云港,热爱连云港。
3.3 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国内外涉海事件频出:钓鱼岛、独岛、南海问题等等。中小学生对海洋的热情空前高涨。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2],此时正是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最佳时期。通过对海洋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培养孩子们具有大海般的宽广、渊博、深沉、热情、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在接受海洋特色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感悟到对大海、家乡的热爱,培养出对渔民生活、渔业生产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和生活的动力;通过对海洋权力、海洋资源等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构筑起关于海洋的立体知识体系,帮助中小学生正确认识海洋、理解海洋,树立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观,为将来投身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打下牢固基础。
围绕海洋意识教育,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建设要求为指导,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以连云港市沿海特有的、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背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让中小学们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培养集约利用海洋的科学意识,激发孩子们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4.1 加大对海洋意识教育的政策引导
应在教育主管部分设立海洋意识教育领导小组,吸收海洋主管部门的科教干部,加强组织领导,负责特色学校创建和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指导。组织专家编制海洋意识教育规划,明确海洋意识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大力推动海洋意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装备设施,配备海洋教育图书、资料,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师资培训等。
4.2 成立海洋意识教育顾问团
充分利用正在申报成立“江苏省海洋大学”的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港口学院等,利用大专院校的海洋科研、教学的强大人才优势,聘请相关学科科学家成立海洋意识教育顾问团,对中小学海洋特色教育、开发海洋教育提供指导,为中小学生举办海洋科学家专题报告,指导中小学生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4.3 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海洋教育资源,如连云港海洋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等,建立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向中小学生开放,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社会实践和科普活动。在连云港已经组织的政府主导和民间组织的各类普及海洋知识和树立科学用海观念的各类宣传活动中更好地引入学生团体,设计更贴近学生认知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全国海洋宣传日”、“清洁海滩”、“渔政船开放日”等活动已开展多年,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安排中小学生参与。
4.4 开发海洋教育乡土课程设计
连云港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和人文资源。连云港海域辽阔,海中小岛星星点点,除江苏第一大海岛连岛外,还有前三岛、秦山岛、羊山岛和开山岛等岛屿,这些岛屿均具独特景致,神秘莫测,或为鸟的王国,或为竹的海洋,蕴藏着浓郁的海洋气息。连云港市还拥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海洋文明:桃花涧文化遗址、将军崖岩画、三教兼容的宗教等。应充分发掘连云港海洋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开发乡土教材,设计海洋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认识海洋、保护海洋、预见和解决海洋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4.5 创建海洋教育实验学校
创立海洋特色试验学校,开展蓝色海洋教育课题研究和教育实验。通过深入、系统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各实验学校蓝色海洋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蓝色海洋教育的基本内涵、发展模式、基本策略和评价标准,为更大范围的实践提供范例和引领。连云港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走在了“海洋文化教育”的先头。这是一所典型的渔村小学,该小学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将海洋文化引入课堂,在校园内设置了“渔家生活”文化墙、“海洋故事”画廊、“社团活动”展板,建起了“海之星综合实践园”,编印了《海是我家乡》的校本教材,该校充分利用这本校本教材,打造校本化的海洋课堂,同时把校本教材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4.6 在现有学科中强化海洋意识教育
将海洋知识与相关学科教育有机结合,将海洋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之中,如:地理学科中强调海洋地质勘探、实地踏勘等内容,物理学科中开展海洋物理、海浪潮汐等内容,政治学科中增加领海知识、海域使用法律条例等,体育课中增加海上冲浪、沙滩排球、游泳、海上救生等内容,语文学科中介绍海洋文化知识,开展海洋诗词背诵比赛等。结语
要把连云港市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全市上下了解海洋、认识海洋。普及海洋意识教育,中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说,在该市青少年中加强海洋意识教育,使他们了解海洋,关注海洋,投身于海洋开发事业,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李 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大学,2012.[2]吴 闻.韩国、日本的海洋科技计划[J].海洋信息,2002(1).[3]张伯玉.日本通过第一部海洋大法[J].世界知识,2007(7).[4]李令华.美国海洋补助金及其对海洋教育的资助[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