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几种做法
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几种做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好习惯终生受益”,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意识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可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二、兴趣激发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四、强化训练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逐渐形成的。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期望一两次就培养起好习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在开始阶段,可用一定时间结合教学内容按要求进行督查、指导。如培养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明确圈点的具体要求,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分步训练,因为一次要求、一次训练,是不能形成习惯的。所以需要家校的配合。
五、权威激励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态度容易受到权威效应影响。在对学生学习习惯施加影响时,可以告诉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作家的学习态度和成长经历,让学生时时向“权威”学习,从中汲取力量,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习惯。例如:毛泽东“多思”的习惯与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独特性格;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与看书着迷的个性品质;华罗庚教授的“刻苦自学”的习惯与“勤奋出天才”的伟大气质。。。用这些伟人、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生自然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六、自我督促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强化行为,印象既深,效果又好。例如,阅读习惯的自我督促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注意圈、点、批、注,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七、家校协同
成功的习惯培养,需要家校协同。否则,就造成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行为来代替它。如果家校教育协同,不断提醒、督促、检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觉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成就特长,都具有重要用。
第二篇:谈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谈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动态报告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 谈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界定: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能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策略”,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本课题旨在通过探索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唤醒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创新目前自主学习现状的需要
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适应我校校情需要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通过调查了解,留守孩子占26.8%,他们的实际监护人一般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少数的孩子临时监护人是亲戚。隔代抚养或临时监护,能顺利地解决学生的生活,但少了一份必要的亲情、缺了一份无可替代的心灵抚慰,学习上没有及时的家庭辅导和监督。每次开家长会,到会率不足50%,来的不是上了年纪的留守老人,就是家庭主妇。我们深深地感到,留守子女的学习已成问题,孩子的父母因外出务工让他们的学业辅导出现新的、长期的危机,难道让学生“买单”?不,不行!他们是又一代新人,只有让我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自觉学习、能自主学习——为个体的持续发展注入活水。这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时不我待。
3.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近年来,自主学习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重点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侧重于考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因素,以及自主学习发生、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许多教育和心理学派都从自已的角度对自主学习问题作过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开发了一些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新世纪的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学会学习,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中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方面国内外仁人志上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发表了若干争鸣,其中有影响的,可就系统地阐明,指导同行,特别是一线教师怎样恰到好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仅仅是从理论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就如何在农村小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1)把多元智力理论、新课改理念纳入本课题研究视野,通过多项的信息交流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的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地接受结论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地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3)构建新的、科学的、可推广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4)初步形成一套农村自主学习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1.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的认知过程。
(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当代学者孔企平先生在《论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书中指出: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使学生为自己负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立足农村,着眼于“自主学习”,着重解决小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问题。
(1)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去“生产”知识,发展能力。重视“个体”的尝试学习过程,允许每个人按自己的认知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个性化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2)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个体学习为自主发展学习,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课题总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法,指导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构建适合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套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具体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制定各年级各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形成学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2.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改革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针对性地研究确定具体的策略。
2.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3.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4.探索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模式。
六、本课题主要研究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将纳入学校三年教育科研计划,具体分解成三个子课题,分阶段实施,落实到学校具体教科研活动之中。
⑴加强理论学习。进行科研,首先要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实践。为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到定期,不定期地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相结合。
⑵积极开展实验课活动。积极开展实验课评估活动,每学期至少开10节实验课,围绕不同的试验目标进行实验,并进行定量分析;每学期至少集体活动两次,交流有关心得体会;每位成员及学科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实验课研究活动,必须到场听实验课,课后及时进行评议交流,为进一步实验积累数据和资料。
⑶认真组织经验总结。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⑴调查研究法。
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察分析和策略指导。
⑵文献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准实验研究法。
按照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出对广大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成功经验,从而促使学校各科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谈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的动态报告
孟庄镇栗元史完全小学
史杰伟 2013年11月
《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的动态报告
孟庄镇栗元史完全小学
常喜娥 2013年11月
《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的动态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
学习习惯“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
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措施:
该课题申报成为本校立项课题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主课题来抓,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
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课题组开始成立时,学校与课题组成员签定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研究任务书》,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他们认真参与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来参于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课余充电,提高科研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
(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
(2)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讲座,把新课程、教改的信息及时传达给老师;(3)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4)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2、参与各类培训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到外事市以及周边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
(3)
学校教育宽带网使用后,进行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
四、研究策略及过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部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18道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
课题组要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针对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一方面拟订了三份低、中、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另一方面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三、借助”各方“力量,内外因素结合,促使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
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其次,我们要借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的,家庭的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改进活动课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再加上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研究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第三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材料
加强学生常规教育 注重学生习惯培养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此,近年来,我校一直把加强学生常规教育,注重良好习惯养成作为学校一项重点来抓。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校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是搞好工作的前提。为了达到共识,我们首先在办公会上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再组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开会,一起学习有关的文件,结合工作进行解读,让老师们提高再认识,这是落实常规、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同时,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分工,任务到人,保证常规的落到实处。
2、健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为了落实好工作任务,我们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并根据学校实际进一步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以达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优化。建立了周例会通报
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常抓养成教育。
二、遵循教育规律,展开养成教育
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市中区《小学生学习习惯二十八条》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首先,我们将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结合规则的内容,学校通过升旗仪式等活动,推选平时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做总结,起到榜样作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新守则,遵守新守则”争做合格小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知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第三,我们要求教师们要做到“四勤”(腿勤、嘴勤、眼勤、手勤),用心观察学生,从学生的一点细微动作,如衣着打扮、语言、对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2、充分发挥树立榜样的教育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管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教师无
小节,处处做楷模。在每学期开学初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内容,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十不准”约束自己,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学期期末,我们开展学生优秀作业等展览,展评每个班级评出的优秀作业,让师生参观,这样的活动,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注重实践,规范养成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点滴行为着眼。学校采用“一对一”的帮扶的方法,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谈话、讲道理的形式,让他们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让学生自觉做到丢弃不良行为,再塑好习惯。不同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时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注重 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前预习的习惯和及时复习的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
为长时记忆。二是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低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我们采用儿童诗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三是经常阅读的习惯。老师及时抓住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四是口语交际的习惯。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五是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六是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
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四、激励评价,巩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学校出台了《xx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并细化为八大部分,并由执勤教师和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实行每日一评议、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文明班级管理评比。每月评选校园之星,并把校园之星的事迹公示在学校院墙的宣传栏内,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
在评比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培养了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进了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激发了学生争当校园“四小明星”的热情。学生就能逐渐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评星活动,巩固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召开的全校学生家长会,不是单纯的开开会,坐着听,而是制定活动安
排,使活动有序进行。利用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了解我校的师资配备情况,带领家长参观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看看学校的发展变化,从中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了解家长的意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也从中找不足。通过这些活动,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教育家校合力的局面。
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孩子们将受益终身。
第四篇:谈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几个做法
谈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几个做法
鸡公山管理区李家寨中心小学姜显勇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体现,由学生来完成教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观性,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以此来实现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谈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学愿望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得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对于教学而言,枯燥的数字计算,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数学老师需要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1.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教师的讲课方式、讲课设计决定着学生的接受知识程度。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课堂设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后,我拿出一张相片问学生:“这是一个长方形吗?”学生说“是”。我又问:“这是一个长方体吗?”有的学生说“不知道”,有的学生说不是。我接着问:“长方体应具备哪些要素?”学生回答长方体应具备长、宽、高三个要素。接下来我告诉学生,相片有长、有宽、也有高,一张相片的高量不出来,把一百张相片叠到一起就量出一百张相片的高,当然就能求出一张相片的高。既然相片有长、有宽、有高,那么相片当然也是一个长方体。这样一来,学生恍然大悟,对学习数学便产生浓厚的兴趣。
2.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习兴趣。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好方法。让学生搞一些简单的、有趣味的知识活动,使他们从中产生一种自己掌握知识后的舒畅感,从而激起全心全意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把剪刀和一些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纸板当作学具,启发学生怎样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掉一个角拼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们动手动脑后体验成功的乐趣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数学兴趣。
二、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自学信心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犹如温室里的鲜花,稍有阴冷雨雪,就过早地凋谢了。应经常告诉学生,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许多困难和挫折,在自学时碰到困难和挫折应勇敢面对,顽强自信。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认真总结,把困难、挫折看作一次磨炼意志的机会,把困难、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机。
1.学生要有对自学意义的深刻理解。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学 意义——具备了自学能力,就会自己去辩析、自己去探索,独立地获取知识。经过锻炼将来自己的工作能力一定会强。工作成绩一定会突出。另外,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帮助其确立长期的学习目标。目标的确立,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否则会影响学生坚持自学 信心。
2.教师要教育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坚忍不拨的毅力。适当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感人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具备顽强的毅
力。比如,华罗庚少年时期就树立崇高理想,刻苦自学数学,最终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3.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促取其形成坚强的自学能力。激发、鼓励学生自学,既能调动他们的自学主动性,又能增强他们自学的信心、毅力。有这样一个例子,我班里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差,平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那次他对一个问题想举手回答,但又不敢,最后还是偷偷地举了一下。我不失时机地点了他的名,让他回答,虽然他没有回答正确,但我还是表扬他说:“能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就是自学能力的一种表现,并且能勇敢地举手回答就是一种进步。”这个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举手的数次多了,回答问题也准备确了,学习成绩上升到班级前十名,看来激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自学能力得到加强。
三、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对自学有了兴趣,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毅力,只能说明他们具备了自学的基础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素质,必须教会他们有关的科学方法和自学方法。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教师就必须从小学一年级起,逐渐地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自学,形成自学习惯。例如,我教学“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摆学具,感知“9加几”的计算思路,再引导学生口述“凑十法”的计算过程,接着把知识汇编成顺口溜,“凑十法,算得快,只把小数来分开,见9借1凑成十,小数分成1和几,见8借2凑
成十,小数分成2和几„„最后得数是十几。”后面几句引导学生顺着编出来。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达到了自学 的目的,掌握了学习方法。
在教学法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古人说的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有学生学会了打鱼的本领,才能保证自己永远有饭吃。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到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再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实现教育出人才的目的。
第五篇: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一】学林教育作为济南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在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训练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能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训练要求是每天训练10分钟,由家长监督训练情况,必须每天坚持训练,效果明显。具体精彩训练方式,我将以短信方式详细告知!【学林教育】【更多了解请致电: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二】父母的影响:如果想让学生喜爱读书,家长就要放弃电视和孩子一起读书,如果想让学生远离电脑,家长就应利用更多时间陪孩子亲近大自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是父母教育的最大法宝。【学林教育】【请致电: 联系华:*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三】注意力训练1:数字传真趣味法,家长将每个数字读一遍,孩子在听完之后凭记忆写下听到的数字。例如家长读:68715孩子听完之后在纸上写68715。每天训练10分钟,数字个数逐次增加。【学林教育】【更多了解请致电: 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四】注意力训练2:听字趣味训练法,家长读一段短文,当孩子听到某个固定数字就做一个标记,家长读完后统计该字的个数,直到孩子记录的个数与短文中该字的个数相同为止。【学林教育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更多了解请致电: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五】词语训练:训练方法是家长每念一个词语,孩子认真听,当听到电器就马上举起右手,当听到学习用品就马上举起左手。例如:凳子 课桌 洗衣机 篮球 电视机【学林教育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更多了解请致电: 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六】找差异训练:训练方法是家长找相似的两句话,让学生仔细听并快速找出两句话不同的地方.例:甲:树林里的动物自由自在地成长.乙:森林里的动物自由自在地生长.【学林教育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更多了解请致电: 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七】舒特尔方格等测试法,游戏接龙法,图形训练法,包括以上方法等很多方法都需要专业老师指导,不断晋升难度,改变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技巧和能力,更需要专业老师讲授。凭短信家长可预约CCAT全方位学习能力测试,为孩子做一场专业分析,可得20页测试报告喔!【学林教育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更多了解请致电:联系*老师】
2010年是山东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六个年头,纵观近五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整体难易适中,区分度明显,考点设置紧扣考纲,贴近教学实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综合考查。自06年高考开始,山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形式较往年有所变化,分设必考和选考两项,此后两年保持不变。考虑到2011年山东省将取消文理分科,预计10年高考将保持稳定格局,在命题方向、试卷结构、试题难度以及能力要求等方面将与10年高考保持一致。
一、试卷结构分析
10年山东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对试卷结构做了具体说明,其中必做题132分,选
做题18分。必做题:
1、语言文字应用27分。按近三年高考试卷结构推断,字音、字形、词语(含熟语)、标点、病句6个考点,设主观题五道,每题3分共15分.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语言表达等考点设客观题三道共12分。
2、古诗文阅读30分,分古文阅读与古诗阅读。古文阅读设主观题四道,每题3分共12分,客观题句断和文言翻译10分。古诗阅读设客观题两道共8分。
3、名句名篇6分。以填空形式出现,一般为四题选其三。
4、现代文阅读9分。设主观题三道,每题3分共9分,选文为一般论述类文章。
5、作文60分。
选做题:
仍然是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二选一,设题四道共18分。10年高考说明在阅读探究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可能设客观题三道,多项选择题一道。
二、必考知识模块考查前瞻
(一)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自06年至10年山东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均设Ⅰ卷1-5题,每题3分共15 分;Ⅱ卷16-18题,三题共12分。预计10年高考该部分试卷结构形式和考查方式不会有所改变。前5题,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熟语)、标点、病句等共六个知识点。08年六点全部考查,06年除字音,07年除标点,10年除字形,其余各点均考查。预计10年高考六个知识点均可能考查。字音、字形可能设为一题,或者词语部分包含词语辨析与熟语运用。
字音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依然是关注的热点。08年以考查多音字辨读为主(如“模具”中“模”的读音),07年综合考查多音字(如“角色”中“角”的读音)、形近字(如“绚烂”“殉职”中“绚”“殉”的读音)、同音字(如“拂拭”“嗜好”中“拭”“嗜”的读音)。另外,要重视山东地方读音与普通话的不同,如08年高考题“捕风捉影”“横剖面”中的“捕”“剖”,这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备考过程中,应针对热点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类梳理。如对多音字,课区别它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不同读音、常读音和次读音、在合成词和单纯词中的不同读音等。
字形考查,以常见易混、易错字为主,以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为侧重点。如“珠光宝气”中的“气”不能误用为“器”(06年高考),“问候”中的“候”不能误用为“侯”(08年高考),“悠哉游哉”中的“游”不能误用为“悠”(07年高考)。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不容忽视,08年高考试题中的“声讯台”“原生态”,这提醒我们要注意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备考应注意综合运用读准字音法、区分字义法、比较字形法、划分结构法等,理解识记字形,力避机械重复,死记硬背。
近义词语辨析考查,以实词为主,以虚词为辅。08年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所变化,将词语辨析与熟语应用合二为一,较以往有一定的难度。该知识点命题点常落在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感情的褒贬、特殊的语境和对象搭配等方面的差异上,无论实词或虚词,都给定语境,考查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如08年高考试题侧重考查词义的理解和对象搭配,要明确“缓和”“整顿”的词语意义,明确其搭配对象,考虑语境运用是否准确。
熟语主要考查成语运用。熟语的使用,正确理解语义是前提。解题中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即要结合语境分析熟语。应当把语义、语境、感情色彩、恰当搭配、细微差别等综合起来考虑。
标点考查,常见两种题型:一是判断正误,二是选择填充。命题材料大都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材料,考查常见、易混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逗号、顿号、引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括号、句号、问号等。预计10年高考,标点符号仍在考查之列,试题可能考查多种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选取的材料可能由短变长。
病句考查,为必考内容,应当以考查结构类语病为主。六种常见语病类型都不可忽视。近几年高考,题干都要求选择无病句的一项,10年应当注意题干要求是否有所变化。备考过程中,应对常见语病归类训练,掌握解题规律和要领是解决语病专项的最有效方法。
语言文字运用表述题部分。近三年高考,每年都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图文转换。06年、07年都考查了排序题,08年综合考查了仿句、压缩与修辞。相对压缩与句式变换考查较少,10年高考有可能照顾到这两个考点。图文转换题信息量大,考查综合能力性强,仍然是考查热点。备考中表述性训练要强化,应探讨各类知识点的解题技巧,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由于该部分选取材料多具有思想意义,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注重实际生活应用,所以应多关注一些当今社会热点现象和热门话题。
(二)古文阅读部分
山东历年高考文言材料都以史传类文段为主,08年高考虽选取小说,避开了近几年考查热点,但仍以传写人物故事为主题,内容浅显易懂,作者蒲松龄又是山东人,作品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10年高考史传类文段仍是选材重点,关于山东籍作家、作品以及人物,都是选材对象。考虑到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文段选取关注议论性散文的较多,备考中应放开文体限制,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训练。
关于古文阅读的考题设置,山东高考语文卷多年保持基本不变,文后第一题为实词理解,第二题为一词多义,第三题为人物形象分析,第四题为内容理解和分析。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范围限制在“常见文言实词”,说明文言实词应当是课本中常见的,平常常用的,不生僻容易把握的,所以日常积累尤其重要,既要注意熟练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又要养成经常性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要增强自己的知识厚度。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即我们常说的“语境”,要求通过一定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学会在语境中“望文生义”。复习文言实词不能死背硬记字典和词典的实词义项,要通过一定文言实词的学习,培养具体辨析的能力。有必要掌握基本文言知识,通过重温教材和个例,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含义。关于文言虚词的考查,《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考试说明》明确划定了18个,文言选段虽然选自课本以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文以内。考生不仅要懂得虚词的词典上的意义和用法,而且要掌握特殊语境中的具体应用技巧。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虚词命题在不增加题量和分值的前提下加大了知识考查的密度。从题型来看,多采用比较判断的方式,要求考生对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做出判断。考查题型也很稳定,采用给出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式,每题用来做比较的8个例句中,有4个例句出自高考文言材料,有4个例句出自中学课本。做此类题目,需要熟练掌握课本相关语句材料及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代换法和结构分析法解题。文言句子翻译是古文阅读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此考点往往是考生失分最多的一项。为此,大题量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夯实文言翻译基础非常有必要。
(三)古代诗歌鉴赏部分 篇幅短小的唐诗宋词(诗歌)仍然是高考设题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含有名言警句的抒情诗和充满理趣的田园诗、送别诗,将会受到格外关照。08年山东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取宋词人秦观的《画堂春》,词作景生动、情感人,是一篇值得深入体味的扛鼎之作。设置的两个问题分别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知识和能力全方位考查,非常有代表性。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考点一般拟两题,一个侧重于考查局部,一个侧重于考查整体。一般地说,每道题都从几个角度、几个侧面对作品进行鉴赏。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其中“表达技巧”的鉴赏是目前备考中的薄弱环节,对此考点复习要做到具体细致,将各种表达技巧分类、分项讲解,要做到烂熟于胸。另外,要注意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应有规范答题意识,避免答题不周全,采分点要清、要准。
(三)名句名篇部分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所谓“常见”给我们限定了一个大致范围,一是新课标和先行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二是课外经常引用的名句名篇;所谓“名句” 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所谓“名篇”指那些名家作品以及在历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从考查语句的来源看,侧重于课内,并涉及初中、高中语文课本,兼顾课外。从考查内容来看,侧重于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诗文中的中心句以及较有文采的句子,多富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
10年考试说明要求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文本注重思想性,关注社会问题以及人文理想,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文学等诸多方面。07年、08年高考分别选取历史类、文化类文本,都考查了概念理解、筛选信息、评价观点,有关语句理解虽未单列题目,但也暗含在选项之中。10年各考点应该均有所兼顾。从08年高考试题看,选文材料注重知识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凸显中华文化精神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结合。《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既有民族历史底蕴,体现了知识与审美的统一,引发对现实的思考,有很深的思想内涵,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引导教育教学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备考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论述类文本的特点,不但需要精确筛选对照信息,还要把握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判断。文本材料应当重视新近发表的关于前沿性社会科学动态的文章。
(五)作文部分
山东高考作文06年为新材料作文,05年、07年、08年均为话题作文,09年为命题作文。从08年全国十八道作文题目来看,仅有两道话题作文。所以,曾有人评价08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时,提出考查形式单一,缺少变化性,09年便变换为命题作为,这不足以作为推断10年山东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变的依据。笔者比较赞同话题式作文,因为其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针对情况各异的考生,提供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又有考查能力的区分度。当然,山东考查话题作文的频率较高,10年有可能回避,考察新材料作文的可能性较大。备考作文时,仍然要关注三种作文题型,即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无论何种题型,都应当注重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要牢牢把握写作的关键点,注重审题强化。虽然,近几年高考作文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但通过07年、08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来看,要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避免立意肤浅,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就08年作文题《春来草自青》来看,必须准确、透彻把握话题内涵,挖掘题目比喻义,阐释其蕴含的道理,对诗意化、哲理化作文题目的解读,如果缺少针对性训练,往往会导致理解题意肤浅或偏颇,对这个作文题目,不少考生感到有些无处下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审题训练的必要性。07年、08年山东高考作文命题,都呈现出诗意化、文化性,09年作文命题时代性、社会性较强,这完全符合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特征,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底蕴。所以预计10年高考作文命题凸显人文色彩和文化特性以及时代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备考过程中,除要重视多种作文题型训练外,还应当重视文体训练,论述类文章、文学类文章、一般记叙文都要涉及到。尤其是要引导有文体特长的学生,选择擅长文体,鼓励个性发展。另外,还要注意打压浮躁文风,辞藻堆叠、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文章决不可取。近两年高考优秀作文,更注重思想内涵,文风朴实,这对我们的作文备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选考知识模块考查前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0年山东高考说明中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手法”,四大文体的排列顺序,暗示高考阅读考查的文体倾向。通观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江苏、广东及海南、宁夏卷均选用了小说,这意味着散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小说要引起足够重视。09年山东高考阅读,选用散文材料,预计10年高考很有可能选择小说文本,其次是散文文本。总之,两种文体在备考中应当并重。
1、小说阅读
由于高考试卷阅读材料受字数的限制,1000字左右的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篇幅较长的小说,可能选取其中的片段、情节进行考查。材料通常选择当代的中外名篇或者中外名家之作,特别是新近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小说,应当是首选材料。
小说阅读的考查,多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一般设置四道问题,问题涉及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主题以及写作手法,其中小说主题是难点,所有问题基本都要围绕主题的理解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进行设置,所以备考重点应放在小说主题的概括和分析上。备考应系统梳理小说的文体知识,掌握小说各要素的特点及表达作用,相关的术语应准确而熟练掌握。训练过程中要重视故事情节的概括,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关键点。同时,当抓住小说阅读的要害,注重主人公形象判断以及高潮部分的分析,这往往是小说主题的突破口。
2、散文阅读
散文一直是高考阅读考查的重点内容,近年来高考散文作品多注重文化内涵、历史积
淀,关注人文,关注社会,重视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文本文质优美,语言极具张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考查侧重于语句含义的理解、内容的整合、文本观点的评价和判断,注重探讨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设题方面,实行局部性题目与整体性题目的统一。08年、09年高考阅读文章《歌德之勺》《记住回家的路》都是文学性很强的散文,不同以往的最突出之处是探究题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有益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降低了探究性题目的难度,这恐怕是今后此类命题的趋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0年山东高考说明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传记”排在首位,应当是10年考查的重点,其次是“新闻”。实用类文本注重实际应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文本语言一般比较通俗易懂,字面阅读障碍少,答案一般都能从文本中找到切入点。问题设置重视文体特征,注重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强调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备考中要注意对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做总结分析,强化知识性积累和概念性理解,另外,要特别重视概括能力的提高,各题目或多或少对考生都提出了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要求。08年高考题《我所认识的梁漱溟》是一篇文体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09年高考题是一篇访谈,问题着重考查了“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并在文本体裁上设置了考查点。探究性题目同样涉及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由此,推断实用类文本阅读对文体特征的考查不可缺少,探究性题目更注重实际应用。
08年高考两则阅读材料作者均是山东人,文本有浓郁的山东文化特色,09年高考则突破选材限制,备考中仍然要关注山东作家作品。
总之,预计10年山东高考语文卷,将继续保持“稳中求变”,难易度适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并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上管窥之见,不足借鉴,亟待大方之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