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
高二化学新教材《生活中的两种有机物—乙醇》
我想:一堂课,一开始要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巧妙地安排了李白的诗,用意是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探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常见有理论推导,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而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我想: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课堂上我千方百计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使化学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活、乐、动”的过程,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开拓新领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这种让他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有效地激发形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学习模式可概括为:
实验探究一定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设计,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这样才能探有所得、究有结论。于是我设计了“乙醇与水反应”的教学环节,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习惯。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以后,我再积极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有关问题,运用猜想、推理等方式设计实验,亲身进入探索情境之中。当然这个环节要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提供相关的实验条件。学生小组实验过程中,我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做适当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实验操作问题、现象理解问题以及由实验衍生出的知识问题。我要注意观察,注意提炼,适时点拨、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寻求问题准确的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出多向思维和换角度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勇于表达和勇于表现的能力。在问题讨论中养成合作探究、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引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这种饮料自古至今备受人们的喜爱,它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学名叫乙醇,那么乙醇分子的结构怎样?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投影】课题 :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板书】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师】主要目的通过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探究来进一步培养大家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大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投影】学习目标:1.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师】实验测定乙醇分子式为 C2H6O
【板书】乙醇的 分子式:C2H6O
【思考与交流】:根据分子式及各原子的价键关系试推测C2H6O可能有的结构式?(提示)C可形成4个共价键,可连4个原子或原子团,H只形成1个共价键,一个H只能连一个原子或原子团,O可形成2个共价键,一个O可连2个原子或原子团。
【投影】C2H6O的可能结构式。
HHHH
HHHH
A式B式
[理论分析] 上述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究竟哪一个是乙醇分子的结构式?
分析两式化学键类型,A式中有5个C-H键,1个C-O键,1个O-H键,有1个H原子与其他5个H原子不同,B式中有6个完全相同的C-H键,2个C-O键。A式类似于水H-O-H,B式类似于烷烃类(煤油的成分)。
联想:与金属 钠 有关
若是A式结构,应该具有与水相似的性质,如能与金属钠反应。若是B式结构,则乙醇与金属钠不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一】用所给用品进行实验,① 钠投入水中,② 钠投入煤油中,③ 钠投入乙醇中,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展示交流】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师生共同总结的结论】
①钠与水反应,钠与乙醇反应,钠与煤油不反应;
② 密度大小之比:水>钠>乙醇
③ 生成的气体是H2;
④乙醇分子中有能被钠置换的H原子,且H原子的活动性之比是:水>乙醇
【板书】乙醇分子中有能被钠置换的H原子
【师】钠与煤油不反应,说明C-H键遇到金属钠不会断裂,而钠与乙醇反应,且生成H2,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不同于C-H键的化学键,且能断裂产生H原子,所以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
【师】刚才我们通过Na与煤油、水、乙醇的反应现象推知了乙醇的结构,这样利用性质来鉴定试样中各种元素、根或官能团等的分析的方法叫定性分析法。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具
体的实验数据来推断分子的结构呢?利用具体的实验数据来测定试样中各种组分(如元素、根或官能团等)含量的方法叫定量分析法。
【板书】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投影]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789 g/cm3,又2.9ml酒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到气体557ml(标准状况下)。则1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置换出的氢原子为-----个,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
【学生活动】进行计算,推导结论。
[师] 数据处理:1 mol 乙醇与过量钠反应时收集到 H2为0.5 mol。
说明:每个乙醇分子中有1个H原子与其他5个H原子不同,【板书】每个乙醇分子中有1个H原子与其他5个H原子不同,所以
【板书】乙醇的结构式:HHH--C--C--O--HHH【思考与交流】: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对乙醇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呢? 【学生实验探究二】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实验药品和仪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仪器。
【展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阐述实验方案,展示装置图,叙述装置中每种仪器的作用,所需反应试剂的用量;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来推出了乙醇分子的结构式HH
H--C--C--O--H
HH
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知道了有-OH的存在,使乙醇具有了与烃类不同的化学性质,能与金属Na反应生成H2。决定乙醇的化学特性的原子团-OH 叫做乙醇的官能团,那么在-OH的影响下,乙醇还有什么性质,能与哪些物质反应,有待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乙醇的 分子式:C2H6O
乙醇的结构式:HH
H--C--C--O--H
HH
乙醇分子中有能被钠置换的H原子定性分析法每个乙醇分子中有1个H原子与其他5个H原子不同定量分析法
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大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能力方面则更差。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来自观察、实验和经验,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乙醇的分子结构定性分析,先进行理论推导,再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2.乙醇的分子结构定量分析,先进行数字计算,再通过具体实验得出结论。,通过“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教学,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习惯。在这个环节,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教学方法的选择: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相当感兴趣,可以说实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果说,概念原理是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就是学科的“灵魂”。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最终自己得出结论的做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自我反思:我认真听取了师傅和老师们的评课并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明确了这节课的不足,我将不断虚心学习,完善语言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争取更为长足的进步!
第二篇:《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教学设计
《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关键词:乙醇 结构式 钠 实验 探究
一、教学目的:
① 用简单的定性实验方法探究乙醇的正确结构式
② 培养学生大胆推测、细心求证、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
探究性实验。
三、教学工具:
实验室及相关仪器和药品
四、课题引入:
引导学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书写原则写出乙醇分子式C2H6O可能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A式: B式:
提出疑问:乙醇的结构式究竟是A式还是B式?从而引入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的课题。
五、实验探究:
1、仔细分析,大胆推测:
分析两种结构式H原子的周边环境,寻找探究结构式的最佳突破口,发现A式存在C-H、O-H; B式存在C-H。
回顾所学知识,联想H2O中存在O-H,能与钠反应;但是钠却保存在有大量C-H的液态烃类物质煤油当中。通过类比,大胆设想A式结构可与钠反应而B式结构不能与钠反应。设计实验,将钠与乙醇混合,若乙醇能与钠反应,则结构式应为A式,若不能反应,则结构式应为B式。
2、认真实验,谨慎评估: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少量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发现钠块投入无水乙醇液体后,侵没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在液体中游动。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乙醇能与钠发生反应,产生气泡,结构式应为A式。类比水与钠的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 + 2Na = 2NaOH + H2↑,《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教学设计
推测乙醇和钠反应的方程式推测为:2C2H5OH + 2Na → 2C2H5ONa + H2↑
3、深入探究,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探究产生的气体是否真的是H2?若是,则结论的可信度得到巩固;若不是,则结论尚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方法一:借助注射器做反应器利用排液法收集气体。往注射器中加入一小块钠,抽入无水乙醇,移动活塞使钠块反应完后恰好将注射器中残余的乙醇排出注射器,用滤纸擦干针尖周围的酒精,在酒精灯上点燃从注射器推出的气体。方法二:在小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和一小块钠,塞好装有导管的橡胶塞,导管末端插入肥皂水后取出吹泡,观察肥皂泡在空中迅速往上飞升的现象,用火柴点燃肥皂泡,注意气泡里气体被点燃时噗的响声。
结合两种方法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肯定无水乙醇和钠反应放出了氢气。
4、借助网络,夯实结论:
鉴于我们由钠保存在煤油中大胆推测B式结构不与钠反应没有确切的事实依据,我们可以借助网罗查询是否真的存在具有B式结构的物质,若有,查询其是否真的不与钠反应。
通过查询结果,知道具有B式结构的物质是二甲醚,其不与钠反应。最终求证推测它不与钠反应的准确性,进一步夯实乙醇结构式为A式的结论。
六、实验点评:
1.本实验成功的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大胆设想,通过简单实验严谨求证,从定性试验角度确定了乙醇的结构式为,圆满完成探究实验的课题。这无疑鼓励了我们,使我们今后在面对科学困难时,敢于大胆设想,勇于细心求证,从而养成良好地学习科学的态度。
2.与其他从定量角度确定乙醇结构式中存在的物质反应可能不完全、气体收集存在较大的误差等问题相比较,本实验巧妙的避开这些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以最佳的途径解决了探究课题。这在培养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多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开发创新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引导了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摒弃对网络的错误认识,学会从巨大的网络资源中获取科学知识。
第三篇:《乙醇》教学反思
信息化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反思
——《乙醇》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基于信息化理念的化学教学,从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运用现代化的网络,通过实验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注意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衔接,较好地把握知识难度和广度,注意知识的生成与延伸。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展开教学。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含氧有机物,广泛地存在于各种酒中。
如何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又有清晰的思路便于理解?这是我在教学前思考最多的问题。课堂上我从身边的化学着手,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引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总体感觉,本节课重点问题解决得较好,详略得当,该强调的重要知识、该交代的细节、该联系的知识都按教学目的要求处理得较为恰当;通过实验探究、知识对比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整堂课气氛比较活跃。这节课,自我感觉比较得意之处是有关乙醇的化学性质,学生分组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1、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关酒的诗词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乙醇结构的教授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再让学生分组比赛组装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乙醇的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与重铬酸钾溶液和乙醇与钠反应的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实验现象,并且分析现象,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联系实际,讨论生活中乙醇性质的应用,达到教学目的。
4、联系生活,学以至用。
通过学生上网查询人喝完酒之后,乙醇在人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以及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确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开展教育。
5、信息化要素的体现
本节课中有图片的展示,有视频的观看,有网络的运用,有腾讯通软件的讨论。学生活动有学生自主学习,有交流讨论,有合作探究,有动手操作实验、动手组装模型等。
以上教学过程环节齐全,内容紧凑,有讲有练,手段多样,形式活泼,这节课从内容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但对照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1、在学习乙醇的结构式时,限于学生的基础,未能很好的分析,没有定量的去分析,深度不够。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在45分钟时间内处理好每个环节、尽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本节课时间略显仓促,拓展延伸这一块没真正展开,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除了教师备课方面的努力以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也十分重要。一定要指导学生课前做好科学预习,做好预习笔记、并完成相关的作业任务,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课堂上才会更顺畅,教学计划和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第四篇:乙醇教学反思
乙醇 教学反思
在进行乙醇的备课时,我们化学组的教研组长、各位同事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首先要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准备这节课时组内进行过多次集体研讨,感觉乙醇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有机物,因此一致认为本节课在教学中应突出生活这条主线,让化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以生活中常见的含乙醇物质为主线,展开了对乙醇的教学。
首先通过喷火演示引出乙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乙醇的性质,如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乙醇汽油使用的利与弊、乙醇在人体内的转化,进一步谈到测定司机酒后驾车的检测原理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等,最后根据性质是由结构决定来了解乙醇的结构。
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整节课应找好切入点,即如何引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然后是如何挖掘化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有深度,在教学中让知识内容与思想教育结合紧密,引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是把握好本节课知识的深广度,在备课过程中和组内的同事也就此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比如氧化性、还原性是否该提,讲到什么程度;乙醇的分子结构如何讲,如果不讲断键那么乙醇与钠的反应如何学习?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反应?
第三是如何将各个知识点有条理的连接起来,让学生感到各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顺理成章、顺其自然的。
其实在暑假对新教材的培训时,对新教材就感触颇深,比如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素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还要提高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一高度;如何变让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如何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趣更有用,生活素材的选取等等,总的感觉是教师教的活了,学生学的也活了。
当然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等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点评。1
第五篇:乙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乙醇的内容在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中出现。化学2中介绍典型的一元醇──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催化氧化、与金属钠的反应);选修5是在此基础上,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以及它们的应用;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可以说必修2中乙醇的内容是选修5中的基础,而选修5是必修2的补充和扩展。
在必修2中,教学内容的功能定位是: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而在选修5中,教学内容的功能定位是:进一步加深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取代、氧化和消去反应。通过烃、卤代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等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通过学习有机合成与逆合成分析法巩固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并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体会新化合物的不断合成使有机化学具有特殊的科学魅力。体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广泛应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必修2中的教学特色是: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而在选修5中的教学特色是: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