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1、尊重主体《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自我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强调、提倡自主习作,启发学生对习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回归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小学生作文也应是他们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标准》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可凭借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
3、彰显个性 《标准》强调小学生的习作应该是个性化的习作,“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 “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们要在教学中看到学生写出来的心声,体现出丰富多样的习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压抑学生的个性,就是堵塞语文习作教学的生命之源。彰显学生的个性,正是为了引一渠活水清流,让习作教学呈现盎然生机。
二、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积累经验,总结规律
(一)把握教材中习作教学的内容及呈现特点。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低年级学段中,主要安排的是口语训练,直到二年级下册才安排了两次写话,分别是第五组写一写奇妙的动物世界和第八组写一写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收获或暑假的打算。中年级段中,每一次习作教学都是与课文阅读内容相衔接,在口语训练的基础上安排的。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组(课余生活──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内容、售货、感受)和第五组(传统文化──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最想告诉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收获);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感悟父母的爱──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四年级上册的第二组(关于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和第四组(名家笔下的动物──写喜欢的小动物)以及高年级学段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初识鲁迅──写小伙伴)等等习作教学的内容来看,它们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展示有机地集合在一起,既体现了读写结合,也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应该说这种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诸要素、诸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机的训练整体。
(二)深入分析大量习作教学案例的操作流程特征,努力总结提炼出教学规律。实验工作开展几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习作教学研究和探索。不仅重视实验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而且要求学校的一线教师都要在习作教学研究实践上下工夫、出成果。几年来,已经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实践案例,为我市习作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经过对大量习作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总结提炼出一个完整、规范的习作教学,应按如下的基本操作范式进行:
1、注重开放,积累习作素材。通常情况下,每次习作教学,我们老师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有的甚至在开学初就予以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充分的时间准备、实践。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向生活开放,向书本开放,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习作指导课都紧紧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学习课文的积累和感受,比如郑红老师指导编写童话时,引导孩子进入童话世界的教师美读《雨中的树林》就是课文本组《园地》里的资源,郑老师不仅布置孩子们充分阅读童话故事,进一步感受童话的情节、语言等特点,自己也读了不少童话,王玉莲老师指导写小伙伴之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同学或邻居的小伙伴,注意他们的言行细节,或捕捉生活,设置生活情境,引导观察,提前学习了课本第五组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同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写人的文章和书籍,刘莉老师布置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与小动物亲密相处,建立友情,有的孩子甚至买来小动物亲自喂养,进行观察,积累鲜明的表象。„„正是有了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语言积累,孩子们的习作才精彩纷呈,孩子们的童话世界才如此神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尊重孩子们的童心才能落到实处。
2、开启思路,激活典型表象。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最重要的工作是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要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把自己觉的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内容真实地写下来。经过感知的客观实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我们称之为表象,表象是学生构思、行文、修改过程中的思维材料和思维参照。表象鲜明才能表达具体形象,表象典型才能在联系中获得创意的思想,表象丰富才能有活生生的语言。
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没有说这是一节写作课,而是通过图片、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回忆。从而激活学生的生活表象。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事是记忆深刻的,在课堂上,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畅所欲言,这样在让学生充分地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说到的写出来。
在写小伙伴的习作指导课上,老师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由想到几个小伙伴到选择并慎重选择其中某一位小伙伴,圈出他(她)的名字,一看到这个名字,脑海中立刻出现了他(她)怎样的一幅画面?如此形成特定的表象,这也是小伙伴留给自己的最鲜活、最直接的典型特征。而后面环节中,引导学生回忆表现小伙伴这一特点的典型事例,并通过交流、评价、引导,捕捉事例中小伙伴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细节,正是不断丰富、完善这一典型表象的过程。
3、读写结合,领悟表达方法。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开阔眼界,丰富语言积累。
在指导《写小伙伴》习作教学前,我校六年级各班都提前学习了课本第五组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同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写人的文章和书籍,通过阅读教学和拓展阅读,领悟通过典型事例,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在该节指导课上,由《少年闰土》月下闰土看瓜刺猹的画面激发学生的生活表象以及体会少年闰土的特点是从四件典型事例中表现出来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也领悟到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小伙伴特点。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妙笔生花”,借助几年来我校承担芜湖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专题研究的契机,我校在开展课外阅读,体现读写结合方面正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
4、赏析评价,体验成功乐趣。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作文的非智力因素。崔峦老师强调,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赞可夫还讲到:“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标准》对小学阶段作文的语言要求非常简单,“文通字顺”而已,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克服精英教育思想,不能把小学生的习作文学化、成人化,以宽容和期待的目光欣赏学生稚嫩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因此,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坚持正面鼓励,以赏析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典型赏析评价 在习作讲评课中,几位老师分别安排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用于对学生习作的欣赏:概括全班学生习作的优点与成绩,典型习作推荐欣赏(包括问小作者的感受),精彩题目欣赏,学生自主选择,典型欣赏,在完整的习作篇章欣赏后,呈现了尽可能多的精彩的片断,典型欣赏。同时,教师的鼓励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成功的期待。如姚金中老师的课堂上展现的该班《小作家的足迹》中记录了孩子们一篇篇得意的作品;王军霞老师在讲评课结束前,神秘地拿出《语文新苑》:看,这是什么?让我们把满意的作品投稿到编辑部,让我们班有更多的同学的姓名出现在《语文新苑》上!通过欣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老师的激励,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看到成绩和进步,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体会到应当怎样写,愿意主动修改完善,并激起下一次习作的欲望。
2)学生自我赏析评价 每次习作,学生写好初稿,教师都要求他们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写作,边读边想:自己习作的闪光点有哪些?这是促进学生对学习进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只要方法有效,显然会有利于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不足与缺憾,总结得与失,改进学习方法,为进一步把自己发扬光大奠定坚实的依据。姚金中老师在上习作讲评时所设计的学生自评习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自我推荐自己的习作,美其名曰:“夸夸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越读越觉得自己有多棒,越读越对自己充满信心。学生自读过后,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尤其是提供给中下等生,让他们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部分有滋有味地读一读,绘声绘色地说一说。这时,学生有的读的是一个好词,有的读的是优美的句子,有的读是一个精彩的片断。这种令人振奋的成功体验,就可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鼓足前进的风帆,取得更大进步。
(3)生生相互赏析评价 学生自我赏析评价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赏,要求学生将同学的作文当作“名家名篇”来欣赏,互相寻找作文中的优点,有时也可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片断等用“”画下来。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年龄尚小,学生生理与心理上的不成熟,知识面的狭窄及观察能力的肤浅,从而难免会出现自我评价中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引导学生从互评中既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又了解到他人的学习过程,其意义显然重大。因为,如此这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发展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而取长补短,而且还能不断地优化和丰富学生的学习个性。这样的相互评价方式,屡见于老师的习作教学课堂。学生在相互评赏中,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懂得了尊重他人,欣赏他人。
(4)家长欣赏评价 在《感受父母的爱》习作指导课上,学生习作实践末了,老师有这样的小结:同学们,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上讲评课时,老师在总体评价学生习作状况之后,利用了较多的时间对这一环节进行了反馈,前后长达10分钟之多。大致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读父母给自己习作的批语──全体师生交流感悟。还现场采访了一位孩子的家长,请她谈谈看了自己孩子习作后的感受。这种家长直接参与习作的评价方式,也正结合了习作的主题──感受父母的爱。这样的尝试,宜于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使他们在习作的实践中,在关爱的生活体验中,能够饱尝到创作的成功喜悦和来自父母的真切关怀。这不仅对学生正确理解家长的真爱是个很好的启示,无疑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在小学阶段,我们不怕学生写的作文“大同小异”“平淡无奇”甚至“错别字连篇”,怕的是学生不敢写作文,压根儿不想写作文。只要学生有作文的兴趣,能坚持主动地写作文,养成用文字表达感情的习惯,总有一天会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这一天也许出现在小学阶段,也许出现在中学阶段、大学阶段,或更远的人生旅途中。
5、赏中促改,培养修改能力。一般来说,学生一次完整的习作过程,通常包括准备、初作、修改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采取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估,如准备阶段,可视学生作前材料准备,作前构思,讨论中的表现情况给予口头评价;在作文书面评价时,让学生分别根据其初作阶段的表现打“初作分”,根据其修改阶段的表现打“提高分”,对精彩点打“奖励分”,使学生“劳有所得”,“评有所依”。这个过程评估,教师让学生当主角,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在明确了本次评议重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进行赏评,学生之间交换习作,自己动手评改他人文章。学生互评之后,推举出自己认为较好的作文,在全班诵读,点评,再由全班同学点评。经过这一步骤,学生会较客观、全面地评析文章,较好地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对修改习作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收获、体会与思考
通过习作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校搭起了广大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鼓励学生用心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动情,学会感动,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使习作真正成了学生的需要,成为学生传递情感的内心需求。学生产生了表达欲望,自由练笔,倾诉真情实感,对每一次习作都充满信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少同学写出了贴近生活、言之有情、具有童真童趣的习作。
近四年来,我校学生在《语文新苑》、《大江晚报》及其他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习作。一位同学获得《语文新苑》“文学小擂手”的荣誉。王思齐等四位五、六年级同学的习作在 “首届金色少年国际华语小作家”作文大赛中获得参加北京的复赛资格,并在现场创作中取得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05年4月,我校有二十个班级一百八十多人次的习作参加安徽省中小学文学艺术作品大赛,获得优异的成绩。601班同学热衷于小说创作,毕业前夕,已经创作了20多篇近10万字的各类题材的连载小说,其中两篇已在人教网站上发表并得到专家的好评„„通过习作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校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
这四年来,我校向全市呈现了八节习作教学研讨课,通过市教研室的专业引领,广大作课、听课和评课的老师的同伴互助,不仅为我市习作教学的课改实验做了有益的探索,而且也使我校的教师在习作教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越来越习惯于进行一番的思考、讨论和研究,自觉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朝气和凝聚力的研究的共同体和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一些思考进行理论提升,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或者进行教学设计,开展习作教学实验工作开展以来,我校老师习作指导课例向全省发行,撰写的习作教学的研究论文多篇分别获得市级、省级一等奖,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十多位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方面都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是在这样的探讨研究的氛围中,我们的许多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了课改实验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展现出的是在实验中对新课程新课标的独特的理解和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有的自信和精神气质!
踏花归来马蹄香,语文习作教学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内容,从已经走过的新课程改革第一轮的教学实验中,我们已经得到诸多收获,也带来诸多的思考,今后的习作教学如何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如何使学生身心进一步得到解放,使他们能真正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丰富情感。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习作一定会重现童心、童真、童言、童趣,作文教学一定会回归其本真,人文必将回归!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小青凌邓丽梅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文课上,有大部分学生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训练“说”的能力
写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即“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诵读佳作,培养语感。我经常让学生熟读那些写得较好的文章,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们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并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形成新的信息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但是,熟读成诵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提高诵读的效果。
2、复述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将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对话。经常进行对话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人物语言的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两人对话,讲什么内容,另一方必须仔细思量如何回答,做到对答如流,词能达意。训练形式可采用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
4、即兴演讲。平时,我特别注意结合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提出命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讲,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同一个题材,可以让多名同学轮流上台演讲,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然后再给予点拨、评议、总结。这样不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积极发掘写作题材
1、从丰富的农村生活中寻找题材。农村的孩子在课余常常开展一些具有乡村特点的游戏活动。如捉迷藏、捉知了、捉鱼等。也常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务劳动,比如放牛、种菜、砍柴等,这些就是作文的好题材。
2、从自然现象中发现题材。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大自然密切相关。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家畜、日出日落、山川河流等,会因时因地发生变化,如果小学生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能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积累,这些也是作文的好题材。
3、从典型事件中抓住题材。学生可以从学校、社会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有典型、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挖掘主题。
三、用心体验生活
好的习作题材来自生活的孕育和对生活的热爱。可是很多学生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认为作文很难,原因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质的事例,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对身边的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心中情,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做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综上所述,只是我从事作文教学几年来的几点看法,我深深认识到:不管是应试教育的昨天,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都要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听、说、看、写的训练,这四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有一项欠缺,就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提高学的素质是关键的环节,我认为是“写”。会听、会说、会读的学生多,会写的学生少,而写得好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内容空泛一直是小学生写作的一个障碍,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因为儿童有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富有想象的大脑。当然,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要让学生知道在观察中要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把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要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异常之处和变化之点。我认为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的作用。
二.从读写,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素材这还不够,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把自己的认识情感、体验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苏轼曾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读和写的关系。其实,阅读是语文能力训练与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感知语文文字的知识和规律,既可以“熟练”文章的条理结构,又在读的过程中开阔了视眼,训练了思维,增长了知识。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各种条件的限制,阅读量跟不上是限制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指导读书的方法。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词、好句更是美化大厦的“瓷片”。因此平时我就注意教学生懂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上,都要求他们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体会抄到读
书笔记上,为作文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至用。教学中,我带着学生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首先,指导学生做好摘抄,将课文内的名言摘抄下来,时时翻阅背诵,成为写作素材。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能受到熏陶,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如第十二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姑娘》这个故事反映了小女孩的悲惨处境,感受资本主义的黑暗无情。如果将这个故事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极为深刻。而我们读书角有最现成的读物是同年书架,指导学生概括内容,写心得、读后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喜爱的方式做笔记,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潜移默
化,当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建立了语言的“仓库”后,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三、.练说练写,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阅读书籍报刊,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可见,学生要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通过留心生活,精于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可见,写好作文,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四、鼓励联想与想象,开阔创新视野
联想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内在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更能引起学生的创新欲,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很多新思想、新发现都是
联想的产物。想象是知力活动中最有活力的方面,是学生创新的起点源泉。学生的想象力尤为丰富,只要教师多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允许自由地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创造的想象,他们的创新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于写作,也要养成学生的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自觉的去写作,乐于去写作,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老师去写,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兴趣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写好作文,还要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从观察中来,从历练中来!所以做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必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营养;从书中与名人交流;从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总之在书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为我们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不断从生活中体会值得写的东西出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没有主持人,他们一个接着一个,井然有序地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朋友”。每个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评委。这次活动,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有了切身体会,在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有无话可写的情况了。这次活动,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上。
通过这次细节描写的指导,我深有体会:多参与、多实践,学生的作文才会“动”起来。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长期化整为零的训练,需要扩大阅读量,需要老师不断鼓励、开阔学生创新视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五、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批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结束,及时讲评。讲评分为简评和详评两种。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详评班里的“代表作”,我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同时它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拨开迷雾,奔向胜利的彼岸。
五乡镇贵玉小学
卢海贞
2010年3月11日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郑隆芝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老师我将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回归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小学生作文也应是他们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标准》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可凭借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
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 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但就是觉得不对劲。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指导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文?”提到教作文,很多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进入三年级后,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大家都有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让她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被了解、被认同的成就感?而不是把习作当作一项任务,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呢?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创作思维,他们一般会感到很困难,甚至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差,抽象性思维缺乏,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因此,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儿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怎样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成为小学教师们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拟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改革作文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改掉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生写“生活”。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做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记叙和描写。
(二)、教学生学会表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抱怨:“让孩子读书,积累句子,可这孩子怎么还是不会表达呢?”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如果平时只让学生读、欣赏,而不教会他们去表达,那么他们只会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会有大的提高。
(三)、拓展学生的写作新思维,发挥创新精神,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学生掌握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小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引
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通过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四)、通过作文辅导,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人们说话、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很多作文辅导都是由教师先辅导写法,直到学生的感受和认识都符合他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才算合格,结果学生只能用教师的语言写教师的思想,埋没了自身真实的想法,背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二、教学过程中设置激趣
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
(一)、学习在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去学、去记、去运用。那么,作文兴趣如何培养?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安排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的题目,如记自己的同学、家庭成员等。其次,要经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觉有话可写,还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口头作文。如可以利用讲故事,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流利、清晰;或者组织学生续故事,让某一个学生讲故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把这个故事连下去,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差别,故事的结局就自然不同;或者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语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个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说明这位同学的描写是准确的。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作文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二)、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会写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材料可写。往往教师布置下作文题,学生总会感到无从入手,没什么可写。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过程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围绕着“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向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完成写作练习。如在一次写“第一次___”的写作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没能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第一次”的真实感受,作文写得空洞、不真实。于是,我就有意识地结合电脑课的教学,给学生创设作文情景,让他们回忆第一次电脑课的内容。我先指导学生回忆整节电脑课的内容,再让他们仔
细想想操作电脑的步骤,先干什么,接着做什么,请同学到前台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表演同学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并且要求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我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用准确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
1.训练思维、注重想象。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培养。引导学生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这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2.培养想象、训练能力。新课标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学生心灵世界里,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想象。学生的发言就会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说出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
3.积累语言、丰富想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实,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外,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写作的兴趣,把以往的“要我写”变为今天的“我要写”。
三、作文要与情感结合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总是直接跟情感体验相联系。因此,作文教学就情感
诱发而言,尤为重要。孩子们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然,对太阳、树木、花朵、云彩以及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不仅用智慧,而且整个地用心灵来感知一切。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比赛、游览及其它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学生只有在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应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生活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更加敏感。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通向“为文始佳”的目的地。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作文难”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
四、要立足月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一)、多说“见闻事”,提高表达能力。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头见闻叙谈”的作文训练。所谓“见闻”,包括前一晚新闻联播中的重点话题,影视名著故事,上学、放学路上发生的故事,家庭成员间发生的事情及感受,课堂上随时采到的有趣素材等。
(二)、多写“心里话”,展示“真我”个性。开展让学生写“心里话”、“秘密日记”等活动,并向学生说明“心里话”、“秘密日记”可以不给老师、家长看,但可以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看。秘密日记随身带,带在身上随时记,遇事日日记,抽空天天练。激发了学生写心里话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作文中力求表现“真我”,展示“自我个性”的情趣。曾记得教过的一个学生,他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也不喜欢写作文,我就叫他把心里话写在作文上,他在一篇文章写到:“我想我的父母,我想家,每晚我只能对着天空诉说着我的心事,想家的泪水只能留给漫漫的长夜看。”可见,通过引导学生是能够诉说自己的心事,表达自己心声的。
(三)、多读课外书,充实“真我”。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以便于他们模仿、学习和借鉴。并要求学生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摘录文中好词好句,可设计些精美的“读书卡”,“摘录本”、“心得录”等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
总之、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写作水平不高不怕,怕就怕在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现在网络发达了,上面什么东西都有,有的小学生甚至作业都懒得做,直接从网上获取,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所以,如何引导他们学习是小学教师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