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
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1998年,世界巨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应邀到华盛顿大学演讲,当学生们问“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要富有”时,巴菲特的回答是:“非常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心态。”比尔〃盖茨听后也表示十分赞同。由此可见,很多成功人士都非常看重习惯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篇:浅谈班主任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
浅谈班主任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
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留守儿童学校。所有班级都是留守儿童班级。
我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有一些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舅等监护。监护者多采用溺爱或放任的管教方式。多给物质上的满足,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束缚和引导。监护者和留守儿童之间很少沟通。使得儿童容易养成任性、孤僻、内向等不良的心理行为。
一、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习一般或较差。由于监护人重养轻教,大多数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大多不太理想。
2、道德品质较差。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监管和教育,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又易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如:爱说谎,不讲卫生,不讲文明,悄悄拿同学的东西等。
二、通过多年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共勉:
1、充分了解学生。
只有对学生性格、品质等各方面充分了解,才能懂得如何教育、引导。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了解学生:
(1)通过父母或以前的老师了解。一接手一个班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对于了解到的情况我会及时、详
细地记录好:班上有几个单亲或重组家庭,有哪些父母身有残疾或体弱多病等等。
(2)通过同学或本人谈心了解。
(3)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逐步了解学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时更需要点滴记录。
2、充满爱心。
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对班上的学生充满爱。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入到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后进生。我平时经常对我班上的学生说,你们父母不在身边,班主任就像你们父母一样,有困难和困惑尽管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要把问题放在心里。平时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对于他们的缺点,要恰如其分地指出,不能盲目批评。平时观察要细致,发现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特别当学生生病时,我一般都会亲自带学生去医院看病,并常询问病情,看是否好转。长此以往,不仅当事人会对你心存感激,其他同学也会切实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逐渐对你产生信任感,觉得你言行一致,的确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有什么心理话也愿意同你说,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
我班曾有这样一位女生,对学习不大感兴趣,平时经常犯一些小错误,时常会受到我的批评教育。因此在她心里觉得我有些不近人情。但有一件小事却让她彻底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有一次她自习课随意讲话被我发现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来谈心,了解她为什么喜欢讲话。
恰好这时有一位生病的同学来我这儿要些开水服药,我亲自为这位同学清洗了杯子,并倒好开水递到她手上,还询问了她的病情。这位同学走后,我继续与她交流,并要求她写一份心得体会。在她写来的体会中,我看到了这样两句话:“我原以为你是一个冷血动物,可现在我才发现你是一位多么有爱心的班主任。” 从此以后她的不良习惯慢慢改善,思想和学习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爱中有严。
班主任不仅要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帮助、鼓励,而且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只要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不良习气,就要及时加以批评教育,正确引导,要从小事抓起,不能认为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种小事就可以不管。
同时要做到严而有度。“度”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能及时完成,一贯表现好的学生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地批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度。如果班主任严而无度,乱严一气,势必会有不好的效果。唯有做到宽严适度,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4、勤字当先。
为了及时把握学生的动态,平时我做到“三勤”。即眼勤、腿勤、嘴勤。眼勤、腿勤就是常去教室看看、转转。我每天只要没有课,都要去教室外看看,观察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嘴勤就是要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和学生接触多了,师生之间会渐渐产生浓厚的亲情。
5、多与家长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加强交流,才能教育好留守儿童。同家长的交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面谈。大多数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前才回家,我主要利用这一宝贵时机,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家长面谈。把他小孩前一学期的表现如实告诉家长,特别是对于小孩发生的性格和心理上一些变化及时和家长沟通。希望能找出原因,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还有少数家长平时也会回家一两趟,只有我发现我们班有家长中途回家了,我都会及时同他们联系,要求面谈。二是通过电话交流。每学期同每位家长不少于一次电话沟通。特别是那些平时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有的甚至每周都会与其家长联系,及时告诉家长一周以来他小孩的表现情况,逐步校正他的一些不良习气和性格缺陷。
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对于我们所有班主任来说是一种困难,但更是一种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班主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勇于拼搏的精神,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的新路。
第三篇:浅谈如何教育留守儿童(范文)
浅谈如何教育留守儿童
大兴小学:谢兴丽
随着社会得发展,外出打工的人很多。他们在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源源不断财富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新课题。就这个新近出现的课题,我们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所支配,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品质地形成,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心理形成的条件,所以正确的引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据调查,目前在校的小学生年龄偏小,正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内,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质,会对将来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留守儿童这个问题上,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现在这些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进过学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得一些教育方法,易与教师、孩子沟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便利。但他们的年龄大都集中在三十到五十之间,正是壮劳力,多数都外出去打工,把孩子托付给奶奶、爷爷,教育孩子的重任偏离到祖辈肩上,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给孩子的教育埋下了隐患。
其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大都对孩子的要求不严,甚至有的放任自由,长期下去,孩子们就被溺爱的变了型。
其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不懂教育的方法,很难与孩子沟通。
其三:现在家庭成员比较单一,孩子缺少交流对象,易产生心理封闭,与外界隔绝,不能有效地接受外来思想,所以,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一是要办好寄宿制学校,学校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使其父母安心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二是学校教育应主动偏离纯文化教育,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三是学校和社会办一些有益于孩子身心的活动,如:给远方打工的父母些一封信等,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总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留守儿童教育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有序地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小事,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不可轻视。关心孩子,多关心一点留守儿童吧…
2012年3月
第四篇:儿童歌曲教育(推荐)
激发情感,体验情感
——儿童歌曲教育情感化初探
竞存小学 赵刚英
一、问题的提出
在音乐学科教育目标中,情感目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情感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教学音乐作为一种审美形式,其重要的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感的抒发、情感的交流、情感的激发,始终蕴含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之中。常听一些老师犯愁,想不通为什么人家学校的学生唱起歌来很动听,而自己的学生唱起歌来总是直白白的,要求他们唱得有感情一点呢,他们就大声喊唱;叫他们轻一点呢,就变得有气无力;叫他们唱得活泼愉快些呢,哇——,又是扯着嗓子喊唱起来。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当然有其声音的位置、气息控制的因素,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属于情感没到位。那么针对我在儿童歌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种种状况,尝试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以期望教学能有质的改观。
二、研究的概况
(一)概念界定
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情感性原则既把调动、感化、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为手段,同时又把培养各种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作为教学的目标。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的多,能更直接有力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会有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励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二)研究的目的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创造民主和谐、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实现与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为特征的主体性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音乐歌曲教学的审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心灵的陶冶正是在多次这样的情感体验之中来完成的。“动之以情”是一般的教育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逻辑认识的积累发展了智力,情感体验的积淀则升华了精神。作为艺术审美的音乐教学,无疑要按照音乐善于 抒发情感的特点来进行。
三、具体的研究情况
(一)改造自我,营造上音乐课良好心情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会使儿童在充满情趣、动机勃发和积极主动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早已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所重视,以至被称为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所以,有学者指出要把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作为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因此,在研究的最初,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为学生营造上音乐课的良好心境。
1、营造一个“自由王国”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获得创造的条件才能大胆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大胆的提出问题。要使学生感到自由、轻松,往往需要良好的心境。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尽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活跃状态。实验一开始,我将我们的音乐室略做装扮,顶上挂上了彩带、气球,墙上贴上了学生喜爱的漫画人物及学生自己的各类作品、还有学生平时送给我的自制的卡片等,装饰时,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动手,让他们感觉自己是主人,为自己的家做装修。对学生的座位安排我也做了很大的改变,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搭配同桌。对于低年级学生我索性让学生搬离座位的束缚,师生一起席地而座。这样,让学生明显感到音乐课相对于别的课而言自由多了,同时也感受到仿佛在自己家般自在,这样一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2、营造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
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平等。作为教师应拒绝一切非教育因素的干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的心理接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一同探讨。这时候,教师与学生共存于一个学习整体内,而不是分离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我们”一起感受、表达和表现音乐的 2 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主人。此时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体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为学生所关注。
课堂中,我力求保持微笑,总是面带笑容,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人人都喜欢看别人的笑脸,更何况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每次音乐课,学生进入教室,不管是行军律动入教室,还是小鸟飞入教室,我都是保持与他们一起动起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常常用我的一个小动作,例如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一个赞许的眼神等,同时通过我的微笑消除了学生对我的生疏感、惧怕感,增强其自信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二)运用多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喜爱
课堂上的导入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新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课程的行为。一段精彩的导入,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让歌曲吸引学生,我尝试用多变的、多样的方法导入各首歌中。
1、旋律导入法
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古今中外有无数音乐家信奉“旋律至上”名言,特别是在浪漫主意时期,浪漫派的音乐家更是将旋律放在无可比拟的位置。即使在今天,也时时被用作音乐的代名词。旋律是无比神奇的,优美的旋律令人心旷神怡,叹息“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激进的旋律使人奋发进取,“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生命的火花”;悲伤的旋律有令“江州司马湿青衫”。优美的旋律不但可以启发人们无穷的遐想,更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任意驰聘。在教唱《欢乐的啦啦歌》时,我发现这首歌没有歌词的变化,仅有旋律的变化,于是在学生没有接触歌曲之前,我先弹奏旋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且用你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结果,很多孩子做出了许多出乎我意料的动作:爬楼梯、蛇游行、波浪起伏等等,真是令我大开眼界。然后我再出示歌谱,学生发现,原来歌曲的旋律线这么相似,音乐的进行平稳好唱,便兴高采烈的学了起来。
2、节奏导入法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副主任辟斯顿曾经这样科学的去理解节奏的本质:节奏是时间关系与力度关系的不同组合。舒展宽松的节奏可以表达宁静平稳的心情。例如很多的校园歌曲就如此;而密集紧凑的节奏则可以表达一种激动、不安的情绪。例如在电影中,时常用小军鼓敲出密集地节奏来渲染一 3 种紧张地气氛。因此在教学歌曲时,我也时常根据其特点,适当地从节奏来导入歌曲,更让孩子们领会出歌曲想要表达的意义。如在学习《共产儿童团歌》为例,歌曲最有特点的节奏为x xx x x,那么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听歌曲的伴奏带,分辨出各种乐器演奏出的节奏,并挑出一种最典型的节奏来,大家一起拍一拍。学生很快就能选到歌曲最典型的那种节奏,而且因为伴奏带的不断重复,增加了孩子们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很容易就记住这个节奏,因此他们很快就能把这个节奏拍出来,解决了这一难点。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了解了这首类似“进行曲”的特点。
3、音乐形象导入法
与文学艺术相比,音乐可成为非语言的艺术。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色彩等等来表现,它虽然不能表达“五个小鸡”这种具体的量化词,却能让人“看见”一群毛茸茸及其可爱的小鸡。《狮王进行曲》中威风凛凛的狮王形象;《调皮的小闹钟》中那个自以为是、自作主张的淘气闹钟;《百鸟引》中一只只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鸟儿,以及《动物狂欢节》里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无一不栩栩如生,令人身临其境,在音乐课的歌曲教学中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导入学习。例如在学习歌曲《小奶牛》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唱,感受3/4轻轻摇曳的音乐形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仿佛他们在干什么,而后再做做动作,把它表现出来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另外我还尝试用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不同的多样的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与情感。“兴趣是人跨进艺术殿堂的敲门砖”。据“音乐周报”的调查显示:100%的同学喜欢音乐,但80%的同学不喜欢上音乐课。所以,我觉得教学中应该就音乐本身入手,让学生去理解音乐,感受到音乐并非那么神秘,是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的艺术。
(三)鼓励学生展开音乐想象,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接受言语能力差,感受音乐能力不强,给唱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认为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 4 内含,达到审美的目的。
1、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在教《卖报歌》时,我把音乐家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写下这首歌的一段经历讲给学生听。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想象”作好先导与准备。又如,学唱《国歌》时,可以讲讲成千成万英雄冒着敌人的炮火、高举红旗冲向前的场面,可以描绘千万民众跟着共产党前赴后继、奋起抗战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情景,然后在乐声中予以体现、升华,开展丰富的“音乐想象”,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小学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第三册音乐教材中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了解到了一个王二小把敌人引入我军埋伏圈的生动故事,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二小悲壮牺牲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教学实践证明,由于重视了歌词教学,打开了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学生每每唱到“„„可怜他死得这样惨”时,都热泪盈眶,仿佛看到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的情景,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
3、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
音乐课本中的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如《小小的船》这一课,彩色插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邀游星空,全图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边唱边看彩色插图。在彩图的视觉作用下,随着美妙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那个女孩,正遨游在蔚蓝的夜空,触摸皎洁明月,聆听星星间的轻声交谈,呼吸宇宙间的清新空气„„又如,学习《草原上》这一课时,重视观看彩色插图,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促使学生音乐思维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优美、广阔的草原音调。从而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边疆草原上,仿佛自己穿上了草原小骑手的骑士服、右手挥舞着皮鞭,左手拉紧缰绳正奔驰赛跑„„
唱歌教学中,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得以发挥,当他们真正身临其境时,情感就已经自然而然地产生,教学活动就会顺畅许多,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也就方便许多。
(四)建立小组创编机智,在创编中对歌曲情感得以升华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学生对歌曲展开了音乐想象的基础上我又给学生分了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歌曲内容任意地创演唱方式、编小品、排舞蹈,更有学生可以搞更加高深点的——演话剧等等。
在学生进行创编时,我通常只是静静的站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观望学生的动态,也同时担当一个咨询员的角色。这里教师表面上是完全放手了,其实此中的工作是教师的重头要务,适当地指导、适时地点拨都能使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而有质感。
当小组展示时,教师中肯的评价及关键的点评是学生下次活动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还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不善表现的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建议、安排他所表现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己。四、一些收获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先前的、传统的、呆板的、死气沉沉的歌曲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以往的歌曲教学通常就是老师不厌其烦地教、学生枯燥无味地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诱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而运用变幻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而鼓励想象空间的展开、最后开展小组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发挥最佳学习效率。
(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试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进步,基于每次歌曲结束,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表演,在比赛表演中又通常会有很大动力与激情,于是学生往往喜欢在课前做了很好的预习,这样,比赛一次比一次精彩,场面一次比一次热烈。
(三)师生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在研究活动中,学生自然的愿意亲近教师了,有时请老师和他们合作表演;而教师也时常与学生能平等的交谈嬉戏,师生间的关系更融洽和谐了。五、一点遗憾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虽然我有一定的收获,但同时我也不时感到自己本身由于不是音乐专业人员出生,有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己本身知识的匮乏,面对学生有时颇具专业性的提问感到茫然。看来,为自己充电已经迫在眉睫!
第五篇:儿童公德教育
楚天都市报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九峰森林动物园过六一,但一些家长却没有在孩子面前做出好的表率。有的人围追堵截孔雀,只为拔下美丽的羽毛,可怜孔雀快变成“秃子”。有的孩子则拿叶子打梅花鹿,惹得温顺的梅花鹿扬蹄反击。真正看到这样的闹剧,才知道什么叫子不教,父之过。当家长争先恐后的为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补习班时,当家长彻夜排队为孩子争取上名校时,有没有想过,教育,先立人,后施教。当我们天天口号响亮的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当我们能创造性的将思想品德发展成一门考试,试问,做人必须的素养在哪里?新闻中家长的愚蠢,孩子的无知都让人不无担忧。一个没有修养缺乏公民道德的家长能指望其带来多少积极的言传身教?一个缺乏爱心的孩子,我们又该怎样的表示遗憾?也许有人会说,长大了就会懂事。但人们常常忽视一些小的行为在人的心理层面播下的种子。就如电影盗梦空间里提到的在人潜意识里植入一个小小的想法,便会形成一个实在的行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总是懂得体谅和尊重他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总是会积极协作融入团队;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总是会懂得付出与收获的协调。而现在恰恰是,我们的孩子们缺乏爱的教育。2001年《爱的教育》一书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之一,但是多少读者真正将读书的过程看过是接受爱的教育?更何况,每天只是沉浸于游戏和漫画的没有时间端起书本的孩子们呢?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在教育时,我们不单单只是要功利性的学到多少知识,更应该在教育中融入爱的教育,将教育作为个人修养的养成过程。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容易出效果,培养时间也较短,而修养教育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真正对一个民族长远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修养教育。就像绅士的培养,无论是见识还是学识都很容易学习,但是修养却是难以模仿的;就像优雅的贵族,当我们鄙夷那些甚至有些做作的礼仪时,我们是否注意到甚至对于一个卖菜的人他们都称其为“您”,这份修养,才是真正震撼我们的。我们国家的发展起点高,是因为吸收了各国的先进技术,但是对于各国文化思想的吸收却明显不足,我们很难通过模仿迅速吸收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精华,思想文化也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思考体会得来的,我们经常强调,注重国家软实力,诚然,我们把发展硬实力演绎成一种奇迹,但是我们很难在软实力的培养上继续这种奇迹,因为软实力的培养,尤其是大国公民素质的修养是长期的跨越几代人的过程。
而儿童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至关紧要,越早培养起第一代高素养的公民,才能为日后打下基础,也不至于出现新闻中,那些愚蠢的家长带头上演的闹剧。
而笔者认为,儿童素养教育最重要的几点是明善恶,辨美丑,善于沟通协作,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