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美德教育工作总结
实施儿童美德教育工程,培养具有优秀美德的人
《儿童美德教育工程》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他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他所倡导的美德教育是一项有灵性的教育,是着力与挖掘儿童心灵深处最本真的东西,体现出人类本性所具备的所有美德。鉴于此,由SOHO中国教育基金会和天水市政府联合推广的这项教育工程在我校如期启动。
《儿童美德教育工程》在我校的实施是一件利校、利师、利生的好事,这项工程推广实施的《美德在我心》课程也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定期开设。对于这一课程的实施我校围绕“全面铺开,重点推进;整合工作,该进提高。”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儿童美德教育工程》的教育理念,将美德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力求长做到长时间的“熏陶”,帮助孩子挖掘出自身的美德,并内化为良好的文明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便更好的“服务全人类”。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的《美德在我心》课程自开设以来,通过有趣的活动,动听的音乐,励志的故事,“美德小天使”的评选等活动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美德,践行美德,强化美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将《美德在我心》课程在我校有效、全面的开展,做到美德教育系统性、条理性、长期性,学校专门制定了必要的保障措施:
1、依靠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务处开展工作。
2、成立“美德在我心”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教研组,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以便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安排下一阶段的任务。
3、一至三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美德教育课程。
4、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组织“美德在我心”的主题活动。如“美德在我心”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美德小天使”评选等。
5、建立“美德成长记录”档案,“美德在行动”登记卡,记录儿童美德成长足迹,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
6、培训家长,与家长建立联系,设立“班主任——家长联系卡”,协同家庭共同搞好学生教育。
二、创设美德环境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体验美德内涵,我校在活动启动时起,就在校园的报栏上做专题内容的展示。当你走进校园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漂亮,并能看到报栏上有一醒目的标题“美德在我心”。走到楼道里一幅幅关于美德的图画在记录着孩子们的美德事迹,提醒孩子们时时保持自己的美德,教室里也有孩子们的美德天地,“美德记录袋”、“美德园地”、“美德相册”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我校根据《儿童美德教育工程》的教育宗旨,结合学校实际,首先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向其他教师做培训报告会,让全体教师心中都建立美德意识,进而影响、熏陶学生;其次组织全体师生召开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师生共唱了美德歌曲,“美德小天使”做表率发言;同时校长做了具有号召性、动员性的讲话,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树立了高度的美德意识,明确了教育目标,创造了美德教育的良好开端。进而,全体学生做了宣誓:认真学好美德课程,树立美德意识,践行美德行为,一起服务全人类。同时我校还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主题活动播放美德歌曲、倡导美德行为、介
绍丰富的美德知识,让孩子们通过学唱美德歌曲,践行美德行为,更多感受美德的魅力。
三、开好美德课程
“美德就是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珍宝矿藏,唯有教育才能使其显露并使人类从中受益”。《美德在我心》课程就是一个能够挖掘孩子自身美德,塑造孩子良好品德的教育课程。这门课程系统地贯穿了孩子们在学习每个美德时所需发展的概念、技能和语言。课程有趣而有吸引力,包括歌曲、游戏和互动式的活动,是专为学生精心挑选的国际通用课程,为孩子适应全球社会做准备。为了有效的实施该课程,我校克服困难,从学校的整体实践上进行协调,定期开设美德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为了提高美德教育的实效,我校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购置了电子钢琴、DVD,电脑等,并专门布置了一个美德活动室,为师生上好美德可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四、在丰富活动中践行美德行为
我们都知道,“一个打扮朴素,却端庄而有美德的人比外表时尚华丽的人更能令人肃然起敬”。也就是说,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皆在培养美德的内涵之列。培养具备优秀美德的人不仅要寓于知识传授中,情感交流之中,更应在实践活动之中。它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更是使学生在不间断的积淀中,产生顿悟的过程。
我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和美德教育工程的培养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美德教育活动。上一学期,一共组织了“手拿手献爱心”、“学会感恩”、在“美德演讲活动”、“美德小天使”等活动。在“手拿手献爱心”、“学会感恩”等活动中,不仅引导学生接受爱、感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奉
献爱。比如发生在张志琦身上的一件事:张志琦放学回家,正好看见妈妈在给他刷鞋,张志琦很激动地和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们学感恩了,我现在知道了您和爸爸要求严格是对我的爱,我也要把我的爱给你们,妈妈,谢谢您给我刷鞋!”并有模有样地给妈妈鞠了一躬。后来,为了感谢父母,张志琦越还给爸爸拿拖鞋,让妈妈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在“美德演讲活动”中,学生一个个发现的都是身边的美德故事:小明为小树浇水体现了服务的美德;小刚帮同学打扫卫生体现了团结的美德。在孩子们的亲身经历下有感而发,更进一步的深化美德意识,并着力践行美德行为。在“美德小天使”评选活动中,孩子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时刻展现自身美德,力争当一名美德天使。
五、教师间积极开展美德研讨
为了顺利开展《美德在我心》课程,教师结合学校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在美德教研组的组织下,多次进行专题研讨,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参与进行学习心得和经验交流活动。认真分析教材、精心备课,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授课,并做到与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的整合,形成教育的一致性、系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校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并参照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运用于美德教育课堂,也积极参与美德教育观摩课活动,让更多的教师了解美德工程、热爱美德工程。同时还注重教师自身美德修养的提高,大家说美德话,做美德事,老师们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魅力:学生主动捡起地上的纸,老师会微笑着对他说:“你主动捡纸,表现出了整洁的美德。”慢慢地,教室变得更干净了;下课了,老师让学生先走,而小丽说老师先走,因为他们上节课学习了礼貌的美德,“老师,请您先走”,老师会对小丽说:“老师谢谢你表现出了礼貌的美德”;小丽扶起了摔倒的小红,老师拍拍她的肩膀说:“老师看到了
你帮助的美德。”于是,乐于助人的行为更多了;„„
六、定期做好家长培训
家长是孩子最初价值观形成的首要教育者,所以父母、或任何其他孩子的首要看护者对美德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获得在家庭中发展美德的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学校、家庭、环境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品德教育的付出才会结出累累硕果。为此,我校结合地处农村的实际情况,在上一学期召开了一次专题家长会,向家长进行关于美德教育的知识培训,提高家长的美德意识,便于更好的配合老师开发学生的潜能。
但是,美德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性的教育工程,美德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为此,我们一定会巩固已取得的教育成果,不断创新,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做实、做细、做新,并持之以恒地给学生以美德的熏陶和训练,及时发现学生的美德,创造各种锻炼机会、展示他们的美德,学生才会发现自身潜能,挖掘出更多的美德,而后长出丰满的羽翼,飞向成功,共同为我们祖国的繁荣、人类和谐、以及美好的未来服务。
第二篇:儿童美德教育工作总结
实施儿童美德教育工程,培养具有优秀美德的人
——张家景文泽学校儿童美德教育工程实施经验
《儿童美德教育工程》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他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他所倡导的美德教育是一项有灵性的教育,是着力与挖掘儿童心灵深处最本真的东西,体现出人类本性所具备的所有美德。鉴于此,由SOHO中国教育基金会和天水市政府联合推广的这项教育工程在我校与2010年8月如期启动。
《儿童美德教育工程》在我校的实施是一件利校、利师、利生的好事,这项工程推广实施的《美德在我心》课程也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定期开设。对于这一课程的实施我校围绕“全面铺开,重点推进;整合工作,该进提高。”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儿童美德教育工程》的教育理念,将美德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力求长做到长时间的“熏陶”,帮助孩子挖掘出自身的美德,并内化为良好的文明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便更好的“服务全人类”。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的《美德在我心》课程自开设以来,通过有趣的活动,动听的音乐,励志的故事,“美德小天使”的评选等活动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美德,践行美德,强化美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将《美德在我心》课程在我校有效、全面的开展,做到美德教育系统性、条理性、长期性,学校专门制定了必要的保障措施:
1、依靠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务处开展工作。
2、成立“美德在我心”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教研组,并定期进行经验
交流,以便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安排下一阶段的任务。
3、一至三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美德教育课程。
4、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组织“美德在我心”的主题活动。如“美德在我心”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美德小天使”评选等。
5、建立“美德成长记录”档案,“美德在行动”登记卡,记录儿童美德成长足迹,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
6、培训家长,与家长建立联系,设立“班主任——家长联系卡”,协同家庭共同搞好学生教育。
二、创设美德环境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体验美德内涵,我校在活动启动时起,就在校园的报栏上做专题内容的展示。当你走进校园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漂亮,并能看到报栏上有一醒目的标题“美德在我心”。走到楼道里一幅幅关于美德的图画在记录着孩子们的美德事迹,提醒孩子们时时保持自己的美德,教室里也有孩子们的美德天地,“美德记录袋”、“美德园地”、“美德相册”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我校根据《儿童美德教育工程》的教育宗旨,结合学校实际,首先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向其他教师做培训报告会,让全体教师心中都建立美德意识,进而影响、熏陶学生;其次组织全体师生召开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师生共唱了美德歌曲,“美德小天使”做表率发言;同时校长做了具有号召性、动员性的讲话,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树立了高度的美德意识,明确了教育目标,创造了美德教育的良好开端。进而,全体学生做了宣誓:认真
学好美德课程,树立美德意识,践行美德行为,一起服务全人类。同时我校还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主题活动播放美德歌曲、倡导美德行为、介绍丰富的美德知识,让孩子们通过学唱美德歌曲,践行美德行为,更多感受美德的魅力。
三、开好美德课程
“美德就是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珍宝矿藏,唯有教育才能使其显露并使人类从中受益”。《美德在我心》课程就是一个能够挖掘孩子自身美德,塑造孩子良好品德的教育课程。这门课程系统地贯穿了孩子们在学习每个美德时所需发展的概念、技能和语言。课程有趣而有吸引力,包括歌曲、游戏和互动式的活动,是专为学生精心挑选的国际通用课程,为孩子适应全球社会做准备。为了有效的实施该课程,我校克服困难,从学校的整体实践上进行协调,定期开设美德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为了提高美德教育的实效,我校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购置了电子钢琴、DVD,电脑等,并专门布置了一个美德活动室,为师生上好美德可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四、在丰富活动中践行美德行为
我们都知道,“一个打扮朴素,却端庄而有美德的人比外表时尚华丽的人更能令人肃然起敬”。也就是说,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皆在培养美德的内涵之列。培养具备优秀美德的人不仅要寓于知识传授中,情感交流之中,更应在实践活动之中。它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更是使学生在不间断的积淀中,产生顿悟的过程。
我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和美德教育工程的培养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美德教育活动。上一学期,一共组织了“手拿手献爱心”、“学会
感恩”、在“美德演讲活动”、“美德小天使”等活动。在“手拿手献爱心”、“学会感恩”等活动中,不仅引导学生接受爱、感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奉献爱。比如发生在张志琦身上的一件事:张志琦放学回家,正好看见妈妈在给他刷鞋,张志琦很激动地和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们学感恩了,我现在知道了您和爸爸要求严格是对我的爱,我也要把我的爱给你们,妈妈,谢谢您给我刷鞋!”并有模有样地给妈妈鞠了一躬。后来,为了感谢父母,张志琦越还给爸爸拿拖鞋,让妈妈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在“美德演讲活动”中,学生一个个发现的都是身边的美德故事:小明为小树浇水体现了服务的美德;小刚帮同学打扫卫生体现了团结的美德。在孩子们的亲身经历下有感而发,更进一步的深化美德意识,并着力践行美德行为。在“美德小天使”评选活动中,孩子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时刻展现自身美德,力争当一名美德天使。
五、教师间积极开展美德研讨
为了顺利开展《美德在我心》课程,教师结合学校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在美德教研组的组织下,多次进行专题研讨,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参与进行学习心得和经验交流活动。认真分析教材、精心备课,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授课,并做到与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的整合,形成教育的一致性、系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校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并参照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运用于美德教育课堂,也积极参与美德教育观摩课活动,让更多的教师了解美德工程、热爱美德工程。同时还注重教师自身美德修养的提高,大家说美德话,做美德事,老师们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魅力:学生主动捡起地上的纸,老师会微笑着对他说:“你主动捡纸,表现出了整洁的美德。”慢慢地,教室变得更干净了;下课了,老师让学生先走,而小丽说老师先走,因为他们上节
课学习了礼貌的美德,“老师,请您先走”,老师会对小丽说:“老师谢谢你表现出了礼貌的美德”;小丽扶起了摔倒的小红,老师拍拍她的肩膀说:“老师看到了你帮助的美德。”于是,乐于助人的行为更多了;„„
六、定期做好家长培训
家长是孩子最初价值观形成的首要教育者,所以父母、或任何其他孩子的首要看护者对美德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获得在家庭中发展美德的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学校、家庭、环境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品德教育的付出才会结出累累硕果。为此,我校结合地处农村的实际情况,在上一学期召开了一次专题家长会,向家长进行关于美德教育的知识培训,提高家长的美德意识,便于更好的配合老师开发学生的潜能。
但是,美德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性的教育工程,美德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为此,我们一定会巩固已取得的教育成果,不断创新,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做实、做细、做新,并持之以恒地给学生以美德的熏陶和训练,及时发现学生的美德,创造各种锻炼机会、展示他们的美德,学生才会发现自身潜能,挖掘出更多的美德,而后长出丰满的羽翼,飞向成功,共同为我们祖国的繁荣、人类和谐、以及美好的未来服务。
第三篇:儿童美德小故事
儿童美德小故事汇编
甘泉中心学校 2015年11月1日
美德故事
美德小故事之“礼貌”
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的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是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后边听了这句话都很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美德小故事之“友谊”
人都需要朋友,需要一份纯真的友谊,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不少挫折,或许父母不在身边,这个时候朋友的关心就能使你倍感温暖。我在《青少年美德》书中再次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两个朋友》讲的是两个朋友发生争执,一个还打了另一个耳光,挨打的把被打的事情写在沙子上,之后,那个朋友又救了他一命,他把这件事写在了石头上。朋友感到不解,他就回答到:“朋友的伤害要记在容易忘记的地方,而帮助却要刻在心灵深处……”这句话同样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上。是呀,朋友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而给予的帮助却是发自内心的!
美德故事
美德小故事之“体贴”
自从2010年7月赴京参加“儿童美德工程”培训以来,我一直担任学校的美德教育教学工作,两年来,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变化。
由于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是比较偏远落后的农村,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家长的教育,因此不讲卫生,纪律散漫,最让我头疼的是爱撒谎,所以,我每学期的美德教学都是从诚实开始的。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最大的感受是我的学生们现在很诚实,犯了错误,损坏了公物,作业没有按时完成,都会主动来找我,他们也懂得了承担后果。
班上有一个条件较好的女孩子,在她上学期的一次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爸爸没有兑现承诺,答应我的零花钱没有给我,我很生气地背着书包走向学校。但是,她最近的一次日记让我颇有感触:妈妈今天忘了给我的奖励(一块钱),我也假装忘了没有问她要,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已经很辛苦了,看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我只好忍着了,但是心里还是很开心。看来她已经学会体谅父母了!
美德故事
美德小故事之“友爱”
又是一个新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从她出现在我面前的那一刻,那张稚嫩腼腆的小脸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她以前是班上的学困生,所以一直都显得很孤僻、自卑。就在老师因为座位的事左右为难的时候,李佳踊跃地举起那双可爱的小手,“老师,我愿意帮助他,请您把她安排到我的身边吧!”从她甜甜的笑容里,我看到了爱心和团结,也读懂了什么是真善美。是啊,只要大家都能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竭尽所能去帮助身边那些陷入困境的人,用我们的爱心去浇灌他们的心灵,我想,我们的班级凝聚力会更强,我们的世界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第四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当下的要务,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1
一、初步成效
一年来,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爱行动以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2、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儿童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4、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团支部、教务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准备用一段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在全体学生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二、主要工作经验
(一)工作内容:
1、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健康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2、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分阶段内容:
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小学一年级的留守儿童:能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
小学二年级的留守儿童:感受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与同学交往中学会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克服粗心、马虎不良习惯,乐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年级的留守儿童:萌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自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挑战困难,品尝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喜悦,学习和做事时学会动脑、认真、仔细。
小学四年级的留守儿童:勤奋学习,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要求进步;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锻炼抗挫能力,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或自卑情绪。
小学五年级的留守儿童: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学会沟通,与老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合作能力,勇于负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张有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小学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中学生活。了解自己能力、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爱家人,(二)工作原则: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以全体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的几率,增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2、民主性与参与性原则。民主、参与是学生个体表现自我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需要。只有坚持民主性与参与性原则,以真诚、友爱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小学生,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他们愿意亲近教师,愿意对教师说心里话,才能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在轻松愉快和乐观向上的气氛中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差异性与多样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也叫个性化原则。留守儿童作为小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有它的独特差异,他们群体心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上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有针对性,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否则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多样性原则是由留守儿童群体和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
4、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他们的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对他们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和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调节,以保障其心理健康。因而必须坚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
(三)方法途径: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通过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等,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留守儿童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通过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校园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能力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5、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过程管理。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6、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观摩,鼓励更多地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一年来学校共用4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资格证。
7、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
(四)主要做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旨在发展和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各项活动,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名说“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行,与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晨间谈话等可有机结合,通过游戏、唱歌、遐想、讨论、辩析、观察、表演等方式为中介使“课”活动化,达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2、举办“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相比较它的参加人数要少,一般10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时间上,利用课余或双休日进行,场所选择也十分自由。参与的对象则较为专一,活动主题也较为集中,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这个目标组织沙龙活动。
3、成立“心语小屋”
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创办心语小屋。小屋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充电”、心理活动等功能。学生走进心语小屋,为的是求得心灵的更加美好,开发身心潜能,增强塑造良好心理的技巧,解决成长的烦恼,消除心理的困惑,获得心理渴望的满足。
4、设立心理信箱
针对留守儿童,可以专门为他们开设心理信箱。心理信箱有两方面效用,一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个别心理辅导,发展师生间个别心灵的沟通,努力获得他们对教师的信任,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卫,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尊重人格。二是对心理教育中一些带共同的方面展开讨论,并为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提供丰富的素材。
5、开展“心育雏鹰行动”
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举行心育雏鹰行动。雏鹰行动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心育雏鹰行动是在此基础上,侧重开展如品德践行,社会实践、送温暖等活动。教师作为一员参与其中,让留守儿童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
6、开通“心理热线”
“心理热线”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建起心连心的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代理家长结对、家长、代理家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多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发展的“心育”。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7、鼓励写心语日记
结合中高年级学生写日记、写周记,鼓励留守儿童记“心语日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浏览写“心语日记”,搭通学生的“脉博”,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8、互写“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教师主动向留守儿童的心理冲击。教师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设置“心语赠言”卡,并鼓励学生相互间写赠言。“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留守儿童生日、毕业升学、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时,心烦苦恼时等等。
“心语赠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以“美”和“爱”来激活留守儿童,能在他们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灿的火花,成为学生所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五)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指导,缺少专家引领。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显著。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尚未有效建立。班主任、德育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3、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程的工作机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狠抓工作落实,把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为流动留守儿童和其他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农村的那些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学生的和谐心理健康发展,为这些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学校及其工作者有责任使留守儿童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一、认识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价值取向
该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怎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和系统放大效应,促进“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呢?笔者首先认为要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
1、留守学生状况调查。
2、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3、留守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二、细致开展“留守儿童”调查并情况分析
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半留守。另还有外来民工子弟。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无人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自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开展活动更多的关爱、呵护,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到实处,让每个留守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3一、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的父母
要正确的看待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全面的看待。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正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发展的需要,舍小家为大家,背井离乡、弃儿丢女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干一些当地人不愿干的工作。正是他们促进了我们国家向工业化、城镇化的转型,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他们是伟大的。而当前我们教师队伍中有许多人对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正确的看待,总是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负责任,生下孩子孩子不抚养、不教育。他们偶然到学校来,总是有点意见,希望他们能回来。试想一下若是农民工都回到自己家乡,我们的北京上海会怎么样?我们的吉首会怎样?城市将陷入瘫痪,处处垃圾,生活必须品匮乏,是人间地狱。如果农民工都回家,工业会有灭顶之灾,经济会崩溃。显然,当前社会发展离不开农民工。他们是英雄。我们应坦然面对留守,为英雄的儿女倾注更多的关爱,回报我们的英雄。
二、正确对待留守儿童
1、关注留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肩负着让每一个儿童都应享受到平等的教育,理所当然地让这些儿童健康成长、享受温暖。那么,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儿童离开父母后,就产生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常使他们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注意力,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这些儿童在学校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将合理调整其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以爱打动留守儿童,每个学生都有长处,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取决于学校丰富多样精神生活的创设。教育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教师必须亲近留守学生,用爱去打开动他们,同时,在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多包容,不要贴标签。
总之,通过十天的培训,使我更深刻的认识了”留守”,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倾注自己的爱,从内心关爱他们。
第五篇: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总结
杨店初级中学 2018年10月10日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总结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必然要求,根据《驻马店市教育体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驻教基【2018】94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现状。从调查中发现,多数留守儿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比较认真,也有成绩拔尖的,对父母外出持理解支持态度。有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还有一定的自主自理能力。但总体来看,由于监护人绝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祖辈,他们中有的是隔代管护,过于溺爱,往往放任自由,管护工作难以到位;有的只重视生活上关照,放松了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由于老年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留守儿童很难管理。因而,一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缺失。
1、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
从调查情况看,在现实表现较差的名学生中,他们中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能力给予帮助和辅导,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2、是个人性格改变,家庭亲情缺乏。
留守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情感的沟通,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南莫小学留守学生在座谈时,提到父母就伤心落泪。还有一名学生父亲外出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母亲出走多年未回,孩子心灵创伤很大。不少孩子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虽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但也产生许多麻烦和冲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是行为有所偏激,价值观取向有所扭曲。
留守儿童一般自理能力较弱,部分人纪律松散,言行偏激。调查中了解到,少数孩子在家不听祖辈的教导,我行我素,在学校也时有不良行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管教不到子女,往往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这样容易形成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很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陋习。
4、是存在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上学一般都由祖辈和其他人接送,祖辈的年龄都比较大,在接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安全事故。也有少数留守儿童在家喜欢玩火、玩电、玩水甚至玩农药,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容易引发重大事故,酿成悲剧。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安全事故的比例高于其他儿童。
三、关爱留守儿童做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素质如何,是一件关系到未来人口质量、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此,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根据“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教育闹心,社会关心教育担心”的社会现象,认识到营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家庭、学校、社会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作为第二监护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组建假日活动小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集体的温暖。
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
虽然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措施还不够完善,效果还不太明显,还需要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确山县杨店初级中学 201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