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新闻
雅虎、微软和美国在线正式达成广告合约
11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三家最大的广告提供商已正式达成一纸前所未有的广告网络合约。雅虎、美国在线和微软已确认将合作经营广告业务,已达到增加利润、确保广告价格,以及为广告公司和代理商增加影响力的目的。
据悉,此次合作的中心,与数年来广告网络合作的惯例类似,即转售各自的待售广告。明年较早时期,三家公司计划合并其实时竞标平台,以促进非保留待售广告的利用,为其销售机构扩大规模提高效率。三家数字媒体巨头计划推出一系列多样的选择,这是其他小的广告网络无法企及的。
雅虎美国的执行副总裁Ross Levinsohn被认为是此次合并的首席架构师,在一份声明中声称:“我们为能与微软和美国在线合作,为能将市场代到一个更成熟,更高效和更易于获得标准路线感到兴奋,这是购买和出售待售广告的一次重大转变,而我们正在全心全意的把握自己的命脉,同营销者和代理商一道合作,为我们的广告伙伴创造更多的回报。”雅虎和美国在线将扩大合作至美国之外的加拿大,微软的加拿大部门将不参与。
第三届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15日登场
以“汇聚创新动力 共创网络未来”为主题的2011年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明日将在北京召开,届时将有300多名两岸嘉宾出席盛会,共同展望两岸互联网的未来,共谋两岸业界的合作与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台湾网、中国互联网协会与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承办。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两岸互联网业界代表、专家学者将就促进两岸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互联网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会后台湾嘉宾还将在京参观部分互联网企业。此外,论坛大会现场还将对第二届海峡两岸互动数字内容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和选手进行颁奖。
本次论坛是在适应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和两岸业界新需求的形势下举行的,旨在通过回顾两岸互联网发展历程,探讨两岸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增进彼此了解,开辟两岸互联网业界交流合作新途径,促进两岸互联网行业共同繁荣与发展。
以促进两岸互联网界合作为宗旨的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自2009年起,已在北京和台北成功举办了两届,达成多项共识,促进了两岸业界的广泛合作,已逐步发展成为两岸互联网行业交流的品牌活动。
第二篇:互联网新闻业务培训学习心得
互联网新闻业务培训学习心得
第一次参加互联网新闻培训,做为一年从事手机报、wap站点工作5年的网站编辑而言,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大,对自己的新闻业务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新闻事件的认知与传播
对于此次培训,感触最深刻的是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翟老师在给我们授课时讲到的,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认知与认知下的传播。翟老师的这句话,我理解为透过现象看本质。做为一名网站编辑,目前大多数网站的考核是以每天新闻更新数量以及点击率为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就造成许多编辑为追求数量及PV而忽略新闻事件真相的探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做为一种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有一种对真相探索的欲望,但在网站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很少有领导或编辑会按这个要求去做,因此在工作中就会出现许多错误,在舆论导向上就会出现偏差,媒体做为一个宣传口,如果自己都出现这种错误,网友看到后又会有何反映,可想而知。
新闻工作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与运用
周三下午魏正新老师在给我们讲依法办网的几个要求时,对互联网法律法规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授课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目前中央、地方以及商业网站的编辑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知道的又有多少人真正的读过。如果我们的编辑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是否会规避一些错误的发生呢? 所以编辑通过考试持证上岗是检验是否为一名合格的网站编辑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网络互动环节的审核与管理
08年大学毕业刚来到网站时,参加过网站对新闻、论坛以及博客的跟贴审核工作,对这项工作有切身体会。当发现网友在网站的留言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时,自己许多时候的确认及删除两个按钮都会思考很长时间。也经历过藏头诗、虚假广告代码等一些反审核手段,概括起来就是“魔高一迟,道高一丈”。对审核的一些标准基本是通过实践积攒经验,也曾栽过跟头,水军、广告、淫秽信息层出不穷。刘正荣老师谈到互动跟贴的11条管理标准,这些标准应该传递到各个网站每一个管理互动人员的手中,让他们以此为参考。
各家媒体手机报及客户端现状分析 目前各家网站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先以客户端为例,商业媒体跟国家及地方新闻网站的区别有天壤之别,当商业媒体的客户端下载数量都以“亿”为统计单位时,中央及地方新闻网站还还在以“万”为统计单位,在讨论中,一些地方媒体甚至于以“千”为统计单位,这个差距是巨大的,原因囊括网站投入、研发技术、运营团队等多个方面。在手机报方面,近两年虽然已经属于“夕阳产业”,但三大运营商用户量已经达到千万级别,我们还在十万甚至于更少的级别是徘徊。地方媒体明显比中央媒体有优势,在柯飞宁老师给我们讲课时,简单统计一下。除去运营商及凤凰经营的手机报,其它大多数全是地方媒体,这两项对比很值得我们中央媒体检讨与思考。
以上为这次培训中印象最深的体会,这次培训结束后,会将一些学习心得传达给网站的编辑员工。
在这次培训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增加小组讨论环节
周二下午小组讨论环节个人感觉气氛很好,跟课堂上讲课提问形式还是有很大区别,课堂提问是单对单,小组讨论相对气氛更活跃一些,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目前手机报及客户端发展的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互交流经验,总结自己在客户端上存在哪些的不足,相互吸取经验。
定期举办针对手机报及客户端各大网站相关负责的培训及交流
目前客户端还属于一个新型事务,在新闻资讯方面,APP的发展趋势是不明朗的,未来是wap站点为王,还是APP占据主流都不好说。在新闻资讯方面,wap站点相对APP更适用于新闻资讯,APP无论是盈利模式还是发展方向局限性太大。比如IOS系统,更新一般就需要苹果商店审核,如遇突发情况,在形式改动方面没有wap站点灵活度高。希望可以定期为举办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培训,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虽然每期培训都会建QQ之类的联系渠道,但效果有限。
对中央及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扶持
目前中央媒体跟商业媒体无论是在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都无任何可比性,我们内容再好,影响力有限。建议上级部门充当桥梁纽带作用,在推广方面给我们提供渠道上的帮助,尤其是近几年低端智能机的普及,里面很少内置中央媒体客户端,目前国产机智能机市场占有率很高,我们希望可以一些国内大的手机厂商合作,把客户端内置到手机系统中,但是在这方面我们处于劣势;或者每年举办一个客户端评选等等,提高中央及地方媒体在手机用户的影响力及传播力。
中国经济网
冯虎
2013年6月5日
第三篇: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研究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进步,新的媒介方式产生并且得以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孕育而生。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具有便捷、个性化等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特点,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之处。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妥善解决。文章对于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客户端编辑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0-0108-02 移动互联网下新闻编辑的特点
1.1 传播更体现了个性化和定制化
一直以来传统的媒介沟通方式都被我们定义为大众传播媒介。因为这些媒介传递的内容都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报刊只有传达了普遍的、符合多数人口味的信息,才能保证销量。电视广播中插播的广告、新闻的筛选,只有尽可能得吸引足够多的受众,才能达成商业目标,获取丰厚的利润。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介,都是以一对多的形式传递信息。而如今,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新的媒介方式产生,并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私有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改变了传统媒介一对一的信息传播方式。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产生使得私有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成为可能。一些新闻客户端常常可以根据客户的浏览偏好,推送其所关注的信息,很好地迎合了客户的口味,也大大缩短了客户为搜寻感兴趣的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喜好对信息进行筛选,根据客户的要求展示信息,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了客户的心理需求,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相较于传统传播媒介的优势之一。
1.2 社会舆论走向可控
在长期的发展中,传统媒介一直都是单向的一对多传达信息,缺少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机制,舆论场小。舆论场是由大众、互动平台以及互动机制共同形成的[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舆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也使得舆论场越累越大。然而网络环境尚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对于舆论监督方面不够严格,也使得舆论场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许多网民在网络平台随意发表言论或是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等,网络舆论难以控制,也因此酿成了不少祸端。多少人饱受舆论的争议与折磨,还有的人因为忍受不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而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而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有着专业的运营商运营,公共话题并不是由网民自主发起的,而是由网络运营商操作。不仅如此,所有的言论都是公开透明的,都在政府的严格监督之下稳步进行。这样以来,一方面,控制了舆论的源头,网络运营商必定是要遵守法律法规,不敢随意发起破坏社会和谐发展的不良言论;另一方面,政府对其言论的有效监管,也大大改善和净化了舆论环境。
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客户端通过实名制举措,也让广大网民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减少了不良舆论的产生,也避免了类似于微博、博客等平台的不良舆论造成的严重后果,在移动互联客户端平台展现了人性的纯真善良,共同维护着平台环境的安全与稳定。这样一来,舆论场变得可控,社会舆论开始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减轻了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安全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移动互联网对新闻编辑发展的阻碍
2.1 信息的质量以及权威性受到挑战
传统媒介传递的信息具有较高程度的可信度以及权威性。从业人员素质高,媒介机制也有相应的管理条例约束着每一位从业者的行为。同时行业标准规范的实施与落实,也为传统媒介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在这个方面则出现了严重的短板。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用户素质参差不齐,不少非专业用户的新闻编辑能力有待提高。且正是由于这些用户的非专业性,其提供的新闻的可信度受到质疑,不得不承认的是,确实有不少非专业用户提供的信息误导了他人,这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如今段子手、标题党越来越多,他们的出现是对新闻编辑的不尊重,严重背离了新闻编辑精神,也拉低了新闻编辑的整体水平。传统新闻媒介都是有具有较高学历水平以及文字功底、文案写作能力的专业人士,经过对新闻信息的加工提炼以及一步步的修改和润色,才将最终的新闻呈现在大众面前。无论是从新闻来源的可信的还是从新闻的质量上来看,传统媒介都具有较高的水准。而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则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依靠劲爆的标题吸引用户浏览量,而实际新闻内容却严重与标题不相符,新闻质量堪忧。另一方面,对于客户端新闻质量的监管不力,也是造成新闻权威性缺失的原因之一。
目前,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的门槛较低,对于新闻质量审核标准不严,且对于新闻排版等要求也没有不那么高。更厉害的是,有的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新闻编辑工作是由机器实现的。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找出用户关注点,进而编辑新闻推送。这使得传统媒介的新闻精神被淹没。
2.2 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受到挑战
不论是传统媒介本身还是传统媒介新闻的工作者,他们对于工作内容都是严谨把关,工作态度也是严肃认真的。不论是新闻内容编辑还是新闻标题的拟定,都是经?^仔细斟酌之后的智慧的结晶。而如今,许多移动互联网客户端上的新闻,为了达到一定的浏览量目标,采用不严肃甚至是有些恶俗的标题骗取浏览量[2]。
为了利益,不讲底线。标题乃是一则新闻的概括和精华,被非专业人士滥用、随意编辑恶俗标题,严重损害了新闻的严肃性。除此之外,有的人为了制造热门话题,对真实的新闻信息断章取义,掩盖新闻事实本身,误导受众,也是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新闻编辑工作不够严肃的表现。
2.3 商业广告对传统新闻编辑规则的挑战
当今世界,广告无处不在,任何一个载体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广告展示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如此,不少广告都穿插其中。有时候只是简单浏览一下美妆、护肤类的新闻,结果点进去全是介绍某某产品以及淘宝链接。在浏览新闻的时候,打开或者退出一个网页,也有可能会有广告窗口弹出。在传统的新闻媒介当中,广告与新闻是相互分离开来的,它保持着新闻的严谨性。而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穿插新闻事件的产生,也不能完全否定。对于传统新闻编辑来说是一种颠覆,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人觉得新闻传播媒介逐渐走向不严谨。反观这一现象以及发展趋势,它改变了传统的广告思维,创新了广告发展模式,对于广告业以及新闻客户端的发展都是一种有利的促进,因此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挑战。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客户端编辑的发展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控制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的发展刚刚起步不久,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漏洞。政府层面,相关的管理规范性文件应该及时出台,保证其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稳步发展。同时加强监督,对于发布不良话题、新闻的行为要加以制止、教育、引导,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惩罚,创造一个和谐的运营环境。
3.2 加强对新闻质量的控制以及科学技术应用的约束
像有些新闻客户端的编辑工作完全交给机器人处理的做法略有不当。机器人再智能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3]。应当恰到好处地将人与机器相结合,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在机器编辑的基础上,加以润滑和改进。同时要解决标题与新闻内容不相匹配的问题,保证新闻的严谨性以及权威性,引导移动互联网新闻编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每一则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都具有较高的质量。
3.3 对于新闻插播广告的现象加以管理
适当的巧妙的广告不会影响新闻本身,但是如果客户端平台编辑的新闻中出现了大量的广告,会引发受众的厌恶和排斥情绪。这不仅会影响到新闻质量的口碑问题,对于平台的未来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更应该加以规范。运营商应该集中注意力,保证好新闻的质量,使新闻以及平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此时可以开设专门的广告板块,有了一定的关注度,自然??有广告商竞争广告位。结论
移动互联网下新闻编辑的发展给传统新闻媒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对此需要加强对于移动互联网新闻编辑的监督和引导,促进其不断完善,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带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征.简论“两个舆论场”的内涵与价值[J].当代传播,2014(3):14-15.[2]赵文晶,申利净.网易新闻客户端“两会”报道态度传播研究[J].中国出版,2015(11):7-9.[3]李凌凌.社会化传播背景下舆论场的重构[J].中州学刊,2015(6):3-5.
第四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第三条 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第四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二章 许可
第五条 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 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前款所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
第六条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
(二)主要负责人、总编辑是中国公民;
(三)有与服务相适应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内容审核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
(四)有健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五)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六)有与服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资金。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
符合条件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另行制定。
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还应当依法向电信主管部门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备案手续。
第七条 任何组织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与境内外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 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企业进行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合作,应当报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八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的采编业务和经营业务应当分开,非公有资本不得介入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业务。
第九条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申请主体为中央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中央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的,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受理和决定;申请主体为地方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地方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受理和决定;申请主体为其他单位的,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受理和初审后,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决定。
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决定批准的,核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应当于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申请续办。
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定期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报告许可受理和决定情况。
第十条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要负责人、总编辑为中国公民的证明;
(二)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内容审核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的资质情况;
(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
(五)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安全评估报告;
(六)法人资格、场所、资金和股权结构等证明;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三章 运行
第十一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立总编辑,总编辑对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负总责。总编辑人选应当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符合相关条件,并报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接受专业培训、考核。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从业人员从事新闻采编活动,应当具备新闻采编人员职业资格,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一颁发的新闻记者证。
第十二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健全信息发布审核、公共信息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有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第十三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平台服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用户身份信息和日志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非法向他人 提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采编、发布、转载、删除新闻信息,干预新闻信息呈现或搜索结果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四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平台服务,应当与在其平台上注册的用户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对用户开设公众账号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审核其账号信息、服务资质、服务范围等信息,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
第十五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新闻信息,应当转载中央新闻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等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注明新闻信息来源、原作者、原标题、编辑真实姓名等,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并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新闻信息,应当遵守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现含有违反本规定第三条或前款规定内容的,应当依法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 告。
第十七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变更主要负责人、总编辑、主管单位、股权结构等影响许可条件的重大事项,应当向原许可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用新技术、调整增设具有新闻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应用功能,应当报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安全评估。
第十八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明显位置明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社会投诉举报渠道,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健全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活动,应当依法出示执法证件。
第二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有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可以向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报。
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向社会公开举报受理方 式,收到举报后,应当依法予以处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 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信用档案,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和约谈制度。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务院电信、公安、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工作沟通和协作配合,依法开展联合执法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责令停止相关服务活动,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运行过程中不再符合许可条件的,由原许可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暂停新闻信息更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仍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不予换发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三款、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暂停新闻信息更新,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五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暂停新闻信息更新,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新闻单位,是指依法设立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电影制片厂。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同时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由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本规定处理后,转由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处置。
国家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等另有规定的,应当同时符合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之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
第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室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主任 徐麟 2017年5月2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第三条 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第四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第二章 许可
第五条 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前款所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
第六条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
(二)主要负责人、总编辑是中国公民;
(三)有与服务相适应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内容审核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
(四)有健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五)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六)有与服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资金。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
符合条件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另行制定。
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还应当依法向电信主管部门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备案手续。
第七条 任何组织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与境内外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企业进行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合作,应当报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八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的采编业务和经营业务应当分开,非公有资本不得介入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业务。
第九条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申请主体为中央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中央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的,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受理和决定;申请主体为地方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地方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受理和决定;申请主体为其他单位的,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受理和初审后,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决定。
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决定批准的,核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应当于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申请续办。
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定期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报告许可受理和决定情况。
第十条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要负责人、总编辑为中国公民的证明;
(二)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内容审核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的资质情况;
(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
(五)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安全评估报告;
(六)法人资格、场所、资金和股权结构等证明;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第三章 运行
第十一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立总编辑,总编辑对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负总责。总编辑人选应当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符合相关条件,并报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接受专业培训、考核。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从业人员从事新闻采编活动,应当具备新闻采编人员职业资格,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一颁发的新闻记者证。
第十二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健全信息发布审核、公共信息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有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第十三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平台服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用户身份信息和日志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采编、发布、转载、删除新闻信息,干预新闻信息呈现或搜索结果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四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平台服务,应当与在其平台上注册的用户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对用户开设公众账号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审核其账号信息、服务资质、服务范围等信息,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
第十五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新闻信息,应当转载中央新闻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等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注明新闻信息来源、原作者、原标题、编辑真实姓名等,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并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新闻信息,应当遵守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现含有违反本规定第三条或前款规定内容的,应当依法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变更主要负责人、总编辑、主管单位、股权结构等影响许可条件的重大事项,应当向原许可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用新技术、调整增设具有新闻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应用功能,应当报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安全评估。
第十八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明显位置明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社会投诉举报渠道,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健全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活动,应当依法出示执法证件。
第二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有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可以向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报。
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向社会公开举报受理方式,收到举报后,应当依法予以处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 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信用档案,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和约谈制度。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务院电信、公安、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工作沟通和协作配合,依法开展联合执法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责令停止相关服务活动,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运行过程中不再符合许可条件的,由原许可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暂停新闻信息更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仍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不予换发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三款、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暂停新闻信息更新,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暂停新闻信息更新,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予以处理。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新闻单位,是指依法设立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电影制片厂。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同时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由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本规定处理后,转由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处置。
国家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等另有规定的,应当同时符合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之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