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教学(评课稿)

时间:2019-05-12 06: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板块教学(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板块教学(评课稿)》。

第一篇:板块教学(评课稿)

板块教学,结构紧凑,课堂高效

——点评吕老师的课《杨修之死》

大家下午好!现在我用项目性评价来对吕利老师的这节课做点评。我认为吕老师这节课达到了六个指标:向度、强化次数、流程、梯度、要素组合、主体互动。

1、向度。本节课吕老师抓住两个关键要素“杨修”“曹操”成功建立了四个平台:读课文、走进文本、对话文本、跳出文本。每个平台都达到了多个向度,其中在“文本对话”这个平台中学生的小练笔向度达到了8个之多。主动权是通过多向度来实现的,所以,本节课中吕老师把主动权交了出去。

2、强化次数。对向度是加大强化次数攀升的最主要的形式。这节课知识性目标就是文中的7件典型事例。吕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对其进行强化:读课文、拟标题、小组交互、团队交互、练笔、走进文本、对话文本、跳出文本等。强化次数达10次之多,完全符合9~13次的项目标准。

3、流程。吕老师的这节课采用平台互动方式,其中四个平台的设置属倒置性平台,也就是探究汇集式,从读文本、对话文本到跳出文本,整个流程下来,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4、梯度。吕老师的课堂设计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文道统一。在学习文章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有学会了辨证地看待人物形象,达成了隐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四个平台设计由外向内研读文本,拟小标题又由内向外跳出文本,解读曹操及作业设计,在学生输入有输出的过程中完成本节课目标。

5、要素转换组合和主体互动。本节课充分体现听、看、说、想、做、动静转换七个要素。特别是“小练笔”环节中完成动静转换大动一次。在整堂课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说的多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平台互动。气泡图的展示,小组、团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师生互动。

综上所述,吕利老师的这节平台互动课是成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几点不足:平台建立要筛选关键词,流程性检测要加强。比如在对话文本中学生展示完后可以整理到卡上,张贴,课后再浏览几个人的卡。

以上点评属一家之言,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第二篇:板块教学设计

板块教学设计

板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板块的运动》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等内容。板块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延伸,为地表形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将为区域地理有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标解读】

本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但要求比较简单,即“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结合实例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内容《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的学习,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埋下伏笔;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化抽象为直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运动与地表地貌的关系,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等,将为区域地理有关章节的地理成因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而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由此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拼图、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记住板块名称和位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2、在板块运动示意图上,指图总结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火山、地震的

2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板块运动的实例分析,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2、通过讨论地震突然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培养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ppt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班级学生分组,6-8人一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火山、地震视频,引起学生注意,提出什么是火山、地震?分布在哪?为什么会有火山、地震等问题?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对比实践,明确关系活动一:敲鸡蛋求结构:

学生活动:每组学生分发一个鸡蛋,学生观察鸡蛋后将鸡蛋壳敲碎,分析蛋壳与地壳的相似性。

教师活动:展示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教师讲述:地球的构造与鸡蛋相似,分为三层,鸡蛋的外层叫蛋壳,地球的外层叫地壳,提示学生这两个字同字不同音。敲碎鸡蛋壳,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归纳出地壳特点,地壳不是完整的,而是分成了许多部分,在地球表面破碎的地壳就是板块。

转承:全球究竟有哪些板块呢?活动二:初拼图识板块

3学生活动: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六大板块拼图模型,让学生对照板块示意图拼图活动后回答问题:

1、地球表层可分为几大板块,名称是什么?

2、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总结:全球岩石圈除六大板块外还包括许多小板块。活动三:再拼图明关系

学生活动:将七大洲模型图粘贴于六大板块拼合图上,观察后回答问题:

1、板块的名称与七大洲四大洋的命名有什么样的关系?

2、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在哪个板块?

3、中国、澳大利亚分别在哪个板块?

4、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在哪个大洲,在哪个板块?

特别强调: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洲但位于印度洋板块。

转承:学生看图分析,板块示意图上还存在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板块构造示意图上存在“← →”“→ ←”符号,转入板块运动教学内容。

环节三:游戏探究,

活动一:了解原因:地壳的活跃与稳定师:做一个实验

拿一只铅笔放在桌子中间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然后把铅笔再放在两张桌子之间再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

生1:放在桌子中间的铅笔只微微晃动

生2:放在两张桌子之间的铅笔晃得很厉害,并掉到了地上师:解释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1:桌子摇晃对桌子中间的铅笔影响不大

生2:两张桌子之间的摩擦力大碰撞厉害对铅笔影响很大师:就像六大板块一样

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师:也是极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4活动二: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的探究:试验:

每位学生将两张纸对接,用力挤压,观察纸张会有什么变化?然后将纸张向外拉伸,看看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分析总结)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实验的结果,这种结果和我们讲到的板块有什么关系?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读书P42图2-22提问: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会发现隆起成山和断裂成谷及继续向外扩张成海的的结论)

教师简要介绍褶皱和断层及产生的后果

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学生在地图册《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位置,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观察他们的相同点,充分学会利用地图进行学习。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读图观察回答)生:都分布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

师:其中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分布于哪里?为什么?生1:太平洋板块周围生2:亚欧大陆南部生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生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师:

1、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对比分析)

2、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分析总结)

给出我国汶川的位置、日本的位置,说明汶川大地震,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及海啸的形成原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演习。

设疑讨论、服务生活:学生观看两幅地震灾后图,讨论总结当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自救互救方法。

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定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本小组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最后,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演示——合作探索等巩固了前5面所学知识,同时也为后面区域地理有关章节的地理成因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板块教学设计2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的弊端之一是细剖细磨式的讲解。一篇颇有魅力的作品,一经详尽分解,顿失滋味了。肢解性讲析课文,打破了文章的整体美感。学生心目中,有零碎的字词,有割离的句子,有机械的段意,也有刻意总结出来的中心思想,却没有作品本身,没有对作品中理趣与语言有机结合而生成的美的切实感觉,所有摄入的语言符号,不是经过自己的感知印象、整体品悟而生成对作品的高层次理解,而是停留在语言段落本身。我感到在阅读教学中,决不能抛开学生的第一体悟去分解内容。一切字词的解释、语句的揣摩、段落的讲读,都必须以把握文意为目标,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再从细部收获回到领悟文意,使学生在一篇课文学习过后,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而是鲜活的、灵动的、有机的篇章,不是丧失美感的知识点范例,而是美的、带有无穷意味、充满睿智哲思的精华,由此我们提出了板块式教学模式。

“板块”是指课文中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由问题情境形成的结构大部件,“板块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式的阅读,即个人自学整理,小组切磋研究,全班交流评议。教师则相机诱导点拨,落实训练。所以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按照“注重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来执教那“依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文佳作,使之成为传播美的信息的载体。在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自然帮助学生进入审美的客体,以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意蕴,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一、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二、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根据散文作品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1、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2、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3、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4、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背影》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第二教学板块──朗读说“概括”的话。

第三教学板块──选读说“理解”的话。

第四教学板块──寻读说“发现”的话。

第五教学板块──品读说“质疑”的话。

第六教学板块──阅读体验,归纳小结。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板块式”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部曲,即一般用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前几个板块拉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或综合,或比较,或提炼,或引申,毕现教学用意、课文主旨、文章亮点。从“碰撞”中产生出几个单独板块所不可能包含的更深一层的东西,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这样一个开放性环节,为学生创设质疑和合作探究的空间,以此整合各个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思想相互碰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火花。通过彼此的交流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使教学视点更集中,教学思路更独特,教学板块更有层次感,因为这最后的“碰撞”能给人一种登高望远,一种意蕴无尽、悠长绵远的感觉,能掀起又一个教学高潮。

三、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背影》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感──练”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感: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练:给学生一个借鉴创作的体验。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不容回避的是,“板块式”思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体现了教师的设计思路,体现着教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带有倾向性的认识,体现出教师的个人意志。且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限定了思考的范围和活动的领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阅读文本的自由。事实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个性化的。一旦享有学习的自主权,必能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如何正确、适度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并把它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

板块教学设计3

课标要求: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地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2、在地图上记住世界著名山脉和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位置。

3、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4、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重点:

板块运动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但在当时作为一个假说,反对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由于条件有限,当时魏格纳和所有人都解答不了这个问题。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是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一个新的学说“板块运动学说”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起来的“板块运动学说”。板书课题:板块运动。

(在引入过程中①渗透给学生一种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上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识。②了解板块学说是由大陆漂移说发展来的。)

二、六大板块名称和位置

课本37页图

2、19六大板块分布图.。

1、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全球划分为-------大板块,记住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记忆的方法。

3、结合世界政区图在图中找出中国的位置,观察中国主要位于--------板块,东部与----------板块交界,西南与---------板块交界。

4、观察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大洋洲位于--------板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5、练习:《同步学习》45页“能力提升”的.第

1、2小题(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等)

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1、再观察图

2、19六大板块分布图

(1)结合图例,观察火山、地震分布在板块的什么地方?板块的内部又怎么样?(2)你能指出地球上地震最集中的两大地震带吗?明确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3)判断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少)的国家。

(4)得出结论: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板块内部-----------。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也集中分布在------------。(板书)

2、板块运动学说:通过简单的提示,由学生归纳出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然后看课本,读一读,记一记。

3、运用板块运动学说分析日本、台湾多地震的原因。

(过渡)科学家们虽然现在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但是他们已经找到了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它们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大家观察课本图

1、29,在板块交界地带不仅有火山地震,还有很多红色的箭头,它表示什么呢?(板块运动方向)

四、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

1、板块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2、活动探究:用两本书作为两块板块。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和张烈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3、得出结论并板书。

4、课本活动,指导学生分析课本

37、38页活动。

5、畅想未来:结合书中的预言,根据板块运动方向,让学生预言未来的地表变化,培养学生探究、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每组推荐1名同学回答。

五、小结

教师先对着板书复习回顾,然后要求学生回顾并把自己这节课学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一听。

六、达标练习

《同步学习》44页“即时巩固”的第

1、3、5、7、9小题。

板块运动学说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的喷发、地震、山脉、海洋的形成等,但作为一个假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我们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继续去探索。

板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与分析,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谈迁打不挎的信念是什么呢?什么叫厄运?文中指又指什么呢?

3.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嘛,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

4.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呀,请从文中找出语句读一读。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国榷》”

(1)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有怎样感受?(品味数字)

(2)指导朗读

(3)还有哪些地方你同样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第二板块:抓住“厄运”,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他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合作探究:从文中哪些句段能感受到《国榷》书稿的丢失给谭迁带来的沉重打击?此时的谈迁会想些什么?

3.自主探究

4.合作交流

(1)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青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

(2)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1)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多媒体显示)

(2)他的心情怎样,(极其痛苦,甚至是绝望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3)茶不思,思什么?什么叫夜难安寝?是啊,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

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撰写这部史书。

第三板块:品悟想象,感受二写《国榷》的艰辛及坚毅。

过渡: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

同学们,让我们再把心沉下来。

出示: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边读边画出(用“——”)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合作探究

预设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预设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预设3: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出示情景,想象画面(音乐《二泉映月》)

过渡:虽然文章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来描述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图又清晰而又生动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写出来吧!

3.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1)引读:“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会明垂青史的?

4.小结:是的,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明垂青史的。

第四板块:内化情感,升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蒋永光在写这篇文章时,非常的感动,发自肺腑地说道: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绝望之云。”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可以对谈迁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说)

3.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他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他永远地记在心中。

板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第一课时写赠言、制作同学录

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徐寨小学 龚海定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依依惜别”板块中开展的活动方式。

通过对“范例”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写赠言的基本要求,学会制作同学录。

通过赠言的方式回顾小学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用多媒体播放母校的风景图片,四季图片、文体活动照片等,创设依恋母校的情境。

2、多媒体展示送别诗,师生齐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师:古人离别时,多做送别诗,今天,我们即将小学毕业,走向人生之路,在此时我们想用什么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与小学毕业生的生活相关的问题,采用展示校园图片、古人送别诗等方式,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二、自主选择活动形式

1、学生读第二板块“依依惜别”,讨论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自由发言,并详细介绍这种方式的特点及好处。

2、师生共同探究各种方式的可行性。

3、最后明确:常用的方式有:

写赠言、制作同学录、开展演讲、写倡议书、建议书、给老师写信、结合母校情况开展实践性活动,再为母校建设出一次力,开毕业联欢会等。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通过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要求,结合班级实际,选择活动方式。】

三、探究赠言的特点及写法

1、明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及目标。

师:根据活动安排,本节课我们开展写赠言,制作同学录活动。

2、激发对毕业赠言及同学录的重视与兴趣。

师:同学们,一份毕业赠言,可能会在一个同学或老师那里保存一辈子,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无比珍贵的一份毕业纪念品,因此毕业赠言很有纪念意义。一份同学录,可能就是将来几十年后你找到同学的线索,也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该怎样写好毕业赠言、制作同学录呢?

学生先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见解。

3、指导学生学习“毕业赠言范例。”

师:课文阅读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一些毕业赠言的范例,希望能够对我们有所启发。

4、学生探究如何写好毕业赠言。

(1)学生自读毕业赠言,体会范例中的毕业赠言表达了对老师、同学的什么感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2)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后全班交流。

5、教师点明:多媒体展示

通过阅读范例,要明白,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

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特点写。

赠言后边带上赠送者的姓名、年月以及有关住址一类的个人通讯资料,以便为制作同学录做准备。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重方法,重体验。结合课本提供的阅读范例,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以及教师的点拨、示例使学生认识写赠言的基本要求。】

四、写赠言、交流赠言,表达感情

1、课堂上学生在八人小组之内互写赠言,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内写赠言的实践,使学生掌握赠言的基本写法,并及时纠正一些毛病。进而延续到课外时间再为其他同学写赠言。

2、教师在课外为学生题写赠言,赠言要重在鼓励,因人而“言”。

3、小组内学生互赠赠言。

4、评一评:

学生把收到的赠言,读一读,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

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5、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议中要注意杜绝庸俗的倾向,对一些比较消极的赠言,要及时予以引导,要看到生活中的光明和未来。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突出学习目标的综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交流赠言活动,回顾小学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五、制作同学录

1、指导学生在完成小组内同学录的制作。

师:同学录应包含哪些项目,才能满足联系的需要。

学生讨论,并明确: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长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理想、身高、体重、生活照片等附带情况。

2、指导学生完善同学录。

小组同学录完成之后,同学之间相互借鉴一下,看别人的同学录制作的有什么特别的个性、创造性值得自己参考,特别是在实用价值、收藏价值、文化特色等方面要注意发挥自己的`创意。

3、通过在小组内进行试点制作后,布置在课外进行制作全班的同学录。

【设计意图:拓展不仅是知识上的,还有方法上的;不仅是交流内容的拓展,还有交流方式的拓展。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通过制作制作同学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布置下一阶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为母校做点事”的主题,在课外对学校进行一次调查,发现母校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进一步确定采用什么方式开展小组活动,为母校做点事。

调查以小组形式进行,提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细致的分工,让每个成员根据调查内容和自身的特长,承担一项任务。例如:可以有的负责数据统计,有的进行校园采访,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归类等。调查结束后,将材料分类,准备在下节课中交流。在合作组内,分工可能不均,但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负责一项任务,人人都要参与,不能包办代替。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通过学生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板块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能力目标:

1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建立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强对知识探索过程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板块的运动

教学难点:

板块运动的形式及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从地图上获得的启示——大陆漂移学说:轮廓的吻合、古生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层的相似性,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过渡: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运动学说。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3建立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的空间概念4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三)导学案预习检测: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地带。 2六大板块分别是()()()()()()。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或();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的地带。 4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

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两大板块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

(四)讲授新课:

通过导学案,列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板书并依次进行讲解讨论:1六大板块:提出问题:(1)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2)哪个板块基本全是海洋?(3)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4)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通过数字星球和板图板画进行讲解:

六大板块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基本上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板块的运动:

提出问题:板块运动的方向是怎么样的?挤压的结果?张裂的结果?

通过数字星球、视频和模型演示进行理解并解决问题:板块运动的方向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的挤压,另一种是相背的张裂运动。挤压的结果是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形成山脉;张裂的结果是形成裂谷和海洋。 3火山地震带:

通过板块的运动可以得出结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文帝,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通过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我国青海玉树的地震。

(五)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进行知识梳理:

1六大板块:名称及轮廓位置;

2板块运动: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板块张裂和挤压,形成裂谷海洋及山脉; 3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课堂检测

导学案测试:六大板块填图及综合分析题

第三篇:教学评课

听课报告

唐老师的课

听完唐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能够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唐勉老师的课整体效果都很好,其他的我就不说了,谈谈她的课给我最深的启发。每次听完她的课,最吸引我的是:她每次都能在课堂上结合所学内容加入一些动作。根据低年级小朋友生性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入动作,能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了。

林老师的课

1、依据一年级小朋友生性活泼好动的特征,林老师首先由游戏导入课堂,并且在教学中采用多个游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2、林老师让学生自画像教学单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教学完单词后让学生自己去课本书上找出相关的单词,学生再能正确读出单词的基础上对单词有一定的认识。

3、林老师采用多个游戏教学,我印象最深的是“A B组抢答比赛”。这个比赛最能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而且我觉得也开展的比较好。

4、我觉得林老师的管理能力还是不错的。小孩子刚从幼儿园升上来,又生性活泼好动,而林老师一节课下来,课堂纪律还是不错的。

值得探讨的地方:

1、可能是学生比较多,再加上小孩子活泼好动的特征。林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法顾及全部,只照顾到部分学生。

2、我个人认为林老师本节课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所学内容展示一些动画和图片可能效果会更好,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会更丰富,也更能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

我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听完以上两位老师的课,我觉得自己又收获了很多。我会继续不断地向大家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教学评课优缺点

教师评课优缺点大全

优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3、课的结构清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过渡自然。

4、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

5、教学内容丰富,联系体育知识,拓展恰当。

6、用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7、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

8、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9、充分利用学生自制器材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10、关注学生心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

11、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

12、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13、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得到发挥。

14、课的整体队形整体性特强,基本没有队伍的调动,但队伍的变化很多。

15、本节课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

16、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

17、教学内容有所创新,是一堂有趣而又有实效的好课。

18、本节课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新颖,组织严密,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9、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0、重点、难点把握到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师调控能力强,选择的几个活动内容有针对性。

21、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课中合作、探究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2、学生讨论激烈,情绪活跃。

23、器材上是一个创新。学生自制器材,器材使用率高。

24、教材改造是一个创新。把通过改造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

25、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26、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7、这节课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28、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29、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30、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

缺点

1、课堂上细节讲解不够。

2、对学生的带动性不够。

3、整个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的兴奋度还不高,上课有点放不开。

4、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没有设置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导致这个教学过程不连贯。

5、教师示范少,学生没机会展示。

6、教师没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7、在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上,课中的内容最好减少一个活动内容,否则教学时间有点紧。

第五篇:《曹冲称象》教学评课

《曹冲称象》教学评课

《曹冲称象》一课,重点是讲到了,但有点蜻蜓点水,不够突出,学生根本没有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尽管老师也演示了称象过程,但由于对电脑使用不熟练,效果没有出来。最后也没有总结课文。其实这篇课文应该很好理解,一个是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一个是比较官员与曹冲的办法,最后得出曹冲是个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孩子。就这么简单。只看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采用PPT形式,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通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今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刘静

2017年3月

下载板块教学(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板块教学(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课和教学反思

    评课与教学反思 通过观看我的教学视频,我发现自己从开始讲课到后面录视频,有很大的进步,知道在课堂上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教学,以前认为老师很容易,很轻松。但接触试讲过后,我......

    《画图》教学评课(范文)

    义务教育阶段2011-2012学年上学期中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 《画图》教学评课 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 邱宜川 廖妮娜老师是一位较为年青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但谦......

    评课拼音教学评课

    评课拼音教学评课 听了赵宁老师的拼音教学,感触很深,有以下想法: 一.课件展现,陶冶情趣。 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展开思维,进......

    教学评课意见

    大悟县城关镇中学 “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3 25 地点: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黄绍远 与会人员:全体文科教师 学生对资料的准备很丰富;知识涵盖量大;氛围轻松、快乐;教师点......

    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

    [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 上课,是教师的天职,上好一节课是每一个老师的追求,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就是写教学设计,那么该如何写好教学设计呢,或许,下面......

    《岳阳楼记》教学评课

    《岳阳楼记》教学评课 《岳阳楼记》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名篇,怎么处理应该说很多老师都做了艰苦的探索,本节课是本文的第二节课,它的优点有: 一、这种传统名篇,我们不要低估了学生的......

    燕子教学评课稿

    《燕子》磨课教案、实录与评课_杜海霞作者:杜海霞 点击数:8033 更新时间:2011-12-16 热 ★★★ 【字体:小 大】 《燕子》教学设计再稿 杜海霞【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 1、 从......

    古诗教学评课稿

    5月6日,春城一小与双窖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手拉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在春城一小举行,双方都派出了实力较强的老师上课,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共上了6节课。语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