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者如何专业——新闻调查的逻辑与自我局限的突破
记者如何专业——新闻调查的逻辑与自我局限的突破
——2012中国(上海)高校传
媒联盟暑期精英培训营专题讲座速录
主讲人:张志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现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2-8-279:00-11:30 a.m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记者如何专业?”,这也是我的一本书。那么一个媒体人如何突破自我局限的逻辑思维?概括起来就有以下几点:第一,把事情搞清楚,还原核心现场,也就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第二,把人弄明白,人性非常复杂,去弄明白一个人你一方面要听他说,一方面还要去验证;第三,把调查做深入,挖掘出事情的真相;第四,把文章写扎实,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写文章的技巧;最后,把自己不断清空,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下面我来分条为大家讲解。
把事搞清楚
不要用一篇报道去理解整个媒体,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就去判断一个人。现实生活是灰色的,黑里透着白,白中透着黑,因此我们不能这么简单的去认知一个人,而是要用灰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做记者就要淡定,永远不要轻而易举的感到吃惊,永远不要成为别人的脑残粉。对新闻记者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搞清楚核心现场是哪里,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调查还原,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寻找核心信源,尽量逼近现场。如何获取核心信源,核心信源包括物证和人证,我们要尽力找到有没有完整、未被修改、多角度拍摄的录像和文本材料,此外我们还需要人证,比如目击者和知情者。
第二步,获取基本事实,还原核心现场。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独立消息源对同一事实的描述一致,可基本确认事实;另外,三个角度的目击者对同一事实的描述一致,可基本还原事实;再者,就是接受遗憾,信源“污染”或信源断裂,被污染的消息宁可放弃。
第三步,核准新闻事实,应对宣传管制。掌握的信息是否支撑事实?假如采访的事实与宣传材料不符?宣传部门规定必须要写怎么办?这就靠我们的经验了,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说真话的“光谱”:千方百计说真话,关键时刻哪怕冒险也突破;说真话,但必须要保住饭碗,保证安全;有可以不说的真话,但绝不说假话;迫不得已,说人所周知的假话;最坏的可能是主动地、创造性地说假话。
第四步,遵循专业规范,懂得规避风险。我们要时刻不忘客观、平衡、全面等专业规范;关键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兼顾微观和宏观事实;单一信源尽量不报,非要报道则采取“直接引语”。
把人弄明白,体悟生存心态
要理解一个人,特别难的就是走进他的内心。揭开一个人内心的秘密是人物报道的最高境界。比如特稿《体育冠军之死》:由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体重超过160公斤的才力麻木的呕吐着,毫无尊严的死了,在生前最后四年,他的工作是辽宁省体院的门卫,在他死去的当天,家里只有300元钱。他不仅受困于运动生涯带来的各种痛苦的顽疾,更受困于家庭琐事、地位落差和生活压力,而更根本性的郁闷,既来自两个地方、两个时代的寂寞与喧哗的对比,也来自于他一生都无法脱离的举国体育体制。
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往往只关注具有戏剧性的外在现象,却不关注人的内心,我们总是倾向于向别人掩饰自己的错误。记者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很多人认为记者可以行走各地,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但我听过最有道理的解释是:记者是通过不断的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反思自己,而且能把这种反省和公众交流,从而变得越来越成熟,这种生命体验非常值得。
在这里为大家说说国内著名特稿记者李海鹏的特稿采访心得:(1)非同寻常的细致采访,甚至啰嗦到极点,采访对象是经常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为什么问那些问题,但这样做会感觉到你的诚意;(2)采访务必要拿到出乎自己预料的收获,如果采访结束,发现跟自己预想的差不多,那么说明采访不成功;(3)真相总是超乎想象的,没超乎想象,说明不真实。
此外,人物报道也讲究策略:(1)搞清楚一个人的“前世今生”(社会化过程),只有了解这个人你才能写出来让人感动的报道;(2)理清人际关系和行业状况(交往与行动),要了解采访对象在和谁交往,在什么行业工作;(3)性格决定命运,把握人物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努力揭开他性格中的秘密。在生存状态之外,更要关注生存心态,比如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可能他的行为是反常的,而我们作为一个媒体人就要去了解他反常行为背后不反常的思纬逻辑。
把调查做深入,逐步逼近真相
要想把调查做深入,首先,要超越事实,抵达真相。新闻的功能在于告知大众事件的发生,陈述事件显现在外的一些事实,真相的作用则是在于揭露时间背后隐藏的事实。其次,掌握报道路径:时空搅拌机。做一个报道首先要搞清楚核心事实,把它比作鸡蛋黄;然后我们要走向深度,我们要有一个鸡蛋清来容纳更多的关联事实;此外我们还要有时空的坐标,回顾历史,追溯背景,联想未来。从过去看现在,从现在知未来,关注采访对象的交往空间、行业状况、活动区域。写一个深度报道就是要把事实放在时空搅拌机里搅搅搅,总能搅拌出深度。
把文章写扎实,文本如何创新
在《在一份苛刻的报纸给一个刻薄的编辑写稿的生存守则》(曹筠武)中写到写文章的大忌:(1)陈词滥调;(2)滥用数字,巨大的数字是抽象的,如果众多数据同时袭击读者的话她们只能选择放弃;(3)滥用副词;(4)一成不变的语态和节奏;(5)过度煽情和过度用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和他们一起哭,而是忠实的反应和呈现。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个好的开头,结尾同样重要。什么是好的结尾?一声叹息,一阵沉默!好的结尾往往是用来抗拒结尾的,好的结尾可以让文字在纸上结束了,但可以在读者的心里继续。文本的写作是永无止境的,可以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把自己不断清空,坚持专业反思
苏格拉底有句话,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个人只有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清空,然后才能不断进步。做到放空自己,有以下几条规则:第一,突破局限,克服偏狭。
审视自己才能去正视他人;第二,学无止境,只有不断的学习知识和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有人说一个优秀的记者会具备以下素质:对某个专业领域非常熟悉、有远程工作的能力、对社会新趋势非常敏锐、能写出好的故事吸引读者、充满个性甚至带有比较夸张的性格。第三,持续反思,追求专业,当代专业记者角色定位的三标准:险象环生不自我悲情化;明白力量有限、慎言真相,不自我神圣化;批判权力滥用、制度缺陷,却不会自我道德化。所以不要盲目的崇拜什么人,也不要悲情,因为这些都不能让你在自己的领域有什么突破。总结一下,记者如何做到专业?首先要价值认同,坚持公共利益智商;其次,做到真实、专业、客观等原则;第三,角色定位,先做记录者,再做影响者;第四,要有自主意识,保持独立人格和反省精神。最后送大家一句格言,求知若渴,虚怀若谷!
提问环节:
问1:我们这里面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张老师能不能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结合我们自己的专业和新闻专业?
答:前段时间我们调查了中国最优秀的149名记者,其中学新闻传播的只有三分之一。他们的专业主要以文科专业为主,法律、中文、哲学等,极少数是理工科。要想两者之间有交叉主要是专业领域的结合,如学法律的做法治报道,兽医做医疗报道···此外,我们也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文字记者,而是在报社各个部门定向发展。
问2:老师您好,我想问如果想做一个好的记者是否需要改变性格?另外,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怎么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
答:改变性格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去定向发展。比如一个内向性格的记者更容易让被采访者放下心里防备,而对话访谈则比较适合外向性格。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采访对象做什么事情,请记住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能多去问一些最好,多去质疑,多思考,实践的多了自然能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
第二篇:党代表任期制的制度突破与实施局限
党代表任期制的制度突破与实施局限
作者:刘娅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8-8-31
本站发布时间:2008-9-1 10:49:24
阅读量:1885次
2008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简称《暂行条例》),并明确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党代表任期制是指党代表在党的代表大会(简称“党代会”)召开期间和闭会期间,享有代表资格,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的制度。党代表任期制的颁布,从制度本身而言,可以说是推进党内民主的一项实质性进步;但是,从制度实施而言,仍有待与《中国共产党章程》(简称《党章》)的衔接和党代表产生机制的配套。
一、党代表任期制的制度突破
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的公布,对党代表权利实现而言,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表现在:
1.任期制使权利主体由“党代会”转变为“党代表”。以往无论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还是地方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只有党代会职权而无党代表职权,并且党代会职权只能在开会期间存在,闭会期间职权随之消失。因此就有了“党代表5年一任,但只有开会几天行权”和“党代表不如人大代表”的议论。
《暂行条例》的发布明确,无论党代会召开期间或闭会期间,党代表都具体代表资格、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职责和发挥代表作用的任期职权。这不仅确立了各级党代表开会期间的主体地位和权利,而且确立了闭会期间行使职权的资格和制度保障。使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主体由“党代会”转变为“党代表”,凸现了党代表个体作为权利主体的地位和角色的归位。
2.任期制扩大了党代表在会议期间的权利。《暂行条例》从制度上切实扩大了党代表会议期间的权利。对照《党章》,可以看到党代表在会议期间,不仅被赋予了原党代会的职权,如:在同级党代会召开期间参与听取和审查党的委员会和纪委的报告,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重大问题,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有被选举权等,而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参加同级党代会或委员会活动,完成受党代会或委员会委托的工作,对委员会和纪委及其成员进行监督,以及会前征求代表对会议报告稿意见和在大会上提出议案等权利,使党代表职权比党代会职权的内容更丰富、充实、具体。
3.任期制使党代表闭会期间的权利实现“零”的突破。长期以来,由于党代表缺乏闭会期间的代表资格和代表职权,无法如同人大代表那样从事各项活动和监督。《暂行条例》赋予党代表闭会期间参加调研和座谈,列席全委会,参与同级委员会和纪委领导干部的推荐和评议,对同级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进行评议,以及个人或联名的方式反映基层党员群众意见并提出议案,开展活动、行使职权的权利。
同时,为保证和方便党代表行权,《暂行条例》明确要培训党代表,制发代表证,提供党代表活动经费和保证党代表活动时间,成立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对党代表的活动和议案进行跟踪和管理。此外,还要求各级委员会向同级党代表通报党的决议和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县以上委员会委员、纪委委员要与党代表加强联系等规定。这些闭会期间党代表行使的权利,在以往的制度中是未曾提及的,而《暂行条例》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4.任期制弥补了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不足。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有内在的联系,但又有不同。党代会常任制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党代会实行年会制,二是党代表实行常任制。从党代表常任制的内容考察,党代表任期制虽与党代表常任制表述不同,但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即开会和闭会期间党代表都享有职权。然而,从党代会年会制与党代表任期制
考察,二者的区别是显著的:党代会年会制强调的是每年召开年会,在年会制基础上实现党代表常任。召开年会是常任的前提和基础。而党代表任期制不以召开年会为前提,在5年一届的届期里,即使不召开年会,任期制也照常实行。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党代会常任制试行以来,人们对每年召开党代会产生人财物资源大量耗费的争议和担忧,以及在贫困地区难以推行的矛盾。任期制从党代表权利实现方式上破题,跳出了“年会”为主导的思维模式,较好地弥补了党代会常任制的不足。
二、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局限
《暂行条例》发布,是党内民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然而,《暂行条例》实施,更需要在实际运行中与现行党内规章制度衔接,与现行运行机制配套,否则发布的制度就不能发挥其作用,此是《暂行条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有待与《党章》的衔接。在制度衔接上,主要是和《党章》以及其他相关党内制度的衔接。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在《党的组织制度》一章中虽然增加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的表述,但在任期制内容、党代表权利等方面并没有明确赋权,而是沿袭传统的说法“党代会的职权”。[i]由于现行《党章》没有明确党代表在开会期间扩大行权和闭会期间行使权利,这就面临着《暂行条例》的内容超越《党章》范围的问题。
《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党章》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如何调整和行使,是关系到任期制能否贯彻、落到实处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一情况,在《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简称《权利保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简称《监督条例》)贯彻落实之时也曾面临困扰,后因与《党章》缺乏衔接和协调,以致至今仍难有实质性进展。
2.有待与党代表产生机制的配套。制度的颁布是为运行,而运行不是孤立的,需要相关机制的配套。在党代表任期制的机制配套上,除了《暂行条例》提到的培训党代表、提供活动经费、保证活动时间和成立联络机构等以外,更重要的是党代表的权力由谁授予的问题。当党代表来自于上级指定,领导看中,界别指标时,他(她)就难以产生对广大党员、群众的责任感,难以形成代表广大党员、群众的代表意识,难以形成机制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相生相长的协同效应。
3.有待实施需要条件的具备。《暂行条例》明确,党代表任期制从发布之日起实施,然而如何实施?成立党代表联络机构,需要党代会开会授权;党代会职权转变为党代表职权,需要大会确认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提供党代表活动经费、保证党代表活动时间,也需要大会通过才能制度化;而党的十七大刚刚开过,党的十八大须4年之后召开;如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地方党代会没有此项会议制度安排。因此,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存在所需条件的缺乏。
倘若任期制与党内规章制度不相衔接,与运行机制不相配套,那么,任期制也将面临《权利保障条例》和《监督条例》同样的状况,且有制度不可实施比缺乏制度,将产生对制度创新的怀疑和困惑。这是改革推进者应当清醒意识和避免的。
此外,推进党代表任期制不能忽视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党代表任期制来源于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经验,目前各试点地区仍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制度与机制创新,如减少党代表人数,增加第一线代表比例,党代表席位制,直选党代表,直选委员会成员,精简党内层级——将常委会与委员会合并等。虽然多是单项改革,未能形成联动效应,但是,其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i]参见: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19、25条。
第三篇:教师自我发展规划与突破高原区
教师自我发展规划与突破高原区》考核作业
1.在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从中有何启示?
2.您是否有清晰的职业梦想,您认为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和收获是什么?
两个题目二选一
1、字数在500-800之间
2、内容真实,结合学习的内容
第四篇:2014.5校长讲座《在自我突破中获得专业成长》
〖2014.5校长业务讲座〗
在自我突破中获得专业成长
当前,在纷至沓来、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中,有的老师把握不住难得的学习机遇,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在各种培训学习中虽付出很大努力,却收获甚微,更不能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白白浪费教育资源。
那么,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在哪里?我始终认为:立足实际工作,结合自身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自修加创新,在实践中找不足和疑惑,在疑惑和不足中学习和反思,结合教改形势,不断寻求突破,走一条“实践——反思——学习——创新——提高”的路子,才能真正获得专业成长。
一要敢于实践。想当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工作,要有进取心,要埋头苦干,踏踏实实把在大学期间以及日常工作中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灵活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真伪,形成有用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逐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不去实干,没有踏实的实践精神,直接经验就无从谈起,专业成长就无从谈起。
二要敢于反思。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对原有的课本知识与教育理论理解肤浅,工作中肯定困难重重。在不断克服困难、成长的道路上,有时还会出现许多疑惑和不安——如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产生的困惑与不安,想象中的学生与实际生活中的学生的差异产生的困惑,以及如何灵活运用教育理论与教学教法等导致的一系列的困惑与不安„„这个阶段,寻找自己的不足,寻找让自己产生“疑惑”的根源,并回顾教学原则与教育理论,进行比对与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要虚心学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更新,要想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还必须通过精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从中吸取养分浇灌自己的专业之树。一要走出校门学习名师的经验,从中寻觅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二要经常浏览专业教育网站,利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获取教育科研前沿的信息和成果;三是向身边的同事学习,相互砥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要敢于创新。创新是教育改革的灵魂。教学环境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时代不同,教学方法各异。大师的成功经验只可以借鉴,不可以复制。高子阳老师的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我’的原创教学生涯》。其开篇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在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中,有一个字需要重新认识,这个字就是‘我’。汉字之‘我’非常好玩,由‘手'+’戈‘组成。’戈‘是古代的武器,是一种工具。’我‘就是’我发明工具、我有了工具、我拿工具去做事‘。”发明与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高子阳,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坚持做“让100%的学生爱写、写读”课题。)。
五要突破与提高。有了创新就有了突破,有了突破就有了提高。这是很多人成功的必由之路。我问过许多专家级的教师,问他们在教学生涯中是如何取得一次次的发展并获得丰硕成果的?他们告诉我一个“秘诀”:抓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追到底。当你对自己身边常见的教学问题、教育问题等产生浓厚兴趣,并认真思考和探究下去,直至获得理想的答案,你也就突破了旧的思维,获得了专业成长。
第五篇:专业发展规划与实施情况自我评估专题
教师专业发展与实施情况自我评估
教师自我发展研修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教师学会学习的背景下,提高教师制定、实施、监控与总结提升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能力,并通过载体创设和项目管理机制创新提高教师自我研修的实效性,使各级领导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成长,关怀教师的生命意义与激情释放。
(一)监控与评估
教师在实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对自己确立的各级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有及时、清晰的自我觉察,并根据目标难度或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总之,对目标的达成应该是跳一跳就可以达到,既不要过低,也不要过高,要自我监控与评估。
1.自我专业现状分析
⑴客观环境分析:教师应明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明确学生成长对教师的需求,明确学校发展的近期目标和愿景。
⑵主观条件分析:觉知自己的专业兴趣、专业特长、专业能力、专业习惯、处于什么状态。在剖析自己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专业需求与发展定位,重新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内容的选择
⑴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实践知识等。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⑵专业技能。教学技能、信息运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反思能力及撰写与发表文章的能力。
3.步骤与途径
实施途径是多元化的:⑴自我研修:自我阅读、撰写教学随笔、教育故事或案例并发表;⑵校本研修:同伴互助、师徒结对、加入学习共同体;⑶机构研修:全员培训、教科研培训、“学会学习”专项培训、教育论坛、市区教育教学专家名师团队培养;⑷各级各类竞赛:省教学 1
新秀评选、市“精品课”打造等。通过多种途径的研修,树立教师学会学习的理念,掌握学习策略,交流学习经验,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4.成果的积累与预期呈现形式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预期呈现形式是多样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阶段成果,也有终期成果。显性的成果通过读书数量,笔记,案例、叙事、论文篇数,发表文章数量,各种获奖证书,精品课等形式呈现;隐性的成果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呈现,如教育观念的更新、自信心的增强、人格的完善、职业道德水准的提升、职业热情的稳定等精神层面来呈现,以及学习策略的改变等。阶段成果就是每个子目标所要到达的程度,终期成果即是三年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重在实施,因此,认真实施与深化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内容,在确保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做到持之以恒,真正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二)总结提升
教师在实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不同阶段,要认真反思、自我评估、总结经验与反思不足,不断调整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及时撰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实施体会与经验,进而加快自我成长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