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考
××撤地设市特别是2004年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以及连续三届月亮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后,中心城区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状况明显改善,交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赢得了广大市民认可,2006年还被国家公安部、建设部评定为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目前,××中心城区拥有道路总长度224.51公里,总面积434.65万平方米,形成了“三纵四横
一环”(“三纵”即××路、东风路—高士路—高士北路、明月路;“四横”即中山路、秀江路、袁山路、宜阳大道;“一环”即外环路)的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网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的实施和中心城区的扩大,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再次显现出来并日益突出。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宜居城市”,尤其是当前又开始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如何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显得非常迫切而重要。
一、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时空界定
当前,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主要是在某一时间,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r />
1、从时间上来看,集中表现在三个时段:①职工上下班时间。②中小学放学时间。③节假日时间。
2、从空间上来看,突出体现在“一江两岸”往来的行人和车辆过桥难、过路难,具体说来是“一桥、二转盘、三校门口、四交叉路口”等堵点上。“一桥”即××大桥;“二转盘”是指中山路与明月路交汇处的东门转盘、中山路与××路交汇处的西门转盘;“三校门口”是指一小、二小和一中(××中学南校区)三个学校门口;“四交叉路口”是指中山路与东风路交汇处的青龙交叉路口、××路与袁山路交汇处的苏瓜塘交叉路口、高士路与袁山路交汇处的潭前交叉路口以及明月路与袁山路的交叉路口。
二、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因素很多,至少有四种因素不容忽视。
1、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市民养成教育缺失。近年来,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与交通现实相比仍显淡薄;交通文明素质不高,行人、司机违章较多,与现代文明交通的要求相距甚远。比如行人不走人行道和斑马线,随意乱穿马路,司机随意停车、违章掉头等现象。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导致道路拥堵,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成为城区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车辆保存量增速过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用车、家庭用车、商务用车等机动车辆保有量迅速增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迅速增加。2008年中心城区每百户居民拥有摩托车30辆,比2007年增长5.0%;每百户居民拥有电动自行车37辆,比2007年增长19.9%;中心城区小轿车保有量14267辆,比2007年增长25.6%。相对而言,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机动、非机动车辆增长速度,造成了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老城区路短街窄,不少小街小巷的改造仍未完成,部分断头路仍未打通,道路容量严重不足,城区交通集中在少数干道上,中山路、东风路、袁山路等部分主干道交通压力过大;现存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多数没有配建相应的停车设施,公共停车场严重短缺;一些道路交通配套设施不全,如东风路、中山路上的少数斑马线暗淡不清,“城西邮局—比一比超市”人行道斑马线在隔离栏内,交通标识小而弱,交叉口信号灯留给行人的时间短暂,中山路、东风路等主干道路上防护栏少,且没红绿信号灯,中山路特别是中山路与明月路交汇处晚上路灯暗,行人安全得不到保障等。
3、公共交通发展存在障碍,交通出行方式有待优化。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车辆虽然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但由于公交设施用地严重不足,95%以上的公交站建在主干道路上,有的与对面公交站相邻太近,有的过于靠近大商场,严重削弱了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从而造成商业区或狭窄路街车辆的拥堵。同时,由于交通线路分布不尽合理,公交车节假日人流高峰期班次频率不高,夜间营运时间较短,无形中降低了公交对市民的吸引力。此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的便民化程度不高,公交司机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出租车车容车貌不清洁,车内环境脏乱差,也降低了市民乘坐公交的热情。目前,中心城区市民公交出行比例不到15%,出行工具仍主要依赖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自行、小轿车等,交通出行方式有待优化。
4、交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交通秩序亟待整治。道路交通管理力度不够,交通秩序有待提高,表现在:挑担、板车摊贩占道经营现象突出;行人在机动车道行走,横跨交通隔离栏的现象比较常见;机动车辆随处停放、乱停乱放,机动车强行超车、强行并线行驶,非机动车闯红灯,乱穿马路与机动车辆争道现象较为普遍;摩托车主不戴头盔,摩的非法载客现象仍然存在;在红绿灯管理上,对机动车辆的管理较为严格,而对行人、自行车或电动自动车管理过松。当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密度非常大,并纠缠在一起时,处理违章成本大,交通执法者更多倾向于选择不处理或少处理,市民毫不顾忌违规,导致交通拥堵恶性循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三、几点建议
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寻找突破点,既从时间角度将交通高峰时段错开,用时间赢得空间,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又从空间角度对混合交通进行分流,以空间换取时间,缓解交通需
求压力;要立足现状,放眼长远,既在短期内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情况,又在长期内把解决交通拥堵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1、突出重点,着力加强市民养成教育。人是道路交通“人、车、路”三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也是最主动的要素。提高市民的文明交通素质,是改善道路交通状况,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一是要普及道路交通知识。开展送交通知识活动,将道路交通知识读本、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手册送进社区,送进学校、送进企业、送进单位。二是要开展交通养成教育。采取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使交通安全入脑入心。建议不定期地利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向市民散发交通安全提示卡、交通安全书鉴和交通事故图片等宣传品,或者由社团组织发动义工进行现场引导,现场教育。三是要定期进行交通曝光。抓住当前创建宜居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大好时机,利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四要开展其他方面教育。如开展全民交通安全劝诫教育,强化对交通参与者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诚信教育等,提高市民的文明交通素质。
2、突破难点,着力推行公交优先战略。国内外文明交通城市的经验表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是破解道路交通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建议大力推行“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将公交发展成为市民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并在全市倡导礼让公交的良好风尚。一是要根据城市居民区的布局和人流聚集情况,增加公交车辆,优化调整和适当延长公交线路,以适应城区空间的拓展,方便市民,减少空乘率。如开通“秀江路—卢洲东大道—袁山路—320国道”环形公交线路,将4路公交车与19路公交车合二为一等;二是要改造公交停泊站点,以平安路与环城南路交汇处的公交站为样板,结合公交实际需要,对城区所有公交站台再次进行科学设置,该拆的拆,该挪的挪;三是要在节假日时间缩短公交班次间隔时间,延长公交夜间营运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乘车需求,建议将4路公交车线路晚上延长半个小时,方便下浦街的居民夜间乘车;四是要在新建道路时设置公交专用线,使“公交优先”理念得以真正体现;五是要提高公交行业管理质量,规范出租车市场秩序,为“城市公交优先”战略推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3、找准盲点,着力完善道路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中心城区交通的重要因素。缓解交通拥堵,必须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把城市的远期道路交通规划和近期综合交通治理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二是要加快老城区小街小巷改造步伐,打通断头路,修建青龙立交桥,缓解老城区道路交通压力;三是要充分考虑家庭小轿车的扩大需求,加大广场、停车场等市政工程建设,尤其在新辟道路、新建大厦时要把停车场纳入规划建设之中;四是要继续拆除城东(中山路与明月路交汇处、卢洲大道与钓台路交汇处)、城西(中山路与××路交汇处)三个交通转盘,改设置红绿灯进行交通管理;五是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增设交通隔离护栏,增加和扩大交通标识,增加人行道红绿灯,修复摄像头,刷新、改设斑马线等等,切实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
4、把握特点,着力抓好城区交通管理。城市交通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文明交通、和谐交通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实现城市文明交通、和谐交通目标,关键在于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交通管理的新模式、新手段。一是要结合宜居城市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交通管理进社区;二是对复杂交叉路口进行改造,减少冲突点,实行主要交叉口交通渠化管理;三是建议借鉴香港等城市先进管理模式,对违章的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辆违章一样予以经济处罚;四是建议参照温州的做法,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根据工作性质,将部分单位上午上下班时间推迟15—20分钟,以减轻城区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负荷;五是增设路口电子警察装置,充分发挥无言警察的震慑作用;六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购置添加测速仪、酒精检测仪、移动电子警察等设备,推进交通管理手段现代化。
打造中心城区文明和谐交通
第二篇:关于我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报告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空前加快,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交通阻塞已由点到线、由局部向大范围蔓延。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生活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延安市区在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环抱之中,延河、南川河穿城东去,史称“三山环抱,二水绕城”,城区处在狭窄“Y”字形沟道中。近十年来,延安经济增长总量年年翻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市汽车保有量更是迅猛增长,致使城市交通日益窘迫,特别是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市区多个路口和路段交通不畅,车辆不得不以行人的速度行进,群众怨声载道。可以说,交通拥挤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延安城市的运转效率,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延安城区交通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据延安市车管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延安市包括私车、公车(含公交车、出租车)在内的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2.235万辆增长到29.6444万辆
二、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
(一)大幅增加的购车量与缓慢发展的交通事业形成矛盾。由于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群众购车数量在不断扩大,交通需求也随之加大,高速增加的车辆与缓慢发展的城市交通严重不匹配,使交通压力在不断的增大。市民狂热跟风购车对市区的道路交通和城市规划提出了严峻挑
战,据延安市车管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0年,延安市包括私车、公车(含公交车、出租车)在内的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2.235万辆增长到29.6444万辆,平均每天新增汽车近百辆,远远超过了道路增长速度。
(二)城市规划不合理。呈“Y“字形的延安城区在延河与南川河交汇的川道中形成了延安老城区,集中了延安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和大部分居民,属于延安经济社会最活跃区域。该区域地形狭长,道路仅为双向两车道,但却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流与车流,城市建设严重饱和,城市服务设施迫于交通和人流压力,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延安城市城区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接近40万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近两万人。每天上下班时间和节假日为交通压力较大的时刻,特别是在学校、医院附近,车流量甚至可达到每分钟80余辆。延安街道普遍较窄,除迎宾大道外,城区大部分街道为两车道,通行能力严重不足,特殊的城市地理条件与汽车拥有量爆发性增长的矛盾,形成了城市交通的巨大压力。且延安属于旅游城市,特别是每年的5至10月期间,游人云集,中心街又缺少大型停车场,出行十分困难,致使中心路段交通拥挤,难于疏通,成为交通的瓶颈。
(三)城市交通配套设施不健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滞后,每天有十几万辆车只能拥护在街道上、停在大街小巷和人行道上,对交通顺畅和安全影响极大。由于历史和规划的原由,城市中心地段道路狭窄,运输能力有限,在中心的商业区没有建成面积较大的停车场,而仅有的停车设施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延安没有地铁、地下人行通道、道路通行现状
提示系统等,过街天桥仅有两座,不能满足真正的需要,市区没有建成交通环线来疏导城市交通压力。
三、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途径
(一)以“疏”为主,迅速打通城区环线。延安城区受地理位置和规划所限,拓展公路空间很小,面对与日俱增的汽车保有量,对市区车辆应以“疏”为主,进行有效分流。随着火车车次的增加,到火车站的人流和车流势必会增多。因此,在现有环线的基础上,打通小砭沟至大砭沟环线、红化至火车站环线,将吴起、志丹、安塞方向到火车站的车和过境车分流出去,缓解中心街交通压力。打通西沟至向阳沟环线,缓解东关大桥交通压力。加宽清凉山下道路,在不改变东关大桥原貌的基础上,加宽桥面宽度,建成包含人行道的双向6车道桥。从飞机场东端开始把国道改到延河南面,使过境车和到火车站的车不再进入主城区。
(二)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完善配套设施。延安市从2002年就开始了建国后的第四次城市建设规划,并提出了“南调、中疏、东迁、西控、北拓”的城市发展战略,旨在拉大城市空间,扩展城市骨架,强化城市服务职能。从运行情况来看,写在纸上的多,实际实施的少。当前要着手规划实施行政中心东迁和家属楼群建设,同步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多头商业中心,必将自动迁移一大部分人口,分散人流车流,缓解老城区压力。规划建设多头综合性停车场,在商业中心建立立体停车场。在新建的住宅区、商业区、行政中心、城市公园等区域,从规划上入手,不建停车场不得审批项目。规划建设银海十字、帝豪十字、解放剧院十字地下通道,嘉岭桥十字、尹家沟十字、罗家坪十字过街天桥,(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纵观世界各国的公交发展策略,很多国家都十分推崇“公交优先”政策。国外先进的公交系统建设和应用得益于其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市也应推行“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客运结构中的比例,对公交系统的基础设施如公交车站(场)、公交车辆、公交信息系统等进行人性化、科学化设置,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把公交站设置在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地方,在城市主要区域开辟更多的公交专用线路,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能力;更新公交车辆,对市民乘公交车刷卡实行半价优惠。
第三篇:关于我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甘肃省靖远县 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报告 城乡道路交通拥堵是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化水平空前加快,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交通阻塞已由点到线、由局部向大范围蔓延。这不仅影响了城乡生活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乡的发展。靖远县位居甘肃省中部,山环水绕,地域辽阔,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近十年来,靖远经济增长总量年年翻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县汽车保有量更是迅猛增长,致使城乡交通日益窘迫,特别是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城区多个路口和路段交通不畅,车辆不得不以行人的速度行进,群众怨声载道。可以说,交通拥挤问题已经开始影响靖远城乡的运转效率,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靖远城区交通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据靖远县车管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靖远县包括私车、公车(含公交车、出租车)在内的民用汽车保有量较以往有较大涨幅。
二、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
(一)大幅增加的购车量与缓慢发展的交通事业形成矛盾。由于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群众购车数量在不断扩大,交通需求也随之加大,高速增加的车辆与缓慢发展的城乡交通严重不匹配,使交通压力在不断的增大。市民狂热跟风购车对县区的道路交通和城乡规划提出了严峻挑战,平均每年新增汽车近千辆,远远超过了道路拓宽的速度。
(二)城乡道路规划不合理。呈“Y“字形的靖远城区在黄河与南川祖历河交汇的盆地中形成了靖远老城区,集中了靖远大部分居民,属于靖远经济社会最先发展区域。该区域地形狭长,道路仅为双向两车道,但却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流与车流,城乡建设严重饱和,城乡服务设施迫于交通和人流压力,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靖远城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接近8万人,人口较密。每天上下班时间和节假日为交通压力较大的时刻,特别是在钟鼓楼和意大利风情街路口附近,车流量甚至可达到每分钟数百余辆。靖远街道普遍较窄,除新建北城人民大道外,城区大部分街道为两车道,通行能力严重不足,特殊的城乡地理条件与汽车拥有量爆发性增长的矛盾,形成了城乡交通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每年正月期间,游人云集,中心街道又缺少大型停车场,出行十分困难,致使中心路段交通拥挤,难于疏通,成为交通的瓶颈。
(三)城乡交通配套设施不健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滞后,每天
有近千辆车只能停留在街道上、大街小巷和人行道上,对交通顺畅和安全影响极大。由于历史和规划的原由,城乡中心地段道路狭窄,运输能力有限,在中心的商业区没有建成面积较大的停车场,而仅有的位于鹿鸣园西侧的停车场也不能去有效缓解停车难题。靖远城区没有地铁、地下人行通道、道路通行现状提示系统等设施,不能满足真正的需要,城区没有建成交通环线来疏导城区交通压力。
三、缓解我县交通拥堵的途径
(一)以“疏”为主。靖远城区受地理位置和规划所限,拓展公路空间很小,面对与日俱增的汽车保有量,对县区车辆应以“疏”为主,进行有效分流。加宽西关华尖子至上大路加油站之间道路,建成包含人行道的双向四车道路。
(二)合理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靖远县近年来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城乡建设新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城乡发展战略,旨在拉大城乡空间,扩展城乡骨架,强化城乡服务职能。从运行情况来看,写在纸上的多,实际实施的少。当前要着手规划实施行政中心北迁和住宅小区建设,同步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多头商业中心,必将自动迁移一大部分人口,分散人流车流,缓解老城区压力。规划建设多头综合性停车场,在商业中心建立大型停车场。在新建的人民广场、住宅区、商业区、行政中心等区域,从规划上入手,不建停车场不得审批项目。
(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纵观世界各国的公交发展策
略,很多国家都十分推崇“公交优先”政策。国外先进的公交系统建设和应用得益于其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县也应推行“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城乡公共交通在客运结构中的比例,对公交系统的基础设施如公交车站(场)、公交车辆、公交信息系统等进行人性化、科学化设置,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把公交站设置在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地方,在城乡主要区域开辟更多的公交专用线路,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能力;更新公交车辆,对市民乘公交车刷卡实行优惠制度。
调查人:杜东泽
2013年8月20日
第四篇:对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
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设成为150—200万的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实施中,大量县份居民和农村人口涌入两城区购房就业,致使两城区的机动车增加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车辆的不断增多与市区狭窄的道路之间的矛盾越显突出。但出现目前两城区车辆堵塞问题,除了城区的道路交通规划落后、道路狭窄、交通
设施不全的客观因素外,导致两城区交通拥堵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一、忽视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市民的遵章守法意识淡薄。表现在:车辆不按交通标志行驶,故意躲避红灯,闯红灯的现象时有发生,行人不走人行道,斑马线,甚至为了走捷径,横穿公路,翻越隔离栏杆。非机动车,人力车驾驶员无交通标志指向意识,不按交通标志行驶,随意逆道而行。这不仅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时常发生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在造成交通堵塞的同时还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痛苦。
二、在城市的建设和改造中,缺乏对交通道路及配套设施的科学规划。表现在:我市在城市建设中没作长远的科学规划。特别是在撤地设市后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整容中,由于缺乏前瞻性规划,致使改造不彻底。不重视交通道路的配套设施设计,导致交通配套设施不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老城纪念馆周边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问题成了管理者最大的难题。
三、交通配套设施不合理,现有的交通设施建成后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例如中华路全程4座人行天桥的使用率较低,大部分行人无意上人行天桥或走斑马线,而是冒着被车撞的危险横穿马路翻越隔离栏杆,致使中华路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又例如大连路医学院路段修建多年的人行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几乎没有用过,使该路段形成人车争道而出现严重的堵车现象。
四、对公交车、出租车的管理不科学,是造成市区交通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公交车的停靠不适应狭窄道路行驶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问题是管理方法的不科学。公交线路及站台设计不合理,特别是驾驶员为了多赚钱,而出现公交车之间,出租车与公交车之间,出租车之间相互争抢客源,造成乱停乱摆,无序停车上客等现象,造成经常发生车辆相撞事故。严重影响交通道路的拥堵。
5、缺乏对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特别是特殊牌照车在非执行紧急任务时的管理。致使这几类车无视法律的规定。假借执行任务之名耍特权,不按交通标志行驶等现象严重。这不仅扰乱交通秩序,有损行政部门的形象,同时还引发市民的不满,无事常鸣警报器还增加城市噪声污染。
从2008年10月开始,市政府针对我市两城区交通拥堵严重,对两城区交通秩序进行了一次大的整治活动。通过近半年的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上述问题依然是引发两城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为此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两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电视台要利用黄金时间多做些交通知识的公益性广告或交通事故案例的宣传。使广大市民增强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从而自觉维护交通秩序。要倡导全社会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秩序,并对交通秩序的安全进行监督。
二、要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城市交通不是简单的道路建设问题,而是与整个城市的环境、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交通发展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为此,我市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科学规划、着眼长远发展。同时要把合理规划与充分利用结合起来,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要严格执行规划,不要因领导替换而出现随意性的现象。
三、政府要尽快出台城市交通工具配置规定。针对我市目前停车场所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列不足的情况,强行要求对新建的住宅屋、办公屋、商业屋等都必须配置相应的停车场。以做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建立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政府应当加强宏观引导。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推动停车场建设的产业进程,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来提高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各界投资于停车场建设。停车场搞上去了,不但解决了道路交通综合管理方面的一个大难题,而是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增加就业也很有好处。
五、严格执法,科学管理。近几年,城市交通堵塞似乎成为一种城市病。是汽车业发展太快吗?关键还是管理。凡到过香港的人都会发现,香港的大多道路都比较狭窄,交通设施也不比内地先进。但他们精心设计、科学管理。人行、车行、单行、上桥、绕行,井然有序,各行其道。所以,人一直都在行,车一直都在动,从来不会给人一种凝固的感觉。从香港的交通管理经验来看,我市两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不在路,关键在于管理。为此,有关部门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管理工作上来,精心设计交通工具的配置,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针对我市的实际,政府应关注公交企业的发展。理顺公交管理和运行机制,实行公交优先措施。
因为,公交车有运输量大、运行线路规律,交通设施应用率高的优点,并且公交优先代表城市多数人的利益。为此,政府应对公交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取消公交运输的无序竞争方式。在设置合理可操作性的公交线路的同时,确保公交正常运行。
五、严格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在非执行紧急任务时的管理,取消特殊车牌号的发放。虽然上述车种占我市两城区的车辆总
数的比列较少,但由于各种原因,客观上执法人员确实存在对此类车辆无法管理,主观上这类车的驾驶员自身要求不够严格,致使造成不良的影响,市民极度不满。为此,加强对特种车辆在非执行紧急任务时的管理,取消特殊车牌的发放,将有利于城市交通的管理走向正规的轨道。同时也减少乱鸣警报的污染,还市民一个安静。
总之,公共交通管理是最常见的行政规制领域,政府如何处理交通拥堵,包含意义深刻的法律与经济问题。有关部门在讨论解决交通拥堵的不同解决方案时,不能只注意到方案实施后解决拥堵的效果,而且还要考虑其法律与经济后果。如何将成本与效率的分析引入缓解交通的方案选择中。那么我们就会不难发现,不同的方案涉及不同的公民权利范畴,不同的管理措施不仅会影响交通,还将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
最近,为了解决我市交通拥堵问题,政府下决心拟再扩市区道路、修隧道,力求尽快缓解交通拥堵压力。但我市道路扩建已接近边际,况且,我市财政相当困难,为此,必须重新审视修路方案的合理性。在选择新的治理方案时,要结合我市的财力实际,如何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如何节约社会成本,决策者应当全盘考虑。
第五篇: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浅谈(推荐)
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浅谈
交通运输学院
运输1208班
12251167
杨增增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顺畅交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北京等一些特大城市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剧增,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道路的相关问题,使得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头疼的问题。交通拥堵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城市的形象及城市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所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解决交通问题必须要保障居民的利。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拥有一个美丽的北京市。
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1)人口急剧膨胀,汽车保有量骤增。
1986年北京市总人口是1000万,200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1382万人;截止200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755万人。人口的快速增长不仅对北京的资源造成严峻挑战,也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据测算,北京市每增加一人,交通出行量增加2.64次。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北京市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据北京市交管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11月21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67万辆,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冲破500万辆大关,到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根据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提出的交通发展战略分析,北京的机动车存在“三高”问题——“高速增长”,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仅用了2年零7个月,而东京实现这一变化却用了12年的时间;“高强度使用”,小汽车年均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高密度聚集”,现有的400多万辆机动车,近80%集中在六环以内的区域,东、西城区户均小汽车保有量水平是巴黎同等可比区域的1.8倍,纽约同等可比区域的2.3倍。伴随着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以及机动车的高强度使用和高密度聚集,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2)城市规划不合理
北京市中心区人口高度密集并且逐次向外递减。是典型的单中心向心式土地利用形态。单中心城市结构是城市发展阶段的一段必然形态,担当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时,矛盾就会凸显。北京市中心所聚集的动能是最全的,包括行政、办公、文化、商业、商务,居住、教育等所有职能。但是北京中心城区的空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两者之间的冲突矛盾导致中心区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然而郊区的工作又很少,人们无法在自己居住的周围找到一个好工作,不得不去市中心去寻找工作,早晚高峰出行的人特别多,堪比中国的“铁路春运”。这对北京的交通的道路压力特别大。资源集中区域吸附大量人流车流是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3)交通道路设计不合理
西直门、国贸对比车流利用“井”字街道布局的基本做法是北京的道路从二环修到六环,立交桥的数量列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却始终绕不出修路与堵车的怪圈。有关专家总结了北京道路规划设计的不够科学,首先,北京的道路是典型的棋盘式结构,每个路口都装有红绿灯,而每一个交点都是交通堵塞的直接隐患。这种棋盘式的道路格局直接导致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第二,北京目前的交通路网密度很难与一个国际大都市应该具备的交通功能相匹配。第三,缺乏大型住宅区和城区间的交通走廊。第四,道路的规划设计有欠科学合理,桥的设计建设也存在相似的问题。
还有交通标线不够合理,举个例子:北苑路,双向各3车道,宽度足够。但是走过的驾驶员会发现,这3条车道其中1条为公交专用道,这个无可厚非,另外2条车道总可以走吧,但是最内侧车道走着走着突然变为左转专用道,令许多司机措手不及,只好强行并线,既有事故隐患又造成拥堵。望京的广顺大街也是一样。其实解决的办法不难,当初建设道路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路口设计为喇叭口形状,左转的车辆到路口自然进入左转车道,不影响直行车辆?还有一些道路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立交桥设计只考虑美观性,不考虑其实用性。交大一条街的立交桥使用率极低,可谓是浪费资源。
(4)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北京200多万辆机动车当中,私人汽车占了2/3,有130万辆左右。轿车的普遍使用为何导致普遍的拥堵呢?这与轿车的运行效率有关。轿车虽然速度并不慢,但它在运行时要占据更多的道路面积。据研究,轿车运送每位乘客所需的交通面积是自行车的4倍,是有轨电车的20倍,是地铁的6倍~12倍,是步行的40倍。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共交通工具占有量很低,这导致公交车,地铁的乘客贴别的多。许多市民不愿意去挤公共交通工具,这样的恶行循环,导致私家车越来越多。虽然有一些政策上的约束,但却解决不了私家车越来越多的本质问题。举个例子,在北京出行早晚高峰,家住四环的李女士,每天九点之前要到位于宣武门的单位。虽然乘坐地铁距离不算远,“但时间主要花费在等车上不说,最主要的是太拥挤了。早上上地铁时,至少要等到第三辆的时候再能上车。地铁的工作人员也会狠狠地推乘客一把帮他挤上车,”她说,“不要告诉别人在一号线上你的脚是怎么放的,不然会被别人笑话死。一号线这么挤,有车谁不想开。”
(5)公民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司机驾驶技术不过关就上路行驶。我想大家一定每天都见过在畅通无阻的道路上,尤其在内侧车道,会突然出现徐徐爬行的车辆,后边排起长龙,汽笛声此起彼伏,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还有一些市民视违章如家常便饭。堵车时走非机动车道,走应急车道;闯红灯;强行并线等等。这些违章几乎每天都要在北京的每条道路上出现,但是屡禁不止。如果这些行为得到改善,我们的交通状况会很好多。二解决方案
(1)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提前规划城市交通建设
扩大对北京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尤其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定期对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的实施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动态平衡。改革现有交通管理体制和城市建设“摊大饼”的规模发展模式,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设置各类管理部门,并有效统筹各部门的分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转变政府的职能和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新的交通规发展上,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交通建设经验和道路管理经验,使交通资源向交通弱势群体倾斜,通过政府财政的有效投入和加强管理,结合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积极引导和规范北京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2)对公共交通投入及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
北京现在的公共交通工具只占机动车的三分之一,这对巨大人流的北京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设公共交通,让更多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这样一来,私家车的数量便会减少。另外倡导市民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这样既节约经济,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现在,我们出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城市,无一不是公交系统和乘客出现了摩擦和问题。公交公司普遍反应不好管理:由于客运量得不到保障。致使运营车次得不到保障,有些公交公司甚至是为了发车而发车。乘客普遍反应:等车难:等车时不知道车辆多久才来,有时一个也不来,有时一起来好多辆。坐车难,好不容易坐上车了,却不知道多久才能到站。乘车的时间观念被彻底打乱。
究其原因,是站点设置的不合理,造成车隔的不合理。车隔的不合理,造成运营周期的不合理。运营周期的不合理,造成运营车次的不合理。运营车次的不合理,造成乘客乘车难和公交公司运营难。也就是说,公交公司各个线路上站点设置的是否合理、发车间隔的好坏,直接影响这条线路能否正常的运营,城市交通是否顺畅。我们经常能看到,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站点来了好几辆车,这几辆车每辆都能做到“满载而归”吗?我们只有通过“优胜劣汰”,让客运量不足的车延发,才能降只有通过“优胜劣汰”,让客运量不足的车延发,才能降低城市道路的低由于交通带来的危险,才能降低公交车辆的运营成本,才能减缓了由此而引发的交通后遗症。
(3)市民素质应得到提高
人的交通遵章意识应该是造成交通交通拥堵的一大病源。只有提高每个人的交通意识,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程度。就像现在每月11号所谓的排队日,如果没有协管人员在旁维护秩序,我想所谓的排队日也是个空白无聊的口号。那既然我们一时间到达不了如此的境界,那就应该用重罚来进行,所谓的乱世重典应该是一种良好手段。只有市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建设一个美丽的北京市。
参考文献: 《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浅要分析》;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及其政府解决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