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理悬疑——《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职微博:中国首个微博职业社交平台 http://t.hrbanlv.com
今天我看了《山楂树之恋》,开始的时候被这段干净的恋情感动,但是后来觉得有些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回家的一路上我都在思考着,然后想到了——是那棵山楂树。
众所周知,山楂树是开白花的,这是自然规律。但电影里的那棵山楂树,角色们都说开的是红花,这成为了电影一条重要的线索和隐喻。对于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女主角的老师在片子的开头解释说:“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它。”这个解释是一种抒情诗化,不会有人把它作为一个认真的答案,就好像我们不会认真计较国旗的颜色到底是哪种血型染红的一样。
但从电影里,无论是老师、村长还是老三,人人都在谈论这棵会开红花的山楂树,所以这棵山楂树不是被赋予了诗化,而是确实开的红花。
这棵山楂树,为何惟独它年年开出红花呢?
让我们把这条线索放下,看看另外一处细节(职微博网友友情提供)。
老三得了白血病之后,静秋跑去村里地质队营地找他。地质队的人对她说了一番话,里面有几条很重要的信息:
第一,二队除了老三,也有人得了白血病;第二,导致白血病的,是地质队勘探的矿物;第三,老三怕二队的人继续得病,所以带着几块样品去城里化验去了。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老三也得了白血病,最终去世。
原著小说里只提到了老三的病可能跟勘探环境有关,约略一提而过。这一段对话,是电影原创。我们不禁要怀疑了,导演一直在刻意地控制影片的长度,许多地方甚至用字幕来交代过场。如此惜时如金,为何要加上这么一段貌似毫无必要的原创场面呢? 戏剧创作理论里有个说法,说如果在舞台的布景里挂了一支枪,那么它至少要响一下,否则就不要挂——意思是不要在戏剧里放入无关的东西。毕竟这不是一个职场故事···
按照这个理论,这场戏显然是有意义的。这场戏里给我们最重要的提示是:老三的白血病,和他在二队勘探的那些石头,有着莫大的关系。能导致白血病一个重要原因,是辐射。老三常年呆在地质勘探队,他接触到的,应该是有强烈辐射的矿物,比如铀矿。可这并不能解决疑问。接下来,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电影的时间线。静秋回城前的部分略去不说。静秋回城后,老三去二队加班以换取轮休,跑去城里找她玩。两个人还下河游泳,被静秋母亲发现;老三在县医院体检住院,静秋偷偷跑去看他,两人最后一次合影。然后老三不辞而别。静秋去地质队询问老三下落。最后是她在课堂上得知恋人过世。
把这条时间线与老三的动向做对比,就能很清楚地猜测出二队的勘探进度。首先,在静秋与老三初识的时候,二队在西坪村附近接触到了一条矿脉。这条矿脉的性质很奇特,不是铀,有辐射,但不太强烈。二队一时无法判断艾米矿的性质,但并未多加重视,只是从其他勘探队抽调了一批人员,继续对该矿脉进行勘察。老三就是在这时候,开始加入二队工作,还可以自由往返县城与西坪村。恐怕就是在这期间,老三被艾米矿感染。当老三与静秋一起游泳的时间前后,他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状况,不仅表现出嗜睡,而且当静秋因为脚伤不肯去医院时,他居然拿出刀来划破自己的胳膊,这固然是一种爱的表现,但也反映出老三的情
绪上已经出现暴躁,而且有暴力倾向。这种症状在二队其他接触艾米矿的人身上也出现了,二队不得已,把这些队员送去了县医院,谎称体检,其实是留院做深度检查。
在病房里那场戏,静秋质问老三普通体检为何要住院,老三支支吾吾遮掩过去。其实老三有着和静秋相同的疑问,已经对二队的安排产生了怀疑。电影里用一个细节表达出来,当静秋探病的时候,他正在翻阅一本《病理学》,说明他已经心存疑窦,打算自己找出真相。他那时候还没想到艾米矿的问题,一厢情愿地以为是白血病,也是这样告诉静秋的。
可惜他错了。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病房里满满的,都是人,说明这次艾米矿辐射感染的范围相当大,但不会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传染。这个阶段,勘探队仍旧没有重视异状,医院没有封锁,静秋晚上还能溜进去卿卿我我。在陪床期间,老三和静秋还能自由出入,两个人一起甜甜蜜蜜地拍了一张合影。注意,在拍合影之前,老三做了一个非常古怪的举动,他竟然斗眼。斗眼的时候,老三的表情是很狰狞的,我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一段,突然毛骨悚然。这是和恋人照相,不是万圣节舞会啊!而且那是在文革期间,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照相是件严肃的事,就算是生性活泼的年轻人,也不可能有这种开放思维。除非他不是自愿的,而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肌肉„„ 电影里,静秋看到老三的斗眼,以为他在搞怪,也开始斗眼。老三愣了一下,连忙继续做鬼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这个细节告诉我们,老三此时的病情,已经出现了新的征兆。
当天晚上,两个人睡到了一张床上。当静秋决定把自己身体交给老三时,老三只是简单地抚摸了一下便放弃,说了一通情话后,两个人都睡着了。孤男寡女,同居一室,老三摩挲了一阵,居然没有更进一步。如果这个年轻人不是柳下惠转世,那只能说明他在害怕。电影里有一处细节:当老三的手摸到静秋下身时,他犹豫了,脸上出现的,是恐慌,立刻要抽开手。最后还是静秋一把抓住他的手,把他按下去。
他在怕什么? 静秋没有性常识,但老三肯定有。静秋是处女,两人欢好之时,会流血。难道老三晕血? 不可能。回想起老三割开自己胳膊血流出来的时候,他的表情是欢畅的。由此可知:老三喜欢看到血,但他看到血后的反应,可能会伤害到身边的人。那天夜里,老三毅然决然地停止了动作,是怕静秋见红之后,自己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伤害到自己爱人。除此以外,无法解释他为何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突兀地收了手。这无损于整个影片的氛围,反而更证明主角为爱情牺牲的决心。这更解释了老三为何让静秋挑了一件红衣服,还买了一个底部红殷殷的脸盆,甚至之前送的日记本,都是红红的一片。
这些举动当然出自老三对静秋的爱,但老三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些举动也表明,在潜意识层面里嗜血冲动已经悄然控制了他的思维,让他对红色有了强烈的倾向性。对于这个细节,导演在后面做了隐晦的暗示。在静秋的朋友流产后,两个人进行了一番关于“得手”的对话,里面对**的细节
欲言又止,正是对前头这段情节的呼应。
当静秋再一次去病房找老三时,病房里的其他病人都在,但老三却消失了,只来得及留下一个脸盆,甚至没时间写张纸条。
静秋问起医生病情,女护士却矢口否认白血病的事情,说老三没事。这造成了她对老三的误会。从后面的剧情来看,老三在县医院被诊断出重病,已是确凿无疑,那么女护士直说便是,何必撒谎呢?
有一段戏,讲女护士深夜里把静秋赶出医院,可以看出,她是个工作严谨认真的人。这样一个人,无端对病人病情撒谎,一定有她的理由。这个理由不难猜到。这说明,老三被感染的程度,比其他人要深得多,已经到了县医院无法处置的地步,只能连夜转院。这一意外惊动了二队以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终于开始正视这一异状,开始封锁消息。转院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所有知情人都被告知不能泄露。因此,女护士才对静秋撒了谎。
地质勘探队的人说老三带着石头去城里检验,不够准确,应该是老三和石头,一起被送去城里检验。这时候,艾米矿脉的异常性质应该已经通报给了国家,老三作为第一波感染者,和艾米矿石样本一同被送去检查。最后,是静秋与老三的诀别。老三躺在病床上,脸色铅灰,浑身都是大块大块的青紫斑点,已经不能说话,眼皮还肿得吓人。晚期白血病人在接受注射治疗时,因为本身凝血功能已经丧失,要采取特殊的止血手段,皮肤确实会留下泛黑的青紫斑点。
这一点,电影的化装很符合事实,可是„„老三身上的斑点覆盖了全身,有点太多了,也有点太大了。无论是透析还是注射,都是围绕着血管作业,白血病人不会在全身上下都扎满针眼——镜头里很明显地表现出,许多没有血管的肌肉部分也泛起黑紫斑点,这不是治疗后遗症,这更象是溃烂,还有些部位象是瘀伤,象是经历过剧烈格斗。老三在病床上的姿势和周围的陈设,很多细节表明他的身体不是简单地平躺,而是被控制住了。
艾米矿物改变了山楂树的基因,让原本开白花的山楂树开出了红花。它既然能改变植物的基因,那么同样也能够改变人类的基因。接近艾米矿的老三和二队的队员,被它散发的不甚强烈但足以改变生物基因的辐射感染,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他们,就是人类之中开红花的山楂树。这里有一个疑问,既然靠近艾米矿,就会被其辐射改变,那么西坪村的老百姓住了这么多年,怎么没事呢?
电影里,同样给出了解释。电影里提到,静秋的妈妈身体有病,需要吃核桃冰糖。因此西坪村村长家老二得了老三授意,特意给送来一大口袋核桃。说明核桃是西坪村的特产。核桃这种东西富含多酚和脂多糖,正是防辐射最好的食品。宇航员因为要生活在外太空,辐射强烈,因此核桃是太空食品中的必备成分。所以,习惯吃核桃的西坪村民安然地生活了这么多年,而外地前来的地质勘探队,却惨遭大变。说到这里,《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开红花的山楂树,正是老三悲剧性命运的象征。他与山楂树是两体同命,而且比它更不幸。同样是被改变了基因,山楂树开出红花,被当成**象征为人颂扬,而老三则只能眼看着自己一步步地丧失理智,终于变成一个异类,被军队控制直到临终。他和勘探二队的不幸遭遇,是这部电影在主线下潜藏的另外一根线。而
对这一切茫然无知的静秋,仍旧在变异的山楂树下痴痴地思念着自己的爱人。
这部电影的名字,不该叫做《山楂树之恋》,而是叫做《山楂树之变》。
第二篇:《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山楂树之恋》是人情的一次自觉
(二位年轻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周冬雨不输当年的章子怡。)
刚去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山楂树之恋》,电影很好看,很感人,有欢笑,也有眼泪。但和《唐山大地震》那种近乎残忍的煽情不同,《山楂树》带给我们的是细腻的、悠远的、美丽的感动。观众如潮,除了有很多年轻人外,还有很多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如果说去年的《三枪》带动了中国二三钱城市的票房,那么这次《山楂树》则让很多平时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的中年人走进了剧院,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张艺谋的功劳将会惠及所有中国电影工作者。
这是一部特别干净的电影,干净不仅是指电影里的爱情,更是指电影本身。没有任何炫技,也没有复杂的故事,“文革”不是批判的对象,而只是那段爱情巧合的一个时代背景。在“文革”之时,在文革之前,由文革往前三百年,中国式的爱情从来都是内敛的,纯洁的,或者说非肉体的、保守的、压抑的。我很欣赏张艺谋对“文革”话题的弱化处理,“爱情”之外的一切只是为了烘托“爱情”这一主题。在张艺谋所有拍过的电影中,《山楂树之恋》是文化符号最少的一部。有评论者说,像《山楂树》这样的电影很多年轻也拍的出,看不出一点“大师”的功力。我并不这样想,好比写文章,同样是白话连篇,老作家写的就和小学生写的大不一样。
《山楂树》的故事很简单,有人说它是“史上最纯洁的爱情”。纯洁是没错,但我想说,那个年代的爱情几乎都是如此。在看电影前,我在网上读了一遍《山楂树》,说实话,小说写的很一般,它能流行畅销,主要的原因还是小说“身逢其时”,时代的潜意识里需要类似的故事和情感。在一夜情、婚外情、色情泛滥的今天,纯情确实弥足珍贵。但我不认为《山楂树之恋》所引发的思考和观影热潮只是文化怀旧,它是人类情感的一次自觉。我们读八十年代的小说,可以读到很多这样的小说,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并不会认为他们的爱情因为纯洁而与众不同。在放《山楂树》前,大屏幕先放了一些广告,其中有张瑜新拍电影《庐山恋2010》的介绍。这是一个有趣的提示,三十年前,我们为了看一个有接吻镜头的爱情故事而走进影院,三十年后,还是我们,为了看一个没有接吻镜头的爱情故事而走进影院。
《山楂树之恋》:滑过你的鼻尖的我的手
南方网专稿,转载须注明出处。
文艺气质和娇柔做作之间就隔着一层薄薄的膜,捅破了,那就是人见人爱的小清新;捅不破,难免搞得不伦不类东施效颦。张艺谋用《山楂树之恋》告诉我们:小清新可以有,而且,这绝非文艺青年的专利,文艺中年甚至文艺大爷们都可以玩得风生水起,清新无比。
《山楂树之恋》绝对捅破了那层膜,整部影片都彰显出张艺谋一流的导演功力:画面构图、场景调度、演员调教,乃至全片的风格节奏,都被张导有条不紊张驰有度的把控着,在一个很容易洒狗血炫特技的时代里,《山楂树之恋》就像一瓶天然矿泉水,用片尾那一树白色山楂花淡雅恬静的鄙视了一把满世界的垃圾饮料。
不过,文艺气质的膜捅破了,静秋的那层“膜”神话却被树立起来。号称“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这“干净”从哪里来?主要就是无知。静秋根本没学过生理卫生,连她的知识分子妈妈也只能用手指划拉鼻尖来检验女儿,从这个层面来讲,静秋还不是女人——空有发育成熟的身体,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李保田在《有话好好说》里说:“别拿无知当个性。”我也想说一句:别拿无知当纯情。纯情不是因为稀里糊涂搞不清性行为含义,而是内心的纯洁和善良,以及对爱情神圣化的追求和信仰。再者,“史上最干净”这几个字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敢说的吗?雪芹爷煌煌一部《红楼梦》,形容林黛玉也不过就是“生得干净一些”,不肖子孙们居然敢自我标榜“史上最干净”,也难怪李少红敢在大观园里玩快进。
纯情也不等于处女,君不见满大街小广告上的“处女膜修补术”?再者,费雯丽在《魂断蓝桥》里曾塑造了一个沦落风尘的站街女,你能说她不纯情?只有两种社会需要贞节牌坊:一是万恶的封建社会,二是乔治·奥威尔笔下的那个“大洋国”。对一个宪政条件下的现代民主社会来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性行为基本上是个人行为,公权力不应当干涉。有些姑娘膜还在,但满脑子男盗女娼;有些姑娘敢于大胆的去爱——更重要的是,敢于大胆的去做爱——但内心依然纯洁善良。
纯情意味着你要为爱付出,要有牺牲。而总像哆啦A梦一样适时出现且有着一口高露洁式白牙的老三基本没给静秋付出的机会,指哪买哪,高干子弟就是不含糊(立马让我想起了《蓝宇》里的捍东)。有这么个王子呵护,静秋和老三与世隔绝的谈着他们似是而非的爱情,什么“史无前例”的历史背景,在《山楂树之恋》里竟然被阉割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宁愿把老三当作静秋玩陀螺的后遗症。影片的所谓“干净”恐怕更多的让人联想起叙事的薄弱:那些硬插进来的幕间字幕让剧情发展支离破碎;除了静秋、秋母和老三以外,其余的人物更是可有可无的道具,连老二也只是做了一次送核桃的快递就不知所终了。
静秋最后决定与老三共度一夜,我这种龌龊之人难免觉得有交换之感。诚然,对静秋而言,也许这就是圣洁无比的付出。不过,受了老三这么多恩惠,决定以身做答,这能算是不掺杂质的爱情吗?
话说回来,《山楂树之恋》能红起来,本身也说明了我们的时代“纯情”太匮乏了。这么烂的一本小说居然风靡一时,足见国人对真诚爱情的渴望。这是一个小三当道二奶为王的时代,守身如玉几乎是一个神话,所以,《山楂树之恋》出来应合了我们,也是符合文化消费心理的。
不难想见,《山楂树之恋》定会勾
起一代人的记忆,必有一些德艺双馨的道学前辈们跳出来,痛说革命家史,大谈自己如《山楂树之恋》般的过往纯情,然后,再顺带指责一把80、90后们道德沦丧、生活放荡。
当初抡起皮带联动打老子的是你们,后来一股脑的扎进市场化进程里“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的也是你们;现在,你们脑满肠肥权钱在手,便开始包80后二奶养90后小三,然后,再顺带指责一下80、90后们多么的堕落,多么的不懂“纯情”。
喵了个咪的,这帮人怎么没让蜱虫给咬死?
如果有一天,我用手滑过某个女孩的鼻尖,那一定是因为我爱你。我爱你,所以我爱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包括你的鼻子。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你过去是什么样将来会变成什么样,我都爱你。我爱现在的你,所以我今生今世都会跟你走下去,直到我不爱你为止。
这是我理解的纯情。
供批判用。
第三篇: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在很久以前一直知道有这个存在,就是没机会去看,今天因为点失误,看到了这部电影。
在那样的年代,社会和家长的不允许,在老三的我能等下,注定的像山楂树花开般雪白的爱情。老三的我们还年轻,他不知道他会患上白血病,在等待的过程中选择了消失在静秋的视线范围之外,却一直默默中注视着静秋的世界。在静秋得知老三住院了去看他的第一夜,静秋在医院的门口坐着,老三在窗前看着,内心是无比的心疼的吧。当老三为静秋买了个山楂树图纹的面盆时,静秋怕弄脏了她,然而在后来因为生气,用浆糊封去了山楂树图案,后来的后来,当静秋洗去的时候,意味着错过了很多的时光。老三送静秋坐船过河,老三在这头,静秋在那头,中间是那条河,两人隔河对望,竟无语凝咽。爱情是那窄窄的奈何,他在这头,你却在那头。静秋在等着老三的同时,老三也在等着她。两人再见已是注定的诀别,当静秋被带到老三的病床前,看着那被病魔折磨的瘦如枯柴般的老三,心是那么的疼,老三用他那一生等待着静秋,等待着他们甜蜜而酸涩的恋情。天花板上是老三和静秋坐在一起甜蜜灿烂的笑容,这或许给予了老三支持的力量,阳光般的力量。“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一遍遍的呼喊,是少年曾对少女的承诺:当他的一只脚踏进坟墓了,听到她的名字,他也会拔回脚来看看她。爱到极深时,等待已成为习惯。老三在等待静秋,死亡都能拖着,执着的等待。他们的时代虽然走远了,但不曾走出过我们的内心。
老三离去了,他把日记托弟弟转交给静秋,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这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这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
老三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第四篇: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我看《山楂树之恋》
“我是静秋!我是静秋!”静秋撕心裂肺的呼喊,老三似乎没有 反应,但是,两滴泪从老三眼角滚了下来。接着,随着静秋的视线,我们看见老三和静秋的合影出现在老三的头顶,屏幕渐渐暗去。简短 的字幕再次出现:老三的爸爸对静秋说: “他坚持要埋在这里,我们 都离得远,我就把他托付给你了——” 老三在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 十年后,静秋考上 L 大英文系的硕士研究生。十年后,静秋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三十年后,静秋已经任教于美国的一所大学。今年,她会带着女 儿飞回那棵山楂树下,看望老三。她会对女儿说: “这里长眠着我爱 的人。” 影院的灯依次亮起,观众却没有马上离开。大家忙着擦拭眼泪,忙着整理心情。这就是电影《山楂树之恋》带给观众的感动。《山楂树之恋》故事情节并不离奇,甚至有些俗套:年轻漂亮的 静秋因为家庭成份不好,眼见父亲被下放,母亲被欺负,自己却无能 为力,因此自卑而好强。她的好强得到学校的认可。她在学校老师的 带领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 了“老三”。她的美丽,她的柔弱,她的好强深深地吸引着老三,老 三默默地她,从物质,到精神。和老三在一起,静秋是任性的,也是 快乐的。老三发誓会等到静秋毕业,等到静秋工作,等到静秋转正,等到静秋二十五岁,甚至一辈子,但是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在静 秋转正前的一年零一个月。有些俗套的故事,艾米用一个个细节来打动人,张艺谋在众多细 节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呈现给观众。
1、别样的山楂树。山楂树见证着静秋的情感变化。山楂树是西坪村的英雄树,也是 静秋的爱情树。静秋第一次见老三,是未见其人,先听歌声。那悠扬 的 《山楂树》 之歌拉近了静秋与老三的情感距离。等到老三告诉静秋: 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写……文笔是没得说了,不过让你写这些东西,真是……浪费你的才华了。”静秋就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了。等到老三生病住院时,静秋去医院看老三,老三为静秋买带山楂 树图案的脸盆,我们不禁感叹老三的细心(张艺谋修改的)。老三看 到了静秋的惊喜,感受到静秋的感动。静秋在同学的对昔日恋人的抱怨声中以为自己也被骗了,于是把
老三留给自己的脸盆刷上浆糊,扔到床下,从静秋狠狠地动作中,我 们感受到静秋对老三充满了气——不是恨,她气老三的悄悄离开,气 老三不说真话。等到她
从西坪村回来,又洗好了脸盆,她再次相信,老三不是得手就离开,老三是真的病了。静秋是那么谨慎的人,但是 为了老三,她什么都豁出去了,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老三。
2、最远却是最近的牵手。《山楂树之恋》被称为最纯净的爱情小 说,而到了张艺谋的手中就变得近乎走进真空世界的爱情电影——纯 粹的精神爱恋。老三接静秋回来的路上,老三想拉静秋过河,却看到 静秋躲闪的目光,于是,老三拿来一根棍子拉着静秋,随着镜头的拉 进,棍子上的两只手占据了整个画面,大手慢慢靠近小手,最后棍子 掉下,大手拉住小手。静秋羞涩的脸庞出项在画面。这一情节的改动,更符合静秋的接受尺度,也让老三更加神化,但是却不如原著更能体 现出老三对静秋炽热的爱。老三在静秋妈妈的警告后,答应暂时和静秋分手,却要求为静秋 包扎脚伤。老三的大手轻轻地为静秋包扎一层层的纱布,那动作仿佛 是捧着稀世珍宝。老三一边包扎,一边默默地流泪;静秋一边看着老 三,一边默默地流泪。观众也不停地擦拭泪水。此时任何语言都是多 余的,这是无声胜有声的具体体现吧。在得知老三得白血病后,静秋不顾一切地去医院看他。在老三的 隐瞒下,静秋度过了快乐的时光,静秋不得不回去了。老三和静秋在 渡船上,装作不认识的两个人,保持着彼此的距离,眼神却在不停地 交汇。终于到了分手那一刻,老三在河的这岸,静秋在河的那岸,他 们不得不向前走,并不能不久久地对视,老三慢慢地做了一个拥抱的 手势,静秋也慢慢地做着。那一刻,河水隔开了他们的距离,但是他 们的心是靠在一起的。那一刻也成为了电影的催泪弹,成功地让观众 热泪横流。张艺谋想方设法让《山楂树之恋》纯上加纯,因此在原著基础上 做了巨大的改动,改动后美是美了,但是却少了震撼效果。改动后静 秋对老三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才会出现电影中 演到:老三问: “静秋你冷吗?”静秋回答: “我不冷!”观众说: “我 冷!”于是观众一片哄笑。不管怎么说,张艺谋就是张艺谋,张艺谋 用唯美的画面,细节的刻画,带领大家走回那段难忘的岁月,重温那 纯净的爱情故事。
第五篇: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一个时代对美的追忆
班级:09政教姓名:丁艳青学号:0903040006
影片《山楂树之恋》是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拍摄而成的,讲述的是中国这个特别国度特别时代的一个特别的撩人的感人故事。该片讲述的是中国文革期间的知青醇美爱情,一个属于知青时代的美丽回忆。片中的主人公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家庭成分不好,因此家庭生活困难重重,自己也一直感到很自卑。而另一个男主人公是个英俊而又有才气的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同样的拥有那个时代知青的那种淳朴和热情,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注重情谊的人。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甘愿做任何事,给了这个特别时代被他人排斥和鄙视的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待着静秋毕业,等待着静秋工作,等待着静秋转正„„ 就这样,当静秋得生活终于有了着落,所有的期待都成真了,他却得白血病去世了。
整部影片都是在对那个特别年代美的简单而又动人阐述,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包括现实生活的朴素美,知青崇高的理想美,特殊年代的那种青涩爱情美等等深具时代特色美的刻画和描绘。当然,作为一部“知青爱情”的经典重现,影片自然对于这种特殊年代青涩而又唯美爱情给予特别的凸显。这种凸显的阐述对于当代我们这个市场化经济时代来说,无疑是现代各种爱情世界的“世外桃源”。似乎这种爱情的追求让我们这个时代感受到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一方净土。所以,这种爱情的唯美成为普罗大众内心所热切的追求。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让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对爱情的选择话,我们似乎也很不愿意回到一个这样的年代。我们更愿意的是追忆那个特殊年代的纯真爱情美,这种纯真爱情美应该属于一种内在的美,同时,我们会选择身处在我们现今的这个时代而不愿意在那样的特殊年代。
在这里,我们会问为什么对于美的追求会呈现出这种情形呢?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是相对于普通动物而言,而这种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人的社会性。正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所以人出了本能的反映,更多的是在自身的理智下行动,人们对于美的情感表现正是人们自身理智的体现。就像我们经常在生活中认识到得,同样是一朵美丽的花朵,在蜜蜂的眼里这朵美丽的花朵仅仅只是它采集花粉的一个地方,而对于人类来说,我们不仅仅将它看做一朵花而已,更多的是赋予话一定的特定含义而具有更深一层次的特别意义。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玫瑰花在人们眼中代表的是甜蜜的爱情,在这里玫瑰花不仅仅表现的是它本身这种自然的美,更多的是在于它象征着一方对另一方的爱意。但是,同时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这种对于美的诉求往往是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平常人连最起码的生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他对于任何美的东西都会表现的很冷淡,因为在为了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求他就必须得一直忙活,从而缺乏对于美的关注。
《山楂树之恋》正是一部勾起我们对于朴素纯真爱情的美的享受,在很多曾经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来说,有很多一部分人都感叹到:太真实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内心记忆,历历在目。而对于我们没有哦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来说,我们也能感觉到其中那种难以言说的美的存在。如果说前一种对美的感受是一种因回忆而勾起的美,那么后一种对的美的感受则是一种因向往而产生的美。
我们的生活需要美,需要去发现美,同时美也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的。美因生活而更加绚丽,生活因美而更加乐趣无穷。朋友,时刻留意身边、留意生活,或许在不经意的一瞬间你已经触摸到了她的存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