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事件有感

时间:2019-05-12 06:1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航事件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航事件有感》。

第一篇:马航事件有感

马航事件之感

马航事件尚未结束,得到的教训却已经不少。我为马航上面的人们祈福。

教训是:现代科学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偌大一个飞机,说不见就不见了,卫星什么的居然拍不到,我利用卫星可以清楚看到我家,这真的讽刺现代科学。

现在是二零一四年三月十六号,距离马航飞机失踪快九天了,奇迹会发生吗?我相信,这世界是有奇迹的。即使是被恐怖分子挟持,只要他们还活着,那么这就是奇迹了,我期待人们归来的那一刻。

如果马航事件是恐怖事件,那么全世界恐怕又要掀起一波反恐怖主义热潮了。但是如果不是恐怖事件,那么机上的人们生存的机会又太小。真是矛盾啊。但是,我还是觉得(www.xiexiebang.com),无论怎么样,人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本来我以为中国还是挺安全的,起码,没有美国的枪击案,没有中东和非洲的混乱,没有欧洲的大游行,没有印度的贫民窟,没有南美洲的湿热落后,没有日本性开放,没有韩国的乱整容。但是,从最近频发的砍人事件,拆迁事件,各种集体事件,我觉得我们国家也不是很太平啊。但是,总体上我们国家还是比较安全的,比较稳定,大家都安居乐业。不过如果想逃离中国的话,就赶紧赚钱去加拿大吧,过上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安逸而颓废。

我希望马航事件能有个好的结束,祈祷,希望世界和平。

第二篇:马航事件公关案例分析

马航事件公关案例分析

一、事件概况

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该飞机本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马航已经启动救援和联络机制寻找该飞机。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其中有154名中国人(其中中国大陆153人,其中成人152人,和1名1岁婴儿,中国台湾1人)。失去联络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2014年3月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

二、马航的公关分析

马航在航联失联五小时后发出第一份声明,确定MH370航班失联。3月11号,马航公布MH370上的239名乘客的名单和实际乘机人数,这239名乘客来自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

3月15日马来西亚召开新闻发布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失联航班可能在一个或两个走廊型地区之间,一个是飞向泰国北部的航道,一个是南印度洋航道。

针对这一事件,马航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包括请专门的公关公司来做危机公共。虽然马航对MH370失联这一事件的公共做的中规中矩,但确掩盖不了它危机公关的失败。毕竟公关效果不是依靠所做的事是否符合公关的步骤来衡量,而是要解决问题,解决品牌的危机,这是公关所需要达到的目的。马航公关失败的几大因素:

1、没能及时公布飞机失事事实。关于飞机失踪的消息在3月8日早晨就被媒体广泛报道,传的沸沸扬扬,在焦急中等待的人们这时候最希望得到来自马航的官方报导。而马航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迅速对此做出回应,直等到下午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此事做出说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危机公关的“黄金四小时”已经远远缩短了,而马航分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次,航空公司对飞机上的乘客的基本信息应该是很清楚的,而马航却迟迟没有对飞机上的乘客信息进行公布,[键入文字]

直到3月11号,马航才正式公布乘客的名单和国籍,这对于等待中的家人来说无疑是最煎熬的祷告了。马航对事件的反应如此的迟钝,如此的慢,必然激化受害者家人以及消费者的强烈不满,这注定使马航作为亚洲优秀的航空公司的形象一落千丈。

2、对马航失事客机搜救力度不够。8日下午召开的发布会上,马航方面只用短短5分钟就草草了事,更像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做,然而又没有意愿去做的态度。而且对于这种大事件竟然没有高级领导的出席,更表现出对此事件的轻浮态度和态度的恶劣。实在难以看出马航对此事故的关心,反而是一种无所谓的轻视态度,怎能让广大民众信服,怎能让广大消费者对马航还抱有好感。

3、没有及时通过媒体报道马航失事飞机的原因。马航没有对媒体提供及时的真实的信息导致媒体只能根据非官方的渠道获取信息,这必然会导致信息的失真,而这对于马航是完全没有好处的。这只会显示出马航的办事效率低、办事能力差,品牌形象也就荡然无存了。

危机公共关系处理要遵循速度第一原则,面对危机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作出回应;承担责任原则,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首先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至少表现出对危机事件诚恳的态度;权威证实原则,权威有关部门要利用自己的威信,做出正确的信息披露。真诚沟通原则,危机发生后要积极与危机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系统运行原则,各相关部门要协同努力,共同处理危机事件。

第三篇:时事评论之马航事件

时事评论之马航事件

内容摘要:新华社发表文章称,马航事件中中国媒体表现“疲软”,背后既有“不知向何处挖”的混乱,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尴尬,中国媒体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进,这值得反思。文章称,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马航事件再次凸显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事实。

前言:每一次重大航空事件的发生,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沉重的灾难。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那些不知道亲人下落的人们,他们的眼泪,他们落寞的神情,在引起大众关注和关心的同时,更应该引起科学家和航海领域的专家做出思考,这些重大空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让飞机飞行更安全。

正文:3月8日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表声明,旗下MH370航班于当天凌晨2时40分失去联络。这架原定飞往北京的波音777-200客机,载有239人,其中154个是中国人。有多少亲人从此天各一方了,闻着伤心听者流泪,可想而知,家属的希望、绝望、企盼、悲恸、质疑、愤怒等情绪早已冲出云笑了。在伤痛之余,我们透过马航事件,看到很多问题,比如,中国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守则,中国的核心新技术仍需努力,马航是否存在阴谋,马来政府的责任缺失感等等。

第一,我认为应该反思马航事件报道中的中国舆论场。到目前为止,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包括网络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比,在坚持真实客观理性的基本新闻原则方面,是存在差距的。有人说遭遇恐怖袭击,有人说飞机瞬间解体。那么,不管是遭遇恐怖袭击还是飞机瞬间解体,负责方和国家安全组都要做出思考。航班出事对失联乘客家属造成的心理伤害,负责方都要给予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安慰和协助。

如果遭遇恐怖袭击,那么,恐怖分子是如何登机的,两个人用假护照为什么当时没发现,从这可以看出,护照漏洞是全球最大的反恐漏洞。由于假护照制作的技术越来越高科技化,使得护照有时候真假难辨。这就需要国际刑警组织应该联合全球护照机构来弥补这个漏洞。如果飞机是瞬间解体,那么,黑匣子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发挥作用?据了解,互联网铺天盖地的今天,黑匣子还是处于无线电时代,找不到黑匣子,就意味着对失事航班的真相无从查起。所以,黑匣子的高科技化,也是这次失事航班对波音公司和航空研究人员的新的要求。在失联后的20天里,不少对马方及不同机构所披露信息的解读,缺乏高度专业的、忠实其语境的翻译为基础,扭曲了本意,放大了来自多方面的未经证实的噪音,追求耸动性,迎合了情绪化传播,对于马方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数据研判后的正常信息修正,简单地地冠以“自相矛盾”或“刻意隐瞒”的评判,甚至在生死等关键问题上片面地引导、误导公共舆论,没能向公众理性呈现最客观真实的事态进展。

正因为如此,在对事关生命的事态进展进行评判时,一定要以专业性、责任感作为出发点与原则。其实如果熟悉国际社会通行的话语方式及文化价值背景,便能如当时除了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主流国际媒体和其受众一样,理解马方只不过是不愿意在太早的时候,轻易地否认任何生命尚存的可能,是出于审慎、负责,是基于早期搜救和信息分析工作的不明确性,更是出于对家属、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原本严谨的做法,可以在最后悲剧被证实时,不会更深彻地伤害了被重燃起希望的家属。

对于3月24日晚马方确认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海的时机、依据等的质疑,以及悲情性地呼吁抵制马拉西亚(旅游、经贸合作等)的舆论,主流网络和传统媒体,更多地在迎合民众的情感宣泄甚至民粹民族主义情绪,理性冷静的声音甚微。虽然还没有找到飞机残骸,但基于谨慎分析计算的结果,出于对家属、公众急切关注的理解,必须依据理性与常识,将最终得出的飞机坠海无人幸免的逻辑性结论,尽快公之于众。

对于一些更夸张的阴谋论,一方面,像凤凰网这样的主流网媒,通过其独家视频采访、新闻客户端、新闻评论等组合报道,指出了即使遭遇恐怖主义劫机,政府也有很多方式,包括派遣战斗机挟持、拦截、迫降等手段,而绝无可能在没有重大威胁的情况下,轻易做出击落载有两百多生命的客机的指令。但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上,越耸动的传言、标题,反而借助人际传播的情绪化倾向,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这是未来的传播将持续面临的挑战。

第二,我认为中国还需继续发展核心技术。新闻背后的国力较量,失联客机是马来西亚的,乘客最多的是中国人,而掌握信息最多的看来是美国,海洋、天空、太空,飞机、雷达、卫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搜寻中,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层出不穷。虽然中国的科技实力在搜救中也有充分体现:我国调动了21颗卫星参与搜寻,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事发当天就开展疑似位置遥感监测工作。

当中国发布高分一号卫星在印度洋南部海域观测到新的疑似漂浮物时,在珀斯的中国记者甚至被外媒记者围堵,无法打探消息。3月24日,中国军机在搜索区域发现疑似碎片目标。这事件真正的问题是实力问题——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失联客机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发动机生产厂商是英国罗罗公司,发送电子脉冲信号的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其主要部件由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提供,而接收信号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总部位于伦敦。相比享有“匿名消息源”的美英媒体,当中国记者费尽周折联系上的波音公司和罗罗公司,这些公司在面对中国记者的追问却三缄其口。对西方媒体而言,获取这些本国机构的信息,实质上是“本土作战”。

同理,当中国卫星、中国军机有所斩获时,主动权也自然转到中国媒体手上。“危机事件,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位西雅图航空领域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希望这次事件让中国能有个基本判断。”虽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马航370事件再次凸显这个尴尬事实。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密切跟踪、迎头赶上,走自主创新道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知耻而后勇,或许是这一事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第三,我个人觉得马来西亚对此事件处理欠佳。马航客机从被宣布失联到坠毁在牵动全球人的神经的同时也将马来政府拉入全球瞩目的聚光灯下,充分显现出经济与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合作形成的强大合力,也充分暴露出马来政府在此次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蹩脚、荒谬与无耻。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首先,马来家长式的强势政府与不透明的政治体制致使马航事件相关信息的对外纰漏被延缓甚至被封锁。外界始终被动在听马来政府打太极般的措辞,却从未获得信息获取的主动权,马来政府也自始至终拒绝相关讯问。马来政府对马航客机的描述从“失联”到“折返”,从“劫机”到“坠毁”;失联时间从“凌晨2点40分”变为“8点11分”;搜救领域从“越南海域”到“马六甲海峡”最后到“南印度洋”;甚至堂而皇之毫无愧色的“承认信息敏感未全部透露”。马来西亚政府的种种支支吾吾、倒三颠四的说辞令遇难者的家属出离愤怒,也令密切事件的关注事件进展的人们唾弃。

其次,马来西亚政府迫于国内政治压力,为补救形象对马航事件的态度自始至终表现出的沉默、否认与敷衍,耽误了搜救时间,浪费了搜救资源,也给乘客家属带来莫大伤害。马来政府为应对国内反对派的声势需要掩盖劣迹以捍卫执政权力。马航客机的失联和失联后所发生的种种乱象,让执政以来因经济发展迅猛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马来政府措手不及妄图掩人耳目掩盖丑陋。但这起事故是一个国际事件,涉及到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239名乘客,马来政府的此种做法显然如跳梁小丑,最终在国际政坛中丧失公信,尽失人心。

在网上看到一个调侃的端子,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美国人,马来西亚早就上军事法庭了,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俄罗斯人,马来西亚早就被夷平了。当然,在调侃之余,我们在为

深深失事的人感到遗憾和悲痛之后,我们还要深刻反思中国现在面临的严重挑战,希望以后中国的媒体以后好好改进改进,中国的核心技术再上一层高楼,那样类似马航事件就不会再发生。

总之,在当今世界,我们要从此次马航事件中吸取教训,明确与西方强势媒体的差距所在,在转变思维的同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大力锻造专业化媒体,提升自身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道能力,只有这样我们随机应变,更好的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

第四篇:关于马航失联事件的感想

关于马航失联事件的感想

2014年3月8日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表声明,旗下MH370航班于当天凌晨2时40分失去联络。这架原定飞往北京的波音777-200客机,载有239人,其中154个是中国人。有多少亲人从此天各一方了,闻着伤心听者流泪,可想而知,家属的希望、绝望、企盼、悲恸、质疑、愤怒等情绪早已冲出云笑了。在伤痛之余,我们透过马航事件,看到很多问题,比如,中国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守则,中国的核心新技术仍需努力,马航是否存在阴谋,马来政府的责任缺失感等等。

第一,我认为应该反思马航事件报道中的中国舆论场。到目前为止,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包括网络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比,在坚持真实客观理性的基本新闻原则方面,是存在差距的。在过去近20天里,不少对马方及不同机构所披露信息的解读,缺乏高度专业的、忠实其语境的翻译为基础,扭曲了本意,放大了来自多方面的未经证实的噪音,追求耸动性,迎合了情绪化传播,对于马方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数据研判后的正常信息修正,简单地地冠以“自相矛盾”或“刻意隐瞒”的评判,甚至在生死等关键问题上片面地引导、误导公共舆论,没能向公众理性呈现最客观真实的事态进展。

正因为如此,在对事关生命的事态进展进行评判时,一定要以专业性、责任感作为出发点与原则。其实如果熟悉国际社会通行的话语方式及文化价值背景,便能如当时除了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主流国际媒体和其受众一样,理解马方只不过是不愿意在太早的时候,轻易地否认任何生命尚存的可能,是出于审慎、负责,是基于早期搜救和信息分析工作的不明确性,更是出于对家属、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原本严谨的做法,可以在最后悲剧被证实时,不会更深彻地伤害了被重燃起希望的家属。

对于24日晚马方确认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海的时机、依据等的质疑,以及悲情性地呼吁抵制马拉西亚(旅游、经贸合作等)的舆论,主流网络和传统媒体,更多地在迎合民众的情感宣泄甚至民粹民族主义情绪,理性冷静的声音甚微。虽然还没有找到飞机残骸,但基于谨慎分析计算的结果,出于对家属、公众急切关注的理解,必须依据理性与常识,将最终得出的飞机坠海无人幸免的逻辑性结论,尽快公之于众。

对于一些更夸张的阴谋论,一方面,像凤凰网这样的主流网媒,通过其独家视频采访、新闻客户端、新闻评论等组合报道,指出了即使遭遇恐怖主义劫机,政府也有很多方式,包括派遣战斗机挟持、拦截、迫降等手段,而绝无可能在没有重大威胁的情况下,轻易做出击落载有两百多生命的客机的指令。但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上,越耸动的传言、标题,反而借助人际传播的情绪化倾向,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这是未来的传播将持续面临的挑战。

第二,我认为中国还需继续发展核心技术。新闻背后的国力较量,失联客机是马来西亚的,乘客最多的是中国人,而掌握信息最多的看来是美国,海洋、天空、太空,飞机、雷达、卫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搜寻中,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层出不穷。虽然中国的科技实力在搜救中也有充分体现:我国调动了21颗卫星参与搜寻,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事发当天就开展疑似位置遥感监测工作。

当中国发布高分一号卫星在印度洋南部海域观测到新的疑似漂浮物时,在珀斯的中国记者甚至被外媒记者围堵,打探消息。3月24日,中国军机在搜索区域发现疑似碎片目标。这事件真正的问题是实力问题--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失联客机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发动机生产厂商是英国罗罗公司,发送电子脉冲信号的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其主要部件由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提供,而接收信号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总部位于伦敦。相比享有“匿名消息源”的美英媒体,当中国记者费尽周折联系上的波音公司和罗罗公司,这些公司在面对中国记者的追问却三缄其口。对西方媒体而言,获取这些本国机构的信息,实质上是“本土作战”。同理,当中国卫星、中国军机有所斩获时,主动权也自然转到中国媒体手上。“危机事件,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位西雅图航空领域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希望这次事件让中国能有个基本判断。”虽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马航370事件再次凸显这个尴尬事实。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密切跟踪、迎头赶上,走自主创新道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知耻而后勇,或许是这一事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第三,我个人觉得马来西亚对此事件处理欠佳。马航客机从被宣布失联到坠毁在牵动全球人的神经的同时也将马来政府拉入全球瞩目的聚光灯下,充分显现出经济与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合作形成的强大合力,也充分暴露出马来政府在此次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蹩脚、荒谬与无耻。

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如下: 首先,马来家长式的强势政府与不透明的政治体制致使马航事件相关信息的对外纰漏被延缓甚至被封锁。外界始终被动在听马来政府打太极般的措辞,却从未获得信息获取的主动权,马来政府也自始至终拒绝相关讯问。马来政府对马航客机的描述从“失联”到“折返”,从“劫机”到“坠毁”;失联时间从“凌晨2点40分”变为“8点11分”;搜救领域从“越南海域”到“马六甲海峡”最后到“南印度洋”;甚至堂而皇之毫无愧色的“承认信息敏感未全部透露”。马来西亚政府的种种支支吾吾、倒三颠四的说辞令遇难者的家属出离愤怒,也令密切事件的关注事件进展的人们唾弃。

其次,马来西亚政府迫于国内政治压力,为补救形象对马航事件的态度自始至终表现出的沉默、否认与敷衍,耽误了搜救时间,浪费了搜救资源,也给乘客家属带来莫大伤害。马来政府为应对国内反对派的声势需要掩盖劣迹以捍卫执政权力。马航客机的失联和失联后所发生的种种乱象,让执政以来因经济发展迅猛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马来政府措手不及妄图掩人耳目掩盖丑陋。但这起事故是一个国际事件,涉及到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239名乘客,马来政府的此种做法显然如跳梁小丑,最终在国际政坛中丧失公信,尽失人心。在网上看到一个调侃的端子,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美国人,马来西亚早就上军事法庭了,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俄罗斯人,马来西亚早就被夷平了。

当然,在调侃之余,我们在为深深失事的人感到遗憾和悲痛之后,我们还要深刻反思中国现在面临的严重挑战,希望以后中国的媒体以后好好改进改进,中国的核心技术再上一层高楼,那样类似马航事件就不会再发生。

总之,在当今世界,我们要从此次马航事件中吸取教训,明确与西方强势媒体的差距所在,在转变思维的同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大力锻造专业化媒体,提升自身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道能力,只有这样我们随机应变,更好的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

第五篇:从马航事件看微信和微博

从马航事件看微信和微博

3月8号,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于凌晨2:40失去联系,原本北京时间6:30分抵达北京,机场里接机人苦苦期盼,等来却是网络上航班失去联系的消息。

从马航失联事件中,相信大家不难看出,微博和微信作为目前国内最热门的两大移动互联网平台在传播、产品等方面体现巨大的差异性:

1、微博的公开性与微信的封闭性

微博天生就是一个传播和媒体的工具,而微信最早的出发点和核心就是社交工具,举个例子,微博就像是在广场上的演讲,可以迅速广而告之,人与人之间不需要特定的关系维系,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消息,任何人都可以旁听,你可以把消息传出去,也可以发表你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微信就像我们朋友圈子在自家举行的沙龙聚会,这是一个封闭的社交圈,不是你想来就来,另外,受限于我们的朋友和微信的圈子限制,就是通常说的“人以群分”,一个圈子交往的大多数人的见识、视野等大致是一致的,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消息的判断,会出现趋同化的倾向;另外,微信里大家都是熟人、朋友、生意伙伴,即使你说的观点我不同意,我也不好意思反驳啊,在微博里,即使是批评性的评论也是在帮助信息进一步传播,甚至帮助传播得更广;所以,微博的开放性让信息能得到快速更新,去伪存真,及时纠错,而微信的封闭性在信息迭代上容易滞后,我们获取的信息容易受圈子的限制(包括个人和关注的公众账号),纠错能力会相对较低;

2、信息发散性流动与点对点流动

微博与微信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微博重信息发散状流动,微信重信息点对点流动。微博消息发布后,可以形成迅速传播,杜子建在《微力无边》里提到“传播,就是人的接力”,微博的信息发布后,会经历一个相对较慢的传播过程,而当用户转发积累到某个点的时候(这个点和围观者的数量、质量有很大关系),会出现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的过程。这是典型的“蒲公英式”传播,尤其是凭借大V的号召力(杜子建提到的“点客”),可以完成非常广泛的传播,但它又影响到同时其他微博帮助传播,而这些微博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量,其本身就有很大的传播率,迅速形成信息洪流,遍地开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反观微信,它更具有朋友圈子的特性,是个深社交的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虽然没有限制,但是你影响到的只是你的朋友圈,你的熟人圈子,一个即使特别好的观点或者信息,非通讯录里的其他人是看不到的,同时由于用户原创的内容不能转发,这不能行成有效果二次传播、造成了信息传播的中止,在这点上,微信不能形成某条信息的信息洪流,无法引爆,微博相比微信的优势就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但由于微信是好友间的传播,这种信息的真实性更容易被人接受;

3、微博微信产品的设计与限制

微博由于媒体性的特性,在产品设计上是极力鼓励用户去转发和传播信息的。

在微博里,你看到感兴趣的信息,只需要点击“转发、确定”,瞬间将信息转发到微博里,它的快速转发使用户在信息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的同时马上参与该信息的转发传播,既是围观者也是参与者,形成病毒式的链式传播。微博在信息发布上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这适合于系列事件和重大事件的状态的及时跟进和传播,比如马航失联事件;但是频繁的信息骚扰会极大的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和感受,信息过于频繁会给用户造成困扰,最终造成用户流失甚至品牌的负面影响;

而在微信中,由于张小龙极端的注意用户体验,避免信息骚扰,基于社交内核的基础上,在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便捷性都做了大量限制。比如我们在在“朋友圈”中原创发布的普通内容并不能被直接转发,用户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必须先复或截屏,这大大的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极大的限制了内容的快速传播,不能行成有效的二次传播、造成了信息传播的中止;比如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只能群发一条信息,信息折叠,像马航这种系统性的大事件不能及时跟进更新信息,单一信息的冲击力和传播力有限,无法形成一套组合拳;另外,一条帖子的转发和传播是有数量限制的,当分享到一定数量时,后面转发者只有自己可以看到,但是你的朋友们却看不到,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信息搁浅,信息不会形成病毒式传播;但是,由于极大的照顾到了用户的体验,用户的忠诚度和使用频率会大大增加,高质量的用户很容易在微信平台沉淀和积累下来;

4、微博微信的特性差异和企业定位

微博是广传播、浅社交、松关系;

微博信息传播很广,但是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很浅的,彼此之间即使没有关注也可以互动,查看,这就造成了用户之间的关系纽带很松散,可以随时流失或者中止。同时信息传播的高频率的更新会造成用户的信息遗漏,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企业需要进行品牌曝光以及营销活动的推广,微博的传播是病毒式几何级传播,速度极快,从这个角度上说,微博非常适合打造企业品牌和推广

微信是窄传播、深社交、紧关系;

微信传播信息范围相对有限,但是用户之间必须是好友关系,熟人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护和纽带在线上和线下都是相当紧密的,彼此之间是有现实情感维系的;同时微信的信息是主动关注,主动获取,用户关心的都是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精准化;现在是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效果营销、许可营销的时代,微博过多信息很难精准定位客户,微信可以让企业与客户进行高效沟通,加深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继而为企业带来再次消费与口碑效应,这种传播速度虽然慢但影响却极深,信任度很高。因此相比而言,微信更适合做销售转化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服、交易、重复消费、售后维护等。

所以,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用处,我们不必急于做出非黑即白的二选一的决定,充分利用平台的差异性和特点为自己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马航事件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航事件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航法律问题总结

    关于马航事故法律问题总结 《蒙特利尔公约》规定,该公约生效时,如果缔约双方均为公约缔约国,则公约效力优先于华沙体制的所有法律;如果两国并非都是公约的缔约国,华沙体制相关的......

    对马航事件评论的总结及自己的看法(共5篇)

    所有权威媒体的评论大致分成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是关于马方工作。在这一点上,所有评论无一例外都表达出了不满与谴责的态度。马方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上可谓问题百出,不仅消息发布......

    2014年马航盈利部门浅析范文

    2014年马航盈利部门浅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马航私有化,有助于国库控股公司在不受股东和工会干预的情况下重组马航。马航员工所属工会曾阻挠马航削减成本和增强竞争力的努......

    航概课有感

    航概课有感在航空航天概论这节课时不多的课上,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开拓了视野。 在课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航空航天这两个名词的区别,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强调了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

    关于体罚事件有感

    学习体罚学生案例有感 案例:2016年4月,学校组织老师观看了《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的视频文件, 是关于明珠中英文学校一名老师踢学生摔倒导致手骨折。对于当事的老师来说,想通过这......

    钓鱼岛事件有感

    钓鱼岛事件有感大学生比较感性吧,作为大学生的我相当反感钓鱼岛事件。有种人善被人欺的感觉,对于钓鱼岛时间国家应该以强硬的态度对待,但我反对过激的行动。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

    马航370的故事之我见

    马航370的故事之我见 马航370的故事之我见,内容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关于马航370,某方班门弄斧,在龙族面前耍起了什么瞒天过海、调虎离山、离间计、苦肉计等等来了,想我堂堂中华......

    李克强对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新情况相关应对工作作出部署

    李克强对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新情况相关应对工作作出部署 25日上午,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马方发布关于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最新信息后有关情况的汇报。指出,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