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时间:2019-05-12 06:5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篇: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2010-02-10 | 作者: | 来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

(五)道路系统:确定城市各级道路规划指标和建设标准;确定城市主要道路网络布局和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基本形式和建设要求,确定自行车与步行交通系统网络布局和设施规划指标,确定自行车与行人过街的基本形式和总体布局要求;提出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原则。

(六)停车系统:论证城市各类停车需求,提出城市不同区位的分区停车政策,确定各类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和要求。

(七)近期建设: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排和实施措施。

(八)保障措施: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评价规划方案的预期效果。

第十二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及基础资料汇编。

(一)规划文本应当以条文方式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规划说明书应当与规划文本的条文相对应,并对规划文本条文做出详细论述。交通调查分析、交通模型等技术性分析文件以及主要专题研究成果应当作为规划说明书的附录。

(三)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现状图、规划图和分析图应当分别表示,图例应当一致。

(四)基础资料汇编应当包括规划编制中涉及的相关基础资料、参考资料及文件。

第十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技术审查。规划成果在技术审查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征求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意见。

第十四条 直辖市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后,报送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专家委员会进行技术审查。其他城市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审查。

第十五条 经技术审查后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审批。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2010年3月

目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1 附件

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4 附录

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12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公路网规划编制,加强公路网规划工作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网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 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依据,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公路网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第四条 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生产力布局、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公路网现状,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明确公路发展目标,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以及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第六条 公路网规划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国道规划、省道规划、县道规划、乡道规划,以及专用公路规划;按区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各级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和特定区域的公路网规划。

第七条 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沿线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专用公路规划应与其他公路规划相协调。

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由该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规划编就后,报该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可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政区域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应服从上一级公路网规划。

第八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新形势及规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规划调整。当出现重大调整时,须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九条 编制公路网规划要广泛征询公众、相关部门和相邻行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 公路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 公路网规划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应由具有相应咨询资质的单位承担,其中承担国道和省道规划的研究单位应具备甲级咨询资质。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1990年4月原交通部颁布的《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90〕交计字225号)同时废止。附 件

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

1.规划报告一般按A4规格装订,相关图表视情况也可采用A3规格,封面为深蓝色。

2.规划报告封面需标明报告名称、规划期限、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报告名称为规划名称加上“报告”,如“××省××公路网规划报告”;规划期限采用阿拉伯数字,中间以“—”连接,外面加上括号,如“(2010—2020年)”;编制单位为编制报告的研究单位;编制时间反映到年月。

3.规划报告设扉页,包括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等签章,以及参加编制的人员姓名和职称,附工程咨询资格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二、公路网规划报告内容要求

公路网规划研究应根据规划的实际情况,突出特点,注重创新。本附件的报告内容要求是按一般情况下公路网规划设计的,具体可根据公路网规划的性质和特点做适当增减。

第1章

概述

1.1 规划背景

阐述公路网规划的目的和意义,说明开展规划工作的依据。对于公路网规划修编,需说明修编的必要性。1.2 规划范围和期限

说明规划区域范围、规划对象以及规划期限。1.3 规划思路

说明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1.4 规划过程

简述规划编制工作的调查和研究过程,以及征询意见、与相关部门协调等情况。1.5 规划结论

简要说明规划原则、目标、方案和实施安排等方面的主要结论。

第2章

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现状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概述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自然条件。2.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分析规划区域人口、产业、城镇、资源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重点把握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区域特征。2.3 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分析规划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的运输线路、枢纽等重要基础设施基本情况,研究综合运输体系的构

成和发展特点。

2.4 公路网现状及综合评价

分析现状公路网规模、结构、布局、技术水平和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公路网的适应性,分析现状公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

3.1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分析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等),阐述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等因素对交通运输的要求。3.2 综合运输发展需求

根据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分析综合运输未来发展趋势和相关规划对公路发展的要求。3.3 公路交通需求

分析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经济社会和综合运输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的发展水平。

分析现状公路网交通量发展水平、分布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握公路交通流向、流量分布特征,预测未来公路网交通量。

第4章

规划目标

4.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4.2 规划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和综合运输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公路网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公路网规划目标。

第5章

布局方案

5.1 路网规模研究

综合考虑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运输条件、人口分布和主要节点分布等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论证路网规模。5.2 布局研究思路

说明布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5.3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主体功能区、城镇、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国家安全等经济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土地等限制因素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对规划布局的影响,以及对公路通道路线配置的要求。5.4 布局方案研究

根据规划目标,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在现有公路网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拟定公路网规划备选方案,阐述备选路线方案的理由和依据。

结合必要的实地踏勘,研究备选方案的路线走向,分析工程可行性,测算路线里程和重大工程的规模,匡算工程投资和土地占用情况,分析路线方案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难点。

从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对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环境和土地

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路网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对备选方案进行比选优化,确定布局方案。5.5 布局方案

说明布局方案的路网规模和路线方案。路线方案包括规划路线的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里程、技术标准和主要功能作用。根据需要,说明布局方案在城市过境、与其他路网衔接、重要附属设施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情况。

第6章

实施安排

6.1 用地规模和资金需求

说明规划路网的已建、在建和待建情况,匡算用地规模和建设资金需求。6.2近期建设重点

根据经济社会、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和投资能力,提出分阶段建设任务和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第7章

综合评价

7.1 路网技术评价

从路网规模、密度、技术等级、节点连通情况、路网覆盖程度、主要节点间通达时间、运行速度、交通拥挤度等方面,评价路网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改善情况。

评价规划路网与其他路网、运输枢纽衔接情况,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情况。

7.2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分析规划实施后在节约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事故损失和节约燃油消耗等方面的效益。7.3 经济社会影响评价

从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城镇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扶贫、教育、国家安全等方面,评价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7.4 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

7.5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分析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性,提出减少耕地占用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第8章

政策措施建议

提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建议。

主要插图和表格

主要插图包括: 1.行政区划图

反映规划区域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城镇分布。2.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图

标示与规划路网相关的各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的现状路线走向、技术等级、枢纽站场分布等情况。

3.相关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图

与本规划相关的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图。4.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图

相关城镇体系、产业、资源等现状和规划图。5.交通出行分布示意图 6.规划路网布局方案图

反映规划路网布局方案的路线走向,标明路线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和技术等级。

7.规划路网实施安排图

反映各特征年规划路网的已建、在建和待建路段情况。

主要表格包括: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现状表

反映规划区域和各分区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等)的历年数据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2.路网现状表

反映现状路网的主要公路名称、路段起讫点、里程、技术标准、路面状况和交通拥挤度等。

3.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表

反映规划区域和各分区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等)的预测值和未来增长速度。

4.历年公路运输量和汽车保有量现状和预测表

反映规划区域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以及汽车保有量历年数据、预测值和未来增长速度。

5.公路交通出行OD表

6.主要公路交通量现状和预测表

反映主要公路分路段现状交通量和未来交通量预测值。7.规划路线方案表

反映规划路线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规划技术标准、里程和主要功能作用等。

8.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实施表 附 录

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本附录总结了公路网规划研究常用的技术方法,供规划人员参考。规划人员应根据规划区域特点和路网特性,合理选用技术方法,也可选用本附录以外的其他技术方法,鼓励创新。1 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1.1 预测的一般方法

1.回归预测法

利用回归分析研究预测对象(因变量)与相关因素(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自变量的未来发展水平,推断因变量未来发展水平。其回归模型和变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2.时间序列法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以时间为自变量建立模型,预测因变量未来发展的水平。常用模型有多项式模型、指数曲线、生长曲线等。

3.弹性系数法

弹性系数一般用预测对象和影响因素发展速度比值来计算。弹性系数法的主要步骤为:分析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历史弹性系数,总结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弹性系数,再预测影响因素未来发展速度,推算出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速度,预测未来发展水平。弹性系数计算模型如下:

EYX 式中:

E——弹性系数;

Y——因变量(如运输量或交通量)的变化率; X——自变量(如人口、GDP等经济社会指标)的变化率。

4.强度指标法

强度指标法是根据现状强度指标,乘以自变量预测值得到因变量的预测值的一种方法。强度指标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比值。在现状与预测状况相差较大时,应考虑对强度指标进行修正,常用的强度指标有人均系数、单位GDP系数、单位面积系数等。计算模型如下:

YkX

式中:

Y——因变量预测值; ——自变量预测值; Xk——强度指标。

1.2 交通量预测方法 1.2.1 四阶段预测法

交通量四阶段预测法是以现状交通分布(现状交通出行OD矩阵)为基础,通过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分担和交通分配四个阶段预测公路交通量。

1.交通生成预测

交通生成预测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规划区域及各交通分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前述的一般预测技术都适用于交 通生成预测。

2.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是根据各交通分区发生和吸引量,推算各分区间交通出行分布的过程。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现在状态法,二是综合模式法。

(1)现在状态法

现在状态法是由现状OD表推算将来交通出行分布的一种方法。现在状态法主要有均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法、底特律法(Detroit Method)和弗雷特法(Fratar Method)等几种模型形式,其中弗雷特法应用较为广泛。弗雷特法的计算模型如下:

QijQoijGjFiQajQoajQopiLiLj2FiQpiQopiQoajGjLi

式中: (Qj1nLjoijGj)(Qi1noijFi)

Qij——未来某预测特征年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 Qoij——基年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 Gj——j区交通吸引量增长倍数; Fi——i区交通发生量增长倍数;

Qaj——特征年j区交通吸引量;

Qoaj——基年j区交通吸引量; Qpi——特征年i区交通发生量; Qopi——基年i区交通发生量; Li——i区对于所有j区的位置系数;

Lj——j区对于所有i区的位置系数。

(2)综合模式法

综合模式法是利用区域经济活动质量和交通出行阻抗情况,预测将来交通出行分布的一种方法。综合模式法主要的模型形式是基本重力模型及其变形。重力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QijKPAijDij

式中:

Qij——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

Pi——i区经济活动质量(一般可以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也可以采用i区交通发生量);

Aj——j区经济活动质量(一般可以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也可以采用j区交通吸引量);

; Dij——i区到j区的出行阻抗(常以距离、时间或费用来度量)K,,,——回归参数。

3.交通方式分担预测

交通方式分担是预测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量。常用方法为运输方式分担率法。计算模型如下:

PijkexpMkexpMtt1n

式中:

Pijk——i区到j区之间第k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

Mk、Mt——第k、t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包括时间代价、运行费用等;

n——区域间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类型数量。4.交通分配预测

交通分配是将未来交通出行分布量(OD矩阵)分配到路网中,得到路段交通量的过程。交通分配常用的方法包括全有全无法、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多路径概率分配法和均衡分配法等。

(1)全有全无法

全有全无法是根据路线阻抗,寻求i区到j区的最短路径,将分布交通量Qij一次分配到最短路径上的预测方法。全有全无法仅适用于各路线阻抗相差较大或单个路线的情况。

(2)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

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的思路是将分布交通量Qij分割成若干份,按照全有全无法进行多次交通量的路线分配,所不同的是每次分配,要根据上一次的分配结果,结合路段通行能力重新计算路线阻抗,寻求新的最短路径。

(3)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多路径概率分配法的分配步骤与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每一次分配时,需要根据路线阻抗,寻求i区到j区包括最短路径与次短路径在内的若干路径,然后按照一定概率把分割后的分布交通量分配到这些路线上。每条路线的分配概率可由下式确定:

Pkexp(tk)exp(t)ii1m

式中:

Pk——第k条路径的交通量分配概率;

——分配参数;

ti、tk——第i、k条路径的路线阻抗;

m——可供选择的路径数。

在进行路线未来特征年阻抗计算时,应考虑路段通行能力或容量的变化。

(4)均衡分配法

均衡分配法包括用户最优均衡法和系统最优均衡法。用户最优均衡法为假设通过交通量分配,使得使用的路线路阻相等,且都小于未被使用路线的路阻。系统最优均衡法为假设通过交通分配,使得路网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阻抗最小。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求解分配结果。1.2.2 趋势预测法

趋势预测法是在基于公路路段交通量预测未来公路交通量的方

法。主要步骤如下:

(1)分析公路通道交通量发展规律和特点,预测通道未来趋势交通量。

(2)分析运输方式的交通分担情况,以及通道内的运输方式构成的变化,预测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交通转移率,得出未来公路承担的交通量。一般采用分担模型预测。

(3)根据通道内公路路线构成,预测不同公路路线交通量的分担比例,得出通道内不同公路路段的预测交通量。1.2.3 运量推算法

运量推算法是根据交通节点(运输枢纽、站场等)公路集疏运量和汽车载运系数推算公路承担的交通量。主要步骤如下:

(1)分析交通节点的运输量发展状况,预测未来运输量。(2)分析交通节点的公路集疏运比例,预测公路集疏运量。(3)通过汽车载运系数,将公路集疏运量转换为汽车交通量。(4)根据通道内公路路线构成,预测不同公路路线交通量的分担比例,得出通道内不同公路路段的预测交通量。2 规划目标研究技术方法 2.1 研究思路

1.分析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以及公路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对公路网发展的要求。

2.根据公路网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初拟规划目标。3.分析实现规划目标对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环境和土地等

方面产生的正负效益,以及目标成本。

4.调整并最终确定规划目标。2.2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有因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相关树法等。1.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运用因果分析图来整理和分析规划目标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关系,并分析规划目标的方法。主要步骤为:

(1)分析影响规划目标的各种因素类别、性质和发展规律及对规划目标的影响程度。

(2)按影响因素的类别、性质和重要程度,绘制因果分析图。(3)根据因果分析图确定影响规划目标的主要因素。(4)提出规划目标。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多目标进行层次划分,确定隶属关系,并分析各层次目标的重要程度和次序,理顺目标体系的一种方法。主要步骤为:

(1)划分目标层次,即分为总目标、分目标和子目标。(2)按目标的隶属关系分析不同层次目标的相关关系。(3)分析相同层次目标的重要程度,并按重要性排列。(4)提出规划目标。3.相关树法

总目标的实现依赖子目标的实现,相关树法即是把这种关系通过树状结构表现出来,判断目标层次划分和各目标的重要程度,从而确

定规划目标的一种方法。主要步骤为:

(1)根据目标因果、从属关系,绘制目标关系树。(2)分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对上级目标的影响。(3)预估目标产生的效果,确定规划目标体系。2.3 路网规模研究

1.连通度法

根据区域内路网节点数量以及路网期望连通度,计算路网发展规模,计算模型如下:

LCNA

式中:

; L——路网规模(公里)C——路网连通度;

N——区域内节点数量(个);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路网变形系数,各节点间实际路线里程与直线里程之比。

当C接近1时,路网布局为树状,节点多为二路连通;当C为2时,路网布局为方格网状,节点多为四路连通;当C大于3时,路网布局为三角网状,节点多为六路连通。

2.类比法

研究类似地区路网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地域面积的相关关系,建立模型,再根据规划区域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推算路网规模。常用方法为相关分析法、国土系数法。

相关分析法模型如下:

Lf(I,P,A)

式中:

L——路网规模(公里); I——人均经济指标(万元/人); P——总人口(万人);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国土系数法模型如下:

LIPA

式中:

L——路网规模(公里);

——国土系数;

I——人均经济指标(万元/人);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P——总人口(万人)。

3.效率曲线法

分析公路网节点间路段重要度,按路段重要度大小进行排序,累计路段里程和重要度,形成累计里程与累计重要度的关系曲线,寻找曲线上累计重要度增加趋缓的拐点所对应的路网规模。

Zf(L)

式中:

∑Z——路段累计重要度;

∑L——路段累计里程(公里)。4.增长曲线法 常用的增长曲线有: Gompertz曲线(S曲线):

LKab tLogist曲线:

L1

Kabt式中:

L——路网规模(公里);

t——时间(年);

K、、b——常数。

5.公路行驶量分析法

公路行驶量分析法是根据公路行驶量和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确定公路网发展规模的一种方法。计算方法如下:

LQ(SC)

式中:

L——公路网规模(公里);

Q——公路网承担的行驶量(车公里/日); S——服务水平系数,即饱和度; C——通行能力(辆/日)。其中:

PWPFWFQrrFP1365 ; WP、WF——公路客、货周转量(人公里/年、吨公里/年); P、F——公路网承担的客、货运输量比重(%)rP、rF——客货载运系数,即客、货车平均实际运载量(人/辆,吨/辆)。布局研究技术方法 3.1 主要技术指标

1.节点重要度

节点重要度是判断路网节点重要程度的指标,可选取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运输量、商品零售总额等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计算模型如下:

Z(aii1nRi)Ri式中:

Z——节点的重要度;

ai——第i项指标的权重,可通过专家法或主成分分析法确定; Ri——本节点的第i项指标值;

Ri——规划区域所有节点的第i项指标平均值;

n——选取的指标数。

2.路段重要度

路段重要度计算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1)预测路网未来交通量,判断路段重要度。

(2)选取路段沿线地区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客货运输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路段交通量等多种指标,确定各种指标权重,计算路段重要度。

(3)分析节点重要度和节点间重要度的吸引量,形成节点重要度吸引量矩阵,然后采用交通分配的方法,将节点重要度分配到路网上,得到节点间的路段重要度。3.2 技术方法

1.基于交通量四阶段预测的布局方法

本方法核心内容是采用交通量四阶段预测法预测区域路网交通量,以此作为路网布局设计的主要依据。主要步骤为:

(1)建立初始路网

根据规划目标、现状路网、未来交通分布、路网节点分布等,提出初始路网。

(2)预测交通需求

采用“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方法,预测初始路网路段交通量。(3)优化调整初始路网

根据路段交通量的预测结果,分析初始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估路段重要程度,进一步优化调整初始路网。

(4)形成路网布局

重复步骤(2)、(3),直到形成满足规划目标要求的优化路网。2.总量控制法

总量控制法是以路网规模总量为约束条件,根据路段重要度,求

解最优路网的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1)确定公路网的合理规模 预测规划期末路网的合理规模。(2)建立初始网络

根据规划目标、现状路网、路网节点分布等,建立初步网络。(3)计算路段重要度

选取经济社会和运输等指标计算节点重要度,通过节点重要度、路段交通量等指标,计算路段重要度。

(4)逐层展开布局

根据路网节点层次划分情况,确定公路网层次。根据路段重要度逐层求解各层次路网路段重要度的最优树,形成最优树路网。

(5)形成路网布局

以最优树路网为基础,以公路网合理规模为约束,按路段重要度进一步增加路段,形成符合规划目标要求的路网布局。

3.交通区位法

交通区位法是从经济地理出发,研究规划区域的交通区位线,即交通现象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的原理线,并转化为公路布局方案的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1)分析交通区位线

根据城市、市场、原材料产地、能源产地和军事基地的分布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出发,分析区域内和对外交通区位线,以合理形态构建连接交通节点的交通区位线网 络。

(2)研究交通运输线,形成基础网络

根据交通区位线网络,结合交通节点情况、地理约束条件等因素,确定交通运输线走向。根据产业社会背景及交通吸引特征,研究交通线的运输方式配置,确定公路路线。

(3)补充完善基础网络,形成布局方案

以基础网络为基础,根据规划目标补充部分路线,形成路网布局方案。

4.节点布局法

节点布局法是通过分析路网节点和选择节点间路线形成规划路网的布局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1)确定路网节点

根据路网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确定路网连接的节点。(2)划分节点层次

根据规划区域的城市、运输枢纽、客货集散地、重要军事要地、旅游景点和口岸等情况,分析节点重要度,划分节点层次。节点层次划分可采用重要度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等方法。

(3)研究节点间连接路线

研究不同层次节点间连接采用的基本形态,分析路线重要度,确定节点间的连接路线。节点间连线的选择可采用排序法、最优树法、逐层展开法等。

(4)形成路网布局

根据规划目标,调整确定路网布局方案。5.动态规划法

动态规划法是通过建立优化模型,优化求解,形成布局方案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优化模型

建立以优化目标函数(如运输时间最小、运输成本最小、重要度最大等)和约束条件(路网规模、土地、环境和资金等)构成的优化模型。

(2)研究可能方案

根据规划目标,研究多种可能方案。(3)模型求解,形成布局方案

将各种方案输入模型,选择适当的优化算法,求解优化模型,获得实现优化目标的路网布局方案。4 综合评价 4.1 技术指标

1.路网密度

路网密度是单位面积拥有的公路网里程,以反映一个区域的公路网发展水平,计算模型为:

LA

式中:

——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L——路网规模(公里);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除面积密度外,也可以采用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运输量、车辆等作为单位指标进行计算,从不同角度反映路网发展水平。

可通过车道里程计算车道数密度。2.路网连通度

路网连通度反映了路网节点的连通强度,计算模型为:

CLNA

式中:

C——路网连通度;

; L——路网规模(公里)N——区域内节点数量(个);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路网变形系数。

3.路网迂回率

迂回率是路网节点间最短公路里程和直线距离的比值,路网迂回率是路网所有节点间迂回率的平均值。计算模型为:

YijSijdij

式中:

Yij——迂回率;

; Sij——第i节点与第j节点间的最短公路里程(公里)dij——第i节点与第j节点间的直线距离(公里)。

4.路网节点连接率

路网节点连接率是指路网连通的节点占全部节点的比例。计算模型为:

rNcN

式中:

; r——路网节点连通率(%); Nc——路网连通的节点数量(个)N——全部节点数量(个)。5.路网覆盖率

路网覆盖率是指路网覆盖的地域面积、人口和经济等指标占总量的比例。计算模型为:

rcAcA

式中:

; rc——路网覆盖率(%)

(或采用人口、经济等Ac——路网覆盖的地域面积(平方公里)指标);

A——规划区域的总面积(平方公里)(或采用人口、经济等指标)。

6.路网平均车速

路网平均车速反映了路网交通运行状况。计算模型为:

V(ViLiQi)(LQ)

ii式中:

V——公路网的平均车速(公里/小时);

; Vi——公路网中第i路段平均车速(公里/小时); Li——公路网中第i路段长度(公里)。Qi——公路网中第i路段交通量(辆/日)7.路网平均拥挤度

拥挤度是路段交通量与设计通行能力的比值,路网平均拥挤度为路段拥挤度的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型为:

S(QiCiLi)(L)

i式中:

S——公路网平均拥挤度;

; Qi——公路网中第i路段交通量(辆/日); Ci——公路网中第i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辆/日)。Li——公路网中第i路段长度(公里)8.公路网拥挤里程占比

公路网拥挤里程占比为公路网拥挤路段里程占总里程的比例,可根据拥挤度类别分级计算。计算模型为:

PsLsiL

式中:

; Ps——公路网拥挤里程占比(%)

; Lsi——公路网中第i个拥挤路段里程(公里)L——公路网总里程(公里)。4.2 效益指标

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采用“有无”对比法,即以规划实施后路

网的交通状况与规划未实施路网的交通状况进行对比计算。

1.减少运行时间

减少运行时间效益是指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减少的路网车辆运行时间。计算公式为:

nmTQiLi/ViQjLj/Vj365

j1i1式中:

T——规划实施后路网运行车辆节约总时间(小时/年);

; Q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L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里程(公里)

; V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未来平均车速(公里/小时)m——现状路网的路段总数;

; Q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L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里程(公里)

; V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未来平均车速(公里/小时)n——规划路网的路段总数。

2.减少运输成本

减少运输成本效益是指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减少的路网车辆运输成本。计算公式为:

nmBQiCiLiQjCjLj365104

j1i1式中:

B——规划实施后减少的运输成本效益(万元/年);

; Q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C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未来车辆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 L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里程(公里)m——现状路网的路段总数;

; Q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C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未来车辆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 L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里程(公里)n——规划路网的路段总数。

3.减少交通事故损失

减少交通事故损失效益是指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减少的路网交通事故损失效益。计算公式为:

nm4 Bt(QiCtirtiLi)(QjCtjrtjLj)36510j1i1式中:

; Bt——规划实施后减少的交通事故损失效益(万元/年); Q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Ct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未来单位事故经济损失费(元/次);

第i路段未来平均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rti——现状路网情况下,; L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里程(公里)m——现状路网的路段总数;

; Q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第j路段未来单位事故经济损失费(元Ctj——规划路网情况下,/次);

rt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未来平均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 L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里程(公里)n——规划路网的路段总数。

4.节约燃油消耗

节约燃油消耗效益是指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节约的车辆运行燃油消耗效益。计算公式为:

nmBoQiCoiLiQjCojLj365

j1i1式中:

; Bo——规划实施后节约的车辆燃油消耗(升/年); Q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Co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未来车辆平均燃油消耗(升/车公里);

; Li——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路段里程(公里)m——现状路网的路段总数;

; Q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Co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未来车辆平均燃油消耗(升/车公里);

; Lj——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路段里程(公里)n——规划路网的路段总数。

4.3主要方法

1.综合比较法

综合比较法是通过确定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评分值,加权平均计算出各种方案重要度,以此判断最佳方案的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1)选定评估指标体系

分析影响因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2)对各方案的指标进行评分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各指标的值,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如五分制、百分制等),计算各指标的评分。

(3)确定指标的权重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确定指标的权重。(4)计算综合评分

根据指标权重和评分,通过加权平均计算综合评分。(5)比选确定方案

根据综合评分进行排序,评选出最佳方案。评分的计算模型为:

D(kiPi)

i1n式中:

D——方案综合评分;

ki——第i项指标权重; Pi——第i项指标评分;

n——评估指标总数。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计量数学的方法,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定量计算不同方案的优劣程度,其主要步骤为:

(1)明确层次结构

根据指标体系,建立指标层次结构模型。(2)建立判断矩阵

逐层逐项对不同方案的优劣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3)进行层次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逐层分析排列各方案优劣顺序,汇总得出各方案优劣顺序。

第三篇:黑龙江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黑龙江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规范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既满足城市总体消防安全需求又便于实施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

第三条 凡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地级以上市、县级市、城关镇、其他建制镇及大兴安岭行署所在地的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消防规划,包括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的城市消防专业规划,以及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独立编的城市消防建设规划。设市城市及大兴安岭行署所在地、边贸口岸城镇及具备经济能力、火灾危险性较大和性质重要的城关镇、建制镇,应当编制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和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其他城关镇、建制镇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编制城市消防专业规划。

第五条 城市消防规划应当由市(行署)、县(市)人民政

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消防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市(行署)、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公安消防机构配合;城市

消防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具体组织,市(行署)、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协调配合。

第六条 承担城市消防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应具备法定的规划设计资格。

第七条 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同步审批、同步实施,并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给予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批的,应补充编制城市消防建设规划。

第二章编制程序与步骤

第八条 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工作,依次分为基础资料收集、城市基础情况分析评价与方案论证、城市消防规划成果编制、城市消防规划成果鉴定审批四个阶段。

第九条 基础资料收集阶段,规划设计单位应当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收集与城市消防规划有关的如下资料,并作为规划成果的附件之一:

(一)城市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及规划期限、范围、人口、用地规模、布局、道路等资料;

(三)至可追溯期的城市消防机构历史沿革情况;

(四)易燃易爆区、消防安全条件薄弱区域、公共火灾危害突出区域、文物名胜保护区域及油、气、电管线分布等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现状;

(五)城市消防站、消防装备、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供水、公共消防设施等现状;

(六)城市水厂、电厂、医院、电信局、电信分局等现状;

(七)至可追溯期的城市火灾情况。

第十条 城市基础情况分析评价与方案论证阶段,应当科学分析城市基础情况,客观评价城市消防

安全基础因素,找出存在问题,针对城市特点和发展需求,设定城市消防安全目标,提出并对比确定优化的城市消防规划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消防规划成果编制阶段,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相应内容和深度要求,完成城市消防规划成果的编写制作工作。

第十二条城市消防规划成果鉴定审批阶段,应按照本办法第四章的规定组织实施。

第三章编制内容与深度

第十三条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应当设定下述依据、原则和目 标:

(一)城市消防安全目标与原则

包括城市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城市消防安全规划目标。

城市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应当体现城市一定发展时期内消防发 展战略方向和意图,兼顾前瞻性、合理性;城市消防安全规划目标应当体现资金的最大成本效益比率,确定最优化合理的配置。

(二)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在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城市基础因素,确定工业区、仓储区、旧城区、居住区、商业区、城市中心区及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区、城市交通运输设施、古建筑、风景名胜区、城市的防火隔离带、疏散避难设施、特殊危险场所的防灾缓冲绿地等各组成部分在平面和空间上的安全布局任务目标和方案。

(三)城市消防给水

1、综合城市规模、发展需求、火灾历史及潜在火灾风险等 要素,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确定的城 市规划总用水量,充分论证城市消防总用水量。

2、确定城市给水与消防合并管网系统、采用多种水源互补 等城市消防给水体系,确定对消防给水条件不满足消防需要的棚户区、老城区实施有计划、按步骤改造的要求。

3、确定消防给水给(配)水管网、消火栓及消防水鹤等的 规划设计方案。

4、可根据城市实际需求,确定规划和建设区域给水加压站、适当提高城市给水管网系统的最小管径、最不利点消火栓压力和消防供水量等方案。

(四)城市消防队(站)、消防装备与社会消防组织

确定消防站等级与数量、方位布局、装备配备规模与级别,旧城区消防队(站)改造、企业专职消防队(站)建设、义务消防队建设等目标原则。

(五)城市消防通信

与城市电信工程规划相协调,确定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技术构成。

(六)消防车通道

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相协调,确定满足消防车通行的消防车道的方案。

(七)社会抢险救援

确定与城市或区域火灾风险相对应的公共灭火救援力量优化布局,确定在地震、战争、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的抢险救援目标与原则。

(八)其他针对性内容

确定旧城区改造等针对城市个性特点的针对性消防规划方向与原则。

上述第(五)、(六)款内容,可与城市电信工程、城市道路 交通规划一并编写。

第十四条 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消防专业规划的统领和指导下,对城市消防专业规划确定的目标、原则做深化、细化,提出具体规定性要求。其内容及深度要求如下:

(一)消防安全规划目标的分类、分期子目标及其指标。

l、消防部队灭火

根据区域火灾风险的差异程度,选择不同响应时间或单一响应时间,确定近期规划建设、消防站的数量、位置,新增消防队伍装备及人员数量;以大、中型站为主,大、中、小型站互为联系、梯次配套为原则,确定远期新建消防站布局、消防站数量、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自接警起至抵达责任区边缘地带的时间。

2、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确定同一时间灭火次数、每次灭火流量等城市近期、远期消防给水指标及供水保障能力:确定消火栓或上水鹤覆盖率目标,确定近期基本配套完善的、远期普遍配套先进完善的城市消防基础设施指标;确定近期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报警、调动、指挥和信息处理的可逐步完善的消防通信指标,及远期能显著提高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能力、适应大兵团联合作战需要的先进消防通信指标;确定消防车通道基本畅通的近期目标、消防车通道快捷畅通的远期目标。

3、社会消防教育宣传与培训

确定人员紧急逃生、减少人为因素火灾等消防技能的宣传培训计划,人员密集商业建筑、危险物品与装置等特定场所消防安全防护措施的培训计划,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特定行业工种的宣传培训计划,以及减少消防队灭火干预时间的公众教育计划或活动,和城市其他灾难次生火灾的避难疏导教育培训计划等近期、远期的操作频次、受众人次指标,及人为因素火灾降低幅度,建筑固定灭火系统和报警系统运行有效率提高幅度,等指标。

4、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确定控制危险物品的规模与设置方位、保持安全距离、设置防火隔离带、提高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设置疏散避难设施、控制火灾危险地段土地的利用和考虑一定数量消防储备用地等近、远期目标。

5、消防法规与规章制度

确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监督检查,以及制定和修订消防法规和规章等的近、远期目标。

6、消防队灭火训练与培训

确定使用灭火设备、抢救生命和财产、迅速灭火以及保障自身安全等的有关训练和培训的近、远期目标。

7、消防队社会抢险救援

确定消防队社会抢险救援装备水平的近、远期目标。

(二)消防安全保护区

根据城市用地性质、布局结构、火灾危险性和消防重点保护的需要,将城市用地划分为甲、乙、丙三类消防安全保护区:

1、甲类消防安全保护区:甲、乙类生产火灾危险性的工业企业区、大型物资仓库区、商业中心区、高层建筑集中区、人员密集的地下建筑、重点文物与保护建筑区、政府机关地区、砖木结构和木质结构的易燃建筑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地区等。

2、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丙类生产火灾危险性的工业企业区、科研单位集中区、大中专院校集中区、高层建筑比较集中地区等。

3、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甲、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之外的其它城市用地。

(三)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l、生产、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的位置和规模,应当集中布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及下风或侧风方向,确保其与周边建筑的安全间距,合理控制危险品总量及分布。

2、装运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车站、码头,必须布置在城市或港区的独立安全地段。

3、对城市规划中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供应站、气化站、混气站、瓶装供应站、燃气储配站、调压站和汽车加油、加气站位置的合理性做一确认,确定规划意向,采取消防安全措施。

城市输送甲、乙、丙类液体、可燃气体管道的干管上,严禁修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或堆放物资。

4、对现有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装卸、输送、销售、使用、供应场所,必须纳入近期改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性质、使用功能等措施,限期消除因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而存在的各种火险隐患。

5、对现有耐火等级低、建筑密集、消防车通道不畅、消防水源不足的旧城区、棚户区和商业区,提出近期改造规划。积极采取防火分隔、开辟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等措施,逐步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6、应当严格控制各类新建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当建造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控制三级建筑,严格限制四级建筑,确保其与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

7、应当合理确定城市物流中心、集贸市场和营业摊点的设置地点和范围,不可堵塞消防车通道和影响消火栓、消防上水鹤的使用。

8、城市中心区和商业区应当远离工业区和仓储区,合理布置道路,加强广场、停车场和绿地等的规划和建设,保障火灾时大规模人流、车流、物资的疏散避难和消防车的顺利通行。

9、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地下街道、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建(构)筑物应当与城市其它建设有机结合,合理设置其防火分隔、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10、应当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园林绿地和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群和住宅小区,按人口密度规划城市防火隔离带和疏散避难设施;其用地范围、规模和总体布局应考虑分期建设,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以满足战争和地震等特殊灾难的次生灾害引发城 市火灾时人员避难的需要。

ll、应当根据城市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列为保护对象的建筑和传统街区,以及大型地下建筑、重要的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的具体情况,采取消防措施,设定消防安全要求。

(四)消防给水

1、确定城市消防供水系统形式:

2、合理布局城市给水与消防合并系统或特定区域的消防独立给水管网系统的管网和消防取水设施、确定消防取水设施配水管最低压力和最小管径及单个消防取水设施的最低给水流量:

3、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综合利吊天然和其它人工消防水源;配置必要的城市消防水池,确定消防水池和水井的布局和可用水量;

4、确定市政消火栓、消防上水鹤的具体布局和数量:

5、确定达到上述目标的时间,及资源措施。

(五)消防队(站)与消防装备

1、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998]207号),结合消防安全保护区划分,确定消防站的数量、种类、位置、责任区面积、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消防培训基地、训练中心等的位置和规模等具体目标;

2、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998]207号)、《消防员防护装备配备标准(试行)》和《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试行)》(公消[2003]034号),及国家有关消防部

门承担社会抢险救援任务等规定,根据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消防车及特种车辆装备、消防通信设备、消防器材、个人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装备等配备指标。

3、确定实现上述目标的时间、人力、物力资源等具体方案。

(六)消防通信

依据《消防通信指挥设计规范》(GB50313—2000):

l、确定建立消防指挥与火灾档案信息库;确定火警受理、消防有线(无线)通信、火场指挥、消防信息综合管理、训练模

拟、消防培训等各子系统的功能集成、硬件及软件配置、技术条件等具体指标;

2、确定建立能够胜任系统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的技术队伍需要配备的专业人员数量;

3、建立完善的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及其与消防站和政府、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交通、环保等部门以及消防重点单位的通信专线。

4、提出实现上述指标的时间、资金估算和资金来源等具体方案。

(七)消防车通道

依据城市道路、城市消防车通道有关技术规定:

1、明确保障消防车通行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渡口、地下管沟等的技术要求;

2、确定消防车通道宽度、间距、限高、承载力,同铁路、公路交叉型式以及回车场地等项指标要求和具体方案;

3、结合城市道路规划,确定消防车通道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运输线路的布局;确定供消防车取用天然水源的消防车通道;

4、对现有不满足消防车通道要求的城区,确定近期消防车通道改造规划。

(八)城市消防重点防护

根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划分原则,标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现有消防设施不完善的重点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对规划新建的消防重点单位,提出消防安全要求。

(九)社会抢险救援确定地震、战争、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抢险救援应急预案的硬件、软件原则。

(十)社会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组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有关规定,规划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等消防组织的数量、种类、性质及选址、车辆装备人员配备等目标,确定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增强扑救火灾能力的措施,确定实现目标的时间、人力、物力资源等具体方案。

(十一)其他针对性消防规划内容

(十二)近期建设规划

提出近期发展目标,确定建设项目、时序和投资估算。

(十三)规划实施意见

制订规划实施措施,以保证规划的落实。

第十五条 边贸口岸城镇及具备经济能力、火灾危险性较大和性质重要的城关镇、建制镇城市消防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深度,可依照本办法第十四条并根据实际需求做适当简化、删减。

第四章编制成果与审批

第十六条 城市消防规划成果均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和附件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所表达的内容应当一致,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七条 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应当形成以下成果:

(一)规划文本应当包括:总则、城市消防安全目标、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规划、城市消防给水规划、消防队(站)及其人员装备配备规划、城市消防通信规划、消防车通道规划、特殊社会抢险救援消防规划、其他针对性消防规划、附则等。

(二)规划图应当包括:

l、消防安全基础现状图:

标明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现状情况。

2、城市总体规划图、城市布局结构规划图。

3、城市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供电、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疏散及避难系统规划图等城市消防布局规划图。

以上规划图中现状与规划内容可在同一图纸中表现,也可与其他相关专业规划图合并绘制。

(三)附件

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

第十八条 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应当形成以下成果:

(一)规划文本主要包括:总则、消防安全保护区的划分、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规划、城市消防给水规划、消防站的布置、消防站人员和装备的配备规划、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规划、消防车通道规划、城市消防重点防护规划、特殊社会抢险救援消防规划、社会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组织规划、其他针对性消防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意见和附则等。

(二)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图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图应当对总体规划规定的出图内容加以深化、细化,规划图纸应符合有关图纸的技术要求,图幅可根据城市规模大小确定,比例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图的比例一致,一般挂图比例可在1:5000—1:50000。图册图纸可缩小印制,但图纸图幅、比例缩小后必须保证文字、图例等容易清晰辨认。

规划图应包括:

1、城市总体消防安全规划布局图。含总体消防安全布局,以及消防安全保护区分区。

2、城市消防安全重点防护规划图。标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的名称、位置;甲、乙、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消 防指挥中心、消防站、社会消防队的位置与相互关系等。

3、城市消防站规划图。明确城市消防站的近、中、远期建 设内容,并标注出方位坐标。

4、城市消防给水规划图。明确城市消防给水的近、中、远 期建设内容。

5、城市消防通信规划图。重点阐明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城市火灾报警系统的近、中、远期建设内容。

6、城市消防车通道规划图。

7、城市消防装备建设规划图。

8、城市抢险救援安全疏散规划图。明确标注近、中、远期 城市抢险救援疏散避难设施、安全疏散用地的方位、面积等,阐明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及安全疏散与抢险救援的组织与联系。图纸数量可根据城市规模实际调整,但必须达到规划内容和深度要求。

(三)规划附件应当包括:说明书、现状调查综合报告和基础资料汇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现状调查综合报管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主要分析城市消防现状,说明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论述实施规划的具体方案等。

基础资料汇编:是对城市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城市安全布局、消防设施现状、以及消防规划编制有价值的规划资料的汇集整理。

第十九条 城市消防规划的评审与鉴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应当同城镇总 体规划同步履行审批手续。城市总体规划已先期编制审查完毕、补充编制城市消防建设规划的,应当及时补充申报审批。

(二)城市消防专业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公 安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单位、专家评审与鉴定。

(三)地级以上市、大兴安岭行 署所在地的城市消防建设规划,由省级公安消防机构组织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等部门、单位、专家评审与鉴定;县级市、城关镇、其他建制镇的城市消防建设规划,比照上述规定由行署或市公安消防机构组织评审与鉴定,可以邀请省、市、县相关部门、单位参加。其鉴定意见作为审批主要依据。

第二十条设市城市、大兴安岭行署所在地的城市消防规划 由市或行署人民政府审批。城关镇、建制镇的城市消防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设市城市和城关镇的城市消防规划经批准后,须报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城市消防规划经批准后,由批准机关颁布实施。

第二十二条 城市消防建设规划的变更,应当经原鉴定机构同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掇原备案机构备案。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农垦、森工、独立工矿区或局(场)、矿址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参照本办法执行,业务上接受相应公安消防机构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并由黑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2006年4月14日)

区政府今天召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部署我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各地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做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促进万州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刚才,夔万同志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

万州要建设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没有发达的交通是不行的。近年来,我们在交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长江黄金水道、万州机场、达万铁路、万宜铁路、渝万高速公路、万宜高等级公路等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万州与外部的交通联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万州的交通建设还存在城市道路网络规模总量偏小、可达性较低,停车与畅通矛盾大,旧城区交通拥挤堵塞,新城区联系不便等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整个交通发展的科学预测,没有对全区的交通作一个综合性的规划。如一些道路、桥梁的修建,由于缺乏对未来交通量的科学预测,造成交通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或不堪重负。

通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可以比较准确地找出万州交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今后的交通需求和可能达到的交通供应作一个正确的估算,从而确定合理并可行的城区交通发展方向,制定出切实的交通建设方案和交通管理方案,超前指导交通建设,做到宏观调控,供需平衡,综合协调各方利益,改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使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这既是万州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也是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万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区委、区政府决定编制万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这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万州历史上首次交通综合性规划。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万州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预测万州城市交通供需规模,研究万州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万州城市各项交通系统,为建设一个高效、畅通、生态、安全、公平、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提供全面行动纲领。各镇乡街道、各部门特别是这次参与配合的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站在万州发展的全局,增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抓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

二、营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良好氛围

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宣传,积极引导全区市民和在万人士配合参与,是做好本次规划的重要前提。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其它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不同,它自始至终都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在进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前期,我们将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资料收集、调查,以获得规划的科学数据资料。此次规划工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调查的数据资料。根据编制要求,我们将进行居民出行调查、车辆出行调查等10项专项调查工作。这些工作将在城市建成区40平方公里范围开展,涉及各部门各单位、各个层面,据估算,抽样居民户将达3000户,机动车约3000辆,抽调调查工作人员约2000多人。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因此,要开展好各项调查,收集到准确真实的基础资料,没有我们广大市民、驾驶员和街道、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这里需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交通是为了满足人的出行,而绝非是车辆的出行,必须坚持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为根本。我们这次规划工作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老百姓出行方便、舒适、畅达等等问题,这些都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这就需要全区上下联动,竭力支持和配合。为此,必须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宣传。宣传部门作为新闻舆论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组织新闻单位,集中时间,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三大媒体上广泛宣传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对万州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宣传10项交通专项调查时间、地点、方式等,让市民从了解到理解,从而到支持和配合我们的规划调查工作。区建委、区交委、区统计局、区旅游局、交警支队等单位要根据调查需要,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各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宣传和编制工作中。特别是各街道和天城镇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做好规划工作的宣传和配合。以此在全社会营造出编制综合交通规划的良好氛围,为顺利推进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三、切实做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

(一)强力组织。本次规划编制,采取的是“政府组织、部门协调、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式。要高质量、高水准完成万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首要的是要领导有方,组织有力,协调及时。区政府成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宣传部、区建委、交委、统计局、公安局、旅游局、交警支队等单位作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建委,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各参与配合单位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一名领导亲自抓,明确工作人员具体抓,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任务。本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包括城市现状综合交通调查及分析;城市交通规划预测模型开发;综合交通规划总报告(含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各专项交通规划主要内容、近期建设规划、城市综合交通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规划等多项内容);道路、公交、停放车、对外交

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等专项系统规划。各项基础资料收集和专项调查工作的具体安排,请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区政府印发的《万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万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资料收集及专项调查工作方案》和签定的《目标责任书》所明确的职责和内容,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因工作需要,需要各地各部门配合完成的工作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三)突出重点。这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内容多,综合性强,必须突出重点。

一是坚持突出综合交通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蓝图,也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财富。城市规划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管单项、又管综合,给几代市民带来持久和深远的影响,事关城市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不是单纯的城市道路、网点,停车场等交通网络规划,而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空间布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等诸多要素的综合部署和有效利用,是政府宏观调控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城市规划就是生产力、就是资本的观念,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突出综合交通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搞好作为城市规划重要内容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坚持突出特色。特色就是个性,就是独具一格。世界城市发展经验表明,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城市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万州地处三峡库区中心,依托城市周边的山川河流,现在城区初步形成了一江、二岸、三大片区、八大组团的格局。在此次规划中,我们要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科学定位万州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使制定出的规划既能满足城市发展功能的需求,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精神需要,又能形成万州山水特色的城市交通体系。

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万州,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在综合交通规划中,要重点抓好“三个统筹”:一要统筹城乡发展。要树立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理念,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区域整体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搞好城乡统一规划。本次综合交通规划既要充分体现主城交通枢纽的核心作用,又要满足万州各镇乡建设发展的需求,竭力构建“20分钟城市”、“2小时万州”交通发展平台。使城乡建设不断融合,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二要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万州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规划,提高交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三峡库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交通运输中心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让交通优势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进而成为库区交通产业优势,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需求,促进市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和谐与进步。三要统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与自然为

善,按照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始终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贯穿于规划之中,把“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摆在规划的突出位置,切实解决车速低、交通拥挤堵塞等市民工作、生活出行不便,群众关心并影响万州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们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过程中更好地享受自然。

四、确保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质量

这次编制出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质量如何,是衡量这次编制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顺利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全面、及时、准确收集城市基础信息资料,扎实开展交通专项调查,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区建委作为牵头单位和代表区政府作为本次规划项目业主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定期检查编制工作进展,各编制单位也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高质量、高水准按时完成所承担的各项任务。这里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是当前全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精心安排,扎实推进规划编制。

二是各参与配合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和专项调查工作,务必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全面真实反映万州实情,决不允许走过场或弄虚作假。

三是区政府督查室要定期督查通报进展情况,特别是对政令不畅的、基础资料和专项调查走过场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同志们,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已经拉开序幕。我们要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规范城市交通行为,强化综合交通管理,健全城市交通设施,奋力打造我区安全、畅通、高效、富有特色的城市交通系统,促进万州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第五篇:清溪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行动计划20202033年

清溪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行动计划(2019-2033 年)

为全面合理规划布局我镇综合交通系统,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清溪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目标原则 规划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剖析问题,个个击破。在落实好上位规划的基础上,为清溪镇谋划交通发展新思路。

二、行动策略 (一)以轨道交通为载体,推进莞深惠交通一体化 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建设,积极与周边城市轨道对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客运体系,破除行政壁垒,强化镇域与东莞市中心以及周边城市客运联系,促进清溪镇人才、资源、信息流动。

(二)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契机,优化道路交通网络 融入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强与深圳、惠州、东莞主城联系,特别是与深圳实现快速对接。加强与龙岗中心区、坪地国际低碳城以及塘厦、凤岗、樟木头等周边路网衔接。结合干道路网,依地就势,围绕镇界基本呈辐射环形,规整

内部道路布局。加密次支路网,增强生活、生产、自然景观等组团间的联通性。

(三)以“公交+慢行”出行模式为引导,构筑高品质公交社区 加快推进清溪跨市、跨镇轨道交通联系,加强与东莞市区、深圳市及周边镇界的公交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辅助公交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同时,做好与东莞市新型公交规划的对接,提高清溪公交服务水平,依托公交打造高品质公交都市。推动自行车道、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完善公交最后 1 公里有效接驳;依托山水自然基底,打造连山通水休闲慢行网络;结合商业街区次支路网,规划休闲步行道路;通过精细化设计,优化现有道路慢行连续性、完整性、安全性。

(四)以“三分离”措施为原则,完善内部综合交通体系 做好内部路网和对外联系道路的有效衔接;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结合商业街区、居住区、产业区、生态保育区等不同环境,打造疏密有致、级配合理的差异化路网体系。内外分离:识别交通构成,分离过境交通和内部交通;客货分离:结合产业和物流设施布局,划定货运通道,实现客货分离;机非分离:优化道路断面设计,保障道路慢行空间,实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分离。

(五)以“动静结合”思路为要求,优化静态交通体系 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为补充的停车系统;形成布局合理、比例适当、使用方便,与动态交通协调的停车设施和管理体系。根据居住地、工作地、社会公共停车等不同特征的停车需求,考虑城市建设用地瓶颈和制约,在保障城市停车用地的基础上,推进立体停车库、地下停车场等集约型停车设施建设,满足不同类型的社会停车需求。

(六)以“供需平衡”原则为指导,加强综合交通组织管理 加强宏观的交通组织优化和微观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交叉口渠化、路段交通组织、信号配时。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组织交通,保障道路交通有序、高效运行。推进智能公交、智能停车系统建设。构建包括城市交通控制系统、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公交优先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交通需求管理系统等交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强化枢纽节点衔接 加快推进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 16 号线建设,通过枢纽锚固、城轨对接,强化清溪镇与区域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流

通,融入区域一体发展(规划管理所牵头,交通运输分局、自然资源分局协助)。

通过加快道路和公交线路建设,实现我镇与周边轨道枢纽站点(塘厦站、龙平路)的有效衔接:城市道路方面,打通规划鹿城大道,形成清溪镇西北部与东莞市中心、塘厦镇的高快速道路交通联系。公交线路方面,规划布置 2 条跨镇公交线路:其中,跨镇线路 1 主要依托塘厦镇、清溪镇现有规划道路,串联规划东莞南站和现状清溪客运站,接驳赣深高铁东莞南站往清溪镇客流;跨镇线路 2主要依托凤岗镇、清溪镇现有规划道路,串联规划龙平路站和现状清溪客运站,接驳深圳地铁 10 号线龙平路站往清溪镇客流(镇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分指挥部牵头负责编制规划,工程建设局、交通运输分局或市政公司等工程建设部门

负责实施,精管办、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分局协助)。

(二)识别新通道,实行客货交通分离,缓解道路交通拥堵 1 .识别新通道。

分流现状压力。疏通莲塘路—江背路—香山路(塘厦大道—国道 G228)和东环路—银瓶路(南屏路—国道G228)两条横向通道,强化与塘厦、惠州联系。疏通鹿鸣路—清凤路(北环路—凤清路)和清 林 路 —桃 源 路(清 溪 森 林 公 园—盐龙大道)两条纵向通道,强化与凤岗、龙岗联系。

新 增 鹿 城 大

道出入口、角岭路出入口、龙口环路出入口、规划路出入口、中坑路出入口、东环路出入口、香山路出入口、桃源路出入口、北环路出入口,共 9 个出入口,强化与东莞塘厦、惠州惠阳、深圳龙岗、坪地生态城等片区的交通联系。

该项工作由规划管理所牵头编制规划,工程建设局或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等工程建设部门负责实施,交警大队、交通运输分局、自然资源分局协助。.梳理路网功能,客货交通分离。构建形成“两环两纵十三射”路网结构:两环即北环路—清溪大道和香山路—江背路—莲塘路—东环路;两纵即清凤路和科技路;十三射包括罗马路、清樟路、清塘路、莲塘路、清凤路、银瓶路、北环路、鹿城大道、角岭路、中坑路、东环路、香山路、桃源路。

疏通荔横路 — 林 场 路(生活区—自然景区)、规划路 — 谢 坑 路(生活区—产

业区)、康怡路—鹿湖东路(生活区—产业区)、青皇路—清渔路(生活区—产业区)、清林路—桃源路(景观路)4 条道路,加强镇内组团间生活型交通联系。

基于片区高等级道路网络,结合片区功能布局,构建“环+十字”区域货运通道,为清溪镇产业交通疏解提供快速集散通道。货运环线为清樟路(长山头段)—北环路—东环路—G228,货运“十字”轴线为科技路与莲塘路—江背路—香山路。

基于片区道路网络体系,结合片区城市功能及轨道线路布局,构建“两横一纵”城市客运走廊,承担清溪镇城市生活性交通联系。客运主廊道为清凤路(东莞市域轨道 16 号线)、康怡路(东莞市域轨道 16 号线)、清溪大道。客运次廊道为荔横路—林场路、规划路—谢坑路、青皇路—清渔路、清林路—桃源路。

该项工作由交警大队牵头,精管办、交通运输分局、规划管理所协助。.道路 层次分明,红线宽度控制。根据清溪镇现状道路情况、已批控规等相关规划道路红线控制情况,规划道路红线划分为 4 类 11 级,其中城市快速路红线控制 60 米,城市

主干路红线控制 60 米、50 米、40 米,城市次干路红线控制36 米、30 米、24 米,城市支路红线控制 18 米、15 米、12米、10 米。

该项工作由规划管理所牵头,自然资源分局、交警大队、交通运输分局协助。

(三)完善公交系统规划,管理服务再升级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旅游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分层次、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客运系统。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为市民提供便捷、可靠、经济的优质公共交通服务。.完善配套,构建一体化公交系统 经清溪镇内规划有轨道交通 16 号线、15 号线和中虎龙城际,16 号线与 15 号线呈“X”结构,两线通过清溪南站枢纽站点换乘。推行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的“TOD”土地开发模式,加强站点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站点与镇内公共交通、停车场、慢行系统等其他系统的有效衔接,带动城市社会和经济活动快速发展。

规 划 新 增中 心 区 公 交枢纽、南部公交枢纽、九乡公 交 枢 纽 三处公交站场,枢 纽 站 采 用综 合 车 场 的形 式 结 合 建筑进行建设。

依托我镇“五纵三横”的路网结构,逐步规划形成覆盖清溪各大重要路段的公交廊道。其中,“五纵”分别为荔横路、清凤路、科技路、东环路、聚富路及其延长线,“三横”分别为北环路、香芒路、清溪大道。在跨镇公交走廊规划方面,依托清凤路、北环路、清溪大道形成“一纵二横”路网结构加快完善。

规划 2 条公交旅游专线,串联各旅游片区,承运沿线交通客流。①线从清溪 客 运 站 经 康怡路、鹿湖路、科 技 路 等 路 段至 南 部 公 交 枢纽,②线从清溪森 林 公 园 经 清林路、东环路等路 段 至 南 部 公交枢纽。

结 合近期热点发展项目,增 设 两 条 公 交小环线。线路 A位于北环片区,串联北环片区及清溪社区、重河、清厦、大利、铁松等村(社区),线路总长 10 公里;线路 B 位于青湖片区,串联青湖工业园重点项目及三中、土桥、青皇等村,线路总长 11.65 公里。

该项工作由交通运输分局牵头负责,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交警大队协助。.服务多样化,提高公交出行魅力 强化公交优先理念,加快公交专用道规划与建设,加快公交车辆档次升级,完善智能公交系统搭建,将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到群众满意水平。

该项工作由交通运输分局牵头负责,规划管理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交警大队协助。

(四)完善停车设施布局,加快高新技术应用 1 .停车需求测算,合理布局内外设施 清溪镇规划社会公共停车场在上位规划基础上新增139625平方米,总规模达 197072平方米。

编号

规模(m2)

具体位置

主要服务区域

25372

江背路,科技路东侧

青湖组团

8016

科技路

商业、居住、产业

4302

龙口环路-科技路交叉口

金龙组团

11449

金龙路,龙口环路南侧

产业、居住

2029

工业四路-清凤路交叉口

清溪镇主中心

9920

北环路,银瓶路西侧

产业、居住、学校

3832

清凤路-聚富路交叉口

清溪镇主中心

4142

聚富路-科技路交叉口

清溪镇主中心

4844

清溪大道-北环路

产业、居住

25000

科技路-鹿湖西路

产业、居住

26997

康怡路-葵青路

居住、商业

93672

东环路西侧

产业

规划路内停车泊位 36903 个,设施主要设置在次支道路。

村(社区)

路内停车泊位需求(个)

规划路内停车泊位(个)

清溪社区 1913 4406 罗马村 755 1240 长山头村 512 525 荔横村 838 1362 浮岗村 676 1421 松岗村 358 751 上元村 369 727 重河村 791 1530 清厦村 824 1605 铁松村 950 1965 铁场村 91 497 九乡村 390 1425 大埔村 260 1072 大利村 1153 3490 渔樑围村 1665 2770 三星村 361 1163 厦坭村 551 1484 土桥村 530 1268 谢坑村 448 1942 三中村 4871 4886 青皇村 419 1374

该项工作由精管办牵头负责,交警大队实施,交通运输分局、城管分局、规划管理所、自然资源分局协助。.配建指标控制,保障停车供给 在规划设计阶段,严格按照《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中“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要求,分类别配建停车设施,保障配建停车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规划管理所牵头,交通运输分局、自然资源分局、住建局协助)。

.用地集约,设置多类型停车设施 考虑城市建设用地瓶颈和制约,在保障城市停车用地的基础上,推进机械式停车设施、停车楼、地下停车库等集约型立体车库建设,满足居住、商务、商业、教育、医疗、产

业等不同类型的社会停车需求(精管办牵头,工程建设局、交通运输分局或市政公司等工程建设部门负责实施,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城管分局、规划管理所、自然资源分局协助)。.信息化管理,协调动静交通 大力引进停车智能有效系统、路内占道停车系统,加大停车秩序管理,动静态交通相互协调,缓解交通拥堵。推广使用立体车库、充电系统、停车管理集成系统,打造全智能停车、充电一体化停车场,加快车辆进出场速度,提高运营效率(精管办牵头,交警大队实施,党政办、农林水务局、交通运输分局、城管分局、规划管理所、自然资源分局协助)。

(五)补齐慢行设施,精细化设计提质中心区 1 .查漏补缺,构建安全连续慢行系统 规划形成“七横九纵”步行廊道,“七横”包括:北环路、香芒路、铁松路、康怡路-广场路-鹿湖路、清溪大道、清塘路、江背路-香山路;“九纵”包括:荔横路、规划路、聚富路、鹿鸣路-清凤路、科技路、清渔路-青滨东路、葵湖路、东环路、金龙路。

规划形成“两横两纵+双环”自行车廊道,“两横”包括:北环路、清溪大道;“两纵”包括:鹿鸣路—清凤路、科技路;“外环”为规划路、谢坑路、葵青路、东环路、铁松路、香芒路围合而成;“内环”为清凤路、葵青路、青篁东路、青滨东路、清渔路围合而成。通过合理的断面空间划分,保障廊道留有宽裕慢行空间,支撑规模性人流与自行车流通行,从而提高组团间慢行联系紧密度(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牵头,规划管理所、自然资源分局、交通运输分局、交警大队协助)。.精细化设计,镇中心区慢行提质 镇中心区作为慢行品质提升先行区,根据东莞市《魅力小城街道设计指引》八大体系中慢行通道、交叉口、过街设施设计要求,基于现状条件进行改造,将镇中心区打造成为慢行舒适圈(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牵头,精管办、规划管理所、自然资源分局、交通运输分局、交警大队协助)。.因地制宜、差异化地选择过街设施 慢行过街模式根据镇中心区、镇区外围主要道路街道设施与功能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过街模式。镇区中心以平面过街为主、立体过街为辅,镇区外围以立体过街为主、平面过街为辅。对香芒东路—香芒中路、聚富路—清凤路、北环片区、清樟路(长山头段)、清凤路(清溪大道以南段)、清溪大道、埔星路、东环路慢行设施进行差异化设计,充分考虑慢行过街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可达性,坚持人本化布置过街设施(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牵头,精管办、规划管理所、自然资源分局、交通运输分局、交警大队协助)。.适度超前,打造立体化交通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适度超前”原则,通过人行天桥等立体化交通衔接,加强联系,弱化分割,实现交通引导城市空间聚合。综合考虑商业网点、配套设施、产业分布,通过“慢行缝合、立体衔接”,在北环路沿线产业带、清凤路产业带、中心商业区等过街需求旺盛地段,规划新建“点对点”人行天桥22 座,其中近期 10 座、中远期 12 座(镇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分指挥部牵头,精管办、规划管理所、自然资源分局、交通运输分局、交警大队、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协助)。

(六)重点地区、镇区中心局部交通优化 逐步优化镇内重点区域交通体系,以下工作由交警大队牵头负责,精管办、规划管理所、自然资源分局、交通运输分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三中村协助。.重点片区交通优化 清溪中心市场广场路落实差异化断面设置,通过划定流动摊位、划定客货车停车位,规范市场经营。对道路要素进行微改造处理,提高通行效率,激发街道活力。同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对收费、执法、宣传等进行综合整治。

青湖片区完善路网结构布局,以骨架路网为基础,落实“窄马路、密网络”,提升路网连通度、可达性,形成结构清晰、功能明确的道路系统,同时加强片区公共交通设施与停车设施建设,助推青湖片区产城融合。近期围绕重点开展项

目,完善骨架路网,开展支路建设。

惠塘高速清溪湖出入口通过近远期方案结合,以交叉口改善、断面调整、设置信号配时、新增进出匝道等措施,组织交通有序运行。

大王山是清溪镇著名休闲观光景点,节假日交通情况复杂,通过探寻周边可改造或临时构建停车场地段,力求规范路内停车、解决车位不足问题。同时对车行流线、人行动线、标志标线进行重新组织、整理,从交通层面提升大王山形象。

商业街、公益街、合群街受道路条件限制,需重构道路空间资源,优化交通组织,打造内部微循环系统。.重要节点交通改善 清溪大道—聚富路交叉口交通条件复杂,应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对交叉口形式及信号配时进行优化、调整。.重要路段交通改善 北环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选址布局,通过人行天桥和港湾式停靠站合理布设,提高出行便捷度。

从莞深高速清塘收费站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周边道路交通衔接,消除安全隐患。

(七)建立建设项目库,支撑镇区整体发展 通过项目梳理,项目库包括道路工程、公共交通、停车设施、慢行设施、交通管理共 5 大类项目,其中涵盖路网结构完善、跨镇公交线路、路内停车位等 13 小类项目。工程分近期(2019-2020 年)、中期(2021-2023 年)、远期(2024-2033 年)三期完成,总投资额约 28.9亿元人民币。

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 投资匡算/万元 实施时序 牵头部门 备注 大类 小类 道路工程 路网结构完善 香山路 改扩建 主干路,道路红线宽 50m,双向六车道,约 3.1km 全镇交通研究 7800近期

镇区骨架道路 葵青路 新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0m,双向四车道,约 738m 重点片区研究 2300近期

片区间联系干道 科技路(一期)

新建 主干路,道路红线宽 40m,双向六车道,约 1.5km 全镇交通研究 6000近期

片区间联系干道 清滨东路、青皇路 新建+改扩建 清滨东路: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0m,双向四车道,约1.35km;青篁路: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6m,双向四车道,约 1.5km。

重点片区研究 7500近期

片区间联系干道 东环路(一期)

新建 主干路,道路红线宽 50m,双向六车道,约 3.8km 全镇交通研究 19000 中期

镇区骨架道路 江背路 改扩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6m,双向四车道,约 2.0km 全镇交通研究 3600 中期

镇区骨架道路 鹿城大道 新建 主干路,道路红线宽 60m,双向六车道,约 2.0km 全镇交通研究 14400 中期

对外衔接通道 科技路(二期)

新建 主干路,道路红线宽 40m,双向六车道,约 1.9km 全镇交通研究 7600 中期

片区间联系干道 东环路(二期)

新建 主干路,道路红线宽 50m,双向六车道,约 4.6km 全镇交通研究 23000 远期

镇区骨架道路 清凤路北沿线 新建+改扩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6m,双向四车道,约 1489m 全镇交通研究 3550 远期

镇区骨架道路

香山路东沿线 新建 主干路,道路红线宽 36m,双向四车道,约 2.8km 全镇交通研究 150000 远期

对外衔接通道,含桥隧工程 道路品质提升 广场路西段 改扩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6m,双向四车道,约 420m 重点片区研究 630近期

—— 北环路 改扩建 快速路,道路红线宽 60m,双向六-八车道,道路沿线约5.0km 的交通、景观、市政等全面提升 重点片区研究 1300近期

—— 东风路 改扩建 主干路,道路红线宽 60m,双向六车道,约 1.7km 全镇交通研究 10500近期

—— 广场路东段 改扩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6m,双向四车道,约 370m 全镇交通研究 560 中期

—— 香芒路 改扩建 主干路,道路红线宽 40m,双向六车道,约 1.25km 全镇交通研究 1550 中期

—— 莲塘路 改扩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6m,双向四车道,约 1.53km 全镇交通研究 2500 远期

—— 交通微循环改善 滨河东路 新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24m,双向四车道,约 548m 重点片区研究 1300近期

—— 兴业一路 新建 支路,道路红线宽 18m,双向两车道,约 253m 重点片区研究 455近期

—— 兴业二路 新建 支路,道路红线宽 18m,双向两车道,约 238m 重点片区研究 430近期

—— 香园二路 新建 支路,道路红线宽 15m,双向两车道,约 489m 重点片区研究 750近期

—— 规划一路 新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0m,双向四车道,约 540m 重点片区研究 1620近期

—— 香园路 新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18m,双向四车道,约 433m 重点片区研究 780 中期

—— 青皇北路 改扩建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 36m,双向四车道,约 641m 重点片区研究 2300 中期

—— 沿河路 新建 支路,道路红线宽 12m,双向两车道,约 400m 全镇交通研究 480 中期

—— 规划路 A 新建 支路,道路红线宽 15m,双向两车道,约 540m 全镇交通研究 810 中期

—— 规划路 B 新建 支路,道路红线宽 15m,双向两车道,约 500m 全镇交通研究 750 远期

—— 规划路 C 新建 支路,道路红线宽 15m,双向两车道,约 488m 全镇交通研究 735 远期

—— 公共交通 跨镇公交线路 清溪镇接驳东莞南站 新设 线路总长约 10km,经北环路、石田路、育才路、鹿鸣路、鹿湖东路、鹿湖西路、东环路。

全镇交通研究 480 东莞南站投入运营后,同步开通

约 8 辆中型新能源公共汽车

清溪镇接驳龙平路站 新设 线路总长约 10km,经北环路、石田路、育才路、鹿鸣路、鹿湖东路、鹿湖西路、东环路。

全镇交通研究 480 龙平路站投入运营后,同步开通

约 8 辆中型新能源公共汽车 常规公交线路 北环片区与周边村循环线 A 新设 线路总长约 10km,经北环路、石田路、育才路、鹿鸣路、鹿湖东路、鹿湖西路、东环路。

重点片区研究 360近期

约 6 辆中型新能源公共汽车 青湖片区与周边村循环线 B 新设 线路总长约 11.65km,经香山路、谢坑路、金龙路、莲塘路、三中路、葵青路、青篁路、清滨东路。

重点片区研究 360 中期

约 6 辆中型新能源公共汽车 常规公交站点 北环片区公交站 新建 9 个港湾式公交中途站 重点片区研究 150近期

港湾式公交中途站 青湖片区公交站 新建 8 个港湾式公交中途站 120 中期

港湾式公交中途站 轨道交通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 15 号线 新建 赣深客专塘厦站与深圳地铁 10 号线龙平路站枢纽锚固,形成清溪镇与区域性交通枢纽节点的轨道交通联系。

全镇交通研究 —— 远期

—— 停车设施 路内停车位 路内车位划线 新建 清溪镇下辖有关居委会、村委会现状或即将建设道路路内划定停车位,约 6800 个 全镇交通研究 44近期

热熔划线工艺,约65 元/个 清溪镇下辖有关居委会、村委会现状或即将建设道路路内划定停车位,约 5200 个 全镇交通研究 34 中期

热熔划线工艺,约65 元/个 清溪镇下辖有关居委会、村委会现状或即将建设道路路内划定停车位,约 1850 个 全镇交通研究 13 远期

热熔划线工艺,约65 元/个 路外停车场 地块内部停车场 新建 立讯精密(一期)厂址内部地块,约 1120平米;立体停车场,三层,供应泊位约 200 个。

重点片区研究 400近期

立体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 新建 立讯精密(二期)北侧地块,约 1.4 万平米;立体停车场,三层,供应泊位约 1400 个。

重点片区研究 3000近期

立体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 新建 三中村闲置地,约 2.25 万平米,平面停车场,供应泊位约 900 个。

重点片区研究 1350 中期

平面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 新建 清溪文化中心北侧沿河段,约 1150平米;立体停车场,三层,供应泊位约 230 个。

重点片区研究 500 中期

立体停车场 慢行设施 慢行过街提质 立体过街设施 新建 10 座人行天桥 重点片区研究 4500近期

—— 立体过街设施 新建 7 座人行天桥 全镇交通研究 3500 中期

—— 立体过街设施 新建 5 座人行天桥 全镇交通研究 2500 远期

—— 交通管理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系统完善工程 管理完善 全镇范围 —— ——近期

由交通管理有关部门研究确定 交通组织 公益街单向交通组织 管理完善 镇中心区公益街、合群街单向交通组织 —— ——近期

路口优化 清林路、G228、聚富路路口交通管理提质 管理完善 清林路-清溪湖收费站路口、清林路-北环路路口、G228-北环路、聚富路-清凤路四个路口交通管理提升 —— ——近期

备注:近期(2019 -2020 ),中期(2021 -2023 ),远期(2024 -2033 )

该项工作由精管办牵头负责,交警大队、交通运输分局、财政分局、自然资源分局、工程建设局、规划管理所协助。

四、保障措施 (一)保障资金落实。制定项目实施的资金筹措保障措施,高效利用项目资金,最大程度发挥项目资金的效益。做好预算,促进项目实施,对各个项目资金实行有效管理,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和资金分配办法,推动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明确实施主体。实施主体对项目的实施计划进行核实,保证项目实施的完整性、合理性,判断项目所需资源是否有保障,确保项目计划按时进行,对项目实施质量进行监督。

(三)加强用地保障。落实交通建设项目土地用途管制,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时,将项目用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项目建设提供规划保障。对涉及用地加强协调沟通,避免项目因用地协调问题而无法实施。

(四)建立工作台账。实施项目涉及部门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协调沟通,尤其是跨部门的协调。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分解并明确参与部门及联系人,确定责任人。总协调人与各部门联系人单线联系,部门联系人负责内部沟通,保证信息高效传递,使各方面力量动员组织起来,保证项目实施顺利推进。

(五)强化组织保障。积极响应东莞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号召,成立清溪镇综合交通大会战指挥部,加强部门协

调、加快工作推进,推动清溪镇路网结构完善、轨道建设、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停车及慢行问题改善等项目具体落实。

下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办法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提高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质量,更好地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

    郑州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郑州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由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结构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

    南通市综合交通规划

    南通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任务书南通市综合交通规划 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南通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 综合功能全面增强;机动车拥有量迅猛增长,居......

    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

    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 (1998年7月24日公安部消防局公消〔1998〕164号印发) 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专业规划,其任务是对城市总体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

    浅析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

    浅析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 摘 要:城市消防安全作为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消防规划作为保障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试 行) 编 制 说 明 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

    ××城市夜景规划编制说明

    关于《××市城市夜景规划》的编制说明一、 规划编制背景 ××市作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心城区南临西江,北靠高耸绵延的北岭山,城区内多处景点和片区极具历......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村庄规划编制组织 第三章 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节 村庄资料收集整理 第二节 村域总体规划 第三节 村庄居民点详细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