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
事故报告和分析处理制度
一、为接受事故教训,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清不放过、无防范措施不放过、得不到教育不放过,必须做到一事故、一分析、一处理。
二、分清事故原因,明确责任者,总结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填写事故分析记录。
三、事故发生后,要迅速按规定进行汇报,对隐瞒事故、玩忽职守、违章指挥、包庇他人者,视情节严肃处理。
四、一般机电事故分析要有机电副矿长主持分析,安监部门参加;对重大及以上事故,由矿长或分管矿长主持分析,必要时组织专门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
五、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机电事故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由矿值班领导组织调度、安全、机电及有关人员现场组织分析处理。
第二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 阳城大西煤业有限公司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事故报告
(一)井上、下一旦发生各类事故,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和安全员以及其他人员,要迅速向调度室汇报,并通知灾害直接波及区域工作的人员。汇报必须及时、准确,事故一时不清楚的必须先汇报概况,然后再做补充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主要原因、伤及部位、伤情、姓名、年龄、伤者的当前状况等。
矿调度室接到现场事故汇报后,要立即通知矿、公司值班领导、分管领导及医院,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抢救和勘察现场。
(二)发生伤及头部、腰部、颈椎、腰椎、胸椎以及大出血、神志不清、血压异常、脉搏异常、较严重的骨折等伤势较重的事故,调度室必须立即通知矿、公司值班领导。
(三)发生较大非人身事故,如冒顶堵人、局部垮面、性质严重的冒顶、井上下跑车、矿井停电等重特大机电运输事故,水量超过5立方/小时的突水事故、老空透水、井下明火、瓦斯超限、火灾等,矿调度室必须立即通知矿、公司值班领导及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保护好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做好标志,绘制现场示意图,有条件的应拍照、录像。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不得隐瞒不报、谎报和故意迟延报告,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五)凡在本矿范围原煤生产系统内发生3人以上的死亡
或非伤亡重大事故,必须立即逐级汇报,并积极组织抢救;对死亡事故或一次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及重大灾害事故应及时向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地方煤矿监管部门报告。
(六)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二、现场自救与互救
(一)发生工伤后,现场盯班管理人员、班(组)长、安全检查工及现场的其他人员都要积极做好抢救和自救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安全撤离。当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员工应按救援预案要求的撤离路线,迅速安全撤离灾区,防止事故扩大。
(四)妥善避难。如在有效时间内,无法安全撤退,遇险人员应在灾区内进行自救和互救,尽力维护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护人员救援。
(五)在现场进行必要的自救和互救时,对工伤按“三先”、“三后”(对窒息或心脏骤停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人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的原则进行抢救,然后采取妥善的措施迅速护送上井。
三、事故抢救与工伤救治
(一)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矿、医院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事故抢救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迅速开展抢救工作。
(二)对伤及头部、内脏、腰、颈椎和严重骨折及其他伤势较重的工伤,采取急救措施后,必须迅速由矿、有关人员和医护人员护送到定点医院救治。
(三)对发生的冒顶事故,现场施工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对发生的其它侥幸事故,现场施工人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四)对发生的火灾、人员中毒及其它侥幸事故,应及时向上级部门通报,性质严重的请求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支援。
四、事故分析与调查
(一)各类事故发生后,必须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找不出事故责任者不放过、本人和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处理。
(二)安全事故(各类人身事故及侥幸事故等),由矿值班领导组织分析,当日调度值班及业务科室有关人员、事故单位值班干部、盯班干部、盯班安全检查工、当班班长和现场有关人员参加。轻微伤事故,由事故单位组织分析,并作好记录。
(三)生产事故,由调度值班领导组织分析,事故单位的值班干部、盯班干部、当班班长及现场有关人员、业务科室有关人员参加。
(四)上述事故中,性质严重的事故,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亲自组织,矿及分管领导,调度值班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及现场有关人员,业务科室有关人员参加分析。
(五)一次重伤1至2人的事故,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组织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详细经过、责任者的责任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六)事故调查结束后,及时对事故责任者拿出处理意见。
五、事故统计
(一)对发生的各类事故,在认真分析调查事故经过、原因、制定出防范措施的基础上,由参加分析人员根据事故的性质、责任大小和有关处理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研究决定。
(二)由事故单位分析处理的事故,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矿,由矿报公司研究决定,并通报全公司。
(三)重伤、重大及较大侥幸事故分析处理报告必须在事故后一周内报公司备案。死亡和重特大非伤亡事故分析处理报告,在事故分析处理终了后十日内报公司和安全监察局。
(四)对发生的各类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矿、公司要分类设立档案,进行微机化管理;并保存好事故分析的原始资料。对公司和上级对有关人员的处理意见也要归档管理。
六、安全责任追究
(一)对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处罚严格按公司规定和上级部门的处理意见执行。
(二)发生事故、隐瞒不报或汇报不及时、延误抢救时间 的,对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安全员及其他责任者,罚款300~500元,并对隐瞒不报的责任人罚款100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
(三)发生工伤后隐瞒事故,对单位主要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处分或诫免、免职的组织处理。
(四)发生事故,当日值班干部要立即下井,否则对责任者罚款300~500元。
(五)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必须立即汇报值班领导、矿分管领导、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和有关人员,并迅速向公司调度室汇报,否则对责任者罚款300~500元。
(六)应参加事故分析的有关人员,无故不参加,对其罚款200元。
七、组织领导
矿成立事故分析处理和工伤抢救领导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通风区队长、总工程师;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第三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内部管理,维护分公司利益,减少财产损失,保证人员生产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重在预防”的安全观,结合分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上报、调查、处理作出相关规定,适用于分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 事故的分类
第三条 按国家规定的事故等级标准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在一般事故范围内,宏声集团公司又细划为一级事故、二级事故、三级事故、四级事故四个等级:
(一)一级事故,是指死亡1至2人,重伤(含职工中毒)7至9人,或者2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二级事故,是指重伤(含职工中毒)4至6人,或者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一次10人以上受轻伤的事故;
(三)三级事故,是指重伤(含职工中毒)1至3人,或者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一次3人以上
10人以下受轻伤的事故;
(四)四级事故,是指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一次3人以下受轻伤的事故。
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章 事故的上报
第四条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指集团公司划分的一、二级事故)发生后,按集团相关规定上报。
第五条 三、四级事故发生后,事故部门应立即上报安保科、分公司领导。4小时内,上报集团公司。
第六条 发生以下事故之一必须及时上报集团公司:
(一)火灾事故;
(二)因公伤亡事故;
(三)生产经营中发生中毒事故;
(四)设备设施损失损坏1万元及其以上;
(五)交通事故,损失1万元及其以上;
(六)被盗案件,价值1万元及其以上;
(七)被骗案件,价值1万元及其以上;
(八)原辅材料等各类物资损坏事故,价值1万元及其以上;
(九)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
第七条 事故发生后,应在48小时内提交事故书面报告。
第四章 事故的调查分析
第八条 事故的调查、分析必须坚持公正、公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和“四不放过”原则,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
第九条 事故调查
(一)依法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的,分公司各部门应当主动配合、积极协助事故调查。
(二)发生一级事故、二级事故、三级事故,由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完成事故调查报告。分公司各部门要主动配合、积极协助事故调查。
(三)发生四级事故,由分公司经理担任组长,安全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会同各职能部门及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十条 事故调查组要履行职责,通过事故调查,须查明下列事项,得出事故原因,并按规定完成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
(二)受伤害的人数、伤害部位、性质和程度;
(三)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或与被伤害人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的危险物;
(四)事故的后果和事故的经济损失;
(五)受伤害人和与事故直接有关人员的具体情况,受过何种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等。
(六)发生事故时,受伤害人的作业名称及其工作内容,作
业时设备有无缺陷,操作是否正常,事故前有无异常反应和征兆;
(七)安全管理方面:有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活动等是否正常开展;有无防止事故的安全措施及管理办法等;
(八)施工、检修有无安全注意事项;工程项目安排是否合乎要求;施工设计方案中有无安全措施,措施是否有针对性;检修是否有计划安排,有无技术交底等。
第十一条 事故发生后,应启动本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各种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好与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以便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案。
第五章 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
第十二条 事故责任认定
(一)凡是发生下述工伤事故的应追究部门负责人或有关领导的责任:
1.工人没有经过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岗操作,而发生工伤事故的;
2.缺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造成工伤的; 3.安全设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不全、不齐、不洁造成工伤事故的;
4.设备严重失修、严重超负荷,造成工伤事故的; 5.在施工、检修项目安排上,在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
就下令开工造成工伤事故的;
6.对以往事故掉以轻心,不认真采取措施重复发生同类伤亡事故的;
7.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未按期进行整改,造成事故的; 8.违章指挥,强令或亲自冒险操作造成工伤事故的; 9.由于挪用安全项目经费而造成工伤事故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追究肇事者或有关人员的第一责任,部门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负有连带责任:
1.由于违章、冒险作业,造成工伤事故的;
2.由于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造成工伤事故的;
3.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不立即报告或不积极采取措施,因而未能避免事故或减轻工伤事故的;
4.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或擅自启动机器设备造成的工伤事故的;
5.超越各种警示标志造成工伤事故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对有关人员从严处罚: 1.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 2.在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甚至嫁祸于他人的;
3.事故发生后,由于不负责任,不积极组织抢救或抢救不力,造成更大伤亡的;
4.发生事故后,不认真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5.违反分公司有关制度规定的程序,滥用职权,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6.事故发生后,故意破坏现场或改动现场物品位置的。第十三条 事故责任处理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以及发生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由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二)一、二、三级事故的处理,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责任部门、责任人根据集团、分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三)对事故调查组提出的防范措施,有关领导组织审核后,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安保科负责监督,预防同类事故发生。
第十四条 事故伤亡人员处理
(一)对事故死亡人员,按集团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劳资科做好善后工作。
(二)受伤人员由医院(具有工伤认定资质)出具诊断证明,到安保科开具工伤休假证明和工伤治疗证明,并报劳资科备案。
(三)工伤人员的伤残评定,由本人提出申请,安保科按国家规定报请伤残鉴定。
第六章 事故建档与统计
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已将事故调查清楚,对事
故责任者进行了处理,事故单位按要求落实了整改、防范措施,经过批准后事故可以结案。
第十六条 结案后,对事故的调查记录、分析记录、报告书、处理决定、防范措施和落实情况等相关资料,要由安保科进行归档,妥善保存。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由安保科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事故统计报告
1、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关于事故的报告规定。
2、如果发生行车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报告,施工负责人向有关领导报告,并应采取积极措施,迅速抢救,尽量减少损失。
3、如果发生伤亡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负伤者或事故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向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4、特种设备发生事故,除向有关部门报告外,还应向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启动救援预案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6、一般事故发生后,单位主管部门应及时向上级写出书面报告;重大事故发生的,事故单位则应在1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并按程序逐级上报,参考国务院493号令。重大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事故的简单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统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采取的措施;(5)事故报告单位。
7、一旦发生事故,必须及时、如实上报,不得谎报和隐瞒不报。
二、事故分级
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安全生产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事故分级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三、事故调查程序
死亡、重伤事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执行。
1、现场处理
(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2、物证搜集
(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资料 ①发生事故鉴别的单位、地点、时间;
②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③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④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⑤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①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性能和质量状况; ②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③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④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⑤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⑥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⑦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证人材料搜集
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5、现场摄影
(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3)事故现场全貌;
(4)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6、事故图
报告中的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四、事故分析
1、事故分析步骤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 ①受伤部位; ②受伤性质; ③起因物; ④致害物; ⑤伤害方式; ⑥不安全状态; ⑦不安全行为。
2、事故原因分析
(1)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②人的不安全行为
(2)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象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⑦其他。
(3)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3、确定事故责任
(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2)在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3)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4、责任认定
(1)因下列情况造成事故者为直接责任者; 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发现事故危险征兆,不立即报告,不采取措施; 私自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设施;
设计、施工、安装、检修、检验、试验错误等。(2)因下列情况造成事故者为领导责任者; 指令错误;规章制度错误,没有或不健全; 承包、租赁合同中无安全卫生内容和措施;
不进行安全教育、安全资格认证;机械设备超负荷、带病运转; 劳动条件、作业环境不良;新、改、扩建项目不执行“三同时”制度; 发现隐患不治理;发生事故不积极抢救; 发生事故后不及时报告或故障隐瞒;
发生事故后不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一年内重复发生同类事故;
五、事故调查处理
发生事故后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其具体内容是:(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要求对安全生产工伤事故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处理,接受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事故调查组的构成:调查组由项目经理、安质部、工程部、物设部、办公室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详细经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预防措施的建议,在事故发生一个月内提出事故处理报告。
1、发生轻伤、重伤事故(轻伤3人以上或重伤1人)时,安质部参与施工队调查处理。
2、发生死亡事故及一次重伤2人以上或负伤4人以上事故时,项目部主管领导负责成立调查组进行处理,七日内写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并报工程公司。
六、事故结案归档材料
当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资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七、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
为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全面落实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考核制度:
一、施工生产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第一管理者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出安全生产管理考核目标,并在施工过程中宣传、贯彻,确保安全管理目标实现。
二、根据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的安全工作要求,经理部每年应制定、发布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实施措施,并监督检查目标落实情况。
三、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因工伤亡事故控制指标;
2、汽车交通安全指标;
3、锅、容、管、特和消防等安全指标;
4、安全文明达标创建指标。
四、通过与各施工队签订安全承包合同,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分解到各单位,将安全与经济承包挂钩。
五、各施工队在项目工程开工前,根据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要求,制定项目安全生产目标。并与作业班组签订安全包保协议书,将安全文明指标分解到各个班组,明确措施、步骤、时间,逐项落实。
六、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执行情况的考核。经理部每季对工程项目进行一次考核;安质部不定期对项目安全管理进行抽查。
七、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主要方面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文明施工达标、伤亡事故控制、安全教育、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安全技术交底、安全防护设施等。
八、安全生产与经济承包责任挂钩办法:
1、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杜绝职工因工死亡事故,重伤率低于0.5‰,轻伤频率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
2、安全生产指标考核。以每月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执行的考核记录和实际安全效果为考核依据。
3、安全生产分项指标:专(兼)职安全员持有效证件上岗,1分;新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教育,考试合格,1分;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1分;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提取和使用符合规定,2分;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以及日常施工符合安全规范,2分;安全生产的重伤频率控制在0.5‰轻伤频率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3分;共计10分。以上分项指标在考核中符合规定和要求给予正分,反之得负分。
第五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曲靖市宣威宇恒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及时、准确的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南水泥《安全生产管理规程》,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应于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
3.管理机构及职责
安全环保处是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部门,其具体职责: 3.1 贯彻落实和及时传达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公司安全管理文件;组织实施本公司安委会决议。
3.2 组织制定、评审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目标,并根据生产技术进步和公司持续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3.3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督促、指导或实施对外包单位、职能部门、生产分厂进行生产安全检查和日常安全管理。
3.4 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生产分厂、外包单位处理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协调并跟踪其整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验证完成效果。
3.5 负责编制安全生产指标和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实施对下属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进行安全生产总结。
3.6 在本单位安委会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进行应急演练、应急演习。
3.7 组织、协调和参与调查、分析和处理安全责任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
3.8 组织开展国家、属地安监部门与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各项安全专项活动,推选、评比安全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
3.9 编制员工安全培训计划,会同行政人事处及时组织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3.10 按期组织安全例会,分析研究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3.11 按属地安监部门与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填报安全生产管理月报并报相关部门。
3.12 向安委会报告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其改进要求。
3.13 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事宜与外部相关单位的联络协调。
4、管理要求
4.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事故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4.2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公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4.3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4.4 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上级公司、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5.生产安全事故划分 5.1按事故发生的领域划分:
5.1.1 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指在生产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造成单位员工和单位外人员人生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的事故(含设备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
5.1.2 道路交通事故:指本公司车辆因公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生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及厂区内公司负有直接责任的交通事故。
5.1.3 火灾事故: 指失去控制并对财产造成损害和人身造成伤害的燃烧事故。
5.2 按人受伤害的程度,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轻伤、重伤、死亡三个等级:
5.2.1 轻伤事故:指只发生比较轻微的一般性伤害事故。轻伤一般为损失工作日1日以上105日一下的轻微丧失劳动能力的现象(最终以伤残等级鉴定为准)。轻伤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5.2.1.1 对生命无危险,但能轻微损害健康的伤害现象。5.2.1.2对于生命无明显危险,但能造成部分损害健康的现象。5.2.2 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受伤后经较长时间医治后,仍然因伤致残、造成有后遗症的事故。即损失工作日105天以上无死亡的事故(最终以伤残等级鉴定为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即劳动功能障碍鉴定为一级至六级的并符合下列情况的伤残人员:
5.2.2.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退出工作岗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日常生活护理的。
5.2.2.2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工作岗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需要一定生活护理的。
5.2.2.3 丧失一定劳动能力但尚能工作,生活部分不能自理需减轻工作量或调换轻便工作,仍然需要部分生活护理的。
5.2.3 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造成死亡一人以上事故。5.3 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共四个等级(其中“一般事故”再细分为四个等级)。
5.3.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5从企业管理角度再将一般事故细分为以下四级; 5.3.5.1 一般事故一级,是指造成2人死亡,或者6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50人以上轻伤,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5.2 一般事故二级,是指造成1人死亡,或者3人以上6人以下重伤,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轻伤,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5.3 一般事故三级,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轻伤,或者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5.4 一般事故四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轻伤,或者30万元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6 中伤和轻伤的判断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界定。5.3.7 本条款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死亡事故含受伤后在医院救治时死亡的事故。
6.事故报告
6.1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工段领导,工段领导向处室、分厂领导报告,处室、分厂领导向企业安全环保处、生产副总、总经理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公司安全环保处报告或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报告。
6.2 事故报告时间:
6.2.1 发生一般事故四级,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逐级报告安全环保处备案。
6.2.2 发生一般事故三级,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由公司安全环保处向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安委办报告备案。
6.2.3 发生一般事故二级及以上,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由公司安全环保处向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安委办报告,同时向宣威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6.2.3对本公司外包单位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公司按本制度报告。
6.2.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以书面形式报告,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书面报告。书面报告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6.2.4.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6.2.4.2事故经过; 6.2.4.3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6.2.4.4已经采取的措施;
6.2.4.5 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和联系电话。6.2.4.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2.5
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续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7、事故救援
7.1 公司建立各类事故相关应急救援预案,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相应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治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2 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援,不得擅离职守。
7.2.1 发生一般事故二级及以上事故,并可能造成衍生事故时,公司总经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当赶赴事故现场。主要领导外出时,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回处理事故。
7.2.2 发生一般事故三级及以下,公司总经理或者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当赶赴事故现场。
7.3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7.4因抢救人员财产和防止事故扩大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摄像拍照记录、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8事故调查
8.1 一般事故二级及以上事故发生后,由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安委办牵头,本公司配合成立调查组,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其授权(或委托)有关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8.2 一般事故三级由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安委办组织调查组展开事故调查;一般事故四级由本公司自行组织调查组,并将调查处理结果报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安委办备案。
8.3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8.3.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8.3.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83.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8.3.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8.3.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8.2 事故调查组及时向事故单位和有关人员了解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不得阻碍调查组的工作。
8.3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当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8.4事故调查报告内容要真实全面,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8.4.1事故发生经过及事故事故救援情况; 8.4.2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8.4.3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8.4.4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8.4.5事故教训和事故防范、整改措施;
8.4.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8.4.7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8.5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8.6一般事故二级及以上的事故地方政府组织调查的,由其调查组按相关程序出具调查报告。地方政府不组织调查的,由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出具调查报告,并按程序逐级上报。事故处理
9.1 事故发生后,公司应深入查找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召开事故分析会。
9.2 事故发生后,公司应按照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治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9.3所有事故结案后,必须建立事故档案,并分级保存,事故档案应至少包括事故调查报告及有关证据材料。
10事故统计与分析
10.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事故事件统计采用图表形式表示,计算指标包括:工伤事故率;百万工时伤害率;未遂率。计算方法如下:
工伤事故率=计算周期内工伤事故人次÷计算周期内员工总人数平均数×1000‰;
百万工时伤害率=计算周期内轻伤以上总人数÷计算周期内总工时×1000000;
未遂率=计算周期内未遂事故总数÷计算周期内工伤事故总数×100% 10.2事故事件统计和分析结果要形成文字书面文件。10.3安全环保处年底要对全年发生的全部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上年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10.4每次统计和分析完成,安全环保处要将结果存档,同时以书面形式向公司领导汇报,并以安全快报的形式公布结果。
11事故回顾学习
11.1定期对本单位和其他单位已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回顾,可以降低事故事件发生的频率,是预防事故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为了使事故事件的回顾形成制度化,特做出如下规定。
11.2各处室、分厂至少没半年一次组织员工以工段为单位对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回顾和讨论。回顾和讨论以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制定的防范措施为主。本单位没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可以学习其他单位是事故案例。11.3事故事件回顾由各处室、分厂厂长或工段工段长牵头,如有需要由公司专职安全员协助,参加员工要认真学习了解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预防同类事故事件的重复发生,对预防措施积极发表意见,鼓励员工提出新的防范措施进行完善。由牵头人做好事故事件回顾记录,回顾结束后将回顾记录上交安全环保处保存。
11.4安全环保处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事故事件讲座,利用事故事件讲座组织员工对当期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学习和讨论。
11.5员工根据本工种近期的实际情况可以提出对已发生事故事件回顾和讨论的要求,各生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事故事件回顾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时间。
12相关记录 10.1事故报告 10.2事故登记记录 10.3事故调查报告
10.4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报告 10.4事故档案 10.5事故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