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音乐天堂——交响童话(一)
《音乐天堂——交响童话
(一)》教案
航空旅游部江鑫越
授课时间:2012年09月11日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知目标:(1)了解交响诗的体裁及特点。
(2)欣赏外国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曲目的欣赏,培养学生从知觉感受、情感共鸣至理智审美的审美实践过程,获得美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教学重点:(1)巩固整和已知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2)通过聆听其他音响片段,巩固并掌握西洋主要乐器的音响特质。
第二篇:音乐鉴赏论征服天堂
周日34节
征 服 天 堂 赏 析
专业:自动化 学号:1109624031 姓名:柴冰
指导老师:卫志强
《征服天堂》赏析
摘要:美好的音乐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培养人美优良品德的重要工具。,美好的音乐对陶冶人的情操、培养美好的品行修养以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等会起到起到独特的作用。学会聆听,学会感受。我们要倾听生活中的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每一份美好。
《1492征服天堂》是一首世界名曲,本作品属于《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伦布传》专辑中的第二轨。每次听到它,都让我迷茫而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微小,然而恢弘的音乐激发出内心的雄壮,我热血沸腾,我一往无前,古典的韵味在现代音乐的诠释下是如此的突显!这是激沸的音乐,这是振奋的音乐,这是人类对于音乐极限的挑战!该名曲也被作为中国电视剧《士兵突击》插曲。关键字:音乐
世界名曲
征服天堂
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善于用心去发现,都可以发现的。是音乐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有节凑感,是音乐使我们变得开心快乐。音乐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能够让我们心里充满爱心,知道人生的意义。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音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生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化。音乐具有抒情性,时代性,民族性,概括性。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对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征服天堂——Conquest of Paradise——Vangelis 范吉利斯享誉世界三十余年的著名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开启了近代新世纪音乐的先河,被誉为“电子乐界的柴可夫斯基”。他的音乐超越文化藩篱,融会欧洲人文思维与东文哲理禅意,充满盎然的艺术生命力,先后获得奥斯卡奖,金球奖,金狮奖的肯定。1992年和2002年法国授予他艺术骑士奖和荣誉骑士奖.这位被称为「电子乐界的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巨人,不仅曾经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配乐「烈火战车」,半个世纪以来三十几张畅销的音乐专辑,更开启近代电子音乐的新视野,引领未来音乐的新发展。范吉利斯的成就,不仅反应在全球的唱片销售数字以及无数的得奖纪录,1995年国际天文联盟更是决定将新发现的「6354号星云」正式定名为「Vangelis」,藉以向这位音乐大师致敬。由于范吉利斯的辉煌音乐成就,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主题音乐、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主题音乐亦都邀请范吉利斯创作。在很多介绍有关音乐的文章中,都喜欢将音乐人的风格定位,但是这种做法有时偏偏叫乐迷不太认同。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来自希腊的Vangelis,有人将他归类为New Age,但大多数乐迷都认为这是不尽详实的,因为Vangelis音乐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无际的音乐国度,这也是一位有着出色意念的音乐人的特质。Vangelis 原名 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n,1943年3月29日出生于希腊。六十年代初,他在希腊自组乐队,成为当地的一支流行组合。到了1968年,他移居法国,与另外两位音乐人Demis Roussos和Loukas Sideras共同组合成了前卫乐队。到了七十年代,Vangelis与Yes的歌手Jon Anderson组成了Jon And Vangelis,带出一份清新而前卫的音乐感觉,当时人们已经很难对Vangelis的音乐进行定位。到了1982年,Vangelis为电影Chariots Of Fire配乐,结果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奖。如果你是通过Chariots Of Fire而认识Vangels,这绝对是不够的,因为在1992年,他为Ridley Scott执导的影片《1492》中的Conquest Of Paradise配乐,从而使电影的音乐概念完全体现出来,成为不少音乐学院的教材。碟中主题曲Conquest Of Paradise,那种史诗般的气派,完完全全是慑人的感觉,精彩绝伦。VANGELIS的作品,一向是非常充实的宏伟,热闹中带有的拥挤,那是VANGLIS的博大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把大型乐队的感受和风格演绎到他的音乐中,赋予了新世纪电子音乐一个全新的振奋的性格,没有颓废,没有萎靡。本辑《VANGELIS ODYSSEY》更是范吉利斯音乐作品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空前境界。
1992年发行的这张《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伦布传》是希腊先锋电子作曲家 范吉利斯(Vangelis)电影配乐的最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它使电影的音乐概念完全体现出来,成为不少音乐学院的教材。专辑中主题曲《Conquest Of Paradise 征服天堂》,那种史诗般的气派,完完全全是慑人的感觉,精彩绝伦。这部讲述哥伦布征服南美洲故事的电影也成为了史诗般的巨作!气势宏大又用意深远,这是Vangelis自1990年的The City以来的第一张电影原声作品。这张作品的地位仅次于Vangelis的经典之作Chariots of Fire,主要是因为有他与生俱来的对作品内涵的独到见解,和对作品宏观的把握游刃有余。将大量人声与现代的元素相混合,成功营造出了一种十五世纪感觉。用大范围的,动态音效描绘出的效果更胜哥伦布角色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图。在这张杰出的专辑中,Vangelis 范吉利斯倾尽全力,在录音上尽致完美,他以极具现代感的电子交响乐完美地再现了500年前哥伦布等探险者历尽惊涛骇浪、致命病毒以及种种艰难险阻的洗礼最终到达新大陆的悲壮故事,它的音乐充满了史诗般的壮丽辉煌和宏伟气势,堪称九十年代最成功的电影配乐之一。你甚至可以用《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伦布传》来测试你的音响系统和房间的声学特性,你可以听到飘逸在房间的各种乐器所描绘出的音场。“房间有多大,音场就应该有多大”,这是刘汉盛(台湾《音响论坛》总编,著有广为流传的音响测试文章《刘汉盛榜单》)先生对这张唱片的一句评价,“这是非常杰出的电子合成器音乐,杰出到可以完整测完《音响二十要》”。
第三篇:让学生走进音乐天堂
让学生走进音乐天堂
辉县市文昌高中
付军华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和教育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可是在我们这些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内却出现了令人忧思的现状:预备后学生唱歌的人数很少;平日里学生只会模仿一些歌星在瞎哼哼;很少有学生识谱,会唱歌曲;会演奏常见乐器的学生几乎没有……这些状况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音乐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学校的音乐教育只是面向少数音乐特长生的饿专业音乐教育。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教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丰富自己的专业只是以外,还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立志让每一个学生走进音乐天堂。
一、让学生课堂成为学生的音乐天堂
音乐来源与生活,因此,音乐课堂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课堂音乐教育是完全融入了社会,是真正走进时代。是切实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1、引导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重点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如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在音乐欣赏课中,让学生体会出乐曲的凄凉悲愤、跌宕起伏的旋律,表现作者一生坎坷的遭遇和兴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首句是一个简单的下行音调,哀怨而凄凉,犹如内心世界思绪万千的无限感慨和叹息,让学生在欣赏时,先调整身心,是全身处于一种有控制的状态,可以体现到档期回肠的感觉。
2、在音乐学习中,教给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方法,使学生从音乐创作、历史、美学和评论等方面分辨音乐的美与丑。如在教读高中音乐欣赏课大的《伏尔加河船夫曲》时,可让学生先了解初中课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配上课本插图:十一个衣衫褴褛,神情各异的纤夫在如何吃力地拖船,这样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体会出乐曲中音量渐次加强,在持续的高音“3”上达到高点,然后力度逐渐下降,以极弱的声音结束,表现当时场景。
3、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影视音乐,电脑音乐等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的音乐知识去欣赏课外音乐。如: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影视音乐《红楼梦》中的《杞凝眉》一段,让学生体会借爱情反应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体会歌词古朴,典雅的旋律。可让学生课外找《红楼梦》中的所有乐曲,逐个欣赏,体会其中的韵味。
二、让课外空间成为学生的音乐天堂
当今社会,音乐信息飞速发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课外音乐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利用校园广播站课外播放一些体现趣味性、时代感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让世界充满爱》。利用校园橱窗展示民族乐器图片,如:常见的月琴、三弦、扬琴、等,利用教师内电视媒体课外活动时间展示一些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会等,如:维也纳音乐会,甚至有个别学生自发组织乐团,如我校的“冰队乐团”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参与,既丰富了枯燥的高中校园生活,又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的艺术修养,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课外活动的音乐天堂中增强美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
三、让“节假日”活动成为学生的音乐天堂
节假日是愉快的,更需要音乐的点缀,高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文艺活动中来,如每年的元旦文艺汇演,教师节文艺演出等活动,我们便组织学生从制作节目到汇演结束,整天的排练、预演,无论节目指导,还是形象设计,都从美学、音乐学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汇演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每年的庆“五一”月末晚会,我们更是投入经理和人力排练,我们制作的“相约九八”、“筷子舞”、以及在今年的建国六十年中我们的“红歌联唱”教师节中排练的“那就是我”更是让学生从中体验到音乐、舞蹈中的快乐和对学生的身心教育,让我们每一次活动都能成为学生的音乐天堂。
以上几个方面的尝试,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浓厚的音乐兴趣,更重要的是想让学生在音乐的天堂中塑造他们的人格。高中学生的情感日趋丰富,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为提高他们的中和素质适应社会,更需要音乐教育的培养,通过这些的努力,力求让学生走进音乐的天堂,成为有用的人。
第四篇:让我们一起来爱交响乐吧(教学案例)
让我们一起来爱交响乐吧
●主题与背景
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音乐工作者走进校园,走向媒体做音乐欣赏讲座,或是撰稿著文,或是编写教材,做了大量可敬可佩的交响乐普及工作。然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音乐工作者在不懈努力,国家意识形态方面也给予大量的支持,却未从根本上转变交响乐所面临的困境。古典音乐爱好者群体并没有实质性扩大,层次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笔者学习西洋乐器多年,从小耳濡目染严肃音乐,自然而然对严肃音乐产生深厚的感情,()年走上音乐教育工作岗位的同时,也萌发出在中学生中普及严肃音乐的想法。但是从教几年下来,收效甚微,特别是交响乐欣赏的教学,更是步履维艰,于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交响乐,她到底离我们中学生有多远?是什么阻碍了中学生步入交响乐殿堂的步伐?
目前,国家再一次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中,突出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向百万大学生“补交响乐课”的要求。那么作为音乐工作者在学生的中学阶段该如何给他们上好这堂课呢?
●情境描述
情景一“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我面带微笑地走进了高二某班的教室。同学们早早地打开了教室里多媒体设备,静静地等待着一周一次的音乐课。我感到很欣慰。“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今天我给同学们介绍古典音乐中的大型音乐套曲——交响乐”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犹如炸开的锅一样,沸沸扬扬: “啊,不是吧。这么难听的音乐„„” “算了,我还是写作业吧。”
“是啊,是啊,我还不如睡觉呢,老师你有没有搞错啊????”
“老师你还是不要上了,给我们放流行歌曲吧„„” „„
此时我讲再多的话都无济于事。可想而知,这节课我上得有多么失败,下课铃声响了之后,我落荒而逃,隐约之间背后传来了学生的声音:“这样的音乐课还不如不上呢,真没意思。”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学生的话语在我耳边久久回荡„„交响乐,这个让学生爱不起来的音乐,我该如何让学生能够接受呢???
情景二
“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走进了音乐教室,很快他们被眼前的乐器所吸引,大家伙儿围着乐器爱不释手。“老师,今天你要教我们演奏乐器吗?” “老师,今天你是不是要教我们弹钢琴啊?” “老师,你不会是让我们个人才艺表演吧?” „„
很快,学生们找到位置坐下来,但是课堂的气氛依然很活跃,大家都在猜测这节课到底要做什么?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每人一次当演奏家的机会。放在你们面前的就是你们将要演奏的乐器。那么,我们这支乐团将要演奏什么音乐作品呢?大家请看大屏幕。„„”《惊愕交响乐》第二乐章:(片段)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分析、演唱一下这部作品的主题”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并将乐器分发给大家,乐器有竖笛若干、钢琴、二胡、架子鼓、单簧管、小号、电子琴。
(1)全体吹竖笛的学生分声部分段落进行练习。(反复时,人数减半,使乐句之间进行强弱对比)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指导学生分析作品、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分析情绪,进行强弱对比演奏,注重音乐的层次(3)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
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甚至有些同学还做着演奏乐器的姿势,边唱边跳地离开了音乐教室。此时的我感到有莫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我也在思索着同样的问题:怎样让交响乐走进我们的学生当中,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交响乐的巨大魅力??
●问题讨论
通过上述的两个课例,同样的是交响乐鉴赏教学为什么学生有如此大的不同反映?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该如何把握交响乐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这一教学模块?
●诠释与研究
一、消除恐惧心理
首先,我建议大家挺起胸膛对自己的学生说:“听交响乐何须懂?”从认识层面上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其实,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听交响乐,认为它“高处不胜寒”。其症结在于以往教师的引导失误,即先入为主地跟学生说,交响乐是高雅音乐,你必须从乐曲中听出意思来!否则就是听不懂。然后便是大量的内容讲解,使学生在独立倾听音乐时因为“听不懂”而逐渐远离甚至放弃聆听交响乐。、尽管音乐可以来源于语言,但音乐毕竟不是语言,音乐自身的美及宽阔无垠的意象疆界是不可能用语言替代的。音乐这门艺术,它是由声音构成的,那么它的最基本材料——声音,具有以下两个根本的属性:一是它不具有空间造型性;二是它不具有语义符号性。第一个属性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描述任何具有造型性的事物;第二个属性决定了,音乐不能像文学一样直接传达明确的概念性、逻辑性的内容。音乐的这两个本质属性决定了音乐不能明确地表现出视觉性和逻辑性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我们听不懂音乐,但是又何须懂呢?追求在每一首音乐作品中去获得形象性、哲理性与戏剧性的内容,是在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理解音乐。这是音乐审美观念的极大误区!其实,绝大多数专业音乐家,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对绝大多数音乐作品,都并不刻意追求音乐作品到底表现的是什么具体的内容。而音乐工作者在进
行交响乐教学工作时,也不在于告诉学生某首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而在于培养学生听觉感受的能力,与体验内心精神世界活动变化的审美方式。
二、丰富欣赏的形式
我们在讲授交响乐欣赏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逐步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同时在选择音乐作品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先从学生喜爱,内容健康甚至有一定思想深度,形式新颖的通俗歌曲入手,引导他们思考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再让他们欣赏相关的交响乐。]因为人的审美感悟能力是实现音乐审美需求的基础,而对音乐声音媒介直觉把握人的感性经验则是音乐审美感悟能力的前提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呢?
1.以“听”为先导,让学生尽情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切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它是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听”作为音乐欣赏过程中必需的一种要素,是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欣赏。当然欣赏交响乐也不例外。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你想得到艺术享受,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那么,我们的学生怎样才会有“音乐耳朵”呢?我在教学中曾尝试着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2.唱着听。所谓唱:就是让学生开口演唱交响乐中的主题,通过演唱这些优美的旋律,亲身体验音乐的走向、节奏特点以及情感等。有了唱作为基垫,学生在倾听交响乐时就会更关注音乐,他们希望从乐曲中听到自己熟悉的旋律,心中充满着强烈的期待感,而这种期待感将会调动他们聆听交响乐的积极性。当他们听到了熟悉的音乐就会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感与愉悦感。比如:我在介绍[俄]格林卡的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时,就是采用从该作品的写作素材《北方的星》和《卡玛林斯卡亚》这两个主题入手,让学生跟着钢琴反复地轻声哼唱。当我开始播放这首作品时,学生的无意识欣赏就自然地转为有意识的欣赏。乐曲中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以及乐曲威严庄重、活泼欢快等不同情绪的变化,通过对比欣赏和听觉体验在学生脑海中自然而然会勾画出一幅生动的俄罗斯民间生活风俗画。
3.演奏着听。所谓演奏: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乐曲、分析乐曲和亲自参与到演奏中,从而理解作品的音乐特点并把握曲式结构特点,使听的意义得以深化。如课例:欣赏《惊愕交响乐》第二乐章
4.舞动着听。舞即跟随音乐旋律,通过肢体语言体会音乐的律动,从而带动了听觉,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教学中,我设置了“唱、奏、舞”三个环节,三管齐下。先让学生反复演唱《鳟鱼》的主题,使旋律烂熟于胸。接着简单分析
一下主题和副题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辨别乐曲中演奏乐器的音色及其特点。有了这两个环节的铺垫后,接着我让学生用手上现有的乐器演奏各部分的旋律,同时让一部分同学拿着不同颜色(红、黄、蓝、绿、紫分别代表不同的主题)的丝带来随着音乐舞动。因为有了唱为基础,分析为桥梁,再结合听就达到舞动旋律与演奏旋律的目的。学生在愉快的聆听中体会到音乐的律动和获得了音乐美的感受后自然也就爱上了交响乐。听觉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学生就会静下心来仔细听,交响乐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强大的共鸣,自然浮想联翩。
三.编织欣赏情感
1.以“想”为创造,让学生尽情编织。高尔基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方法之一。”黑格尔也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音乐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的表象,是非具像性的,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听者的头脑中形成客观世界的表象和意境。想象与联想是聆听音乐的人感悟音乐精神内涵的必要方式,它对非语义性的音乐表现提供了一种更为实在的内容补充。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联想与想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因作品类型不同,聆听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有时也会受到作品标题的影响以及欣赏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联想与想象并不是凭空臆造的,它是以一定的生活经验、精神体验、文化素养为前提的。所以教师在指导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可以介绍诸如历史、地理、民俗、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会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文化积存,为联想和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背景。课例: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序曲》的欣赏教学。该作品是以历史题材为背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场人民英勇不屈地抗击外来入侵者并最后胜利的英雄史诗。在授课前一周,我布置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1812年俄罗斯人民反抗拿破仑军队入侵这一历史事件。在课上,我直接分段播放音乐,乐曲中时而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缓慢而广阔的曲调;时而大管、黑管、长笛轮流演奏柔和的旋律,让人产生某种紧迫感;时而在小军鼓节奏声中,木管和圆号吹出了具有号召性的主题;时而又有打击乐奏出的犹如刀枪互相搏杀的抨击声等等。结合着历史倾听音乐,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将会更具体,更生动,也更丰富和更具有多层次性。对高中学生来说,思维的发展,经验的积累,使他们不仅善于联想,而且更喜欢想象,所以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要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深刻的感悟。
2.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尽情享受。音乐欣赏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运用作品的情感因素来感染学生,使情感成为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纽带。如在《黄河大合唱》
这节课设计中,我就是抓住了音乐中的情感进行教学的,即从音乐中爱、愤、怨、恨等方面入手挖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欣赏这部交响音乐时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学生演唱、表演其中的片段来加深这种情感体验。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充分考虑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发挥其情感作用,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艺术美以及抒情色彩化为学生强烈的情绪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使他们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启迪心智,培养想象力,陶冶情操。
3.以审美为核心,让音乐得以升华。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强化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运用音乐教学中音乐本体,(如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配器等)去教育感染学生,这才是最积极有效的方法。海涅说过:“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音乐开始登场。”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中,应该牢牢把握音乐学科的音乐性这一原则是强化学生审美体验的本源性建设。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我没有给学生讲解《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和创作方式,而是先在音乐的伴随下,课件出示有关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以及黄河沿岸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让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深刻地感受母亲河——黄河带给我们的强大精神震撼!通过体验情感,获得了音乐与表现内容和谐统一,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而这种审美体验的深化,往往能让学生实现从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从而把握交响乐深刻的思想内涵。课例:笔者在讲授《命运》交响曲这一课时,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1)先介绍作曲家(2)介绍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3)欣赏片断,并逐一分析(4)完整欣赏全曲,归纳主题。而是采用另一个角度:
课前分析:
命运——作为一个具有较大概括性的标题,在音乐中表现的一般不是指个人,而是一个阶级层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因此,在音乐中表现命运,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正面地写命运,把命运拟人化,作为恶势力,写成阴毒、严峻、咄咄逼人的“命运之神”形象。
二、从侧面写命运,通过写命运,通过人们在命运威胁面前所做出的反应,在主要表现人们与命运搏斗的精神状态的同时,间接地使人感到命运形象的存在。
三、既不是正面写凶暴的命运,也不是侧面写人对命运的反应,主要描绘命运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刻画命运造成的悲剧性气氛。
其实,音乐欣赏教学说容易也容易,有音响、有教材、有资料,放出来让欣赏者多听就是了,可要上好,上出水平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它不但要求音乐教师具有一定的音
乐专业及理论知识、一定的文化素养、历史知识及审美情趣,还需要教师能灵活驾驭教材,赋予教材以新的生命力,并能精心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语言、创作情景等。总之,每节课的成功都将浓缩着教师多年的审美心理积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坚信只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方法得当,就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中国原创交响童话作品《奥当女孩》的首演
9月11号,一个初秋凉爽的周末夜晚,北京音乐厅举行了“童话音乐梦”主题演出,为听众们展现以交响乐的形式来“讲述”的童话故事。这是北京阅读季名家大讲堂活动推动“阅读+我”行动计划中,生活方式主题阅读的一次有益尝试。在这场活动中,我们看到了阅读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尼克以音乐剧的形式使《奥当女孩》这一文字作品的疆界得以延展,丰富了文字表达的意蕴,让读者在享受音乐剧的同时得以领略作品的内涵。这场演出是原创交响童话作品《奥当女孩》的首演,该作品根据作家虹影同名奇幻童话改编,由新雅空气乐团艺术总监尼克·史密斯谱曲,尼克更在演出现场亲自上阵,担负起演出指挥的重责。
长江边的童话故事
《奥当女孩》(蒲公英童书馆出版)是知名女作家虹影的第一部少儿文学作品。书中的故事内容,围绕着一艘沉没百年的法国军舰,以及一座耸立在重庆长江南岸的神秘城堡展开,那是曾经的法国水师兵营,俗称奥当兵营。从小生长在这个兵营边上的虹影,用她超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长江巫术文化结合,成就了她首部少儿奇幻小说。
这是一个发生在长江边上的奇幻故事。出身贫苦的男孩桑桑被领进一个繁华的奇境——奥当兵营,那里是天堂一样的生活:神秘的法国军舰、洋水兵,梦一样的忧伤女孩,她美丽的姐姐媚娘与大副求而不得的爱情,一切都那么新奇„„
该系列图书由英国著名插画家切丽登曼插图,英国著名音乐家尼克史密斯翻译英文,正宗英式英语,流畅而富有韵律。受虹影亲自邀请,新雅空气乐团艺术总监尼克·史密斯先是完成了《奥当女孩》的英文译本,并在翻译的过程中,萌生了将《奥当女孩》改编成音乐童话的想法。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想象着父母在床边为孩子们朗诵这个故事时的情景,想象着句子被念出来时的韵律,”尼克讲述道:“这时,一些音乐构思开始涌入我的脑海,渐渐地,我产生了为《奥当女孩》谱写乐曲的想法。”
用西方的交响乐曲式,讲述中国本土的故事
尼克·史密斯曾师从卡拉扬的弟子,同时也是安德鲁·韦伯的老师reginald thompson学习指挥和作曲。自1996年来到北京后,他参与、指挥了多场大型音乐演出。2011年,为表彰他为音乐和中英关系作出的卓越贡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了尼克英帝国勋章。为了忠实展现原著的情节,再现重庆本地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尼克在创作《奥当女孩》的音乐时,特意聆听、学习了不少重庆周边地区的民歌,并大胆地将西南地区的民歌元素,通过交响乐的手法展现出来。“在和声方面,我研究了不少中国本土作曲家的作品,比如冼星海、黄自和何少英这些前辈。虽然里面的中国元素可能不太容易立马听出来,这部交响乐作品和原著一样,深深植根于中国的音乐传统。”尼克在创作《奥当女孩》时所追求的,是通过交响乐这一西方古典音乐的形式,讲述一个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发生在中国的童话故事。尼克表示,为交响乐作曲的过程,就好比把故事又翻译了一遍。“但用音乐讲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认为,对于听众来说,要从音乐里‘听’到故事,不仅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还得对古典音乐有着最起码的了解。”
对尼克来说,用音乐讲故事,要从表现动作开始,他从书中选取了一些奇妙、有趣的细节,放到音乐里展现。“书里虽然没有提到,我还是在桑桑出门走到江边的场景里,加入了从他身边驶过的有轨电车的声音。”尼克笑着说。致敬经典,填补“交响童话”领域的空白
“童话音乐梦”演出当晚,新雅空气乐团还会表演另一首家喻户晓的交响童话作品,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彼得与狼》。在创作《奥当女孩》的音乐时,尼克也借鉴了经典音乐童话《彼得与狼》的配器形式。“自《彼得与狼》面世80年来,还没有其他作曲家用类似的配器来创作过交响作品,”尼克解释道,因为体裁的特殊,《彼得与狼》经常难以和其他音乐作品排到一起,在同一台演出上演,“我希望这部《奥当女孩》的音乐,可以为在音乐世界里孤独了几十年的‘彼得’,带来一个‘玩伴’”。
《奥当女孩》系列图书的主角桑桑,其实也是虹影小时候想象中的一个玩伴:“在我的小时候没有朋友陪伴我的时候,我就想象我有一个像桑桑这样的一个孩子跟我一起玩耍、一起冒险、一起来看这个世界,所以现在我通过我的故事把他记录出来了,把这个形象保留下来了。” 借助音乐的力量,桑桑也有望走出国门,陪伴世界更地更多小朋友们一起成长。尼克也透露到,自己已经在考虑为《奥当女孩》的续集谱曲,同时认为“桑桑系列”第三部《新月当空》,很可能会以儿童歌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哦!
在虹影和尼克·史密斯的共同努力下,交响乐版的《奥当女孩》不仅是一部可以倾听的音乐童话,更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对话、音乐与阅读两大领域跨界交流的结晶。此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尼克·史密斯笔下鲜明、悦耳的旋律,更使《奥当女孩》成为一部可以引领少儿走入古典音乐殿堂的作品,让少儿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了解到交响乐的魅力。在“童话音乐梦”的现场,还有来自《奥当女孩》原作中来自插画家切丽·登曼的插画展示。虹影与尼克·史密斯都感觉到,这一场演出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期待以后能将《奥当女孩》带到更多的地方,也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开展更多童话与音乐融合的尝试。五部童话,传达人生七种善
这是一套发源于传统神话的中国幻想文学。那些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曾伴随着虹影长大,在“神奇少年桑桑”系列中,我们将看到神话传说以及已经消失的巴国文明,感受童谣的亲切,享受从现在生活中生发幻想的乐趣。“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的时间坐标是20世纪70年代,出身贫苦的男孩既要面对物质的匮乏,又要面对精神的饥饿,和对爱的渴望。作者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不会满足孩子所有的愿望,它有残忍、有暴力、有流血,可是也有爱,有正义,有善良,有帮助,有希望,这也正是虹影写这个系列小说的原因。
虹影希望通过她的童话展示人性中的美好:“《奥当女孩》写的是感恩,《里娅传奇》写了同情,《新月当空》写的是宽恕,而《马兰花开》则表达善良与勇敢。” 《马兰花开》是虹影第四部少儿奇幻小说,与《奥当女孩》《里娅传奇》《新月当空》和即将出版的《彩虹之心》共同构成了“神奇少年桑桑”系列奇幻小说。
在《马兰花开》中,新月转学离开了,桑桑常翻墙进入奥当兵营玩耍。一天,他听到喷水池中的蝌蚪说话,还听到江里七彩鱼说话。他们说,大禹王的王后九尾狐为了帮助大禹治水,将身体化为石头压死恶龙,三十八年后将被炸死,只有人类中特别的一个人才可能救她。桑桑同情九尾狐,愿意去未来解救她。桑桑把羽毛交给七彩鱼后,到了未来。但是,没想到他被巴国的黑巫师欺骗。黑巫师装扮成曾经救过里娅的老爷爷,让桑桑唱起“马兰开花”,召唤巴人来,黑巫师要将他们全部杀死„„桑桑能发现黑巫师的阴谋吗?桑桑能不能求出九尾狐呢? 据悉,“神奇男孩桑桑”系列第三部《新月当空》也被改编成了情景钢琴音乐,9月24日将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艺厅演出。
这场音乐会溶钢琴音乐、戏剧表演与插图绘画于一炉,虹影和钢琴演奏家俞湘君一起将《新月当空》这部作品改写成了戏剧,并与经典的钢琴音乐进行了精巧地结合。东西方现当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王建中、朱践耳与拉威尔、柯达伊、古拜杜丽娜以及帕特等人的作品在这里交集和碰撞,构成一大特点。该场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德国科隆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博士俞湘君担任钢琴演奏。作曲家邵青、钢琴家俞湘君做音乐设计,新锐导演李鹏执导,演员郭宇、韦羽芪、万胜利、袁哲和周南呈现话剧部分的演出。关于“阅读+我”行动计划 “阅读+我”行动计划是第六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在推动全民阅读过程中的一项有效举措,北京阅读季希望借助“阅读+我”行动计划,来发动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机构参与、推动全民阅读,真正实现全民阅读的“全民性”。其中一大亮点就是逐月推进主题阅读,5月文学,6月儿童阅读,7月社科主题阅读,8月生活方式,9月长征,10-12月经典阅读。图书基本信息: 《马兰花开》 作者:虹影
绘者:切丽·登曼 英译:尼克·史密斯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isbn:978-7-221-11507-2 定价:32.80元 作者介绍
虹影(hong ying)著名作家、诗人、美食家。代表作有长篇《好儿女花》《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王》等。现居北京。
六部长篇被译成30 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她的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2005 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2009 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2014年出版其首部少儿奇幻小说《奥当女孩》,并入选当年“华文好书”十大童书。2016 年出版奇幻长篇《米米朵拉》。切丽?登曼(cherry denman)英国著名插图师,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鲁斯金艺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她的插图生涯始于与著名电影导演理查德?柯蒂斯的合作,之后自己创作、与他人合作二十余部作品。包括《历史之谜》《一个梦想家的梦想》《时间之书》《莫莉和魔法雨伞》《海盗们》等。尼克?史密斯(nicholassmith)英国著名音乐家、指挥,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音乐系。2011年,为表彰他为音乐和中英关系作出的卓越贡献,被英国女王授予“英帝国勋章”。现居北京,任北京新雅空气乐团与国际节日合唱团艺术总监及首席指挥,频频亮相中国和欧洲音乐舞台。史密斯先生还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他是中国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的特聘客座教授,也兼任北京市少年宫管乐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