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人口界定办法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人口界定办法
第一条为了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移民搬迁安置及补偿补助行为,依照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移民人口是指水库淹没区、水库影响区、枢纽工程建设区、集镇新址等征地需生产安置和搬迁安置的人口。
第三条移民人口包括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安置人口。
生产安置人口:是指因工程建设征收或影响主要生产资料(土地),需进行生产安置的人口。
搬迁安置人口:主要包括居住在建设征地范围内的人口;居住在坍岸、滑坡、孤岛、浸没等建设征地影响区需要搬迁的人口;库边地段因建设征地影响失去生产生活条件需要搬迁的人口;征地范围外因建设征收主要生产资料,而不能就近生产安置需要搬迁的人口。搬迁安置人口应在实物调查成果基础上,结合移民生产安置方案等分析确定。
第四条生产安置人口的界定
生产安置人口应以其主要收入来源受淹没影响的程度为基础计算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规定,按照被征收的耕(园)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每人占有耕(园)地的数量计算。
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后,搬迁安置前,符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区及施工区停止基本建设控制人口增长的通知》(川府函〔2006〕203号文)中“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规定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新出生人口和合法婚嫁、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劳改劳教期满回原籍等人口,且已上户和户籍迁入的农业人口计入生产安置人口。
第五条搬迁安置人口的界定
建设征地范围内,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在册的人口计入搬迁安置人口。
建设征地范围外,按规划确定需要搬迁的人口。
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后,搬迁安置前,符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区及施工区停止基本建设控制人口增长的通知》(川府函〔2006〕203号文)中“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规定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新出生人口和正常调动、婚嫁、复转军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公招公聘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劳改劳教期满回原籍等人口,且已上户和户籍迁入的人口计入搬迁安置人口。
第六条移民人口的核定
(一)移民人口以搬迁安置前最后核定的人口为准。
(二)农村移民户中,没有承包地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新出生人口和合法婚嫁户籍迁入的人口,按规定属生产安置人口。
(三)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后,因婚嫁带入到库区移民户的人口,不属移民人口。
(四)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前,将全家户口迁往建设征地范围外,实物指标登记后又要求将全家户口迁回的,不能迁回。
(五)已农转非在农村有住房的人口,实物指标调查登记为非农业人口的,属搬迁人口,不作生产安置。
(六)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前,将子女户口迁出建设征地区,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后又要求将子女户口迁回的,不能迁回。
(七)2006年11月8日(省政府“封库令”发布日)后违法生育人口,不计入移民人口。
(八)实物指标调查时已登记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在搬迁安置时未毕业的,按移民人口对待;在搬迁安置前毕业未就业的,若本人户口仍在征地范围内,按移民人口对待;若户口已迁出征地范围,入学前系农村户口,本人自愿迁回原籍农村,且从事农业生产、居住在农村家中满一年以上的,经原籍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同意,户口登记机关调查核实后,可将其户口迁回原籍落农村户口,按移民人口对待;将户口上为非农业户口的,按搬迁人口对待。
(九)实物指标调查后,搬迁安置前死亡人口不计入移民人口。
(十)农村移民户中的非农业人口,只划给建房用地,不作生产安置。
(十一)有房无户是指在建设征地范围内有房屋,而无该房屋所在地户籍,不属移民人口。
(十二)搬迁时移民户中的退役回户义务兵和现役义务兵,按移民人口对待,随户搬迁。
(十三)搬迁时移民户中的服刑人员,按移民人口对待,随户搬迁。
(十四)实物指标调查时,已婚嫁出建设征地区,但户籍还在建设征地区,经核实:如在婚嫁居住地已取得生产用地,不作为移民人口;如未取得生产用地,属生产安置人口,不属搬迁安置人口。
(十五)以下情况可以分户:
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后,搬迁前已结婚的移民子女,如经济独立、生活分开并有居住条件的,可以分户;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后,夫妻离婚要求分户的,凭离婚证、法院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书和乡(镇)审核意见,可以分户(因分户人为造成老人和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口无人照管的,或人为将老年夫妻分开入户到两个家庭的除外)。
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其余的在移民搬迁前,一律不予办理分户。
(十六)在实物指标调查登记时,夫妻双方分开登记的,搬迁安置时按一户对待。
(十七)在实物指标调查登记时,夫妻和未婚子女分开登记的,如搬迁时还生活在一起且未结婚的,搬迁安置时按一户对待。
第七条符合新增移民人口条件的,由移民户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逐级审核确认、报县区移民部门审查和交村组公示无疑后,计入移民人口。
第八条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九条本办法由广元市人民政府移民办公室负责解释。
新昌县钦寸水库工程搬迁移民的山林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昌县钦寸水库工程搬迁移民的山林处理。
第三条 搬迁移民的山林,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要求实行代管。
第四条 浙江钦寸水库有限公司设立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山林补偿。
第五条 生态补偿年限为50年,满50年后按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第六条 生态公益林补偿按照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按每亩每年80元的标准(含省补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以“一户一卡”方式,一年一次定期发放给移民户。其中搬迁水平年至2017年的补偿金(不含省补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在签订动迁安置协议书时一次性发放给移民户,2018年起按年度发放。
第七条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隔5年调整一次,2032年前每调一次上浮5%,2033年后每调一次上浮10%。
第八条 搬迁移民的经济林由专业部门评估后予以一次性补偿。
第九条 本办法由新昌县钦寸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移民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5日起施行。
第二篇: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办法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办法
信息来源:法制办主站 更新日期:2010-10-14 15:58:04 点击:607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维护移民合法权益,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471号令)和国家、省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初步设计报告》,结合库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淹没区、影响区、枢纽工程建设区、集镇新址等征地需生产安置和搬迁安置的移民人口。移民人口分为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人口。
第三条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与发展需求;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发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坚持移民安置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尊重移民意愿,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安置方式,实事求是地确定移民安置方式。
第四条 移民安置工作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体制。县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工作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移民安置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县区实际,落实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
第二章 实物指标认定
第五条 实物指标调查基准期为2006年11月8日。实物指标以联合调查组调查并经参与各方签字、公示认可的数量为准。
第六条 实物指标调查后到移民搬迁时,符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区及施工区停止基本建设控制人口增长的通知》(川府函〔2006〕203号文)有关规定,产生的增长人口经有关各方按规定审核后可列入实物指标。
第七条 搬迁安置前应按照《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人口界定办法》进行人口核定,并签订安置协议。移民搬迁安置和生产安置销号均以协议签订时间为准,签订协议后发生的人口增减变化均不调整。
第八条 县区人民政府应严格执行川府函〔2006〕203号文,公安机关应加强对淹没区的户籍管理,对违反规定迁入和擅自流入、违法生育人口,一律不按移民对待。
第三章 移民补偿补助
第九条 补偿补助项目包括征收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临时占地土地补偿费、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补偿费、地面附着林木补偿费、零星林木补偿费、小型商业网点及农副业设施补偿费、房屋装修补助费、坟墓迁移补偿费、搬迁补助费、建房调地费及基础设施建设费、农村移民过渡期生活补助费、农村移民能源设施补助费、农村移民建房补助费、建房困难户补助费、学校医疗网点增容费等。
第十条 被征占土地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首先用于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征占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在满足安置规划使用后,如有结余,其结余部分交由被征占土地村民小组讨论决定,报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使用(包括以货币形式兑付到户)。
第十一条 实物补偿补助费和农村移民过渡期生活补助费(生产安置人口)、农村移民能源设施补助费、农村移民建房补助费、建房困难户补助费、搬迁补助费发放给移民;临时占地土地补偿费按规划审定的相应地类年平均亩产值分发放给移民;学校和医疗网点增容费由县区政府统筹使用。
第十二条 集中居民点的建房调地费交村民小组,基础设施建设费由实施主体责任单位统筹使用。分散安置的建房调地费交安置地村民小组,用于给移民划分建房用地;基础设施建设费交移民个人用于场地平整及挡护、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广播电视和
道路工程等建设。
投亲靠友从农安置需建房的,其建房调地费交安置地村民小组,基础设施建设费和不需建房的建房调地费交移民个人,;投亲靠友无土安置、自谋出路安置、养老保障安置(不在本县区内规划安置区内建房)的建房调地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费交移民个人。第十三条 有房无户的搬迁费、建房调地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根据调查登记的房屋面积计算,并根据搬迁和建房方式确定发放方式。
第十四条 移民个人实物补偿补助费和安置补偿补助费要分户建卡,并根据搬迁安置和建房进度分期发放。
第四章 生产安置
第十五条 生产安置人口,是指因工程建设征收或影响主要生产资料(土地),需进行生产安置的人口。
第十六条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坚持以农业安置为主、其他安置为辅;以调整原居民承包地和集体土地为主、土地开垦安置为辅的原则。
第十七条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式有县内从农安置、投亲靠友从农安置、投亲靠友无土安置、自谋出路安置、自谋职业安置和养老保障安置。
(一)移民以户为单位,根据自身条件自愿选择安置方式。
(二)安置方式经移民自愿选择,并按程序审批后,不得变更。
第十八条 县内从农安置移民的安置标准,要根据国家审定规划确定,一般可采用水、旱地类搭配安排。
第十九条 投亲靠友从农安置移民的安置标准,要根据安置地居民土地的人均面积确定,并与原居民基本相当。
第二十条 投亲靠友无土安置、自谋职业安置、自谋出路安置移民的生产安置费为2.9万元/人,直接支付给移民个人,自行安排解决生产资料、生产门路或生活来源。
第二十一条 养老保障安置移民的生产安置费为2.9万元,由县区移民部门按190元/人·月标准支付给移民个人,用于解决移民的生活。
第二十二条 生产安置人口参与原征地涉及组土地“两费”结余部分的分配。
第五章 搬迁安置
第二十三条 搬迁安置人口主要包括居住在建设征地范围内的人口;居住在坍岸、滑坡、孤岛、浸没等建设征地影响区需要搬迁的人口;库边地段因建设征地影响失去生产生活条件需要搬迁的人口;征地范围外因建设征收主要生产资料,而不能就近生产安置需要搬迁的人口。搬迁安置人口应在实物调查成果基础上,结合移民生产安置方案等分析确定。
第二十四条 移民一户只能划分一处建房用地。
(一)移民户搬迁前在建设征地范围内有几处房产的,按一户分配建房用地。
(二)在实物指标调查时,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分开登记的,按一户分配建房用地;未婚子女和父母分开登记的,按一户分配建房用地。
(三)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后,房屋出卖、转让、赠予他人的,按原实物调查时人数分配建房用地。
(四)有房无户的建房用地根据调查登记的房屋面积和相对应类别有房有户的人均面积,通过计算确定。
(五)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根据集镇迁建规划和县区政府审定的用地面积供地。
(六)经批准使用的建房用地,必须按批准的位置和面积建房。
第二十五条 搬迁安置人口在本县区规划安置区建房分集中居民点建房、分散建房、集镇建房。
(一)集中居民点建房
1、实行统一规划设计,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乡镇、村统一组织实施,房屋采取单户自建或联户自建,各县区政府提供农村民居通用图供移民户选择或移民户自行设计。
2、宅基地标准为20~30m2/人,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的户按5人计算。
(二)分散建房
1、移民以户为单位分散安置到村民小组,由安置地村组和移民根据地质地形、水、电、路等各项条件选择建房地点,县区政府安排国土和建设部门进行指导。
2、基础设施配套和房屋由移民户自行进行建设,各县区政府提供农村民居通用图供移民户选择或移民户自行设计。
3、宅基地标准为20~30m2/人,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的户按5人计算。
(三)集镇建房
1、县区人民政府负责集镇的迁建工作,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房屋采取单户自建或联户自建,各县区政府提供民居通用图供移民户选择。
2、宅基地标准为20~30m2/人,2人以下的户按2人计算,3人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的户按5人计算。
3、原集镇建成区移民户在新集镇分配宅基地的位置,要根据其房屋在原集镇所处地段按基本对等的原则确定。乡镇人民政府组织集镇建房户代表讨论宅基地分配方案。
第二十六条 县区人民政府在移民建房期间,要严格管理当地建筑、建材市场,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建房质量管理办法,加强移民建房的质量管理和协调服务。
第六章 土地调整
第二十七条 土地调整应坚持依法、有偿的原则,调整的土地应相对集中和就近,便于移民生产生活。
第二十八条 县内从农安置移民的土地调整要根据规划安置标准和规划中以组生产安置平衡方案进行。县区政府根据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制定移民生产用地调整办法。
(一)土地调整费的使用以原征地涉及组为单位,按规划生产安置平衡方案中的费用实行总额控制。
(二)耕地调整根据规划标准、结合安置地环境容量调整;林地调整根据平衡方案和安置地村民小组林地资源情况进行调整。
(三)土地调整费用根据调整的地类和面积计算,水田为26672元/亩、旱地为21104元/亩、林地为10552元/亩。
(四)根据安置地村民小组调整土地的实际数量,将土地调整费用交安置地村民小组,土地调整费的80%应交被调出土地农户,20%留村民小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九条 调整的生产用地须办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宅基地须办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林地需办理《林权证》。
第三十条 县内从农安置移民的生产用地调整,由安置地乡镇人民政府具体实施。
第三十一条 在建设征地范围内征占少量耕地,达不到生产安置条件的,其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经村民小组集体讨论决定,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货币形式计发到户。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各县区可根据本办法和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但不得突破政策标准,避免政策不平衡。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广元市人民政府移民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安置实施细则
广元市元坝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安置实施细则及移民安置建设项目
管理
暂行办法等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区级有关部门: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安置实施细则》、《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安置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安置补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建房购房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五日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安置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切实维护移民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第471号令、广府发〔2010〕1号文件和《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第九分册(审定本),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坚持以人为本和环境资源可容原则,实行组内、村内、乡镇内和区内安置,采取适当集中、分散为主,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产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确保移民生产生活稳定,安置区经济持续发展。
第三条 区政府负责对移民安置工作的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划方案,承担移民安置任务。
第二章 移民补偿补助
第四条 实物指标调查以省政府“封库令”2006年11月8日为基准期,依据联合调查组各方签字认可和三榜公示复核后的结果为准。实物指标补偿补助标准按《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初步设计报告》审定的标准执行。
第五条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使用,首先用于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征占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在满足安置规划使用后如有结余,其结余部分交由被征占土地村民小组讨论决定,按程序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后使用(包括以货币形式兑付到户)。
第六条 移民个人实物补偿补助费和安置补偿补助费实行分户建册,根据搬迁安置和建房进度分期发放资金。
第三章 生产安置和搬迁安置
第七条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坚持以农业生产安置为主、其它安置为辅,以调整原居民承包土地和集体土地为主、开发整理土地安置为辅的原则。
第八条 生产安置分区内从农安置、投亲靠友从农业安置、投亲靠友无土安置、自谋出路安置、自谋职业安置和养老保障安置等方式,移民根据安置方式的相关条件,以户为单位自愿选择,按程序审批后,不得变更。
第九条 区内从农安置实行统一规划安置区,统一配置生产用地和建房用地。生产用地配置标准按照安置规划中以组生产安置平衡方案确定,但不能超过淹没前人均耕地面积,调整的土地中水田原则上不低于40%。在规划安置区建房分集中居民点建房、分散建房和集镇建房三种方式。建房用地配置标准是:
(一)集中居民点建房宅基地标准为20至30㎡/人,3人以下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户按5人计算。集中居民点建房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由乡镇、村组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费和建房调地费不计发到户,房屋采取单户自建或联户自建,由区规划和建设局提供农村居民建房通用图集供移民户选择。
(二)分散建房宅基地标准为20至30㎡/人,3人以下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户按5人计算。分散建房的基础设施费和建房调地费计发到户,由移民个人用于建房场地平整、挡护、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道路工程建设和建房用地调整,移民房屋自行修建,区规划和建设局提供农村居民建房通用图集供移民户选择。
(三)集镇建房宅基地标准为20至30㎡/人,2人以下户按2人计算、3 人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户按5人计算。在集镇建房的移民户基础设施费和建房调地费不计发到户,由乡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房屋采取单户自建或联户自建,区规划和建设局提供居民建房通用图集,供移民户按规划要求选择。
(四)在规划区范围内自主购房的移民户,建房基础设施费和建房调地费计发到户。
第十条 投亲靠友从农安置的移民户,生产用地配置标准可根据安置地居民土地人均面积确定,并与原居民基本相当,但不能突破以组生产安置平衡的标准,移民户生产用地按不低于规划标准自行协商流转落实后,土地补偿费经村民小组讨论决定、并按程序经区政府批准后,可以货币形式兑现到户。投亲靠友从农安置的移民户,建房宅基配置标准为20至30m2/人,3人以下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户按5人计算。基础设施费和建房调地费计发到户。
第十一条 投亲靠友无土安置、自谋职业安置、自谋出路安置移民的生产安置费为2.9万元/人,直接支付给移民个人,自行解决生产资料、生活来源。投亲靠友无土安置和自谋出路安置移民,基础设施费和建房调地费计发到户,自谋职业安置的移民根据所在户的建房方式确定是否计发到户。
第十二条 养老保障安置移民的生产安置费为2.9万元,由区移民局按190元/人•月标准支付给移民个人,用于解决移民的生活(具体依照移民养老保障安置办法执行)。基础设施费和建房调地费根据所在户的建房方式确定是否计发到户。
第十三条 移民一户只能划分一处宅基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集镇迁建规划和审定的用地面积供地,一经批准,必须按批准的位置和面积建房。
第十四条 区级相关部门和各有关乡镇在移民建房期间,要严格监管当地的建筑建材市场,严格按照区政府制定的建房购房质量管理办法,加强移民建房购房质量管理和协调服务。第十五条 经核定纳入后期扶持的移民人口,无论选择何种安置方式,从完成搬迁后扶持20年,扶持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移民农转非后不再享受后期扶持政策。
第十六条 在集中居民点和集镇建房划分宅基地的,由各乡镇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对个别淹没涉及组淹没的土地较少、不涉及生产安置人口或生产安置人口较少的,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由村民小组集体讨论决定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使用办法。第十八条 移民必须严格按照安置对接方案和计划有序进行搬迁安置,不得拒绝搬迁或拖延搬迁。已按规划完成搬迁安置的移民户,其库区线下线上旧房必须拆除,原线下的土地依法收归国有,原线上的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移民已作生产安置,其宅基地和承包地收归当地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线上林地由移民户本人使用到政策规定年限。
第四章 土地调整
第十九条 土地调整应坚持依法、有偿的原则,实行水田、旱地搭配,尽量达到成块连片,方便移民耕作。
第二十条 区内从农安置和投亲靠友从农安置移民的土地调整要根据规划中以组生产安置平衡方案,结合安置地环境容量进行调整,调出的耕地按标准亩计算,但不能超过淹没前的人均耕地面积。林地调整根据规划平衡方案和安置地林地资源状况,结合移民意愿进行调整。坟地调整按照补偿标准和实际对接到村组的移民人数,将调地费一次性兑现给安置地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十一条 安置地村、组土地调整首先是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耕地,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土地、发包方依法收回的土地;其他各类闲置土地,其次是与举家外迁、承包户部分家庭成员死亡、婚嫁及参军提干、退伍转业被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录用和大中专毕业生被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招、录用等土地承包户协商调整土地。第二十二条 安置地村、组调整生产用地必须落实到田地块、户主,并由乡镇政府审核确定,统一填报移民生产用地调整对接表,经被调地户和移民户双方签字确认后作为换发土地承包经营证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土地调整费的使用以原淹没征地涉及组为单位,按规划安置平衡方案中的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并根据调整的地类和面积计算,标准为水田26672元/亩、旱地21104元/亩、林地10552元/亩。
第二十四条 安置地村、组的调地费,区移民局根据调整土地的实际数量将调地费支付给安置地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调地费80%应分配给被调出土地的农户,20%留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由村民小组集体讨论使用办法。
第二十五条 调整的生产用地需办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调整的建房用地办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调整的林地办理《林权证》。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二十六条 区移民局、区公安分局配合迁出地乡镇政府组织村、组按照《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人口界定办法》核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移民人口。
第二十七条 核定移民安置意愿,优化安置对接方案。
第二十八条 迁入地乡镇政府为移民户划分建房用地和调整生产用地。
第二十九条 签订搬迁安置协议。农村移民户在本乡镇安置的,按批准的规划安置对接方案与乡镇政府签订搬迁安置协议;农村移民户出乡镇安置的,按批准的规划安置对接方案与迁出、迁入地乡镇政府签订搬迁安置协议;农村移民自谋出路、投亲靠友从农、投亲靠友无土、自谋职业、养老保障安置的,按批准的安置方式与迁出地乡镇政府签订安置协议。
第三十条 移民户建房选择自建或联建,迁入地乡镇政府及区规划和建设局对移民建房进行质量监督、建筑风貌控制、安全监管。
第三十一条 区移民局根据移民户的安置协议和搬迁安置进度拨付资金。
第三十二条 区级相关部门、迁入地乡镇政府为移民办理相关手续,发放相关证件。第三十三条 区移民局和迁出、迁入地乡镇政府为移民办理后期扶持、养老保障和移民安置销号手续,发放后扶资金和养老保障金。
第六章 工作职责
第三十四条 区政府负责区内移民安置实施的组织领导。迁出地和迁入地乡镇政府是本乡镇移民搬迁安置的工作主体、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
第三十五条 迁出地乡镇政府工作职责:负责制定本乡镇搬迁安置详细工作方案,做好本乡镇农村移民搬迁安置、集镇迁建安置工作;负责按有关规定对本乡镇移民身份核定和安置方式的资格审查,交由区移民局审核并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向迁入地乡镇政府提供移民花名册和相关档案资料;负责按区内规划安置对接方案与迁入地乡镇政府做好移民安置对接实施工作;负责动员和组织移民按搬迁计划和对接安置方案按时迁往安置地;负责为迁出移民办理相关手续,妥善处理移民在迁出地有关遗留问题;负责移民在库区线下线上旧房拆除的监督检查、安全管理、移民搬迁运送、移民帮扶和库区社会稳定等工作。
第三十六条 迁入地乡镇政府工作职责:负责按移民安置规划对接方案与迁出地乡镇政府做好移民安置对接实施工作;负责为移民生产用地、林地、坟地和建房用地的调整,以及移民集中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负责组织移民建房购房的管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负责做好移民接收,为移民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及林权证;负责移民帮扶及维护移民区社会稳定等工作。
第三十七条 区级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区移民局:负责移民搬迁安置计划的编制;负责指导迁出、迁入地乡镇政府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负责按照移民户实物指标,根据补偿补助标准计算到户到人,建立移民户登记册;负责移民资金的管理、划拨、监督和检查;负责办理移民安置后的后期扶持和安置销号手续;负责移民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等工作。
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移民建房用地的选址、用地报批、土地使用确权登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换证等工作。
区规划和建设局:负责提供移民房屋通用图集、建筑风貌控制和建房、购房质量监管等工作。区农业局:负责指导安置地乡镇做好移民户生产用地的调整,负责移民户和老居民土地经营承包证的注销、变更和颁证等工作。
区林业局:负责指导安置地乡镇做好移民林地调整工作,负责移民户和老居民林权证的注销、变更和颁证等工作。
区公安分局:负责协助乡镇做好移民人口核定工作,负责移民人口的迁出、迁入户籍办理和搬迁运输的道路交通安全管制及搬迁安置中治安保卫和社会稳定等工作。
区教育局:负责为移民子女办理转学、入学手续等工作。
区交通局:负责协调移民搬迁道路畅通工作。
区审计局:负责对移民资金的监管和移民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作。
区司法局:负责移民安置协议的公证办理工作。
区信用联合社:负责移民资金安全存储和安全拨付到户的打卡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移民区建设项目实施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按元府办函〔2010〕12号文件执行。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区移民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人口界定办法
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人口界定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切实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云南省移民安置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移民人口界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以人为本,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原则。
第三条 移民人口界定目的是为移民规划设计、搬迁安置、补偿补助、后期扶持提供依据。第四条 移民人口界定的范围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以下简称: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包括枢纽工程建设区、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区、影响区(浸没、坍岸、滑坡及受水利水电工程蓄水影响的地区)、移民安置规划的城(集)镇新址占地区等。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的移民人口界定。
第二章 移民人口界定
第六条 移民人口分为搬迁人口和生产安置人口。
(一)搬迁人口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居民迁移线内因原有居住房屋拆迁,或居民迁移线外因生产安置或其他原因造成原有住房不方便居住,需重新建房或解决居住条件的人口。
(二)生产安置人口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居民迁移线内因原有居住房屋拆迁,或居民迁移线外因生产安置或其他原因造成原有住房不方便居住,需重新建房或解决居住条件的人口。
第七条 搬迁人口界定。
(一)在云南省人民政府下达《禁止在××水利水电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以下简称“封库令”)规定时间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搬迁人口。
1、户籍和主要居住房在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的人口。
2、原户籍在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的在校学生、在部队服役未满10年的士兵、正在服刑或劳教的人员。
(二)“封库令”规定时间至公布实施搬迁时间期间新增并落户于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且有固定的房屋住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搬迁人口。
1、新出生并办理了计划生育手续的人口。
2、合法婚嫁人口。
3、父或母再婚到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随迁入户的未满18周岁子女,或虽满18周岁但在校读书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子女。
4、已回原籍的大中专毕业学生、复转军人、离退休人员、服刑、或劳教期满释放人口。
5、正常工作调动迁入的人口及随迁的直系新属。
6、合法收养的人口。
7、已办理计划生育手续的计划外生育人口。第八条 生产安置人口界定。
(一)在“封库令”规定时间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业人口为生产安置人口。
1、户籍在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且其耕园地等生产资料基本被征占用的。
2、原户籍在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的在校学生、正在部队服役未满10年的士兵、正在服刑或劳教的人员,且其耕园地等生产资料基本被征占用的。
(二)“封库令”规定时间至公布实施搬迁时间期间迁入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并落户的农村人口,且其家庭的生产资源基本被征占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界定为生产安置人口。
1、新出生并办理了计划生育手续的人口。
2、合法婚嫁人口。
3、已回原籍的毕业未就业的大中专学生、在部队服役未满10年的士兵、服刑或劳教期满释放人口。第九条 已经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国家审定的生产安置人口数按征占耕园地的多少和实际情况分解到人,实在不能到人的也可以到户。移民人口先由实物指标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登记,经公安、计生、民政、移民局等部门复核后,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查,州(市)人民负责审核汇总,并报省移民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条 尚在前期勘测设计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由主体设计单位根据实物指标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成果和环境容量分析计算成果,提出搬迁人口和生产安置人口计算成果,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分解落实到户。经公安、计生、民政、移民局等部门复核后,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查,作为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的依据。
第十一条 工程项目法人应会同建设征地处理范围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及主体设计单位组成实物指标联合调查组,参与移民人口界定工作。
第三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提供相关证明和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对真实性负责。弄虚作假者经发现核实,其移民身份和相应的权益将被取消,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十三条 移民人口界定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举报,纪检、监察部门实行全过程监督,调查人员或有关工作人员必须恪守职责,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按违纪进行处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云南省移民开发局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移民人口界定办法的说明
一、搬迁人口
搬迁人口界定到人,包括: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涉及到居民原有的住房须拆除,且必须动迁的人口;淹地不淹房,须生产安置而动迁的人口;居民迁移线外因生产安置或其他原因造成原有房屋不方便居住,须重新建房或解决居住条件的人口。搬迁人口分为农村搬迁人口和城镇搬迁人口。
(一)农村搬迁人口
2008年1月1日前已经开工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农村搬迁人口是指户籍在农村的人口,包括移民户成员中有农转非但仍居住在农村和居住在农村街场的人口。
2008年1月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云政发[2007]137号)执行以后,尚在前期勘测设计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农村搬迁人口是指户籍在农村,拥有承包耕地,且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的人口。
(二)城镇搬迁人口
户籍在城镇的人口,包括县城、乡镇驻地及学校等。
二、生产安置人口
移民户全部的生产资料(土地)被淹没且无剩余生产资源的,该户农业人口纳入生产安置人口。“封库令”规定时间至公布实施搬迁时间迁入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的人口由村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确定是否列为生产安置人口。
生产安置人口享受生产安置人口相应权益。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到户的,其相应权益由移民户家庭自行协商解决。
三、搬迁人口和生产安置人口包括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主要为婚嫁)人口,截止时间为公布实施搬迁时间。
四、“封库令”规定时间至公布实施搬迁期间,搬迁人口或生产安置人口的认定,须提供相关依据。计划生育的新出生人口,须提供出生证明;计划外生育人口,提供办理计划生育手续的证明材料。正常工作调动的人口,须提供组织人事部门调动手续证明和公安部门的落户证明。户口临时转出的现役义务兵或士官,须提供部队复转、落户的证明。在校大中专学生提供学校证明,毕业未就业回籍的须提供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证明及公安部门落户证明。
服刑、劳教期满释放人员,须提供监狱、劳教机关证明、落户证明。
合法婚嫁的人口,须提供结婚证;父或母离异再婚到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而一并入户的未满18周岁子女,或虽满18周岁但在校读书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子女须提交落户证明及残疾证明。
收养的人口须提供民政部门办理的收养证和公安部门的落户证明。离退休回原籍的人口,须提供离退休证明和落户证明。
第五篇: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建房购房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移民建房购房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元坝库区农村移民建房、购房质量监管,切实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及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移民建房、购房实行自主的原则,在符合移民安置规划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单户自建、多户联建或购买安置地居民房等形式解决住房。移民个人要服从大局,服从移民安置规划和建房、购房的监管,按期完成搬迁安置。
第三条 建立以区建设和规划局为主,区移民、安监、质检等单位和各移民安置乡镇政府互相配合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移民建房、购房监管指导和协调服务。
第四条 农村移民建房必须按照移民安置规划组织实施,并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民建房规划,统一建筑风格、建筑技术指标建设,原则上不占用耕地,禁止任何移民乱占、滥建。对移民房屋单户自建、多户联建的,安置地乡镇政府和区规划和建设局应推荐多套通用设计图集及多家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供移民参考和选择。农村移民按规划对接在集镇建房的,按集镇的规划标准和规划要求执行。
第五条 承建移民房屋的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应的施工资质,与移民户签订建房合同,并到安置建房地乡镇政府备案。建房合同需明确建设标准、质量、安全、工期等责任,在安置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严格按房屋建设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组织施工。
第六条 安置地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移民建房、购房提供服务,不得强行要求移民到指定的地点购买建筑材料和购买房屋。
第七条 农村移民在与迁出、迁入地乡镇政府签订搬迁安置协议后,安置地乡镇政府、村、组应及时协助移民启动建房工作。
第八条 农村移民建房期间,区规划和建设局要加强对移民建房质量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
第九条 农村移民自愿购买区内安置地居民房屋的,所购房屋必须手续合法、质量合格,无安全隐患。
第十条 对在移民建房过程中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给移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区移民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