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世界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世界机械制造业涵盖了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工厂设备和建筑机械等诸多领域,其年产值高达1万亿美元。在未来的发展中有4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影响。
1.技术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服务性思维
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的规格生产目录中的产品,而是因为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制造产品,以满足特殊的需求。此外,企业也通过维修或其它“售后”服务以增加产值。
3.全球产品开发
例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更新生产策略
在包括印刷机械等在内的若干行业中,机械制造商借用汽车产业中的构想,把投入不同市场的不同产品,建立在同一个基本工程结构之上,然后在制造过程的后期修改设计,这样可使产品适应特定顾客群体的需要。
第二篇: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顾问 蒋明炜
1.前言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些研究,供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2.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30-40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3.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业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
面前刻不容缓任务。所以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1)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Internet 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为销售报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
(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与其它制造业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机械制造业本身随着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1)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管理软件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下图列出生产类型的划分:
这些制造类型的特征:
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三大动力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关键资源排序。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们也需要CRM,SCM等。
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看板(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CRM,电子商务就很重要。
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选择ERP软件时要按这些不同的管理特征去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你是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厂,软件中没有JIT我看就不合适。你是个重型机械厂,他产品中没有项目管理,关主件质量跟踪,我看也不行。另外,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销售非常复杂,但生产简单。有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非常复杂,但一年只有几个合同,销售管理并不重要。所以,一定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方ERP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所以西方ERP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时间进度,重计划,以保证交货期为目标,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软件功能和逻辑符合所在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人们严格遵守合约,重计划、守纪律。应当说,ERP较好地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问题。
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所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ERP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它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中外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追求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ERP的普遍原理是中外适用的。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企业管理受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ERP一定要考虑国情化。例如,ERP中的财务软件,它必须符合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在现阶段还要处理“三角债”;以物易物的“磨帐”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保留计划价逐步接转,差异分摊的方法;既有财务应收帐,还要记录销售应收帐;双重工时定额等。
(4)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5.械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面我们从管理思想、系统性能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趋势。
(1)管理思想的发展
1.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
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将必不可少。
2.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最大化客户收益率的方法。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CRM既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理和机制。
3.支持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敏捷制造是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在经营管理范畴中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通过快速建模工具和参考模型库,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的体系结构和软构件技术,通过标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完全可以构建虚拟制造的环境,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的管理需求。
4.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EPM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设置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为每个员工的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并与分配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的报酬和奖励。并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EPM包括计划、管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5.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不能指望用一个通用解决方案去适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业务细节时,必须拥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另外专业化的ERP软件产品其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2)系统性能的要求
1.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ERP系统需要发展商务过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和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
2.为了使广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广大员工进入应用系统,ERP系统必须提供对内对外的可集成性和灵活性。对内ERP系统要与CIMS、OA、立体仓库、条形码,数据挖掘等系统紧密集成。对外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集成,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支持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
3.支持集团公司业务。支持多公司、多组织,跨地域的商业运作模式。
(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和系统性能的要求,ERP软件开发平台必须采用以下技术:1.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为了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操作数据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客户范围,将客户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上,采用J2EE或.NET开发平台,实现客户端的浏览器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的多层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管理构件的搭建与跨环境的部署和管理,都需要中间件的支撑。
2.了使ERP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必须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系统。使应用软件真正做到独立于操作系统(NT,UNIX,Linux),独立于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自然也独立于硬件平台。
3.了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软件开发要采用软构件技术。
4.支持分布式应用系统。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也可根据需要剪裁成中小型应用系统。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
个特征。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是管理非常复杂的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非常不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是不容置疑的。文章讲述了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从管理思想、ERP系统性能要求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谈了技术发展趋势。供ERP软件供应商开发软件和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机电一体化网
第三篇:二十一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与重点
《二十一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与重点》
机械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是装备工业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中期,国民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制造业的高速增长,机械制造业对整个工业的发展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
1、工程机械类。产品发展趋势:向节能、高效、可靠、环保型和大型化与小型化并重等方向发展,机、电、液一体化高新技术获得广泛应用,配套动力技术先进,人机工程融为一体。发展重点:塔式起重机械,筑养路机械,工程推土机械,装载机械,压实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工程挖掘机械,混凝土搅拌及运输机械,铲土运输机械,桩工机械,内燃凿岩机械,叉车等。
2、农业机械类。产品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向自动化、节能化、智力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发展重点:新型少耕、免耕机械,节水、节能设备,设施农业设备,新型水土环保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新型水稻种植及收获机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棉花采摘及加工设备,种子加工设备,新型粮食仓储设备,大型复合饲料加工设备,主要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农村新能源与再生能源应用设备,新型农用运输车,精密农业设备,大马力拖拉机等。
3、冶金矿产机械类。冶金机械产品发展趋势: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等无焦冶炼技术与装备将获得更大发展,双工序和多工序连续化生产线的形式将会不断增多,短流程工艺装备方兴未艾,大力推进近终形连铸技术。发展重点:以发展连铸为中心,推动炼钢和轧钢装备结构优化。逐步淘汰落后的连铸设备,采用高效连铸设备以提高拉速、单流产量和作业率,发展一火成材的型线材机,大力推进热装热送的热衔接冶金设备和无焦非高炉炼铁装备、近终形冶金产品生产装备,高精度轧制装备。
矿山机械产品发展趋势:发展安全、高效、高可靠、节能、低污染连续开采成套设备,远程自动工况监视和自动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破碎粉磨设备向简化流程、多破少磨方向发展,超微粉磨设备、移动式选矿洗煤设备进一步发展。发展重点:大型露天开采成套设备,适应地下采矿条件的防爆、低噪声中小型成套设备,超微粉碎成套设
备。
4、通用机械类。产品发展趋势:产品的容量增大,高效节能化,高速、高压、小型化,产品低噪声化,提高产品运转可靠性,安全性,控制自动化,计算机集成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上广泛应用。发展重点:大型乙烯装置用压缩机,大型化肥装置用压缩机,输气管线离心压缩机,透平膨胀机,整体小流量组装式离心压缩机,轴承离心复合式压缩机,大型工艺活塞压缩机,大型空分设备,大型空分设备上稀有气体全提取设备,大型油田气、天然气分离液化设备。
5、石油机械。产品发展趋势:旋转式石油钻井设备,石油钻井用动力水龙头、双吊卡、动力大钳加立根移动机械结合使用,井下动力钻具,自动化、智能化、机器人、遥控传输等技术进一步应用。发展重点:石油钻井设备,石油采油设备;沙漠与海洋石油油气多相流
输送与分离装备。
6、环保机械。开发环保专用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使用效率,向大型、自动化控制方向发展,由“末端治理型”向“预防污染型”转变。发展重点:燃煤工业炉窑和锅炉湿法反应、干法出渣脱硫成套设备;大型干法脱硫脱硝一体化成套设备;电除尘器系统配置数据、实地采样及定量分析设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大、中型工业及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成套设备;高浓度微生物降解的有机废
水处理成套设备。
7、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发电设备产品发展趋势:开发高效、低能耗、低污染、低造价的发电设备及先进的清洁煤燃烧发电技术。普遍采用大容量火电机组,单机容量大多为60—80万千瓦;单机容量为60万千瓦及以上大容量超临界机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大容量高效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大型空泠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压水堆核电机组。发展重点:60万千瓦级以上超临界机组、大型热电联产供热机组;60万千瓦级大型空冷机组;燃用低挥发份和高含硫煤的大型锅炉和洁净煤燃烧技术。输变电设备产品发展趋势:注重成套性和参数优化匹配;城市电网简化配电电压层次;高压及超高压深入负荷中心,电器设备无油化、防火化、组合化、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高可靠性、低噪声、节能型、免维护型产品。发展重点:在完善交流500KV输变电装备的基础上,开发百万伏级输变电设备;开发城市电网建设输变电设备;开发农村电网建设电器设备、变电站和配电装备,提高自动化水平;研究500KV直流输电装备。
8、内燃机。产品发展趋势:开发智能、高效、节能、低排放、低噪声、满足环保要求的新型内燃机和清洁能源内燃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替代燃料发动机);提高内燃机产品可靠性和耐久性。发展重点:电控内燃机;采用涡轮增压及中冷技术的中小功率内燃机;高速、高喷射压力的新型喷油系统;顶置凸轮、多气门高速内燃机配气系统;多点喷射和缸内喷射技术;高速直喷燃烧系统;机外净化装
置和清洁能源内燃机。
9、金属加工机械。产品发展趋势:数控机床向更高层次的三高(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兼有的方向发展;精密化;高速化;柔性化和系统化;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机床;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重视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发展重点:数控系统;加工中心;虚拟轴机床;数控车床和车铣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数控铣床;数控电加工机床;精密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数
控锻压机械。
10、通用仪器仪表。产品发展趋势:向IGBT器件及装置,现场总线智能化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方向发展。发展重点:工业自动化仪表中的主控装置、变送和检测仪表;大型工程装置自动化分析系统;执行器;科学测试仪器中的自动测试系统;各类微机色谱仪;大型成套自动化探伤仪器;大型试验机;光机电一体化大地测量仪器;环保监测仪器;生物工程用测试仪器。
11、汽车。产品发展趋势:提高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使车辆更具有易操纵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降低污染排放;轿车普遍采用电子控制的供油和点火系统;底盘采用电子控制的自动变速箱、制动防抱死系统、电子防盗、电子仪表、自动导航、安全气囊等新技术,电子系统在整车成本中的比重增加到了20—30%。发展重点:发展安全、节能、舒适、易操作的清洁汽车;经济型轿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12、纺织机械。产品发展趋势: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一致性好;具有故障监测与自动控制装置。化纤机械将向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高可靠性发展,连续8000小时运转不检修;纤维机械实现单机自动化、生产连续化、管理智能化;印染机械智能化、环保型、节能、降耗。发展重点:化纤机械重点发展年产4.5万吨的涤纶短丝机械、年产1.5万吨的湿法腈纶成套机械、年3万吨的粘胶成套机械;纺织纤维加工机械重点发展清梳联合机、附有自条匀整的并条机、机电一体化的悬锭粗纱机、附有自动落纱的细纱机长车、精梳机和自动络筒机。染色、印花与后整理机械将加快开发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械、精密印花机械、多功能后整理机械及在线检测控制技术。
13、船舶。产品发展趋势:向大型化,专用化,高速化,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节能型发展。发展重点:大型油船;大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液化石油气船、天然气运输船、滚装船、豪华旅游船、冷藏船、大型渡船等);高速船;海洋工程装
备;船舶自动化设备。
14、航空设备。产品发展趋势:向安全、高效、可靠、舒适、低成本、低污染方向发展,气动效率、结构效率、推进系统效率、设备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发展重点:对现有飞机进行改型,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改进现有飞机,减少重量、降低油耗、减少故障、延长寿命以增强竞争力;转包生产国外飞机部件;合作研制新支线客机和公务机;积极创造条件,合作研制新干线飞机。
15、航天器。产品发展趋势:建立并不断完善应用卫星体系;应用卫星向商业化发展;应用卫星不再单纯追求大型、复杂、多功能和综合性,而出现了多种轨道综合利用、各种规模同时并举的趋势;卫星越来越多地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公用平台。发展重点: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大推力、低成本无毒推进剂的运载火箭;载人航
天飞船。
第四篇:中国民航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题目:《中国民航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中国民航业;高铁;空铁联运;私人飞机
摘要:在可以预见的短期五年内,我认为中国民航业无疑会受到高铁的冲击影响,如果不及时调整战略方向,认清自身定位,民航在和高铁的惨烈激战后,一些民航企业可能会走上不归路,而整体民航业甚至会因高铁大量分流而受到严重打击。因此在空铁大战正式开打之前,中国民航业不要凭借以往业绩过分乐观,而应该提高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拿出改革方案缓解迫在眉睫的冲击,实施改革方案从而和高铁形成相辅相成的稳定格局,刺激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航和高铁不再以争夺客源为目标而是共同发展。针对此本论文详细阐述了十二点举措以应对高铁冲击。而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我认为中国运输业会逐步形成空铁联运的格局,双方以欧洲空铁发展模式为蓝本,从竞争对手化为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中国综合交通体系。在未来十年之后,中国即将迎来通用飞机市场大规模爆发的时代,私人飞机高度普及的目标将会随着私人飞机开发研制批量生产,私人飞机每年逾越百万的高额保养费和维修费降低,相关政策出台解决低空空域的管制问题,机场建设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等难题解决之后成为可能。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将逐步与国际接轨,私人飞机走进寻常百姓家。
摘要:In a short period of five years, I think china will certainly is growing tall iron impacts, if not to adjust, to identify itself in strategic direction, the civil aviation in the fighting and high-speed rail cut-throat, some of the civil aviation enterprises may go on the way, and even the airline will of iron and a high separation seriously.consequently, it formally started the war, china's past performance with growing should not be too optimistic, we should enhance crisis and competitive, Took out the reform plan to ease the fa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s and iron and a stable pattern on the other and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ivil aviation and high-speed not in contention for the purpose passenger origin is against this
common development.this paper expatiated on the 12 measures for high-speed impact.In the next five to ten years,I think china will be formed the connection is empty iron, the european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the iron, the competitor partners jointly build china into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In the next ten years later, china is in general of the market of time, private flight highly popular target will be as a private aircraft for mas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on private aircraft million a year after the upkeep and maintenance costs and related policy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irspace control low level the airport construction, necessary facilit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blem solved such as possible.chinese general aviation market will gradually and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 of tracks, private plane went into the ordinary homes
引言:中国民航业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迅猛的快速发展历程,而高铁的变革无疑将推动中国运输业发展形成新的格局,在此渐变的过程中中国民航业将何去何从是必须关注的问题,本篇论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正文:
我认为中国民航业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中国运输业正在逐渐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作为四万亿投资的“火车头”,铁路部正在谋划在有史以来的最大发展蓝图。按照铁道部2008年年底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道部将铺设一个巨大的四纵四横、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网络,覆盖7亿多人口,里程增至1.6万公里,其中1.3万公里将于2012年便可投入运营。具体来看,如果以武汉或西安为中心,则通达国内一线城市的时间均将在2至6个小时左右。这些铁路基本上都是贯
通南北和东中部地区的高速铁路线,持续提速后的运营效果已经或多或少冲击了民航市场。
高铁的迅猛发展对民航运输的影响已经初见端倪,而且在未来高铁全部建成后,可以预见这种影响效应将会成倍放大。因此,对于铁路系统首次在较大范围内对民航业的严峻挑战,中国民航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此在近期迅速做出反应。分析民航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同时根据高铁现况调整自身定位,采取措施主动去适应才是正确的选择。
首先要明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航业在我国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无论是在铁路运输不发达的美国,还是在铁路运输很发达的日本和欧洲,航空都是重要且大众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民航业面对高铁的迅猛发展,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积极寻找对策实行改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冲击。
我认为中国民航业面对高铁竞争的近期改革举措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二点:
措施一:票价水平提升竞争力
航空公司必须继续严格控制成本从而降低票价。与欧美和东南亚许多低成本航空公司相比,我国大部分航空公司在成本控制上仍有潜力可挖,比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费,增加节能减排的措施,减少饶飞,开通航路等等。与此同时民航和高铁两者的价格差距已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因为高速铁路建设投资很大且必将以高成本运营,所以定价收费也会提高。
措施二:调整航线结构,发展远程航线
随着铁路系统的不断提速,民航在速度方面优势的减少必须承认的事实。旅客的大量分流导致了航空的短途业务发展水平急剧下滑,比如西南曾经的黄金航线成渝空中快线被迫停航,比如距离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的开通不到50天就被迫停飞的“郑州—西安”航线。因高铁的开通而被迫停飞的支线航空正日益增多。我不由得又联想到在2010年1月19日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亚洲航空业巨人——日本航空公司,虽其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将日航逼上绝路的最关键原因,是日本高速铁路“新干线”的商业化密集运营成功。但我同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民航业将坐以待毙,首先和城市化率极高的日本相比,中国具有自己的国情: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同时城市化率低。根据民航总局的统计,2009年全国航班人次是2亿3000多万人次,这说明中国民用航空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再比如说,西藏开通铁路后,西藏的航空业务并未因此萧条,以2009年为例,民航在西藏的业务量增长了38%。
所以中国民航业应该认清形势,在战略上扬长避短。按照运行成本,乘坐高铁每公里的成本是4角到4角5分,航空是4角5分到5角。故在500公里以下,航空公司应该取消绝大多数航线,在500到800公里内让高铁拿走30%到40%的客流,在800到1200公里内让高铁拿走15%到20%的客流,而在大于1200公里以上的航线上,航空的优势相当明显。所以民航业急需调整航线结构,在与高铁存在竞争关系的500-1200公里的航线上退出大部分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和高铁不存在市场重叠的远程航线和支线业务。
措施三:多开国际航线,加强国际业务
国际航空市场一直是对我国国民经济和民航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市场。但是,近年来中国民航业的国际航空市场却始终停滞不前,现状是欧美等大型航空公司占据了大部分中国高端的商务出境旅客的市场,而低端的以旅游、留学、探亲为目的出境旅客,不断地由国内各城市流向首尔、香港、新加坡、曼谷等地再分流转机。因此,多开国际航线,加强国际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我认为这才恰恰是当前民航业应该重点关注的。
措施四:积极发展国内支线业务
高铁建设由于投资大、占地多,只能建一些骨干网络连接大中城市。而民航机场建设投资少、占地少,可以建设干线和支线相结合的航空网络,因此民航应该将不通铁路公路的偏远地区以及出于客源、地形条件等方面原因并未规划高速铁路或快运专线的广大西部地区划
为航空运输发展潜力地区的范畴,对这些地区加强小型支线机场和通勤航空通航点的建设。措施五:提升民航服务质量和效率,区别高铁落后服务
虽然中国铁路客运采用动车组、改善火车站条件来升级硬件设施,但由于铁路客运的总体情况仍是供不应求,而且铁路客运非公司化运作从而缺少竞争的动力和参照物,因此改善软件——服务质量却并未跟进。我认为铁路运输这一现状在短期内并不会改变,民航业应该在自己已有的服务优势基础上不断提高,吸引如商务旅客等注重服务质量的旅客,和铁路运输的落后服务扩大差距,划清界限。如果能够在服务方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减少旅客货主的不便和时间耗费,精简航班运输服务的流程,比如解决大型机场步行时间过长的问题,比如加强机场与航空公司、海关、边检等驻场单位的沟通协调,从而确保服务流程顺畅,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民航对高铁的优势将不言而喻。
措施六:重新规划航线网络和枢纽
中国国内的航线网络由于市场需求,空域资源等多种因素呈现“蛛网式”结构,为了减少四纵四横的客运专线网络的影响,优化航线网络迫在眉睫。避开高速公路沿线的短航线,采用合适的机型将部分甩飞航线拆分成两个直飞,更加重视方便旅客的城市对式航线都是很好的优化措施。
措施七:民航业进行系统性深刻变革,航空公司由企业竞争转为合作联盟
系统性挑战只能系统性应对,政府和民航局应该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性深刻变革以提升民航竞争力。大力推进航空公司的兼并重组,培育有竞争力的航空公司,为民航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责无旁贷地用政策来推动航空市场领域,主动地加以引导和发挥作用。同时,航空公司要注重自身的管理改革,优化运营模式和营销策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寻求安身立命的可靠保证。
措施八:加大开发民航可用的空域资源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建议我国开放3000米以下空域,将通用航空开放放在中国航空的出路问题的高度来提。目前我国空域与航,军、民航管制标准不统一,空中管制制约严重,民航可用的空域资源太少,导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的流量控制日益严重,航班正点率很低,许多航班不得不在地面或空中长时间等待甚至绕飞。因此,我认为加大空域资源开发,建立自由飞行区域同时减少飞行禁区刻不容缓。
措施九:提高航班便捷程度,减少旅客地面停留时间
由于空中飞行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因此节省旅客的地面停留时间即提高其旅行的附加值。流程的优化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开展:将截载时间推后至起飞前一刻钟,并明确告诉旅客办理值机手续的截止时间;与机场协商设立安检专用通道,提高旅客通过效率;减少旅客的中转航班等待时间;加快行李提取速度;合理安排航班,提高航班正点率;减少飞机滑行等地面周转时间等等。
措施十:电子商务发展,减少值机时间简化流程
根据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2008年民航国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可以看到,航空的服务优势明显高于铁路,电子商务对此的贡献功不可没。网站已经越来越成为顾客了解航空公司和购票的主要方式,航空公司也意识到了这点并加大了对网络建设的投入。与之相比铁路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建设落后太多,在火车站买票排长队、插队和黄牛票等现象至今仍未杜绝,因此,民航需要在已有的优势上继续大力推进电子商务。
民航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展自助、网络、短信等值机方式。现在国际上已经开始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自助值机系统,为的是让顾客在到达机场前已经办妥登记手续,避免了提着沉重的行李排长队等候,不但提高了旅客的旅行效率,同时还降低了地面服务成本。
措施十一:航空公司发展低成本子公司。
我国的民航业面临着国际上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运价相对较低的交通方式的竞争压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航空公司除了严格控制成本外还需要进行商业模式变革,培育低成本的航空公司,以便实行低成本航空运营模式。当然,这需要民航局和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措施十二:发展科技水平,机队水平
根据搜集的资料,现代飞机发展史上,技术水平提高促使新机型获得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以涡扇发动机取代涡喷发动机使得民用航空真正迈进喷气时代,促成了B747的传奇;涡扇发动机涵道比的不断提高使得更有效率的双发单通道科技不断涌现;电传操纵、新型材料、新型电子系统的应用使得现代飞机设计余度更大,而目前齿轮传动发动机技术、铝锂合金技术的逐渐成熟非常有可能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因此,采用更多的新技术开发波音和空客的下一代理想机型和加强公司的机队规模建设都无疑将为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至于在中国民航业未来发展的五年到十年的时间里,我认为将形成空铁联运的整体局势。高铁对民航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五年的冲击过后,客流通过市场进行了重新分化,高铁的发展有利于航空旅客通过铁路向大型枢纽机场聚集。空铁两者应该以最大限度满足民众交通需求为共同目标,逐渐形成共存互补的市场合作关系。再者,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提高了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将能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民众旅行需求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因此这块蛋糕足以撑起二者实现双赢。而且,如果形成了陆空优势互补的局面,将能有效遏制外竞争者乘虚而入,因此对待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应该用不同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从西方发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演变的历史来看,航空运输与高铁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由竞争到合作并同步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国现在面临的现状十年前欧洲和日本早已出现。以欧洲为例,据高铁据民航总局的调研报告显示,2000年欧洲高铁旅客运输量达1.83亿人次,2006年增长到2.5亿人次,年增幅达11.2%。而同一时期,欧洲的短途航空运输市场几乎有被高铁取代之势,如伦敦至布鲁塞尔、巴黎至马赛的高速列车运营之后,航空公司的每日座位数急剧下降,两地通勤的人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时,选择高速列车的升至50%,驾驶汽车的为43%,搭飞机的仅为7%,航空市场份额严重下滑,部分中途国内以及欧洲境内航线被迫停止运营。但欧洲民航面对危机快速反应,航空公司纷纷削减成本、重新定位目标市场开拓长线市场应对高铁的竞争。以法航为例,再与法国国营铁路TGV的竞争中,旅客旅行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市场,TGV占了90-95%,3个小时以内的市场,TGV也占了60%,但在4小时及以上的客运市场,TGV只占38%,而法航占了62%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大大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民航总局考虑到欧洲高铁网络化布局与其相似性,已经选择欧洲作为样本研究希望复制欧洲模式。如今,空铁联运在国外已经屡见不鲜,全球大概共有120座机场建立了空铁联运的模式,且许多机场建了专门的铁路候车室,改善了机场与所在城市的地面交通条件,方便了旅客,又扩展了机场的辐射区域。进一步举例说明,如法兰克福机场在1999年与德国铁路合作建成法兰克福机场航空铁路联运中转站,乘客飞抵该机场后在机场地下即可乘坐高速铁路通达德国任何城市,甚至包括邻近国家的大城市,十分便捷。除了法兰克福机场,法航与法国国营铁路公司也在始发自巴黎的12条TGV高速铁路上实行代码共享,如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乘客购买的法航代码共享机票包含了高铁票,乘客可在布鲁塞尔托运行李,然后搭乘高铁直达戴高乐机场。
然而,现在中国政府部门的管理现状并不利于空铁联运此目标的实现。由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需要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协调,而现状是,铁路与航空、公路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在空铁联运对航空的利益远远高于铁路的条件下,如果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将会为空铁
联运的实现设置了巨大障碍,还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协调解决。如果相关政策出台,首个空铁联运的标本可望在两年后成为现实,即新的虹桥客运站。其在设计之初便借鉴国外空铁联运的思路,毗邻上海虹桥机场而建,并意图做成该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总而言之,中国如何在未来实现空铁联运的格局并收到预期目标,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和商榷,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协调以及下大力气规划建设。
最后一个阶段,在十年时间里我认为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将逐步与国际接轨,飞机将逐渐将普及直至高度私有化。有理由相信,随着未来相关政策出台解决低空空域的管制问题,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攻克私人飞机自主研发的瓶颈,机场建设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私人飞机每年逾越百万的高额保养费和维修费,低碳飞机的开发研制等现有难题后,飞机的高度私人化将成为可能。
2008年时我曾在杂志上看到荷兰发明了会飞的汽车,并已经投入批量生产。该飞行汽车采用环保节油的陆空两用引擎,使用普通车的无铅汽油,空中时速可达190公里,价格与豪华轿车持平。然而在我国飞行汽车根本无法普及,因为飞行汽车的飞行高度在一千两百米以下,仍属于我国的管制区域,而空管部门不批准飞行汽车的飞行申请。同样,如果私人飞机要发展成为低廉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松绑将是关键契机。
近年由于种种观念上的落后,导致了中国对于通用航空缺乏重视,其实天空就像土地河流一样也是一种资源,它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中国的低空领域至今仍未向私人飞机开放,私人飞机只能在有限的民航航路上申请飞行,并且每次飞行都需要提前申请。若要驾驶私人飞机需要获得民航局核发的“飞机适航许可证”,同时要得到军民航空管理部门飞行区域和飞行计划的批准。
可喜的是,在国家的政策层面上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已提上了议事日程。2007年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举行的中国通用航空大会已经预示了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2010年11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更是对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作出明确部署,将未来通用航空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2011年前为试点阶段,2011年至2015年底前为推广阶段,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阶段。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此文件的出台为中国未来低空管制的放开扫平了制度障碍 ,中国即将迎来通用飞机市场大规模爆发喷井式增长的时代。
我国的通用航空市场无疑有着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私人飞机将成为通用航空领域即将崛起的朝阳产业。庞巴迪商务飞机亚太区销售区域副总裁DavidDixon表示公务飞机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相关资料显示,未来15年中国通用飞机需求量有可能突破1.5万架;在未来20年,我国仅民用直升机的市场需求就将达到1万架。目前我国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的要求自主设计制造的小型飞机,除“小鹰-500”外,还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AC-500”飞机。中国通用飞机的生产厂家在近年也有显著增加,2006年11月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渭南蒲城通用飞机项目也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建成亚洲最大的通用飞机制造中心。而中国通用飞机的人才储备近些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国通用航空的从业人员已达8000多人,通用航空飞行人员1768人。
除了通用飞机市场的巨大潜力外,私人飞机的配套设施机场建设也会与此相辅相成形成新的分布格局。除此之外,航空公司可能会顺应市场需求发展“空的”或者飞机出租等业务。
第五篇:对中国葡萄酒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对中国葡萄酒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2008-06-12 17:59 文章来源:王德惠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调研
预言,我们从不相信,又经常轻信。
在世界历史上,法国预言家若查丹玛斯被世界公认为伟大的预言家。虽然我们不相信,但我们经常会问自己:万一他是对的呢?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所以造成了什么都可以相信,什么都可以不信。
有两种东西始终在我们的心中存在:希望和担忧。预言能带来希望,解除担忧,也能带来担忧,毁灭希望。结果出现时,新的预言将会再次产生。
事物在转化,好事可以变坏,坏事可以变好,好与坏的区别源于价值取向。好预言可以催人奋进,坏预言能提供警醒,它们都是有价值的。
预言有多远,也许我们就能走多远!
葡萄酒全球化3.0即将到来
洋葡萄酒在我国目前还是非主流。我国葡萄酒市场占有率的前十名全是国产品牌。但进口葡萄酒的销量却在飞速增长。2005年,广州、天津、上海、宁波等海关进口葡萄酒的增幅达到了45%,远超过国产酒的增长速度。
2006年九月,由ASC代理的意大利班菲葡萄酒正式进入中国。作为2006“中国意大利年”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八届中意国际葡萄酒展览会于11月23日在上海举行,有100多家意大利及国际酒商参展,意大利国家农业部部长作为特邀嘉宾亲临出席开幕式和中国媒体新闻发布会。
2006年10月26日,由葡萄牙商务专员公署、葡萄牙酿酒合作社联合总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广州分会主办,以“品尝葡萄牙优质酒”为主题的“葡萄牙酒展示与品试会”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来自葡萄牙国内的九大酒商代表、相关机构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酒类进口商、经销商、专业品酒师、媒体及广大葡萄酒爱好者到场品试交流。葡萄牙国家帝国酒业公司融合了国内众多企业,在上海成立了大葡大美酒业公司,进行中国市场的整体拓展。
自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智利时同智利总统拉戈斯共同宣布建立中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开始,中智双边关系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中智关系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全面攀升阶段。2005年底,来自智利的葡萄酒“卡门”在深圳举行品牌推广酒会,标志着葡萄酒出口量全球排名第五的智利加大了在中国酒市场的推广力度。2006年5月25日,深圳彭年酒店迎来了来自智利爵士佛南岱葡萄酒品鉴会。随着中智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将有92%的智利商品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方面也将有近50%的商品零关税进入智利市场。
美国的葡萄酒主要产地在加州,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厂就在加州。加洲葡萄酒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早在2000年开始,便已在多个省市组建起“中国经销商网络”,加州红是最早被中国人认知的葡萄酒以之一,虽然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表现并不如意,但“加州红”的品牌知名度依然是深入人心。
法国葡萄酒早在国人心中打下烙印。法国三大财团之一MAAF集团旗下的品醴汇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宣布成立,随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外贸部长拉贾德、运输部长贝尔潘等法国政要到会表示祝贺,预示着法国红酒开始高调进入中国。其实,早在2000年开始,中法两国唯一的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中法庄园便已落户沙城。
2005年5月,“吉马阿根廷加富葡萄酒品酒会”在厦门宏都大酒店举行。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葡萄酒生产地,全国有2000多家酒厂,年出口42万箱到世界35个国家。加富品牌的酿造厂家,是阿根廷第二大葡萄酒厂。首次登陆中国市场的加富葡萄酒,选择最具实力的酒类经销商之一的吉马集团作为总代理。他们对合作伙伴充满信心,表示要把这一品牌打响,传播到中国的各个角落。
正拟于3年内投资2.5亿元注册自有品牌并专卖澳洲葡萄酒的澳洲酒业有限公司对澳洲酒在中国市场的预期十分看好。据澳大利亚酒协的报告指出,澳洲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是澳洲最好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日前该州政府发起了一项开拓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活动,旨在推进维多利亚州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目标是从现在的中国市场几乎是零的记录,发展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25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2005年元月5日,来自澳大利亚奥兰多公司的美森“无酒精”葡萄酒正式登陆中国。
南非葡萄酒早在2004年就开始进入中国,其中以南非柯林茨酒园为代表。柯林茨酒园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共占地250公顷,葡萄园里生长有各种葡萄,既有老龄植株,也有新藤。该酒园拥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级酿酒师。柯林茨葡萄酒分为两个档次,即柯林茨葡萄园精选和柯林茨系列。
西班牙是世界上葡萄园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其生产的葡萄酒三分之一用作出口。按照向中国出口葡萄酒的数量,西班牙占第四位。从价值方面说,西班牙位于第六位。虽然西班牙产瓶装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只有5%~6%,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西班牙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也已经获得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2005年北京的“第三届西班牙食品饮品展”,让中国更多的专业人士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来自西班牙的味道和品质。其实,鉴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菲立斯•索利司独资公司于1998年11月便在上海成立了菲立斯酿酒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000美元。这个项目倍受西班牙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关注。该项目建成投产以来,以每小时6,000瓶灌装能力惠及中国及周边区域的葡萄酒爱好者。
据海关统计,2006年1—9月,我国进口葡萄酒8758万升,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1.1%,已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量,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其中酒精度较低的葡萄酒进口增势强劲,烈性葡萄酒进口增势较缓,进口大包装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装可直接销售的葡萄酒进口所占比重较小。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酒企业从海外进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装成小包装的葡萄酒出售。同时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洋葡萄酒逐渐用低端品种挤占国内市场。目前,法国仍为我国高档葡萄酒的主要供应地,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智利则成为我国进口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目前,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仅占国内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多,人均消费量约0.45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随着进口葡萄酒数量的不断增长,国内葡萄酒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
已经无需一一列举。西方国家市场的滞缓和中国市场潜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来不来中国已经是一个无须探讨的话题,而以何种形式来中国,设定何种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对全世界的葡萄酒企业来说,都是一块肥肉,只是有时我们把他当作骨头而已。中国在过去10多年里连续十位数的GDP增幅,已成为全世界葡萄酒消费的骄傲的大公鸡。我们一直在津津乐道着2008,仿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分水岭,我们已开始走向大国崛起,将成为未来世界葡萄酒的中心和殿堂。
谁都不敢怀疑中国市场未来葡萄酒的世界性,未来中国的消费者将会在几十个国家的上百种产品中挑选得眼花缭乱。而各个品牌为了取悦消费者,不单要使出浑身解术包括降价促销,还要突破营销传统,成为世界营销的经典。
全球版的3.0对我们都是好事。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等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根本不需要预言,可以预言的是什么样的企业将会生存下去,什么样的企业必将出局。
中国葡萄酒的冬天将在2010年左右来临
中国葡萄酒的蓬勃发展确切地说有十年多的时间了,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遭遇了不少的坎坷和寒流,也憧憬过美好的未来。一度,葡萄酒成为我们的希望,也成为新经济下的一种寄托。可惜的是,盲目乐观的葡萄酒企业,因为缺乏真正的危机意识必将遭遇一次严峻的市场考验。
第一:产区的核心竞争力
葡萄酒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商品,是一种文化商品产业。既然如此,它首先是一个产业。而葡萄酒的特殊性,必然具有产业集聚的效应。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它是由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企业依托相关的功能服务平台支撑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群作为当代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在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制度创新、营造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看国外葡萄酒的发展,例如法国,其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殿堂,使全世界的酒庄都以此为榜样,其酒庄的产业集聚效应是重要的因素。他们在种植上一丝不苟、精心管理,注重微型气候,对采摘过程要求严格;在生产上严格等级划分,严格控制质量,按‘法规’进行生产。酿酒师专业程度高,养护师对酒进行护理,生产基地就是营销基地;在销售上今年卖明年甚至后年的酒,好年份特色酒进行拍卖,每瓶酒的档案资料完善;在文化上主张“少而精”的“精”文化,不为‘量’而牺牲“质”,突出庄园文化、突显个性,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参观、旅游、品尝、存储相结合。而反观中国的所谓庄园,大都是农民种植,企业收购;庄园多为粗放式管理,等级划分也不明确、不严肃、没有统一的标准,多为大规模、无控制地生产;追求‘量’甚过追求‘质’,酿酒技术不到位;在销售上大众媒介广告宣传为主,传播内容多空泛不实,追求短期利益胜于长远品牌建设,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功能单一,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操作手法基本雷同。
中国的几大产区,企业杂乱无章,绝大部分企业都在模仿、低价倾销。没有制定产区统一标准,更不能形成产区真正的特色。企业没办法,要生存,又没有大的实力,无法和知名品牌抗衡,只能“出奇制胜”,想些旁门佐道。政府职能部门也没办法,因为还要考虑社会问题。中国的政府职能部门所考虑的是两件事:一是招商引资,扩大就业;二是增加税收。在这种思考前提下,怎能将产区办好?产区的规模经营效益出不来,企业也只能依靠自己去发展。这里的隐患不但在于产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问题,也随时面临着产区的“崩盘”:一旦有哪个企业出了市场问题,例如假酒,整个产区将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另一方面,是关于产区的粗暴种植。任何一个产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整体大环境和产区小环境决定的。但一个好的产区能否出好葡萄,还取决于产区种植的管理。一是关于病虫害的控制。我到过黄河故道产区,在实地采访中发现,那的产区病虫害很严重,种植期间,每隔10天必须喷一次农药,雨后必须再喷一次,否则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葡萄质量。我国很多产区都存在着病虫害,但产区管理问题令人担忧。二是为了利益而不顾质量。农民管的是我今年能卖多少钱,企业管的是今年能否收到葡萄,这种前提下,质量监控就会弱化,即使产区再好也无济于事,它是一个整体管理的问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才到。目前,我们的产业还不成熟.只有各个产区的集聚效应出来了,我国的葡萄酒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
第二,行业标准问题
我们的行业标准总是难产。但是,没有阵痛就没有新生。什么是标准?标准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我们承认制定标准要结合现实情况,但我们的标准一直都是“双轨制”。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讲“人情世故“的国家,非常重感情,这就难免感情用事,所以也就难免浮于表面。标准的制定的确没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国际标准我们还不能立即全面适用,但就连国内标准是否已经推广得很好、落实得很到位呢?我看未必。企业自身的标准依然在大行其道。
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便没有方圆。是先要规矩还是先要方圆?先有方圆就会没有规矩,只要规矩不要方圆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问题更在于有了一个并不严格的规矩或者有了规矩而没有严格执行,都是会出问题的。
以前的规矩我们都能理解,但以后不行了。随着和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我们不能在自己单独玩了,要大家一起来玩,大家玩才是真的玩。一起玩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游戏规则。我们越来越不是规矩的制定者了,谁是?消费者!如果你的规矩不符合消费者的评判,对不起,我们不参加。那时,我们的企业只能迎风流泪,徒叹上天了。
2008年是我们多么期盼的一年啊!这一年,我们的企业希望能有一个漂亮的收获,赚得钵满盆满。但,国外的众多企业也在筹划着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分水岭,对他们而言,2008年是进入中国的大好时机。而2008年以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充分地将5000千年的文化展示给世界,也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成果展示给世界,用毛主席的话叫“当惊世界殊”!全世界人们都发现,原来中国这么富有,消费葡萄酒这么大方!于是我们成为世界葡萄酒企业的新大陆,他们蜂拥而来,向恶狼一样地蚕食我们的市场。但我们消费市场这块蛋糕的成长还没那么快,但突然多了那么多人来分,于是在眼花缭乱的诱惑面前,消费者选择余地大增,“只要最贵,不要最好”、“只要国外,不要国产”、“只要好喝,不要文化”!
第三:产品质量问题
“不是我知道,只是大家都不说”。看来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走向世界了。据海关统计,2006年1—9月,我国进口葡萄酒8758万升,比去年同期增长91.1%,已超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其中酒精度较低的葡萄酒进口增势强劲,烈性葡萄酒进口增势较缓,进口大包装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装可直接销售的葡萄酒进口所占比重较小。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酒企业从海外进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装成小包装的葡萄酒出售。同时,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洋葡萄酒逐渐用低端品种挤占国内市场。
这些数字有多少水份,我们不知道。但向来是只会多不会少。国外企业已经先从原料上逐步控制我们了。我们的国产品牌的酒瓶中有多少是装着外国原酒?只有企业自己才能回答!消费者不知道。但,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都接触过很多消费者,我们自己也是消费者,我们很清楚“物美价廉”对我们的意义。我们的很多企业只是做到“价廉”,还不能做到“物美”。只有价廉没有物美,消费者不会买单;只有物美而没有价廉,市场也不会做大。
第四:营销手段问题
中国是世界生产大国,是世界“生产工厂”。手机,汽车、服装、鞋等很多行业都在中国生产,但全球100个知名品牌的排名中,没有一家是我们中国的。我们的历史进程使我们的品牌意识低下、营销理念低下。92年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才迎来了大发展的10几年。我们的酒企业特别经销企业,整体的素质都不高,都在摸索中前进。真正对品牌、对营销的理解还需要提高。虽然我们承认国内市场目前的确有些招术有效果,但毕竟不能长久,不能适应真正的竞争。要知道,我们的竞争还没有真正来临。促销战、价格战、注重包装已经将我们的企业领到了死胡同。企业可能投资一个新公司,花了1个亿,但在品牌建设上、精英营销人员队伍建设上稍投入一点都舍不得。可口可乐值多少钱?670亿美元!谁到过可口可乐工厂去看?看看我们企业的介绍,全部都展示其基地的美丽,设备的先进、引进国际名种、酒窖怎样大,有多少个橡木桶,但很少在“营销队伍上”、“组织管理上”上真正投入。顶多招聘一个高级营销老总,期望个人英雄主义的诞生,期盼他可以振臂高呼,可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在战争中,没有军队的战斗力,只有一个光杆司令能打退敌人的雄兵吗?!要不就妄想找一个策划公司,一劳永逸,连营销总监都省了。当策划光环兑下时,老板黯然泪下。谁也不怪,只能怪决策人自己。
稍稍有点成绩的企业或者经销商,开始盲目乐观了。有钱了,以前的苦日子过去了,所以要谋划进军其他产业或者扩大经营了。但先看看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到底在哪?有没有建立呢?市场份额占了多少?营销队伍稳定吗?组织的管理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强吗?然后再考虑其他的吧。
我预计,在2010年左右,世界知名葡萄酒国家将全部在中国开拓市场,其中法国和中国企业展开大量的合作。同时,法国五大酒庄的产品将全部正式进入中国。其他酒庄的产品也分别在各个区域市场找到了经销商。法国开始使用“葡萄酒外交”,通过宣传推广扩大在国内影响力,并成为中国葡萄酒的首选国家品牌,预计占了5%的市场份额。意大利葡萄酒除了向国内输入原酒外,纷纷在国内出售成品酒,其第一品牌优尼特及其他品牌将加大推广力度,并在全国推广其“物美价廉”的主流产品,销售额将突破5000万以上;葡萄牙国家葡萄酒将以整体打包的方式进行中国,其国内的120家庄园将在葡萄牙帝国酒业的带领下,在中国开设“葡萄牙国家葡萄酒专卖店”,其上海的大葡大美公司,将投入巨资整合国内资源,占领中低端市场。澳大利亚葡萄酒将以品牌入股的方式和中国企业合作,其采用高超的营销手段,和中国最知名的几个大经销企业合作,快速将品牌在终端推出,并利用中国经销商的渠道优势和推广优势迅速建立自己的市场优势。智利的葡萄酒除了成为中国重要的原酒输出者外,利用此便利,知名品牌必将搭顺风车,将国内知名品牌打入中国。而美国、阿根廷等国家也都纷纷挥舞手臂,进军国内市场。西班牙更不用说,其不但扩大在中国的分装线,还将和中国品牌以合资的方式进入终端市场。而国内企业将在内部混战的情况下,无暇顾及,最后只有优秀的大品牌才能抵抗,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严重危机。
树欲静而风不止。葡萄酒的危机不是别人强加于我们的,中国企业想躲也躲不掉。与其整天白费心思察言观色琢磨市场的底牌,不如老老实实按毛泽东的主张办:实实在在按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中国的葡萄酒企业,赶快做好“过冬”的准备吧!
惟有创新才有突破
其实地上本来有很多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当今葡萄酒市场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以后,产销量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是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从20万吨到43万吨,表面的数字是增加了一番,但我们却用了10几年时间。虽然未来的增加速度将会更快,但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较,和人均收入的增幅相比慢得多。近年来,由于行业的未来美好前景,吸引了众多业外资本的进入,这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纵观近年来业外资本的表现,都不尽如意。从品牌角度看,还是“老三样”占据上风,新进品牌除了威龙的稳定发展趋势外,其他的都没有上佳的表现。而张裕、长城、王朝三大品牌在市场的表现上也差强人意。
张裕的文化是最深厚的,其品牌价值也是最大的。在近年的推广中,其百年的品牌文化演绎得是相当不错,也采用了新颖的营销手段。同时在弘扬葡萄酒文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特别对自身的葡萄酒文化的传播上下了一番功夫,也在企业和产品创新上推陈出新,可圈可点。但品牌定位依然模糊,品牌个性不够鲜明,导致在传播中显得品牌还是不够“活”,不能传递给消费者一个鲜明的诉求。而长城作为中国葡萄酒的一面旗帜,近年来也不断在创新产品和形象,特别华夏长城的产品创新更值得称道,也为长城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企业的背景问题,导致部分精力放到了内部的整合上,三家长城相互之间便是竞争对手,从某种意义上是有相互促进的功能,但在终端中也相互打击,无形中削弱了整体品牌的竞争力,也是滋生众多假冒伪劣的温床。同时“大长城“品牌的形象塑造还要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显得后劲不足,如果不是多年的“底子”,恐怕早已面临严重危机。王朝的历史条件很好,当初的合资的确让其获得了很多的竞争资本,特别2000年前,王朝的市场影响力很大,但随着长城和张裕的进一步发展,特别后起之秀例如威龙、新天等企业的市场争夺,使王朝的市场大受影响。但问题还在于王朝自身。其守旧的市场策略和落后的品牌市场建树意识,导致王朝市场的尴尬局面,仿佛掉在半空,不知所措。
其实,对现在的市场而言,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并不成熟。纵观近年真正发展起来的品牌,都是因为“创新”而取得突破的。从众多企业的表现上来看,例如王朝当初的崛起和创造性地和人头马的合作有直接的关系,张裕和当初的几款产品的获奖及近年的“解百纳干红”的开发,卡斯特的合作,酒庄建设密切相关。而长城也和其中国第一支干酒的成功研制、高档年份酒的开发,产区概念的引进、专用标的创新等相关。而威龙正是当时准确地把握了市场中甜型酒的机遇,并在瓶型、价格、营销手段上创新,才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而后进的很多品牌在“创新”这一点上做得不够。新天的产品质量并不比其他大品牌差,云南红的营销做得也非常优秀,香格里拉的形象做得比所有品牌都要好,茅台、五粮液的母品牌价值都很高,渠道和经销商的优势也很明显,资金也不缺,但还是很难发展起来。丰收已经在北京固守了几十年,形象一直是比较落后的,市场也总在徘徊。其根本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便于创新环节做得不够。谈创新并不意味着不要扎扎实实的市场执行,这种创新并不是不合时宜地创新,而是真正能引导市场的创新。可以说,如果有企业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有所成就,特别是“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上。
未来的市场,如果三大品牌不能很好地创新,依然会被其他品牌赶超。而所有后来者想居上,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本,它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有什么样的创新思路”!
懂外语的人才才有更大的发展
这个结论有点“偏”,但我认为是对的。葡萄酒是世界性的,而且葡萄酒在中国是“泊来品”。一方面,未来的世界越来越小,特别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互通有无,使得整个产业相互融合,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的葡萄酒行业的发达程度要远高于我们,而且国外企业和品牌也会在未来5年中大量进入中国。中国人一直有一个“谬论”:认为我们既然是主体,外国商人就应该学习汉语。其实,在世界上英语已经成为“准通用”语言,虽然我们承认这里有一个民族文化的问题,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大度一些。目前中国世界工厂,国外看中的是我们廉价的劳工。我们的工人只顾生产,根本不可能涉及到上下游,至于生产的东西是什么,怎么回事一概不知。我们如果和印度比较,我们的竞争力非常令人担忧,印度的主要语言便是英语,他们和外界的接触反倒比我们还多。我们的人员根本看不懂英文,不能有效及时地了解世界情况。中国文化现状,可能美国人研究得表比中国人还厉害,甚至更客观,而我们对外国的研究则少之又少。例如我们的企业人员、市场从业人员如果上专业网站,只能看看国内几个老掉牙的葡萄酒网,这些网站都不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办的,所发布的内容也绝大多数都是相互之间抄来抄去,虽然这不为过,但如果我们人员的英文水平可以看懂英文的话,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全世界的市场状况。其次,中外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强,只有那些懂得外语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沟通。
终端难以制胜,界定消费者价值将成为关键
沸沸扬扬的终端制胜已经活跃了几年,至今仍有很多企业和个人对此大肆鼓吹。其实,任何营销学说和营销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无论是学院派的不断总结和提升,还是实战派的经验积累和应用创新,我们都不应轻易的厚此薄彼。因为每一种说法都有其道理,关键是注意它的前提。
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和经销商,固然有其当打之年的智慧的一面、高瞻远瞩的一面,但也有一些是误打误撞。真正有能力的人可以不做老板,我们的“老板”有一部分是在“被迫”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已经面临死亡,我还怕什么?虽然瞎猫碰到死老鼠并非不存在,只是再好的运气,也不能保证你能把把赢!于是,企业虽然可以做大,市场可以发展,但大浪淘沙,剩下的寥寥无几。
首先,终端制胜策略的运用是需要一个良好的产业背景。只有一个兴旺发达的、蓬勃发展的产业才能使终端制胜更显威力;其次,要有产品支持。没有一个过硬的产品基础,终端制胜注定是昙花一现;第三,终端制胜能否成功还取绝于渠道特点和策略。象目前葡萄酒行业普遍采用的层层经销制度,很难实现终端制胜的效果;第四是系统组织管理能力。没有一个协同作战的系统化组织管理,终端制胜只能是纸上谈兵。
我们的企业和经销商很多没有注意到上述情况,最后比拼的只是谁的终端陈列得漂亮,谁的上架产品多,谁的产品摆放得有水平,谁的堆头做得好,谁的促销奇特等,即便如此,效果也并理想。
终端制胜的确很重要,但它只是整体营销当中的一个层面。我们众多的中小企业,连一个象样的销售部、营销部门都没有,何谈终端制胜?我们的经销商制度也没有真正扁平化,层层叠叠的经销商,谁会去下功夫做终端?终端制胜对物流和现金流要求很高,那些现金流和物流都不足的经销商如何进行终端制胜?企业自身有没有能力运作终端,这至关重要。所以,如果没有价值链的高效运作,那么终端制胜基本上就是无稽之谈了!
经销商操作一个品牌更多是关注自身能够直接获利多少?边际效应怎样?所需要承担的风险有多少?在此种情况下,重点在于企业能提供什么,经销商能赚多少钱?赚在哪里?
目前没有真正得到认可的品牌,是因为我们的品牌文化并没有打动消费者的内心。消费者购买产品和这个产品的质量多么多么好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就象香烟,吸烟者都知道有害,但因为能给他带来其他方面的价值,所以照抽;喝酒的基本都知道葡萄酒有益健康,但该喝啤酒还得喝。我们承认产品属性对消费者是有价值的,在某些特殊商品上是决定性的,但对于葡萄酒来说,更重要的在于如何界定消费者价值。只有对消费者价值真正地关注,由此而制定的品牌推广策略才更有效,才能逐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才能真正地实现根本性发展。
昌黎、烟台产区将面临危机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1998年新年,山西朔州震惊全国的假酒中毒案致使住院治疗病人220人,其中数十人伤残,2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假酒事件在全国乃至世界造成极大的影响,惊动了政府最高层人士。而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山西白酒业。1997年通化市有小葡萄酒厂不过几十家,到2001年小酒厂发展到了200多家。2002年12月1日,央视《新闻30分》节目对通化市的一些小葡萄酒厂大肆掺水勾兑生产劣质葡萄酒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曝光,通化的葡萄酒形象在全国从此一蹶不振.2005年广州“5·11”毒酒案恐怕还有人记忆犹新。虽然尘埃落定,但其最终酿成14人死亡、10人重伤、15人轻伤、16人轻微伤的重大悲剧依然警醒着人们。
昌黎和烟台都是中国知名的葡萄产区,其周边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也大多打着整体产区的旗号。烟台是我国最早获得原产地保护的葡萄酒产区。烟台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蓬莱、龙口和福山等县市。1992年在张裕公司迎来百年庆典之际,烟台又被国际葡萄酒组织授予“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城”。与此同时,威龙、华东、烟台中粮长城等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使胶东半岛成为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蓬莱的葡萄产业近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葡萄酒生产企业35家,葡萄加工能力达4万吨。中粮集团、天津王朝等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在蓬莱投资。
2004年6月,“昌黎葡萄酒”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这是继烟台葡萄酒之后,我国第二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葡萄酒产区。全县葡萄酿酒企业总数已达24家,葡萄酒年生产规模6.6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干红葡萄酒和干红原酒生产基地。昌黎有三百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素有“花果之乡”美称,被授予“中国酿酒葡萄之乡”、“中国干红葡萄酒城”等称号。
这两个产区目前都是中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区,无论是产区的规模、历史、企业产值都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将产区适当放大,加上其周边的企业,在全国更加举足轻重。然而,存在的如下问题,将让这两个产区面临危机:
1、管理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生产企业都能按照标准生产?生产的产品都符合国家、国际标准?这个问题看似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的企业都获得了生产许可证,都有卫生检验检疫证书,甚至很多还通过了ISO9000、14000等国际质量、安全认证,但需要引起当地政府警惕的是:越是这种环境越容易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我们的执行部门、管理部门在发证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任何疏漏?即便是真没有,那么也不能保证企业不造假。我们的检查要多长时间一次?怎么检查的?按照常规推测,弄虚作假的现象,人浮于事的现象存在的可能性极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习惯成了“惯例”,常规成了“标准”,恶性循环就出来了。“马后炮”是中国多年的传统,“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出问题心不甘”,与其出问题时总结,不如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2、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值得警惕:一是酿造过程中的质量把控,二是原酒勾兑。酿造中的质量把控包括从葡萄酒收购开始。现在的葡萄种植不可能不上农药,许多企业收购葡萄酒直接破碎进入发酵罐发酵,一是省事,二是赶时间。很多农药都随着葡萄一起进行发酵,这也是有些企业不得不购买国外酵母进行推动发酵的原因,因为我们的酵母已经没有能力发酵了,可见农药之厉害。农药的残留及物质转化虽然也符合国家标准,但隐患很多。其次就是直接从国外进口原酒然后直接勾兑的,这并不能保证有害物质的侵入和转化。更严重的是,如果为了节约成本,往酒中加其他的物质,后果可想而知。
3、模仿长城
这些产区都有一些企业从公司注册开始就进行假冒。例如注册长城华夏中粮等等公司都很多,而且是在香港注册,所以明目张胆。更多是直接设计成可以和长城品牌商标相混淆的商标,例如都有长城图案,只不过不同表达而已,但很象。同时模仿一串有些相似字母的英文名称,从远处看就是长城,从近出看也象长城,对于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来说,便会十有八九误认为是长城。这些企业要的就是这效果,也只有这种效果,才有可能销售出去。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是公开化的。每年的糖酒会上,我们都能发现明目张胆的许多企业运用这种方式。
4、贴牌问题
有些企业经过几年经营,发觉做品牌太累,而且也很难做起来,就干脆只做贴牌。而有些企业从一上来开始就只做贴牌。贴牌的很多生产企业属于“来者不拒”类型居多,只要你要的类型,我们基本都有,往上的,可以进口好原酒;往下的,只要喝不出人命来都可以生产,这难免会乱。
现在,只要有关系,很多事情都好办,在中国不是葡萄酒的现象,而是国家现象。所以我们的奖牌可以花钱买,证书可以花钱买,认证可以花钱买。这就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就不可能保证假冒伪劣的没有,假如有一天,昌黎或者烟台的某家企业或者某个品牌被查出问题,影响的将不但是一家企业,而是整体产区;受害者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中国葡萄酒!
高端品牌必将崛起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箱包类的全球顶级品牌路易•威登,曾是拿破仑皇后的专宠。夏奈儿、迪奥、纪梵希、欧米伽等品牌旗下更是拥有诸如戴安娜王妃、麦当娜、奥黛丽·赫本、舒马赫等众多国际重量级人物。《福布斯》杂志凭借每年对世界与中国富翁的排名在商业界颇有权威性,在2005年的奢侈品牌的排名中,国际顶级烈酒品牌绝对伏特加在排行榜中独占鳌头。
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团——法国LVMH集团由于看好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该集团旗下的高档连锁箱包店品牌“路易•威登”已在中国开设13家分店。2006年在上海和深圳开幕的奢侈品展览会,成交额都出乎意料。奢侈品是一种现象,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主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社会就是由一个个的“圈子”组成,奢侈品的就是富人的圈子,有钱人的游戏,这个游戏不但经久不衰,而且愈演愈烈。
奢侈品品牌是靠梦想来支撑的,追求的不是简单的“赢利”概念。在社会中,奢侈品包罗万象,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严格地说,奢侈品是给小众服务的,其影响的也是小众的圈子。但因为“人性”的特点,“炫耀、尊贵、满足”等需求心理,使得奢侈品也必须在圈子里外都有所体现,正因为广为人知但很多消费不起,才更加显得珍贵。目前每一个行业都有奢侈品的代表,从化妆品、服装、汽车、手表、皮鞋乃至打火机,它不是一个物质属性,而是精神属性。
喝酒往往喝的不是酒本身,而是喝的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酒这种产品是非常注重品牌价值体现的,而奢侈品的酒品牌将是它的极致。从目前看,基本都选择的是世界知名酒庄的珍藏品或者国外的知名品牌。而从国产品牌来看,还不能满足需求。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毕竟是葡萄酒的“落后国家”,象法国等葡萄酒强国有着先天的优势;另一方面和国内的品牌打造也有关系。打造奢侈品的酒类品牌,不能用大众化手段,它要求的是“细节”和“稀有”,从里到外的“精致”,并且在传播中更多地使用“多拉少推”的方式,利用口碑传播,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从目前国产葡萄酒来看,打造一个高档的酒类品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的,但对象张裕、长城、王朝这三个品牌来讲,其实缺少一款真正能代表品牌的高档产品。可以预见,谁先开发出来,并在品牌运作上到位,谁就能抢占国产品牌的高端位置。但这个品牌不能再用原来的品牌名称,必须从新起一个副品牌,避开主品牌的大众化因素。
中小企业有50%以上将面临危机
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约有400家左右。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有的活得还算滋润,但总体活得都并不舒服。特别是在未来几年,将面临严重危机。
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必将遭受淘汰。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市场竞争的重点也越来越上移。过去单纯靠产品、靠广告、靠促销、靠模仿等可以生存的企业,必然面临危机。90年代以前是产品竞争阶段,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创新的概念可以引导市场,可以成功;2005年以前是品牌竞争阶段,大家都在树品牌,只有品牌树立就可以有市场;而来将会是在品牌竞争基础上的文化竞争,企业之间比的是品牌文化,他的要求更高,没有深厚的品牌文化根基,难以立足。
企业的经营应该每一个天都如履薄冰,随时感受危机的存在才能未雨绸缪,不断地在化解危机中发展。这种危机意识将决定了企业之路的长短。我们的很多中小企业每天看着自己的财务报表增长了多少,但不知道增长背后的隐患。今年新开了一个客户,多卖了5万箱,内心是一种喜悦,以为多赚了。每天大脑中考虑的是开发一个什么的产品才能多赚些钱,A代理商要一款7块钱的产品,我就给你开一块7块钱的;B代理商要一款6块钱的产品,我就开一款6块钱的产品,包装自己可以去做。我们的很多中小企业做了很多年,竟然连一个象样的销售队伍都没有、一个象样的内部管理机制都不健全,何谈未来竞争力?
从世界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是:一个产业的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一定要由一批企业的生死来推动。最后的大浪淘沙,剩下的企业各具特色,分割市场的蛋糕。例如美国可乐的发展,最初至少有几百家相同的公司最后都死掉。中国当初的7大可乐也不得不在两乐面前低头,要么死掉,要么被收购。中国的汽车产业不得不和国外合资,目前市场上的品牌完全属于国产的寥寥无几。其间,众多品牌的倒下,为后来者敲响了警钟。市场是残酷的,市场从来不同情弱者。
葡萄酒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它不能脱离产品属性随意生产。先天的条件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例如企业绝大部分要分布在葡萄产区,不种植葡萄的地方出产葡萄酒很难被消费者接受。而未来大品牌将不断地进行市场垄断,目前长城、张裕、王朝、威龙四家企业已经占了行业总销售的60%以上,这一趋势还会越来越大。而二线的其他品牌凭借多年的基础也会拼命地进行根据地市场的维护和新市场的拓展,再加上国外品牌大量的涌入,未来势必会有2-3个国外品牌以高速成长来抢占一定的份额,那时,我们的中小企业的品牌将不得不缩小市场范围,不断地向三级市场扩展,随着三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看来无处可逃了。巨头企业的不断扩大,将导致中小企业的日子日益艰难。
任何行业在同一属性的品产品中,消费者真正能记住的品牌不会超过5个,经常能记得的也就3个左右,我们的中小企业,请自己看看,我们能不能被消费记住?!
2-3年内将出现一次行业整体危机
中国葡萄酒行业象是在没有喷发前的火山,必将在未来2-3年内爆发,由此行业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鸡蛋有人造假,猪红是用无血有毒凝胶制成,海带子有毒,连肯德基也中了苏丹红的招。只要翻翻报纸,有关问题食品的新闻让人眼花缭乱。看到层出不穷越闹越多的问题食品,我们即忧心又茫然。忧心是因为不知道已经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有多少是干净的,多少是问题食品,而且将来还会吃进去多少?苏丹红**未平,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又发布“丙毒”警告,然而“丙毒”的危害在中国还未引起重视。
葡萄酒是一种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如果不是<新闻30分>的嚗光,我们是否现在还在饮用通化造假酒厂的酒?并还在自以为高雅?而那些造假的企业难道自己不知道吗?不可能!难道周边的企业不知道吗?不可能!难道主管部门一无所知吗?不可能。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二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三是食品生产经营中严重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问题;四是食品工业应用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五是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
2006年,某杂志报道了对河南一县市售葡萄酒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方法是采用液相色谱法抽查39份葡萄酒,对其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39份葡萄酒合格率仅为28.21﹪,其中全汁葡萄酒合格率为40.91﹪,非全汁葡萄酒合格率为17.65﹪。结论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和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以确保葡萄酒的卫生安全。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3年某期对浙江一城市市场销售的葡萄酒进行了色素及甜味剂使用情况调查。调查的45份葡萄酒合格率仅为26.67%。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在一份发布的葡萄酒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结果上显示:一成多葡萄酒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5%。此次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吉林、上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8家企业的78种产品。
葡萄酒属于发酵酒,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发酵酒中不得添加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不得添加合成色素(苋菜红、红米色素)。抽查中有个别产品检出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和合成色素苋菜红。葡萄酒中添加甜味剂,会影响酒的真实属性,降低葡萄酒的品质。
无需再举例子,你翻翻报纸,上上网,我们的质量安全问题有多少?它不是一个企业的现象,已经是一个行业现象,甚至成为内部的潜规则。今日,国外已经发现了很多葡萄酒中含有的不良物质,其中有关机构正在调查,虽然标准有所不同,但结局将会一样。中国葡萄酒企业,在利益的诱导下,恐怕依然会熟视无睹。
5年内,将由2-3个国外品牌占据前10的位置
在前面的表述中已经列举了众多国外品牌正在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殊不知,这是其中一小部分。单单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美国五个国家就至少有上万家规模经营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无论在酿酒理念还是产品质量、产品特点,都不是国内企业所能比拟。其中有些企业的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产品不但口感、色泽乃至包装都非常抢眼,其中某些产品已经具有几十年甚至更长的历史,获得了国际多次大奖,并已经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畅销了很多年。这些酒目前还都没有进入中国。一旦进入,必将对国内葡萄酒产生强大的冲击。同时,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其他方面的税收也将逐步放低,而原本这些国外优质的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并不高,随着税收的不断走低,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优势日益明显,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越深入,便越会增加对国外葡萄酒的信赖感。
未来5年,这些国家的葡萄酒主要品牌都将进入中国,他们不是不懂中国的“玩法”,只是在思考是否符合自身的品牌文化。而一旦它们想出手,必将产生强大的竞争力。据悉,澳大利亚的黄尾袋鼠运用“蓝海策略”成功地进入美国市场后,在短短的3年时间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第一品牌,年销售量已经达到400万箱以上。其负责人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中国,他的意思是进入中国还没有到时候。他们觉得中国的市场还不够规范,特别是还没有一家大经销商具备和他们合作的实力,但已经在秘密地筹划。可想而知,一旦他们运用独特的手段和策略,加上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优秀的品牌形象,国内有多少企业能抵挡?西班牙的雪莉酒历史悠久,产品深受欧美国家喜爱,连莎士比亚都情有独衷,他们已经在上海设立了“品牌管理机构”,正在积极拓展市场。葡萄牙的马斯凯特地区的葡萄酒,一直被英国等国家的人们所喜爱,已经畅销了几十年。世界上的好酒多之又多,只是我们了解得太少了。
未来市场上的葡萄酒,将会形成高档葡萄酒看法国,中低档葡萄酒看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的局面。在产品上也会形成高档品牌选择法国知名酒庄的品牌,中低档品牌选择其他国家的“半干型、半甜型”的葡萄酒的局面。半干型、半甜型葡萄酒因为其适口性很强,必将深受普通消费者的喜爱。人们不再讲究为什么要喝、必须怎能喝等问题,而这种观念的更新将大大有利于国外大众化品牌的发展。
品牌力决定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葡萄酒企业格局依然是“老三样”统领市场,二线品牌力争上游,三线品牌苦苦挣扎。从企业的市场整体表现看,更多倾向于终端操作,而在品牌建树上显得意识比较落后,手段不足。在市场初期,终端操作得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瓶颈。这个瓶颈可以总结为企业理念问题、文化问题、战略发展方向问题、差异化定位问题、执行力问题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原因。但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来源企业品牌的形象塑造。
品牌形象塑造的核心首先要归结为企业的品牌定位。对葡萄酒企业而言,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其实是明确的,但在品牌的定位上却很模糊,至少在市场上的表现是这样的。我们的企业品牌,几乎都在诉求“产地、品种、原料、工艺、历史、文化”等等。这没有错误,但不应该将此作为所有的核心。上述这些条件,是酿造好酒的前提,但绝对不是“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消费者真正关注的并不是这些。我们要深究品牌个性的购买动机,从而明晰品牌个性,让品牌个性赋予消费者一些逼真的东西,这些东西会超越品牌定位。品牌个性也使品牌在消费者眼里活起来,这些元素能够超越产品的物理性能。
品牌是什么与不是什么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将每一个品牌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有很多是共性的东西,个性却很模糊。这也是造成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强势区域的主要原因。因为个性不突出,真正比拼的更多的是谁的代理商厉害,谁的市场推广力度大,谁的客情关系好,谁的终端陈列好,谁的促销做得好等。所以,说我们的品牌在某某地区强势,往往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品牌形象建设得多么到位,更多的是因为在这个地区的市场资源有优势,品牌之间比拼的是促销力度。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也更多地建立在终端的推动方面。
品牌主张是一种市场承诺,它极力在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我们从品牌主张和品牌形象的关系上讲,品牌形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牌主张的诉求。成功的品牌传播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就是不可背离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张。纵观国际成功的知名品牌,无一不是如此运作。可口可乐的时尚进取的核心精神品牌主张永远不会改变;舒肤佳的核心价值主张是“除菌”功能,“一切为了家人健康”成了目前市场传播的主题语;佳洁士的核心价值主张“防止蛀牙”,其每一则广告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万宝路的粗犷、豪迈的拼搏精神,一直延续了50多年仍显无穷魅力;“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是人头马的品牌主张,它给人们带来的品牌形象就是“如意、吉祥”的酒。诸多例子举不胜举。
对葡萄酒品牌来说,一定要提出某种主张,明确核心价值。我们的一切市场行为都应该仅仅围绕核心价值主张来演绎。品牌主张其实是消费者主张,只有准确的品牌主张才能和消费者发生共鸣。其中主要表现为情感营销和感召营销。情感营销是品牌个性的表现手法,也是品牌在创意及执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通过新颖、形象的创意思路,通过丰富多彩、生动的执行手段来演绎品牌的风格,表达品牌的主张,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目的。情感营销的核心是吸引消费者的参与,并借参与产生互动,让品牌感受消费者的感受,让消费者感受品牌的感受,从而促使消费者接受品牌所传递的信息,并产生消费的兴趣。品牌互动更多地和消费者进行互动,这要更多地使用公关手段。感召营销将充分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口碑相传,将品牌地位进一步树立,形成一种潮流、一种风向,从而产生更大的购买力。
未来只有真正懂得品牌运作的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预测什么都不是。我们自己是什么最重要。
在葡萄酒的发展中,任何企业都要明确“我是谁”!我无意攻击任何企业,也无意去做没有根据的肆意评说。真正我所希望的:正式现实,直面自己!
预言有多远,也许我们就真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