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税系统整合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结合当前国税系统队伍现状,整合优化人力资源,挖掘人力资源潜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人员结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我市国税系统受传统观念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人员结构日益老化,专业性人才相对匮乏,如此带来的连锁不良反应成为制约税收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按照征管现代化的要求,审视目前队伍现状,如何向更深层次挖掘人力资源,培养一批“潜力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国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实践和出路作肤浅的探讨。
一、必须正确认识到挖掘人力资源潜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源,在诸多资源中处于第一重要位置,是一个组织或团队最本质的核心竞争力。十七大报告中确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根本意义所在。窦自铁局长在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力资源是国税事业的第一要素。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专业化队伍,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科技兴税,现代化征管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使人力资源成为事业发展的“香饽饽”,只有尊重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必须正视目前队伍的现状
(1)人力资源趋于老龄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人员数量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以县国税局为例,1995年成立伊始,核定在职人员总数为48人,到1999年底增长为67人,增幅39.6%。1999年到底增长在职人员为74人,增幅10.4%。二是年龄结构呈两头低中间高趋势。以底人员年龄结构对比,在职干部74人,其中50岁以上11人,占14.9%,40—50岁38人,占51.4%,30—40岁17人,占22.9%,30岁以下8人,占10.8%,全局平均年龄42岁,据此推算,五年、十年以后,系统退休人员增加,而受编制、经费等因素影响,新增人员数量有限,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趋于不合理。
(2)人浮于事与人员不足并存。通俗的话说就是:拿钱的人多,能干活的人少。以我局为例,全局在职人员除去年龄偏大、病休,实习人员外,实际可利用的人力资源仅占人员总量的70%。机关8个股室,1人一个股室的2个,2人一个股室的3个。1人兼两职或多职的12人。在历年来征管体制改革、机构整合中,部分单位无法选配到足够的人员充实岗位,明显的感觉到可用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据调查,这种现象并非一个单位的特例,这在全市许多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国税部门自机构分设建局以来,人力资源输入主要来之三个渠道。一是从财税学校及各类专科学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二是部队转业的转业干部和复员军人;三是后国家定向招录的国家公务员。从以上人员来看,只有一少部分财税学校专科毕业,而一大部分“门外汉”仅是后期通过电大、函授、脱产轮训、不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取得了专科及以上学历,但事实上其专业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基层单位反映,一方面单位里持有上述文凭的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找出在写作、计算机操作、法律应用、大型企业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专业人才非常困难。截止到底,我局财税、财经学院毕业专科人员为11名,仅占总人数的14.9%。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结构仍处于“低谷”状态。
(4)优化配置缺乏活力。一是基层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征管体制的不断改革,税收形势和任务日益严峻和繁重,基层征管难度加大。但近年来,许多县市,由于种种原因,行政、后勤部门人员多于一线征管人员,造成人力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局面。二是税源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一些基层税源管理派出机构,年税收任务几百万元,管理人员3-5人,税收成本过大,纳税人办税不方便。这种情况应该是在多数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
(5)竞争激励机制尚需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人力资源整体使用效能的最佳途径。就当前国税系统而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但国税系统领导职数及非领导职数少,科级领导干部只占相当小的比例,受职数的限制,许多表现好、能力强的干部缺乏晋升和提高待遇的机会,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其次是干部异地交流不畅。实践证明,实行轮岗制度是一项极其有效和可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处级、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大,但一般干部基本上不流动,往往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干几十年,干部的工作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三是,目前国税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大改革力度,普遍推行了竞争上岗。但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论资排辈、走关系、吃老本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思考。
三、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人力资源的几点思考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和培训,具体包括精神、知识、技能、创造力等方面,针对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保持年龄结构的优化和新生力量的补充
一是中层干部的开发与管理。要根据人员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强化对35-45岁之间中青年群体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因为他们的思想、工作阅历和经验仍然是这个时期的“顶梁柱”;二是拓宽新生人力资源的渠道。要改进人才引进方式,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在系统编制、经费允许范围内通过公务员招考、聘用等方式尽可能多录用高素质年轻人才,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国税系统,保证新生力量得到持续稳定的补充。
(二)岗位技能培训要重点从学历培训向技能和实践操作转变
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普遍提高全体人员整体素质和岗位技能。近年来,我市国税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培训,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作为在职人员,普及知识和文化、提高学历之后,培训重点应转向技能和操作的培训,否则“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将不可避免的大量存在。要适时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重点转向技能和操作培训,今年市局提出“坐下来、走出去、请进门”的教育培训思路,结合省局组织的业务选拔考试,进一步扩大业务骨干队伍,搞好各类人才库储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年我局出台一系列奖惩激励措施,鼓励干部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先后有14名干部报考了全国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资格考试,带动了全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激励机制,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能
要坚持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主导,在激励的导向、激励的对象、激励的措施和力度等方面突出效率原则。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使激励措施能真正调动积极性、激活创造力,促进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氛围的形成。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重视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结果,民主推荐中大多数人不同意的一般不得列为考察对象;要积极探索实行干部任期制度,明确规定领导干部连续任职及担任同一职级领导职务的年限。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干部异地交流、上挂下派等制度。对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交流的同时,有计划的对一般干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人员交流轮换,使干部从长期在一地工作形成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开阔干部视野,丰富干部工作经验。
(四)稳步探讨税源分类管理和机构整合的新路子
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对传统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提出的新的挑战。结合本单位税源管理机构设置和辖区税源分布情况,遵循依法、稳妥、效能、规范,有利于税收工作开展的原则,通过基层调研、走访纳税人等渠道,总结和分析现有征管模式的不足之处,重点解决征管质量不高,纳税服务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重的实际问题。一是引入能本管理理念。结合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机制,根据每个税务人员的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将其分配到能充分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实现人本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二是优化业务重组。打破机关与基层的界限,本着对外有利于方便纳税人,对内有利于明确责任、分权制约的原则,重组征管组织机构。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形成一种新型组织机构,使管理组织设置简单、管理程序简化、信息传递更加流畅。三是纳税服务更具高效。将受理咨询的涉税事宜和征收职能推向前台,集中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简化管理环节,减少管理层次和审批级次,解决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达到优质服务与提高机关效率的“双赢”效果。
第二篇:国税系统整合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
国税系统整合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结合当前国税系统队伍现状,整合优化人力资源,挖掘人力资源潜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人员结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我市国税系统受传统观念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人员结构日益老化,专业性人才相对匮乏,如此带来的连锁不良反应成为制约税收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按照征管现代化的要求,审视目前队伍现状,如何向更深层次挖掘人力资源,培养一批“潜力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国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实践和出路作肤浅的探讨。
一、必须正确认识到挖掘人力资源潜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源,在诸多资源中处于第一重要位置,是一个组织或团队最本质的核心竞争力。十七大报告中确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根本意义所在。窦自铁局长在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力资源是国税事业的第一要素。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专业化队伍,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科技兴税,现代化征管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使人力资源成为事业发展的“香饽饽”,只有尊重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必须正视目前队伍的现状
(1)人力资源趋于老龄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人员数量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以县国税局为例,1995年成立伊始,核定在职人员总数为48人,到1999年底增长为67人,增幅39.6%。1999年到底增长在职人员为74人,增幅10.4%。二是年龄结构呈两头低中间高趋势。以底人员年龄结构对比,在职干部74人,其中50岁以上11人,占14.9%,40—50岁38人,占51.4%,30—40岁17人,占22.9%,30岁以下8人,占10.8%,全局平均年龄42岁,据此推算,五年、十年以后,系统退休人员增加,而受编制、经费等因素影响,新增人员数量有限,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趋于不合理。
(2)人浮于事与人员不足并存。通俗的话说就是:拿钱的人多,能干活的人少。以我局为例,全局在职人员除去年龄偏大、病休,实习人员外,实际可利用的人力资源仅占人员总量的70%。机关8个股室,1人一个股室的2个,2人一个股室的3个。1人兼两职或多职的12人。在历年来征管体制改革、机构整合中,部分单位无法选配到足够的人员充实岗位,明显的感觉到可用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据调查,这种现象并非一个单位的特例,这在全市许多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国税部门自机构分设建局以来,人力资源输入主要来之三个渠道。一是从财税学校及各类专科学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二是部队转业的转业干部和复员军人;三是后国家定向招录的国家公务员。从以上人员来看,只有一少部分财税学校专科毕业,而一大部分“门外汉”仅是后期通过电大、函授、脱产轮训、不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取得了专科及以上学历,但事实上其专业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基层单位反映,一方面单位里持有上述文凭的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找出在写作、计算机操作、法律应用、大型企业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专业人才非常困难。截止到底,我局财税、财经学院毕业专科人员为11名,仅占总人数的14.9%。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结构仍处于“低谷”状态。
(4)优化配置缺乏活力。一是基层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征管体制的不断改革,税收形势和任务日益严峻和繁重,基层征管难度加大。但近年来,许多县市,由于种种原因,行政、后勤部门人员多于一线征管人员,造成人力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局面。二是税源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一些基层税源管理派出机构,年税收任务几百万元,管理人员3-5人,税收成本过大,纳税人办税不方便。这种情况应该是在多数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
(5)竞争激励机制尚需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人力资源整体使用效能的最佳途径。就当前国税系统而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但国税系统领导职数及非领导职数少,科级领导干部只占相当小的比例,受职数的限制,许多表现好、能力强的干部缺乏晋升和提高待遇的机会,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其次是干部异地交流不畅。实
践证明,实行轮岗制度是一项极其有效和可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处级、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大,但一般干部基本上不流动,往往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干几十年,干部的工作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三是,目前国税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大改革力度,普遍推行了竞争上岗。但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论资排辈、走关系、吃老本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思考。
三、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人力资源的几点思考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和培训,具体包括精神、知识、技能、创造力等方面,针对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保持年龄结构的优化和新生力量的补充
一是中层干部的开发与管理。要根据人员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强化对35-45岁之间中青年群体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因为他们的思想、工作阅历和经验仍然是这个时期的“顶梁柱”;二是拓宽新生人力资源的渠道。要改进人才引进方式,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在系统编制、经费允许范围内通过公务员招考、聘用等方式尽可能多录用高素质年轻人才,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国税系统,保证新生力量得到持续稳定的补充。
(二)岗位技能培训要重点从学历培训向技能和实践操作转变
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普遍提高全体人员整体素质和岗位技能。近年来,我市国税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培训,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作为在职人员,普及知识和文化、提高学历之后,培训重点应转向技能和操作的培训,否则“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将不可避免的大量存在。要适时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重点转向技能和操作培训,今年市局提出“坐下来、走出去、请进门”的教育培训思路,结合省局组织的业务选拔考试,进一步扩大业务骨干队伍,搞好各类人才库储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年我局出台一系列奖惩激励措施,鼓励干部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先后有14名干部报考了全国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资格考试,带动了全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激励机制,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能
要坚持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主导,在激励的导向、激励的对象、激励的措施和力度等方面突出效率原则。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使激励措施能真正调动积极性、激活创造力,促进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氛围的形成。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重视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结果,民主推荐中大多数人不同意的一般不得列为考察对象;要积极探索实行干部任期制度,明确规定领导干部连续任职及担任同一职级领导职务的年限。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干部异地交流、上挂下派等制度。对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交流的同时,有计划的对一般干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人员交流轮换,使干部从长期在一地工作形成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开阔干部视野,丰富干部工作经验。
(四)稳步探讨税源分类管理和机构整合的新路子
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对传统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提出的新的挑战。结合本单位税源管理机构设置和辖区税源分布情况,遵循依法、稳妥、效能、规范,有利于税收工作开展的原则,通过基层调研、走访纳税人等渠道,总结和分析现有征管模式的不足之处,重点解决征管质量不高,纳税服务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重的实际问题。一是引入能本管理理念。结合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机制,根据每个税务人员的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将其分配到能充分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实现人本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二是优化业务重组。打破机关与基层的界限,本着对外有利于方便纳税人,对内有利于明确责任、分权制约的原则,重组征管组织机构。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形成一种新型组织机构,使管理组织设置简单、管理程序简化、信息传递更加流畅。三是纳税服务更具高效。将受理咨询的涉税事宜和征收职能推向前台,集中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简化管理环节,减少管理层次和审批级次,解决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达到优质服务与提高机关效率的“双赢”效果。
第三篇: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天长市卫校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薛雪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
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调查的天长市卫校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现有在册员工13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5人;离退人员13人,岗位一线人员10人(含门诊部人员),全额人员1人,余均集体及临时工。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4人。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初级职称7人。现有具备教师资格人员2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由市人社局、卫生局联合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市卫校还没有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实践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培训引进方面:学校虽制定并下达了全年教职工培训计划,但仅有部份教职工接受本校进行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人力资源部门也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但仅1人参训并获中级技工资格。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学校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浮于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非一线和退休人员而且集体和临时工占大部,集体人员和临时工工资需学校自筹发放。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岗位己不存在但人员仍保留,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岗位可以撤销或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人员的结构性问题。学校现有具备数师资格的仅2人,技术工人1人,这样的技术含量,与教职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人中尚有2不在岗的。这是目前技术人员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学校现有技术人员8人,;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只有1人,而且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学校在教改、教学及门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4、激励机制的问题。严格地来说该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员工的管理体系。尽管学校多年来陆续出台了教师津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津贴等制度,但只是墙上的,实际上还是“大锅饭”、平均主义。故自下而上的逐级考核机制以及考核细则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过于繁杂的考核办法,往往流于形式。
5、执行力的问题。“执行不力”的问题是我国企事单位的通病,天长市卫校也不例外。首先是不知执行力为何物。其次是执行缩水,偷工减料。三是中心点太多,搞得不知如何执行。四是追求过分完美追求极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三、思考与建议
现代人力资源有别于传统的劳资部门,它涉及企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现代企事业的发展战略、营运成本、单位业绩以及生存环境。现代人力资源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要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必须贯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所应具有的战略、成本、营运、整体四种意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要的是全体员工转变观念,转换意识。管理层要转变管理理念,员工要转变工作观念。要强化危机意识,要居安思危,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居危思活”。
1、在人员管理方面,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作为一家全额拔款的事业单位,肩负的担子有太多的社会责任。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一是采取自然消肿的办法,自然减员。二是对于每个教职员工,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进行严格科学的认证,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三是粗分岗位。岗位的越细化,直接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逐步实行一人多岗一职多能的岗位模式。实际上,学校现有工作岗位的工作量是完全不饱和的。四是要坚决取缔因人设岗的做法,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安排人员。五是要逐步增加人力成本考核科目,并且将核算办法逐步推进。提高人员的主动性及效益意识。
2、在人员的技术力量方面,要鼓励职工学技术,使广大员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一是鼓励在职员工学技术,积极引导员工参加教育、卫生、人社培训部门的技术等级考试,逐步提高双技型人才的比例。二是对于获得技术等级或职称的人员由上级部门进一步考核认证,给予提高工资待遇的奖励。三是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还是要进一步抓好抓实四级培训,即国家、地市、县市、单位的培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逐一培训,纠正那些流于
形式华而不实只体现在书面材料上的培训。四是要将学技术与勤奋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制定多条有可操作性,员工自已可以实实在在查找对比的考核细则。
3、在专业技术人才上,要进一步做好招聘、引进、培养、开发工作。一是学校必须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招聘引进人才计划,合理储备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实行梯级管理,以老带新,以高带低,鼓励竞争,推行动态的中级、高级教(医)师待遇,抑制那些有证无能有证不能的混世作风。三是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多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挖掘(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潜能,激发他们专研技术勤奋工作的热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要给予一些技术方面的课题让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或实践的研究。提升学校(含门诊部)的教学、医技水平,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
4、激励机制的问题。我们许多人一谈到激励机制的问题便不加思索地说到:钱。其实金钱只是激励机制的一部分,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它把人定格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我们曾经听说过这样的论调“不罚就是奖”,这是一种典型的把人作为纯粹的生产工具。是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作为生产工具的人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按照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根据专家的研究,物质待遇的比值为14.4%,居第四位;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21.2%;领导重视为第二位,比值是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和谐,比值为18.6%;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居第五位,比值是11.7%;专业对口为第六位,比值是8.4%。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是听觉激励,中国人喜欢把爱埋在心里,不善用语言表达,这是一大缺陷。我们有的领导对下属工作完成其实是较为满意的,而下属也希望听到领导的一句表扬,但领导说出的话确是吹毛求疵。领导的一句不很艺术的话将下属打入冰窖,使下属寒了心。如果你想表扬你的下属,就一定要很好地表达出来。二是视觉激励,把优秀员工的照片和事迹在学校内部的媒体中加以宣传,让大家都看到听到,以此来激励广大教职工。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只有竞争一个企事业单位才会具有活力,业绩才会日新月异地提高。四是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追求上进这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需求,更是一个人价值的发现和认可。五是合理授权,合理授权是较高的激励方式之一。有权就有责,有权就有上进心,就有工作目标。六是以人为本、善待员工,这是社会责任也是企事业的利益的所在。只有善待员工,员工才会善待企事业。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松下公司发生严重亏损,经营陷入困境,公司有关部门提出减产裁员的应急计划。但是松下先生认为:不能让员工成经济危机的牺牲品,要与员工风雨同舟,宁可减产不能裁员。公司员工为松下先生的这一善举所感动,尽心尽责努力工作,终于使公司走出困境。
5、执行力的问题。据资料显示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余年间,共培养了1531位CEO,2012位总裁,5000余位副总裁,培养的工商界人士比哈佛大学还要多。同样,我国知名企业海尔、联想、华为、万科、三九也存在一个巧合,那就是它们的老总同为军人出身。军人
为何能在商界创造如此多的神话呢?答案:执行力。一个单位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该单位的兴衰。执行力是指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及技术操作方法,是能及时有力地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不能简单地把它曲解为权威或权力,更不能把它理解成领导的个人意志。它应该有相关的制度来支撑,不然它就会变成议而不决,执而不行的口号管理。为了保障执行力的到位,我们应该有一套督查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传递压力、激发动力体系。目前特别是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上,要及时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外,要做好学校的形象工程;对内,要加强员工的形势教育,特别是危机意识的教育。心态决定状态,眼界决定境界。所以加强教育是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卓越的团队意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执行力较为有效的手段。事实上执行力是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总之,在现行的体制机制下依然存在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多年沉淀下来的一些优良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当前的工作就是要我们将它完善好,执行好。我们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学校才能做强做大,员工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四篇: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关于荆门公司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
• 为认真贯彻超高压公司下发了文件,布置了当前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突出问题的调研工作。在人力资源范围内,采取各单位自检,责任部门自查,调研办公室重点抽查,召开座谈会,组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当前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突出问题的进行调研。
一、调研的实际情况
1、人员基本情况。荆门公司员工114人,其中:正式员工103人;集体员工4人;2000年以后分配的学生(非集非全)7人;离退休人员16人(其中病退1人)。
• 共有员工5303人,其中技术人员 987人,博士14人;硕士48人,高级职称45人。
• 公司共有员工945 人其中按专业构成生产人员541人,技术人员135 人,财务人员10 人,销售人员3 人,管理人员97 人,辅助人员88 人,退休员工356 人,其中按教育程度博士5 人,硕士9 人,本科生77人,大中专生90 人。
• 技术中心现有人员52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18人,平均年龄33岁。
引进的人员以自然科学为主,社会科学的人员偏少;一帮具有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年轻人逐步走上高层管理岗位;高层管理人员坚持内部培养,这样可以避免动荡和较好地实现文化融合。
2、职工收入分配状况。按照××××通知精神,按照“效
益决定工资”、“封顶保底不保低”、职工工资收入随经济效益全额浮动等方面的要求,××按照效益、产业、单位特点分类,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工效挂钩办法。2005年同比增长××万元,增长××%;职工人均工资××元,同比增长××%。现在,职工对工资分配基本满意。但是,现行的工资分配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效益决定工资问题。单位实行工资总额与经营利润、管理费用“双挂钩”的分配政策,效益决定工资,但实际操作中实行封顶,超额完成奋斗目标,不能提取效益工资,职工普遍反映收入偏低,挫伤了职工积极性。二是同岗不同酬的问题。单位××岗位是一个很重要的涉及人员比较多的岗位,目前从事此工作岗位的621人,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时,岗位虽是同一工种,但定岗不统一。随着××改革和发展,此问题会日益突出。
3、职工社会保障状况。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按规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建立困难职工生活档案。现有28户困难职工家庭得到不同形式的救助,6户特困职工家庭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4、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状况。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强化现场安全监督,落实现场工人自主保安“六项权利”,全面推广应用《××安全检查表》,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伤亡事故和
非人身事故。上半年,××××投资500余万元,对部分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了整改。
5、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状况。不悔资料版权所有!坚持厂务公开制度,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党政共同负责厂务公开工作,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四个专项工作组。目前,××厂务公开工作,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生产经营重大问题,职工福利费和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等事项,在职代会上公开;人事调整、干部选拔、需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问题,在党政联席会上公开;单位定编定员、职工竞争上岗、领导干部工资收入等事项,在公开栏上公开。
6、劳动关系协调状况。××3356名职工全都签定了劳动合同。今年年初,经过平等协商,×届×次职代会续签了集体合同。××工会热情接待职工群众来信来访,××××没有形成劳动争议案件。××所属的一名职工,………..。
7、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职工队伍思想稳定。利用职工思想动态反馈网络,及时了解、收集员工思想动态;全面、深入、系统地组织排查,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以及职工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不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没有出现集体上访事件。
8、工会组织状况。建立三级工会组织:即××工会委员会、车间工会委员会、工会小组。××现有职工××人,职工入会率100%。根据“双代会”工会的基本职能,设立组织、民管、维权、安全生产、生活、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部门。各工作部门负责人均由工会专职干部担任。××工会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履行工会组织的“四项职能”,维护了广大职工合法权益。
9、宗教组织活动情况。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中央文件精神,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自觉性,依法管理宗教活动,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10、职工群众对物业管理服务方面的意见:××的职工居住在××公司的各个社区。总的说,职工对××公司物业管理服务基本是满意的。但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也不少,表现为:治安管理不到位;有电动车、摩托车丢失现象;××小区的暖气不热;××小区有些楼顶渗水,电话数次,无人修理。
二、调研得到的启示
1、××公司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符合国家的政策,目的是把企业办好。××公司在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上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加之多年来形成的职工观念,在具体到每一个单位的改制中,各级党政工组织在科学设计改制方案的同时,要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教育和引导职工理解、支持企业改
制。同时,企业改制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该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必须履行职工(代表)大会程序。
2、工资分配政策。××公司现行的“效益决定工资”、“封顶保底不保低”的工资分配政策,如果不从整体上理解的话,整个工资分配政策有矛盾。既然职工收入实行工效挂钩,那就不应该“封顶”,也违背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由于工资“封顶”的规定,超额完成奋斗目标,也不能提取效益工资,职工普遍反映收入偏低。
随着××公司改革和发展,××××出现保管员同岗不同酬的问题。建议××公司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统一确定保管员的岗位,解决保管员同岗不同酬的问题。
××公司知名度高,效益也不低,职工普遍盼望着工资收入能达到煤炭行业兄弟单位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
3、××公司物业管理服务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对××公司物业管理服务期望值比较高。在家属区治安管理上,在汽车车位的收费上,在家属区的其他服务上,还确实得好好的研究。
第五篇: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
2013年初远洋公司搬迁后化轻员工在新址聚众围堵;年中退养政策下发后部分人员集合起来无故发泄不满情绪;9月份企业被仲裁通知参加员工劳动争议庭审;全年不断有在职员工到有关部门上访等等。除了这些已经发生的问题,我们更是面对着许多潜在的侍机爆发的问题,比如员工与企业缺乏共同的远景,没有共同的信念;缺乏完善的激励制约机制;员工需求的实现化成都不高等,这些都是致命的危害,就像病毒一样等待时机。这些与员工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公司的对外声誉以及正常的经营活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些喜欢滋生是非的员工更是趋之若鹜的参与其中。所以客观分析造成这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使得员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不断提高其工作意愿和工作积极性,保障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有效执行,我们需要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人力资源部的重要职能之一,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和重视。员工关系管理从广义的概念来讲,它涉及了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所有相关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员工一旦与公司产生劳动关系,就需要我们开始管理。从员工的入职到培训,上岗、离职,甚至产生劳动纠纷,这一系列的手续办理无一不影响着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建立在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基础上的就是企业对于员工个人情况的了解控制程
度。比如对于员工心态、满意度调查,关于谣言、怠工的预防、检测及处理,还有就是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
二是员工纪律管理方面。企业靠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员工,通过引导,让员工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提高员工的组织纪律,从而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工作关系。
三是是企业文化建设。建设积极有效、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价值观,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做好对员工的服务与支持。为员工提供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
所以为了使我们企业与员工关系更为和谐,我们对其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共同远景。共同的企业远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远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远景。没有共同的远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我们应通过确立共同的远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的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或者特定利益者的需求。因此,根据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培训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建立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企业应当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只要让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我们在建立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远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这个共识就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所以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建立与员工的心理契约是企业与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此外我们更应不断提高业
务技能水平,让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达到和谐的状态,员工更努力为企业做贡献,企业加倍为员工谋福利,如此循环不间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