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大学《成本会计》[第八章再生产和产品成本的核算]课程复习(定稿)
山东大学《成本会计》课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八章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计算模式
2.在产品盘存的账务处理
3.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4.约当产量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5.定额比例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6.定额成本计算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7.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一)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核算的内容
1.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模式
(1)先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这时,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费用-完工产品成本
(2)先计算在产品成本,这时,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3)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2.在产品清查的核算
在产品清查完后,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当发生盘盈时,应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对于盘盈的在产品,一般是冲减当期的制造费用,所作的会计分录是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
“制造费用”科目;对于盘亏的存货,应于盘亏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对于盘亏在产品的净损失,应由责任人赔偿或计人当期的管理费用当中,所作的会计分录是借记“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选择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当企业期末有在产品时,应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一定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选择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在产品占用的金额的多少、在产品成本各月份变化的情况、各成本项目金额的比重、定额资料是否健全等。将上述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出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一经确定后,没有特殊情况,不应经常变动。
2.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是指将本月发生的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中,在产品不负担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占用的费用金额不大的情况。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是指各月份在产品成本均按年初确定的金额固定计算,本月发生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中。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在产品数量较多,占用的费用也较大,但各月份之间变化不大的情况。
(3)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法是指将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
量,然后,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约当产量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占用的费用金额较大、各月末在产品的数量变化较大、各成本项目的金额比例差别不大的情况。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这样,采用约当产量法时,由于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负担的材料费用相同,所以,应将原材料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按数量比例进行分配;加工费用则应在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之间进行分配。
②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且在每道工序一次投入。这样采用约当产量法时,应分别计算原材料的投入程度和工时完工率,将在产品折算为约当产量。然后,采用两个不同的约当产量,分别计算材料费用分配率和加工费用分配率,将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③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同时在每道工序也是陆续投入的。这样,采用约当产量法时,也应分别计算原材料的投入程度和工时完工率。然后,采用两个不同的约当产量,分别计算材料费用分配率和加工费用分配率,将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定额比例法
定额比例法是根据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健全、准确、稳定,并且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情况。采用定额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时,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根据材料实际消耗量合计除以定额消耗量合计,计算出定额比例;
②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定额消耗量乘以定额比例,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实际消耗量;
③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实际消耗量分别乘以单价,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
采用定额比例法计算时,上式中的定额消耗量也可采用定额费用作为标准进行计算。
在具体计算时,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①首先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实际消耗数量(材料或工时),然后,用实际消耗数量分别乘以材料的单价或工资率、制造费用率,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其优点是能用实际数量指标与定额数量指标进行对比,检查执行情况,但缺点是比较复杂。
②直接用实际费用除以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计算出费用分配率,然后,用费用分配率乘以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但不能计算出实际消耗数量。
(5)定额成本计算法
定额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为标准计算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消耗定额完整、准确、稳定,且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企业在一般情况下是制定完工产品的定额,因此,应特别注意在产品定额数字的计算。若原材料是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则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成本是一样的。若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的,则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材料成本不同,应根据在产品的数量进行折算,计算在产品的材料定额成本;而加工工时一般都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发生的,所以,在计算在产品的定额工时时,应将定额工时进行折算。一般情况下,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将定额工时的50%作为在产品的定额工时。
定额成本计算法的计算程序是,先计算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然后,将生产费用合计减去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就是完工产品成本。
(6)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法
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法是指在产品只负担材料费用,其他加工费用全部
由完工产品负担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在产品成本项目中,材料费用比重最大,而加工费用的比重较小的情况。在计算时,若原材料是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的,应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数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若原材料不是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的,则应将在产品的数量折算为约当产量,将材料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按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在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材料费用后,在产品的材料费用即为在产品的成本;将生产费用合计减去在产品成本,其余额就是完工产品成本。
(三)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在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后,应将各种完工产品的成本进行汇总,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所作的账务处理是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第二篇:山东大学《成本会计》[第四章成本核算概述]课程复习
山东大学 《成本会计》课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四章成本核算概述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成本核算的原则
2.成本核算的要求
3.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
4.成本总分类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
5.成本总分类核算程序
6.成本明细分类核算明细账的设置
7.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下成本明细核算的程序
(一)产品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
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成本核算的原则包括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成本分期原则、合法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等。
(二)成本核算的要求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做到,一是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二是要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包括分清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线、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分清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线、分清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人产品成本的费用界线等;三是要完善成本责任制,包括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制度、内部成本管理体系、成本考核制度和成本责任奖惩制度等;四是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五是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特别注意的是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它是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工作。
(三)成本核算的程序
山东大学 《成本会计》课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1.成本总分类核算的程序
成本总分类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在“生产成本”科目下,还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制造费用”科目下,还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成本总分类核算的程序是:要素费用的分配、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2.成本明细分类核算的程序
(1)一级成本核算体制
在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下应设置的明细账包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等。其核算程序是:登记用于产品生产的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工资等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2)两级成本核算体制
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明细账应分别车间和厂部设置。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各基本生产车间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和“制造费用明细账” ;辅助生产车间应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厂部财会部门应设置“厂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厂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厂部制造费用明细账”、“厂部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计算单”等。
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成本核算的程序包括登记和分配材料、工资等要素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厂部财会部门汇总完工产品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在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费用的汇集和分配需要在厂部和车间分别进行。
第三篇:山东大学《成本会计》[第十章成本计算品种法]课程复习
山东大学 《成本会计》课程
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十章 成本计算品种法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品种法的基本特点
2.品种法的运用典型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一)品种法的概念
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一些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如分类法等方法,实际上都是在品种法基础上的变通运用。(二)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1.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划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只能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例如发电、采掘等企业。
2.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或按流水线组织生产,或集中封闭式生产,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或车间,例如砖瓦厂、造纸厂和小型水泥厂等。(三)品种法的特点
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该种产品。生产中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可以直接根据有关凭证和费用分配表,分成本项目全部列入该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
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则是每种产品。需要按每种产品分别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生产中发生的生产费用,要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凡能分清应由某种产品负担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
山东大学 《成本会计》课程
期末复习知识点
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又分不清应有哪种产品负担多少数额的间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直接进行分配;或先另行归集,再经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单中的有关成本项目中。2.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从其生产工艺过程看,品种法既适用于单步骤生产,也适用于多步骤生产,但从生产组织方式上看,大多是大量大批生产,是连续不断地重复着某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经常有很多完工产品,不能等到产品全部制造完工时再计算成本,而只能定期在期末计算成本。
3.区别不同的情况计算或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没有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占有生产费用的数额不大,全部生产费用都由完工产品负担,不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2)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有在产品,而且数量较多,占用费用较大,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算在产品的成本。(四)品种法的类型
1.简单品种法:应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企业。这类企业一般不存在在产品,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可直接记人生产成本明细账,并根据产品产量,计算其单位成本,成本计算程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企业内部辅助生产车间也可以采用简单品种法。
2.典型品种法:应用于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某些小型多步骤生产企业。这类企业要按不同品种产品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既有可以记入的直接费用,也有需要分配记入的间接费用,通常还需计算每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成本计算相对要复杂一些。(五)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成本计算程序是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财务会计制度
山东大学 《成本会计》课程
期末复习知识点 的规定,进行审核、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过程。1.简单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
简单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相对简化,主要体现在成本计算对象品种单一,费用的发生较为直接,无需分配,只要按费用项目直接归集。由于月末没有在产品,汇总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即可求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在简单品种法下,可按照发生的费用项目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的专栏,各生产单位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都为直接费用,应根据原始凭证或各项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直接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相应项目,月末汇总“生产成本明细账”,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完工产品成本。2.典型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
(1)根据领料单、限额领料单、考勤簿、产量记录、折旧计算表及其他费用凭证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
(2)根据要素费用分配表,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和“废品损失明细账”(3)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4)分配辅助生产费用(5)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6)计算不可修复废品损失(7)结转废品损失
(8)结转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完工产品成本
第四篇:山东大学《成本会计》[第七章生产损失的核算]课程复习(最终版)
山东大学《成本会计》课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七章生产损失的核算
本章重点与难点
1.生产损失的分类
2.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划分标准
3.工废和料废划分标准
4.废品净损失包括的内容
5.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6.废品损失的账务处理
7.停工损失的账务处理
(一)生产损失的涵义和种类
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称为生产损失。生产损失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两类。
(二)生产中废品损失的核算
1.废品及废品损失
废品是指经检验在质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需在生产过程中重新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产品。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区分的标准是其废损程度和在经济上是否具有修复价值。当同时具备技术上可以修复、经济上具有修复价值两个条件时的废品,称为可修复废品。否则,应划归于不可修复废品。
学习时应注意产品售出后发现的废品属于三包损失,不应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废品净损失=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残值)
2.生产中废品损失的计算
在废品净损失的计算公式中,需要计算的主要是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因为它们是与合格品的成本混在一起的。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可采取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和按定额成本两种方法计算。
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时,若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则废品所耗材料费用应与合格品相同,因此,可按合格品和废品的数量比例进行分配;除材料费用以外的加工费用,则可按合格品和废品的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按定额成本计算时,是根据废品的数量、定额消耗量和单价等资料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0861]
废品定额成本=废品单位产品定额消耗量×材料(或费用)单价
3.生产中废品损失核算的账务处理
在进行废品损失核算时,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是“废品损失”科目,计算出来的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可修复废品发生的修复费用应记入该科目的借方;对于取得的赔款、不可修复废品的残值以及结转的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应记入该科目的贷方。其账务处理程序如下:
(1)计算出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时,应作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根据“不可修复废品残值计算表”中入库的残值,应作如下的会计分录:借:原材料等科目
贷:废品损失
(3)发生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时,应作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废品损失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4)取得的保险、责任人的赔款时,应作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废品损失
(5)计算出废品的净损失时,应作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三)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停工的原因、范围、时间不同,停工损失的核算方法也就不一样。
停工损失核算时应设置“停工损失”科目进行,当发生停工损失时,记人“停工损失”科目的借方;根据停工损失的原因不同进行结转时,应记入该科目的贷方。
第五篇: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分院成本核算工作,保障分院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总院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分院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三条 成本核算制度是分院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分院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五条 成本核算是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各单位应认真组织各职能部门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
一、定额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七条 定额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各单位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各单位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各单位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二、原始记录
第八条 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的分类编码、验收入库单、领料单、定额领料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工具请领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等,并做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仓库台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产品代码、制造单号、路线单、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做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根据动力电的实际耗用量,并做好动力电消耗统计报表。
第九条 各单位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计量验收
第十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四.内部结算价格
第十一条 为了正确评价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分清各自的经济责任,分院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价格体系,进行内部经济核算。
第十二条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
(一)部门之间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产成品以基于市场价格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二)分院辅助部门的劳务供应,可以市场价为基础,由分院主管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成本情况审定结算价格。
(三)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转移时,采用定额成本作为转移价格。
第十三条 各种内部结算价格,每年修订一次,如客观情况发生较大变动,影响成本的准确性由有关部门协作研究修订,经批准后施行。各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第三章 二级成本核算
第十四条 分院二级成本核算的形式为:二级财务负责统计生产工时、材料物资消耗、产品产量等成本核算所需基础资料,协助分院财务部进行产品成本分配核算。
第十五条 分院财务部设置成本核算组,负责成本核算有关工作的协调及制度的修订,负责分院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第十六条 分院二级财务为研究所(直属工厂)级成本核算机构,接受分院财务部的业务领导。
第十七条 二级财务成本核算机构和人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分院成本核算制度在研究所(直属工厂)的宣贯和实施;
(二)加强存货管理,确保存货帐实相符;
(三)负责本单位的内部结算有关工作;
(四)在本单位领导组织下,会同其他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五)协助本单位领导对生产费用耗费进行控制,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
(六)协助本单位领导对内部各级机构或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和经济技术指标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第四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十八条 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满足分院成本管理及内部经济核算的需要。
第十九条 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客观反映产品实际成本。对于已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必须及时、准确地归集和登记;对于尚需发生的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地预计。应当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成本的界限、在制产品成本与已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以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第二十条 真实、准确、及时、系统地核算和反映产品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第五章 产品成本项目
第二十一条 成本项目包括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一)直接费用
1.直接人工费 指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等; 2.直接材料费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等的费用;
3.燃料动力电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动力电。
(二)制造费用
指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生产组织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等。
第二十二条 研究所直接生产人员是指研究所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包括研究室及车间生产人员;直属工厂直接生产人员是指工厂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即车间生产人员。
第二十三条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产品成本:
分院及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分院因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六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第二十四条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分院以每一批次产品或配件为成本计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项目。分院产品成本采用制造成本。
(三)设置下列各种成本和费用明细帐:
1.生产成本明细帐,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生产部门发生的生产费用。
2.制造费用明细帐,按生产部门和明细项目别核算发生的制造费用。并按规定进行分配核算,月终不保留余额。
3.待摊费用、予提费用明细帐,根据划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4.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明细帐,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
5.主营业务成本明细帐,根据销售清单及出库单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四)二级财务对本单位的原始单据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集;财务部对所有已发生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这些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
(五)财务部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分产品别的成本计算单(或称成本二级明细帐)。据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资料,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六)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第七章 材料费的核算
第二十五条 分院材料物资应按其性质进行分类类别的规范与调整由总库负责,并书面通知财务部。第二十六条 财务部设“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明细帐,按材料类别设置二级帐,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摊入费用。库房按材料品种和规格设置三级明细帐;按低值易耗品类别、品种、规格设置辅助帐薄,以控制其数量,掌握使用状况;库房保管设置数量卡片。材料三级明细帐根据采购验收单和领料单逐笔凳记。
第二十七条 材料的计价采用实际成本法。材料采购成本包括:
(一)购入材料的原价(不含增值税;不包括购入材料包装物或容器的押金);
(二)购入材料的外地运杂费;
(三)符合生产中心制订的、材料运输途中定额损耗率限额内的损耗;
(四)材料入库前,整理挑选时发生损耗的净损失及其整理费用;
(五)进口材料的国外进价,进口环节的各种税金和其他进口费用,以及应分摊的外汇价差。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的商品的采购成本为实际支付给代理单位的全部价款。
以上第1项应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第2、3、4、5项,凡能分清的,可以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的,应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第二十八条 核算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要根据经批准的材料出库、退库原始凭证,按材料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对于尚未付款已经入库材料的领用,要按计划成本或合同估价入帐。所领用的材料应计入当期成本,不得任意提前或延迟实际领用期。出库材料成本的计价,除单独为某项产品采购的材料采用个别计价法外,其余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计价。
第二十九条 可直接区分受益对象的材料费,直接计入受益对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材料,可分别按消耗定额比例、耗用重量比例、产品数量比例等方法,在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对需切割(如钢板)的材料,应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在领料控制单中反映,库房填制移库单将整数单位的该类材料转移至生产现场,生产人员签收后在定额范围内使用,库管员定期不定期对该类材料进行核实清点。
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生产专用工具、工艺装备、油料、气体等,领用后在“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中核算,按制造费用分配比例分摊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无法再用于生产的废料、边角短料,应按月回收交库,还能再利用的应办理退库手续,并冲减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第八章 直接人工费的归集与分配
第三十条 分院支付正式员工、临时工、合同工的各项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范围内的辅助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都应当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进行计算、支付、汇总、分配,计入不同的成本费用科目。
第三十一条 生产部门的人员工资由二级财务根据本单位内部组织机构按费用性质进行分配。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计入制造费用,车间及研究室人员工资计入直接人工费,科研及四技项目人员工资计入科研及四技成本,对于既参与产品生产又参与科研及四技项目人员的工资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率,分配后分别计入相关费用科目。
对于可直接区分受益对象的直接人工费,根据工资单据直接计入受益对象;几个项目共同负担的直接人工费,可按以下方法在各项目之间进行分配:
1.采用定额工时制的,根据工时定额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应计入生产成本中的职工福利费按同一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某一配件(工序)直接人工费=工时定额×单位工资标准 某一产品直接人工费=∑某一配件(工序)直接人工费 2.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根据完工量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应计入生产成本中的职工福利费按同一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某一配件(工序)直接人工费=完工量×单件工资标准 某一产品直接人工费=∑某一配件(工序)直接人工费 3.采用实际工时制的,根据实际工时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应计入生产成本中的职工福利费按同一分配标准分配计入。该法适用于研究所及工厂未实行1、2的人工费的分配。
直接人工费分配率=(当期直接人工费总额÷各成本计算对象实际生产工时总和)×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费=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直接人工费分配率
研究室或生产车间实际生产工时可以按天也可以按小时统计。有条件的生产车间原则上应按小时计算,并与工时定额对比,作为修订工时定额的依据,研究室暂按天统计,多产品情况下,分别统计各产品工作天数。
第九章 动力电的归集与分配
第三十二条 为加强内部经济核算,分院电费管理部门应在生产部门安装电表,在其生产车间安装分表。每月向供电局支付电费后,财务部凭电费支付有关单据先在“管理费用-电费”科目核算,月末根据电费管理部门编制的动力电分配表进行分摊,冲减“管理费用-电费”科目。
第三十三条 生产部门及其生产车间消耗的可直接区分受益对象的动力电,根据电费单据直接计入受益对象;几个项目共同耗用的动力电,可按以下方法在各项目之间进行分配:
1.定额工时制下
动力电分配率=(当期动力电耗用总额÷各成本计算对象定额工时总和)×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动力电=该产品定额工时×动力电分配率 2.计件工资制下
动力电分配率=(当期动力电耗用总额÷各成本计算对象直接人工费总额)×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动力电=该产品直接人工费×动力电分配率 3.实际工时制下
动力电分配率=(当期动力电耗用总额÷各成本计算对象实际生产工时总和)×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动力电=该产品生产车间实际生产工时×动力电分配率
规模相对较小、动力电耗费较少的研究所所属研究室及生产车间,暂不单独核算动力电,其支出在制造费用-电费科目中核算。
第十章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三十四条 制造费用发生时,先在“制造费用”账户归集,月末进行汇总并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生产成本中。分配的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各成本计算对象直接人工费总和)×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分配率
第十一章 完工产品实际成本的确定
第三十五条 为了分期确定损益,在有未完产品的情况下,需要将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划分。其平衡公式为:
完工产品实际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全部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
第三十六条 期末未完产品实际成本的确定采用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法 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产量,并按在产品约当产量与完工产品产量比例分配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原材料不折算)。(为简化计算,暂采用50%作为综合折率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公式是: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本月完工产品(约当)单位成本(原材一次投入时不含直接材料费)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本月实际完工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
=材料费+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产品(约当)单位成本
第三十七条 各种自制零件及自制售后用备件应按品种单独计算自制件成本。为简化工作,自制件成本的计算采用定额成本法,不分摊间接费用,“动力电”“制造费用”月末全部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自制零件作为材料进行管理。即:
自制件成本=材料消耗定额+人工费定额
各种自制零件及自制售后用备件期末无在产品余额。
第三十八条 各种用于销售的半成品应按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作为成品进行管理。
第十二章 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
第三十九条 成品管理部门应会同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制定产成品出入库、退库流程,健全产成品库房管理制度,建立发出商品登记管理制度,确保产成品帐实相符。第四十条 月末,财务部根据成品库房编制的产品出库汇总表采用移动平均法结转销售成本。
第十三章 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分类法
第四十一条 根据分院产品生产实际,各单位零部件生产可以采用分批零件法计算零部件成本,进而计算产品成本。
第四十二条 根据分院产品多规格多型号实际,各单位同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可以采用分类法,按品种分类计算产品成本,再以分类标准系数计算各规格、型号产品成本。
分类标准系数的确定方法:以该类产品标准配置的定额成本基数1确定其他产品的相应基数。
第十四章 成本核算原始记录的管理
第四十三条 成本核算原始记录填制时可以用钢笔或圆珠笔,也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编制,签章齐全、字迹清楚。
第四十四条 各单位填制的原始记录必须经审核签章后才能向接收部门传递。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记录,接收部门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主管领导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记录,应返还经办人,重新填制或予以更正;原始记录有错误的,应当由填制单位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填制单位章或更正人个人名章。原始记录一般不得向外部单位报出。
第四十五条 成本核算有关汇总表、统计表、登记表、帐、卡等的数据必须以审核过的真实的原始记录为基础,必须经过复核程序,由填制单位安排人员进行专门复核,填制单位负责人签章后方可向接收部门传递。编制单位不得对原始记录进行篡改和错误引用。
第四十六条 各种成本核算有关原始记录,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对过时的记录,如认为没有保存价值,应呈请分院主管领导批准,并经财务部负责人核准后,方可销毁。
第十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四十七条 分院对各单位成本核算的执行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成本核算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混岗及岗位间不协调的现象。
(二)成本核算有关原始记录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原始记录的填制是否合规,传递是否及时。
(三)了解基本的生产流程和作业规程,检查生产程序是否合理,内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超限额领料责任处理情况。
各单位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成本核算中的薄弱环节,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四十八条 监督检查小组由分院财务部牵头,经营部、生产中心主要负责人参与,每月不定期检查,检查报告经参加人会签后报院长办公会通报,分送策划部备案,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第十五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制度由分院财务部拟订,报院长办公会批准后执行,其解释、修改权归分院财务部。第五十条 本制度自二○○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产品成本核算操作规程(试行)
第一条 为保证分院产品成本核算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分院成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成本核算的领导、协调工作,通过明晰职责、强化考核确保成本核算制度的贯彻实施。
成本核算的实施由财务部具体组织,二级核算由二级财务负责组织实施,在财务部的指导下开展本单位的成本核算有关工作。
第三条 各单位应在成本核算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有关制度,狠抓基础工作,完善内部流程。
第四条 定额成本由生产中心会同科技中心、经营部、财务部、研究所、直属工厂制订,每年修订一次,并作为成本考核的依据。
第五条 内部结算价格由经营部会同生产中心、销售公司、财务部、研究所、直属工厂制订,每年修订一次,作为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
第六条 产品(含半成品及自制件)代码由生产中心会同财务部、研究所、直属工厂制订,建立代码库,并及时更新。
第七条 通过部门协作,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实现均衡生产,增强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第八条 分院成本核算单证传递基本流程:
1.销售公司根据顾客定单(合同)填制合同任务通知单,分别向生产中心(调度)和销售发货部门下达,送仓库和财务部。2.生产中心(调度)根据合同任务通知单编制生产任务通知单,下达生产部门(研究所、直属工厂),并送财务部备查。1、2为订单制下生产任务下达流程;生产任务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市场预测、分院指导性计划下达的,生产计划必须经生产中心批准后,生产部门根据批准后的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任务通知单。
3.生产部门根据生产任务通知单及定额资料编制领料控制单、外购外协计划报送生产中心审核,依审批权限报院领导批准后分送库房和财务部。
4.生产部门根据外购外协计划实施采购和外协。材料到达后须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财务部根据合同和材料验收情况支付货款。(区别:外协、外委)
5.委托加工需签定委托加工合同,并将委托加工材料发运到协作厂。委托加工材料到达后须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财务部根据合同和材料验收情况支付加工费。
6.生产部门在领料控制单范围内支领料,超限额支领填制“超限额领料单”,其他领料填制“领料单”。领料单必须详细写明用途。领料必须经过批准,生产部门应制定领料核准权限,库管部门对领料单要严格把关,有权拒收字迹不清晰、用途不明及未经批准的领料单。
7.生产部门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要做好各种生产记录,组织班组及时登记作业卡片,各班组要严格按分院要求的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进行生产;产品、自制件完工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8.二级核算根据研究室、车间汇总的各种生产记录,编制按品种分制造单号归集的材料消耗汇总表、生产工时及工资分配汇总表,编制月份产品生产汇总表,每月的26日(3.6.9.12月为当月的最后一天)报送财务部门。
9.电费管理部门应编制部门电费分摊表,每月的26日(3.6.9.12月为当月的最后一天)报送财务部门。
10.资产管理部门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转移、毁损、减值的有关报表,每月的26日(3.6.9.12月为当月的最后一天)报送财务部门。
11.财务部门依据各单位提供的成本费用信息进行整理、归集、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12.每月财务部门应向有关部门报送当月产品成本报表。第九条 分院产品出库及销售流程:
1.销售发货部门根据合同通知单到库房提货,填制出库单(四联,第一联为发货部门存查联,第二联为库房登记台帐联,第三联为销售公司登记台帐联),库房凭出库单办理出库手续,商品由在库转作发出。
2.销售发货部门发货时,应核对发运货物与合同或顾客定单是否一致,并经销售公司合同经办人签字确认。
3.库房负责在库商品的管理,销售发货部门及销售公司负责发出商品的管理,并分别设置发出商品台帐。开票结算时,销售公司开具开票(代销售出库)通知单到财务部开具销售发票。月末,财务部根据开票通知单、发票、出库单、产成品台帐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4.财务部定期与库房核对在库商品、与销售公司核对发出商品台帐。
第十条 因特殊原因货物退回的,应办理退库手续,并注明原因。因质量问题需维修的应先办理退库,注明原因,并编制可识别的造单号,单独记录维修的料、工、费,完工后再一次办理入库手续。已出售产品的维修其发生的费用在“营业费用”中列支。
第十一条 本规程由分院财务部负责解释、修订。第十二条 本规程自二○○五年一月一日起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