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一部分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
到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双双超过720万辆,而到了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销量超过1360万辆, 预计2010年会超过1500万辆,早已宣告了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我国的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已位居世界前列。无疑汽车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繁荣。然而,在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已成为世界上因交通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每年因交通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汽车拥有量仅占全球的1.9%,死亡人数却占20%。
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万起,造成2.7万人死亡、11.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3%、12%、10.6%和5.3%。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5起,同比增加3起。
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月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保持下降。其中元旦、春节、清明、五
一、端午、高考等社会关注重要节点时段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降幅超过10%。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2.8%,酒后驾驶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5%。国省道上发生事故造成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9%。
二是营运客车肇事导致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增多。1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10起为营运客车肇事导致,同比增加4起。其中7起因超速行驶导致,5起为跨省客运车辆导致,部分肇事营运客车超员问题突出。如辽宁阜新“5·23”一次死亡33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卧铺客车自出站就超员22.9%;宁夏中卫“6·26”一次死亡11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客车停运期间擅自出车且超员121%。暴露出客运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挂靠车辆失管失控,客运班线不合理,卧铺客车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三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主要是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法停车导致的追尾事故。
四是农村地区小型汽车事故比例上升。因违法载人、超载等违法装载、无证驾驶肇事导致的事故所占比例均高于全国同类交通违法行为肇事平均水平。五是恶劣气候条件下事故增多。31.2%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阴雨雪雾天气条件下,同比上升11.7%。
公安部交管局提醒,目前已进入夏季高温时期,易因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法超车、车辆爆胎导致事故发生。广大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出车前注意检查车辆安全状况,驾车出行时注意保持安全行车速度,做到不违法超车、不违法会车,不挤占高速公路紧急车道行驶。
我个人分析认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1、交通行为缺乏秩
序和规范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以及道德意识淡薄。很多交通事故都跟驾驶员超速行驶、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车行为有关。很多行人缺乏对交通法规的了解和基本的安全意识。
2、驾驶技术情况不一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考取驾照的新手在迅速增多,私家车交通事故也大幅上升。
3、车辆状况和安全性能各异老旧车辆、改装车辆、摩托车、拖拉机等缺少安全设施和安全性能较差的机动车比较大比例。
4、道路设施和交通管理存在缺陷中国目前的道路状况和交通工具总体安全技术水平尚低,低级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缺乏,交通标志线和交通控制设施还不完善。
第二部分 城市交通文化建设,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交通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如何有效疏导交通,降低交通事故率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可发现约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在制度不可谓不全、管理不可谓不严、惩罚不可谓不重的情况下,为什么交通违法行为还是频繁发生?归根结底还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没有严格遵守道路安全的规章制度,导致了他们在交通安全行为上的偏差。
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效果上看,依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身存在的时滞性之外,关键在于依然缺乏有效、系统而长远的解决方法。无可否认,近年来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在大力宣传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整治交通安全秩序,规范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总的说来,却缺乏一个长远而系统的体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只有在具备厚实的理论支撑下,经过深入、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构建出一个解决交通事故与交通秩序的完整系统的方法体系,才能够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显而易见,在加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等问题上,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靠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力量才能得以根本解决,因此城市交通安全文化作为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其建设呼之欲出,并势在必行。
国外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较多,其中对于道路、民航、铁路等安全文化的建设均有涉及。尤其是对于城市安全文化建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并且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例如,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把对儿童的交通安全理念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养成了公民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在日本,并没有处处可见的交通安全标语,但日本却是交通事故率很低的国家,原因就是交通安全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良好的交通环境也促进了交通安全行为的养成;在德国,路上不见交警,但秩序井然,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也是因为长期的安全理念养成了德国人的高素质,遵守交通规章已经成为习惯;在新西兰,交通标志的设置不仅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非常细致,尤其是那些从驾车者角度,结合实际路况设立的提示性标志,有效、准确、设身处地。总的说来,国外对于城市交通安全文化的研究大多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并应用于实践,目前的研究正集中于对于职业司机的交通安全文化建设。
国内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已经存在较长时间,有些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
研究安全文化,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内涵的引入仅有几年时间,所以国内对于各个行业如何建设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煤矿、电力、民航等行业对于安全文化研究较多,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其他交通运输领域如铁路、水运等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城市交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萌芽状态。
第二篇:道路交通安全调查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前言:
到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双双超过720万辆,而到了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销量超过1360万辆, 预计2010年会超过1500万辆,早已宣告了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我国的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已位居世界前列。无疑汽车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繁荣。然而,在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已成为世界上因交通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每年因交通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汽车拥有量仅占全球的1.9%,死亡人数却占20%。
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万起,造成2.7万人死亡、11.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3%、12%、10.6%和5.3%。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5起,同比增加3起。
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各月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保持下降。其中元旦、春节、清明、五
一、端午、高考等社会关注重要节点时段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降幅超过10%。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2.8%,酒后驾驶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5%。国省道上发生事故造成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9%。二是营运客车肇事导致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增多。1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10起为营运客车肇事导致,同比增加4起。其中7起因超速行驶导致,5起为跨省客运车辆导致,部分肇事营运客车超员问题突出。如辽宁阜新“5•23”一次死亡33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卧铺客车自出站就超员22.9%;宁夏中卫“6•26”一次死亡11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客车停运期间擅自出车且超员121%。暴露出客运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挂靠车辆失管失控,客运班线不合理,卧铺客车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三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主要是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法停车导致的追尾事故。
四是农村地区小型汽车事故比例上升。因违法载人、超载等违法装载、无证驾驶肇事导致的事故所占比例均高于全国同类交通违法行为肇事平均水平。
调查路段:这一次调研的路段为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选择这条路的主要原因是,这条路经过中南大学校本部和中南大学南校区,学生经过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一条连接牌楼路和西二环的交通要道。车流量大,道路两旁商铺多。
引发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长沙市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公路等级高,网络密度大,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同时城市周边公路出口多,且开发区都是围绕城市公路出口进行建设,出口沿线企业、商家多,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公路部门受法律条文交叉、资金、人员及管理手段多因素制约,城市公路出口管理水平停滞不前一直是我们力求突破的难点问题。
2、公路的投资、管理主题为辖区内地方政府,由于资金配套不足,缺少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是普遍存在的。
3、治理超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车辆生产、改装与管理、运输市场、管理体制等多个部门和领域,情况错综复杂。,而且由于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又缺乏配套措施,导致一方面是超载问题日趋严重,一方面是有效管理不配套,甚至出现管理真空。检测人员按照法律规定只能在站内实施卸载和劝返,对暴力抗法、恶意闯关无能为力。而且超载车辆长时间在检测站停留,也对公路的安全畅通和站内正常运作带来极大压力。
4.交通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行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随意翻跨交通隔离栅栏,行人、电动车、摩托车闯红灯、不按导向标线行驶,电动车随意进入机动车道甚至超车道行驶等现象时有发生,交通违规行为仍然比较普遍。
5.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对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依然存在,道路通行标志、标线缺少或不规范。有的路口信号灯设置不够合理,直行与左拐信号灯同时亮,容易造成堵车;有的路口信号灯应设未设,路口标志不明显,如月潭路秦家岭路口、田家庄路口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不够完善,个别路口交通信号灯损坏后,维修不及时且无人指挥,使车辆和行人无所适从。基础设施存有安全隐患,昌安大道尧头立交桥引桥过短、坡度太陡,桥上通行车辆看不到对面来车,雨雪天气车辆通行困难,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人大代表和当地群众反映特别强烈。另外,潍胶公路高密段建设已基本完成,而胶州方面至今未见行动,如不及时协调解决,必将影响全程通车,影响我市的道路建设投资效益。
6.交通安全管理整治存有漏洞。不少超载超限车辆利用夜间执法人员休息时段跑运输,甚至在“村村通”和市区禁行道路上行驶,影响了周围群众生活环境,并对路面造成了严重损害,缩短了道路使用寿命。查处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带病”车辆上路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7.执法行为不够规范,执法素质和执法质量有待提高。个别执法人员存在“管理就是收费,教育就是罚款”的错误认识,执法态度粗暴。有的对行人、非机动车辆和无牌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不管不问。有的在路口值勤时接打电话,或与过路熟人长时间私扯闲聊,影响车辆通行。有的存有特权思想,不但不能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反而带头违法违规。测速方面,执法不公开、不透明,将流动测速仪隐藏在路边绿化带内,影响了执法部门形象,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较大。
当前路段的主要问题:
1.规划问题;当前车道过少,导致在车流高峰期容易堵塞 2.管理问题;由于城市管理不善,导致很多商贩占用人行道 3.公民安全意识;由于市民缺乏安全交通意识,导致事故频发
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1、加强了道路养护。通过长期的清理整治工作,基本达到了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积水、无垃圾杂物;路肩、边坡、边沟规则标准,排水畅通;路树修剪美观、无残枝落叶、无悬挂白色垃圾;各种标志齐全鲜明,全市出口路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极大改观。
2、搞好清障,保障安全畅通。通过开展路政集中清理,重点解决了乱倒垃圾现象。我局公路处路政科指导协调环城段路政科与养护科一起,并配合养护公司,出动各种机械设备,对沿线的生活垃圾及堆积物等进行了集中清理,此项工作已于*月末全面完成,有效保障了路面的整洁和提升了道路的安全行驶系数和通行能力;
3、加强对非公路标志的清理。组织环城全体路政人员,必要时动用全地区路政人员开展集中行动,对公路出口的灯箱和牌匾幌进行集中清理,前期下达告诫书,责令其自行拆除,若不拆除,采取强制措施,集中收缴。通过集中整治,使出口的路容路貌发生根本改变。
4、强化日常巡路。建立起完善的巡路制度,保持了巡路工作的连续性。我们在坚持平时正常巡路和遇有特殊和重大活动时,采取白天巡路和夜间巡路相结合的办法,不分时节,在公路两侧倾倒垃圾行为多发的地段,加大巡查和看守力度。及时处理各类路政案件。
5、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各项安全工作。一是摸底排查,消除各类隐患。全面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在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二是加强公路险桥险段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对易发生事故的险桥险段等实施重点监控。市处要求路政人员对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公路上的所有桥梁、涵洞进行拉网式排查,检查中对桥涵实施拍照、录像,用影像直观的记录下桥涵的技术等级、通行状况及又无病害等基本情况。同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人员修复;三是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巩固隐患排查工作;四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治超并举。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交通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如何有效疏导交通,降低交通事故率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可发现约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在制度不可谓不全、管理不可谓不严、惩罚不可谓不重的情况下,为什么交通违法行为还是频繁发生?归根结底还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没有严格遵守道路安全的规章制度,导致了他们在交通安全行为上的偏差。
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效果上看,依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身存在的时滞性之外,关键在于依然缺乏有效、系统而长远的解决方法。无可否认,近年来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在大力宣传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整治交通安全秩序,规范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总的说来,却缺乏一个长远而系统的体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只有在具备厚实的理论支撑下,经过深入、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构建出一个解决交通事故与交通秩序的完整系统的方法体系,才能够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显而易见,在加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等问题上,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靠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力量才能得以根本解决,因此城市交通安全文化作为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其建设呼之欲出,并势在必行。
国外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较多,其中对于道路、民航、铁路等安全文化的建设均有涉及。尤其是对于城市安全文化建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并且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例如,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把对儿童的交通安全理念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养成了公民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在日本,并没有处处可见的交通安全标语,但日本却是交通事故率很低的国家,原因就是交通安全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良好的交通环境也促进了交通安全行为的养成;在德国,路上不见交警,但秩序井然,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也是因为长期的安全理念养成了德国人的高素质,遵守交通规章已经成为习惯;在新西兰,交通标志的设置不仅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非常细致,尤其是那些从驾车者角度,结合实际路况设立的提示性标志,有效、准确、设身处地。总的说来,国外对于城市交通安全文化的研究大多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并应用于实践,目前的研究正集中于对于职业司机的交通安全文化建设。
国内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已经存在较长时间,有些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安全文化,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内涵的引入仅有几年时间,所以国内对于各个行业如何建设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煤矿、电力、民航等行业对于安全文化研究较多,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其他交通运输领域如铁路、水运等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城市交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萌芽状态。
第三篇:道路交通安全调查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调查报告
负责组:__
调查时间:__
调查地点:不同地段的十字路口
调查对象:普通行人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及实地观察
调查人数:100
调查项目:行人过十字路口时闯红灯及走斑马线情况
调查口号:保护生命,安全出行。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广大公民的交通安全情况,发现其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提醒大家“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一)调查问卷
1、当人行道指示灯为红灯时,您会过马路吗?
①会5%②不会50%③如果没有车会过25%④如果大家过我也过10%⑤如果没有车会过10%
2、当过街天桥比较远时,您会穿越护栏去对面吗?
①会5%②不会65%③车少时会10%④有急事会20%
3、当您在路上发现行人违反交通法规时会制止吗?
①不会说70%②有时会提醒那些看起来“和蔼”的人2%③自己也会违反,没资格说别人3%④无所谓25%
4、您会因为赶时间而违反交通法规吗?
①经常会3%②如果路况比较安全时会70%③再着急也不会27%
5、您在外出时能否看到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广告牌?
①经常看见45%②没注意过10%③没看见过2%④很少43%
6、您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强弱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吗?
①很大关系45%②没什么联系30%③主要看个人素质25%
7、您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整体水平与地域性有关吗?
①有关系53%②都一样,路况使然30%③没什么关系17%
8、您认为全社会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最主要靠什么?
①提高对法律的认识2%②加强宣传3%③提高自身认识60%④人们互相影响35%
9、你对交通安全法的认识?
①完全不知道3%②知道一些80%③很清楚2%④与我无关15%
10、你过马路是否一定走斑马线?
①一定会80%②不会5%③有时不会15%
11、你认为交通事故多数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①闯红灯20%②酒后驾驶50%③超速20%其他10%
12、你对石家庄市现在的交通状况满意吗?
①满意20%②一般70%③不满意10%
13、你认为哪一项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①骑车者安全意识不够60%②道路设施不完善,分布不合理30%③执法力度不够强10%
14、加大交通安全教育最有效的是
①学校教育50%②媒体教育10%③宣传栏35%④其他5%
15、你认为交通安全的重点对象应是
①居民60%②农民5%③机动车辆驾驶员20%④学生5%⑤外来务工人员10%
(二)实地调查
主题:行人遵守交通情况
调查时间段:30分钟
地点
(一):___
闯红灯人数:___
未走人行横道人数:___
原因分析:⒈在绿灯亮不足五秒时过马路;⒉目的地离人行横道太绕远。
地点
(二):___
闯红灯人数:___
未走人行横道人数:___
原因分析:⒈人流量大,等红灯时累积的行人太多;⒉目的地离人行横道太绕远。
地点
(三):___
闯红灯人数:___
未走人行横道人数:___
原因分析:⒈地处城乡结合部,车流量较少,等红灯太浪费时间;⒉目的地离人行横道太绕远。
地点
(四):___
闯红灯人数:___
未走人行横道人数:___
原因分析:人行横道分布不合理,距离目的地远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是保证广大市民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的一件大事。通过对行人的问卷调查和四个代表性的地点的实地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大家对交通安全知识还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的,大部分人有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根据数据显示,有的人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违反交通规则,而有的人是因为赶时间等原因违反交通规则。
解决办法:由自身做起,强化法律意识。这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实现,让每个人都能了解到违反交通法规的潜在危险。可以看出公民对待交通安全意识的不重视,所以在宣传方向上需要多样化,深入化。而有的人是因为时间限制而违反交通法规,这说明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加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民情。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看到他人违反交通法规是不加以制止,说明大家的公共意识不够高,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可见,社会公德对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几条广为宣传的交通安全顺口溜和交通安全宣传警句。
交通安全顺口溜:⒈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⒉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
交通安全宣传警句:⒈心无交规,路有坎坷。
⒉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旅途。
⒊宁绕百步远,不抢一步险。
⒋千里之行,慎于足下。
安全出行的保障是我们行人的一种意识,交通执法者和交通规则也只能帮助我们强化这种意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行人对其的看法,要提高个人素质,时刻遵守交通规则,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提高认识,巩固法律思想,以身作则,相互影响,用好的行为带动他人。让我们共同做到安全出行!
第四篇:城市交通道路分析
城市交通道路分析
——常州世茂香槟湖小区道路
班级:08建姓名:管稀学号:08040507
在前一阶段的小区调研中,我们组重点调查了常州世茂香槟湖这个小区的交通,对它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在城市规划这一课程中,我们了解到小区的道路等级划分:居住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前宅后小路。以世茂香槟湖为例:太湖东路是城市干道,八车道,同时也是分隔1、2期和3、4期的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占有重要作用。它是小区主要出入口的设置点,十字路口,车道宽度都影响出入口的设置。我们重点调研1期。一期的世茂香槟湖两个主要车行出入口在位于它南面的太湖东路上,还有一个位于北面的河海东路。小区最长的边界线就紧邻太湖东。在这条居住小区级道路上设有一个人行出入口。出入口的合理设置可以方便住户更快捷的进入小区。世茂香槟湖的主要出入口设置符合要求,是比较好的设置方式。
小区级道路是小区内部的交通,关乎小区内部流线的通畅,车流与人流的合理组织。小区级道路的设置至关重要。世茂香槟湖的小区级道路环通整个小区,连接了城市的干道,尽端即为小区的主要车行出入口。为了方便停车,设计师在小区级道路两边设置了路面停车位,方便访客的停车。小区级道路为双车道,左侧有1.5米宽的人行道。人流与车流互不干扰,共同组成小区内道路。
世茂香槟湖分为高层、小高层、别墅三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属于自己的组团级道路。以别墅区为例:别墅区内有宽度大约6米的车行道,连接别墅区所有住户,尽端与小区级道路相接。住户由小区级道路行至组团级道路,最后到达自己的住宅。高层区有一条单向6米宽的组团级道路。道路的单向限制是人为规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小区的安全性。这条单向道的入口有门卫负责,检查一切进入小区内部的车辆与行人。其出口可直接到达小区外部,无保安负责,故人为限定了道路只能单向行驶。
小区分为人车混行和人行两种方式。人行路即为宅前宅后小路。这些道路分布在景观带中,蜿蜒曲折,大都为曲线道路,分布在宅前屋后,宽度大约1.5米。这些道路与小区级道路相接。分布在别墅区的部分宅前宅后小路为近尽端式。经过调研发现,这些小路使用率不高。原因之一可能是小区的入住率不高,住户较少。原因之二可能是这些路较为冗长迂回,尽管设置在景观带之间,仍然无法吸引住户。宅前宅后小路是主要的人行道路,隔绝的车辆的进入,为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散步休闲氛围,是大型居住区必须考虑的道路形式。怎样设置合理的、方便的、吸引人流的道路是我们设计者的责任。我们要充分考虑小区内部环境,区分人行与车行流线。
调研分析小区的交通情况是为了做出更好的方案,取长补短。通过对世茂香槟湖的调研,我们更加明白小区道路的结构与分级,更加清晰的了解流线分布。在我们自己做方案时,一定会学以致用。
第五篇:我国城市交通规划
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一点认识
通过本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我对交通工程学系统中交通规划的进行了学习和了解,本人受益匪浅,现归纳对交通规划的基本认识,并结合本人从事专业,谈一下当前我国大城市交通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趋势与建议:
一、交通规划基本认识
城市交通规划因规划时间的长短不同分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和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一)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城市交通的远景指导性规划,规划年限宜长,一般在20-50 年,规划用地范围也宜适当大一些,以满足将来城市发展需要。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在于新的交通政策、交通战略、新的道路网或对现有设施的重大改造等,因此主要应解决以下问题:远景交通发展目标及水平;远景城市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远景城市道路综合网络主骨架布局;远景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客货运输设施的选址用地规模;实施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二)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
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是城市交通的中长期建设规划,规划年限一般为5—20 年,规 划用地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一致。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解决以下问题: 1 中长期城市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中长期道路网络布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渡的位置及用地范围;大运量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可行性分析及客流预测(仅对大城市);综合网络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期建设及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三)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交通的近期建设计划,一般为l-5 年,规划用地范围一般为适当扩大后的建成区。通常情况下,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不单独进行,而是在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现状交通网络评估;现状交通网络的完善计划(项目划分及优先排序);道路交通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阻塞路段、交叉口的交通改造方案;近期大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建设资金筹措;建设计划的技术经济评价。
(四)、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的目的就是要确定现状、近期、中期、远期各特征年份的各车种OD 矩阵,以便在对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时,能对其实施效果有一个科学的“事前”的预见和客观的评价,从而避免交通规划的决策失误。交通预测所采用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掌握的交通信息状况,现状和近期的交通需求预测可以根据调查的现状各车种OD 矩阵数据,通过扩充、修正获得分析年份的各OD 矩阵。
(五)、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是在交通生成预测的基础上,找出各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量,即要得到由交通生成预测模型所预测的各小区出行交通量与其它小区交换的数据,使得交通预测模型进一步细化。交通分布模型是四阶段交通规划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七)、交通分配预测
综上所述,通过对交通的各种预测来分析将来城市居民、车辆及货物在城市内移动及进出城市的信息,将来的交通需求信息是制订城市交通网络规模的依据。
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城市交通综合网络及其它交通设施的规模及方案,进行城市交通系统的运量与运力的平衡。
二、我国大城市交通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当前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随着城镇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
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
1、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而言,正处在城镇化、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
一是快速城镇化。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总人口不断攀升。城镇化率从1995年的29%增长到2009年的46.6%,这相当于每年有一个北京市全市人口的总量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7%,到205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70%,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快速机动化。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机动化迅速发展。由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私人汽车消费日趋普遍。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5%-20%,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为60%以上,2009年底,北京中心区公交出行分担率也只有36%。
私人汽车增长率居高不下,导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9年年底,我国机动车总量1.8亿辆,民用汽车总量7619万辆,私人小汽车总量4243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近10年年均增长14.2%,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22.7%。按照目前速度,到2015年,小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两亿辆。
2、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交通拥堵,空气、噪音污染,能源紧缺,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城市交通用地紧张,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日益严峻,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的“畅通、高效、安全、绿色”发展。
总的看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4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交通拥堵问题。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缓解交通拥堵一直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第一个阶段是非机动化向机动化过渡时期的交通拥堵。
第二个阶段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时期的交通拥堵。
第三个阶段是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时期的交通拥堵,这是必经的发展阶段,也是带有综合性源发性的问题。
这个阶段造成拥堵的原因已不仅局限于机动化加速和需求供给之间的矛盾,而成为涉及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需求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二是能源消耗问题。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行业的能耗也迅速增长。国合会2009年的研究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城市交通人均能耗和交通人均汽油消耗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人均汽油消耗,不到日本和韩国水平的15%,欧盟的10%),但是增量快,增幅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城市大气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尽管排放限值标准逐渐提高,但由于交通量的快速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很多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在我国环境投诉案件中,噪声投诉的比重正逐年提高,在特大城市已经高达40%以上,交通噪声的影响已经从单纯的环境问题逐渐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值得关注。
四是倡导以人为本、绿色出行理念问题。
当前,交通公平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交通资源(道路、停车空间、燃油、时间、公共投资等)是稀缺资源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选择资源节约方式的出行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因此缺乏公交出行的动力”。
另外,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与城市交通的节能减排目标不相吻合;对低能耗、低排放清洁环保型车辆的鼓励力度不够;出租汽车空驶率高、资源浪费严重;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能力建设还存在不足。
3、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三个需要”。即:一要适应机动化发展进程的需要;二要适应城镇化特别是国际大城市发展进程的需要;三要适应城市与交通良性互动的需要。
三、几点措施建议
以下,我想从目标、模式、规划、战略、体系、政策配套等方面提出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对策。
(一)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可以简要概况为“建立一个系统,实现三个满足”,即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便捷、高效、经济、安全、公平、绿色”的综合运输系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多样化的需求,满足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求。
(二)发展模式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辅助,出租汽车、个体机动交通工具等多种出行方式协调发展,非机动交通方式为特色的城市内外各种出行方式衔接顺畅的低碳城市交通体系。
(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
研究提出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制定中心城市“十二五”交通可持续发展专项规划。
一是提供舒适、便捷、及时、准确的公共交通选择;
二是建立起比较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
三是政府进行有效监管。
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轨道交通、BRT,促进综合换乘枢纽建设(场站布局、非机动交通专用道),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2005年,国务院发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2006年,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2007年和2008年,相继举办了城市公共交通及无车日活动。
公共交通的发展应致力于完善路网功能、建立区域公交网络、打通断头路、改善路网连接性。在中心城市建立起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在城市郊区建立完备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城际铁路系统;在中心城区内部建立以轨道交通、公共电汽车为主体,BRT为特色的主干道、次干道相互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在落实公交优先方面涌现出很多典型。北京市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提高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和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计划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45%。其中,高峰时段通勤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达50%以上。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总客运量力争达50%左右。
(五)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我国政府已经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将更加突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同时,我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温室气候控制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这也对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建立城市低碳交通体系。
一是要从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方面对城市低碳交通体系进行全面设计。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交通模式;提出中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和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制定中心城市“十二五”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和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从用能效率、用能结构、发展方式上选择低碳化发展路子。把低碳交通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三是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运用先进技术推进城市交通低碳发展。
四是完善促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保证管理、政令畅通;保证激励、约束机制的兑现,充分调动决策者、运营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四方面积极性;促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法律、制度、机制保障;通过城市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建立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督促各地政府加大落实公交优先的力度,促进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建设,鼓励非机动交通出行。
(六)完善政策法规配套措施
为保障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实现了城市交通税费的公平、规范、节约、减负。二是加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从法律法规层面保障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三是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
四是严格车辆排放标准。
五是政府实施服务监管和宏观调控。
六是实行土地、交通集合开发模式。
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政府虽然已经作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着很大挑战和困难,我们有信心通过务实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我们也希望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本人对现阶段城市交通规划问题的若干看法,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