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奖励孩子告别小红花和兑换礼物
奖励孩子告别小红花和兑换礼物--西方国家的孩子精神“奖品”更有“杀伤力”!
中国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奖励孩子,一般都是采用小红花,五角星,盖印章,然后积累要一定数量之后可以兑换小礼物,这样的奖励固然有些用处,但是显然缺乏引导性,物质奖励很大程度也不利于孩子建立内在驱动力。西方国家小学教师的“奖品”并不仅限于奖状或者口头表扬,而是丰富多彩,花样繁多。以下这些“奖品”,或许我们不能完全借用,但仍会有很大的启发。
很明显,奖励不仅仅是奖励更多是的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和塑造,西方国家的奖励避免了以物质驱动孩子,更多的是以责任感荣耀感,集体荣誉,成就感,自主选择,获得更多的自由来驱动孩子,帮助孩子建立的是内在的驱动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1.坐老师的座位;--体验权威感和荣誉感
2.照顾1天班里饲养的小动物--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和他喜欢的人一起午餐;--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
4.教师给学生家长打表扬电话;--与家长分享进步和成就的快乐
5.排队时站在最前面;--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荣耀
6.减少作业量;--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殊权利
7.挑选午餐音乐,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磁带或CD;--享受自主选择快乐
8.把班里的录音机带回家一晚;--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
9.使用彩色粉笔;--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与众不同的荣耀
10.邀请校外嘉宾来班里做客;--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荣耀
11.随时可以喝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自主选择和更多自由的快乐
12.随时可以用卷笔刀;--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自主选择和更多自由的快乐
13.把班里饲养的小动物带回家一晚;--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
14.在低年级做服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5.给图书管理员做助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6.邀请其他班的一个朋友来班里共进午餐;--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自主选择的权利
17.给老师选择一本书,让老师读给大家听;--体验权威感和自主选择
18.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自主选择和更多自由的权利
19.把动物玩具放到桌子上;--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更多自由的群里
20.跟老师共进午餐;--体验权威感和荣耀感
21.获准用班里的录音机录一个故事;--体验权威感和荣耀感
22.在游戏中做主持人;--体验权威感
23.获得更多休息时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殊权利
24.读书给低年级的学生听;--体验权威感和责任感
25.休息时第一个挑选活动器材;--享受自主选择和更多自由的快乐
26.为班里选择课堂上观看的电影。--体验权威感
第二篇:5.积分兑换奖励机制
积分兑换奖励机制
一、意义
促进孩子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老师对其各方面调控。
二、实施方法
每队团体用积分兑换小标志再兑换种子土地并种植庄稼,最终以果树丰收最好队为获胜。
三、具体实施措施
1、班级人员分配:一般 6人一小队(老师可按按照班级人数自行设定),每队选出小队长并定好队名。
2、墙面划分区域:在教室墙壁上为各队选定区域,贴上队名,这就成为此队专属庄稼区域。
3、各小队积得一定小标志就可在自己所属区域开垦土地,种植庄稼。为了便于操作,评比,我们选择苹果树种植。(老师可以自行选择选择不同农作物)
4、为了切实有效促进孩子积极性,可以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庄稼评比,奖励庄稼最好队团体奖,还可以奖励积分高者个人奖;到期末进行最终评比,团体奖、个人奖等。
四、积分兑换要求
1、上课表现好、作业完成好、作文优秀、好人好事等,都可以依情况给积分,个人得5积分就可获得1个小标志,团队5个小标志就可以兑换种子或土地等。
2、老师准备一个积分兑换记录本,已经兑换的积分和标志老师要及时记录下来。(注意的是学生要把已经兑换过的积分完整的保留,个人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礼物)
五、积分兑换庄稼方法
1、首先用5个积分兑换1个小标志,再用5个小标志兑换1块土地。
2、有了土地后,可以用5个小标志兑换1个种子
3、种子种下后,可以用5个小标志兑换发芽
4、种子发芽后,可以用5个小标志兑换长枝干绿叶
5、果树长了枝干绿叶后,可以用5个小标志兑换开1朵花(每5个小标志就可以兑换开1朵花)
6、果树开花后,可以用5个小标志兑换结1个苹果
7、注意的是,苹果树长枝干绿叶后就可以多开花,多结果,但是1朵花只能结1个苹果。
六、积分兑换礼物方法
1、个人积分兑换:20积分兑换1支圆珠笔
20—35积分兑换1个笔记本 35—50积分兑换1个小玩具 50—70积分兑换1支钢笔 70—100积分兑换稀奇玩具 100以上积分兑换神秘大礼物
2、团队积分兑换:100—150积分每人送1支棒棒糖
150—200积分每人送1支中性笔,200积分以上每人送1个笔记本。
第三篇:五年级二班“小红花”
五年级二班“小红花”评审条件 得红花:1、2、3、4、5、6、7、8、考试前五名; 主动帮助老师完成班级事务; 每次听写,全组都能得满分; 老师在,老师不在一个样的小组; 上课坐姿正,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小组; 课堂笔记做得工整认真的小组(一周一评); 全组都能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美文的; 能坚持佩戴红领巾的小组。扣红花:1、2、3、4、5、6、7、打扫卫生不彻底; 将小零食、小商品带进教室,影响班级卫生的; 早读不认真读书的; 组员有人迟到两次以上的; 组员不按时完成作业的; 组长不写作业的加倍; 组长包庇组员的。
第四篇:孩子作息时间奖励方法
**作息时间奖励方法(草案)
晚上睡觉时间早上起床时间
星期一不超过11:20不早于6:00
星期二不超过11:20不早于6:00
星期三不超过11:20不早于6:00
星期四不超过11:20不早于6:00
星期五不超过10:40不早于6:00
星期六不超过10:40不早于6:30且不晚于8:30 星期日不超过10:40不早于6:30且不晚于8:30
寒暑假(周 末)不超过10:40不晚于8:30
寒暑假(非周末)不超过10:30不晚于8:00
奖励方法:
一、每天准时遵守作息时间,1天奖励6元;如有违反则1天罚款6元,晚上睡觉时间如有看书等非睡觉行为视同违反作息时间。(举例:1个月中遵守作息时间25天则奖励:25天*6元=150元,违反作息时间5天则罚款:5天*6元=30元,那么该月奖励合计为150元—30元=120元)
二、另外,周末和节假日进行打球等体育锻炼。每次(1小时以上)奖励10元(可用于购饮料、食品等);
二、每月可从奖金中拨出60元作为**的零花钱,剩余奖金则存入孩子成长教育基金;
三、如果一年365天均遵守以上作息时间,奖金为:365天*6=2190元;
四、本方法实施期限:2014年5月25日~2014年8月30日。
** 签字:
家 长 签 字:
签 字 时 间:2014年5月25日
第五篇:如何奖励孩子?帮你支招!
奖励无疑是激励孩子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孩子们更愿意为了取得奖励而完成老师和家长希望他做的事。在生活中,家长奖励孩子是这样的,”抓紧好好复习,等期末考好了就奖励你”; “如果你这次考了前三名,寒假就带你出去耍……”
奖励不仅仅是获得更多的物质,而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和塑造,西方国家的奖励避免了以物质驱动孩子,更多的是以责任感、荣耀感,集体荣誉,成就感,自主选择,获得更多的自由来驱动孩子,帮助孩子建立的是内在的驱动力。
先看这样两个例子:
在商场,一个孩子和父母大吵大闹,撒泼打滚。父母怎么解决的呢?
一对父母看上去束手无措,急于摆脱这样的窘境的他们最终选择用“贿赂”来解决问题:“如果你不再耍赖了,我就给你买那个玩具”。
另一对父母在跟孩子走进商场的时候,就和孩子说:“你在购物车上面坐得好好的,不要哭闹,不要乱踢,如果你能够做到我就会给你奖励:回家的路上我们会去逛公园。”
毫无疑问,最后一对父母的做法才是奖励。
我们要知道,贿赂针对的是孩子的消极行为,而奖励却是用来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
其实教育界,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对要不要奖励孩子一直都是存在争议的。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在教师节的时候,老师用巧克力来奖励学生,上课听讲认真的、发言积极的、作业书写规范的、美观的、放学路队能做到快静齐的、讲礼貌的。凡是努力的,有进步的孩子,都有机会获得一块巧克力。
得到奖品的孩子欢呼雀跃,没有得到的孩子有的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有的垂头丧气,而有的则是一副无所谓的神态。但是在孩子回家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家长是不同的反应:
一种是:孩子,没关系,这次你没有得到奖励,我们再努力,争取下次得到。
另一种是:没事孩子,爸爸妈妈去超市给你买上两大盒,你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毫无疑问,第一种做法是正确的。试想,我们奖励的仅仅是巧克力吗?奖励的后面是什么?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一个策略,是培养孩子荣誉感的手段。作为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道要和学校步伐一致,更知道培养孩子不甘落后,积极进取荣誉感的重要性。
让孩子参与奖励计划
对于孩子们来说,奖励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奖励的东西是否能满足他们。所以,父母在设立奖励计划时,不如多让孩子参与进奖励计划的制定中。
用感谢比奖励更温暖
有些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奖励,而是感谢。比如孩子今天帮妈妈一起收拾了房间,从头到尾都很卖力。如果妈妈只是拿一根棒棒糖当作“酬劳”,孩子会怎么想?
带孩子去见见世面
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可能会更加喜欢去游乐场,但是这并不应该是我们可以带孩子经常去的地方。
给孩子买本书
书籍是人类的灵魂,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层次,要给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孩子犹如一张白纸,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孩子就学到什么。作为家长,应该时刻给孩子做好榜样,为孩子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但是在这过程中,孩子是需要鼓励的,有人说,好孩子是哄出来的。其实,鼓励孩子还真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用心研究,把握好尺度,做到具体、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