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

时间:2019-05-12 07:3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

第一篇: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

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员不断增多。在浩浩荡荡的流动人员给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其给社会稳定留下的负面影响正日益突出,如何抓好流动人员管理已成当务之急。作为一个城市来讲,搞好流动人员管理是抓好综治工作的重大举措。同样,对于一家行业宾馆来说,做好流动人员管理是单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更是维护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基础。

一、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特性。

1、内部结构。行业宾馆即各行各业单位内部宾馆,其内部组织结构与专业宾馆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一般来说,专业宾馆往往设施齐全、功能多样。客房数量、餐饮面积、娱乐种类都远远超过行业宾馆。而行业宾馆作为单位内部宾馆,一般以住宿、餐饮为主,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出租写字间,其客房数量、餐饮面积均低于同类专业宾馆。相当一部份行业宾馆缺少形式多样的娱乐设施,有的干脆无娱乐设施,仅以经营住宿、餐饮及出租办公用房为主。如浙江人寿大厦隶属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大厦地面十四层、地下二层,其中三----七层为客房,八层以上为出租办公用房,餐厅设在二楼,整个大厦无娱乐设施。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行业宾馆结构单

一、功能简单,以住宿、餐饮和租赁作为主要经营方向,类属于综合性办公大楼。

2、外在因素。行业宾馆以接待内部住宿为主,对外经营为辅,单调的经营格局容易使人忽视它的安全问题。作为辖区公安机关等政府职能部门,往往在思想上产生这样一种误区,认为单位内部宾馆,接待的都是比较熟悉的本系统、本行业人员,且无一定规模的娱乐场所,相对来说发生刑事、治安案件的可能性较小。

基于这种观点,反映在管理上,其力度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公安派出所连起码的日常检查都不能坚持,有的即使能够保持,也只是走马观花、不求实效。这些行业宾馆的内部保卫部门,警惕性不高,错误地认为自身结构单

一、客流量少而放松了管理,使单位先进的技防、物防设施形同虚设。而犯罪分子却喜欢选择这样的宾馆落脚,因为在这些宾馆入住,不但入住手续简单,而且入住后也不会带来麻烦。这从相当多的案例中可以得出结论,行业宾馆正成为犯罪分子的避风港。然而可喜的是,综治部门及公安机关正加大管理力度,相信这样的局面不久就会得到改观。

3、人员特点。行业宾馆虽然结构单一,但也有其复杂的一面。在流动人员构成中,既有与专业宾馆相同的住宿人员,也有自己独有的租赁人员。行业宾馆租赁人员与住宿人员同处一幢大楼,形式上讲是分开的,但实际上二大区域间是连在一起的。租赁人员构成也是相当复杂的,既有一个单位承租整个办公区域的,也有多个单位划块承租的,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而且作为办公场所,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以各种事由进入大楼,与承租单位进行业务或事务往来。同时,行业宾馆的从业人员也具有行业特性,即外来员工居多、人员流动性大。这样就形成了由承租人员和到承租单位办事的人员、以及住宿客人与单位外来员工等组成的流动人员队伍,这无疑给宾馆保卫部门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公安机关治安管理要求,办公区域和客房区域应适当分离。但大多数行业宾馆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有的虽然进行了隔断,但却违反了消防管理条例,公共区域应当畅通无阻,以便于火灾逃生的规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刑事案件就是二大区域间的人员所为。

因此,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亦或是单位保卫机构,都应充分认识到行业宾馆流动人员复杂的一面,而不应掉以轻心。

二、新形势下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是综治工作开展的基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综治工作涉及面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流动人员管理是综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行业性宾馆只有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才能扎扎实实地搞好本单位的综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80%以上的刑事案件涉案人员都与外来流动人员有关,而行业宾馆又是各类流动人员的聚集之地,更需引起重视。

本市一家行业性宾馆,由于轻视流动人员的管理,对入住人员登记把关不严,结果在短短的半年中,连续发生了三起刑事案件。其中盗窃案二起、诈骗案一起。而事后犯罪嫌疑人却连真实姓名也没有留下,给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分析这三起案件,都与忽视流动人员管理有关。首先是登记验证把关不严,犯罪嫌疑人采用的是假证、冒证、甚至无证入住的方式。而总台接待人员无视公安机关凳记验证“四要素”的规定,轻易就安排入住。其次是楼层服务人员“三勤、二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问题,从而给犯罪嫌疑人以可乘之机。这种轻视流动人员管理的做法,势必给单位综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故这家行业宾馆在年末综治考核中被辖区综治部门定为不达标单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同样是行业宾馆的浙江人寿大厦,由于领导重视流动人员管理,经常指示保卫部门检查有关部门流动人员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因此自成立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并连续三次被上城区委、区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才能把综治各项工作推向深处。

2、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保持社会稳定并不单纯是某届政府或公安机关的事,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于。行业宾馆作为特种行业,更应时刻以抓好流动人员管理为己任。而一旦放松这项工作,就会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不久前公安机关在杭州一大酒店抓获了一名混入厨房工作的外地重大杀人逃犯,这无疑给众多的宾馆经营者们敲响了警钟,行业宾馆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隐身之处。只有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才能使一些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无法在宾馆落脚,才能使各种各样的犯罪团伙不敢明目张胆地在此藏身。那么我们的社会治安就能得到根本的好转,人民群众就会有安全感。

众多案例本身也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流动人员管理工作加强了,一个宾馆自身刑事案件就能得到控制,整个社会恶性案件就会有所下降。震惊中国的石家庄“

3、16”惊天爆炸案犯罪嫌疑人靳如超,在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过程中,不敢到宾馆住宿,最终在广西北海市落入法网。富阳“

6、20”特大抢劫杀人灭门惨案的三名案犯,作案后竟然只敢在深山洞穴中藏身,妄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所有这些都深刻地表明,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对犯罪嫌疑人起到了震慑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3、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稳定。同样,行业性宾馆要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前提仍然是稳定。而要创造稳定的环境,又与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休戚相关。放松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势必造成混乱的局面,就必然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反之,则相反。

假如一个行业宾馆不重视流动人员的管理,单位外来员工监守自盗、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各种刑事治安案件频繁,甚至出现暴力凶杀案件。那么又怎么给入住旅客以安全感?又怎么会迎来众多的住店客人?承租单位又怎么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呢?造成这样一种局面,经济效益又从何谈起。

杭州铁路系统一家内部宾馆就是一个明证。这家经济效益一直不错的行业宾馆,由于忽视流动人员管理,对深夜离店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犯罪嫌疑人在杀害了自己的女友移尸床底安然出逃时,竟然数日没有察觉。凶案发生后,这家宾馆被公安机关责令停业整顿,要求其添置必要的技防设施,同时加强流动人员管理。而该宾馆此后的客房住宿率也因此随之直线下降。相反,那些流动人员管理有序,没有发生各种刑事案件的单位,其住宿率则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三、当前在落实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1、个别单位领导缺乏综治意识,对如何抓好流动人员管理认识不足。个别单位领导综治意识不强,认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确实,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示。我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精神文明建设。因为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想发展经济,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这些单位的领导在对待流动人员管理问题上认识不足,没有用马克思主义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没有把加强流动人员管理看成是综治工作的一部份。他们片面地认为,综治工作只是一个“计划”、一本“台帐”(综治工作台帐)、两项总结而已。只要文章写得精彩、“台帐”做得漂亮,就可以高枕无忧,管它是否真实。

这样的行业宾馆,不可能真正关心爱护外来员工的生活,更不会经常性地对外来员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对待外来人员登记住宿方面,一切从经济利益出发,全然不考虑入住人员的身份。甚至有的单位明知此人有问题,也抱着侥幸的心理安排入住。更有甚者,一些行业宾馆已逐步演变成黑恶势力和各种犯罪团伙窝藏的据点,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往往使一个单位综治工作开展不起来,单位经济效益下降,人心涣散,各种纠纷及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2、一些单位具体经办人员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使流动人员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综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容不得半点松懈与虚假。它突出的是一个“实”字,即要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

当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单位具体经办综治的人员,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对于辖区综治部门布置的工作并不照章执行,而是大做表面文章,认为按照文件条例去办,纯粹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在对本单位流动人员的管理上,也只注重形式,而不重实效,敷衍了事、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市一家行业性宾馆,面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查,具体经办综治工作的一位办公室主任,拿来了外来员工暂住证登记名册。当检查人员具体核对人数时,竟然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已离开了该宾馆。更为严重的是,这家行业宾馆总台登记的住宿人员名单中,有相当一部份无有效证明,“冒证、假证、无证”入住现象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检查人员的深思。

从公安机关查获的各种案例分析,行业性宾馆从业人员偷窃住店客人财物,以及放松对住宿人员的管理,与宾馆忽视外来员工队伍建设有关。因此必须对外来员工进行科学管理、正确引导、合理使用,使流动人员管理工作逐步迈上正规的渠道。

3、某些综治职能部门缺乏工作责任感,最终导致社会形势严峻。

综治工作实行以垂直领导为主的领导体制,其系统所属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由地方和部门双重领导。推行“条块结合、以块

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即不管你的单位级别如何、归谁所管,综治工作一律由单位所在地基层综治组织统一管理。

目前,确有个别综治职能部门,缺乏综治工作责任感。错误地认为,综治组织只是一种形式,既无实权、又无实绩,务虚主义思想严重。有些综治工作人员思想僵化,工作缺乏创新,热衷于文山会海之中,把希望寄托在公安机关等自认为有权的职能部门身上。在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时,表现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对地区单位检查时,却仅仅是过过场。不问细节、不查具体措施,形式主义现象严重,不知不觉中助长了虚假作风的盛行。

同时,出于人情关系考虑,对一些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拒不执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完全背离了综治组织的目的和初衷,其结果将直接导致社会形势严峻。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自1991年6月至2000年9月,历时9年。在重庆、湖南、湖北等地持枪抢劫,致28人死亡,多人受伤,累计抢劫财物536万元。在跨度如此之大的犯罪中,假如有关部门能真正负起责任,又怎么会发生这么多起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系列抢劫、杀人大案。类似的暴力刑事案件,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思考。

四、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的思路。

1、提高认识。行业宾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流动人员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全体员工思想认识。

首先,领导班子要统一认识,把对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中去,做到事事有计划、件件有措施、处处抓落实。同时要多关心爱护外来员工,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作为行业宾馆的浙江人寿大厦,现有外来员工数占70%。大厦领导班子在法人代表、总经理的带领下,用一片真诚去打动外来员工,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外来打工者宿舍在常人眼里往往和“脏、乱、差”联系在一起。然而,当你走进浙江人寿大厦外来员工宿舍时,整洁的环境定会让你耳目一新。具有独立卫生、厨房设施的成套商品房给每一个试用期满的外来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

每逢“中秋”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大厦领导总要和全体外来员工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每年对评上先进的外来员工进行为期三天的疗养度假,并多次组织外来员工举行登山、拔河、有奖智力竟赛等一系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在今年的三月份,大厦还分批组织全体外来员工赴“扬州”、“镇江”游玩。

事实说明,大厦所做的这一切是完全卓有成效的,它对提高外来员工凝聚力,促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浙江人寿大厦也因此自成立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外来员工违法犯罪案件。

其次,要提高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明白,作为宾馆行业,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在这些流动人员中,既有遵纪守法的公民,也有伺机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更有作案潜逃者。必须根据公安机关要求,正确区分入住旅客,分门别类加以登记。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时刻提高警惕,及时捕捉可疑信息,共同维护一方平安。

2、强化宣传。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

其一,要采用黑板报、图片、录象、座谈会等形式,抓好本单位外来员工宣传教育工作。外来员工是行业宾馆的生力军,只有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才能增强抵制不良习气侵蚀的能力,树立敢于和社会邪恶现象作斗争的勇气。

其二,要搞好承租单位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既要向他们宣传本单位的安全知识,又要不厌其烦地督促他们抓好安全防范工作。使他们明确与宾馆之间在安全保卫工作上那种密不可分的连贯性,最终促使他们以主人翁姿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维护一方平安。

其三,要做好入住旅客宣传教育工作。总台接待人员在登记过程中,就要及时询问客人是否有贵重物品需寄存,有否爆炸等危险物品带入宾馆。楼层服务人员应做到既是服务员,又是宣传员。要利用打扫卫生等与客人接触的机会,不断向客人宣传法制知识,并提醒客人禁吃陌生人食物等一些基本安全常识。

3、严格管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竟争,从管理中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一种共识。行业宾馆加强流动人员管理至关重要。

一是要加强外来员工队伍管理。外来员工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文化程度参差不一,个人素质有高有低,因此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首先需严把人事关。对新招收的员工进行严格的审查,无证或证件不齐的人员坚决不予录用。其次要加强外来员工暂住证申领工作,做好领证人员登记,严格按照综治工作要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再次应强化外来员工安全培训,推行“三级”安全教育模式,即入职教育、部门轮训、班组培训,统一实行持证上岗。

二是要做好住宿人员的管理。总台接待人员须严格按照公安机关登记验证“四要素”操作进行,正确区分入住旅客,杜绝假证、冒证、无证人员入住,控制一证多用现象,及时发送治安信息。楼层服务人员应做好“勤检查、勤巡回、勤宣传”及“查房、查铺”等“三勤、二查”工作,保持与宾馆保卫部门的联系。

三是要加强承租单位人员的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出入登记制度,增加巡查力度,拥有电视监控系统的行业宾馆,其监控人员应密切注视来往人员。对于打着到承租单位办事的旗号,在宾馆办公区与住宿区域乱窜的可疑人员,要跟踪监视,并严加盘查,必要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4、加强联系。行业宾馆

需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就是要加强各个行业宾馆之间的联系。各个行业宾馆之间由于结构不同、面对的人员不同,由此造成了管理模式上的不同。但各个行业宾馆之间又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应经常性地对流动人员管理工作进行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逐步探索、不断追求,在各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

此外,行业宾馆还应保持与综治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联系,建立重大情况汇报制度,及时贯彻落实综治各项工作任务。对于自己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通过综治部门向其他行业宾馆推广,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派员参加综治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班,以此提高从业人员从事综治工作的水平,使流动人员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综治工作的一部份,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工作前景光明。我们坚信,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工作定会更加成熟、定会日趋健全,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人员流动

人员流动

正常的员工流动有利于避免企业经营与管理僵化,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与新鲜血液,有利于员工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物极必反,过多的员工流动则导致了员工的流失,员工流失率高不利于企业项目、工序、工程的实施,影响了组织的稳定,企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成本,同时也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招聘、培训新员工的费用,而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当员工流失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机器与资源的闲置,而销售部员工的离职更会带来一定程度上销售额的降低与客户的流失。

近年来,员工流失率高一直是困扰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一些以生产制造为主的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我曾给深圳某电器有限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这家公司的主导产品是低压电器,现在还没有自主品牌,主要是给国外一些大客户做OEM。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基层员工是利润的直接创造者,然而,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基层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有时候月初招上来的员工,到了月底所剩的已经寥寥无几了,最夸张的是有一天走了80个员工,公司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员工流失率高这一问题?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引起员工离职的原因:

1、现有体制使员工无归属感

现代企业制度指出,要使企业具有持久的活力,做成“百年老店”,必须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我国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而民营企业中又以家族式企业居多。家族式企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合理分开,常常出现股东、董事会成员出任总经理、部门经理的情况,而职业经理人则占据少数。

在这种大背景下,职业经理人往往很难融入公司中,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是外人,是打工仔,而且自己处处受那些股东的影响与管制,潜能也无法发挥。久而久之,他们选择了放弃与另谋出路。

2、现有薪酬体系使员工感到不公平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会将自己的所得与其他员工的所得相比较,当自己付出比别人多,而所得比别人要少或相等时,他就会感到明显的不公平;此外,他也会就自己现在的所得与付出同过去的所得与付出相比较,当现在的所得与付出之比小于过去的所得与付出之比时,他也会感到明显的不公平。这两种不公平的直接结果是员工要求增加自己的所得或自动减少为公司的付出,而公司没有使他的要求得以实现时,就会萌生离职的念头。

现代意义上的公平不仅包括内部公平,还包括外部公平。内部公平是指工资要体现岗位价值,即不同岗位的工资因岗位对人的素质、能力要求不同而不同。如果研发部门员工的基本工资与人力资源部员工的基本工资一样,研发部员工自然感到明显的不公平,原因很简单,研发部对员工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都要比人力部高。外部公平是指工资在同行业中不能处于非常低的位置,否则员工也会感到明显的不公平。公司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时间一长,“千里马”就会无奈地离去,投奔新的雇主。

3、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这里的激励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激励,一类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主要是指公司的薪酬和福利,精神激励主要体现在口头表扬以及培训与升迁的机会等。如果公司的薪酬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员工的绩效,长期下去,员工流失率就会增高。人是经济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如果公司一直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来填补空缺的职位,公司现有员工便会感到自己所做的贡献没有得到公司的认可,长期下去也会出现离职的情况。

公司进行咨询时就碰到过这样一位员工,在我们与他访谈时,他表现出对公司诸多的不满,同时说出有离职的打算。在进行深入的了解后,项目组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委。他是销售部的,前段时间他为公司获取了一个新的客户,接了一个大单子,部门经理很高兴,答应给他资金,可三个月过去了也没有兑现诺言,而且也没有在同事面前表扬他,这让他非常不满。另外一件事是,自他进入公司那一天开始,经理就答应给他报销每天的交通费,可到现在一个月也没有报销。“钱是次要的,但说话要算话!”这位员工于是说。

4、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对科学化的、规范化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不科学已成为制约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发展的瓶劲。在文章的开端,笔者提到的上海这家生产低压电器的公司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他们的客户都是那些大客户,而他们的生产量是根据大客户的需求和订单来确定,一段时间内大客户对低压电器需求量特别大,那么公司必须得拼命的敢产量以满足大客户的需求。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公司即使在非常时期实行的始终是一班制,而这种制度的直接结果是基层员工和一部分中层员工无休止的加班,有时候一天加班的时间长达10小时之多,而加班除了按正常的计件工资制支出的工资外,没有额外的补贴。加班时间过长,不仅劳动效率上不去,员工也滋生了不满情绪,纷纷离职。相比较而言,电器行业的市场主导者德力西集团所试验采用的两班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避免了员工长期疲劳的工作,而且留住了员工,更为重要的是在不同班次员工间引入了合理的竞争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5、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基层员工根本没有提升的机会,他们只能永远地进行基本的操作,而无法走上管理者的岗位。中层管理者中一部分是公司的小股东,是“元老级”人物,根深蒂固,虽然向上攀升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们的地位也无法被动摇;另一部分是职业经理人,这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空降兵”,他们没有股份,但高层又都被大股东所占据,因此也没有被提升的机会。

古有一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虽然不是每个小兵都能最终当上将军,但也没有哪个兵甘愿一辈子做小兵。员工看不到晋升的希望,积极性会越来越低,最终选择了离职。

当然,员工流失率高除了公司层面的原因外,还有行业层面与员工个人层面的原因,如行业利润率低、员工身体状况因素等,但后两种层面的原因是不可控的,而公司层面的原因是可控的。中国企业寿命短,平均只有6——7年,而民营企业寿命更短,平均只有2.9年。在世界排行榜上,华人在富人排行榜上的位置比企业排行榜上高多了,因为华人企业的形态是他个人的,而不是一个纯企业的形态,这也是企业难以长大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家必须将个人的魅力、资源组织化,即善于运用两类人,一类是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一类是不如自己的人,但有好多企业家是不如自己的人看不上,比自己强的人不敢用,这就很危险了。民营企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再也不能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了。

一、员工为何弃你而去?

员工不正常的流动,诸如招人、跳槽之类的现象,在企业里比较普遍,在民营企业更是司空见惯。人员不正常流动所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根据调查分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工作强度大,负担过重。许多企业的工作时间分上午、下午、晚上三个工作时段,总工作时间普遍超过12小时,其中还包括部门经理在内的中层干部。调查表明,多数民营企业存在超时或超强度劳动问题,计件制工人按工作量付酬,而一些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员工加班,则常常是象征性地发一些加班工资,或不发加班工资。有些企业关键技术的管理人员,常常24小时开着手机,随叫随到。无论是否发加班工资,但毫无疑问,员工的劳动强度远比一般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即便在经济上有一定补偿,但长此以往,员工身体难以承受,必然选择离开。

处罚严重,工作压力大。从80年代至今,民营企业一路走来,也积累了不少的管理心得。但是,这种靠企业主自己摸索出的“土方土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大多明显缺乏科学性。例如,处罚制度是这些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处罚涉及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厂纪、损失、行为规范等方面,处罚比奖励多得多。共知名服装厂《员工规章制度》规定技术员工必须做满6个月,否则就不予结账。另外,迟到、旷工、打架等罚款200元。类似的规定写满了整整一张纸,下面还签有员工和车间组长的名字。

员工感觉没有前途。员工应聘到民营企业工作,最初的动机是获得较高的薪金,但工作稳定后,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途问题。这一点在职业经理人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在民营企业中,员工一般是被聘在某个固定岗位上工作,也少有机会从低到高逐级上升。如果员工发现有更能施展其才华的企业,他会选择跳槽。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基本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由于老板一言堂,没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员工即使努力工作,也难以获得认可。“企业不正规”,员工哪里还有安全感?

二、“一手遮天”将走入“死胡同”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老权威管理模式比较盛行。这种个人式、经验式、家庭式的管理,在企业创业初期还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发展,这种家族式管理就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桎梏。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种惯性效应。一头小象,从小就被一根很细的麻绳拴到一棵树上,一直到它长成了大象,它仍然还是那么被拴着。一个小孩看到后,问他的爸爸,为什么大象不挣脱绳子逃走呢?他爸爸告诉他,因为这头象小时候就被这根绳子拴着,它挣了好多次,都没有挣开,所以,它以为自己永远都不能挣开这个束缚。一直到它长成大象,它仍然还是被这么一根细细的绳子挂着。

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家是作为都市草莽英雄出现的。他们在一种僵化的体制变革中勇为天下先,第一个吃螃蟹,善于利用规则,他们在“马上”得了“天下”。可是,治理天下是需要另一套“法术”的。如果说得“天下”起关键因素的是勇气,而治理“天下”更需要管理。所以,有人总结说,“一次创业凭胆大”、“二次创业靠理智”。阿拉伯故事中那个智慧的渔夫,面对拥有“无限”权力的魔鬼,使用了一个玻璃瓶,就成功地制服了它。现在的企业管理也需要一个玻璃瓶,这个玻璃瓶其实就是一套标准化企业管理体系,或者说是机制。

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跟不上,民营企业的发展容易掉入“速度陷阱”、那些垮掉的企业有很多都是发展速度非常快的民营企业,比如三株、巨人等,所以关键是有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不是速度和短期内如何做得更大。企业的成长依赖于人才,但员工融合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企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企业的重要岗位是否由内部提拔产生,而不是招聘来的。要使员工能够逐步融合,企业就要一步一步地发展。就像筑坝,要一层层撒上、一层层夯实才坚固。再者,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不要当“甩手掌柜”,因为这样的话,尤其是对于小企业很容易出现失控。要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一定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形成企业的互补性资源,就是说每一个岗位都是互补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是雇员靠老板,还是老板靠雇员?

飞龙集团总裁姜伟曾在《总裁的二十大失误》中反省,飞龙集团的失误之一,是从来没有对人才结构认真进行战略性设计,随机招收人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选择和培养人才的规章。人才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企业各部门发展不均衡,常常出现弱企划、大市场;弱质检、大生产;弱财务、大营销等发展不均衡的局面,造成人才部门阻碍企业发展的状况。山东天达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家说,“天达”从创业起,我就决定不搞家族企业,管理层全用外地人,用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但大事还是我作主,靠我一人拍脑瓜。几年走下来,我觉得力不从心,“天达”在管理上始终上不去,这将是致命的。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崛起的一支生力军。许多企业是在商品经济大潮搏击中创业奠基的。随着企业发展,规模扩大,企业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前不久,方太董事长茅理翔先生在他刚刚出版的新著《管理千千结》中谈到,当前民营企业正经历着一场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这里面有碰撞,有矛盾,有交融,不可一概而论,但最根本的是必须正确处理好老板与雇员的关系。

茅理翔说,现在不少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人难管,最根本的原因是“老板与雇员的关系”没有摆正关系造成的。管理对象首先是人。过去很简单,农民从田里出来,只要能挣钱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条件都不会讲。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也是采用传统管理手段,家长制领导方式,拍脑袋决策方式,把员工当成雇工、工具、机器人,人治为主,有制度,但比较粗放。这种管理模式,适合于规模小、员工文化层次低、劳动密集度大、技术档次低的企业。

如今企业发展要有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多了,普通工人至少也是高中生,民主意识强了,需求观变了,要实现自我价值,管理就必须把民主性与法治结合起来。现代管理特征是,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事事尊重人的需求,处处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为中心的管理。同时,还必须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让董事会与总经理各司其职。还要制定一套完善、科学、合理、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老板本人的素质提高不快,还是停留在“敢打敢拼敢冲”的时代,而员工的素质提高很快,加上市场变化很大,竞争很激烈,就容易产生碰撞和矛盾。所以,现代管理是人本管理,对人的管理必须讲艺术,把员工当作社会人和文化人,学会尊重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各个层次的需求。

那么老板的观念应如何转变呢?专家建议:老板必须从“雇员靠老板”的思想转变为“老板靠雇员”,没有雇员,就没有老板,从内心深处想通这个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如何去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作为老板用人的出发点。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分配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可以用骨干入股的办法来锁住他的心。创造企业文化,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四、民企要学会“以人为本”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说过:“人是资源而不是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一切都要从人出发,人是企业一切活动成败的根本。所以,“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公司里的每一个人,用好一切有能力的人,培养一切愿意进步的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作为一个协同作战、团结、高效、创新的团体,去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

有一些民营企业,虽然面向社会招贤纳才,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却要贤才交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对于人才来说,交一部分算不上股份的风险金才能为企业工作,既是企业的失误更是自己的耻辱。所以,有这个条件限制,企业无疑是把真正的人才拒之门外,这些都是没有市场化的人才机制造成的。其实,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或其他东西,而是由每一名员工组成的人力资源。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所倡导的企业文化,第一条也是“尊重个人”。由此可见,“尊重个人”应是善待人力资源的前提,没这一点,“以人为本”则无从谈起。尊重人才的重要一条就是倍守信用。很多民营企业在招聘时往往许诺的条件十分优厚,一旦录用后便把员工看成奴隶似的驱使,不关心员工疾苦,剥夺其基本自由,任意克扣工资和奖金,承诺多次的奖励不予兑现,还一个劲要员工“乐于奉献”。要知道,优秀的人才总会找到较好收入的职位,一家企业的职员如果收入过低,还不能很好地养活自己和家人,那将是职业的耻辱。

用人更需培养人。许多民营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有这么一条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许多民企老板也说,商场如战场,企业需要的是实战型人才,最好招进来就能冲锋陷阵。企业哪有功夫去培养人才,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等不起”现象,说白了是企业不愿意培养人才,他们总认为,自己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去培养人才,万一人才跳槽了怎么办,岂不是人财两空?这种急功近利的人才观,是很多民营企业的致命弱点。

首先,人才的发现和使用离不开培养,所谓“没有培养也就没有人才”正是这个道理。可以讲,中国有不少各类人才,而真正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多。因为,各个企业在竞争中所使用的“战斗武器”也不尽相同,企业的机制和环境更是各有差异,企业不给人才提供各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却要求人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怎么能发现人才?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即使有某一方面专长的人才,却只有知识的消耗而没有充电的机会,专长优势也会逐渐丧失。当然,保持一定比例的人才流动率,对企业管理和效率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据有关专家测算,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应在15%左右为宜,然而,中国许多民企的人才流动率高达50%左右,过高的人才流动率让企业的员工缺乏一种归属感,在工作中难免存在短期行为和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同时,增加了监管的成本,所以,重视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才是民企的当务之急。

2011年02月24日

李华

第三篇: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

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组织联动。发挥驻京机构党委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全面统筹、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统一安排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工作任务、组织建设、党员教育、服务和发展党员等工作,指导区(县)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工作,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的落实。

坚持条块结合,加强党员流出地、流入地组织联动,建立党员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线上对接平台,探索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与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定期联系机制,统筹组织联络协调工作,发挥好各方党组织管理职责。

坚持分类施策,抓好党建活动。坚持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机制,建立“*+N+*”联系制度(即一名正式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联系N名流动党员、每月联系一次制度),在非公有制领域推广依托企业建立流动党员之家。根据党员思想、工作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组织生活,广泛开展“流动党员先锋岗”“流动党员服务区”“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流动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

分类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适时组织开展评优评先表彰活动。同时,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健全自身建设、议事决策、服务群众、监督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驻京机构党委与输出地各区县党委组织部门的经常性联系机制。

加强组织建设,严格执行纪律。全面提升流动党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明确党支部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党员管理等各方面标准,建立组织保障、活动阵地、服务载体、运行机制等制度体系。配优配强流动党员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务干部培训,按照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灵活选用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等方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严格执行组织生活纪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加大基层党支部经费支持。

第四篇:苏州市外来流动人员管理规定

苏州市外来流动人员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管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外来流动人员(以下简称外来人员),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希在本市居住的人员。

港、澳、合同胞和境(国)外人员进入本市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三条 苏州市人民政府领导本市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县级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辖区内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各级公安、劳动、卫生、工商、房管、计划生育、民政以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是外来人员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定期检查,落实措施,共同做好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外来人员的治安防范、计划生育、卫生防疫、市容环境、集贸市场、服务业、租赁房屋和从事家庭劳务的指导、管理工作。

第四条 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外来人员应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

第二章 暂住登记

第五条 外来人员拟在暂住地居住三日以上的,应在到达之日起三日内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其委托的组织申报暂住登记。年满十六周岁拟在暂住地从事各种职业,居住一个月以上的,应同时申领《暂住证》。

探亲、投靠亲友、寄养寄读、就医等外来人员申报暂住登记,不发《暂住证》。

在县级市行政区域内跨镇居住人员的登记管理参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外来人员申报暂住登记,应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安机关出具的其他合法有效身份证明;申领<暂住证)的,应提供《房屋租赁证》或其他合法居住场所证明。公安机关对申领《暂住证》的,应当及时审查,符合条件的,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发给《暂住证》。

第七条 《暂住证》是外来人员在暂住地合法居住的有效证明,有效期为一年。

暂住证遗失或者暂住证登记项目需要变更的,应当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办或变更手续。离开暂住地不再返回的,应当申报注销暂住登记并缴销《暂住证》。

禁止涂改、转借、买卖、伪造《暂住证》。

第三章 租赁房屋

第八条 租赁房屋,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签订书面租赁合同,并在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租赁房屋所在地的房管部门或者受其委托的机构登记备案,申领《房屋租赁证》。

第九条 向外来人员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出租的房屋应当符合房管、规划、治安、卫生、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基本的卫生设施;

(二)向房屋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申领《房屋租赁治安许可证》;

(三)出租房屋,应当查验承租人的有效证件,填写由公安部门统一制作的登记表或者登记簿;

(四)向承租人进行必要的安全、卫生等宣传,督促承租人及时办理暂住登记或者申领《暂住证》,办理婚育证明验证手续和接受卫生防疫健康检查;

(五)督促承租人维护出租房屋内外环境整洁;

(六)发现承租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七)遵守房屋租赁的其他规定。第十条 承租人应当遵守以下有关规定:

(一)承租房屋时,向出租人出示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二)不得承租不具有<房屋租赁治安许可证)的房屋;

(三)不得擅自将承租屋转租、转借他人或改变房屋用途;

(四)不得利用承租的房屋违章搭建。

第十一条 房屋中介机构办理外来人员房屋租赁手续应查验其身份证件,并填写由公安机关统一制作的登记表,定期报单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四章 治安管理

第十二条 外来人员管理实行“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用人单位和业主是外来人员管理的责任人。使用外来人员的责任人,应与公安机关签订外来人员治安管理责任书。

第十三条 水上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市水域内外来人员及其船舶的管理,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违法违章行为。

第十四条 外来人员遇有公安、管理人员查验《暂住证》时,应当主动出未,不得拒绝。

第十五条 外来人员不得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或包庇犯罪,发现违法犯罪线索、人员时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十六条 禁止外来人员露宿街头、桥洞以及从事拾荒、乞讨、卖艺、封建迷信等活动。

对流浪街头乞讨、露宿街头生活无着落,或者无正常居正当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由有关部门依照国家规定予以收容遣送。

第五章 卫生防疫和市容环境

第十七条 外来人员必须接受卫生管理和监督,遵守卫生法规,维护生活、生产、工作环境卫生,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外来人员卫生防病工作由本辖区内的卫生防病机构负责。第十八条 外来人员从事食品、饮用水等与健康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以及在旅馆、理发美容等公共场所工作的,必须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

第十九条 来自疫区的外来人员应当在取得《暂住证》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县级市(区)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卫生防疫健康检查,发现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并通知其暂住地的卫生防疫机构做好疫情处理。疫区的认定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界定。

第二十条 未按国家规定免疫接种的七周岁以下的外来儿童,应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免疫接种。

第二十一条 聘用或使用外来人员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落实下列卫生防病措施:

(一)开展卫生防病的宣传教育;

(二)设立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并督促下属部门指定卫生管理人员;

(三)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和饮食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生活和工作场所建有公共卫生设施,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五)聘用或使用外来人员五十人以上的,于用工之日起七日内,向用工单位所在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用工人数、来源、健康状况及卫生设施、防疫措施。工作场所在不同地点的,分别向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第二十二条 用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房屋出租人发现外来人员患传染病或疑是传染病的,应当及时向居住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按要求落实防疫措施。

第六章 计划生育

第二十三条 外来人员暂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已婚育龄外来人员计划生育的日常工作管理,并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

第二十四条 外来人员应当遵守其常住户籍所在地的计划生育规定。需要在本市分娩的,应当持有关证件向暂住地的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领外来人员生育联系。

第二十五条 成年外来人员办理暂住证或营业执照时,应当持有其现居住的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过的婚育证明。

禁止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

第二十六条 成年外来人员到暂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现居住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组织有关单位向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对符合生育政策的外来人员,应给予生育安排。

第七章 务工经商

第二十七条 外来人员在本市务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法定的务工年龄;

(二)持有本人身份证、《暂住证》、健康证件、婚育证明等有效证明,其中国家规定实施准入控制的工种还应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三)符合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八条 外来人员在本市务工,由用工单位向本市各级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办理《苏州市外采人员就业证》。来取得《苏州市外来人员就业证》的人员不得在本市务工。

禁止涂改、转借、买卖、伪造《苏州市外来人员就业证》。 第二十九条 单位使用外来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用工手续,并参加社会保险。禁止擅自招用外来人员。

第三十条 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必须符合《江苏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到所在地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登记,申领《职业介绍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等有关手续后,方可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禁止从事非法劳务中介活动,不得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对劳务中介活动进行劳动监察。

第三十一条 外来人员在本市从事个体、私营经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经营地的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或者临时营业执照,并向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其中申请登记依法需要取得许可证明的,还应当办理许可手续。

第八章 外来人员权益保障

第三十二条 外来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侮辱、歧视外来人员。

外来人员认为单位有侵犯其合法权益行为时,有权请求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或按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办理。外来人员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依法维护。

第三十三条 使用外来人员的单位应当与劳务输出机构签订劳务合同,或者与外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遵守下列规定:

(一)为外来人员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条件;

(二)依法保障其在合同期内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休息等有关权利和待遇;

(三)依法做好外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

(四)对从事有毒有害的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外来人员发生工伤事故时,应当及时组织救治,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工伤事故医疗费用和做好善后工作;

(六)对外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职业技术、劳动安全、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第三十四条 对外来人员中暂无监护人的流浪少年儿童送民政部门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采取保护性的教育措施,适时依法遣送。

第三十五条 公安、劳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督促并指导使用外来人员的单位对外来人员进行法制、劳动安全等方面教育,预防伤亡事故、职业病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外来人员申办有关证照符合规定条件的,有关部门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及时办理,不得拖延。

第九章 罚 则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

(一)外来人员不按规定申报暂住登记或者不中领《暂住证》,或者涂改、转借、过期使用《暂住证》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十元以下罚款。

(二)雇用未申报暂住登记或者未申领《暂住证》;以及无身份证件、来历不明外来人员,经教育不改的,对用人单位、外地驻苏机构、外来成建制单位的负责人以及个体工商户业主,按照外来人员数每人处以五十元罚款。

(三)违反房屋出租治安管理规定的,按照《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处罚。

(四)留宿未申报暂住登记或者无暂住证外来人员的,对留宿人按被留宿人数每人处以五十元罚款;留宿明知犯罪人员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和线索不加以制止或者未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或者包庇犯罪、提供违法犯罪活动场所的,根据情节轻重,对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处以警告,并可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违反第十一条规定的,按照未登记的外来人员数每人处以一百元罚款。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十九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的,对用工单位处以每聘用、使用或者留宿一人一千元罚款;

(二)违反第二十条规定的,责令家长送孩子接种,并可以处一百元以上伍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凡违反公安、劳动、卫生、工商、房管、计划生育、民政等部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第三十九条 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秉公执法,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对违反本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二○○一年七月一日起施行。一九九五年四月十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第9号令《苏州市外来人口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浅析普通高校教师流动管理对策探析

浅析潮阳区普通高校教师流动管理对策探析

论文摘要:普通高校教师流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普通高校教师流动管理中的不足,以提出促进地方普通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

在人才流动日趋频繁的社会大背景下,与发达地区名牌高校和某些社会优势行业相比,地处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大多数地方普通高校在人才争夺战中无疑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推动地方普通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使之趋向合理化、秩序化,已成为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重视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师管理;合理流动

一、普通高校教师流动现状分析

1.教师流动不平衡

目前,由于地方普通高校在教学、科研条件等资源处于弱势,高层次人才流动速度过陕,而一般教师难以流动,形成强烈的对比,陷入了不均衡流动状况,导致地方普通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那些高层次人才通常是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或知名教授,他们有很强的团队凝聚力,个体的流动往往带动整个学术或科研团队成员一起流动,甚至瓦解多年才建立起来的梯队。而无专业特色和优势的一般教师流动难度很大,只能沉淀下来通过内部消化解决配置问题。

2.教师流向单一

从流向看,仍以流向发达地区为主,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物质待遇较高,人才聚集,有较好的事业平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高校,在引进优秀人才上采取了“不要户口、不要档案、不要关系”的“特殊”政策,对地方普通高校教师的诱惑极大。地方普通高校教师由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向沿海地区或国外等发达地区流动,但没有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回流,以补给人才流动的缺位,未形成正常有序的循环流动,破坏了人才的地区平衡。

3.教师流动中的其他问题

从行业看,仍然以流向高校为主,这充分说明了大部分高校教师比较忠诚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从流动原因看,通过对部分流出教师的访谈发现,第一位还是物质层面的原因,超过四成的教师将诸如收入偏低、待遇偏差等列为其离开学校的理由。第二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精神层面,诸如学校管理不到位、用人制度、激励制度不合理、没有给教师提供很好的事业平台、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等等。

二、普通高校教师流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1.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普通高校在教师持续管理中,一般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长期战略规划,无法为学校长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近年来,由于本科办学规模的扩张致使人力资源总量在短期内急剧膨胀,同时,各高校在硕士培养点增加和博士培养点申请等方面工作的全面开展,又导致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梯队这些高层次人才力量不足,以至许多高校盲目加入到人才争夺大战中,短期内急抓人才,致使引进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并不能适应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持续发展。

2.缺乏合理的流动机制

在国内已有些名牌高校,对于引进的人才要求其在合同约定的一定期限内,在教学和科研上要达到一定的目标要求,若未完成学校即与之解除劳动合同。而大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则不然,为了引进人才,最先要签订的就是最低合同年限,而一般约定的限制年限时间又比较长,迫使教师只能按合同规定服务学校,而相对一般的平庸之辈则不会被赶走。时间一长,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逐渐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沉淀下来,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改变,使得平庸者占据一定工作岗位,而真正的优秀人才因没有职位空缺而被拒之门外。

5.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机制之一,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激励的方法也应不同。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部分高校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激励制度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突破。许多高校往往采用—刀切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激励。一些管理者主观地认为所有教师都想得到同样的东西,忽视了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因而无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化的激励,达不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三、实现地方普通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管理的对策

1.设计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高校整个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前提是服从高校整体利益的需要,必须与高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发展目标与高校资源的协调,保证人才规划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一个完整的高校人力资源规划应该针对高校在不同时期的自身定位,随时更正现有的规划,同时保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岗位职务设置规划、外部人才引进规划、内部人员流动规划、解聘外流规划、培养开发规划、绩效激励规划等各个方面。

2.设置合理的流动机制

发达国家的高校主要是通过全职、半职、长聘、短聘等灵活多样的聘任方式来促进教师的流动,而我国大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则采用的是全职聘任和终身聘任为特征的单一聘任模式。地方普通高校应尽快建立专兼结合、长短互补的人才聘用新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流动性,使高校教师队伍结构逐步走向多元化,促进教师流动,合理配置各类教师资源。例如,对于自主创新能力强、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有科研团队的高层次教师应以优厚的待遇长期聘任,乃至终身聘任。而对于新补充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各层次应届毕业生,可以先签订人事代理合同,后根据其发展状况,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再确定适当期限的聘任合同。同时还可以更多地采用联聘、互聘、外聘等形式吸引更多的优秀拔尖人才,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教师资源共享。

5.完善有效的激励和考核制度

普通高校首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需要分析,认清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以及同一教师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充分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潜能。例如,事业刚刚起步的青年教师,更多地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保证,因此,对于他们可多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工作多年的中青年教师,其在教学、科研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就比较强烈,适时地对他们采取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措施,注重对其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培训培养,使其能在自身努力上不断突破,取得成就;而对于已经退休的教师,可以采取返聘的措施,对在职教师在教学方面予以督导,科研方面予以指导,使得他们仍然能参与到高校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余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考核方面,考核指标体系应根据学科类别与层次、岗位与教师职级的不同情况,采用重点考核与全面考核相结合,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科学考核方法。在考核过程中不同层面的教师由于工作性质和

任务不同,其岗位有不同的特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订相应的考核策略与措施。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是否续聘、薪酬调整、职务晋升、考核奖励与否和培训进修的直接依据,以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高校教师流动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但目前的状况是,愈是名牌大学愈容易留住和引进人才,而地方普通院校由于在各种资源方面都处于弱势地方而抵挡不住人才外流的大潮。因此,普通高校应更注重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实现其教师的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钱振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政策·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D04.[2]颜士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D03.

下载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动人员证明书

    流动人口落实计生手术及查环查孕证明书****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 兹有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身份证号码是,因其已生育 一孩或二孩及以上 ,经查验其流动人口证明合格,同意按规定......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员工流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员流动是指员工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而实现就职公司或就职地区的变换。狭义的人员流动则是指以岗位为基准,由于员工岗位的......

    佛山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暂行办法

    佛山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暂行办法 佛府[2006]1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佛山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暂行办法‣业经2005年12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最终定稿)

    ×市地处北京经济圈紧密层,是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北京经济迅猛发展、奥运设施工程相继开工,为XX市的劳务输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市地处北京经济圈紧密层,是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北京经济迅猛发展、奥运设施工程相继开工,为XX市的劳务输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市地处北京经济圈紧密层,是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北京经济迅猛发展、奥运设施工程相继开工,为XX市的劳务输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liyong===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合集]

    浅议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