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时间:2019-05-12 07:1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第一篇: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贡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懂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危害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并借助典型案例,积极引导学生思维,进行启发探究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是非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联系社会生活中和自身实际的例子,认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性,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使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

【教学难点】享乐主义的错误和危害性;正当享受与享乐主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事例导入:

谁最诚实

法国一个小镇每年在收成的时候,都会举行一个丰收庆典,时间长达一个星期。在庆典期间,大家庆贺丰收也表达感恩。仪式由大家共同努力举办,每家都要供应佳肴与美酒。他们要带五公升自家酿的酒来,灌进庆典场地中的公共大酒桶,好让大家共饮。在丰收庆典的最后一天,镇长来主持开桶仪式,然后大家传杯,互相祝颂。镇长启开桶塞,饮了一口。但那不是酒,而是白开水。

设问:为什么镇长喝的是白开水?

学生回答:原来每个人带来的都是白开水,每个人都把好酒藏在自己家里,因为大家都以为一大桶酒里,有那么一点水是不会被人发现的。

设问:这个故事在人生价值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

讲授新课:

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方面的内容,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正确处理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1)贡献和索取的关系(板书)

教师归纳: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基础(义务);索取是贡献的保障(权利),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于贡献。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复习,我们对贡献、索取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居首位。因此,只讲索取,不讲贡献,是片面的,割裂了两者的的辩证关系,毫无价值和意义,因而是错误的。我们就坚决反对。

(2)纠正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倾向(板书)

教师: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不是不要索取只讲贡献;索取是贡献的保障,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金钱。那么现在我就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对金钱的看法。

教师:社会上流传着哪些看法?

摘要如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有金钱,生活就无光彩。“有钱能使鬼推磨。”“市场经济就是钞票经济。”“世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像块宝。”“脚板朝前长,钞票人人想。”“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我不喜欢人民,但喜欢人民币”„„

思考:①上述这些观点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上述这些观点说明了金钱对人们的作用,金钱对人们非常重要,所以,有的人一生拼命追求金钱,认为金钱万能,金钱至上,同学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是拜金主义的思想。

前面我们讲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那么人生价值又如何实现呢?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尤其需要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只讲索取不讲贡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误区。

2、反对拜金主义(板书)

思考: ② 拜金主义在现实生活各个领域中有哪些表现?

政治领域: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买官卖官

经济领域:走私贩私、制假贩假、偷税漏税

文化体育领域:盗版刊物、有偿新闻、演员假唱、足球黑哨、运动员服兴奋剂等 社会生活领域;为钱偷盗、敲诈勒索、杀人越货

思考:③下面请同学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看看拜金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1)拜金主义的含义(板书)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普遍奉行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条。

思考: ④拜金主义这种思想有什么危害?

人与人之间出现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最终导致全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危害国家。

教师介绍:下面我给同学介绍一段出自《钱本草》的关于金钱的描述,希望对你有所启迪。(多媒体显示)“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饿之患,能利邦国,污贤达,罢清廉。贪婪者服之,以均贫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才至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役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若服之非理,则弱智伤神,切需忌之。”(收自《钱本草》)

由此,在金钱和人生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进行客观的分析。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板书)

第一,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板书)

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合法取得金钱,成为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正如作家王朔讲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第二,还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板书)

获取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第三,更应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板书)

人生的追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内容虽与金钱有关,但并非金钱的同义语。

(多媒体显示)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丛飞

我叫丛飞,来自深圳,义工编码是2478。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站在哪个舞台上,丛飞都是这样亮出自己的“名片”。36岁的丛飞,唯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没有薪水、只有爱心。作为一名职业歌手,丛飞以唱歌为生,但他又是一名五星级义工,10年来他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3600多小时。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的商演频繁,本可以过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为贵州等地的贫困孩子提供学费和生活资助,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身患晚期胃癌的他曾经获得深圳市团市委和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颁发的深圳市“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及“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五星级义工”。

教师小结: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追求远大的理想、实现壮丽的事业,放弃功名利禄,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实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

教师过渡:近些年来,少数青年学生在较为优越的家庭条件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缺乏艰苦朴素精神,滋长了享乐主义倾向,甚至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触目惊心。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这些轮滑鞋中, 最贵的3000元一双;周末逛专卖店是部分中学生的喜好。

材料二:某县公安局成功摧毁了一个入室抢劫团伙。令人惊讶的是,被抓获的抢劫团伙成员均是在校中学生,而他们侵害的对象也是在校的学生,其作案目的竟是为了还在饭店吃喝、网吧上网的欠债。

材料三: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饮料,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时下,这种中小学生比家里的老子还敢花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稀罕。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其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以上现象说明,在人生价值观问题上,还存在着另一误区,享乐主义。

3、反对享乐主义(板书)

(1)享乐主义的含义(板书)

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

(多媒体显示)走近都市“傍老族”

到5月,小毛失业已经超过整整一年了。2003年高中毕业后,小毛打过几个散工,却因种种理由都放弃了。如今父母每天出门前会给他留下20元,他就靠这20元生活费,日日与麻将为伍。生活不宽裕,但他觉得过得很轻松,并乐此不疲。“小毛们”已经形成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年轻,有一定学历,却处于失业或间歇性失业状态,经济上依赖父母,成为“傍老族”。

在国外,类似的一个群体被称作“NEET”──“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ning”,即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岁到34岁。

思考并分析: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学生讨论(略)

(2)享乐主义的错误表现(板书)

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表现为过分看重人生的物质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

享乐。这种人生价值常常表现为无远大理想,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主张及时享乐,讲眼前“实惠”,甚至把追求个人快乐看作人生第一要义。

第一,它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

第二,它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

第三,它把一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3)享乐主义的危害性(板书)

享乐主义给人的危害,小到个人,它会导致一个人贪图安逸,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一事无成。大到国家,它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腐败没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最好的概括和总结。

(4)反对享乐主义并不是反对合理消费(板书)

我们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并不等于反对人们追求适度的物质享受、要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相反,我们主张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的条件下,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思考:当前我国提倡扩大消费,鼓励大家旅游、买房、买车,这是不是享乐主义? 不是,这是国家扩大内需,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正当的享受。

注意:享受与享乐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反对享乐主义,但我们不反对正当的享受,人的合理消费是人成长过程所必需的条件,我们反对的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不顾条件的高消费现象。对青年学生来说。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勇于创造的思想和作风,对个人健康成长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都是十分有利的。

小结: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所以,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课后作业:

结合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建议学生针对本校学生在对待金钱方面的现象做一调查,来评价中学生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利与弊。

第二篇:高二政治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方面:要理解贡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懂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含义和危害性。能力方面: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从思想方法上必须把贡献与索取,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诗歌《买到买不到之歌》导入,启迪学生思考“金钱是不是万能的”。然后让学生回顾人生价值的两方面的内容。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贡献与索取关系的认识。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两大误区,故要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具体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讨论、举事例等形式,说明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危害性,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的人生观。可以采用讨论法,讲授法,例证法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例子,认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性,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反对和抑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使学生感悟人的社会美、理性美和人格美。

重点:如何理解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难点:如何理解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疑点:

1、享受与享乐主义(1)含义不同。

享受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满足。对于人来说,物质上的享受并不是享受的全部内容,人除了物质上的享受还应有精神上的享受,二者是统一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满足是正当的、合理的。

享乐主义是把物质上无止境的个人满足作为享受的全部内容和生活的唯一目的,认为仅凭感官的快乐和满足就能使人幸福。把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割裂开来,把享受与劳动对立起来。

(2)享受应建立在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我们并不反对享受劳动成果和现代文明成果。但这种享受必须建立在自己辛勤劳动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还要创造条件满足人们的享受欲望,这也是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的。同时,还要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享受资料和享受场所,创造新的享受内容和方式,使其生活逐步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们反对的是建立在不正当手段基础上的享乐,只讲享乐不讲创造的享乐主义。

(3)享受不能脱离我国生产力水平。

任何人所享受的东西都是生产的成果。我国现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决定消费,无论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故享受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所许可的范围。盲目攀比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不顾条件的高消费,超级享受,都是不对的,脱离实际和人民群众的。

2、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

金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使用金钱的历史不过数千年,在此之前的100多万年里,金钱还没有出现。所以说金钱的确不是万能的。

出现金钱后,金钱也不过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人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非商品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如金钱买不到健康、友谊、智慧、快乐等。可见没有金钱万万不能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3、劳动收入才是合法收入

我国宪法明确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可见劳动收入才是合法收入,这种说法不科学。劳动收入是指居民凭借其为社会所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非劳动收入是指居民不是凭劳动,而是凭借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和各种渠道所获得的转移性收入。

劳动收入,从城镇看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从农村看包括农民出售生产的各种劳动产品等的收入。

我国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因此,除了劳动收入以外,还包括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非劳动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非法收入是指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售假等非法手段获得的收入,对这样的非法收入要给予坚决打击。而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是受法律所保护的。提纲

`

1、正确认识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纠正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倾向。

2、反对拜金主义

(1)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2)要抵制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① 金钱与人生有密切关系。

② 获得金钱的手段应是正当的、合法的

③金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3、反对享乐主义

(1)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2)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的错误与危害性

①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②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③把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基础上。? 综合点拨 学习本框,首先让学生回顾人生价值的两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又如何?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贡献与索取关系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反思,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只重索取的现象和行为。接着指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只讲索取不讲创造的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两种误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在阐述拜金主义的危害时,先简单的介绍拜金主义的含义,重点是理解人生与金钱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首先要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金钱是财富的象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保证。其次,还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国家保护。再次,更应该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金钱不是万能的,崇高的理想、健康的体魄、幸福的家庭等都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

在阐述享乐主义的危害时,先简单的介绍享乐主义的含义,接着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列举具体的事例说明享乐主义的现象和危害。最后一起总结,享乐主义的错误和危害性表现:第一,它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第二,它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第三,它把一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最后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人们的贡献,要反对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教学建议

一、本课时的地位

现实生活中,有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庸俗化为“钞票经济”,有的人奉行“金钱万能”、“有钱使得鬼推磨”的处世哲学。而且拜金主义对学生产生了严重影响。一些中小学生为了钱中途辍学,从事商业活动,一些大学生无心学习,下海赚钱。

同时享乐主义也大有市场。学生中存在互相攀比、讲究吃喝等现象,部分学生缺乏艰苦朴素精神而只想享受。

可见,在上一框题讲授了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说明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要反对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二、关于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的教学处理建议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是先贡献后索取,还是先索取后贡献,或者是只索取不贡献?讲述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运用第一节第二框讲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作指导,不可强调一个方面否定另一个方面。第二,从理论上讲清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第三,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更为重要。如果大家都先索取(或只索取),后贡献(或不贡献),那么索取的东西从何而来呢?可见,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仅看他的需要是否从社会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是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这才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有人作了这样的比喻,他一生中的负大于正,其代数和为负,即负于社会,这样的人生就毫无价值可言。如果一个人在其一生索取等于贡献,他一生中正负相等,其代数和为零。这样的人生也没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贡献大于索取,他一生中正大于负,其代数和为正。即有益于社会,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因此,一个有志者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就要多为社会做贡献、多为人民、社会做有益的事情。

三、关于人生价值与金钱关系的教学处理建议 这个问题的总思路上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析人生价值的实现与金钱的关系,从三点加以说明。①金钱对人生价值产生重要影响。对资产阶级而言,金钱就是幸福,金钱就是人生目的,金钱就是人生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金钱仍然具有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的作用,是一般等价物,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对个人来说,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从市场上买到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可见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证,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金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生的追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内容虽与金钱有关,但并非金钱的同义语,不是金钱所能体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合作举例说明。例如,金钱买不到友谊、金钱买不到健康、金钱买不到忠诚等。

③强调获得金钱途径(或手段)的合法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获取金钱的途径,有正当合法的和不正当非法的两种。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均受国家法律保护。第二步,在理解了人生价值的实现与金钱的关系的基础上,批判“金钱无用论”和“金钱万能论”。有的人视金钱无用,认为金钱是罪恶之源。有的人视金钱为万能,一味追求金钱、享乐、把幸福和金钱划等号。这些都应当引以为戒的。尤其要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要掌握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现象和危害。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本质是只讲索取不讲创造。最后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人们的贡献,要反对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 热点?案例?资料 买到买不到之歌

金钱能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金钱能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金钱能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 金钱能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金钱能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 金钱能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能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 金钱能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能买到奢侈品,但买不到文化; 金钱能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金钱能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金钱能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金钱能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

[简要分析]金钱不是万能的。对每一个人而言,物质生活的富足固然很重要,但人更应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因为物质生活只能赋予人以血肉,而高尚的精神生活则能赋予人崇高的灵魂。

状元的选择

某省一位高考状元,一家保健公司请他做宣传,让他说是喝了这家公司的产品才考了状元,并许诺给他十万元钱。

这位高考状元选择了实话实说,他说:“我家住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从来没有更多的钱去买保健品。我不知道你们的产品人是否喝了会更聪明一些,所以我不能为了钱做这个广告。” [简要分析]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金钱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物质保证。取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但获取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要注意“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同时要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生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金钱不是万能的。? 范例解析

德国作家毕尔格在《勇敢男子的歌》中说:“我不能以金钱出卖我的人生。”这是因为【a】 ①人的生命是不能出卖的

②人生价值是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的

③金钱并非人生第一要义,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④人不应该为了金钱而不顾自己的人格尊严。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该题考查金钱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关系。②、③、④项符合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但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应当有更高的精神追求。①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择答案a、②③④ ? 演练平台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金钱不能把它当主人,也不能把它当仆人,更不能把它当情人,只能把它当友人。”这句格言包含的人生道理是 【d】

①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保证 ②拥有金钱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③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④拜金主义思想是错误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人生若朝露,行乐须及时。”“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这是一种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下列说法中反对这种人生价值观的有 【b】 a、人生是一种享乐,不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利后义

d、追求金钱是正当的,但应采取自己认为合理的手段

3、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和部门,铺张之风,挥霍之风、奢华之风蔓延起来。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娱乐场所越来越多,材料说明 【b】

a、我国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b、享乐主义人生观在现阶段还有一定的市场 c、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

d、我国的第三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4、2005年03月22日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受贿案,公开审理。他在任职期间先后收受17人的贿赂共600余万元,而且此人生活腐化,小姐给他捏一次脚就给20万元。这一事实表明 【c】

a、金钱是罪恶的根源,追求金钱是腐朽的价值观念 b、要采取一切手段最大限度地获取金钱

c、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正当、合法,要反对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 d、金钱不是万能的,人格、声誉重于金钱

2004年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一些领域和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所有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据此回答第5题

5、享乐主义的错误表现在 【b】

①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乐趣

②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

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 ④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科学家“的称号是令人敬佩的。然而近来科学界出现的”核酸“是否具有营养的鉴定中出现的现象令人吃惊。个别科学家为了迎合企业的需要和金钱,竟违背道德在”核酸具有营养“的鉴定报告上签字。这一行为被三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指斥为”商业婢女的勾当。“据此回答6-7题

6、个别科学家为了金钱违背道德的行为【c】 a、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

b、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道理

c、没有正确认识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 d、肯定了人们应当具有正当的个人利益

7、个别科学家的行为被指斥为”商业婢女的勾当。“这说明 【c】 ①人不应该追求金钱,因为金钱只能导致堕落 ②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并非人生第一要义 ③人不能为了金钱而不顾自己的人格尊严

④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我国虽然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贫困仍然存在,某些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存在困难。然而有些人却大兴奢靡之风,北京一哈叭狗卖出了30万元天价,上海一年的养狗费用竟超过4000万元。据此回答

8、一方面,贫困子女接受教育有困难,一方面却宠狗挥金,这说明 【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错误价值观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

c、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 d、完全为了他人,才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非选择题

9、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警世名言,今天对于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根据材料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答案] 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第一,它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唯一目的。否定了人生最主要的内容,即要为社会做贡献。第二,它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第三,它把一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拓展探究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和谐社会的死敌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但与此相生相伴的是一部分人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道德出现滑坡、信用产生危机、唯利是图思想蔓延,出现了贪污腐败、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吃拿卡要报等社会丑恶现象。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是极不相称的。

【简要分析】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增强道德意识。

道德作为法律之外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自人类文明出现以后就对社会生活起着约束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需要大力增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普通公民来说,增强道德意识,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也是责无旁贷的。增强道德意识应先从修身开始。春秋时期,孔子的门徒曾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尽管曾子的这种省悟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但其一日三省的做法并不过时。不管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应该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并用道德标准去衡量一下。如果人人都能这样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的社会离和谐就不远了。

建设和谐社会,要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三篇:第七课第二、三框答案

第七课第二框导学案答案

【课内探究案】

① 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② 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的和谐民族关系。

③ 始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

【课堂训练案】

一、选择题:

1.C2.B3.A4.C5.A6.C7.C8.D9.A10.D11.C

二、非选择题:

12.(1)①全国各地支援西藏建设,说明了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体现了民族团结原则。②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支援西藏建设,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2)①这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国家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的客观要求。②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必然要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③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共同繁荣;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1)①列举具体事例(略)。可以从国家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公民合法利益的角度列举。比如国家“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抢救人民的生命;国务院按照国旗法的规定,为大地震受害的遇难同胞下半旗志哀。也可以从公民维护国家利益,自觉履行义务角度列举。比如,灾区干部圈子舍小家顾大家,使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等。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义务。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做好羌族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4、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来实现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题中观点肯定了这一点,有其合理性。

⑵在我国,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点和优势的重要表现。党的领导是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们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还表现为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和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可见,题中观点忽视了“两个统一”,因而是片面的。

第四篇:第七课第二框中心发言提纲

四川阆中中学校备课组活动中心发言提纲

2013年秋第11周高2013级政治备课组中心发言人:何琴

学科:思想政治模块:经济生活章节: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基本要求

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评析我国当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发展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自觉树立效率和公平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积极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三、与四川高考考试说明的对比

2013年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对本框题列出了两个考点: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四:教学建议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该框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教学用时:2课时

(三)教学资源的选择

教材、教师用书、课件、其它教辅资料、近三年高考题等

(四)教学重点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两个同步”“两个比重”

(五)教学难点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按生产要素的意义

(六)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对本框知识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法

(七)实施手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框知识将分别采用材料分析法、读图发现法、归纳总结法,着重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分层教学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不甚了解,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我们学校高一年级分为一、二、三段三个层次的班级,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要求不一样,进行分层教学,对实验班要少讲多练,对三段平行班要注重教材,练习要降低难度,注重基础。

(九)三维目标的实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解释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自觉树立效率和公平意识,培养公平精神。通过

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积极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要落实以上三维目标安排以下教学:

【情景导入,发现生活】:

2011年两会议题 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提高低收入人士工资

设计意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选用今年“两会”中“解

决收入分配不公 提高低收入人士工资”的一段视频做导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

面也把学生引导到对本框要研究问题的关注上来。

观点一: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观点二: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

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展示教材60页上的两个观点,通过学生判断、讨论,引导

学生归纳总结出:有差别,且差别合理是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含义: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人人平均,否认差别 不是公平;差别过于悬殊也不是公平→有差别,且差别合理是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

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材料一:漫画:“收入分配” 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垄断行业、工资增长赶不上GDP增长 探

究活动: 提供素材: 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某些垄断性行业人均年工资

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

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仅占全部城市财

富的1.4%。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

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

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

法收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

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

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

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4)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打破经营垄断,创造公平机

会,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补充知识:“提低,扩中,调高”:设计意图:对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个问题的突破,我首先提

供了一组图片,让学生先直观感受一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且能充分认识到我国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而后通过提供两组素材,一是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

几方面差距,二是温家宝总理指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通过课堂

探究,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收入差距事关社会公平,也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另一方面启发学生

思考、讨论、导学相依。通过探究,让学生自主得出实现社会公平的四个措施。

4.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1)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

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

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2)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

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我们都知道要想“分蛋糕”,首先要“做蛋糕”,那么怎样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

做出最大的蛋糕呢?分好蛋糕要讲公平,做大蛋糕要讲效率,那么公平和效率之间到底什么关系呢?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内涵

(1)定义:效率=产出/投入

(2)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3)效率提高:就是资源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4)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首先出示课本P61漫画“分配不公,企业破产”,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辩论。该企业希

望通过选出新的领导来改变现状,起死回生,于是开展一次新任领导的竞聘演讲。演讲围绕“效率

与公平谁更重要?”而展开。

竞选人甲:我要公平,公平才能得人心,要一碗水端平,大家工资平均算。

竞选人乙:我要效率,效率是企业的生命,收入差距必须拉大。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当角色,从而使学生理解并能够学会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

关系,突破难点。且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完善知识结构。而后用教材74页的材料做了一个

同步提升:有一家生产炉具的国有企业,吴某被民主推选为厂长后,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向一线

工人和创利多的车间倾斜。这种分配制度拉开了职工的收入差距,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高涨,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后来,吴某自定年薪50万元,懂技术的副厂长张某年薪30万元。一些技术

人员认为自己的工资还停留在每月两三千元的水平上,分配不公,他们有的到别的单位兼职,有的“跳槽”。一些工人认为,自己每月工资不到千元,自己的劳动被低估了。厂内矛盾日益加深,人心

涣散,经济效益直线下滑。——厂内分配制度对生产效率有何影响?——为该厂设计一个最佳

分配方案,争取做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1)好的分配方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2)不好的分配方式→挫伤人们的积极性→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2)效率与公平也有矛盾的一面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 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

要促进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必然使一部分

人通过合法劳动、诚实经营先富起来,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

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现实:

[资料]据报道,目前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亿元的家庭有数百户,过1000万元的已达到数百万户。

与此同时,我国尚有数百万年均收入在300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有一千多

万生活在贫困中的城镇居民。占总人口20%的贫困人口占总收入或总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

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总收入或总消费的份额高达50%。20多年来,我国基尼系数处于倒U型曲

线的上升阶段,目前已达到0.447。按照国际惯例,一国基尼系数达到或超过0.4,就说明其收入差

距过大,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讨论:能不能任由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发展下去,谈谈你的看法?学生:

不能任由它发展下去。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造成许多社会矛盾与社会不合谐的现象,潜伏隐

患,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探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取消收入的差距?为什么?学生:不能。

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先富带后富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一部分人、一部

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拉开一定的收入差距,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不能搞“平均主义”。

教师总结:这就是说,在现阶段的分配政策上,必须鼓励部分先富,先富带动后富,即讲求“效率”;

与此同时又必须调节收入差距,避免收入水平过分悬殊。否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探究:那你认为怎样才能逐步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呢?学生:征收个

人所得税,高收入者多纳税、整顿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适时开征遗产税等等。

教师: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事部、财政部、民政部和

劳动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有关情况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谈到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原则:

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

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

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是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结论──公平与效率并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三】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的脉络和框架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所学知识,小结指点难点和重点,便于学

生着重记忆。

【四】随堂练习

根据高考考点,精选3道题目分别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点相对应;让学生当场做题,提问并解答,巩固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见《点金训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和第七课导学案训练提升案部分。

五、考法、考例

(一)从内容上看实现公平的制度措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近三年高考高频考查的知识点,主要

以当前社会热点为背景,侧重考查如何实现公平问题。同时结合当前的一系列工资制度改革措施,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考例:

1.(2011山东文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高增

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A)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实行

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1天津文综)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

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C)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2012安徽文综卷)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 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问题: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

答: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考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可酌情给分)

4、(2010.山东文综卷)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B)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5、(2010.江苏政治卷13)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C)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②④B ②③C①③D ①④

6、(2010.四川文综卷38)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

【解析】本题设问中有两个问号,第一问解答时既要仔细解读材料一,又要读懂图表,做到提取信息全面准确。第二问的回答要从财政、税收两方面加以组织,措施回答要得当。

【答案】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

②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政府通过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五篇: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第二框

人教版思想政治 必修二第七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3、了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4、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长期的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汉族地区,受到实际情况和生活阅历所限,对少数民族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知之甚少。本课理论性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展示:请同学们观看昭君出塞图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以及中央政府赠送宝鼎视频[来源:学科网] 问:这些资料说明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生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第二框(多媒体打出板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9页的探究活动(多媒体打出板书): 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师:这样三个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逐个进行。这则探究活动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这一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媒体打出板书):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的含义是什么?(多媒体打出板书):

设置了三个探究小问题,让学生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学生自己构建出: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师:很好,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含义呢?生:┈┈┈。师:理解这一含义要注意以下四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一点)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多媒体展示我国版图,让学生找出五个自治区,加深印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师:那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都有那些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的探究活动,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生:┅┅┅┅。师:那么,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这就是我们要理解的第二点。生:┅┅┅┅。(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二点)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通过简短的材料来判断行使了哪一个自治权,增加学生的知识。师:以上是第二点,下面看第三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三点)[来源:学*科*网](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进行六个判断题的训练,加深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师: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除了要注意上述三点外,还要注意第四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第四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师:那么,如何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多媒体打出板书):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师: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少数民族分布图”和一段历史资料(多媒体课件展示)思考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

师:上述图片和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生:图片反映了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材料反映了经过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师: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传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呢?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师,很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同时,它也对我国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那么,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多媒体打出板书)欣赏中央政府支持西藏发展的视频。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1页“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象征”的图片,并结合教材第81页的探究活动,思考这一图片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生:它象征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师:因此,我们可以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生:维护国家统一。(多媒体打出板书):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多媒体打出板书):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祖国统一大家庭内,使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多媒体打出板书):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那么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呢?生: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师:,不错,这就是第四点(多媒体打出板书):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通过材料和连线,进一步加深对四个有利于的理解。

师:我们已经把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学习完毕,现在我们回到教材第79页探究活动,关于这三个问题你知道了吗?生:┅┅┅。(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那么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如何对待这一制度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它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显示出了不比的优越性,成为了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要通过学习理解和拥护它,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的历史使命。

易错归纳与讲评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2.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所有事务。4.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党的领导。

5.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自治乡)。6.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7.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课堂小结】:由学生来进行小结。本节课主要讲了两大块内容,一个是“是什么”,第二个就是“为什么”,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思考。【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情感升华】:通过欣赏七个母音视频,共同来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与繁荣。【课后延伸】:课后搜集有关民族的相关资料,加深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下载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